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再见马虎和拖拉读后感1
我喜欢看的书非常多,在《胡小闹日记》系列书中有一本《再见,马虎和拖拉》。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马虎拖拉斯基”,顾名思义,就是又马虎又拖拉的意思。在乐多多小学的五(3)班里,来了一位转学生,高高瘦瘦像根麻杆,比同龄人足足高出了一头之多,他就是马小虎。很快,马小虎和胡小闹、长安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因为马虎和拖拉,它们被同学称为“马虎拖拉斯基”。不久,“马虎拖拉斯基”三人组就惹出了大事:在一次值日后,他们因为粗心大意,竟造成教学楼失火,连警察都出动了呢。接着,他们为了改掉马虎和拖拉的坏习惯,就找了洪兴叔叔帮忙,最后终于成功地改掉了坏毛病。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意识到了,马虎和拖拉是多么可怕。想起平时,我做作业总是慢慢吞吞、拖拖拉拉、马马虎虎,总是让妈妈催促,总是把简单的基础题做错,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就空着等爸爸妈妈检查时教我。
在学习和生活中也有许多同样的情况:考试时,曾因为动作慢而来不及完成试卷,因为粗心而做错题;在生活中,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一件事,总能听到家长的催促声。
而《再见,马虎和拖拉》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绝对可以称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坏习惯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改掉。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去改变,相信我可以做到的。
再见马虎和拖拉读后感2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再见马虎和拖拉》。这本书讲得是这么一个故事,主人公胡小闹、长安和马小虎是三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他们三个人都有一个共通的坏习惯就是马虎和拖拉。
因为这他们三个可吃了不少的苦头,上课迟到啊,作业做错页啊,考试题目漏做啊等毛病,为了这没少挨批评。其实他们自己也很头疼,不知道怎样才能改掉这些坏习惯呢。
这时班主任魏老师请来了儿童心理学家洪兴叔叔给他们了做了一个实验,并告诉他们三个这个洪兴叔叔可以帮助他们改掉马虎和拖拉的坏习惯。洪兴叔叔为了让他们改掉马虎和拖拉的坏习惯,给他们设置了很多任务,只有完成这些任务后才能真正改掉他们的毛病。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是他们三个经受住了考验,终于改掉了他们身上马虎和拖拉的坏习惯。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为什么妈妈特地要给我买这本书,因为我也有这个坏习惯。平时做作业拖拉,做题目马虎,考试时连题目都能少做。现在我下定决心,也要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改掉马虎和拖拉的坏习惯。加油!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到。
再见马虎和拖拉读后感3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再见,马虎和拖拉》。
有一天,胡小闹他们班又多了一名新同学,是刚从体校转过来的马小虎。他和胡小闹,长安都是好朋友,不过他不仅马虎,而且还拖拉,整个乐多多小学的同学都快被他们给影响了。马小虎他们惹了很多祸,但也明白了,马虎和拖拉是缺点,而不是优点,这不但不好,还会惹更多祸。之后,他们慢慢改过,变成了好孩子。
马虎和拖拉是两个缺点,我们不应该学习,不然,我们什么事都做不好。
再见马虎和拖拉读后感4
自从读了《再见,马虎和拖拉》这本书后,我学会了细心与不拖拉。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涉及“细心”与“不拖拉”这两种习惯。起先,主人公胡小闹和好朋友长安因为未完成作业而且错误太多经常让老师点名批评,对老师的批评也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放在心上,而不久之后,他们班转进了一位新同学:马小虎,他们三个因为马虎和拖拉,同学给他们取了个外号叫“马虎。拖拉斯基”。三人组因为马虎在一次值日后忘记关水龙头,而导致电线短路引起教学楼失火,连警察也出动了。当三人想改掉马虎和拖拉之时,他们遇到了一位帮助塑造完美性格的洪兴叔叔,在洪兴叔叔的帮助下,他们改掉了马虎和拖拉这两个坏习惯。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细心和不拖拉这看似很简单的事,做起来却有极其大的难度。有很多人说自己考试没考满分很可惜,但是仔细阅卷之后,会发现大部分错的题目都是因为马虎引起的,如果当时细心检查一下,肯定就不会错那么多了。
想到了这,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我也很拖拉,作业经常都是假期快结束 的时候才写好,但当我读了这本书后,我决定改正自己的缺点,做到不拖拉,要细心。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读了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学会了细心和不拖拉。
再见马虎和拖拉读后感5
《再见,马虎和拖拉》这本书通过一些故事来引导我们改掉坏习惯,走上正确的道路。
这本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家长和孩子都可以读,不管谁读都受益匪浅。
书中主要是说我们因为马虎和拖拉,会酿成大事故的。比如由于马虎,造成失火,最后会让自己残疾人的。所以大家在生活工作中,一不要马虎和拖拉。
书中的主人公之一马小虎,是乐多多小学五(3)班的转学学生,高高瘦瘦的像根麻杆,比同龄人足足高出一头,很快就和胡小闹、长安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因为马虎和拖拉,他们被同学称为“马虎.拖拉斯基”,很快他们这个三人小组就惹出了大事:在一次值日后,由于粗心大意,造成教学楼失火,连119火警都出动了,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值得我们深思......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认真,不可以马虎和拖拉,不然就后悔莫及。
再见马虎和拖拉读后感6
假期里,我读完了《再见,马虎和拖拉》这本书。
读了这本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马虎和拖拉真是害人不浅的两个坏毛病。在我们身边因为马虎造成的事故也是很多的。爸爸妈妈也给我举了好多这样的例子。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前苏联的“联盟”号航天飞机在完成太空飞行胜利返航时因为减速降落伞没法打开,造成飞机无法减速,而使得整个飞机爆炸失事。事后调查原因是工作人员在计算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导致飞机以每秒百米的速度下降,最终造成了机毁人亡的惨剧。这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谁会想到这么个不起眼的小数点会带来这么大的危害呢?
