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抗美援朝感悟作文1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激昂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70年前被不断唱响,鼓舞着千万志愿军将士奔赴朝鲜战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谱曲手稿是我们藏品中最宝贵的文物之一。”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告诉记者,许多人不知道,它的词作者其实是一位志愿军战士。
这首战歌原本是一首出征诗。志愿军炮兵第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在入朝作战的前一晚,趴在煤油灯下连夜赶写出这首诗,之后在战士中广为流传。1950年11月,曲作者周巍峙读过这首诗后,被它的豪迈气概所感动,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了谱曲。最初,歌名选用了诗的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来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中朝边界,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对比下,志愿军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这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的最后胜利。今天,我们仍然能从一件件文物中读出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和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
一抔从上甘岭带回来的沙土
在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展厅中,摆放着一件特殊的展品:一抔从上甘岭带回来、混杂着弹壳的沙土。
据张校瑛介绍,上甘岭战役持续时间之长、战况之惨烈,使得在地上随手一抓,都能找到十数枚弹壳和炮弹残片。凯旋的志愿军战士带回战场上的沙土,用来纪念这场可歌可泣的战役。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第15军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提到,危急时刻拉响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95岁的志愿军老战士曾志宙回忆,在上甘岭的阵地争夺中,敌军炮弹倾泻下来,他的耳膜被震破,如今只有右耳能听见一丝声响。“只记得炮弹满天飞,杀敌声不断,持续了几天几夜,地上一片焦土。战士们高喊‘冲啊’,击退了敌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一抔沙土饱含着“钢少气多”的革命志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齐德学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宣示了中国人民不信邪、不怕压的精神和气魄,中国的国威、军威得以在全世界树立。“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寻求和总结出了制胜之道,那就是从精神上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能被敌人的气势所压倒。”
抗美援朝感悟作文2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
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19 89年4月7日,《中国青年报》头条刊登了文章《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介绍了李凤林和解秀梅的英雄事迹,广大读者由此了解到他们是王成、王芳式的英雄。
1992年,65集团军在赵先有所在的582团驻地怀安营区办公楼前,树立了一尊汉白玉的赵先有雕像,并请巴金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有”。塑像揭幕当天,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赵先有”雕像落成大会实况,《河北日报》发表了消息,《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文章《浑身闪闪披彩虹》。
此外,《解放军日报》还刊载了《王成式战斗英雄祖孙三代同在一个特功连》的文章,披露了一段赵先有从未谋面的儿子赵绪文和孙子赵新民都曾在赵先有生前的部队6连当兵的佳话。
比李凤林和赵先有幸运的是,解秀梅在朝鲜战场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活了下来。1952年1月,她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的一员回到国内。
1952年10月,解秀梅受到金日成的接见。不久,朝鲜还为解秀梅颁发了“三级国旗勋章”。
朝鲜停战之后,解秀梅回到国内,她藏起了自己的荣誉,从未对任何人提起,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1996年1月,这位对祖国怀着无限热爱,对工作有火一样热情,对伤员有春天般温暖,对荣誉像水一样平淡的女英雄因病不治逝世。
