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抗战电视剧读后感400字摘录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抗战电视剧读后感400字摘录50句



篇一:《亮剑》观后感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便是‘亮剑’精神,也是中国军人的军魂。”这一段铁骨铮铮的话,出自近期央视热播的军事题材电视剧《亮剑》中,是主人公李云龙在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答辩会上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军魂的总结。电视看到了尾声,令人感慨颇多,李云龙几乎没有文化,性格粗暴,爱说脏话,但又极为豪迈,善于指挥,拥有天马行空般的作战想象力,直率、粗糙、无矫饰、心底透亮,有一颗赤子之心,他的部队在他的带领下也感染上了悍不畏死,勇往直前的气势,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一步步走向了成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亮剑”精神。
亮剑精神是我们的军魂,首先他体现了一种魄力和勇气,人们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何谓勇者,勇者不仅仅是指那些敢于直面敌人炮火的革命英雄,同时也是指那些敢于面对困难,在困境中也可以求生存、求发展的人。在战争年代,两军对峙,双方争夺的是阵地,退一步就等于是把自己的阵地让给了敌人,也等于是把胜利的希望让给了敌人。正因为解放军在敌人面前的勇往直前,毫不退缩,才将鬼子赶出了中国,把国民d赶出了大陆,成为真正的勇者,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其次,他体现了一种大气,一种豪气。古语有云: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从古至今的成大事者,没有人是因为算计个人的得失而成为伟人的。他们总是为了一个信念、一个目标去努力,到最终他们得到的东西也都是水到渠成。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是难以做成大事的,因为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都用在了细枝末节上,而忽视了全局的统筹规划。
如果李云龙每打一次仗就计算自己到底能得到多少钱,会升官几级?那么他不但不会取得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恐怕早成为敌人猛烈炮火下的牺牲者。因为计较这些个人利益的得失会让他失去理性的判断能力,更会让他失去一帮为他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因为在个人与全局利益的天平上,总是添加个人利益的砝码,天平就会失衡,也会使人的心胸变得狭窄,心胸狭窄的人是不会赢得与他共事者的尊重和肯定的。然而最终李云龙成为了将军,这并不是他苦苦争夺来的,也不是他计较个人得失计较来的,而是他做过这么多事情之后,公道自在人心,自然而然就得到了他应该得到的东西。再次,“亮剑”精神也体现了一种壮志豪情。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做人应当有志气,解放军的志气是赢得战争的胜利,解放全中国,正因为凭借这一点,我们的解放军在装备差、敌我力量悬殊,用“小米加步枪”完成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任务。

抗战电视剧读后感400字摘录50句


总而言之,“亮剑”精神是一种敢于战斗,永不服输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就不会叫苦连天;“亮剑”精神是一种坚毅果断、契而不舍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更大的工作潜力;“亮剑”精神是一种谋定而动、坚决执行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战胜困难;“亮剑”精神是一种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集团队智慧,重拳出击;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团队才能始终保持一种气势,勇往直前。《亮剑》中最值得学习的是一种面对任何困难和敌人都永不言败的精神,对事业的执着、忠诚和高度的执行力,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应用于工作、生活、学习、训练上,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所向披靡,成为真正的钢铁长城了!
篇二:《大秧歌》观后感
秧歌是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而山东的海阳大秧歌则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以粗犷奔放、感情充沛、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而由郭靖宇担任编导,将于10月26日在江苏卫视和天津卫视播出的《大秧歌》正是以此作为切入点,讲述上世纪三十年代乞儿海猫回山东海阳虎头湾寻亲,继而发生的一段夹杂着家族恩怨情仇的惊心动魄的抗日热血传奇。
对于作为该剧编剧和导演的郭靖宇而言,这并非是他第一次编导抗战传奇剧,之前的《铁梨花》、《红娘子》、《打狗棍》、《勇敢的心》等一系列相关影视剧俱是口碑与收视率的双高之作。如今再谱新篇,虽然在题材和主题上依旧延续前作,但是在制作和创作上却没有半点偷懒与取巧。
据悉,《大秧歌》这部剧投资高达2个亿,拍摄用时344天,全剧长达79集,绝对是国内电视剧史上的“豪华”大手笔!此剧并非是古装历史剧,演员方面也并无当下一线红星大咖云集,因此郭靖宇便把相关费用的重点主要用在了制作上。虽无华服美景,爆表颜值,但入镜的.一砖一瓦,一器一皿,无不考据讲究,尊重历史,力求真实还原剧中时代背景下的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另外,他对于此剧的演员也是精挑细选,无论是年轻一辈的杨志刚、杨紫、刘芊含,中生代的宁文彤、赵恒煊、刘之冰,还是老一辈的王奎荣、王绘春、张少华等,无一不是好戏之人,如此长剧之中涉及的人物众多,而他们无论主配忠奸,一个个都形象生动,个性鲜明,令人过目难忘。