我还想到了我们的医护人员,他们本是救死扶伤的天使,如果因为有马虎、拖拉的坏习惯,错过了抢救病人的最佳时机,或者说把病人的药拿错了,那么不但救不了病人反而会加重他们的痛苦,甚至会让他们付出生命的代价,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再联系到我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坏毛病:作业粗心,简单的口算算错,看漏题目,做事拖拉,今日推明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总是要等到不能再拖下去的情况下才去完成,结果时间没了该做的事情反而没做完。看来这两个坏习惯真是要不得啊!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通过这本书,我懂得了马虎和拖拉是两个坏习惯,我们做事情一定要认真,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拖拉,不要以为平时马虎、拖拉不要紧,关键时候改正就行,这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真的可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哪怕这个习惯看起来不值一提,坏的习惯我们要及时改掉,哪怕看起来微不足道。
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改掉马虎和拖拉的坏习惯,加油吧!
再见马虎和拖拉读后感7
《再见马虎和拖拉》这本书是儿童文学家乐多多写的。讲述的是胡小闹、长安、从体校转来乐多多小学的马小虎和帮助他们改掉坏毛病的洪兴叔叔之间发生的故事。胡小闹在五(3)班会惹出一些事,让人很苦恼;长安是胡小闹的“死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马虎·拖拉斯基”;马小虎是一名长跑健将,因主课不好,被教练送到了乐多多小学,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
洪兴叔叔是一位独臂讲师,因为年轻时大意失去了一只手臂,他下了决心,一定要改掉坏毛病。所以现在致力于指导青少年改掉坏毛病。
这本书中,我喜欢胡小闹、马小虎和长安。他们“三人帮”虽然闯过大祸。因为马虎,洗拖把没有关掉水龙头就走了,导致乐多多小学的旧电线遇水发生火灾,被警察抓了回去。
因为拖拉,写作业总会漏题、出错,还有不写的情况发生,这让老师很生气。但是在洪兴叔叔的帮助下,这三个人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再也不拖拉、马虎,考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及格、优秀了,懂得了帮助同学……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马虎和拖拉两个坏毛病确实害人不浅。平时我写作业太马虎了,读题目很不认真,不是读漏字,就是看错数字,明明能用简单计算完成的数学题目,我却搞得那么复杂,结果题目没有做对,却浪费了很多时间。
写作业时,我还会东张张西望望,几乎每天都要拖到十点多才睡觉。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正了。期末考试时,就是因为马虎我没考好,这些让我很后悔。所以,我现在下定决心改掉我的马虎和拖拉的坏习惯。胡小闹他们能做到,我也可以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好好工作,为祖国争光!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第1篇】
《再见,马虎和拖拉》这本书让我倍有感触,而且非常吸引人,我一连看了好几遍呢。现在,就听我娓娓道来:
主人翁胡小闹和他的好朋友长安、马小虎都是“马虎·拖拉斯基”,他们却不以为然,继续我行我素,无所顾忌,认为马虎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考试时注意就行了。但是,他们就因为仅仅忘记关水龙头,而导致教学楼失火,酿成大祸,连警察都出动了呢!最后,他们在身残志不残的,洪兴叔叔的帮助和引导下,改掉了马虎拖拉的习惯,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学生!
看完这本书,我又联想到了我自己。就是啊,这次考试,数学我本来能考98,但是,由于粗心,我居然把1.65抄成1.62,得了96分,这不是马虎是什么?要是不改掉它,而是不以为然,继续下去,进而深深地陷进去,可能会永远出不来,还会跟我一辈子!我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妈妈说“假如我是你数学老师,我一定会打你的。太马虎了!但是,既然已经知道错了,就要改正。同样的错误不要再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决定要改掉,我一定要向胡小闹他们学习,认识自己的错误,虚心听从爸妈的教诲和老师的教导,我要改掉写作业拖拉的坏习惯,我不再写作业的时候东张西望;我不再写作业时玩弄橡皮和纸笔;也不再写作业时一会上厕所,一会喝水……
我搜集了几种改掉马虎和拖拉的方法与朋友们共勉:
一.改掉拖拉
1. 列好清单,规定时间,把每天的时间都规定得满满的,不要浪费一分钟。
2. 提前十分钟准备好东西非常有效。
3. 马上开始,不要拖拉。
二.改掉马虎
1.把细节放大,在脑袋里装个放大镜。
2.把关键词画下来,补好大脑思维的漏洞。
3.从头再来,检查一遍很重要。
马虎,拖拉,我要和你们说拜拜啦!