多年来,关于谁是王成、王芳原型的研究和讨论一直存在。其实,像李凤林、赵先有、解秀梅等这些英雄人物都不是电影里的王成、王芳,但他们又都是志愿军里的“王成”“王芳”。因为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有千千万万个王成和王芳。是他们用血肉之躯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抗美援朝感悟作文3
在南京第二十离休干部休养所里,老兵郎东方为我们找出了他保存的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带回来的东西——一枚勋章和一些战场上拍的旧照片。他颤巍巍来回走着,急迫地翻找,努力地辨认,一次次地拒绝我们每个人的搀扶。
在郎东方的记忆里,那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所唱的历史,是格外沉甸甸的——无论战士还是军官,都背着武器和能维持一周的粮食,负重xx斤,蹚水渡过工兵搭建的浮桥进入朝鲜。尽管入朝前已经写好未注明归期的家信,做好了与家人诀别的准备,可他们对此都不以为意,认为那些美国人没什么了不起。但很快,随着第二天友军某团二营遭遇美军B-52轰炸机轰炸伤亡很大的消息传来后,他们很快就收到一道“死命令”:严禁出现烟火、严禁高声喧哗……郎东方和战友们才意识到,他们入朝时带的六零炮、八二炮、重机枪、步枪等简陋装备,对抗的是美军的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美军有上百架飞机来支援,有坦克,我们这些都没有,打得很艰难。”白天不能烧饭,他们只能把烟打散烧开水;夜里看地图时,得用布把手电光遮严实;不能烤火的连绵雨天,只能找猫耳洞躲雨,任凭周身潮湿,泡得白胀的脚和解放鞋粘在一起…

那时他们没有能在战时辨别身份的标识牌,只能把自己的姓名、籍贯、单位等信息写在白布上,缝在衣服内襟,没有入团入党的战士还随身带着申请书。装备差距的悬殊加上环境的艰苦,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国赴死的念头,“没准备再回来,都准备随时牺牲。”
在朝鲜战场,郎东方经历了凶险的第五次战役。其间,无线电失联,通信兵全部牺牲,作为团参谋的他冒着枪林弹雨,跳了5里地的弹坑将信息送达,累到吐血;美1师封锁渡江口,他们两个团冒着大雨蹚水过江,被冲走、淹死不少人,齐胸的江水中他是和五六个战友互相紧紧拉着手才过了北汉江;他曾试图用一周未进食的身体,扛起中弹的战友在敌军机枪扫射中突围,最后却只能含泪为战友留下一颗手榴弹……即使战况这般凶险,郎东方却没有如他预想的那样壮烈牺牲。他活了下来。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他说,归国后,见到老母亲时是无比高兴的,但在归途中看着身边的物是人非,想起那些同往而未能同归的战友,更多的是因为自己还活着而感到愧疚。
当他陆陆续续从部队留守处取回战前寄管的个人物品时,那些没能盼到自己孩子归来的母亲们,只能收到一张儿子在战前统一拍的照片。之后的两三年里,他一躺在床上就想起那些死去的战友。他记得大部分牺牲战友的姓名,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休假期间,他到附近的县城去拜访了一些牺牲战友的亲属,但他没办法给他们带去任何遗物,“好多战士的遗体都残缺不全,只能把好几个人埋到一起……”对于那些牺牲时知道姓名的战友,他能做的,就是告诉其亲属,他们埋在哪个山头,那里插着一个个简单的木牌,上面用小刀刻着战士的名字。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在夜夜梦回时抓住点什么,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安放。
郎东方现在还记得一些朝鲜语,“大嫂”叫“阿几姆尼”,“相片”叫“查济”。他轻抚着那些黑白色宝贵的“查济”,上面注有“1951.8.16 入朝分别纪念”“于前线”“为解放朝鲜而奋斗”等字样。他向我们指着一张与战友们的合影,“这个不在了,这个、这个都不在了……”指到最后,活着的只剩他一个人。
他告诉我们,每场战斗他们都会经过一番情感变化——战前怕仗打不好紧张,战时忘了一切只想消灭敌人。战后的总结大会总是折磨人的,一个连队有时只剩下二三十个人,大家抱在一起失声痛哭,吃不下饭,“想想这个战友,那个战友,都不在了,难受啊……”
他和我们聊起临死前把入党申请书和党费托付给他的老战友张小山,聊起胆大心细组织他们突围的“郭大炮”郭兆林……他称这些人为“生死战友”,与他们的交情是“生死交情”。
除了那些残酷的回忆,郎东方的那段岁月中不乏一些轻松的小插曲。当年21岁的郎东方还是爱玩的年纪,作战间隙,他会猫在战壕里和战友下象棋、跳石头。但空余时间,除了休息,他们大多还是用来学习。行军时,他们把写着大字的纸贴在前面战友的背包上,边走边念。他说,在战火纷飞中读书,会暂时忘了战争,心里就没那么害怕了。不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时期,他都不怠于学习。直到今天,他的字迹仍然是清晰娟秀的。原来,战场给他留下的印迹,除了身体上的.伤痕和梦境中的战争,还有这些伴随后半生的习惯和素养。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有些历史是需要不厌其烦地被讲述的。如今的90后、00后,很多人对抗美援朝的历史认识是模糊的。尽管很多像郎东方这样的老兵所受的战争创伤并没有完全被抚平,每次讲述时都会牵动内心深处某个深藏的痛点,但他们还是会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们:要孝顺父母,热爱家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许,在听了他们的战争故事后,我们才能在这些简单朴素的叮咛背后,领会其真挚的良苦用心。
