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面子问题观后感1000字摘录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面子问题观后感1000字摘录50条



篇一:
今日刚刚读了刘震云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内心有很多的感触。
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李雪莲,因为种种的矛盾,为了一个说法,一直上诉了二十年直到由头(她的前夫)死后,无法上诉最后自杀的事情。在她打官司的二十年中,主要讲述了她第一年和第二十年上诉的两件事。
第一年在上诉的过程中是一级又一级的官员而其中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把她当回事,最后她又直接向人大进发,而又因为各种阴差阳错导致从市长到法院院长被撤职的这一令人感到惊异的结果。而在第二十年后,她最终因为她的前夫死亡无缘上诉最后自杀。而这些都是序言的部分。
真正的正文是以“玩呢”为题目只是讲了一个被李雪莲给告下来的县长因为回家买不到票所以头举上诉的牌子结果不到一分钟就被逮捕遣送原籍,以圆打麻将的事。
正文只有几十页,而序言则达到了二百多页,使得文章安排的很是怪异,而每篇序言拿出来则又是一篇小说,作者的安排真是巧妙。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为了自己的名誉竟然不顾一切坚持了二十年,而为了一个所谓的面子问题,竟然敢冒死到京城告御状而到最后反倒以告状为生,这不仅让我们有些人深思是否自己就是为了面子活着,为了别人活着。
但我们也要像她学习,能够做到如此的坚持,能够不畏高官利禄。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才能使那些贪官污吏放弃其所作为。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为了面子问题而活,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发现,坚持不懈不断的磨练自己这样才能使人生更加辉煌。
篇二:
第一次了解到这本书是在新浪网,强力推荐这本书。口号是:探索荒诞底线。就是这一条理由吸引了我。我本来不爱看书。昨天下午拿到书以后熬夜看,今天下午全部看完。17万字啊。对于我老说创了个记录。
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号称“荒诞”,其实是以荒诞为入手,反映了更多的真实。官场的真实,底层平民的真实,虽说小说里的故事那个巧劲儿一环套一环,那么有娱乐性,但它应该是从芸芸众生中众多的现实的“荒诞”提炼出来的,汇聚在一本小说里。所以虽知道这样的故事发生几率是零,但谁也不会说:"太假了,没意思”,大部分人宁愿诱使自己相信这是真实的。荒诞与真实如此巧妙的缠绕在一起,使人感叹:生活太丰富了。

面子问题观后感1000字摘录50条


第二:刘震云的收放自如。“放”就是故事里很多情节让人感觉太直白太大胆了,很多忌讳的事都大摇大摆拿到明面上说来。“收”就是说每次荒诞到一定程度,就会有某个人物某件事从正面来“中和”一下,是荒诞的发展不会成为脱缰野马,使整本书不会成为禁书。
第三:整本书故事性娱乐性太强了,难怪刘震云的很多作品都拍成电影了。感觉看这本书比看电影还有意思。不管文盲还是大师,反正容易被情节吸引,让你一直看下去。
第四:某些情节某些故事稍显啰嗦。
第五:整本书唯一的一段,也是最详尽的一大段性描写,来得是那么自然,对于整篇故事是那么合情合理,让我明白:原来性描写对描述一个人物是那么重要。
第六:有时间有兴趣的话,一定要看看。好赖解个闷儿。如有错误荒谬之处,各位包涵了。
篇三:
刘震云的新书《我不是潘金莲》,讲的主人公李雪莲,为了一个说法儿,打了一辈子官司,直到她的前夫死去,这个说法儿从根儿上无法成立了,她就去 选择自杀。在她打官司的几十年里,经历了无数官场与社会中看似稀奇古怪的`荒谬,最讽刺的是,这些荒谬正在我们的身边真实地上演,甚至也许,我们也是其中的 一员。李雪莲一生都是讨一个说法儿,赌一口气,甚至别人气头上随便说了句“你是潘金莲”给她造成了伤害,为了还自己一个所谓的清白,执着到死地进京告御 状。为了名声,为了挣回面子,她可以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以打官司为生存的意义。
生活中的我们也许没李雪莲那么执着,为了一件事而贯穿了自己的一生,可是,又有多少人不是把面子放第一而活了一辈子呢?从来我们受的教育就是个 人声誉,集体荣誉高于一切,不是吗?个人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受到刺激、煽动,很容易脑瓜一热就干点儿什么,别人的一句话就能左右了你 的生活,别人的一个说法,让李雪莲搭上了一生,这完全是为了别人活着!大多数人虽然没有李雪莲那么极致,但也许只是没有她在同一件事上的执着,其实生活中 也是断断续续地重复着李雪莲的某一段吧?
书的分章也很荒谬,只有几十页的所谓正文,并且采用了“玩呢”作为标题,而前面几百页都说是“序”。“玩呢”说过往一个吃了“李雪莲告状”瓜落 的下马官员过年买不到火车票回家,于是想出头顶“申冤”字牌的方法,不到一分钟就被逮住,立刻坐火车,还有卧铺,遣送原籍,终于如愿以偿赶在过年之前回家 会牌友。已经荒谬到无法正向思维的地步了吗?民间的智慧不可估量啊!呵呵!

