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周庄观后感这么写集合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周庄观后感这么写集合86条



当脚踏进周庄的时候,我必须承认自己真的被这里的气息所迷惑了,古典中且透着与世隔绝的寂寥,让人恍惚那些逝去的时光并没有走远。
喜欢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在这江南小镇有一种蓝遍地开花,在半敞开的窗棱间;在红木的台案上;在女人们的头上、身上;在南湖的湖水里……这种蓝如同一个个手工精美的盘扣以不同形式出现眼前。这种色彩似乎更能迎合我的心境,并让我感觉心灵妥贴,质朴的色彩且有一种散淡的韵在弥漫。此时,脑海里涌出蓝这个字,惟有蓝的气息最适宜这个被历史封存的小镇。
在小镇大门口的街上,一群身穿蓝印花布,腰间围着粉色围裙的中年妇女们,头戴粉底桃红色的丝绸头巾。她们把两根细小的麻花发辫用红色丝线扎起并从裹着的头巾中尾曳出来,这种装扮和搭配透着一种亮色,让人感觉即使年华已去,不逝的是热情。她们舞着手里的色彩鲜艳的花棒,打着花鼓,吸引了很多游客。
在这里不必为寻旧景而着急,古典和水气,足够让你一步皆一景,而蓝更多的是把我引向深远古旧的小巷和狭小的店铺前。有一家临水而居的店铺,门楣上挂着乡村酒家的匾额。古色古香饭店里,餐桌上统一铺着蓝印花布,店里的服务员也着统一的蓝,白底蓝色无论从色彩和装饰上都会让一个因旅游劳顿的人顿感亲切和温暖。真想临窗久久地坐着,静静地喝一杯散淡的茶,痴痴地看晨阳一点点地漫过青灰色的瓦片,在折射到哪家敞开的门窗上,看窗前随风飘逸的蓝……
蓝,来自岁月暗层的色彩,它记载了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时光。走进一家店铺,墙上挂满了民国画,一幅上面书有源成顺百货店字画顿时吸引了我。画中女子着蓝色大衣,内着粉色碎花旗袍,梳着三十年代老上海流行的卷曲发型,大衣领口是白色长毛的青果领映着一张胭脂脸透着一股妩媚,身上的蓝这时候看起来透着一股惊和艳;古旧的立钟滴嗒滴嗒地晃动着,似乎在摇摆着旧日的时光,这些现代版的.仿品仿佛透过岁月的烟尘在迷惑着前来寻梦的人群;琳琅满目的青花瓷一个比一个精致,青花和蓝色应是同一种底色吧,蓝色在这里占了主色调。
卖服装的,在门口挂着一件蓝印花布旗袍,那蓝似乎在门前招摇着,诱惑着你走进去,铺子里挂满了白底蓝印花布旗袍,相间着还配以同色系列的手袋、挎包、头巾等等,蓝演绎着这里质朴的风情让人目不暇接。这种旧日的色彩,在阳光下却透着一种暗,它让我触手可得,并且迷恋。色泽和温度,似乎让我嗅到阳光的味道,还有着植物的清香。这种蓝应是时间的见证者,曾经出没于宫庭服饰却突然有一天消失在历史的暗河里,近而被那些华丽的绸缎遮住人们的双眼。当人们看腻了那些色彩亮丽且繁琐的礼节时,华丽的绸缎如同繁花谢去,傲立枝头的还是那一片绿,似乎简单的蓝最适宜平民,最能贴近生活。它不会让人产生视觉上的疲惫和距离感。蓝,汲取了植物精华与古人的智慧,即使曾经被历史淹没,经过岁月的沉淀依然亲切如初。蓝印花布又叫夹缬,用的是一种蓝靛草。古老印染技艺,曾在唐代盛行,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诗里记录那段夹缬盛行的岁月。

