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三娘教子观后感400字合集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三娘教子观后感400字合集96句



三娘教子观后感400字【篇一】
宋人薛子约,娶有三妻,薛子约之次妻刘氏生子薛乙哥。妻张氏生妒,家庭不合。子约往苏州探亲,途中行医救了王义。圣上患疾,广求名医,子约被荐进京为皇帝治病。圣上病愈,封子约为御史,兼理太医院。
当初薛子约离家之后,其妻张、刘而妇偷情求欢,为三娘王春娥发现,刘氏反诬三娘不良。王义假冒薛子约之名行医,病死店中,家人薛宝误为子约,搬尸回家。张、刘二妇遂弃子盗物另嫁。三娘含辛茹苦抚养薛乙哥。
乙哥终于成人得中状元,与其父薛子约同回乡祭祖,为三娘求回了“双官诰”,御赐“忠孝节义”牌匾。
三娘教子观后感400字【篇二】
一、剧情介绍
薛家有兄弟三人,大哥早亡,大娘张氏守寡多年,膝下无子;二哥薛奇,靠出外经商维持整个家庭的吃穿用度,二娘刘氏生有一子,大名薛科,小名薛倚儿;三弟薛广,自幼苦读诗书,以求金榜题名,三娘王春娥,未有子嗣。某日,薛奇经商薛广赶考,兄弟二人一同离家。途中告别,薛广进京,薛奇被大水卷走丧命。
家中,大娘二娘为分割家产,假传薛广进京途中暴病而亡的消息,逼三娘改嫁。三娘不从,愤而离开薛家。二人正欣喜之时,薛奇死讯传来,二娘在大娘的鼓动下,抛弃亲生子薛科,二人卷走薛家全部家财,各自改嫁。
老家奴薛保痛恨张、刘二氏丧心病狂,不忍小主人无人照看,便带着薛科与三娘到自己乡下的茅草屋居住,三娘纺纱织布,薛保卖草鞋,以抚养薛科成人。是谓“三娘教子”。
二、人物形象分析
2010年1月以来,共看了五部京剧,除“铁弓缘”之外,其余四部都是程派青衣戏。故,特于此,将“锁麟囊”、“孔雀东南飞”、“玉堂春”、“三娘教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做一对比。
对比人物:薛湘灵、赵守贞(锁麟囊),刘兰芝(孔雀东南飞),苏三(玉堂春)
从出身来看,王春娥是破落书香门第的小姐出身。
书香门第,王春娥首先是知书达礼。薛家变故之前,她一心一意陪伴丈夫苦读诗书;薛家变故之后,她严慈并用,教导薛科。

三娘教子观后感400字合集96句


娘家在王春娥出嫁前就破落了,塑造了王春娥的坚强和有主见。薛广死讯传来,大娘二娘逼她改嫁,她坚决不从;生活落泊,她不怕艰辛,受尽苦难也要抚养儿子。
与之对比,薛湘灵出身富贵人家,自然也是知书达礼:她举止端庄,对服饰器物颇有品位,还能讲出“多藏亦讳盗”之类的道理。但是,到薛湘灵长大成人出嫁之前,都不曾经历过任何变故,没有过任何人生磨练。她的善良是单纯而软弱的,是不知世事艰辛的。如果说王春娥抚养薛科长大,除了本性善良外还有希望自己老来有靠的想法,那么薛湘灵几次助人,都没有思考过自己,而完全是一种本能。
同样出自“锁麟囊”的赵守贞,是贫寒人家的女儿,甚至于为了剧情需要,她的父亲就叫赵禄寒。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赵守贞坚强、独立,凡事以父亲为先,受人恩惠也可以多年不忘,以思日后报答。但是,因为出身过于贫寒,所以从小读书肯定是有限的,这就与王春娥形成对比:王春娥会教育孩子,赵守贞则一味宠爱孩子。
再看“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薛湘灵是大家闺秀,刘兰芝则是小家碧玉。不过虽然是小家出身,刘兰芝自小也是受尽了母亲的宠爱,就连她不成器的哥哥,也是一心保护她。刘兰芝读书不多,甚至可能不识字。她的所学都是纺纱织布,学做一个合格的妻子和儿媳妇。没文化的女人自然不会有主见,所以在被其兄长逼迫改嫁的时候,她的选择是顺从,并日后想办法自杀,而不像王春娥,可以在死路中走出活路来。刘兰芝不是薛湘灵,没什么几世家奴为她服务;不是赵守贞,没有从小持家的智慧和坚强;不是苏三,没有在社会底层磨练过自己的身心。
“玉堂春”中的名妓苏三,出身社会最底层,从小尝遍人情冷暖,看透世态炎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苏三是阅人无数的",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在那个时代,对于苏三来说,情人也好,丈夫也罢,都是她脱离苦海的唯一途径。这就使得苏三对王金龙的感情比其他几位女主角对自己男人的感觉更加炽热,更加强烈。当然,比起其他几位女主角,王春娥和苏三身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理性。她们二人会对自己的举动进行思索和设计。如果说,薛湘灵的美满结局是老天保佑的,赵守贞的美满结局是好心人赠与的,刘兰芝的悲剧结局是众人共同缔造的,那么苏三和王春娥的美满结局则完全是她二人自己争取来的。