面子问题观后感1000字摘录50条


跟读王朔、王小波、韩寒的书一样,读刘震云的书,也是过程充满笑料,可当你读完合上书,从那么多荒谬的情节中回来,你会发现,即使你懂得用幽默看待现实,也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无奈与沉重……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
怦然心动观后感1000字1
“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想找一个人,一件事,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的世界有个安顿的归宿。”
这便是我所向往的爱情,它与亲情、友情一样,很单纯、很真挚。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同富贵,共患难。
它不需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一般背负着封建世俗、家族仇恨,然后如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也不需要像莺莺与张生那样为了所谓的“门当户对”镜分鸾凤,然后痴情地说着“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我不希望它如琼瑶笔下何穆天、李梦竹那样在决定放下之后依然无法摆脱感情的枷锁,也不希望它最终变成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更不希望它上演如西门庆于潘金莲一般的戏码。
或许它会如电影《怦然心动》中朱莉所形容的“看到布莱斯的蓝眼睛那一瞬间,我就被击中了”那样,或者如杨绛与钱钟书“在倾心的那一刻便有了相守到老的誓言”那样;又或许它会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同窗多年,形影不离,或者如杨过与小龙女那样一同长大,互生情愫。
我并不追求柏拉图式的爱情,但我渴望如梁鸿与孟光那样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渴望如郭靖与黄蓉那样虽不完美,但却包容;渴望如爱斯梅拉塔与卡西莫多那样,无意外表,美于内心。
“有时落日泛起紫红的余晖,有时散发出橘红色的火光燃起天边的晚霞。在这绚烂的日落景象中,我慢慢领悟了父亲所说的整体胜于局部总和的道理。”影片中朱莉坐在洒满霞光的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上这样说道。
影片中布莱斯的蓝眼睛似乎如他本人那般空洞。因为担心病毒而扔掉朱莉满怀心意的鸡蛋的事,他选择了隐瞒,还打着“怕她伤心”的旗号;明明不赞同别人诋毁朱莉的话却笑着附和,知道朱莉喜欢梧桐树却不愿去和她一同守护。是他的懦弱,他的缺乏主见,让原本真心喜欢他的朱莉放下了对他的感情,甚至不屑一顾。布莱斯的人品使他的整体小于局部之和。

面子问题观后感1000字摘录50条


“我从未因为我们家比别人家差而感到自卑,我也不曾为我家的清贫而感到困惑。我知道我家并不富有,但是我觉得应有尽有,什么都不缺。”
朱莉的两个哥哥有着对音乐梦想的执着追求,朱莉的父亲有着对绘画的无比热爱和对自己患有疾病的兄弟的执念。他们都是为了那一份坚守的信念而活于世上,不惧贫穷。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也深深影响了朱莉,使她成长为一个如简·爱般独立的女性。
“我听过爸爸说过很多次叔叔的人生有多辛苦,但直到现在我才深刻理解到。”朱莉在面对丹尼尔在冰淇凌店的发狂时,第一时间所想到的便是如此。没有嫌弃,没有不屑,没有抱怨因为叔叔的病而导致家里不太宽裕的经济。只有爱,只有心疼。这便是一个人善良的最好体现。
“有的人浅薄,有的人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朱莉用于形容布莱斯父亲的这句话可谓生动贴切。他对她们一家持有偏见,但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源自于父亲畸形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不断地向两个怀着梦想的青年泼冷水,是因为他小时候的梦想被现实掐灭;他第一眼就不喜欢朱莉,是因为他对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敌意、不满和愤怒。他的行为举止影响了正在塑造期的布莱斯,使之讨厌与另类的女孩子朱莉接触。
影片中布莱斯的祖父与朱莉的父亲都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他们都是睿智且眼光独到的人,亦是男女主在人生最迷茫之时的引路人。有人能告诉他们,他们是谁,他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布莱斯与朱莉无疑是幸运的。
“如果我出生时也被脐带勒住脖子,变成朱莉舅舅那样,照爸爸今天的架势看来,一定会把我送到精神病院吧。”布莱斯这样问他的祖父。
“不,你不能将没有发生的事情随意安在你父亲身上,他是爱你的。”这是祖父的回答。其实坐在屏幕前的我们都能看出来,布莱斯的父亲是当代典型的“渣男”,他对切特一直都算不上尊重,但切特却以他的宽容以德报怨,让布莱斯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爱,这很难得。
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就像影片中的朱莉和布莱斯,虽有诸多的不完美,却愿意包容对方,愿意为了对方而作出努力。虽然我们会遇到生活接连不断的刁难,但只要守护那一颗赤子之心,在面对爱情时勇敢地、全心全意地爱,便足矣。

