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我的怪癖是喜欢一般哲学史不屑记载的哲学家,宁愿绕开一个个曾经显赫一时的体系的颓宫,到历史的荒村陋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爱默生就属于这些我颇愿结识一番的哲学家之列。
我对爱默生向往已久。在我的精神旅行图上,我早已标出那个康科德小镇的方位。尼采常常提到他。如果我所喜欢的某位朋友常常情不自禁地向我提起他所喜欢的一位朋友,我知道我也准能喜欢他的这位朋友。
作为美国文艺复兴的领袖和杰出的

也许没有一个哲学家不是在实际上试图建立某种体系,赋予自己最得意的思想以普遍性形式。声称反对体系的哲学家也不例外。但是,大千世界的神秘不会屈从于任何公式,没有一个体系能够万古长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会被体系的废墟掩埋,一旦除去体系的虚饰,它们反以更加纯粹的面貌出现在天空下,显示出它们与阳光、土地、生命的坚实联系,在我们心中唤起亲切的回响。
爱默生相信,人心与宇宙之间有着对应关系,所以每个人凭内心体验就可以认识自然和历史的真理。这就是他的超验主义,有点像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致良知"的宋明理学。人心与宇宙之间究竟有没有对应关系,这是永远无法在理论上证实或驳倒的。一种形而上学不过是一种信仰,其作用只是用来支持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我宁可直接面对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而不去追究它背后的形而上学信仰。于是我看到,爱默生想要表达的是他对人性完美发展的可能性的期望和信心,他的哲学是一首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个性解放的赞美诗。
但爱默生的人道主义不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单纯回声。他生活在十九世纪,和同时代少数几个伟大思想家一样,他也是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先知先觉者。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但在现实中却成了碎片。"社会是这样一种状态,每一个人都像是从身上锯下来的一段肢体,昂然地走来走去,许多怪物--一个好手指,一个颈项,一个胃,一个肘弯,但是从来不是一个人。"我想起了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的手稿中对人的异化的分析。我也想起了尼采的话:"我的目光从今天望到过去,发现比比皆是:碎片、断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没有人!"他们的理论归宿当然截然不同,但都同样热烈怀抱着人性全面发展的理想。往往有这种情况:同一种激情驱使人们从事理论探索,结果却找到了不同的理论,甚至彼此成为思想上的敌人。但是,真的是敌人吗?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读书上,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几乎一切创造欲强烈的思想家都对书籍怀着本能的警惕。蒙田曾谈到"文殛",即因读书过多而被文字之斧砍伤,丧失了创造力。叔本华把读书太滥譬作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爱默生也说:"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本书,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
许多人热心地请教读书方法,可是如何读书其实是取决于整个人生态度的。开卷有益,也可能有害。过去的天才可以成为自己天宇上的繁星,也可以成为压抑自己的偶像。爱默生俏皮地写道:"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图书馆里的青年人。"我要加上一句:幸好那时图书馆的藏书比现在少得多,否则他们也许成不了西塞罗、洛克、培根了。
好的书籍是朋友,但也仅仅是朋友。与好友会晤是快事,但必须自己有话可说,才能真正快乐。一个愚钝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对他也是毫无用处的,他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不过是一具木偶,一个讽刺,一种折磨。每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
我们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其余一切,只是死的"知识",也就是说,只是外在于灵魂有机生长过程的无机物。
我曾经计算过,尽我有生之年,每天读一本书,连我自己的藏书也读不完。何况还不断购进新书,何况还有图书馆里难计其数的书。这真有点令人绝望。可是,写作冲动一上来,这一切全忘了。爱默生说得漂亮:"当一个人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时候,那时间太宝贵了,不能够浪费在别人阅读后的抄本上。"只要自已有旺盛的创作欲,无暇读别人写的书也许是一种幸运呢。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有两种自信:一种是人格上的独立自主,藐视世俗的舆论和功利;一种是理智上的狂妄自大,永远自以为是,自我感觉好极了。我赞赏前一种自信,对后一种自信则总是报以几分不信任。
人在世上,总要有所依托,否则会空虚无聊。有两样东西似乎是公认的人生支柱,在讲究实际的人那里叫职业和家庭,在注重精神的人那里叫事业和爱情。食色性也,职业和家庭是社会认可的满足人的两大欲望的手段,当然不能说它们庸俗。然而,职业可能不称心,家庭可能不美满,欲望是满足了,但付出了无穷烦恼的代价。至于事业的成功和爱情的幸福,尽管令人向往之至,却更是没有把握的事情。而且,有些精神太敏感的人,即使得到了这两样东西,还是不能摆脱空虚之感。
所以,人必须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你诚然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自己的锚。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的内在空虚,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风浪,例如社会动乱,事业挫折,亲人亡故,失恋,等等,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正如爱默生所说:"然而事实是:他早已是一只漂流着的破船,后来起的这一阵风不过向他自己暴露出他流浪的状态。"爱默生写有长文热情歌颂爱情的魅力,但我更喜欢他的这首诗:
为爱牺牲一切,
服从你的心;
朋友,亲戚,时日,
名誉,财产,
计划,信用与灵感,
什么都能放弃。
为爱离弃一切;
然而,你听我说:……
你须要保留今天,
明天,你整个的未来,
让它们绝对自由,
不要被你的爱人占领。
如果你心爱的姑娘另有所欢,你还她自由。
你应当知道
半人半神走了,
神就来了。
世事的无常使得古来许多贤哲主张退隐自守,清静无为,无动于衷。我厌恶这种哲学。我喜欢看见人们生气勃勃地创办事业,如痴如醉地堕入情网,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但是,不要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情:你仍然属于你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心灵是一本奇特的账簿,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欢乐,都化作宝贵的体验记入它的收入栏中。是的,连痛苦也是一种收入。人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爱默生赞赏儿童身上那种不怕没得饭吃、说话做事从不半点随人的王公贵人派头。一到成年,人就注重别人的观感,得失之患多了。我想,一个人在精神上真正成熟之后,又会返璞归真,重获一颗自足的童心。他消化了社会的成规习见,把它们扬弃了。

还有一点余兴,也一并写下。有句成语叫大智若愚。人类精神的这种逆反形式很值得研究一番。我还可以举出大善若恶,大悲若喜,大信若疑,大严肃若轻浮。在爱默生的书里,我也找到了若干印证。
悲剧是深刻的,领悟悲剧也须有深刻的心灵。"性情浅薄的人遇到不幸,他的感情仅只是演说式的做作。"然而这不是悲剧。人生的险难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有的人一生接连遭到不幸,却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也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悲剧。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大悲者会以笑谑嘲弄命运,以欢容掩饰哀伤。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爱默生举了一个例子:正当喜剧演员卡里尼使整个那不勒斯城的人都笑断肚肠的时候,有一个病人去找城里的一个医生,治疗他致命的忧郁症。医生劝他到戏院去看卡里尼的演出,他回答:"我就是卡里尼。"
与此相类似,最高的严肃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古希腊人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爱默生引用普鲁塔克的话说:"研究哲理而外表不像研究哲理,在嬉笑中做成别人严肃认真地做的事,这是最高的智慧。"正经不是严肃,就像教条不是真理一样。真理用不着板起面孔来增添它的权威。在那些一本正经的人中间,你几乎找不到一个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不,他们思考的多半不是人生,而是权力,不是真理,而是利益。真正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知道生命和理性的限度,他能自嘲,肯宽容,愿意用一个玩笑替受窘的对手解围,给正经的论敌一个教训。他以诙谐的口吻谈说真理,仿佛故意要减弱他的发现的重要性,以便只让它进入真正知音的耳朵。