三娘教子观后感400字合集96句


三、观后感
这一篇观后感断断续续拖了不少时日了。每次看到这部戏,看到养母带大养子的艰辛,就会忍不住落泪。心中一时波涛滚滚,却什么都写不出来。那日跟妈妈说起,已经去世的姥姥之类的旧时的女人,目不识丁,竟然懂得很多我们这些读书人都不懂的道理,就是从戏中学来的。这戏中的学问,大了。
在人物分析中我们已经说到王春娥为什么教养薛科长大成人并进京科举:一方面是善良的本性,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老来有靠。我们现在再看,在薛科高中状元之后,张、刘二氏来薛家捣乱,讨要钱财。彼时,薛科连声叫“天啊”,哭着站在一边。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亲生母亲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对不起薛科和王春娥,但是,到底是薛科的亲娘。一方面,薛科心里不一定能完全放下自己的亲娘,另一方面,就算是放下了,不去管她,万一真的闹大了呢,那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薛科不管自己亲生母亲的死活?薛科一筹莫展。
然后三娘王春娥走了下来,她心疼儿子,做主打赏钱财,送给张、刘二氏回家度日。王春娥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为了薛科。王春娥此举,彻底收复了薛科的心。故事到这里虽然结束,但是我可以想象到薛科与母亲王春娥以后的生活。欲擒故纵。
如果你想懂得做人的道理,就去看京剧吧。
三娘教子观后感400字【篇三】
《三娘教子》中的三娘这个角色,按说她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村妇的形象,至少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妻妾。她的丈夫起码也是秀才级别的。因此,一举一动上不能把她和在寒窑里和村妇相处了十八年的王宝氚一样完全演成一个泼妇式的人物。杜晓琴把王春鹅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刻画得十分到位。而郭明霞的王春鹅和王宝钏之类的人物没有什么区别,大概是她就善于演这类人物的缘故。可能我这样说会被很多戏迷指责,郭明霞的《三娘教子》一直被当作不可超越的经典,她的弟子也没有很好的继承她的艺术精髓,有的是小旦的嗓子,根本就不适合这个角色,有的身段瘦弱没有舞台形象而不能成为经典的王春鹅,所以本以为郭明霞之后《三娘教子》就绝后了。谁曾想就在民间,有着这么一位活三娘。杜晓琴只是一个县剧团的演员,她没有郭明霞那么好的条件,没有华丽的舞台让她展示,没有耀眼的灯光,也没有震撼的伴奏。