抗美援朝感悟作文4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所蕴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忠诚精神,激励着我们时刻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骨头要硬,要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进行伟大斗争,必须锻造一支伟大的人民军队。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之多、割地赔款数量之巨、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剥削之深,罄竹难书。历史证明:没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不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和平就是奢望。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和平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是人民安全的可靠保障。我们要发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书记强军思想的指导下,锤炼我们的人民军队,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世界和平提供坚强保障。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抗美援朝感悟作文5
听父亲说过,我的祖父曾参加过抗美援朝,但当时他只是普通一兵,没有立下过什么赫赫战功,战争结束后,就回乡务工,直至病逝。祖父参军走时,父亲刚刚两岁,所以父亲对当时的事情根本没有任何记忆。父亲对于祖父的了解也主要是祖母对他讲的。祖父去世时,父亲只有9岁。而且祖父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所以对于我来说,祖父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我只能凭借父亲那一点点短暂的回忆来想像祖父的样子,想像他的音容笑貌,想像他参军过江战斗的情景。
我很崇拜我的的祖父,虽然我没有见过他。一个没有经过任何文化教育的工人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抛下病妻幼子,义无反顾地参加军队走向战场,这是很不容易的。我想过很多次,祖父为什么会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也许是因为我的家乡就在吉林省,朝鲜境内的烽火狼烟让祖父感到了邻人正在被欺凌;也许是觉得刚刚得来的新生活来之不易;也许是受了当时人们轰轰烈烈的爱国气氛的感染……,也许原因会有很多。我想祖父出征时一定不会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一定有一个梦想,就是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卫祖国,保卫家乡,保护妻儿。
我的父亲可以说是一个经历过很多苦难的人,祖父去逝后,他跟着多病的祖母生活了三年。他12岁时,我的祖母也随祖父而去了。听父亲说,祖母去逝时,拉着父亲的手对他说,以后做什么都行,千万不要当兵。父亲说他当时非常了解祖母的心情,因为他知道祖父参战回来后身上就有了多种疾病,而同样病弱的祖母为支撑这个家又曾经历了多少艰难。一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同丈夫一样也去经历生命的考验,这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事情,也是很真实的情感。但父亲最终却违背了祖母临终的嘱托。在祖母去世4年后,也就是在他16岁时,他就参军入伍,到中苏边境驻守边防,一去就是五年。在那个冰雪世界里,他体会到了祖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的心情,也真正懂得了保卫祖国是什么含义。在中苏交恶的日子里,父亲的连队曾作为珍宝岛事件的预备队进行过战斗动员,但由于事件处理很快,那支连队到最后没能走上战场。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父亲说这是他的愦憾,因为作为一个在中苏边境戍边的军人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没能有机会参加战斗,他总觉得对不起祖父。他是多么想和祖父一样为保卫祖国而冲锋陷阵,奋勇杀敌。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留给父亲的思想烙印,很朴素也很真诚。父亲说,如果不是知道祖父参加过抗美援朝,他也许不会当兵。
抗美援朝战争到今年已过去70周年,而我已军中服役_年。_年前,在我填报大学志愿时,我连想都没想,就填报了军校,父亲看着我的志愿,没有说任何话,但我知道他心里是非常高兴的。
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子孙从来没有忘记过那段历史,没有忘记过为战争而献身的_万志愿军勇士,没有忘记过曾为了祖国的安危而不顾一切走向战场的先辈们。无论何时何地,一旦祖国的安全受到挑战,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我的战争观后感1
影片《我的战争》在战争场面上下了不少功夫。可惜的是剧中情节难让人动容,好的场景也乏善可陈,一味战火渲染,剧情的散乱,而人性的苍白,使电影变的肤浅平庸,难比肩他国战争经典。电影叙事时与史料相悖。如历史上的第一战役是中国军队悄悄入朝,神不知鬼不觉,运动中小遭遇战。到第二战役开打,美国人都不相信有中国正规军队进入。影片首部大戏,就呈现首批入朝参战的列车就遇有美机狂轰滥炸,大部队重武器阻击的江面大桥遭遇战。如在时间节点调整一下更符合历史。影片呈现的中国军队进攻时的“人海”,犹如韩国的《太极旗飘扬》场景,战士地成批成批倒下。海外媒体常指责中国军队人海战术,漠视生命,这样情节易授人口实。战争与爱情总是影片中不变的元素,用连长遇女老乡酒后失态引发感情戏似乎有情节略显粗糙,没法打动人。优秀的战争片,一定要有爱情戏吗?
