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二十四道拐观后感整理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二十四道拐观后感整理50条



看电影过他人的生活。
今天看了一部老片子《女人四十》,这部片子朋友推荐过,观影公众号也推荐过,以前都是看个开头,就不想看了,总感觉太琐碎太平淡。
下午跟朋友喝咖啡,朋友说起2018年生意艰难,压力很大,在安慰朋友的同时,心有戚戚。回到家里打开这部电影,竟然平静的看完了。
影片中阿娥一家三口住在破旧的房子里面,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天有不测风云,疼爱阿娥的婆婆离世,留下受不了打击,患了老年痴呆的公公。本应兄妹三人共同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但是住在富人区的弟媳百般推诿,远嫁台湾的小姑子也不愿意。所以照顾老年痴呆老人的重任就落在了阿娥一家三口的身上,阿娥的丈夫是驾照考官,儿子正在念大学,阿娥也在一家小公司上班,一家人根本照顾不过来,疲于奔命。阿娥与丈夫也试过把公公送去看护院、养老院,但是都不省心。而此时在公司的阿娥,受到了公司新人的挑战,可以说家庭事业都不顺心。
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个人:阿娥和她患了老年痴呆的公公。
先说患了老年痴呆的老人。
年轻时候是战斗英雄,飞行大队队长,抗日时期击落过许多日本的飞机。但是如今人变得呆呆傻傻,儿子女儿都不记得,以前自尊强悍的他已经生活不能自理,看到他小便尿在裤子上,真的不忍心往下看。
因为你会情不自禁问自己,曾经如此强大的人也会虚弱成这样,生活得一点尊严都没有。假如将来有一天你也病成这样,该如何自处,如果有的.选,你还要不要活下去?
更加残酷的是你没有选择的权利,患老年痴呆,根本没有自我意识,只能听任身边人的安排,我命不由我。
生活中的我们,每天熙熙攘攘,车子票子房子,就像盯着眼前胡萝卜的驴子,绕着磨盘转个不停。
我们难道不都是老年痴呆患者吗?
单调琐碎使生活显得卑微,卑微中的打击就显得尤其沉重。
不断被生活碾压的阿娥,买一条鱼都要在鱼缸前等半天,只为鱼死了可以便宜一些,生活拮据,还要应付痴呆老人的各种荒唐事,这样的生活劳心劳力,值得吗 ?

二十四道拐观后感整理50条


尽管阿娥和老公也会吵架,但是有时候两人一两句的调笑,关怀,却让人倍感温暖。
人不是靠惊天动地的大事活着,人是靠一两句暖心的话活着。
困苦中的坚守才弥足珍贵,悲观中的乐观才是真正的乐观。
片尾,歌声响起,略显凄美的调子吟唱到:休涕泪,莫烦愁,人生如朝露……
见证奇迹,见证祖国母亲伟大的面庞;
延续精神,传承中华民族勤恳的精神;
祝福祖国,祝福中华大地迎来成功。
1978年9月,泗洪县上膛公社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江苏农村改革的的大幕,使农村一步步走向富强。以前,农村里到处是泥地,走起路来尘土飞扬,路面上坑坑洼洼,这里一块石头,那里一个水坑,走路时都能“平地摔跤”;现在,我们有了宽阔的柏油大道,油亮发光,路的两旁栽有风景树,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1983年的金陵饭店是新加坡人投资建造的,在最顶层有一个旋转餐厅,可以俯视整个南京城,人们就在上面用餐。四周全是低矮的"平房,没有树木,没有绿化,看起来昏昏沉沉。2018年的紫峰大厦,是南京最高大的建筑,400多米,它拥有丰富的色彩、创意的造型。南京城被整顿的井井有条,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楼房破土而出,整个城市焕然一新,充满活力。
我爸爸有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的全都是“古董”:银币、5角钱的纸币、旧纸币等。一次,我找到一张类似于票的小纸片,就问爸爸那是什么,爸爸回答道:“这是粮票。在以前,物资匮乏,国家就规定,一人一个月只有几张票,而票的数量根据你的岁数、家庭状况来定。所以,买东西时不仅要钱还要票,有时买东西去迟了都没货了。这张粮票表示二两猪肉,那么这个人一个月只能换二两猪肉。”“二两!”我惊呼,“我一天吃的肉都比他一个月吃得多!”这时,在展览馆里我还看到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粮票:油、肥皂、糖果......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将梦想根植于伟大的时代,让奋斗共创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会铭记这句话。