尤其是在信仰崩溃的时代,那些佯癫装疯的狂人倒是一些太严肃地对待其信仰的人。鲁迅深知此中之理,说嵇康、阮籍表面上毁坏礼教,实则倒是太相信礼教,因为不满意当权者利用和亵渎礼教,才以反礼教的过激行为发泄内心愤想。其实,在任何信仰体制之下,多数人并非真有信仰,只是做出相信的样子罢了。于是过分认真的人就起而论究是非,阐释信仰之真谛,结果被视为异端。一部基督教史就是没有信仰的人以维护信仰之名把有信仰的人当作邪教徒烧死的历史。殉道者多半死于同志之手而非敌人之手。所以,爱默生说,伟大的有信仰的人永远被目为异教徒,终于被迫以一连串的怀疑论来表现他的信念。怀疑论实在是过于认真看待信仰或知识的结果。苏格拉底为了弄明智慧的实质,遍访雅典城里号称有智慧的人,结果发现他们只是在那里盲目自信,其实并无智慧。他到头来认为自己仍然不知智慧为何物,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哲学史上的怀疑论者大抵都是太认真地要追究人类认识的可靠性,结果反而疑团丛生。
1987?6
我的怪癖是喜欢一般哲学史不屑记载的哲学家,宁愿绕开一个个曾经显赫一时的体系的颓宫,到历史的荒村陋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爱默生就属于这些我颇愿结识一番的哲学家之列。
我对爱默生向往已久。在我的精神旅行图上,我早已标出那个康科德小镇的方位。尼采常常提到他。如果我所喜欢的某位朋友常常情不自禁地向我提起他所喜欢的一位朋友,我知道我也准能喜欢他的这位朋友。
作为美国文艺复兴的领袖和杰出的散文大师,爱默生已名垂史册。作为—名哲学家,他却似乎进不了哲学的"正史"。他是一位长于灵感而拙于体系的哲学家。他的"体系",所谓超验主义,如今在美国恐怕也没有人认真看待了。如果我试图对他的体系作一番条分缕析的解说,就未免太迂腐了。我只想受他的灵感的启发,随手写下我的感触。超验主义死了,但爱默生的智慧永存。
也许没有一个哲学家不是在实际上试图建立某种体系,赋予自己最得意的思想以普遍性形式。声称反对体系的哲学家也不例外。但是,大千世界的神秘不会屈从于任何公式,没有一个体系能够万古长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会被体系的废墟掩埋,一旦除去体系的虚饰,它们反以更加纯粹的面貌出现在天空下,显示出它们与阳光、土地、生命的坚实联系,在我们心中唤起亲切的回响。
爱默生相信,人心与宇宙之间有着对应关系,所以每个人凭内心体验就可以认识自然和历史的真理。这就是他的超验主义,有点像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致良知"的宋明理学。人心与宇宙之间究竟有没有对应关系,这是永远无法在理论上证实或驳倒的。一种形而上学不过是一种信仰,其作用只是用来支持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我宁可直接面对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而不去追究它背后的形而上学信仰。于是我看到,爱默生想要表达的是他对人性完美发展的可能性的期望和信心,他的哲学是一首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个性解放的赞美诗。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但爱默生的人道主义不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单纯回声。他生活在十九世纪,和同时代少数几个伟大思想家一样,他也是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先知先觉者。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但在现实中却成了碎片。"社会是这样一种状态,每一个人都像是从身上锯下来的一段肢体,昂然地走来走去,许多怪物——一个好手指,一个颈项,一个胃,一个肘弯,但是从来不是一个人。"我想起了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的手稿中对人的异化的分析。我也想起了尼采的话:"我的目光从今天望到过去,发现比比皆是:碎片、断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没有人!"他们的理论归宿当然截然不同,但都同样热烈怀抱着人性全面发展的理想。往往有这种情况:同一种激情驱使人们从事理论探索,结果却找到了不同的理论,甚至彼此成为思想上的敌人。但是,真的是敌人吗?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读书上,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几乎一切创造欲强烈的思想家都对书籍怀着本能的警惕。蒙田曾谈到"文殛",即因读书过多而被文字之斧砍伤,丧失了创造力。叔本华把读书太滥譬作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爱默生也说:"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本书,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
许多人热心地请教读书方法,可是如何读书其实是取决于整个人生态度的。开卷有益,也可能有害。过去的天才可以成为自己天宇上的繁星,也可以成为压抑自己的偶像。爱默生俏皮地写道:"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图书馆里的青年人。"我要加上一句:幸好那时图书馆的藏书比现在少得多,否则他们也许成不了西塞罗、洛克、培根了。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好的书籍是朋友,但也仅仅是朋友。与好友会晤是快事,但必须自己有话可说,才能真正快乐。一个愚钝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对他也是毫无用处的,他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不过是一具木偶,一个讽刺,一种折磨。每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
我们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其余一切,只是死的"知识",也就是说,只是外在于灵魂有机生长过程的无机物。
我曾经计算过,尽我有生之年,每天读一本书,连我自己的藏书也读不完。何况还不断购进新书,何况还有图书馆里难计其数的书。这真有点令人绝望。可是,写作冲动一上来,这一切全忘了。爱默生说得漂亮:"当一个人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时候,那时间太宝贵了,不能够浪费在别人阅读后的抄本上。"只要自已有旺盛的创作欲,无暇读别人写的书也许是一种幸运呢。
有两种自信:一种是人格上的独立自主,藐视世俗的舆论和功利;一种是理智上的狂妄自大,永远自以为是,自我感觉好极了。我赞赏前一种自信,对后一种自信则总是报以几分不信任。
人在世上,总要有所依托,否则会空虚无聊。有两样东西似乎是公认的人生支柱,在讲究实际的人那里叫职业和家庭,在注重精神的人那里叫事业和爱情。食色性也,职业和家庭是社会认可的满足人的两大欲望的手段,当然不能说它们庸俗。然而,职业可能不称心,家庭可能不美满,欲望是满足了,但付出了无穷烦恼的代价。至于事业的成功和爱情的幸福,尽管令人向往之至,却更是没有把握的事情。而且,有些精神太敏感的人,即使得到了这两样东西,还是不能摆脱空虚之感。
所以,人必须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你诚然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自己的锚。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的内在空虚,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风浪,例如社会动乱,事业挫折,亲人亡故,失恋,等等,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正如爱默生所说:"然而事实是:他早已是一只漂流着的破船,后来起的这一阵风不过向他自己暴露出他流浪的状态。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1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没有人能确切的揭晓,人们只能在一个个猜想中偶然的发现一些关于我们头顶上这片神秘的苍穹的点滴。深蓝浩渺的宇宙是如此神秘,她是如此伟大,通过千万次的无机物的撞击,几千万次有机物的反应,几千万次细胞的演化才创造了这般神奇而丰富的生命形态,才能有我们——人类的存在;可是奇妙如她却也那么的吝啬,在一整个宇宙中她只选择了银河系,只选择了太阳系,只选择了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地球,一颗温暖雨水充沛,地质稳定的星球,她的苛刻造成了人类在茫茫太空的孤独与寂寞。我甚至曾经若有若无的埋怨过她的无情,但观看这次《宇宙和人》的影片之后,我似乎对她有了层次的了解。
人是如此的渺小,人的出生到死亡是如此的短暂,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整个的宇宙的空间里,人又是那么的神气。人在宇宙的一个小小的星球上,人在观宇宙,人用人的思维,欣赏着宇宙空间的美,人装饰了地球,地球装饰了宇宙的梦,反而,宇宙又装饰了谁的梦呢?人的智慧是很伟大,相对于宇宙又是那么的狭窄,可谓宇宙是如此的神秘。
在浩瀚无际的空间里,人类先是由确定的地球是圆的学说,到发现地月系,水星,金星,火星等许多的球体,再由太阳系,又有河内星系,河外星系,到现在又有许多的黑洞的说法。伟大的宇宙到底有多少秘密未曾被人类所知呢?在神秘伟大的空间里,人类用自己的智慧揭开了宇宙的一层又一层的面纱,到底有多少层呢?完全揭开的时候,宇宙赤裸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
人有聪明才智的大脑,却不可以改变世界万物的命运。相对于宇宙人的力量又是如此的渺小,人的认识能力又是如此的短浅,宇宙伟大的神秘,让无知的人们只有用神来神化了!没有办法用科学解释的,也只能把创造宇宙者的高级智能物来崇拜了!宇宙为何而存在?智能物为什么来创造宇宙呢?人只能用自己狭隘的想象来编织美丽的神话和传说来解释无法解释的东西。