【第2篇】
《再见,马虎和拖拉》这本书通过一些故事来引导我们改掉坏习惯,走上正确的道路。
这本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家长和孩子都可以读,不管谁读都受益匪浅。书中主要是说我们因为马虎和拖拉,会酿成大事故的。比如由于马虎,造成失火,最后会让自己残疾人的。所以大家在生活工作中,一不要马虎和拖拉。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书中的主人公之一马小虎,是乐多多小学五(3)班的转学学生,高高瘦瘦的像根麻杆,比同龄人足足高出一头,很快就和胡小闹、长安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因为马虎和拖拉,他们被同学称为“马虎.拖拉斯基”,很快他们这个三人小组就惹出了大事:在一次值日后,由于粗心大意,造成教学楼失火,连119火警都出动了,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值得我们深思......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认真,不可以马虎和拖拉,不然就后悔莫及。
【第3篇】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再见,马虎和拖拉》。
有一天,胡小闹他们班又多了一名新同学,是刚从体校转过来的马小虎。他和胡小闹,长安都是好朋友,不过他不仅马虎,而且还拖拉,整个乐多多小学的同学都快被他们给影响了。马小虎他们惹了很多祸,但也明白了,马虎和拖拉是缺点,而不是优点,这不但不好,还会惹更多祸。之后,他们慢慢改过,变成了好孩子。
马虎和拖拉是两个缺点,我们不应该学习,不然,我们什么事都做不好。
【第4篇】
《再见马虎和拖拉》这本书是儿童文学家乐多多写的。讲述的是胡小闹、长安、从体校转来乐多多小学的马小虎和帮助他们改掉坏毛病的洪兴叔叔之间发生的故事。胡小闹在五(3)班会惹出一些事,让人很苦恼;长安是胡小闹的“死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马虎·拖拉斯基”;马小虎是一名长跑健将,因主课不好,被教练送到了乐多多小学,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洪兴叔叔是一位独臂讲师,因为年轻时大意失去了一只手臂,他下了决心,一定要改掉坏毛病。所以现在致力于指导青少年改掉坏毛病。
这本书中,我喜欢胡小闹、马小虎和长安。他们“三人帮”虽然闯过大祸。因为马虎,洗拖把没有关掉水龙头就走了,导致乐多多小学的旧电线遇水发生火灾,被警察抓了回去。因为拖拉,写作业总会漏题、出错,还有不写的情况发生,这让老师很生气。但是在洪兴叔叔的帮助下,这三个人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再也不拖拉、马虎,考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及格、优秀了,懂得了帮助同学……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马虎和拖拉两个坏毛病确实害人不浅。平时我写作业太马虎了,读题目很不认真,不是读漏字,就是看错数字,明明能用简单计算完成的`数学题目,我却搞得那么复杂,结果题目没有做对,却浪费了很多时间。写作业时,我还会东张张西望望,几乎每天都要拖到十点多才睡觉。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正了。期末考试时,就是因为马虎我没考好,这些让我很后悔。所以,我现在下定决心改掉我的马虎和拖拉的坏习惯。胡小闹他们能做到,我也可以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好好工作,为祖国争光!
【第5篇】
今天我来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是关于这一本书的,你们看一看吧!
我给你们讲的故事有三位同学马小虎、胡小闹、长安因为马虎让教学楼一层着火,他们是怎样让教学楼一层着火呢?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下面让我来揭晓吧!他们三个人因为上课迟到,被老师罚打扫一星期教室卫生。他们在接水的时候,说着笑着,忘了关水龙头,因为水龙头插座失火引起大火,而教学楼一层着火。因为小事而成大事,因为马虎而让教学楼一层着火,如果他们不马虎,你们想想会让教学楼着火吗?如果他们接水的时候,不说着笑着,非常严肃对待,非常谨慎,会忘记关水龙头吗?所以我们不要马虎,好好对待每一件事,做好每一件事,我们要加油。
这三位同学上课迟到,作业拖拉,惹老师生气。老师请洪兴叔叔讲小学生自我完美讲座,别的同学都知道自己做错了,马上改过来,但他们三个人不知悔改,还是你行我素。直到他们发生了让教学楼一层着火,就开始悔改,慢慢地他们告别了马虎和拖拉,不再犯错误,上课不迟到,作业按时完成,不惹老师生气。
同学们我们不要向他们三个学习,要告别马虎和拖拉,不要让小事就会变成大事,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就会改变一生。
【第6篇】
马虎和拖拉在生活中这是一种缺点,但可能就在你的身上就有这些缺点,而我身上有马虎这个缺点,但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让我改正过来。
主要讲了:因为胡小闹等人迟到了老师发他们扫一星期的地,第二天一来得知教学楼昨天晚上着火了就在快上课的时候,在校长旁来来几位警察,最后胡小闹等人被抓走了,原来是因为,水龙头没关水流进了正用的插头。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要认真。
下面我来说说怎么该掉马虎:
1、把细节放大,在大脑里装个放大镜。
2、画关键词,补好大脑思维的漏洞。
3、从头再来,检查一遍很重
1、《雅典的少女——拜伦