《拯救大兵瑞恩》没有男女感情线。《太极旗飘扬》里那个男一号有一个未婚妻,没出现在战场景中。这两部片子的情节一气呵成,更为流畅。
所谓准备,是研究战争,研究战争中具体的人。那些经验不可能亲历了,只能通过第二手、第N手的资料去分析,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投入。我没有这个条件,必须马上动手。能够依赖的只有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世界观了,我的从军经历和所受的教育提供了潜在的帮助,我的局限性恰恰也在这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的真诚。我感到最不可思议的,是志愿军官兵一致的慷慨赴死的气势,这种罕见状态震惊了全世界,至今仍有巨大影响。在100多年来的屈辱史中,这是民族气质的一次逆转和爆发。我想寻找答案,但是我不可能通过一个仓促写就的剧本达到这个目的。我会继续寻找。我设计了孙北川这个人物,他是农民子弟,在炮火中还惦记着以后回老家种地;我还设计了孟三夏等文艺女兵,武中有文,显现了与农民的现实主义相对应的小知识分子的浪漫主义。构思剧本时,恰逢各类选秀节目盛行,我就忍不住想,这些靓男美女如果生在当年,竞赛选拔志愿军文艺兵会是怎样的场面?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我甚至设想了1950年两个文艺青年在上海参加征兵面试的情节,没有用上而已。时代不同,偶像不同,有些慷慨悲歌之志或许可以被贬低,却是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我的战争观后感2
这个假期,我在家看了一部电影——《我的战争》,看完以后受益匪浅,我被他们伟大的精神所打动了。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时期,中国有一群平凡、伟大、勇敢的年轻人,为了保卫国家,决定远赴他乡,在那样艰苦的日子里并肩作战,建立深厚的感情。刘烨饰演的是九连的核心首领孙北川,九连的兄弟们都很喜欢他,他身经百战,性格粗犷,心地善良。当他遇到了文工团队长孟三夏(王珞丹饰)时,内心又多了一层厚重的责任感。孟三夏是个性格开朗,刀子嘴豆腐心的姑娘,她经历这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及生死考验后,她真正的柔软被唤醒。可她不知道,喜欢她的还有孙北川的好兄弟张洛东(杨佑宁饰)也对她暗生情愫。自从张洛东老爹牺牲后,她变得更加勇敢独立了。
这里面令我最感动的是他们去打537战争的时候,每一次打仗都会有兄弟牺牲,他们仍然与敌人顽强拼搏。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为了保家卫国,牺牲自己,甘愿付出。
最后拿下537高地时,张洛东问孙北川:“你说会不会有人记得我们?”孙北川说:“肯定会有人记得的!”
是的,一定会有人记得。记得曾经并肩作战的你们,记得那些你们用鲜血、汗和泪水死守下的土地,更加会记得你们用生命谱写的辉煌!
看完影片,我感悟很深,我们作为学生,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力去学习,争取长大后能回馈社会、成为祖国的栋梁!
我的战争观后感3
近期,我观看了一部触动人心的电影——《我的战争》。这部影片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使我对战争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片以文工队和志愿军在火车上相遇拉开序幕,影片随后描述了江面大桥遇袭,五义亭阻击攻坚战、小镇排雷突围战、537高地争夺战的事件。在这些事件中,让我体会到战争的无奈和残酷;体会到志愿军们保家卫国的雄伟志向和舍己为人的精神;体会到枪林弹雨中经历生死磨练的友情、爱情、亲情。战争的胜利是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斧头、王文珺、老爹、九连连长孙北川,还有许许多多的战士们,是这些不畏牺牲的革命战士用生命换来了胜利、换来了和平。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战士——斧头。当时,情况危机,侵略者开着坦克,扛着重武器想要越过五义亭,而另一方面火力不足、兵力不足的志愿军们看着同伴一个一个的倒下,志愿军们焦急万分。在这紧急关头,只有炸掉坦克才行,但同志们都被敌人的火力压制在战壕里,此时,被敌人炮火轰炸后奄奄一息的斧头,奋不顾身爬到敌人坦克下,用尽最后的力气拉响炸药。随着“轰隆”一声,斧头牺牲了,但他阻止了敌人的侵略,避免了战友的更大伤亡。斧头这种舍己为人、为国捐躯的精神令我们感动,他和许多战士一样,是祖国的骄傲。