面子问题观后感1000字摘录50条


怦然心动观后感1000字2
电影的风格很清新。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来自不同的家庭。男孩的家庭富裕却不和平,女孩的家庭拮据却充满温暖。男孩的父亲常常鄙视女孩的家庭。而男孩也并不喜欢她。在女孩喜欢男孩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比如男孩附和同学,背地里羞辱女孩的家庭,而当女孩知道后,毅然的.决定不再喜欢他。这里可以看出女孩是个具有勇敢,自强的品质。当她知道自己家的庭院常被邻居嘲笑之后,一个人开始整理,修剪。她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卑,而是勇敢的去改变。当男孩的一家邀请女孩的一家吃晚餐时,女孩一家的表现是认真且充满诚意,而男孩的父亲却在餐桌上百般的刁难,鄙视他们。这顿晚餐也许吃的不太开心,但女孩却并没有因此沮丧,相反的她为自己有这样的家庭感到幸福。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常常拿金钱去衡量一切,这些错误的价值观似乎从小就扎根在人们的心里。人们会因为有富裕的家庭而感到骄傲,因贫穷的家庭而感到自卑。
这些物质层面上的东西扭曲了他们的价值观。过分追求虚无的东西而看不到精神上的价值。这部影片好在它把早恋,家庭,价值观和品质连成一条线,穿插在整部片子中。
它告诉人们恋爱和自尊是对等的,不能退而求其次,在触及到人格尊严时,就该放弃那个伤害你自尊的人。然而,在中国人们似乎总认为爱情就是一切,为了爱情可以舍弃自尊舍弃一切,因为一切都是因为爱。这样的价值观是错误的,是懦弱的表现,没有人可以这么对你。接着是家庭,女孩的叔叔是个智障,男孩的父亲和男孩都曾鄙视过她。而影片中女孩的家庭曾为此事吵过,母亲认为父亲应该把精力多放在家庭上。而父亲却始终维护自己的弟弟。女孩并没有因此觉得叔叔是个累赘,相反她主动提出和父亲一起去看叔叔。在这里,影片想传达的一种思想是不能歧视残疾人,应该为自己是个健全人而心怀感激。价值观,影片中的小女孩可以正确的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更加可贵的是她不仅能勇于面对现实还能够透过这些东西看到本质的意义。这样的思想远远超过了很多成年人。
故事发展到后面,男孩开始审视自己,审视父亲,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父亲的问题。他没有再顺从父亲的想法,而是正确的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这里,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也许这样的错误并不是故意的,也许是受到周围的影响。但,我们应该勇敢的反省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可以大方的承认错误。

面子问题观后感1000字摘录50条


国外的电影很直接的告诉观众它想表达的内容,积极向上。而一些国内的片子,总是绕来绕去,纠结这,纠结那,明明很简单的事情,搞得无比复杂,最后结局一定是不圆满,就告诉人们这都是命中注定。
怦然心动观后感1000字3
“可能是他的眼神,他那迷人微笑。”一见钟情的怦然心动,是不可用言语描绘的。我也相信一见钟情,但是不相信一见钟情的仅仅只有外貌而已。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宿命主义者,所以会无故的相信那千丝万缕的缘分。可能只是在落日的余晖下,人群中的一瞥,你便知道,她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这样的义无反顾,往往被我们这些自以为长大成熟的人,称之为年少无知的冲动。我们在变得理性,亦或是谨慎,但我觉得,这些并不是人的天性。在我们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这是思考的丰富,也是心灵得匮乏。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这让人为难。但这也让我们逐渐丧失了心动的能力。
“落日时而泛起微醺的紫红,时而迸发出橙色的余晖,瞬间布满天边的晚霞。”就是这样的一刻,让朱蒂彻底爱上了这里,明白父亲所说的话。这只是从内心发出的感叹,由内心而发的对美的热爱。
“缕缕阳光穿透云层的景象,下面却传来阵阵嘈杂。”像鲁迅说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你如何看待嘈杂,便决定了你的结果。
说到罗斯基先生,“表面上看似干净整洁,但内心似乎装着什么腐烂掉的东西。”面对加速发展的物质生活,物质文明在现代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退化成了生存。为了顺应时代潮流,人云亦云,不断的向生活妥协,慢慢的丧失了精神生活的需要。他已经迷失,已经寻不到他成曾经真正热爱的东西,在不断向生活妥协的过程中,已经腐烂了。你厌恶那些坚守初衷的人,实际上是在厌恶随波逐流的自己。
时间能抹平棱角。我对这句话一直不敢完全认同或是反驳。但是当初在你内心斑驳的黑影,是否顺从了许多?他不再像一个无畏的孩子,破坏着一切,只是偶尔的暗流涌动。我害怕这些视为珍贵的,会慢慢随时间流去,平静的像死去的湖水。朱蒂的父亲为她画了一副无花果树,说了一句话:“希望你能将树梢的美好时光永存心底。”