三娘教子观后感400字合集96句


就在几把板胡的伴奏下,她把王春鹅演义得令人叫绝。
随后又看了她的《杀庙》。和别人不同的是她的杀庙是做工戏,两跳一闪,大段的水袖,没有十分的功力是不行的。她不会象陕西研究员的演员一样把水袖增到七尺和九尺长,她玩的是真工夫,不靠包装。从网上了解到,陇西剧团的戏能够连年占领天水,宝鸡一带的市场,就是因为有杜晓琴,张卫军这样的实力派演员。
看完杜晓琴的戏,我想起了80年代武山县剧团的王彩霞,那个当地有名的“王大嘴”。那时候我还很小,王彩霞的《窦鹅冤》迷倒了邻近多少个县的人。那时候马友仙来过天水演出,人们不买票去看那些名家的戏,就看王彩霞在土台子上演窦鹅。原来真正的艺术家永远无名,他们都在民间默默无闻的唱戏。他们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他们淡薄名利,所以才心中装的是戏。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职称评定,不为了评国家级别而斗得你死我活。他们拿着足够生活的工资却唱着人们心悦诚服的戏。
三娘教子观后感【篇一】
我是在网上突然看到陇西县秦剧团的戏,由于我们武山和陇西是邻县,因此出于好奇便打开看看。没料这个演员给我一个莫大的惊喜。原以为除了郭明霞,《三娘教子》就绝后了,谁料在民间有着这么多真正的秦腔大家。杜晓琴的三娘不同于郭明霞,但一点不亚于郭明霞。
首先,杜的嗓子十分舒展。她丝毫不用假声,却非常舒展流畅,不论高度还是宽度,都恰倒好处。她的嗓子非常有磁性,稍带沙哑但又特别脆。对比之下,郭明霞的嗓子一定程度借助了美声唱法。其次,这个演员的做工非常干净,一个水袖轻轻过去,流露出一种自然流畅的美。她的每个动作都是自然的,丝毫没有故弄之做作。相对而言,郭明霞的动作不干净的地方多,有的太过了。
《三娘教子》中的三娘这个角色,按说她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村妇的形象,至少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妻妾。她的丈夫起码也是秀才级别的。因此,一举一动上不能把她和在寒窑里和村妇相处了十八年的王宝氚一样完全演成一个泼妇式的人物。杜晓琴把王春鹅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刻画得十分到位。而郭明霞的王春鹅和王宝钏之类的人物没有什么区别,大概是她就善于演这类人物的缘故。可能我这样说会被很多戏迷指责,郭明霞的《三娘教子》一直被当作不可超越的经典,她的弟子也没有很好的继承她的艺术精髓,有的是小旦的嗓子,根本就不适合这个角色,有的身段瘦弱没有舞台形象而不能成为经典的王春鹅,所以本以为郭明霞之后《三娘教子》就绝后了。谁曾想就在民间,有着这么一位活三娘。杜晓琴只是一个县剧团的演员,她没有郭明霞那么好的条件,没有华丽的舞台让她展示,没有耀眼的灯光,也没有震撼的伴奏。

三娘教子观后感400字合集96句


就在几把板胡的伴奏下,她把王春鹅演义得令人叫绝。
随后又看了她的《杀庙》。和别人不同的是她的杀庙是做工戏,两跳一闪,大段的`水袖,没有十分的功力是不行的。她不会象陕西研究员的演员一样把水袖增到七尺和九尺长,她玩的是真工夫,不靠包装。从网上了解到,陇西剧团的戏能够连年占领天水,宝鸡一带的市场,就是因为有杜晓琴,张卫军这样的实力派演员。
看完杜晓琴的戏,我想起了80年代武山县剧团的王彩霞,那个当地有名的“王大嘴”。那时候我还很小,王彩霞的《窦鹅冤》迷倒了邻近多少个县的人。那时候马友仙来过天水演出,人们不买票去看那些名家的戏,就看王彩霞在土台子上演窦鹅。原来真正的艺术家永远无名,他们都在民间默默无闻的唱戏。他们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他们淡薄名利,所以才心中装的是戏。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职称评定,不为了评国家级别而斗得你死我活。他们拿着足够生活的工资却唱着人们心悦诚服的戏。
三娘教子观后感【篇二】
这一篇观后感断断续续拖了不少时日了。每次看到这部戏,看到养母带大养子的艰辛,就会忍不住落泪。心中一时波涛滚滚,却什么都写不出来。那日跟妈妈说起,已经去世的姥姥之类的旧时的女人,目不识丁,竟然懂得很多我们这些读书人都不懂的道理,就是从戏中学来的。这戏中的学问,大了。
在人物分析中我们已经说到王春娥为什么教养薛科长大成人并进京科举:一方面是善良的本性,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老来有靠。我们现在再看,在薛科高中状元之后,张、刘二氏来薛家捣乱,讨要钱财。彼时,薛科连声叫“天啊”,哭着站在一边。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亲生母亲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对不起薛科和王春娥,但是,到底是薛科的亲娘。一方面,薛科心里不一定能完全放下自己的亲娘,另一方面,就算是放下了,不去管她,万一真的闹大了呢,那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薛科不管自己亲生母亲的死活?薛科一筹莫展。
然后三娘王春娥走了下来,她心疼儿子,做主打赏钱财,送给张、刘二氏回家度日。王春娥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为了薛科。王春娥此举,彻底收复了薛科的心。故事到这里虽然结束,但是我可以想象到薛科与母亲王春娥以后的生活。欲擒故纵。