了解了拜伦的生平事迹,不得不说他的一生也带有传奇色彩、充满挫折而艰辛。他有贵族身份而不耽于消受,他爱过几个女人,他坚持“叛逆”,他游历东方,作为英国人的他参与希腊的革命运动??或许真是“性格决定命运”,在拜伦的骨子就有那样一些特殊的气质决定着他人生行进的道路,让他愿意去做什么而不愿意做什么。随遇而安的人也许就会选择安然享受贵族生活,太过浪漫主义的人如拜伦者则始终与这个世俗世界格格不入,他的行动处处碰壁,他被现实的荆棘刺得遍体鳞伤,心灵受损。拜伦具备浪漫主义者的普遍性情:感情炽烈、易感孤独、追慕自然、崇尚自由、寻求正义??由此从他笔下蹦出了一个个“拜伦式的英雄”,产生了一篇篇抒发悲欢离合的爱情诗篇,读者确实容易被其痛不欲生似的心情密语、灼灼情话感动几分,但似乎除感觉到其极其强烈的主观情绪外,什么都没有留下,不知是不是因为激情的产物一般都比较容易流于肤浅。
对于爱情,拜伦应有过很多深切的体验,他有时在诗中直洒伤心的“泪水”,可能会让有些读者感到过于矫情的“似水柔情”,但对于当事人,也许再多的情话也是不足的,诗始终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
可以看出拜伦对政治也有一种狂热,写有多首抒发政治情怀的诗。他歌颂工人运动,抵触英国的统治,每每对国家兴盛时景象的逝去表示哀叹,有爱情时,认为荣誉就是爱人眼中闪烁的光,失去爱情后,便认为活着的意义就是到战场上去,主张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自由是好的,但似乎现实的政治并不如此简单,而是充斥着权谋。浪漫主义者拥有的执念,他们奉行的“真理”,他们自己会认为很值得,然而我一时也不知道该赞成还是反对,我想正因为不同人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才使得这个世界缤纷多彩。
读拜伦的诗,也发现了他对《圣经》之熟悉,会在诗中运用到好多《圣经》中的典故,看不出拜伦有什么绝对的信仰,他只是一直保持思考的姿态,也许浪漫主义者真的是不安定的吧??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2、《该隐》
读后感领略了拜伦在诗中喷薄的激情和政治情怀,转而体悟他对信仰的怀疑和表白,感觉沉重了些。面对信仰问题,所有的思虑似乎都是理性思考,自觉地脱离浮浅的激情,往深里挖掘。拜伦对正统基督宗教进行尖锐质疑和反思的勇气刺激了很少思考信仰、无宗教信仰者我的神经。对于信仰,有不同的境界:有的是无信仰者,却纯粹对丰富多彩的宗教内涵感兴趣;有的是孜孜探索信仰,必定经历精神上的煎熬和斗争;有的是虔诚的信徒,在自己全盘认可的宗教世界里知足常乐。不管怎样,可以肯定地是“精神皈依何处?”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些爱思索、爱探索的人给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美妙的“精神之果”、“思维之花”。信仰问题没有最终以及确定的答案,这是一个可供永久追问的问题,或许正因为它的无解,才让它这么充满魅力。
拜伦在这部诗剧中借该隐杀弟的故事来表述自己对生存、死亡、善恶、知识和生命等重大问题的看法,在卢西弗的诱导下,思维变得愈发清醒和强烈。这正如《浮士德》中浮士德和靡菲斯特的对立关系。上次课堂讨论中,我们组讨论了诗剧中体现的对立诗学,其实,一切人物都是拜伦的代言人,他们的话语就是拜伦的话语,拜伦借不同的人的口将自己不同的思想分别表达出来,对立的观点显示了拜伦思想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然而它们又都是统一的,因为这些观点都是在为拜伦思考信仰问题这一目的服务。拜伦也许在这种思考中体验到一点纠结,而读者能在这种纠结中体验到与拜伦思维交锋产生的快感。拜伦所想的很可能是读者自己想不到的,他的独特思维对读者来说是一种挑战。不仅自己在思考,而且促进读者去思考的作品我认为就有可以肯定之处。虽然《该隐》这部诗剧故事情节简单,主题形而上,语言朴素,但就贵在它的深刻。
3、《德伯家的苔丝》
读后感:整个故事并不复杂,但作者依然写下了洋洋洒洒的四十余万字。总体印象作品平铺直叙,没有多大的跌宕起伏。虽然感觉有些地方作者叙述的比较繁琐,但从另一面来看,丰富、旁杂的内容也是作者观察细腻、想象力丰富的表现。作者的叙事能力应比描写环境的笔力强,他对环境的刻画差不多简单地描绘、修饰一下,不如莫泊桑那样倾注大量心思。读者一般能够发现莫泊桑在《一生》等小说中以很多的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笔墨去表现乡村环境的优美、极力去渲染气氛,并试图将环境与人物的心理、心情等相结合。我想这是现实主义的不同特色。
按照社会学角度的解读,一般说作品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苔丝的不幸是由她所处的经济、政治和阶级地位造成的,作品反映了“性格与环境”的矛盾等等。这种解读的角度当然无可非议,因为人本身都难以脱离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束缚。但从作品来看,社会环境也不是决定苔丝的命运的唯一因素,在中国的环境里,苔丝的悲剧也有可能发生。个人认为苔丝有其自身的性格弱点,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道路选择,如果换一个不同性格的人,又可能会有不同的结局。在一开始面对亚雷的侵犯时,苔丝因为单纯、没有
大部分读者读作品应该都会不自觉地把作品看成现实或者倾向于关注作品对自身有所用的地方,把自己已有的体验与作品带来的体验相比较,汲取新的并且自己喜欢的“营养”。所以有时常把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一大意义定义为:从中获取生活经验和教训,避免犯同类错误。这部小说应该能有这一作用。素质较高的读者追求的或许就是能够纯粹为了艺术本身而受感染、甚至动容得流泪。有读者说看完有些小说会感动得泪流,也有读者会因为小说中的某个人物的影响而有所改变,而我个人似乎始终对虚构的事物缺乏那种狂热和沉迷。但应该也不妨碍我去鉴赏它们吧,我尚且会为作品的精彩之处献上一份赞美和微笑,为悲剧叹一声惋惜??对于哈代的这部作品,我感觉到作者对苔丝的美和男主人公对苔丝的美的赞美的语言表现有点生硬,有为了说美而强说美的痕迹。
读这部小说,也让我想起了小仲马的《茶花女》,两者都给读者呈现了一定意义上“不纯洁”的少女的另一种意义上的纯洁、可爱、可敬之处。这或许也告诉我们对人的品行不可妄下断论以及我们的某些观念应该变变了??