今天的日子,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远离战争,生活在优越、和平的环境下,但我们要铭记历史,记住战争、记住先烈们,只有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只有我们热爱和平,才能使我们的国家稳定、人民幸福。
我的战争观后感4
影院里看完《我的战争》,那种炮火连天、地动山摇的真实体验带给人的震撼不亚于《智取威虎山》。同样是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采用了英雄传奇式的手法,而“亚洲鬼王”彭顺的《我的战争》,更带着直戳人心的震撼,无论是烽烟滚滚的战斗,还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战后苍凉,都带给人特别真实的体验。
以抗美援朝为故事背景的影视剧并不在少数,但是真正能做到震撼人心者却寥寥无几,多年前的《英雄儿女》如今依旧是几代人心中的红色经典。而《我的战争》同样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鬼才导演”彭顺执导,刘恒编剧,刘烨、王珞丹、黄志忠、杨祐宁、叶青、王龙华等主演,隔着63年的风起云涌,再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伟战场。
战场的残酷、炮火的`轰鸣,那个英雄时代的儿女情长与民族血性。《我的战争》没有重复高大全的英雄赞歌,而是更着重那个时代的民族大义和真实的人情人性。
战争戏里的爱情,总是来得简单、直接、纯粹而美好~就像孙北川跟孟三夏的爱情。影片中刘烨饰演的孙北川跟王珞丹饰演的孟三夏的爱情萌发,起源于“老乡”。炮火连天又冰天雪地的战争里,人在异乡所以对“老乡”格外的温暖。《我的战争》中的爱情是条温暖的暗线,从一开始孟三夏嫌弃孙北川太粗鲁到最后两个人互生情愫,因为有了爱意,才有了更渴望的求生意志。而孙北川给孟三夏最真实的战地“血色浪漫”,就是借着酒劲说,我想跟孟三夏亲嘴儿。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我的战争》中既有男性期待的荷尔蒙爆棚的战场对决,也有女性青睐的战地血色浪漫,更有大场面的战场视觉冲击。但最出彩的,却是鲜有人关注的战地恐怖。
被誉为“亚洲鬼王”的彭顺,他曾经执导的《见鬼》《鬼域》等电影都斩获不俗的口碑和票房。从依靠化妆、声效及剧情设计吓唬某人到动辄上千人共同参与的战争电影,彭顺算得上“弃文从武”,第一次执导战争史诗大片了。而这一次,彭导在恐怖片里练就的一身挖掘人性最深处秘密以打动观众的本领被恰到好处的运用到《我的战争》中,奉献一部“非典型性”战争电影。那些炮火连天的大场面是最赞的视觉陪衬,那一抹战地里的爱情是最温暖的亮色,而尸横遍野的战争恐怖才是最直接的震慑。
影片并没有刻意调动观众的情绪,但彭顺导演矫情救赎的紧张氛围营造和手法,却很好的让观众融入到影片中,跟着情绪走下去。孟三夏带领着文工团躲在战壕里,却无意中摸到地雷,炮火在外面不断喷勇着,而狭小空间里的恐怖感才来的更真实。而“李老爹”与敌人同归于尽那场戏,那段清唱出来的戏曲调子伴随着英雄和炮火,让很多人崩掉了泪腺。
这的确是一部不一样的“战争史诗”~很多人看完《我的战争》,都说“燃”!不问历史,只为那种时代的精神!
我的战争观后感5
《我的战争》讲述了一群平凡而又伟大的年轻人,为保家卫国毅然决然远赴他乡,在残酷的战场上经历生死考验的感人故事。影片体现了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作为男主角,刘烨在片场没少被炸,对此他笑着说,“导演炸得挺开心,我们就真的很危险!”演员王龙华更自曝手曾被炸伤,血流不止。刘烨说也正是拍摄中的这种危险,让他更加佩服当年浴血奋战的英雄们,“《我的战争》的片场布置得很真实,给我一种我就在战场的错觉,那种感觉其实挺吓人的。在战场上,可能一个冷枪、一个地雷,你就牺牲了,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那时候人们的勇气,很了不起!”
