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微电影迷途观后感汇合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微电影迷途观后感汇合50条



这样的一部影片很像一部去年由小说改编的犯罪电影《烈日灼心》,《烈日灼心》同样探索的是罪犯身上的善与恶。
判若云泥微电影
在看影片之前,我就对片名产生了兴趣,判若云泥,不同于大众影片的通俗易懂,是比较模糊的概念,查了下资料,意思是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这个对悬殊的好奇心摧使我看完了整部影片。
影片并不长,可是却深刻的揭露了人性,人性本善。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人心是最难读懂的东西,一时的冲动可酿成弥天大祸,然而有时一点善举 也可以让人蓦然回首放下屠刀。人心是相悖的,善恶都在一念之间。这部影片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简单得来说,影片描述了一个几度想自杀的犯人逃出监狱,饥肠辘辘得来到一家馒头铺,他想杀了店主来填饱饥饿的肚子,然而店主看见了他,并且给了他两个馒头,他为了报答店主用自己的自由换取店主举报的赏金。影片最后是犯人改过自新并继承了馒头铺。
整个影片以"馒头"作为传递信息的线索,一步步让人深入影片的精神内涵,罪犯偷来的"馒头",善良店主施舍给逃犯的"馒头",影片最后是逃犯改过自新继承了馒头铺。通篇而谈,馒头意喻着"善良和人性",逃犯生存在监狱,他逃出监狱而没有直接归家却是流落街头,可想而知他大概已经没有家了,长期得不到温暖,冰冷、扭曲、寂寞时常折磨他,人性几乎消失殆尽,他很痛苦,几度想要自杀,而片头也是他割腕的镜头。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生存的渴望很容易让他犯罪,他长期的遭遇已经让他没办法相信别人,在他的眼里,别人都是冷漠的,那个时候的他是"野兽",所以他宁愿选择偷,选择抢劫,也不愿意去相信。然而当他正准备拿刀抢劫老人时,老人却给了他两个馒头,就像行走沙漠数日的旅人碰到了甘霖,他显然也愣住了,拿了馒头离开了。也许老人看出来了他的目的,也知道自己的馒头肯定是被他偷掉的,可是老人家并没有拒绝他厌恶他,而是递上手中的馒头。
这样的善,也许我们都没有。在这个时候,罪犯冰冷的心慢慢回温,这是他这么久以来第一次感受到温暖,馒头铺老伯的善良唤起了他心中早已尘封的人性,一点一点走向光明。也许这样的小恩小惠在我们看来不算什么,不过就是两块馒头,几块钱的事,我们大多数人通常习惯用价钱来衡量别人对我们的善意,那是因为我们不是一无所有。但是逃犯他知道,在那么久的不被关注情况下被人这样善良对待,那真是一种天翻地覆,颠覆了他对人性的认知,他感动并感恩,于是他用他好不容易获得的自由去回报店主的善意,他将放有他通缉令的报纸放在桌上,店主举报了他,并获得三万元的赏金。影片中,逃犯写在报纸上面的话是这样的"我已经厌倦了东躲西藏的生活,谢谢你的馒头,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而犹豫不决时,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举报酬劳的3万块就算是我的报答"当时店主的心情我想应该很复杂的,我说不清他会怎样想,但我想在他的复杂的情感中肯定有一种叫做感动,他不知道他一个小小的善意解救了一个挣扎在死亡边线的人,并且这样的一个人愿意用自己最珍视的东西来对他报以善意,其实逃犯的这种做法也让老人明白没有绝对的善良和罪恶。