宇宙选择了地球作为生命的载体,供给地球源源不断的光和热,供给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水,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种种条件促使了生命的诞生。生命的出现带来了意识,这使得地球不再仅仅是个物质球体,而变为了物质与意识共存的球体。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从达尔文人类起源的探索,到现在许多科学家对其用科学的态度研究发现的种种疑问,使达尔文的假设起源学说不能成立,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处于渺茫状态。人是聪明的动物,同时也是笨拙的动物。人的聪明可以把宇宙的面纱层层揭开,却还没有能力明白自己的来源所在。人到底是怎样来到这个星球的呢?是怎样产生的人类呢?到现在却没有具体准确明了的答案,许多的神话故事也成了心里的结。不得不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的地球是美丽的是神奇的,它承载生命和希望;人类从地球手中接过了生命与希望的接力棒,我们接续着创造。人类比之万物是这样的渺小与无助,曾有大家说过,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他的肉体可以轻易被毁灭,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宇宙的浩大只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表现,而人类的渺小反而是精华的体现,即使人们自称万物之灵长虽然有些自大,但也并不为过。
宇宙存在于人的肉体之外,却也存在于人的肉体之内。人生命的复杂程度也不亚于宇宙,这种生物的坚强无法估量但也可以在一瞬间被毁灭。人之于宇宙,好比细胞之于人,在每个人身体中都有这么一个小宇宙,它的爆发与碰撞可以让人变的不平凡甚至是伟大的。宇宙无数次的爆炸导致了由量变的质变的突飞猛进,人心中小宇宙的爆发也是一样,我们创造了永不能被磨灭的文化和历史。无论将来宇宙如何演变,人类显然已经留下了足迹,无关大小却是熠熠生辉。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快速节奏的现代文明之中,智能生命比以往任何时刻都展示出更优秀的生存风采,正是这种不断趋于完善的智能文明的社会结构,使人类赢得了整个星球,并且正进入对地球以外空间的开发时代。
人类已经飞向其它星球,显然,人类把智能生命的崇高使命和对宇宙的不断进取联系在一起,也许,不久太阳系就会注入更多的智能生命的标识,但我们用传统的时空概念不能想象可以到太阳系以外的区域活动,因为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4.3光年,大约40万亿公里,就连光单程跑一趟都要4年多,而我们现在发现的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这些数据让我们对宇宙的浩瀚望而生畏。然而超越了经典物理学的爱因斯坦用相对论告诉我们,宇宙的时空是可以改变的,一切的前提是因为宇宙中质量和能量以及速度可以转换,宇宙速度的极限是光速,就是每秒30万公里,也就是说,无论光在任何运动状态的物体上发出,它的速度都不会超过每秒30万公里,因此,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其它的物理条件就会发生变化,超越常识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就会发生,物质的质量会变得无限大,而时间也会趋向无限慢,也就是时空会缩小。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宇宙之大,我们仰望她,渴望她。人之渺小,我们却也从不自卑,脚踏实地的落实,会让我们更加接近宇宙。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2
一直以来,对于宇宙这个浩瀚的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体,我和其他人一样,内心都充斥着无法泯灭的好奇感。而且,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传媒的迅猛发展,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然而,这些生活中拾掇起来的东西,拼凑起来的宇宙的面目,是模糊的,不全面的。
上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的科教片——《宇宙与人》,弥补了我认知中对于宇宙的缺陷。使我系统的,归根结底的了解了宇宙这个庞大物质世界的产生,发展等等。更重要的是,与我们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在这个物质世界中生存的人与宇宙的关系。这部影片,令我受益匪浅。
宇宙,究其本质,是物质的。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物质的客观存在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而物质,是这一切发生的根源,任何超越了物质条件的想法,都将是不可实现的。
一切关乎物质的东西,都是时间和空间的存在。物质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但一个纯粹的,丰富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人类,这一在宇宙变化中衍生进化出的生物,就成为了思维的载体。一个没有了思想,没有了意识形态的世界,会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苍白。况且,那样的世界,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宇宙的运动,造就了地球,充足的阳光,给予了一切生命开始的养料。生物从海洋匍匐向了陆路,在不断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出于赤道附近的森林古猿最终被选择。它们是人类的祖先。迫于生存,它们开始用后肢走路,前肢来拿起树枝或者石块来抵御敌害。四肢的分开运用,长时间的进化,慢慢的变化成了手和脚。于是,这样子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目前所知的唯一的具有思维能力的高等生物。脱离了宇宙的人类,脱离了宇宙的生命,都是一种空谈。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每一事物和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阶段;孤立的、不与其它事物和过程相联系的事物和过程是不存在的。
人类,既然能够在宇宙中存在,在地球上生存,就应该来研究宇宙的发展历程,关注其由来和走向。这样,加之利用我们智慧的高科技产物,主观的扭转宇宙的变迁,来更好的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和宇宙。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的深入,拓展的更远。这样一个永恒发展的宇宙,正在被我们一点一点的掀起它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怀着这种憧憬,一如既往的探索吧。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3
还记得十年前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的兴奋和迷茫。相对于宇宙,我认为电脑动画更加神奇,至于对片子讲的内容只是一知半解,只觉得好高深。可能是那时注意力都被都被那绚丽的电脑特技吸引过去了吧。
十年后,当那些特技效果都已经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之后,再看这部片子时才对片子讲述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索。美丽的宇宙,深邃幽远,不知道藏着多少未知的秘密。作为宇宙中已知的唯一具有智能的我们人类,正在努力的探索宇宙的奥秘。
我们生活在一个既伟大又平庸的时代。说伟大,是因为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深刻的认识宇宙和自身,并在继续积极的探索着。说平庸,是因为我们无奈的发现能被我们理解的知识实在是太少了,基础理论已经有近一个世纪没有重大突破了,我们依然在消化前人留给我们的理论成果,而在对前人理论的学习和探讨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未知的秘密。我总在想,现在就说我们是文明生物是不是言之过早了呢。
还是先说宇宙吧。电影里说我们现在的宇宙开始于一个大爆炸,前些年通过对引力红移和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总认为这和各种神话中的开天辟地差不多,按照人类的认知,凡事都是有一个开始的,宇宙也不例外。接下来的情形让人很郁闷,现代科学认为宇宙是由四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可是对于最早发现的引力来说,没有任何人和任何理论能解释它为什么存在。引力的本质是什么呢?也许很多年以后,会有人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我们也只能是想当然的认为这是随着物质本身存在的。就像盘古的斧子一样,别问从哪来的,人家本来就在。然后事情就简单了,宇宙的温度慢慢的降低,物质开始在引力的作用下渐渐凝聚成团,最终演化成了恒星和星系。恒星渐渐的老去,最后死亡。在死亡恒星的瑰丽残骸中,新的星系慢慢的孕育直至形成,像凤凰涅盘一样的重生。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这应该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但是对于人类而言,再漫长的过程都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从地球诞生开始,或者说从有生命出现开始的岁月才变得精彩起来。
科普片的目的如果仅仅是科普的话也许并不能吸引太多的人,普及的力度和深度很难把握,很容易就陷入都是专有名词以及数字的枯燥境地。这部片子做得很好,至少我不觉得很烦闷。它除了向人们介绍宇宙之外,还用一种近乎崇拜和自豪的口吻肯定了人类自身的力量。虽然人类的文明史相对于宇宙来说显得非常的短暂,但是我们有信心改变和创造更适合我们生存的世界,不辜负宇宙对我们的厚爱。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4
浩瀚的宇宙包容万物,包括可能和不可能;现在和未来;当人类,一个渺小的生物,落在宇宙——地球的小尘埃上时,这两者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然而,人的思想比宇宙大,比宇宙宽,所以它是比较的:宇宙,人,谁主宰?