抗战电视剧读后感400字摘录50句


除了在制作上舍得狠下血本精益求精之外,郭靖宇在创作上也颇花心血。《大秧歌》与其前作相比,“郭式”风格和标签愈发非常显著,讲述的依旧是小人物变大英雄的曲折成长史,其中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和相关人物拧巴的性格、跌宕起伏的传奇命运也依旧延续了他设计剧情及人物性格时的一贯喜好,不过还是有些不一样:在此剧中,爱情戏码大幅度增加,比重比其前作中任何一部都重。
男主人公海猫(杨志刚饰演)本是孤苦伶仃的寻常小乞丐,在波谲云诡的命运洪流之中凭着一股坚持到底的顽强韧性不仅逐步成长为抗日英雄、铁血战士,还“艳福不浅”,先后获得吴家大小姐吴若云以及赵家小丫鬟赵香月的垂青,于是二女争夫的戏码从此屡屡上演,无论是日常饮食还是生死关头,二女见面就掐,无时无地不在争风吃醋,即便是海猫受吴赵两家合谋陷害即将被处死,二人也要为谁做海猫的“未亡人”这一名分争夺吵闹不休,但某些微妙关头二人行动又出奇一致,譬如明明已坐上花轿即将和他人拜堂成亲,偏偏又为海猫不约而同双双逃婚,因此这三人的感情戏搞笑时令人忍俊不禁,吵闹时热闹非凡,情深缘浅时又虐心不已,相关戏份绝对堪称全剧一大亮点,而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海猫最终到底选谁则更是引人挂心的全剧最大悬念之一,答案只有追完全剧方可知晓。
总而言之,新剧《大秧歌》是郭靖宇携弟杨志刚等人倾力打造的又一部典型的郭式传奇大剧。其近些年的几部作品无一例外的均取得了高收视率的佳绩,如今这部《大秧歌》集前作精华之所长,而且又加大了爱情戏的比重,再加上有“郭靖宇”这块金字招牌做保障,相信在这个秋末冬初的时节定能再度火爆荧屏!
篇三:《雪豹》观后感
我的母亲很爱看敌特或是抗战的片子,十一放假,陪着她看了好些这类的片子。其实,我本身也是很爱看这类题材的电视剧,像《亮剑》、《暗算》、《潜伏》我都很喜欢。当然也看过很多拍的不好的片子,有很多历史常识的错误和逻辑的错误。
我说这些呢,是想引出这部电视剧——《雪豹》。说真的,本来我没觉得会好看,我觉得这种类型的片子有一部《亮剑》就够了,但是没想到这部片子却深深的吸引了我,虽然人物和情节上有一些不足。,但至少这是一部让我和母亲都感动到留下泪水的片子。(可能是电视剧看多了,我现在连看韩剧都不哭了)