微电影迷途观后感汇合50条


当罪犯改过自新重获自由时,他回到了馒头铺,可是一直紧闭大门,可能老人已经去世了。影片的结尾发人深省,他收购了馒头铺,继续着老人的行当,我想这时候,他卖的是馒头,可能更多的也是在延续老人的善良。
第二幕 报纸暗藏逃犯意
蹲坐在馒头店附近的他,看着远处走过来的牵着手的`母女俩,想到自己的处境,可以发现他的眼神变了,从开始的凶狠戒备到现在似乎已经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的坚定。这样的转变,影片并没有用语言和解说词来表达,全都靠演员的演技传达给观众,不得不说这很成功。
他偷偷地把印有自己通缉令的报纸放到了馒头店的篮子之下,他想告诉老人他的身份。其实看到这里大家会有疑惑,为什么他不自己主动去自首,而是寄托于老人的举报,是因为贪恋这几天的自由吗?
第三幕 另类报恩
第二天,他来到馒头店,看到老人后拿起刀对着他,在老人错愕的表情中,放下了手中的刀,笑了 。
这时他的背景已经不是昏暗的黑色,而是有了亮光。这样用镜头来表现出主人公的变化,体现出他已经走出黑暗决定面对人生不再躲藏,从而有了亮光有了希望。
在他被警察押上车之前他告诉了老人“报纸是我放的。”然后带着释然从容的笑走上了警车。
老人家在回到店里从新翻看报纸时,报纸背后的一句话,告诉了人们他这样做的原因。
他知道老人家的生活也不容易,他不过是一个逃犯,用悬赏金来报答这位老人是他的善。影片在这里达到了一个高潮,引众人唏嘘感叹,他身上背着罪恶没错,可是他心底也存在着善良,是这样一位善意的老人激起了他心中的善良,引他走上了正途。
尾声 善恶的因果,人生的轮回
他做下的恶,终究都是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他种下善,救了一个迷途的逃犯,也救了自己。而最后,刑满释放的他回到馒头店,老人兴许已经过世,他决定接下这间正在转让的铺子,接下这家平安馒头店。兜兜转转他最后还是回到了这里,希望继承老人的善,也希望自己的善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判若云泥微电影观后感2016二:

微电影迷途观后感汇合50条


《判若云泥》用极其简单的场景,并不复杂的人物关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罪犯心理的转变。电影题目“判若云泥”表示的意思就是前后差距十分大,逃犯感受到老爷爷给予馒头的温暖举动后放弃了自己过去的想法,不再逃避犯下罪恶应承担的责任,接受了法律的制裁。也许他已经受够了时刻提心吊胆,饥肠辘辘的日子,老爷爷的那份无私的关爱将逃犯心理那一点仅存的侥幸轻轻抹去。即使是恶人,在危难的时候,收到这样一份礼物,也会有所触动吧。逃犯暴露自己身份不仅把自己送进了监狱,还间接地使老爷爷得到了赏金。几个馒头换来了上万元的赏金,老爷爷也许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举报是那个被打动的逃犯策划好的感恩。善良的行为终会得到回报。
几个馒头虽然不算贵重,但老爷爷的善良与真诚确实动人心弦,有着沉甸甸的爱的重量,是善良行为的感化,是真情与关爱的传递。杂念与邪恶在真情面前,显得无力与渺小。质朴的关爱在面临危险,面对邪恶时更显得可贵与闪光。
时间门电影
今天看了一个微电影——《时间门》。这部电影比常见的微电影精制很多,台湾知名导演陈奕先执导、法国著名摄影师Dylan掌镜、视帝罗嘉良担纲主演,制作品质、演员选择、幕后班底等各方面都呈现高标准规格。在片中罗嘉良这种“事业型”男人的字典里,事业和家庭是一对不可调和、水火不相容的矛盾。其实现在社会上许多人的确有着不错的事业,但却是以牺牲家庭幸福、放弃家庭责任作为代价和前提的。结束时罗嘉良最终保存记忆,选择了承诺一生的家庭,让人回味,片子拍的也是紧张又温暖感人。
当一位即将失去记忆的病者,推开那一扇扇幸福与遗憾交融的回忆之门时,那些青涩浪漫、温馨美好、失落怨恨、疏忽怠慢的画面,顿时激起情上腺,不由得热泪盈眶。这是真实的感动,每一记忆碎片的闪回都不仅是在供予主人公选择,更是在用回忆中的画面击打观者的良心。而在片子的结尾处,凯选择抹掉那段段没有家人的日子,留下与妻子和孩儿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温暖感人且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拼命、认真、严谨、疏忽、失落、懊悔、满足……情节中凯的这些生活过程关键词在视帝罗嘉良的精准演绎之下,自然而生动。