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大约200万年,200万年前,甚至更早,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地球形成之初发生了什么,更不用说宇宙的年龄了。据说宇宙大爆炸是有历史的,但是对于宇宙爆炸的原因,爆炸后物质的去向,以及如何形成宇宙的各个部分仍然没有明确的解释。宇宙的空间如此之大,以至于它有如此之多的物质。也许真理可与人类的思想相比。太阳系外有星系,星系外也有星系,那么星系外的星系呢?也许没有概念空间。
宇宙中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来自于我们的知识,或者来自于我们似乎不可能做的事情。例如电影《宇宙与人》中介绍的太阳与木头燃烧的原理:木头燃烧的本质就是原子交换释放出某种化学能。燃烧后,原子核的质量一点也不下降。太阳燃烧的原理与营火完全不同。它在燃烧原子核。爱因斯坦利用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计算出核能可以达到普通化学能的2000万倍。宇宙中最有效的核能是氢与氦的聚变,即四个氢原子与一个氦原子的聚变。这个过程可以把千分之七的物质转化成能量。物质的能量虽然只有千分之一,但太大了。如果我们把一千克氢原子的千分之七转换成能量,就等于四千吨石油和六千吨煤。一根只能燃烧几分钟的树枝所含的核能,足以点亮一个100瓦的灯泡100万年。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5
看完了《宇宙与人》,第一反应是震撼,震撼于宇宙的浩瀚,震撼于生命的强大。只是当沉静下来的时候,就想认真的思考,作为大学生我想,我们应该要具备这样的思想,去探究一部电影带给你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而不仅仅是“第一反应”。这才能叫有所学有所得。
这部电影生动的阐释了从宇宙诞生至今的各种神奇及重大的现象,还有各种元素的产生背景、前提条见、形成代价。不同种类与类型的物质、能量、生命的关系。并且详细的说明了生命出现的必备环境,也讲了人、太阳、宇宙的现在、将来与过去。整个影片始终始终贯穿着一种东西——生命。生命,是整个《宇宙与人》阐述的主题,是这个宇宙存在的主题。不仅是生物,而且是宇宙,它们的存在本身是有生命的。
关于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目前科学上好像也没有确定的结论。我没有特别丰富的科学知识,对于宇宙和生命只是浅薄的认识,仅仅也是从这部《宇宙与人》的影片中得出的微小的观点。所以下面的内容可能有些看起来非常可笑,但只是想分享我所谓的思想。在说我的论述之前,先简单说一下目前被最多科学家接受的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和关于生命起源的进化论。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发生在大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现在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时间与空间以及所有物质均始自那次大爆炸。按照进化论,生命起源于一些构造复杂的大分子,好像是类似氨基酸之类的物质。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由这些物质在长达几十亿年的时间里进化来的。在不违反上面这两个前提的情况下,我从中认识了几点。
一是生命在宇宙中是普遍现象,但由于宇宙极其巨大,而生命这种存在形式太过脆弱,所以不同星球之间的生命想要互相联络完全不可能。这是一种比较令人绝望的情况,这意味着地球上的生命(主要是指人类)已经命中注定无法在宇宙中找到同伴,也永远无从知晓宇宙中是否存在着同伴。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生存是没有保障的,随时可能因为意外而中止,比如小行星撞击和附近宇宙空间中出现超新星爆发等。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二是生命在宇宙中并非普遍存在,它只是在地球上偶然发生的一个特例。乍一看这种猜测比上一种更加令人绝望,因为这更容易使人想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种绝望。但我说地球是特例却并不意味着宇宙是单调乏味的。也许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种令人惊异的.现象,而生命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种,而且在未来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也许我们还可以与一些现在我们还无法想象的现象实现某种互相影响,这种情况可能会与几千年前人类萌芽时期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比较相像。
三是生命普遍存在,而且可以实现互相沟通。人类看到的宇宙是有限的,然而,人类惊异地发现,即便不看到整个宇宙,也能判断宇宙究竟有多大,在干什么。而在这个如此大的空间里,人类及地球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角色,甚至于可以忽略不计,而宇宙是一个群体,一个物质的群体,在银河的彼岸,是否还有另一种“人类”呢?
答案是肯定的。要不何来的外星人一说。宇宙中千千万万个尘埃,千千万万个星系,遥遥之外,也有千千万万种生物在它们的“地球”上生存。不同的环境肯定会有不同的生物形态,也许它并没有四肢、五官,而是以别的形态呈现出来。但是,也许在它们之中,有比我们生存年代更久远的,有比我们具有更高的文明的,也有可能和传言中的一样,能够驾驶着高速宇宙飞船,自由来往于宇宙各个星球之间的,甚至有能够在它们的星球之间用某种感应电波来自由交流的,等等。
人类不可能做宇宙的孤儿!可是我们在近期不可能发现外星人。即使发现他们也不会伤害我们。没有一种智能愿意扼杀生命。宇宙中孤独的“霸主”——可能有很大智力的生物。在这种猜测中,宇宙中应该已经存在着类似星战中银河共和国的星际组织。但为什么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呢?很可能是因为尽管不同星球之间可以实现互相交流,但由于距离过于遥远,所以这种交流只能局限于极小的范围(以整个宇宙为尺度),而地球恰恰处在一个偏僻的地区,而我们的文明发展水平还不足以让其它星球感觉到我们的存在,但是这种孤立的情况可能会因我们科技发展而改变,可能是主动的(我们发现别人),也可能是被动的(别人发现我们)。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四是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生命实验中的一部分。宇宙中也是普遍存在生命的,为了探索论证这样一个宇宙生命,地球的生命也就这个探索实验中的一部分。破坏生命也成了宇宙中的部分。你看,到处都是被污染得很严重的河流,被烟雾弥漫的世界,沙漠入侵,地震,海啸,泥石流,过多的人口,过度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制造大量的垃圾。在不断的探索宇宙生命中,智能者却是在创造生命问题。如今在科学界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科学界的道德水准的制定了,越高越好,是“吃人礼教的复生”;低越自由,是“司机允许闯红灯的危险境地”。学界的道德水准可能是符合现代道德、伦理以及法律,并且保证科学界言论自由、百花齐放且有理有据,并要保证和平、合理、合法、安全的利用一切科学技术,并要保持科学家的作风。科学技术可以创造并改造人类文明,但是它可以随时毁灭人类,所以我们的道德水平必须要达到是人类和平、合法、合理、安全的利用一切科学技术和资源。
正如影片最后慷慨的陈述:“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今天,人类更加强大,这种强大连人类自己都为之振奋。的确,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相信,一个还拥有40亿年太阳光辉的智能生命,将不会辜负如此厚爱我们的宇宙”。
《宇宙与人》通篇提到最多的就是“生命”一词,所以能够感受到的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宇宙是浩瀚的,生命是坚强的。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6
我们一直认为太阳会永远“照顾”我们,永远不会灭绝,但这是一个错误,一个大错误。电影中提到太阳毕竟不是一种永恒的能源。太阳只有两个核聚变,90亿年的氢聚变和10亿年的氦聚变。当氦耗尽时,太阳的引力将继续坍缩,不会产生任何阻力。这时,它的力结构就会出现不稳定,并释放出一些外围物质,形成一种灿烂的气场。宇宙中有许多这样的气环,它们是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的死亡标志。如果它们当中有怀孕的生命,我想知道它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化成智能,在它们死亡之前找到新的栖息地。幸运的是,人类至少有40亿年的准备时间。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星系不是宇宙中最大的物质群。它们有更大的结构。我们的银河系与大约20个星系结合形成一个大的星系团。在这个星系团中,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最大的两个星系,每个星系都有数千亿颗恒星,相距3000万光年,也就是每秒30万公里的光,在它们之间运行了3000万年。
在星系之外,似乎有无穷无尽的星系,而目前观测到的最远的星系距离我们超过130亿光年。
我们看到的宇宙是有限的。然而,我们惊讶地发现,即使没有看到整个宇宙,我们也可以判断宇宙有多大,它在做什么。在这么大的空间里,人类和地球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角色,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宇宙是一个群体,一个物质群体,在银河系的另一边,还有另一种“人类”吗?