4、《罪与罚》
读后感:这部小说确实扣人心弦,看的时候我好似入了迷。作者将主人公杀人后的心理变化刻画得非常到位。故事紧密、细致、连贯又震撼人心。在主人公身上,精神上的折磨远比肉体来的更让他痛苦。思想的挣扎、变化本只有罪犯本人最清楚,作者却擅于揣摩,将人物刻画至此深度。这是我阅读完后首先反应出的几句感性话语。大家一般也都把这本小说定性为探讨人性和人类命运的哲理心理小说。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鲁迅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也说过“写强盗不一定要去杀人,写妓女不一定要去妓院。”能写好自身未见闻、未做过的、未感受过的东西的作家确实是厉害的,但我们似乎也似乎无法否认作家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会对他的创作或多或少产生影响。优秀的作家也善于从现实中提炼出艺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集》一书中了解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经历,感觉也是充满传奇色彩和众多苦难。被囚禁过、服过役、差点被判死刑、有癫痫病、婚情一波三折、沉迷赌博、依靠写作还债??这些丰富的体验对于《罪与罚》的写作应有很大的益处。
对于“罪与罚”这一主题的探讨,我想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外,影响较大的还有《圣经》、莎士比亚等。《圣经》中赋予罪人以同情,宽恕,倡导以爱感化、原谅罪恶,认为犯罪是自我的污秽,是对犯罪者的惩罚,每个人都有原罪。莎士比亚则通过戏剧《哈姆莱特》等进行了深刻的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是走向了基督教,他甚至说“如果真理离开了基督,他宁愿选择和基督在一起”。我也很认可基督教对“罪与罚”的理解,有时候人的心灵、信仰的力量真的无比强大,法律、规则似乎不能成为治疗社会问题“终极良药”。神秘的、无限的内在世界和有限的外在世界的矛盾始终存在着。
5、《包法利夫人》
读后感:《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真不愧为作者用了几年时间雕琢出来的精品。这部作品的语言是我阅读过的所有作品中最精致、最简练的。以前看莫泊桑的《一生》,赞叹其文句的优美,感觉文字的简洁、出神尤其突出在自然环境、情景交融等的描写上。现在一经对比,发现莫泊桑的文字功力整体上还是不及师傅福楼拜,所谓“姜还是老的辣”。福楼拜对字字句句匠心独运,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对艺
术的热忱和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得作品凸显刻意雕琢的痕迹,可能得不到崇尚“自然”者的完全认可。普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因为普通人在读小说时的思维没有那么缜密,极有可能是流水线式的,他们倾向于欣赏结构简单、脉络清晰、语言通俗的优秀艺术作品,而同样优秀但构造复杂、细节精致的优秀作品,则似乎更适合喜欢拿着显微镜去做深入调查和分析的人。说实话,我读《包法利夫人》时的心态是比较复杂的,一面想缩减时间,一面书中经过权衡的语言又无法在短时间与自己的思维顺利地契合,一面我又不忍心快速的线性扫描,我摆脱不了文中精美的文句的魅力,我想知道作者到底怎样独特地去描述。于是有些句子跳过后又禁不住回过头来一字一字浏览一遍。李健吾的翻译很好地把握了原著的精髓。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主人公爱玛。惊奇于作者赋予她的浪漫主义想象和追求风月经验的勇气。梦被福楼拜描写得极浪漫、迷人,可能无数少女读者都会忍不住跟爱玛一起沉迷于此。我想涉世未深的少女们或多或少拥有些感性、天真的气质。甚至可能无论男性或女性在潜意识里都曾存有像爱玛一样疯狂去追求爱情或情人的想法,只是敢不敢,做没做的问题,大部分人难以摆脱建立起来的文明、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恪守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人绝对会对她嗤之以鼻,她一点也不适合为人妻和为人母。从另一角度来看,她却不失为一个好情人,美丽又有激情。但她的性情决定她做任何角色都不能长久固定,她想要的幸福也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持久拥有。似乎她从来不满足于结果,只有新的追求、新的过程才能让她获得极致但也短暂的幸福和快感。她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魔圈,她已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最近,看了一个英国青年作家阿兰·德波顿写的《爱上浪漫》一书,作者以小说的形式利用哲学、心理、文艺等多方面的观点对女主人公的想法和做法,对她和男友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其中他就有一段写到:“当女人爱上男人,爱上的往往不是男人,而是爱情。伴随埃里克的出现,爱情击中艾丽丝,她抛却独立,拥抱激情、甜蜜,和爱;她委屈自己,无视埃里克贪享受怯承诺的自我中心。可是爱情依旧,浪漫却终有透支的一天,这时,菲利普的出现又让她心荡神移??所以,爱上爱情,不如说爱上浪漫;这是每个女人的故事。”我觉得这段话用来理解爱玛倒也很合适,虽然不一定对,却也不一定错,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和分析的角度。福楼拜没有对爱玛做出道德评判,也没有加入自己的看法,排除了主观抒情成分,可他给出的爱玛的故事是那么的精彩和别致,对于此,人人可以发表观点,可以发现新东西。