微电影迷途观后感汇合50条


央视的“神采访”——“你幸福吗?”曾热遍大江南北。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万变不离其中的是,在每一个答案中都能发现一个基本共同点——幸福就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家人健康、孩子快乐...如此看来,幸福并不复杂,只要你努力去做,认真对待。《时间门》为我们诠释了,一个成熟的男人不仅会关心和照顾好身边的同事,更重要的是关心和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家庭的责上,男人重要的是经营事业和经营家庭两手都要抓,都要硬,忽视哪一方都无完整的幸福可言。
时间门电影观后感_【第2篇】
为了所谓的幸福生活终日奔波,无数的人忽视了亲人,这样的现状不禁让我们问“幸福生活究竟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富足的生活就是幸福生活,能给亲人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就是爱家顾家的表现,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或者说是曲解的幸福生活。幸福其实很简单,爱家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在一起,跟家人的在一起的时间长点,再长一点。
由红星美凯龙和灵思共同出品的温情微电影《时间门》就是在诠释幸福,家人的幸福在于用时间和你在一起,爱家其实很简单。这部微电影是第一部揭示“用时间爱家”的人生意义的微电影,其运用超现实的手法讲述一个紧张、悬疑而又温暖感人,催人泪下的删除人生记忆的原创故事。《时间门》诉说着一个不惑之年男人的"感悟,真实地描绘了现代社会家庭现状,让人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
片中男主角仿佛就是年轻人的真实写照,不惑之年的“失陪男”其实代表了社会中终日奔波劳苦的男人们,他们盲目地追求事业,在外应酬的时间远大过于陪伴家人。错误地认为富足的生活就是幸福生活的全部,提供家人优越的物质生活就是爱家的表现。到头来得到的却是破碎的家庭及无尽的悔恨。人只有在遭遇低潮,罹患重病时才会恍然大悟:人生的幸福在于用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家人的幸福在于用时间和你在一起,赚再多的钱都无法弥补与家人在一起的重要时光。
一个男人是父母的顶梁柱,是妻子和孩子的顶梁柱,也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如果非到病倒时才懂得给家人的时间太少,那已无用,只会让家人更加痛苦。为了不让人生留遗憾不做“失陪男”,就要工作和生活合理规划,不能让无休止的工作剥夺了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时间门》对我的触动很大,离开父母十几年,每年只有过春节时才能短暂的陪他们几天,与父母的每次通话都是“忙点好,忙点好”,其实我明天他们的那份期盼,无非就是让我带着老婆孩子能陪他们多待几天。以后一定要多陪父母多陪家人,一家人在一起才最重要,那才叫幸福!

微电影迷途观后感汇合50条


真心的希望更多人看一下《时间门》,也希望能触动更多的人。希望借此微电影能及时唤醒那些深陷迷茫中的失陪族,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用爱来守护家庭。
时间门电影观后感_【第3篇】
幸福究竟有多难?央视的一句“你幸福吗?”瞬间走红微博、走红在这尘世间,大家都在这个问句面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答,仅留一个冷笑,就像听到了一个从冷冻冰箱里抛来的冷笑话。
当然,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对这个幸福的定义也是属于你特有的权利。小时候我的幸福就是过年的时候收点压岁钱去买喜欢的玩具;上了学后幸福就是在书本的夹缝中跟发小们一起踢足球;再长大些幸福就是考个好的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让父母不再那么辛苦!现在我的幸福就是努力赚钱让妻子、未来的小孩、年老的父母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而看了爱家日公益微电影《时间门》,我突然打了个冷颤。罗嘉良所饰演的凯其遭遇会不会就是几十年后的我,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幸福,回过头来却发现自己和家人在幸福这条路上渐行渐远,甚至背道而驰!看见影片中凯低下头去问女儿:那你幸福吗?女儿没有答话,厥起的小嘴唇给了他伤感的答案。这一幕,满是伤心、内疚、后悔。
幸福的话题现在之所以如此受吹捧,就是因为许多人都似短片中的男主角一样,自己的初衷和行为在慢慢的相违背,虽然自己的内心是向往美好的,却始终在追求这美好幸福时逐渐走上了迷途。而在迷途之中,你越是拼命追求带给亲人的失落感就会越强!这,很可怕!
这部微电影不管从剧本和拍摄手法,都是精致而成功的。短片改编自真实调研视频报告《让一亿人触目惊心的不在场证明》,台湾导演陈奕先执导、TVB视帝罗嘉良主演、法国著名摄影师Dylan掌镜,这样阵容对于一部微电影来说还真是有点夸张,而在这奢侈的组合镜头之下,这起故事显得真实而震撼!
细细深入到影片里去,虽然故事很简单普通,但运用些许悬疑、些许超现实科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在一场残忍的抉择中将“用时间爱家”这样的理念植入进去,真的很憾动人心!当一位即将失去记忆的病者,推开那一扇扇幸福与遗憾交融的回忆之门时,那些青涩浪漫、温馨美好、失落怨恨、疏忽怠慢的画面,顿时激起情上腺,不由得热泪盈眶。这是真实的感动,每一记忆碎片的闪回都不仅是在供予主人公选择,更是在用回忆中的画面击打观者的良心。而在片子的结尾处,凯选择抹掉那段段没有家人的日子,留下与妻子和孩儿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温暖感人且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拼命、认真、严谨、疏忽、失落、懊悔、满足……情节中凯的这些生活过程关键词在视帝罗嘉良的精准演绎之下,自然而生动,将他内心世界的情感变迁过程诠释得完美无疵、感人至深!