答案是肯定的。宇宙中有几千万尘埃,几千万星系,在遥远的地方,也有几千万生物生活在它们的“地球”上。不同的环境必然有不同的生物形态。也许它没有四肢或五官,但以其他形式出现。但也许其中有那些比我们年长,比我们更文明是谁,谁,像传说一样,能飞高速宇宙飞船,宇宙的恒星之间的自由旅行,甚至使用某种感应波之间的自由交流他们的行星,等等。我们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但我们似乎被留在了宇宙的一角,封闭发展,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寻找一些安慰来填补自己的失落感。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7
《宇宙与人》观后感宇宙是神秘的,而茫茫宇宙用物质创造生命更是令人难以置信。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知道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而这段话用现代的科技化知识向我们诠释了世界是物质的,生物起源于物质,物质是人类起源的基石,让我明白“世界是物质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影片《宇宙与人》中对有关宇宙诞生、生命起源、外星世界、恐龙灭绝等一系列充满神秘色彩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形象、科学的解答。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也是经过无数日日夜夜的进化得来的,地球的演变最终产生了生命。地球上环境的完善也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月球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它留给我们了足够做美梦的温馨长夜,然而它却由于质量太小而只能成为一颗死行星,或许这就是宇宙的选择。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我从中仔细、清晰地看到了创造人类的物质系统和它的运作。其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宇宙是一个生命体,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的本源是物质。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8
150亿年前,在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并且,到现在为止,在这150亿年间,这个爆炸仍然在进行,也就是说宇宙的形成是核聚变的结果,而这一情况是一直随宇宙的存在发展而存在的,因为宇宙的运动是不会停止的,一旦它停止运动了,它必将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而这也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宇宙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数目上的不同就造就了不同的宇宙万物。
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终有一天,科学将会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然而由我们所认识的宇宙的形成来看,也不难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世界的物质性。
从整个生命的起源过程来看,也是历经了几十亿年的历程,从恐龙时代,到现在的人类统治时代,世界开始出现文明,人类懂得了思考,这一切注定人类是出现的最伟大的生物。
这似乎已经出乎了物质所能接受的范畴,或者说物质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物质的含义更加丰富了起来。
人类是伟大的,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但是我们必须谨慎的使用人类的智慧,人类创造了文明,但是人类也是可以毁灭文明的,姑且不说人类文明是否会为更高的文明所代替。
人类将探索文明的进程延伸到了外太空,但是带去的还有大量的太空垃圾。人类面对宇宙的赠与,或许少了些许的感恩之心,反而是无止尽的竭去。物种的加速消失、生态链不断遭到破坏、钢筋混凝土的文明背后,地球承载了太多的伤害。
虽然人类拥有智慧,拥有思维,但这也无法改变人类不过是庞大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一事实。茫茫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滥用宇宙赋予人类的智慧去破坏生态,最终将遭到我们所在的宇宙无情的报复!我们可以认识规律,但也必须尊重规律。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人类把自然的改造为适合人类的,人类的智慧就这样不断地被开发。地球也慢慢的按照人类的意志被改造的越来越生机勃勃。但是我们对宇宙、对世界的研究与认知要建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在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科学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1坚持按照世界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坚决排斥附加和主观臆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也是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改变客观世界并同时改变我们的主观世界。
人在依存与宇宙的同时也存在矛盾,矛盾是促进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正确方法论去去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人有聪明才智的大脑,却不可以改变世界万物的命运。
相对于宇宙人的力量又是如此的渺小,人的认识能力又是如此的短浅,宇宙伟大的神秘,让无知的人们只有用神来神化了!没有办法用科学解释的,也只能把创造宇宙者的高级智能物来崇拜了!宇宙为何而存在?智能物为什么来创造宇宙呢?人只能用自己狭隘的想象来编织美丽的神话和传说来解释无法解释的东西。
人类的出现带来了人类文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宇宙也在不断发生着我们无法感知的变化,虽然这种变化可能会给人类带来一些灾难,但这却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使所有物质力量在一种恰到好处的抗衡中实现最充分的物质演化。太阳仅剩下四十亿年的光辉,这期间,人类不知又将有怎样的发现,也不知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对抗太阳的巨大演变,让生命的奇迹得以延续。而四十亿年,对于宇宙是短暂的,但对于人类却是漫长的,人类还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物质世界是那样地美妙,在宇宙漫漫长的演变中人类只是那精彩的一段。或许人类的诞生,正是宇宙安排的,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虽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智慧是无限的,所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智慧去探讨宇宙的奥秘吧!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9
《宇宙与人》纪录片主要介绍了以太阳系为代表的宇宙是怎样运作形成的,它包含太阳这样的恒星是怎样释放出其能量的过程,揭示了太阳内部能量的核反应过程。
并详细介绍了核反应是通过太阳内部的氢核等巨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将太阳内部大量能量从中释放到太阳表面,其能量相当于几百颗氢弹爆炸所释放出的热量,从而使太阳表面温度达到了6000℃。而太阳作为恒星,它的能量又以电磁波形式源源不断地向它的周围的行星传播。
太阳每天都在消耗其能量并且质量不断的减少,但是在过去的五十亿年中,太阳小号的自身能量还不到其总质量的百分之五,也就是说,太阳的质量相当的大。
当太阳的质量由于能量损耗而耗尽时,不知道我们人类还会存在浩瀚的宇宙中吗?太阳表面也是不太稳定的,它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活动的,其中最重要的活动是黑子和耀斑。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某一些地方温度比较低一些,其它地方温度高。
我们看起来,他比其他地方要暗些。耀斑却是恰恰相反,由于太阳表面某些地方太阳能源的剧烈释放,使得太阳表面发生剧烈活动,产生日环等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两种活动的周期差不多为11年。在太阳活动频繁的时期,太阳的电磁波剧烈释放,并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如同巨大的瀑布向太阳周围快速释放,并冲击地球大气层与磁场,干扰地球自身的电磁波,它与大气层摩擦便形成美丽的极光。
太阳与地球及八大行星的关系十分密切,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形成了一年,并自身转动就形成了自传,形成昼夜交替现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近及远,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不会受电磁波转大的影响,并且地球自身千百年来由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使地球的大气层成分不断发生改变。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最终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含有氧气的大气层,更重要的是地球内部的水分通过地震、火山等活动将水带到地球表面,并形成降雨。长期形成了地球上江河湖波。就个人而言,我主要谈谈宇宙与人类自身两个方面。
茫茫宇宙已经形成了几十亿年,这当中发生了多少变化,我们都无从得知。虽然,关于宇宙起源有几种学说:如最著名的宇宙大爆炸,黑洞叙说等待等。但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无从考证,它不像我们居住的地球,通过碳原子的测定就可以确定年代,大文学家苏东波说过“寄蜉蝣于大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每个人多是渺小的,我们人类年龄最长的也不过一百多岁,与整个宇宙年龄相比太短暂了。宇宙对于人类来说,还是比较神秘的,宇宙的中心在哪呢?太空中有没有外星人的存在,我们都还是无法回答。从目前人类科技水平来说,人类最远可以观测到距离地球二百亿光年的距离,而这二百亿光年之外的外太空又是什么样子?在我们观察到的范围内,像太阳这样的恒星还有二百多个,那么行星又有多少个呢?这些行星中有没有像地球一样可以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会不会存在生物?
