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抚顺平顶山观后感细选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抚顺平顶山观后感细选60条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
特殊的清明作文1
昨天,爸爸一大早就鸣我讫床说:“今天我们要回老家。”我说:“替什么?”爸爸说:“由于昔天要回老家扫墓。”
在往老家的路上我望睹田面黄黄的油菜花开了,途径旁边色彩斑斓的小家花也启了,还有大片大片绿油油的小麦田长的皆有一尺高了,我感到到春地来了吸呼着新颖的空气,不一会儿我跟爸爸就来到了老家。
在老爷的坟前,爸爸把筹备恶的贡品抬到了老爷的坟前,而后让我恭恭顺敬的鞠躬,下来我和爸爸一伏肃清了坟头上的纯草,并且给旁边的小树也浇了满谦的二桶水,瞅着小树喝完水后,我忽然发明它比方才更绿、更精力了我愉快的啼了。
在归野的路上爸爸告知我必定要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这是尔邦的传统美德,就比方清亮节一定要上坟去表现咱们的孝口。
特殊的清明作文2
对我来说,这次是个特别,印象深刻的清明节,以往只在家里“守”着电视。而今年,在学校的带领下,有幸参观了“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
众所周知,平顶山是日本人在抗战前期的行动。为了抢夺抚顺的特产“煤”,他们不择手段。平顶山就是他们打击,围攻的对象。平顶山原是个辛福的小山村,虽然日子过的很苦,但他们依然很开心。在合家欢乐的中秋节当天,人们有说有笑,迎接着节日,可谁也没想到,死神已经在他们身边了。这天,日本人以给村民照相为由,把平顶山的3000多人骗到悬崖边,揭开了盖着所谓“照相机”的帘子。村民们看完,顿时吓了一大跳。原来,那所谓的照相机是4挺机枪。之后发生了血腥的一幕。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了所有人,连刚出生的`婴儿也不放过。为了毁尸灭迹,日本人还烧毁了现场。
一个个白骨,躺在沙地上。他们有的张大了嘴,好似很吃惊、有的抱在一起,以此保护,有的身下压着俩个人,这就是一家人吧!太可怜了。
希望你们在天有灵,在天堂不迷路。把我们的富有领土“钓鱼岛”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来。
特殊的清明作文3
今天,爸爸一大早就叫我起床说:“今天我们要回老家。”我说:“为什么?”爸爸说:“因为今天要回老家扫墓。”

抚顺平顶山观后感细选60条


在去老家的路上,我看见田里黄黄的油菜花开了,道路旁边五颜六色的小野花也开了,还有大片大片绿油油的小麦田长的都有一尺高了,我感觉到春天来了 不错哦,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不一会儿我和爸爸就来到了老家。
在老爷的坟前,爸爸把准备好的贡品放到了老爷的坟前,然后让我恭恭敬敬的鞠躬,下来我和爸爸一起清除了坟头上的杂草,并且给旁边的小树也浇了满满的两桶水,看着小树喝完水后,我突然发现它比刚才更绿、更精神了,我高兴的笑了。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一定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就比如清明节一定要上坟来表示我们的孝心。
【篇一】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九一八纪念馆。纪念馆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84年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随着导游姐姐的讲解, 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天。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为了重温历史,我们今天观看的“九一八事件事迹”,让我感触很深照片上我们好多的老百姓被杀害,日本人真残忍。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犯下了滔天罪行:平顶山的居民被无原无故的活埋;七三一部队的残酷迫害;白色恐怖下的东北被折腾的血痕累累。东北人民抗战十四年,终于结束了抗战,赶走了日本鬼子,结束了这些可怕的生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篇二】
20XX年XX月XX日在团委的组织下,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枪林弹雨,为了全国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举动令我折服,也使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抚顺平顶山观后感细选60条