有人说爱玛就是“女堂吉诃德”,确实有些许相似性,但爱玛似乎要现实、真实的多,堂吉诃德是很夸张,极其不切实际的,他具有更高层次的意义。
6、《欧也妮·葛朗台》
读后感:《欧也妮·葛朗台》应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最为人所知的篇章之一,老葛朗台是众所周知的吝啬鬼形象,“铁公鸡中的铁公鸡”。巴尔扎克很明显地在文中给老葛朗台贴上了“吝啬、贪婪”的标签,他本身也意在塑造这样一种典型形象,将人物刻画类型化了,并一定程度上运用了漫画笔法,简笔勾勒,紧紧围绕人物的某点性格特征展开表现。老葛朗台的性格就是“视金钱于一切之上”,他的行为、语言、心理等都离不开“金钱”二字,或者说除了“金钱”以外就无其他。老葛朗台是吝啬鬼、守财奴、偏执狂,正如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笔下的“畸人”,他坚持的真理便是“人生的意义就只是积攒金钱”。对于老葛朗台的吝啬、贪婪如何表现,我不想详细陈述,因为大家应该都把这点阐述、理解得差不多了。巴尔扎克不如福楼拜等人的“纯客观性”叙述,有时也会加入自己的主观意图和议论,感觉有比较明显的引导倾向,一次次通过自己的一些定论逐渐从外在强化读者对人物或主题等的认识,如文中有诸如“大凡守财奴都不信来世。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对于他们来说,现世就是一切。这种思想给金钱统帅法律,控制时尚,和左右风尚的现今这个时代,投下了一束可怕的光芒,金钱驾驭一切的现象在眼下比任何时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等的大段论述。并且,在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明确给出了所要描写的人物的典型特点(原文:由于吝啬和爱财,葛朗台在家中是个锱铢必较的人物),这样读者就有了基本的“先入之见”,接下来的阅读就是一步步跟随作者证明这个观念。对这种看似给读者权利,实则一定程度上已经约束读者阅读心理的写作手法的评判,也许因人而异,也可供探讨。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作者塑造的这一形象是成功的。
《欧也妮·葛朗台》也应该无一例外地能引发读者对“金钱”的思考。钱财对人性的扭曲越来越达到可怕的地步。有多少人的人生意义近似葛朗台?恐怕绝大部分人得承认。我们不该为还没有达到葛朗台吝啬之程度而庆幸,而该记得在为金钱而偏执、扭曲自己的时候给自己提个醒。我们都太容易偏执,甚至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偏执和成心,并对别人的不义之举指指点点。
7、《汤姆·索亚历险记》
读后感:对于这样一部享誉世界的儿童小说,很多人应该早在儿童时期就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了阅读。我的童年太缺乏文学的熏陶,所以以至于在大学的殿堂里,才得以用几个小时的时间,陪汤姆·索亚历险了一番。现在的我再也不能以孩童的心态仿效汤姆如何去寻求刺激及玩的乐趣,而是带着回忆的、感慨世事已惘然的心态,更理性地想,对于作品,我应发挥自己已有的文学素养进行条条在道的专业鉴赏,或者,最好我能够学习伟大作家的写作精髓然后进行自我创作??这些的确都是我想做的,只是在进一步的努力中。儿童小说看似简单,但要创作出真正好的作品并不简单,大部分能写很高深的文章的作家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儿童作品,或者他们根本对此不屑一顾。我始终觉得中国的儿童文学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没得到足够的发展。
马克·吐温的儿童小说能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一次精神之旅,顽皮、聪明的汤姆·索亚被人喜爱,或许因为在他身上有自己的影子,很多人可能曾经都是一个“汤姆”。汤姆的那点小幸运也会让很多人羡慕加嫉妒。马克·吐温流畅、活泼的文笔把儿童小说把握得游刃有余,但我也冒犯地觉得小说带有“大人”的口吻,有些描述近似大人的理解,过于深刻,例如在第31页,作者对人物“买弄”的观察和点读,感觉是成人看事才有的理性,且“那位伟大的人物在那里坐着,脸上挂着堂皇的笑容,法官的庄严阳光般照耀着整个大厅,他自己也沐浴其中。其实,他自己也是在‘买弄’”一段带有一点讽刺意味。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原汁原味、尽可能贴近儿童思维的儿童小说。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这部小说的语言并不艰深,我想我更应该读读英文原著,可惜没找到英文本。
8、《小城畸人》
读后感:不得不说意识流小说是神秘而难以捉摸的,总觉得接触这一类的作品需要足够成熟的心智,要不然便读不懂。意识这种无形的存在容易让人混淆真假,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一个人更难以完全追寻到另一个人的意识流动,觉得每读完一篇,便留下一个或几个我的理解无法企及的深刻问题,最后堆积起来是“一头雾水”,多看几遍,才得以抓住点头绪。对于流动变幻的意识,用再多的文字去表现似乎都显得有点苍白和不足,且以有限追无限,是人类始终面临的困境,追求的过程极有可能伴随身心的煎熬。我不能确定这种探索是否真的有意义,也知个人的叫嚣是无用的或许也是幼稚的,现在的人类还不允许就停止对思想的探索和前进的脚步。