人类能不能完成迁徙呢?而在太空探索过程中,人类又要克服那些障碍?等等众多问题。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10
上个星期五,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概论课上观看了《宇宙与人》的科普教育片,这部电影讲述了物质、能量、生命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生命出现的必备环境,讲了人、太阳、宇宙的现在、将来与过去,客观辩证了道德水平能否控制科学成果的错误利用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时间在流逝,人类在进步,人们对宇宙太空的认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宇宙的不凡。宇宙给与了我们人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从人类所要呼吸的空气到要运用的自然资源燃料。人类的进化,都离不开阳光。最早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藻类,它们吸收阳光,释放二氧化碳。几亿年下来,植物制造的氧气则是使世界锦上添花。由于各种分子运动,4亿前在天空中形成了臭氧层,也在这个时候,生命从海洋向陆地延伸。当氧气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动物也在进化,发生突变,所以世界上的动物种类也越来越多,也就有了人类的出现。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人类的出现,才是世界真正存在的关键。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宇宙都一一奉献给了我们人类,作为人类,却为了一代人的利益,不顾可持续发展,直接把这些资源消耗殆尽。这个科教片告诉了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不能善待地球,那么人类自身很快也会处于毁灭。可以说的是,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宇宙的历史到底有多长时间,我们无从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宇宙非常伟大。它不仅包含了众多的星系,星云等等……而且它的存在也是非常悠久的。作为宇宙中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行星地球,它也展示了自己的不平凡,酝酿了智能生物人类。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
人类相对与无穷大的宇宙来说是那么的渺小。相对与宇宙的历史来说,人的一生又显得那么短暂,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自身,才能不会辜负宇宙对我们的培养。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教师给我们推荐看了一部视频——《宇宙与人》。这部纪录片深刻而又细致的给我们呈现了宇宙的构成与人的出现,这使我产生了不少的感触。
宇宙是无比伟大的,他虽然是物质的,却能够孕育出生命,孕育出拥有智慧的人类。他用时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星球、空气、水甚至是人。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是小小核子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当感激它们,应当让它们继续去创造比我们更伟大的生命。也许保护宇宙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可是,保护地球是我们应当做的,是我们能够做的,更是我们必须做的。
前几天在在网上看见了一个公益广告片,说的是在中国有一些养熊厂里面养着一些抽胆黑熊,它们身上背着5公斤的铁马甲,腹部有一个伤口,里面插着一根手指那么粗的管子,连之后铁马甲里的袋子和黑熊的胆,胆汁全部都被收集到了袋子里,养熊厂的农夫借此谋取暴利,而黑熊却在狭小的铁笼中忍受着伤口带来的巨痛。他们整日被关在连身子都转可是来的铁匣子里,所能做的仅有吃食,睡觉。大部分的黑熊都因为身上有伤等原因患有各种疾病,农夫就给他打各种抗生素。如果一只熊死了,它的四只熊掌就会被砍下出售,其他的器官也会被“充分利用”。这是对生命的侮辱,是对地球的宣战,是对宇宙的亵渎。作为地球里的小小一份子,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够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还要向所有人呼吁,不要再做自毁退路的事,不要再做自毁前程的事,不要再做破坏地球的事!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期望人们能够做力所能及保护地球的事,能够真正明白宇宙的存在的意义,理解他,守护他,让这个伟大的奇迹永远不会消失。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12
星光灿烂的宇宙孕育生命、化演智能,谱写出一首伟大物质演化的史诗。它是一个没有知觉的物质系统,却创造出了能够理解它的不可思议的生物。从四川三星堆发现的眼睛被夸张塑造的青铜器,到如今我国神舟十号发射的紧张筹备,无不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执着追求。但在孜孜不倦试图探求宇宙奥妙的过程中,我们却似乎慢慢丢掉了对自然的敬畏。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中国文化自古便包含一种生态美学的意识。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包含活泼泼的生命、生意,这种生命、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类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统一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古人尚有这样的生态自然观,我们何以不识万物生意之美,出现黄浦江打捞出万头死猪这种骇人听闻的事件呢
恩格斯曾说过,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今日这些地方竟所以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储藏库。我们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料的结果,可是以后和再以后却发生了完全不一样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和自然界是一体的,如若不认识并承认这点,人类所创造的辉煌礼貌必将付之一炬。
宇宙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可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我来建设,否则,礼貌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美,是一种欢乐,无论我们探索宇宙、解密自然的欲望有多强烈,均不应以牺牲自然生命或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若人类能在探索宇宙过程中爱护万物之生意,我想,宇宙自不会辜负我们缔造礼貌的完美愿望。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13
上周的马克思课,教师让我们观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与人》。在将近一个小时里,我经过这部科教片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这个星系,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虽然这些了解都是很浅层的,可是却让我掌握了一些关于宇宙包括物种起源的基础知识。身为一个人类,一个大学生,也许这些有关宇宙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业,生活没有任何帮忙,可是我还是觉得自我很有必要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人生观,世界观。
比如,在科教片中介绍到陆地物种起源于海洋物种的时候,曾说到,那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它们之中大无畏的勇敢者爬上了陆地,勇往直前,最终就进化成了各种陆地生物,人类就是其中某些勇敢者的后代,所以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其实,之前有关勇敢的励志故事或者励志名言,可是还是远不如这句“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来得有感染力。勇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我们要激发这种天性,去应对那些横亘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才不愧对那些造就了我们的勇敢者的馈赠。
行星,恒星,宇宙的生命长度都是动辄以亿年来计,而人的生命长度最多可是区区百多年,相比而言,人的生命长度能够忽略不计。虽然,人类的生命长度是有极限的,可是生命的宽度却没有人明白它的极限所在。所以,我们人类所该追求的不是如何延长生命的长度,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拓宽生命的宽度。生命的价值不在其长度,而在其面积。所谓生命的面积,在我看来,是指其对这个社会或者这个社会的某个组成部分所产生的影响。当然,所谓的影响必然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人类在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是极其渺小的存在,但我们的出现却是宇宙的馈赠。我们应当珍惜,珍惜我们的生命,珍惜孕育生命的地球。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14
高中的时候,政治教师就说过“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的哲学观点。我真的想不明白天空中飞扬的尘埃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按我的观点,如果硬要把我们人类和尘埃来上关系,那就是,尘埃对我们的健康有影响。无机界又怎样和丰富多彩的有机界拉上关系呢,实在令人费解。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影片中有这么一句话“自从人类发现了这种叫基因的机构之后,就能够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异常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高级物质形态,并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质能。”一句多么蕴含科学哲理的话啊。再看看影片,我们明白宇宙的开端并不是那么的丰富,而是极端的单调,仅有氢元素和极少量的氦元素。我们都明白,没有重元素的参与,我们的这个生物大世界肯定不会这样丰富多样!而这些重元素必定就是靠氢、氦两种元素演化而来。所以,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说的俗一点,他们就像有同样的祖先。当然,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并不能只是追溯到它们都是有氢、氦演化而来的。但这恰好能说明“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异常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高级物质形态,并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质能。”所以,我们人类和尘埃的联系并不只是限制于“尘埃对我们的健康有害”。
同样,无机界和有机界的联系是那样的紧密,我们清楚,万物由氢、氦演化而来,无机发展到有机,过程是那样的漫长。这个世界,不会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研究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我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此刻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有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是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就尘埃与基因的联系而言,我们能够去尝试演化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我相信,联系必定有可取的一面,我们得好好利用那种本质联系,为我们这个生物世界,为我们的宇宙发展供给加速剂。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15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一部科普片《宇宙与人》,在经历了60分钟惊心动魄的视觉享受,1个小时荡气回肠的心灵震撼之后,真叫人感慨万千。应当说,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并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从那里我们能够得到答案。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可是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但能够相信,仅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如果这个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宇宙选择了生命、然后又选择了人。地球的环境是那么的适宜,有不远又不近的太阳在源源不断供给着
生命所需的光和热,液态水为生命诞生供给了温床,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伙伴们。这种种的一切,促使生命产生了。人类产生的又是那么的恰到时候,上一代的地球统治者??恐龙为我们承担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人类从此走进地球的统治。在发现了自然规律这一宝藏之后,人类按着宇宙事先制定的法则,一步步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意志发展的生机勃勃的世界。而今,人类已有本事采取措施来避免恐龙的杯具,也许人类会永远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然而,事物是辩证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经让人类吃够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遏制这个势头,恐怕将来毁灭地球的,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人类自我了。
“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可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我来建设,否则,礼貌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我们应当感激这个宇宙,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爱护好自我和自我的同类,让这个宇宙为这个地球而骄傲!