周庄观后感这么写集合86条


这种古老的色彩不仅浸透历史,还浸润了整个江南,浸入到周庄的骨子里。
小镇因为蓝,岁月的沧桑背后却又多了份烟火气。狭窄的店铺前,年迈的老太太腰间围着蓝印花布围裙,她们两三个坐在一起吴侬软语地说一些闲话,虽然听不懂在聊些什么?但我知道一定与岁月有关与生活有关,蓝的气息在这里弥漫,恍惚觉的她们生活在旧日的时光里。门里老旧的桌子上铺着一块蓝印花布,上面放着青色的碗、碟,里面放了一些刚做的小吃。这种感觉是诱人的,仿佛时光一下子倒退了很多年。它让恍惚,且使我产生幻觉,这些让我想起一些逝去的时光,想起了祖母的头巾、围裙、蓝印花被以及放糖果的青色瓷器。
在这里只需拥有一颗闲适的心,就可以用散淡的目光游弋周庄的每一个角落,当目光掠过粉墙黛瓦和小桥流水时,那质朴的蓝色仿佛又一次蛊惑着嚷杂的人群,它们又分别显现在游客的身上,腰间,头上……
走过石板桥,看那水也是蓝色的,连梦似乎也变成蓝色。我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蓝的质朴和这里比时光还缓慢的生活。如果岁月能够搁浅,那么我愿意,愿意寻一处院落。坐在铺满青砖的院子里,在斜阳下,手棒一本老旧的书,喝一些散淡的茶,连同我的梦境和年华,在这里沉沦下去。
引导语:想必很多人都读过《周庄水韵》,那么相关的《周庄水韵》
《周庄水韵》读后感(一)
“清澈的流水容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倒好处的挂在腰间”你就是那块水上碧玉吗? 周庄。
第一次读你,就被你的纯秀古朴的小镇,波动似绸的水面所打动,还有那清新优雅的气质,合着 小姑娘们婉转悠扬的歌声,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亮点。
多少年来,江南如梦, 梦里江南,一梦几千年。跟我回江南。
我想江南梦的开始,是在这迷人的周庄吧!一幅淡雅迷蒙的水墨画,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一幅张灯结彩的七彩梦幻图。这一幅幅画就造就了周庄,这个梦里的江南水乡,让人觉得这绝版的周庄她是活的,如黛玉的多愁善感,多才多艺;如昭君的灵秀质雅,飘逸洒脱;如西子的娇喘微微,泪光点点。
夕辉明明灭灭,岁月枯枯荣荣,多少次掀开夜幕,纯美的周庄,向人们散发着她的韵味。

周庄观后感这么写集合86条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你真的好美,好美……
常说“人的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谓,山美,水美,不如人美。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留连于人的记忆中呢?
李清照,有聪颖,有思想,有洒脱,还有贞刚,轻轻向人们走来,带来了她的诗词歌赋,
也带来了她的爱国热情,给中国的文学宝库,增光添彩。昭君出塞,只是为了两国友好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她离别故土,踏上异域,给中国传统美德,再添一笔。袁隆平,一个解决了十三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老人,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在我国的农业事业上,夜以继日,辛勤劳作,反复试验,苦苦求索.她们——这些洞悉人生的大师,在 人们的记忆中播撒汗水,收获美誉.只因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本身就是一种美。这种美穿越死亡,造就经典.这种为国为民,甘愿牺牲小我,顾就大家.这种美,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美.美的大气,美的气势渤泊,美的有霸气.
奉献是一种美,但应该是一种终点美.那过程美?我想,过程美应该是一种在逆境中,顽强的拼博美吧!
你看!你看见鲁迅爷爷又在深夜中奋笔疾书了吗?哪怕有黑暗势力的打击,他拿笔当枪,为了救国救民,奋斗出一生.在困境中不气势,在失败时,他依然执着,在黑暗的打击,他的身影却显得此高大……你听!你听见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了吗?一个连失明情况下的伟大创作,一曲振碎人类心灵的曲子,却是在如此残酷的现实下,靠着对音乐的梦想,怀着坚持下去的力量,他在逆境中的顽强抗争,努力不懈。这种美,美的扣人心弦。这种在困难面前不放弃的力量美,深入人心。这种美告诉着人们,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曾经奋斗过,我就是最美的。
周庄水美,人的精神也美。虽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交织在一起,将成为最闪亮的彩带,挥散人间……
谢谢你,如此美的周庄,让我意味深长……
《周庄水韵》读后感(二)
赵丽宏《周庄水韵》这篇优美的散文,通过记叙自己在不同时间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色彩、有声音、有情趣的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周庄观后感这么写集合86条


散文的开头可谓独具匠心,它先从“木橹、石桥、楼屋、树影,云彩、飞鸟以及相看两不厌的游人”写起,总体上给我们读者一个“周庄很美”的初步印象,这就为下文记叙自己三次游览周庄时的所见所感作好了应有的铺垫。
接下来,作家按照自己三次游览周庄的时间先后顺序,条理清楚地为我们记叙了他的所见所感——
有斑斓的色彩:不必说那“石桥”的青、“楼房”的黄、“树影”的灰、“云彩”的白、“飞鸟”的黑,“……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只说那周庄在作家三次游览时,所摇曳的特有的色彩:“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周庄“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呈现出“水墨画”的朦胧色;“第二次到周庄是初春,刚刚下过一夜小雪”,周庄则“一片晶莹斑斓,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具有“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颜色;第三次“是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周庄时而“彩灯”闪烁,“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进而“水面也突然变得晶莹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而当小舟划到古镇尽头的时候,周庄更是一再地突现出了许多变幻莫测的神奇色彩…