抗战电视剧读后感400字摘录50句


先说说文章,文章这次真是转型了,而且是很成功的转型,可以说是男孩到男人的转型。文章是个不错的演员,可是总觉得他的角色很薄,不论是向南还是小贝,都是同一种感觉同一种类型。而周有国却不一样,这是一个铮铮铁骨的汉子,他的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有着极强的个人能力,但是他却不是一个战争狂人。他有着悲天悯人珍惜生命的心。
一直以来,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总是强调不怕牺牲、不顾个人安危,并且对流血牺牲的精神是推崇的。而这部电视剧对于这个问题的诠释比较独到。我承认战争是要流血的,但是血要流的有价值。一场战争的真正胜利不仅仅是战略目的的达到,还有伤亡人数的最低。两败俱伤的战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很喜欢第八集里面的那段台词:
周卫国:誓死保卫阵地,流尽最后一滴血
张将军:不要妄谈什么死字,留得有用之身多杀日寇才是。
周卫国:卫国明白,日寇未除,周卫国不敢妄言死
没错,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一个人应死的其所。生命是宝贵的,是用来完成誓言和信仰的。白白牺牲不是很可惜吗?
篇一:《鸡毛信》观后感400字
今天,我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鸡毛信》。它讲的是12岁的海娃历尽艰辛送一份鸡毛信的故事。
《鸡毛信》主要讲了小英雄海娃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一边放羊,一边放哨。有一天,海娃的爸爸让海娃把一封十分紧急的鸡毛信交给张连长。
在送信的过程中,海娃遇到了鬼子,眼看鬼子就要来了,可鸡毛信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把信拴在了老羊的尾巴下。可他和老羊都被抓走了,鬼子们还吃了海娃的羊。他趁鬼子睡熟时,把信偷走了。谁知半路把信掉了,找到信时鬼子又来了。鬼子们用枪打上了海娃,但海娃最终还是将信送到了张连长手里。八路军根据提供的.情报打败了鬼子。
通过看《鸡毛信》,我深深地被海娃的机智,勇敢的精神感动,我们应该向海娃学习!
篇二:《鸡毛信》观后感400字
今天,我看了电影《鸡毛信》,影片讲的是12岁小英雄海娃送鸡毛信的故事。

抗战电视剧读后感400字摘录50句


抗日战争时期,海娃一边放羊,一边放哨。有一天,爸爸给他一个重要的任务,把一封非常紧急的鸡毛信交给八路军张连长。在送信的时候,海娃遇到了鬼子,眼看鬼子要到跟前了,可鸡毛信怎么办呢?海娃想了想,用衣服上的布条把信拴在了老羊的尾巴底下,鬼子把海娃和羊都抓走了。鬼子们到了村子,没找到粮食,他们就放火砸东西,晚上还吃了海娃放的羊。后来海娃趁鬼子睡熟的时候悄悄的来到羊圈,拿起鸡毛信逃了出去。可是半路上海娃把信丢了,海娃又回去找。终于找到了信,鬼子又追来了。鬼子让海娃带路,海娃把鬼子带到了石公山,石公山的路崎岖不平非常难走,鬼子跟不上了,海娃赶紧向山上跑去,鬼子发现后马上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勇敢的向山上爬去,最后终于把鸡毛信交到张连长的手里。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和作战图,打下了炮楼取得了胜利。
看了《鸡毛信》这部电影,我知道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像海娃这样的小英雄。他们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大,可是他们很懂事,为抗日做了很多事情。相比较之下,我们真的是生活在蜜糖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做好该做的事呢?我深深
篇三:《鸡毛信》观后感400

前几天,我观看了一部有关抗日战争的电影《鸡毛信》它讲的是12岁的海娃突破了层层的困难送一封鸡毛信的故事。他那意志坚强的印象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久久回味。
小海娃是放羊娃,他每天利用放羊的时间来站岗放哨,监视山下的日本鬼子,如果鬼子来扫荡他就推到身边的“消息树”,通知村里的人赶快转移 ,一天海娃的爸爸交给他一项艰巨的任务,让他把一封非常紧急的“鸡毛信”交给八路军的张连长。海娃在送信的路上遇到了敌人,望着手中的信海娃急的直冒冷汗。情急之中,望着“咩咩”叫的小绵羊们,海娃灵机一动,从衣服上扯下一块布条,把信绑在一头绵羊的尾巴上瞒过了日本鬼子,这个情节表现出海娃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品质。
电影中还有一个精彩的镜头深深地打动了我。日本鬼子用冰冷的枪口对着海娃,强迫他带路到龙门村,他并没有恐惧,而是十分镇定地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海娃在逃脱的过程中被鬼子的枪打伤了手,海娃忍着痛,终于找到了张连长,安全把信送到了。看到这个镜头时,我深深地被海娃这种勇敢坚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所震撼。