虽然影片八成以上都在“打打打”,但穿插其中的战地情还是值得一说。刘烨饰演的九连连长孙北川喜欢上王珞丹饰演的文工团队长孟三夏,但他是个粗人,情话不懂说情书不会写,喝醉了酒就嚷嚷“要亲人家嘴儿”。行为虽然很糙,但感情却十分深沉。片中,他一边为压到地雷的王珞丹排雷一边说着道歉的话分散其注意力的一幕,着实令人感动;而他在最后一战前将存下的钱和老家地址交给王珞丹时,那种托付生死的感情也颇为动人。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我的战争观后感6
一部电影想要承载什么历史,或者能够承载多少历史,都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
而一场战争,子弹从多少方向射出,就会有多少不同视角,战场上每个人都会说战争的残酷与不对,但甚少人会承认自己非正义,所以,穿过历史的烽烟去回眸战争,人们还是趴在自己的战壕里——一部战争电影其实能打的,无非是感情牌或是价值观。
《我的战争》打的最多的就是感情牌,孙北川有“我们今天做的事,以后有没有人会知道”的疑问,这是先辈英雄留在今天的疑问,更是今人对当下的反思。历史是否被节选(1950—1953),是否被取材改编(巴金的《团圆》),但立场并未随着国际时局的改变而改变变,表达自己态度的意愿依然清晰可见。
所剩更多的还有来自对“美好”的祭奠,美好的生命——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如虎儿郎以及韶华巾帼;美好的爱情——“到死都喜欢你”的忠诚以及“我想和你亲嘴”的冲动;和壮丽的“保家卫国”理想——政治,时局,阵法……都退避在这些美好之后,以美好的消逝,去唤回记忆,去反思战争。
导演彭顺的北上,带给影片的是视效上的巨大震撼——作为一位香港导演,观众无法揣摩他对“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的理解,而作为在同样甚少接触这段历史的内地观众而言(在《上甘岭》《英雄儿女》之后《三八线》之前,这场战争为政治所敏感一直再未进入影视领域),同样不会寄望从一部电影中去窥探历史真相——但视觉上的震撼却足以让更多人开始注目这段被尘封的历史——这也是这部影片最重大的意义所在。
影片用了四场战斗来让一群普通人进入战争,江面大桥遭遇战、五里亭攻坚战、小镇突围战、537高地争夺战,四场战斗分别利用了空间、地形等非人为因素来增加战斗难度,甚至代入第一视角、快节奏的手法去还原战场(同时以十足的现代游戏感去突出战斗场景),给予了战争电影新鲜感与革新意义。
而战地情书以及炮火中的爱情,也在奋力的把原本升华的“英雄”拉回普通人的阵营,他们不再是战无不胜的超人,同样有血有肉情感丰富,他们身上,同样寄放这观众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让更多人关注到这场战争中的英雄——近年中韩三次交接志愿军烈士遗骸,让人看到国家对逝者的安抚,而微博上孜孜不倦号召众人对老兵的关爱,更多的还是想让那些炮火余生后老人能有一丝温暖慰藉。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电影负责将时间带回战争开始的地方,而观众则需要重新踏上战场,去一探究竟。
我的战争观后感7
最近上映了很多电影,我喜欢这部《我的战争》,因为这部电影在六十多年后,重现当年炮火喧天的抗美援朝战争,让我们在史诗级的大场面中,再次看到当年保家卫国的民族之魂,在热血与激情中,也从头认识那些为正义和责任一往无前的无名英雄,而在一系列英雄形象里,我又最喜欢黄志忠塑造的老爹李顺良,因为他的身上凝结着战火中的人生智慧,也有如山的父爱。
在以往的战争片中,一般都是由年轻人负责冲锋陷阵,像李顺良这种老爹级的老兵,很少作为核心人物出现,而在当年的战场上,老兵通常以其丰富的经验,优秀的意志品质,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成为军队中的中流砥柱。
李顺良是混迹军旅多年的兵油子,他能说会道,却绝非夸夸其谈,他精通爆破与战斗,深谙战场上的生存之道,却绝不贪生怕死,能唱一曲《穆桂英挂帅》,唱得豪迈悲壮,热血激扬,他是是整个九连的润滑剂,是张洛东的养父,也是每个战士心目中值得信赖的战友老爹,乐观豁达的性格,加上养父子之间感人至深的父子情,形成了一个立体而又鲜活的人物形象。
李顺良这一角色,诠释了中国志愿军的老兵精神,于诙谐生动中演绎着沧桑而又不息的热血与激情,黄志忠不仅有力的展现了老兵的鲜活性格,更是通过细腻而又深情的塑造,对一代军人的情感世界进行了深度刻画,从而让观众为之燃烧热血。在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一幕莫过于当孙北川下令炸山,以对抗敌人的坦克,李顺良临危受命,张洛东生死相随,敌人的坦克已经近在眼前,两人还在讨论着打完仗怎么娶媳妇儿,既展现志愿军战士的大无畏,也流露着亲情的温馨。
老兵的魅力是独特而又深刻的,因为历尽沧桑与战火的洗礼,李顺良对战争的理解更深入,他的坚定与乐观,豪迈与热情,无时无刻不在关怀并激励着身边每一位年轻的战士,也打动着银幕前的观众。
银幕上的老兵能够鲜活如生,令人笑中带泪,泪中带燃,一方面来自剧本和故事的魅力,另一方面则来自黄志忠的表演,真正的做到了一举一动,每一个表情和眼神都入木三分,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了角色中,透过黄志忠的表演,我们能看到一个老兵无视生死的同时,对战友和亲人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对正义事业的必胜信念。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黄志忠可以说是中国影视圈最优秀的老兵了,曾经在《人间正道是沧桑》《风云1949》《冷箭》《中国远征军》《圣天门口》《新亮剑》等无数家喻户晓的战争佳作,贡献了无数不同风格的表演代表作,而在大银幕领域,这一次在《我的战争》中,在宏大且逼真的战争场面上,很多危险的镜头都要亲自上阵,黄志忠以“老兵”的姿态,不仅文戏出彩,动作戏爆破戏也是挺身而出,人先士卒,带领年轻演员们完成了最艰难的挑战,起到榜样和老兵的作用。
这几年,国产战争片数量不多,投资和制作规模也越来越保守,在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下渐渐失去了竞争力,像《我的战争》这样以大手笔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战,不仅是国产战争片的复苏之战,更是考验中国电影人和整个行业的生存之战。值得庆幸的是,还有黄志忠、刘烨、王珞丹、杨祐宁这些优秀的演员,呈现了优秀的表演,这样的表现足以证明,国产战争片必定会在不远的未来重现辉煌。
我的战争观后感8