有美妙的声音:木橹搅动周庄之水发出来的有节奏的“啪啪”声;小鸟飞过头顶时欢快的“啾啾”声;初春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而温暖春夜坐船夜游时又听到了“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的“一阵音乐声”;还有礼花“盛开”时发出的“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以及“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等。天籁人籁,众多声音恰到好处地交汇在一起,让我们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古镇周庄任何季节、任何时侯都能感受到的音乐的美感。
有盎然的情趣:在作家的眼里,游览周庄惟一不缺少的便是“诗意”——“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丽的周庄才引得作家三次对它进行“拜访”,且每次都有不同的情趣:第一次——“我”眼中的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我”则欣赏到“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第三次——“我”更是观赏到了一幅绚丽缤纷的动态美景画。

周庄观后感这么写集合86条


就这样,我们读着赵丽宏的《周庄水韵》,犹如欣赏了一幅有色彩、有声音、有情趣的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而我们也分明地感受到了古镇周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前,我确不懂得古人为什么会如此地赞叹“沧浪之水”,今天,我终于明白,柔情的水有着太大太大的魔力——因为水,周庄成了美丽的天堂;因为天堂周庄,人与自然才显现出如此的和-谐之美。当然,我也深知,这种和-谐之美,只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才能使其得到更好地展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
《庄子》读后感700字1
《庄子》是庄子一生的思想结晶,也是他本人写的唯一一部自传体小说。庄子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庄圆整理后形成的这部传记。
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庄子姓庄名周,“子”是尊称。他于公元前396年生于宋国蒙地,逝于前286年,一生著有《养生主》等7篇著作。
《庄子》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一天,庄周在濮水河边钓鱼,两个人劝他做官,可正是因为他喜欢自由自在安详自得的性格,使他免受世俗的打扰,一辈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否则,或许他也整天与世人一样生活得紧张繁忙,在日常事务中掩埋像他这样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了。而庄子最令我折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面对妻子颜玉的死时显得很从容,不但不哭,反而敲着瓦盆唱歌。原来,庄子认为颜玉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

周庄观后感这么写集合86条


现在他的妻子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她又安静地回到了大自然。庄周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
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读后感700字2
因为闲着无聊,刚好家里面放有一本《庄子》,遂顺手拿起来读了几天,平常我是不爱看这些古文书的,但那天我竟真的静下心来读了进去,并还有所感悟。
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年代,人们所理想的社会本应就是此刻这个样貌,然而这又是个精神境界极度缺乏的年代,所有此刻的大部分都容易极度焦虑。物质上的满足并不等于精神上的富裕。《庄子》——“贫也,非惫也”。贫穷不代表不快乐,相比物质生活的丰足,我们更就应重视精神生活的自由。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习惯于高效率,不肯放过一丝一毫的时间,长久下来必将感觉身心疲倦。“世人攘攘皆为过往”,不能说这句话是褒义还是贬义,它只是陈述一个道理,但在庄子看来正是因为名利而有了“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度役而不知其所归”。这天所提倡的就应是物质与精神的共同丰满。《庄子》中,他渴望“乘天地之正,而御天气之辨,以游无穷”。我们能够不用要求这么高,只要学会静下来,将混乱的自己,忙碌的自己放松下来,个性是在学习和工作当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都会使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如果能做到这句话里所包含的境界,那样不仅仅能够让处于奔波劳累的身体得到释放,还能更加有益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庄子》中所着重描述的是“自由”二字,庄子他渴望大自由、大自在、无拘无束,身心不受羁绊。在这个时代虽然不可能像它所说的那样,但亦能够要求我们的“自由”。有了“自由”,人们能够更加全身心的释放,在工作中或学习中皆能够要求这种“自由”,而这种自由并不是指真正的大自由,这种“自由”是在必须束缚下的自由,很多状况下,束缚并不是阻碍自由的,恰恰相反,它是为了能让我们更好地在一方天地中做好自己,得到真正的自由。
在当今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出现的病,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是,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还是人们将物资与身心融为一体,将精神摒弃一边,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我们就应学会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庄子》里所所提倡的,理念精神就应胜过物资,因为精神世界所带来的快乐远远大于物资。

周庄观后感这么写集合86条


《庄子》读后感700字3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是的。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
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
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依真性生存是庄学的核心。可我们都在人为的魔圈中生存,一切都是人为,我们早已迷失本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好的本性世界。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