三娘教子观后感400字合集96句


如果你想懂得做人的道理,就去看京剧吧。
三娘教子观后感【篇三】
10月18日,我在梨园频道《看大戏》栏目上,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三娘教子》,不知道是不是魏老师最新改编的版本。看的次数少,就简单说几句吧。
首先故事情节简洁明快,四副条陈梅兰竹菊,表明薛广乃书香门第,薛郎出来,点明家庭不甚和睦,大夫人、二夫人依次出现,大夫人撒泼刁蛮,二夫人人云亦云。只有三夫人文静贤淑。为讨生计,薛郎远走东南,两年后惊天噩耗,树倒猢狲散。只有三娘、依哥、薛保相依为命。教育依哥,三娘苦口婆心,怎奈依哥冥顽不化,三娘积劳成疾,依哥猛然良心发现,借钱不果,乞讨为母筹钱治病。苦尽甘来,父子皆入仕途,一家人功德圆满,跳梁小丑成为笑柄。没有拖泥带水,语焉不详。没有旁逸斜出,横生枝节。一气呵成,相当成熟流畅!
其次唱腔设计和舞台实践方面,充分发挥魏俊英老师嗓音甜美的优势结合祥符调特色,将性格化的唱词和情绪化的板式配合的天衣无缝。很能表现三娘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高兴时不喜形于色,恼怒时不面红耳赤,魏俊英老师还多次长时间运用鼻音吟唱,将教子之艰、受屈之怨表现得内敛而深沉。
不足之处也有一些,其一:号称是新古典主义豫剧,让人不知所云,唯见大夫人说几句周星驰一般的无厘头语言,“亲爱的”、“超前意识”等等,很与古典主义南辕北辙。其二:薛保穿针引线的作用没有发挥好,角色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些牵强。其三:薛家父子的荣归缺乏必要的暗示和铺垫,显得突兀而让人失去了苦尽甘来的沧桑感。其四:《三娘教子》的名字很好,很有群众基础,改为《王春娥》,不但俗气还生分! 
篇一:《三娘教子》观后感
《三娘教子》是秦腔大戏《双官诰》中的一折,尽管本戏现在很少演出,而这一折却久演不衰。
这真是一折好戏。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素大气。其明显的教化作用,也使该戏深入人心。每每演出时,台上台下能够广泛共鸣,效果极佳。在农村的葬礼中,这也是常演剧目,尤其是那些母亲已丧的人,在灵堂前听着这戏,不由得想起母亲的种种艰辛和关爱,不禁悲从中来。不知有多少人,在这出戏唱起时,心里在牵挂着,缅怀着母亲。