虽然我个人不喜欢现代派一贯呈现的深刻、阴暗、悲观、虚无感,有时却也感受到这特殊的另一种存在的魅力,且知要有足够的才力才能成就好的现代派作品。安德森一直被认为是现代美国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的《小城畸人》是我除《变形记》外接触的第二部意识流之作,看完倒生发对小说人物隐隐的感动和同情,也许是因为《小城畸人》的关注定位于普通、平凡的小人物,让读者容易有切身之感。它像其他意识流小说一样注重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本身,忽略故事情节,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微妙的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也正如译本序里说作者“凭借敏感的想象力和透视力,抓住一种气氛或是一种情调,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物,一股狂热或是一种梦幻,加以描绘或点染”。作者更是把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进行了发挥,使得小说更神秘、更具吸引力。
《小城畸人》看是由几十篇独立的短篇小说构成,实则又有一个人物将每一篇串联起来,老师上课提到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也使用这种多维透视的“串篇人物”结构,布局给人新颖之感,或许安德森有受巴尔扎克的影响。观其内容,作者在开篇献辞里便说“谨以此书纪念我的母亲??母亲对周围生活的锐利观察,首先在我的心中唤起了透视生活表层之下的渴望。”由此我们可知作者写书的目的和观察的视角。此后作者便凭借他的梦、回忆、亲身体验、想象和直觉等给读者呈现了一批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形象,有教师、医生、木工匠、农场主、平凡的母亲??作者把他们称为“畸人”,而对于“畸人”,作者在《畸人志》里给出了自己全新的解释,“使人变成畸人的,便是真理”,“一个人一旦为自己掌握一个真理,称之为他的真理,并且努力依此真理过他的生活时,他便变成畸人,他拥抱的真理便变成虚妄”。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我的理解是:任何以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得出的观念可能都是片面的,但大部分人都固执己见,以为自己掌握的是绝对正确的,有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我服务式偏见”,这是心理上的畸形和阴影,容易让人产生“心病”。就此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个“畸人”或者很容易就沦为“畸人”。曾经遭受的某次精神创伤很可能就在不预知的某个时刻迸发出来,突然给一个人的行为造成重大影响,甚至让人表现异常。安德森笔下的人物就常有某种“郁积”,这种难以名说、无形的创伤非常微妙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物一时的举止甚至一生的命运。创伤里有被压抑的情欲、不愉快的婚姻、不被理解的人际交流、有老者对青春的追悔等等,这都是常人容易遇到的。如《小城畸人》之《手》里的教师阿道夫·迈耶斯爱抚学生的双手竟被误解为污秽的`淫手,因此,他被驱逐出校,被人唾骂,无辜、善良的阿道夫·
迈耶斯便不自觉地自感有所过失,改性换名,终苦一生。阿道夫·迈耶斯的境遇也是我们在现实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好人受冤的故事不免引发反思和同情。每个人对人生都有自己的企求和观感,生活无不在摸索中前进,去找寻人生的真理不一定可得,而找到了又可能使人固守己见,陷入绝对的虚妄。作者有时也难以用文字确切地描述出矛盾的心理、寂寞的幻梦等抽象的存在,更多地以“某种东西”来代替说明,并尝试通过给出一些背景或当事人做出的行为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和判断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意识里的感觉。在作者安德森的暗示和启示下,我觉得我突然离“意识流”更近了,慢慢地对某些感觉更加领悟了。细腻的文字滑过我的脑海,改变着我的“意识流”。
9、《变形记》
读后感:很多人对卡夫卡的意识流尤其不理解,甚至觉得《变形记》里的甲壳虫有点恶心,我曾经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个,后来参考他人的理解,慢慢便有所懂得。尽管理解作者是用看似荒诞、奇怪的变形来表现人类生存可能遇到的一种状态,有时候又消极地想作家或读者真须这么“自虐”么?须要耗尽神力去直面和探究那样一些还没遇到却可能存在的可能么?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称小说家为“存在的勘探者”,把小说的使命确定为“通过想象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深思”,“揭示存在不为人知的方面”,他也从“可能性”的角度来理解卡夫卡,可见昆德拉对作家的探索精神是极其赞许的。庄子说:“生有涯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而知也无涯,以有涯追无涯,殆矣。”我们会不会因为存在潜意识里的忧患和孤独感的潜滋暗长而终于让自己的生活受影响呢?卡夫卡对人生、人性思考得深刻,这点已毋庸置疑,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卡夫卡的骨子里或潜意识里或许就经常存有孤独、矛盾、焦虑之类的阴暗因子。临终时他想把自己的作品付之一炬,我想可能是孤寂的他担心被人误读吧,倾向悲观或看得透彻的人很容易就相信人与人之间是难以沟通的。可是作品还是得以保存了下来,对于作者写作的每个真正的意图我们不得而知,误读或许总会存在,但对于文学作品,有多种解读的可能,能引发不同人的不同思考,这不也正是它的可贵之处吗?