抗战电视剧读后感400字摘录50句


看完整部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海娃这么小就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弱小的他在敌人面前毫不示弱,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而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过着无比辛福的生活,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和海娃比起来我们真是无地自容啊!我决心向海娃学习,学习他遇事时的沉着冷静,学习他的勇敢、坚强。
第1篇:我的抗战
《我的抗战》可以说是口述历史,通过采访一些抗日老战士或其子女,来回顾那场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该片中的主人公很多为普通战士,并且讲述的应该是真实的历史,不象电视剧那样,演的大多为当官的,剧情也夸大太多。
在8年抗战中,很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成了难民。那时候,中国空前的团结。在敌强我弱、武器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只好拿人筑成长城,以空间来换取时间,尽管三分之二国土沦丧,依然坚持抗战。那时候,很多人不仅面临死亡的威胁,还经常忍饥挨饿。
在《我的抗战》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有这样两个情节:
1、李敏,一个十四岁的东北抗联战士,在突围时与敌人相遇,在经过短暂而血腥的战斗之后,很多战士牺牲,部分人伺机冲出,这其中包括李敏。李敏走在前头,后面跟着几个抗联女战士。走着走着,李敏发觉不对劲,在齐膝深的雪中费力转身往后看,发现几个黑点,还发现了敌人的骑兵---后面的战士被俘了。她赶紧躲入一树丛中,往雪里边钻,能钻多深钻多深,这时她已顾不上冷了。敌人上来了,她的心跳到了嗓子眼。还好敌人没有发现她。确信日伪军走远后,她爬了出来。在路上捡到了一只老鼠,她把它放进了口袋里,她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饿的时候只有雪。东北,天黑的早。她忽然听到了狼叫声,并且不是一只,她很害怕,心想,今天晚上估计自己要做狼的美餐了。忽然她想到别人教她的,碰到狼后敲击树可把狼吓走。她拿起树枝使劲敲起树来,狼果然被吓跑了。她到了一个自认为安全的地带,烧着了火,将刚才拾的老鼠烤了烤,吃了,她觉得很香。
(如果现在你发现在你碗里,有一只老鼠,不仅你吃不下去,原先吃的也会吐出来。)在树林里强捱了一夜,天亮的时候,她发现了一个小屋,她跑向那个小屋,想暖和暖和,休息休息,但快到跟前时,一个日本人出来了,她胡乱打了一枪,掉头就跑,敌人没有追上。找了几天,她终于找到了其他的抗联战士,战士们向她迎过来,而她终于支撑不住,晕倒了。

抗战电视剧读后感400字摘录50句


2、一名战士(八路军还是国民党,叫什么名字都忘了)被日本人俘虏后,敌人严刑拷打,逼他说出情报,他没有说。最后敌人决定处死他,时间定在1945年8月14日。这一天,首先是他的战友被带了出来,执行了绞刑。他还记得他的战友临走时,对他说,我先走了。轮到他时,那天行刑的喝多了,晚来了一个小时,时间改在了第二天的下午。(处决犯人一般在下午2点到4点。)不知他是以怎样复杂的心情度过的那一天。谁知第二天中午时,太阳旗降下了,日本投降了,战俘都被放了,他获得了新生。以后他把8月15日作为自己的生日。
日本投降后,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中国没有索要赔款。据说是周恩来认为,侵华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责任应由日本政府来负。而如果索要赔款,就会转稼到日本老百姓头上。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很不赞同。日本是由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组成的,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将它们隔裂。日本兵有几个是贵族子弟?还不都是普通老百姓。不仅应让日本赔,还应该让他赔个倾家荡产,使他永无侵略他国的能力。
为在抗日战争中死去的300万将士和2000万人民致哀。
第2篇:《我的抗战》纪录片观后感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这是麦克阿瑟说的,说给所有老兵、所有经历过战争的老兵。诚然,经过了战争的洗礼,老兵没有死,而相对短暂、血腥、残酷、热血沸腾的战争岁月,之后漫长的日子该怎么度过?战争的伤痛如何消弭?这是多数人不会去考虑的。料想八年抗战涉及到了多少人?而他们,正在迅速地凋零,与之凋零的便是那段真实的有着切身感受的历史了。
相对于日本兵较高的文化素养,参加抗战的中国军人普遍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够读写的人本就不多,这就注定了多数人很难留下些什么。何况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往往让人不由自主地隐藏,不敢回想,这就注定了绝大多数的历史将会随着老兵们生命 的凋零而被隐藏。至于某些意识形态的需要,使得我们总在文艺作品里看到猥琐无能的敌人和英明神武的我军,就像古时候的战斗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乔治奥威尔的这句话道出了历史在统治者手中的作用。我们未必是不尊重历史的,但尊重的原因往往出于利用。所以历史这一宏大的概念似乎是与我们无关的。其实现在的每一天每一刻转眼就是历史,我们每个人的记忆和经历其实都是历史,或许渺小,至少也是潮流中的一滴水,一样是可以反射阳光的。尊重历史没有那么大,其实就是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存在的意义,哪怕它多么微不足道。