面子问题观后感1000字摘录50条


这该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艺术是柔软的,她能触摸你内心,她是人的天性。一切能被你象征化并永存于心的,必定你所深爱的。
要找到完全合适的该有多难,你当然可以因为最初心动,再爱上他的全部。而不是他完全合适,我才选择去爱上。而我们,需要一点心动。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写一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1000字1
不久前,我于江海大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终于遭到报应,终于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程婴的以大局为重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观者,也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如果说程婴最后的下场是重于泰山,那么若是他未能将赵氏孤儿抚养成才的话,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微不足道了。
程婴的精神让我们敬佩,屠岸贾的嘴脸却让我们厌恶。
屠岸贾,晋国大臣。却实在“奸”得可以,相对于三国时的曹操而言,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赵相国向皇帝进酒时,乘机诬陷他,并要灭赵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胆颤!即使灭了赵氏三百人,他却连赵氏孤儿也不肯放过,定要斩草除根。但再以大局为重,舍小家而保大国的程婴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

面子问题观后感1000字摘录50条


俗话说得好:“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后,他终于遭到了报应,死在了赵氏孤儿的剑下。真叫人怡然称快。像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就是一个社会的败类。从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国时期刘备的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今,我们做为一个公民,做为社会上的一员,更应该多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应该,一味的去干坏事,没有一颗善良之心,没有一颗关爱之心,没有一颗互助之心,没有一颗感恩之心。那只会像屠岸贾一样,遭到人们的排斥,成为社会的败类。
每部影片都不同,每部影片也都发人深省。从《赵氏孤儿》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观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至此还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这就是影片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赵氏孤儿》观后感1000字2
中国人是不喜欢悲剧的。即使如梁山伯祝英台奔赴赴黄泉,也要在死后化为蝴蝶双宿双飞;即使如薛湘灵遭遇洪灾,沦为无产者,也会刚刚好投身于她曾救助过的赵守贞家中。人说悲剧比喜剧更崇高,国人却终是闲散的,可以随着故事哭哭笑笑,却不愿面对悲剧带来的深深的思考。最夸张的是窦娥的故事变迁:到今天我们看到的京剧“窦娥冤”,窦娥甚至都不用死了。曾有人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只有一部是真正的悲剧,那便是《赵氏孤儿》。然而就是这真正的悲剧,在今天我们看到的京剧中,也被削弱了悲剧力量:程婴并没有在结尾处自杀,整出剧的结局是圆满的。
我决没有自虐倾向,圆满的结局是人人都期盼的。但是我相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本身应具有生命力,人物及情节不应该一味由作者掌控,而应该按照应有的方向发展。好的作者,要做的便是顺势而为之,把应有的结局还给作品和观众(读者)。何况《赵氏孤儿》的取材,是历史上真实的事件。
当然,这一点瑕疵并没有削弱京剧“赵氏孤儿”的艺术魅力。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戏,一股英雄气笼罩着全剧。为了救赵氏孤儿——赵武,人们纷纷牺牲了自己。因为赵武在此处已不单单是一个孩子,他是个象征。赵武还在,被陷害被灭门的赵家就没有绝后,就还有个希望。有一天为赵家报仇平反,战胜邪恶力量。是的,战胜邪恶力量是剧中人物敢于牺牲自己所为的真实目的。所以,同样是为救人牺牲所有人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相比之下,“赵氏孤儿”更有一种神圣,更高于现实,更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面子问题观后感1000字摘录50条