微电影迷途观后感汇合50条


回到文章初始之题:幸福究竟有多难?我想这部小短片已经告诉我们了:人生的幸福,在于和家人在一起;家人的幸福,在于和你在一起。用时间去爱“家”,自然会得到幸福!这个微电影看似讲的是一个人的迷失,其实是千万人的迷失。以为店里最贵的戒指可以弥补一切,以为赚大把的钱她们就能幸福……这样可笑的想法在现实中的例子很多。但大多数的结果是这样的:家庭可能名存实亡,两人开始闹离婚分财产,孩子幼小的内心受到了重大的伤害;再然后,这个男人又赚了很多钱拥有了很高的地位,但却成了孤家寡人一个,任何靠近他的人可能都是想有利可图,在深深的孤独中他会想念当初的幸福。感谢这个微电影没有给我们烂俗的结尾,而是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美好的结局。
总结起来,幸福其实简单的要命,只要你懂得知足、珍惜和感恩!懂得家才是你幸福的源泉,要用时间去爱家,而不是试图用金钱来捍卫它!如果有人问我:你幸福吗?我会回答:是的,我很幸福,尽管每天上下班二环三环往死里的堵,北京效区的房价都轻松上万,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但是能有时间跟家人一起看电视,一起吃饭,一起玩乐,那就是幸福! 
2016年悬疑微电影《判若云泥》观后感一:
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馒头可以解决一个人温饱,也可以拯救在罪恶边缘的灵魂。
没有对白,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很干净,很纯粹,简单而不失分寸。这是我看了三遍之后对《判若云泥》这部微电影最直观的感受。这部电影的类型似乎和默片很是接近,影片中基本上没有对话,用大量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向观众传递他们的内心活动,尤其是眼神的交流成为这部电影最重要的细节,而看似不起眼的馒头却像一条线,从开头衔接到结尾。
一只被割腕的血手,是罪恶的象征,也是罪犯亡命天涯的开始。
黎明,清冷的街道,烟雾弥漫,行色匆匆的黑衣男子。警觉地堤防周围的一切,一辆警车飞驰而过,他惊慌失措,急于掩面的神情已经在暗示我们,他是个犯事儿的人,他有“故事”。当然至于他的故事具体是什么,其实从始至终并没有提及到。饥寒交迫的他路过一家馒头店,他停下来注视着,热气腾腾的馒头旁放着一盒子零钱。当金钱与馒头摆在眼前时,他面临着一个选择,温饱思欲,饥寒起盗心。当我们在想着他贪婪地要将这盒钱偷偷摸摸抢走时,他却出乎意料地偷走了一个馒头。虽然镜头里的他,眼睛盯着盒子里钱,可是结果却只是拿着一个馒头躲在小角落里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紧张的.神情可以看出不仅在害怕被警察发现,他同时也在害怕自己偷馒头的举动被那个老人发现。“为恶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而他潜藏在恶中的善到底在哪里,又或者什么时候出现?此时此刻似乎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惊慌而恐惧啃着馒头,虽然依然一脸凶相,却从眼神中看出一丝胆小脆弱。