抗战电视剧读后感400字摘录50句


《我的抗战》带来的震撼无疑的巨大的,因为历史,因为真实,因为那些凋零的老兵,因为那每个人留存的碎片。想到《集结号》里那句台词:“本来爹妈都是起了名的,怎么都成无名烈士了呢?”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无论是战争、抑或其他灾难,我们能想起那些逝去的生命、那些最后代表生命意义的名字吗?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也只存在于熟悉的这个小圈子里,最终不过随风凋零,了无痕迹。我们奢求意义吗?未必,但我们需要价值和证明。
读《我的抗战》,除了感受真实的历史和经历之外,恐怕更多的就是在于对历史、对个人经历的审视,乃至可以看到自己——我有我的历史,我并不渺小!有这样的尊重,就是希望所在了。时间可以让一切凋零,很多东西却不该被抹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便是一种期望了。
第3篇:《我的抗战》观后感
这是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主写的一本纪念抗日战争抗战老兵的书籍,认识作者崔永元这个人是从他主持的节目《小崔说事》开始,这是一个爱憎分明,敢说实话的人。
为什么要买这本书,只因封面简介上鲜红的大字:“300位抗战亲历者时空绝唱,拷问每个中国人的良知!”
由于一些不能细说的`原因,以及我们从小接触到的历史教育中的刻意回避,我对这段屈辱的近代史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倭寇侵略了我们八年,杀了很多的中国人,做了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却未能了解到更细节的一些部分。
看完整本书虽然不能让我记住每位抗战英雄的名字,但是给我的震撼却是不小的!中国军队使用着低劣的武器,用血肉之躯阻挡倭寇的勇气和抗战期间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的功绩是不能让我们忘记的。
时光如梭,现在那些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已经越来越少了,他们的亲身讲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不仅仅能够提醒我们和平的来之不易,更能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其史料价值难以估量,堪称无价。
抛开土地面积和人口不记,当时的日本已经是一个可以自主生产航空母舰的超级军事大国,而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国力空虚,经济十分落后,各省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军队武器落后,子弹尚且无法达到保量生产,国际上毫无地位,然就是在这样一种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条件下,中国人挺直了腰板,用意志和气节战胜了对手。

抗战电视剧读后感400字摘录50句


我是广东人,所以我对粤军抗战的描写片段记忆的更加深刻,粤军,既广东军队的简称,在国民党军队中属杂牌军编制,装备十分低劣,两个个师一万人,只有半数配了枪,剩余的靠大刀作战,1937年7月,淞沪会战打响,就是这样一支极为简陋的部队,我们的广东子弟兵,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存亡,穿着草鞋背着大刀,离开家乡开赴千里之外的上海与日本鬼子的飞机大炮坦克战斗了三个月,随后淞沪会战失败,他们又撤退并参与了南京保卫战,首都最终没能守住,十万中国官兵在放下武器后惨遭日军屠杀,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扬子江,染红了石头城。但是,有支部队在南京陷落前夕却冲出了太平门,沿紫金山北麓向东突围,先后在仙鹤门、汤山等地与日军苦战,他们正是这支穿着草鞋背着大刀的部队,我们的广东子弟兵,这一刻我真的很自豪。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但和许多极其仇恨日本人的中国人不同,崔永元记录抗战,他说不是煽动仇恨,也绝不希望简单地激起民族仇视和对立。
作者崔永元不仅关注抗战历史,还从两国国民素质角度上考察中日问题。崔永元在日本地铁上,看到一个人喝得醉醺醺,前面的人都不躲,吐得前面那个人身上都是污物,结果那个人把手绢掏出来,他先给那个喝醉的人擦。崔永元说:“我们很难做到,真的,这些东西其实挺刺激我的。因为我看得越多,越觉得心里难受。我就想,我们的足球队踢不过他们,我们产品不如他们好,为什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就是因为我们国民素质整体要比人家低,我们才什么都不行,我着急这个事情。”
历史已经过去,我们要做的不是仇恨,而是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缅怀诸先烈,莫让屈辱的历史重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