二十四道拐观后感整理50条


年到四十的国文老师林耀国被他的一个反叛的女学生爱上,师生恋在所有现实和文艺的交汇处都是常见的事。吊诡的是林耀国的妻子,也是他当年的同班同学陈文靖,在几十年前也经历了同样的事。年轻的耀国迷恋着古典文学,迷恋着文靖,更崇拜着他们的国文老师。于是,当阿靖怀上了老师的孩子而被抛弃时,耀国坦然与之结婚,承担起了家庭重任。二十年过了,林家过着平淡而略显拮据的生活,当年耀国的同学一个个发达了,买起了游轮别墅,也有个别落魄的,如阿锐,还过着当酒保的颠沛日子。电影就从这里开始。
片中的几个细节是让我喜欢的,耀国和他的同学们聚会吃饭,其中一个提出买单,而他却坚持出自己的份子钱。妻子说:“人家不一定高兴你出钱。”意思是你出了,反而可能被孤立。耀国上课,学生却捧着漫画书谈论着色情片,他只能插科打诨,迎合着他们,在散漫凌乱的课堂纪律中朗读孟子和李白。他如所有沉湎在旧文学余晖中的穷酸文人那般,有着不合时宜的`自尊和自傲。国文虽是迂腐的玩意儿,但在一些资深的“文学青年”心中,却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这地位,甚至可以盖过人在现实中受到的一切委屈。但委屈,终有一日是会浮现出来的,这就是理想可泣可悲的地方。
昔日不负责任的老师老病归来,现在的妻子倒是超脱了,对他没了爱恨,只有一种被我称之为“泛情感”的东西,总之,是了雕饰的某种情意,无法细说。耀国的委屈与不甘却蒙上心头,当年的老师,当年的妻子,这所有和理想,和梦,和美好的文学混合在一起的东西突然让他感到一种撕裂感,好像脑子里的两条神经在打架,他无法摆平它们,而这时,他的学生却向他走来。
如今的学生是大不同了,林嘉欣饰演的女学生对耀国来说,与其是诱惑,不如说是挑战。她的叛逆,强势和非主流在他的眼睛里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理想,或另一种形式的逃避。他们在深圳的一夜,也许发生了关系,也许没有,但唯一能肯定的是,这是一次混杂着往事的纠缠,是一幅幅不同年代相似场景的片段的剪辑粘贴。于是他理解了,或者至少想通了他老师当年的行为模式,他们共同的软弱和不负责,他们对于生活不够粗鲁直率的判断。当年的老师逃回到他老婆身边,你很难说这纯粹是为了利益还是为了脆弱的心不再被折腾,正如今天的他。他也回来了,回到妻子身边,现在他的学生是否怀孕我们无从得知,只看到他们一家,包括现已长大成人的老师的孩子,聚集在医院里,对着已经晕迷的老师朗诵苏轼的《前赤壁赋》。

二十四道拐观后感整理50条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虽然这个电影的名字叫作《男人四十》,可它呈现的却是人生的各个阶段,从莽撞的青春,到衰弱的垂暮之年,且不分男女。而在这整个漫长的人生阶段中,只有中年,夹在各种极端之间,充满了矛盾。林耀国和他的妻子总在坚持着什么,是理想吗?有,但不全是,而且当理想成了习惯,更成了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时,理想本身已经不重要的,它的力量也已经慢慢不存在了,甚至反证起了人的软弱。
耀国说,他为什么偏偏和当年班上那个又瘦又懒的阿锐做了朋友,是因为这么多年来,他其实都在享受这种当好学生的优越感,即便“好学生”对于中年的他而言已经没有了意义。他爱慕文靖,感激他的国文老师,但这两人却在感情和道义上束缚了他那么多年,他却几乎不知道挣脱。即便他知道反抗,在他的女学生面前,他也仍然是软弱的,他没有师道尊严,甚至没有勇气主动要求她的身体,这就是理想的另一种形态。
这部电影无关背德、也无所谓肮脏与否,师生恋更是个幌子,只负责把你领到故事里头,我相信许鞍华最终要谈的还是这玄而又玄的“理想”。林耀国和妻子又回到了彼此身边,想过分开,但最终分不开,于是提议:看看长江吧,看看李白、杜甫和苏东坡笔下的长江。再不看,三峡工程会把很多地方淹没,就再也找不到古诗词中的那些好地方了。片末,是一小段长江的片段,水流得很静,不像我们往常看到的那样汹涌澎湃。面对这条也同样将要面临被阉割命运的大江,我想,再没有比我们,所有人此时的距离更近的时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