个人对战争片的好坏之分,从不指在电影能有着多么宏大刺激的战争场面,而更在于其本身能否用那些鲜活真实的生命去承载战争之殇与和平之思,但《我的战争》中一味的战火渲染,剧情的散乱,人性的苍白,都只是使电影变的肤浅平庸。
难以否认这是一部在战争场面上下了不少功夫的作品,可惜于逼真的战争并没有去写实其所带来的冷酷残忍,电影只是用战争在不间断的渲染着主旋律的英雄情怀,但这不是一部虚构的《指环王》,无数人的生死都可赋之笑谈,战争背后有着多少的苦难,数以万计的英魂却只是在电影中成为了衬托那一腔英雄热血的悲情,这样的作品从本质上来说,虽然稍胜于全然无法入目的抗日神片,但与前者不思战争之殇的做法并无不同。
《我的战争》虽是一部以小人物为视角的作品,但电影并没有为观众带来一个小人物面对战争的那种真实,其只是一再的用一场接一场的战火来营造看点,殊不知这样建立起来的战争早已败絮其中,爱情的附加不但难以引人共鸣,反而使故事充满了虚假的做作,而单一化的视角,更令本错综复杂多方角逐的鏖战,变成了一场毫无战术可言的自欺欺人,如若不是电影将背景在伊始设定于了抗美援朝,那么这甚是一场可以套搬于其他战争之中的移花接木。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在现如今,不论意识形态如何,战争片所最终着点的都必当该是反战,电影看完后给人的观感绝不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而是对战争原罪本身深省的反思,以此再突显的爱国主义情怀才会变的真挚动人,但在这部剧情散乱的电影中几乎无从建立起真挚的人物情感,人海战术的牺牲亦变的难有感怀,当生命的逝去只是变成了电影强行煽情的手法,这样的战争片且不谈对比何般他国经典,就拿冯小刚的《集结号》来说也是谬之千里。
一部好的战争电影,最为根本的是有对生命的尊崇和战争的反思,但无论从诸多国产的抗日神片,还是这部以“我”来着点的抗美援朝,却连这一点都做的乏善可陈,又能拿什么来引人共鸣,追思先烈。
我的战争观后感9
即将在“国庆档”重磅献映,由香港鬼才导演彭顺执导,金牌编剧刘恒操刀,刘烨、王珞丹、黄志忠、叶青、王龙华等领衔主演的战争史诗巨制《我的战争》今日首次发布了幕后爆破特辑,曝光了影片拍摄期间惊心动魄的爆破场面,用最真实的拍摄手段还原了战场上的硝烟,刘烨、杨v宁、王珞丹等主演纷纷表示,战争戏、动作戏拍摄起来虽然艰苦,但很过瘾。
电影中的爆破场景摒弃以往战争片特效制作,全部采用真实爆破,所有演员真实感受战场的危险,在拍摄过程中异常艰辛,使影片成为一部真正的战争电影。
导演彭顺坦言由于影片中有很多爆破场景,涉及到的演员众多。如今,观众的要求很高,你不可能很简单的拍完一场戏一个镜头,就能达到效果的。幕后需要很多的准备工作,才能完成一个很好的镜头。因此导演的准备工作不止是影片的拍摄背景和画面,还有爆破、枪战等。对于彭顺来说,此次战争题材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电影拍摄期间不断和爆破师沟通,保证影片爆破的拍摄质量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是首要任务。导演彭顺则表示在拍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花时间尝试爆破效果,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爆破画面,剧组需要反复进行爆破,保证爆破画面的效果,演员们也需要多次近距离接触爆点,非常危险。每一次拍摄危险镜头结束后,导演会第一时间确定拍摄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然后再确定拍摄画面效果,尽一切可能的保障演职人员的人身安全。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我的战争观后感10
久违了,抗美援朝影片。真的已想不起上次看关于这场战争的电影是什么时间了,因此无论影片品质如何我都要去看看,更何况影片还真的不错。
我看电影《我的战争》向编剧刘恒致敬:在许多作家忙着“穿越”到古代,尽情展现帝王将相之时,他能用良知写下这个剧本。向导演彭顺致敬:因为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对这段历史的感知不会比我们多,尽管被诟病影片人物刻画不到位,细节缺乏,不懂三三制战术,乱加爱情胡椒面等等,但他能在对这场战争的非议声中,能从中国这么多导演中站出来,用心拍摄了这部影片并让它横空出世,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向演员的敬业精神致敬:刘烨、杨佑宁等,为了影片真实在炮火中坚持不用替身完成每一场戏,这里的刘烨尽管胡子拉碴、性格粗糙,但却觉得这是我看到的他最美的形象。甚至连台湾演员杨佑宁在这里都令人刮目相看。
当看到黄志忠扮演的老爹争抢着并哼着豫剧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当看到刘烨饰演的连长孙北川用憨憨有力的声音对全连仅剩的30余人“还有没有种”的呼声时;当看到身边战友一个个倒下而那些具有民我看电影《我的战争》族血性的男人仍勇敢前进的纯爷们时;当看到孙北川闭眼之前问战友“你说我们这些事以后会有人记得吗”时;当看到王珞丹饰演的文工队队长站在欢迎队伍边用期待的眼神寻觅,恍惚中戴着军功章的孙北川在归来的志愿军队伍中默默的走过,仍是一身灰土满脸沧桑,然而他永远也回不来了时;当看到惨烈的战争场面以三D的形式近乎真实的呈现在人们面前时,我想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滚滚而下的不会仅仅是我一个人吧?
这是在特殊时间,特殊环境,特殊地点打的一场特殊战争;这是一个世界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这是一场无数个“我”组成的战争,说它是一场打出国威给共和国带来60年平安发展的伟大战役并不为过。
《为了和平》观后感1
周日晚上我们观看了《为了和平》第一集,我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都是革命先烈为了保家卫国而壮烈牺牲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贡献力量。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每天都在开会,讨论问题十分辛苦。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革命先烈们为了保卫国家不得不离开孩子和妻子,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去给彭德怀当翻译而离开了刚结完婚的妻子刘思齐,去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罢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