程婴是这出戏最重要的人物。对于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其成功之处并不仅仅是他的胆识、智慧和牺牲精神,更有其多年来被人误会的忍辱负重。扶孤与舍命,何难何易?公孙忤臼等人为了赵武牺牲了宝贵的生命,程婴却欲死不能,要承受着误会,要亲近佞臣,以图将赵武抚养成人。 可以想见,面对公主等人的责骂和不理解时,有多少次真相险些脱口而出,但是他不能说,他要对得起赵家,更要对得起公孙忤臼等英灵。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这个点上,这出戏应该再多一点描写刻画,使得程婴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一个历史事件被搬上舞台,势必会有一些出入。在戏中,程婴假装投靠奸臣屠岸贾,并让赵武认其为义父,从小在屠岸贾身边长大。这样的变动本身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但是这样长大的赵武,是不是可以在知道真相后,毅然决然杀了屠岸贾?我不禁想到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我们很希望将黑与白,善与恶分得彻彻底底,于是不惜对人物逆人性而动。既然“窦娥冤”中的窦娥可以不用死,那么“赵氏孤儿”也不妨再多进行几次改变。狐狸说得对,京剧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与时俱进。
“赵氏孤儿”很好看。当然,这跟它本身取材的精彩的历史事件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提倡的那股正气,运用到艺术中,很美,很能打动人。
《赵氏孤儿》观后感1000字3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看了《赵氏孤儿》,不能说这是一部称绝的电影,也并没有期待的那么好看,但是,却让我在知道结果的情况下,揪心到了最后。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春秋时期,大将军赵朔的夫人。国君的姐姐庄姬怀上了赵家孩子。但是屠岸将军却被国君诬陷,屠岸就要灭掉赵家300多口人。他们精心设下了一个局。赵家在赵朔打胜仗回来的时候,送了一些酒给国君,国君喝酒的时候,屠岸的手下就放了一只毒虫,让它去毒死国君(事先在国君的脖子上用红油画了一个圈,而毒虫就吃这种红油),借机当作是赵家送的酒毒死了国君,再假传圣旨,乘机灭掉赵家。而民间的.大夫程婴正在为庄姬把脉,而这时,被人差点害死赵朔踉踉跄跄地来到庄姬那里,让庄姬快逃,之后就死了。庄姬让程婴给她接生,然后叫程婴保护好婴儿,之后便自尽了。后来,全城的婴儿都要上交,因为赵家的婴儿就藏在这个城里的某一户人家中,而程婴的夫人把带回家的赵氏孤儿交了上去,夫人和自己的孩子躲到了公孙大人的夹壁墙里。屠岸找到这里,摔死了孩子,杀死了夫人。

面子问题观后感1000字摘录50条


程婴用自己的孩子替了赵家的孩子。程婴决定,好好的把孩子养大,再为自己的孩子、夫人报仇。这部电影的最后,程婴和屠岸都死了,这部电影落幕。
看完这部电影,我竟然哭了,不为什么,就为程婴的命运和注定悲哀的赵氏孤儿(化名程勃),他们,注定不会得到幸福,即便是报仇了,又怎么样呢?只有15岁的孩子还能撑下去吗?自己如同父亲的人死了,知道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真相,这种打击,是多么巨大啊。从一开始,命运就再也没对程婴和程勃微笑过,程婴为了赵家的孩子,舍弃了自己的妻儿,把赵家的孩子养大,只是为了报仇,这对孩子不公平。程婴也许忘了,庄姬死前说的话:“不要告诉孩子他的父母是谁,不要让他报仇,让他过平民的生活。”
这部剧有点像反面教材,看了这部剧之后,我看出了世间的丑恶,在这个世界每个角落都有可能有很多生存在痛苦中的人,他们挺着,面对上天对他们的不公,他们从来没想过报复、报仇,只为了好好的生活而努力着,这就是在丑恶中的一点美好了吧。只要心是端正的,不是扭曲的,是多为别人着想的,不是自私的,就不会有“恨”这个词存在,更不会有“报复”、“报仇”。
多一点爱,少一点恨;多一点微笑,少一点忧愁;多一点阅读,少一点嘀咕;多一点运动,少一点美容。生活本来平淡如水,放一点盐它就会是咸的,放一点糖它就会是甜的,放一点咖啡它就会是苦的,放一点茶它就会是香的,想调成什么味道,全凭你自己。安静一点,淡然一点,沉稳一点,随意一点。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这是我们都可以做到的不是吗?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爸说:“这部电影的功底还是不够。”确实,我们确实不一定比得上世界级的导演导出的电影,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它告诉我们的道理,告诉我们“放开一点”,告诉我们“多笑一笑”。看到最后,我哭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