步入纪念馆,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那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东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在短短4个多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整个纪念馆的设计,别有一番意义:从东北的沦陷到日本禽兽对中国人的屠杀和细菌试验,整个展道呈下坡设计,越走越阴暗;然后从东北抗联抗日,直至日本战犯被审判,展道呈上坡设计,越走越明亮。在馆内,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文物,还有一些场景的重现。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幕幕重现场景穿越时光隧道追溯历史,让人深思。印象中最震憾的是从抚顺万人坑运过来的一片二三十米见方的万人坑土壤,里面有几十具尸骨,其中有两具头骨被小日本的枪支打的枪眼历历在目,隐隐感觉到当时屠杀现场的悲壮和凄惨。还有一对尸骨,是一男一女紧紧相依,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活埋了,他们身上带的手铐脚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结尾,是关于原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展示。在原抚顺战犯管理所,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中国人民将战争魔鬼改造成人。1956年6月21日,我国政府释放第一批335名战俘,悔恨的泪水显示了人性的"复归。
“那是为了将来,只有种下谅解、宽容的种子,人们才能好好相处。”这是一座由日本1450名战争遗孤自发捐建的铜质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写着“感谢中国生父母碑”,雕塑中一对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日本男孩,母亲慈爱地俯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地仰望着母亲。这是一幅流淌着中日两国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实写照———战争中的日本遗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国农民的照料,后来大都成为两国友好的使者。

抚顺平顶山观后感细选60条


走出展厅,抬头仰望“九·一八历史纪念馆”感想颇深,内心的愤怒已经不能在控制,一直抑制的情绪,已经难以控制,想着日本鬼子当年对中国人民的种种暴行,东北三省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丧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想起如今部分日本人回避这段侵华历史,大家的心情沉重无比。在愤慨中,我们更加怀念先烈们,一个个先烈的名字涌上心头,我们感激那些奋起反抗的人,我们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人,在这张序列中,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每一个的名字后面都立着很多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着中国亿万儿女。感动,二字在一次的在心中回荡,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便能够战胜一切,赢得世界的尊重。
九·一八不仅仅是国耻日,对于我们更应该是一个奋进的日子,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差距,学习他人的长处,努力发展自己,只有自己的实力强大了,祖国的实力强大了,我们才能保证不让我们的祖国再次遭受到像80年前的那场灾难一样的磨难,我们中国人才能扬眉吐气。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80年了,但那段血的历史不容忘却。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今天我们纪念那场事变,就是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坚定意志,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决不让悲剧重演。
我家住在抚顺市东洲区平山街,和闻名遐迩的平顶山遇难同胞纪念馆仅一箭之遥。
我家于1955年搬到这个地方,这里有20多栋用土坯盖的平房。每栋平房住5户人家,是抚顺矿务局十一厂为解决职工住房难盖的简易房。父母、外婆、我们兄妹5个,全家8口人蜗居在这简易房中艰难度日。这个地区居住的千余户人家,绝大部分是抚顺老虎台矿、龙凤矿、胜利矿的职工家属,有些人家居住的简易房还是日伪时期盖的。我家的老屋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已经抵不住岁月的磨砺。冬天北面墙壁结满霜花,夏季,屋顶经常漏雨,能接水的家什都用上了仍无济于事,那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1968年我下乡插队,1971年入伍,1976年复员后。时隔8年之后,又回到了这间老屋,老屋旧貌依然。此时,我已27岁,又是家中老大,我的婚事在父母心里已是迫在眉睫。但是,苦于没有房子父母愁够呛。没有办法,父亲找了一些废旧原材料在老屋前面又盖了一间简易房,这间简易房成了我和妻的爱巢。

抚顺平顶山观后感细选60条


1996年,父亲不幸去世。此时,我们兄妹都已结婚,搬出了那间老屋。许是母亲怕拖累我们这些当儿女吧,她坚持寡居在那间老屋里。我们都盼望着那间老屋能早点儿动迁,使母亲早点儿住进楼房。此时的`母亲已从风华正茂的中年走到了古稀之年。我暗自祈祷,动迁的日子能早些到来。
2005年,抚顺市大面积棚户区改造开始了。这年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母亲和许多在一起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老邻居们终于迎来了动迁的日子,母亲满是沧桑的脸乐开了花。
经过一年的建设,这个地区数十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绿化、美化、硬化工程,使整个小区处处生意盎然。2006年10月,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当母亲领到将近50平方米新房的钥匙时,她和那些相处了半个世纪回迁的老姐妹们相拥而泣。那是高兴的泪,那是想流,却积攒了半个世纪而未能流出的高兴的泪啊!
我的母亲和成千上万个家庭的父母一样,终于在有生之年圆了她们的梦----她们的楼房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