比起整个宇宙的历史,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是选择碌碌无为还是选择充满追求,是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时刻不忘的问题。前者的命运,直如同一颗宇宙尘埃,在生命终结的一刹那,将无声无息地消沉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人应当对生命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追求,珍惜自我的生命以及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方可使自我平凡、短暂的生命在瞬息之间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16
在中国古代,有两位僧人有一个晦涩的对话。一位僧人问另一位僧人,天上的云在飞,是云动,还是风动那位高僧回答,既不是云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你的心动。云、风、乃至人都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其本身也是物质,可是人与云和风似乎又极不相同。或许咱们会说,云悠游于晴空,风吹拂在大地上,而人,是脚踏实地的人,他们需要进食,需要休息睡眠,当然不一样。这却是极其表面的差别,稍微细想,咱们发现,在上方的故事中,人,是一个旁观者。旁观者这一词十分普通,咱们却不能把它用在云和风上方。其实,很多东西都不足以称作旁观者,草不行、树不行、花不行,就是有着性命,能够自由活动的动物也不行!确切的说,仅有人,才有资格做一个旁观者。
旁观者,不像云和风,他首先是有性命的;旁观者,也不像其他动物,正因他在思考,他也能把自我的思考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奇迹,但却被埋头于日常生活的咱们忽略了——人,是有性命的智能动物。纯粹物质的宇宙能够演化出性命,性命在这颗星球上诞生并且改造这颗星球长达近40亿年,并且在500万年前,这些性命中的猿猴逐渐进化,随即产生了智能的人类。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我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礼貌,最终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现实的琐碎和生活的有条不紊,让咱们很难在这么广阔的的时空视野下观看咱们的起源、发展,也难以认识到人类诞生对整个宇宙的重要地位,这是一个远非“神奇”所能形容的重大事件。宇宙,一个伟大物质演化的史诗,它,作为一个没有知觉的物质系统,却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明白它的生物。
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咱们——人类的大脑这个超级信息处理器是目前宇宙中最完美的智能结构。胡思乱想会带来很多痛苦,甚至把自我逼成精神病患者;然而,没有人期望自我成为仅有本能没有思考的动物,更不愿意成为完全失去意识的植物人。
凡是人类都有智能,却并非人人皆是智慧的。从大爆炸产生宇宙,到人类产生,直至这天拥有高度的现代礼貌,这是一个充满艰辛,到处都是不确定性的过程,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延缓甚至阻止人类的出现与发展,其实,作为个体的咱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也是极其偶然且神奇的。然而,很多时候咱们并不明白珍惜宇宙亿万年来结出的这个硕果——咱们的性命,咱们的生活!轻者把性命当成消遣,生活颓废,缺乏追求,放逐自我;重者稍遇挫折,就把性命还给了宇宙,就像此刻工作压力下那一个个选取轻生的大学生。也许,相对于地球、相对于宇宙,人的性命太过短暂和渺小。可是,当你把性命,你把拥有智能的自我放在整个宇宙中,纳入亿万年的时光里看待时,你不就应仅仅看到性命的短暂与渺小,你更就应明白,物质世界中的人类诞生是个奇迹,咱们自我更是神奇的存在!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性命短暂,咱们更就应珍惜,咱们更就应让短暂的性命焕发光彩,活的有好处,活得愉悦幸福。这,是每个人在物质的智能之外更就应寻求的智慧!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17
让我感到很意外的是,中国在二十世纪末就拍出了不错的片子,总感觉中国的纪录片跟世界上好的片子有很大的差距,可是看到这个片子之后我在将来对中国的还是抱有期望的。因为我们平常看到更多的是BBC拍摄的,设计效果以及教育意义都很不错。
让我深入思考的是我们人类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人类历史仅有短短的那么一段,可是宇宙的历史却是很是久远,从我们人类诞生到此刻,人类经历了很多的劫难,可是我们幸运的活了下来。就像犹太民族一样,虽然是历经劫难,可是百折不挠的坚持,并且在努力改造自我的生活环境。当然这期间人们也犯过很多的错误,其中不乏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自然的过度崇拜,人们会因为时代的局限,而作出了很多现代人不了解的事情或者什么,这需要我们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当时的具体情景,而不是妄加确定。在人类的进化史的过程之中,有很多生物已经以为不能经受环境变化的考验,渐渐的离开了我们的视野,甚至是灭绝,这能够作为我们人类生命顽强的一个表现,可是我们最好还是从中悟出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事情来得更好一些。
我们暂且把片子中的有些数据认为是确切的,我相信就像圣经预言的那样,人类会灭亡,而不会有所谓的诺亚方舟。这看起来没什么,因为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东西中有灭亡的那一天,不是我悲观。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过度的计较一些事情,我们更多的时间是生活在现实之中而不是生活在梦想之中不是吗
其实,每个人都看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浮躁的一面,我不是危言耸听,改革开放有可能是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也有可能是人们精神陷入极度的空虚,而愤然离世。无论是看过还是听过自杀现象的人,或许都有一个想法,怎样会那么傻,其实我们内心都住着这样一个我们自我,放弃生命,放下社会的羁绊。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悲观的思想说了一通,我们更多的还是随大流的展望一下未来,未来我们能做什么我认为在伟大的人,也是平凡的人,只可是有些人占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不要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其实整个宇宙就是不公平的不是吗就拿我们太阳系来说,为什么就只能地球上有生命(当然只是此刻的局限,或许别的星球也有),别星球为什么就不能有就想思考我们人生一样,我们在做事情还是出事的时候要研究很多的情景,即使我们能做到跟大程度的理性,其实我们更多的还是感性占上风,因为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或者是多我们自我的了解都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生路漫漫,学习的地方真的还有很多,我们不能只看到此刻,而更多的是关注我们的将来。因为我们还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可能性,即使这个可能性很小。我们也要努力地做到把可能性扩大,而不是自暴自弃的、怨天尤人或者怎样着,就像做人一样。
平平常常生活但要有一个梦想,而不是混混沌沌的度过很多时间。
也许悲观是我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可是我内心也还是比较阳光的,没有那些所谓的自杀的想法,当我听同学说她又很多次想离开这个世间,我笑了。可是,我不得不逐渐的认识到自我局限,然后逐渐提高自我,使自我逐渐的接近原先的那个梦想。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18
浩瀚之宇宙,万物生灵。哲学并不神秘,它就是一个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看法和态度,并为解决有关问题提供一种思路。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的任务不在于如何解释世界,而在于如何创造世界。
过去我们总认为唯物主义是唯一解释世界存在的正确理论,即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由物质来决定,并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但是如果世界是由物质唯一决定,那么整个世界就是由原初的一团死的物质,而形成一个非常有组织、有秩序、有方向、有目标、极其具有合理性的宇宙演化序列。显然单纯的唯物观和唯心观都难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实际上,万物的存在意义都不在自身中,而是一种过渡,并从属于某种更超越的目的、目标。大自然就整体就是一个有机的组织,各部分相互协调并承担着统一于某种普遍广义秩序的功能。这种现象就是宇宙存在着内在的、预设的和谐的秩序。哲学已从生物学中重新发现了生物设计的“目的性”,自然进程的“目的性”是一个普遍的理念。只有理解了这种目的性,才能超越对于自然过程的机械性解释。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宇宙进程绝对不是无组织、无目的、无理性的。在貌似无机与偶然的大自然的事件之后,存在着一张神秘而不可见的网。在这张网上有目有纲,这个无形而存在的秩序之网,也就是老子所言的“天网”,就是“天道”,也就是庄子的“天籁”,就是黑格尔的“逻格斯”、“绝对理性”,康德的“先验理性”。显然这种以“信息”和“能”概念为基础的超越物质和精神的第三类哲学本体范畴,实际上对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已经作了某种有意识的消解。这一观点可称为辩证唯理论。