微电影迷途观后感汇合50条


看样子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贪婪。
馒头吃完,似乎想起了什么。
对!他想起了,他不是一个胆小鬼,也不是流浪汉。他是个人人畏惧,人人喊打的杀人犯。这样的想法似乎让他增加了不少勇气,他拔出那把刀,准备去馒头店抢劫。他真的想去抢劫吗?,如果是真的,为什么第一次路过馒头店的时候没有偷走那盒子里的钱呢?大概是因为他已经不相信这个世界还有温暖和希望,对社会人情冷暖散失了信心,也看不到自己苟且偷生的未来。在他做出这个举动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挣扎过的,他的眼神在胆怯恐惧和罪恶凶残中游走不定。
当他手里藏着刀再次走到馒头店门口时
老人若有深思地看着他,从筐里拿出两个馒头递给他。起初他凶恶的眼神,在这一刻突然间慌乱起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老人望着他,掂掂手里的馒头,示意他拿着。他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不知所措,眼神慌乱,不知望向哪里才好,想急着逃避这一切,却又渴望享受这样的温情,眼神里有了一丝丝柔软。他以为老人会嫌弃地撵走他,会厌恶,会害怕他。然而,出乎意料的善举让他充满仇恨罪恶的心一瞬间温暖起来,瓦解了他内心最坚固的屏障。当他接过馒头的时候,眼里闪着泪光,可是眼泪终究没有落下来。
气球攥在别人手里,终究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他的命运呢?还有翻盘的机会吗?或者他需要自己割断那根线,才能重获新生。在一切都还没尘埃落定的时候,他厌倦了东躲西藏的日子,眼神里多出了一份对生活的坚定渴望。这种坚定渴望让他决定割断缠绕着他的罪恶之线,重新回到生活的起点。
于是,第三次,他来到馒头铺门口,这次他似乎轻松很多,似乎在为了某个决定做最后一次尝试,他依然面不改色站在门口,老爷爷迷离的眼神中带着温情,像之前那样给他拿馒头,他的眼神再一次慌乱。当老爷爷转过身时他已经离开,可是老爷爷却拿着馒头,焦急的左右望着,搜索着他的身影......
一份报纸,救赎了他的灵魂。
一份报纸莫名其妙地被压在老爷爷馒头篮子下面。当一筐馒头因老人的惊恐撒了一地时,故事的高潮也就在这里。是的,他是个杀人犯。老人思考许久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报警。

微电影迷途观后感汇合50条


当他觉得一切将要结束时,也同样意味着他要一个新的开始。
第四次,他光明正大的走到老人的馒头铺,拿出刀指着老人。在老人惊恐时,他却放下了手中的刀,放下了心中的罪恶,放下了不堪的过去,解脱了自己,洗涤了灵魂。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作过恶的人,一旦认识到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我相信他骨子里其实是个好人。
临别赠言,“报纸是我放的”。
想过他会说谢谢你的馒头,却是没料到他会说这一句。这部电影总是会在关键节点上让情节出乎意料,不按常理出牌。“为什么要放报纸”“为什么全文只这一句对白”这些疑问让这部电影更加扑朔迷离。答案却全在报纸里。一笔悬赏金是他唯一可以给老人的报答。老人小小的善举将他罪恶之门关闭,使他得以重生。懂得感恩,已是善的开始。
被如此小善感化的人,也不会是大恶之人
多年之后,他刑满释放。再次回到馒头铺时,大门紧锁,而那位老爷爷已不在。他沉思许久,最终接下这家平安馒头店。延续着老人的善,希望善良可以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撒播人间,继续传递下去。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颗杂草,及时行善,以免心里再起坏念头。“平安馒头”这个招牌暗示了很多,馒头店老人因为善而平安,罪犯因老人的馒头而激发出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善,从而迷途知返,最后平安回到这个社会。如果每个人都撒播一点点善那么这个社会也会平和安宁。这才是平安馒头的真实意义所在吧。
并不是很明白《判若云泥》的意义。云泥,天壤之别,到底意味着什么,是罪犯的善与恶,还是老人的善与罪犯的恶,还是这个社会的善与恶。不管是善还是恶,都在我们一念之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的善,造就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一念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
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馒头不仅可以解决一顿温饱,也可以激荡善意的灵魂。善人者,人亦善之。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同样帮助了自己。馒头店老人因为几次善意的施舍,挽救了罪犯的罪恶灵魂,同时也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善虽微不足道,却同样有着大爱的光辉。或许一点点善意并不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多少回报,却也不会为我们招致祸端。心怀善意总是会无形之中带给我们强大的力量,而当这种力量全部汇聚于这个社会时,就是社会中大爱。

微电影迷途观后感汇合50条


请善待这个世界,世界同样会善待我们。
2016年悬疑微电影《判若云泥》观后感二:
一名逃犯来到小镇,当他渴难耐时,他看见了一家馒头铺;当他想为了生存起了歹念时,一个热气腾腾的馒头出现在了他面前。逃犯拿着意外给予的馒头匆匆离开了,再次来到时又一次拿着年迈店主送来的馒头匆匆离开了。
傍晚,正准备收摊的店主发现了一份刊登着“悬赏通缉令”的报纸。次日,原本以为为报复而来的逃犯却意外的丢掉了匕首,挂着满足的微笑走上警车。数年后,关闭的馒头铺又再次燃起了炊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