《为了和平》观后感2
《为了和平》这部纪录片看得我心潮澎湃!志愿军们凭借着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让新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使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西方列强从朝鲜战争的失败中意识到,中国一百多年任人宰割的历史结束了,他们从此再也不能向中国颐指气使了,那个架起几门大炮在海上轰几下就能让中国政府吓得哆哆嗦嗦从而签下屈辱城下之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向那些为祖国英勇战死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英雄们致敬!
《为了和平》观后感3
看完《伟大胜利》后才更深刻的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是保卫祖国的战役,更是维护正义的战役,拯救和平的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一方面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也极大提高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第三,抗美援朝战争进一步锤炼了经过严酷战争洗礼的人民军队,使我国军队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从战争中走来,经过沟沟坎坎,走入新的世纪。我们的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经过了百年的风风雨雨。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为了和平》观后感4
近日,在CCTV4频道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xx周年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重温了学生时代铭刻在心的英雄模范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一大批烈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
为了新中国,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世界人民的和平,以他们为代表的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勇敢坚毅、顽强无畏、不怕牺牲,英勇献身,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他们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儿女!是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学习的榜样!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保卫国家,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致敬抗美朝援的观后感整理100句


《为了和平》观后感5
看完了《为了和平》,在抗美援朝中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一大批英雄模范集体谱写的英雄赞歌,再次在耳边回响,这是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呐喊,是舍己为国的呼号,是打败美帝的信念。
今天,硝烟散去,我们正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的.大道上,但抗美援朝的精神永不泯灭、绝不过时!虽然我们不能像英雄那样献出鲜血和生命,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和英雄们一起守护我们伟大的祖国。
《为了和平》观后感6
最近观看6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深有感受,记录片带我们回溯了那段历史:美国发动了对朝鲜的全面战争,这对朝鲜以及给新中国国家安全都带来了严重威胁,在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毅然决然地做出抗美援朝的历史性决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果敢的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
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在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的努力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战争奇迹,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楷模,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国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同时也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亚洲乃至世界格局,彰显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安全的决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梦想、创造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向英雄楷模学习,争做时代弄潮儿!为祖国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