现在,我承认我还无法对卡夫卡的作品进行深刻、系统的理解,随着阅历的加深,以后读起相同的文字,或许与此时的感受会有很大的不同。在他的几篇短篇小说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判决》和《乡村医生》,这两篇小说带给我一丝触动,《判决》里的用刑被描写得触目惊心,极其残忍,揭露了执行官们对国家法律的盲目支持及国家机器对人的残酷迫害,作者以冷峻的笔调写出人至于残忍、麻木、无奈的可怕。《乡村医生》则似乎以一个简洁、精炼而精致的故事揭示人的自私性及不被理解的孤寂感。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医生就必须有救死扶伤的义务,被需要时,不管自身愿不愿意,最好还是得服从需要,否则招来非议。治疗后结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医生的医术水平的高低,好则名传千里,坏则“遗臭万年”。其实,医生也只不过是一项职业,只是工作内容的特殊和重要性使得他们肩负着似乎不可违背而又超重的责任和使命。
也如有些人往往理所当然地认为作家就应肩负社会责任,写出有质量,爱国、爱人民的“好作品”,支起精神的脊梁。想想这也是对作家不公平的待遇。放大到更广阔的领域,也许我们见到人还是同样的自私,许多人还是处在不被公平对待的境遇中。卡夫卡揭示着人类的种种困境,可对于揭示困境的理解成了我新的困境。人的困境总是在不断地重复着、不断被诉说着、不断被发现着??
10、《瓦尔登湖》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读后感:书的封面上说:“这是一本恬静的、充满智慧的书。”简单而又恰当的一句概括。我尽量平静着自己的内心,读这些一百多年前写下的文字。我很想回到家乡的某个山中,坐下来,静静体味这本书,然后也写下一些感思的文字。这样,我的心会更加静,我会获益更多。我完全有这个条件,可从来未去尝试。小时候在山头、田间、水边不知跑过多少回,留下过多少足迹,只是孩童有的全是单纯娱乐的心态。当我渐渐有了思想,走进大自然的机会便越来越少了,偶尔重走故地,有的只是陌生的感觉。记忆飞快地逝去,山、田、水变化了一季又一季,风雨吹洗的这片土地属于我的时候是在几世纪?远,很远,越来越远了??我怕杂草扫身,怕飞虫,怕走磕碜的乡间小道,便捷的城市生活竟然让我如此脆弱了,乡间的大自然是不是越来越被像我这样的人遗弃了?不再深究,最起码因为梭罗的《瓦尔登湖》让我在今天意识到并提醒自己注意这个问题,我的记忆猛然复苏,现在作为成年人的我如果有了可行的想法,该不会拖拉着不行动了。
我会不会像梭罗一样去享受大自然,在自然中思考,谁说得定呢?梭罗说:“充满自信地追求你的梦想!去过你梦想中的生活。当你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是啊,只要有想法了,我还怕什么呢?!
曾经我只知道有一个似乎专属于一个叫梭罗的人的湖叫瓦尔登湖,一切只知其名,如今通过真正的源头之书,而知其实——梭罗和“他的自然”的故事。全书由“我”来发言,让我感受到作者体验之真实,我也赞成作者的这种“不谦逊”。写“我”之所见所闻所感,写得并不俗气,而是精致、优美;外人看来是单调的生活,在“我”的笔下丰富而多彩、有趣而迷人;同样是写生活,“我”写出的却是哲思。梭罗的确是智慧的,从行文中感觉他是个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地质学家、旅行家、又是思想家、诗人、农夫。从我标榜的这种种头衔,就知他的故事会多么独特。他真正是去享受生活,全面调动了听觉、触觉、味觉、视觉等各种感觉。他观察草、木、鱼、虫、鸟、兽、天、地、山、川这些大自然最富有的东西,因为用心,所以观察得细致、精妙、别致。当他以平等的、友好的眼光看待这一切的时候,他已与它们融为一体,领会了这一点,便不用问梭罗寂不寂寞。

我们都是拖拉斯基读后感总汇96句


不知是景色使得梭罗的文笔美了,还是梭罗的文笔使景色美了,或许是相得益彰吧!瓦尔登湖在作者的描述下似乎能在我们面前现出原形,从形状、水的颜色、周边的景致到四季的变化甚至深度,我们都能一一得知。总之,借助梭罗的想象、渲染、刻画,瓦尔登湖变得神秘而迷人。透过许多描述,我们都不得不说作者的观察力是惊人的。同时,作者在叙述每一个主题时,无不加入自己的人生哲学,他有自己的推崇的生活哲理,颇有主见。他的想法可能一般超出世俗的常人的理解范围,更加深刻。会思考、勤思考的人一定不是懒惰的人,不能使自己的精神富足的大有人在,现在的人的确走的太快了,在不停地、贪婪地追逐外在的东西,忘记了停下来,静一静,想一想。体会着身心疲惫了而找不到原因的悲哀。
梭罗是特殊的,我们也许没有机会去体验那同样的生活,但我们似乎不应该拒绝如此的智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