宇宙的本体存在是理性的存在。这种理性,就体现在自然现象之后的秩序、法则、组织。这种理性不是被人的思维所主观决定的。相反,人类思维是以符号系统模拟和把握着宇宙中存在的本体逻辑组织。
现实的世界是一个二重性(现象/本质)的世界,一方面是物象的,似乎有实在性的世界。另外还有一个深藏于实物之内的信息性的世界,其中有数学规律以及各种逻辑秩序这才是物的灵魂。
不仅是生物,而是宇宙,存在本身是有生命的。宇宙的存在、发展进程,也是一个自我组织、自我协调的进程。这种自我组织和自我协调的运动实际上也就是将宇宙不仅理解为实体,更理解为“主体”,即活的有面的而且是具有逻辑组织和目的性的实体。这种哲学显然应该是生命哲学。
宇宙的丰富多彩就在于此。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19
浓黄色山峦淡出画面,随着雄壮的音乐响起,山峦几经形体变化,最终如一锤定音一样在画面上定格:现出“宇宙与人”四个大字。科教片《宇宙与人》如同一幅风光油画逐次映入眼帘,充满一种别样的诗情画意,使人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着宇宙及人类自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宇宙与人》是一首大气磅礴的宇宙史诗,同时也是一首感人心魄的人类赞歌。影片通过电脑特技,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宇宙和人类:我们的宇宙是——个绝顶聪明的物质“大作坊”,它的最值得骄傲的产品是人类;太阳是能源的亿万富翁,它给生命提供了巨大的能量;月亮使地球旋转速度减慢,由每天12小时变成了24小时,给地球以稳定,给我们以睡眠;氧气是最活跃的气体,可以与物质进行氧化过程,它是活性气体,使人产生能量……这一切,都使我深深地感觉到,人类是宇宙全部物质运动的最大受益者,人类是宇宙的精灵。宇宙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存空间,这是到目前为止在其他星球所没有发现的。因此,人类是幸运的,人类的生命是美丽的。既然宇宙为人类赐予这么难得的生存条件,人类就没有理由不珍爱我们美丽‘的生命,热爱我们美好的生活,以回报宇宙的博大和慈爱。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宇宙与人》在启迪我们的心智的同时,也濡染、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影片以不容质疑的语言告诉我们:“宇宙是一首伟大的物质演化的史诗。宇宙把物质和智能交给了我们人类,而精神和道德的完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是啊,宇宙给人类创造了取之不尽的物质资源,如引力、太阳能、核聚变等等,人类只有用宇宙赐予的这些宝藏来改造宇宙和自然,才能创造如计‘算机、通讯卫星、宇宙飞船这样辉煌的文明史诗,也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否则,人类如果用宇宙赐予我们的东西来残害生命,破坏自然,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制造核武器、贫铀弹等,人类最终只能走向自我毁灭。这是人类的悲哀,也是宇宙的悲哀。
珍爱生命,珍爱自然,这是《宇宙与人》给我最大的感受。我希望我们国家能多多生产出一些这样既具有完美艺术形式,又能启迪人的心智、净化人的灵魂的好片、大片。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20
我们身处其中的宇宙,生机勃勃,奥妙无穷。人类对宇宙的不懈探索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宇宙是什么?人与宇宙有什么关系?这是人类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汲取了现代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图像和实例,揭示了宇宙奥秘的真相,解答着一个个令人类曾经迷惘的问题。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生命和人的自然本质。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能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能弄清楚这个物质系统是怎样操作的。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可以了解这浩然的宇宙有着多少我们所不知道的神秘色彩。以前总是很疑惑,为什么人类的产生会与马克思的唯物精神有关系,可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诞生是物质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量变从而形成的质变过程,一次次的进化,都为我们展现了唯物主义中,物质第一性的观点。从没有生命到产生地球这个生命星球,再到诞生了生物,诞生了人,上百亿年的宇宙物质运动的种种细节都被前所未有地"缝合"起来,并且始终追究着人类的存在和这些物质运动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头绪。我们不难发现,事物都是联系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个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一点一点的量变的积累,一次一次质变的飞跃,才造就了我们人类如此辉煌的今天。
至此,我由衷的相信马克思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鉴于这些事实,我们坚信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剩下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然而,这并不能让我产生“人类是万物之灵”这样的观点。虽然人类拥有智慧,拥有思维,但这也无法改变人类不过是庞大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一事实。茫茫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就连地球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沙!滥用上天赋予人类的智慧去破坏生态,最终将遭到我们所在的宇宙无情的报复!
我们可以认识规律,但也必须尊重规律,这样,人与宇宙,才能岁岁年年和睦相处!
宇宙与人观后感 篇21
周日的下午,窗外是一个雾霾天,坐在宿舍看完这部《宇宙与人》,渺小和伟大这两种感受居然同时涌上心头。
宇宙,这个概念实在是太大,现在人类也只是对宇宙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已。站在宇宙的角度上来看,地球文明,甚至连太阳系都不值一提,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更不用说了。但是不知是宇宙对人类的偏爱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种种对人类有利条件一个个相继产生了。在银河系中我们的太阳远离超新星,在太阳系中我们的地球距离太阳也是处于适中位置,自身的热核和旋转阻隔了太阳风对地球表面生命的杀戮,再加上地球上水资源丰富,生命在海洋中艰难生存了下来,在4亿年前的某一天,一个海洋生物踏上了陆地,从此生命开始了更高层次的进化,人最终这个最伟大的物种终于出现了。生命是渺小的,但居然也是如此伟大。
作为一个科幻迷和刘慈欣的忠实读者,宇宙和人总是显得那么不可分割。如果宇宙没有人类,那该会是多么单调而乏味(不过不排除我们会作为另一个智能物种存在),而人类在不断的发展中也在宇宙中创造着神奇。登月,空间站等等这些创举就是发生在一百年之内,而太阳留给人类的时间足足有40亿年,我想人类肯定能走出太阳系,走出银河系,说不定还真能见到“三体人”,当然这些我是见不到了,很是遗憾。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观后感汇聚50句


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影片结尾一个人沿着时空隧道奔跑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来其实我早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看过这部电影,难怪影片中中国还在研究核电站,冥王星还没踢出太阳系大行星之列。至于影片中提到的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迷,前几日正好在economist上面看到一篇文章《Kingdomcome》,上面提到中国正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很快历史中的这一空白将被填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