三娘教子观后感400字合集96句


不过,这个戏,用来教育成人则可,如果用来教育儿童,则有可能事与愿违。《三娘教子》难以作为家教的样板,却可以作为家教的一个借鉴,从中可以看出家教的禁忌。
首先,家教应对症下药,忌药不投症。那天,薛乙哥从学校回来是因为心里有事:“薛乙哥在南学我懒把书念,怀儿内抱圣贤转回家园。在学校众同学都揭我短,说我是无亲娘难解难参。此一去我回家和娘争辩,谁的是谁的非细问一番。”而三娘并不知道孩子心里想的什么,只是让孩子背书,孩子背不过书,母亲开始责怪,从而引发更大的冲突。要教育孩子,必须先了解孩子的心理。
其次,家教应循循善诱,忌怒气冲天。当薛乙哥背书不过,三娘打字方出口,孩子说了,要打打你亲生的。这时,三娘控制不住了:“小奴才一言问住我,结舌闭口王春娥。从今不把子来教,春娥免把心来操。若要此事甘休罢,娃娃呀,从今后咱这日子过不成了。讲着讲着恶气翻,那有心情教儿男。任儿成龙飞上天,任儿变虎虎归山。从今后不把奴才管,成龙变虎任儿玩。”在这里,三娘越说越气,竟然说出这样的负气的话来。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很危险的。从剧中也可看出,三娘讲这些话的结果是,孩子说我也成不了龙上不了天,管它呢,我玩儿去了。怒气冲天的时候,最好不要教育孩子。
第三,家教要切合实际,忌把孩子与人相比。剧中有这么的唱词:“谁知你贪玩耍不把功用,有几辈古人讲儿听。黄香檀枕把亲奉,王祥求鱼卧寒冰。 商洛儿连把三元中,甘罗十二为宰卿。你奴才将近十岁整,还只顾贪玩不用功。”虽然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象这样不切实际的相比是不足取的。生活中,常见一些人教训孩子,喜欢说你看那谁谁谁怎么样怎么样,而这样比的结果往往是引起孩子极大的反感。
第四,教育孩子应就事论事,忌陈芝麻烂枣子说个没完没了。比如,我为了你如何如何,为了你如何如何,往往使孩子厌烦。
《三娘教子》这折戏本身也印证了这些。三娘打呢,还没打,打字刚出口,孩子就蹦了;三娘骂呢,孩子不耐烦了;三娘负气呢,孩子自顾自的玩耍他的了。戏里教子成功,还在于以情感人。

三娘教子观后感400字合集96句


成功的塑造三娘这一形象的名家不少,且各具风采。王玉琴、张惠侠、郭明霞久负盛名,都有很高的造诣,是演三娘的当之无愧的大家。而萧若兰的三娘在唱腔处理上,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确有另一种高明在。
篇二:《三娘教子》观后感
这一篇观后感断断续续拖了不少时日了。每次看到这部戏,看到养母带大养子的艰辛,就会忍不住落泪。心中一时波涛滚滚,却什么都写不出来。那日跟妈妈说起,已经去世的姥姥之类的旧时的女人,目不识丁,竟然懂得很多我们这些读书人都不懂的道理,就是从戏中学来的。这戏中的学问,大了。
在人物分析中我们已经说到王春娥为什么教养薛科长大成人并进京科举:一方面是善良的本性,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老来有靠。我们现在再看,在薛科高中状元之后,张、刘二氏来薛家捣乱,讨要钱财。彼时,薛科连声叫“天啊”,哭着站在一边。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亲生母亲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对不起薛科和王春娥,但是,到底是薛科的亲娘。一方面,薛科心里不一定能完全放下自己的亲娘,另一方面,就算是放下了,不去管她,万一真的闹大了呢,那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薛科不管自己亲生母亲的死活?薛科一筹莫展。
然后三娘王春娥走了下来,她心疼儿子,做主打赏钱财,送给张、刘二氏回家度日。王春娥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为了薛科。王春娥此举,彻底收复了薛科的心。故事到这里虽然结束,但是我可以想象到薛科与母亲王春娥以后的生活。欲擒故纵。
如果你想懂得做人的道理,就去看京剧吧。
篇三:《三娘教子》观后感
我是在网上突然看到陇西县秦剧团的戏,由于我们武山和陇西是邻县,因此出于好奇便打开看看。没料这个演员给我一个莫大的惊喜。原以为除了郭明霞,《三娘教子》就绝后了,谁料在民间有着这么多真正的秦腔大家。杜晓琴的三娘不同于郭明霞,但一点不亚于郭明霞。
首先,杜的嗓子十分舒展。她丝毫不用假声,却非常舒展流畅,不论高度还是宽度,都恰倒好处。她的"嗓子非常有磁性,稍带沙哑但又特别脆。对比之下,郭明霞的嗓子一定程度借助了美声唱法。其次,这个演员的做工非常干净,一个水袖轻轻过去,流露出一种自然流畅的美。她的每个动作都是自然的,丝毫没有故弄之做作。相对而言,郭明霞的动作不干净的地方多,有的太过了。

三娘教子观后感400字合集96句


《三娘教子》中的三娘这个角色,按说她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村妇的形象,至少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妻妾。她的丈夫起码也是秀才级别的。因此,一举一动上不能把她和在寒窑里和村妇相处了十八年的王宝氚一样完全演成一个泼妇式的人物。杜晓琴把王春鹅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刻画得十分到位。而郭明霞的王春鹅和王宝钏之类的人物没有什么区别,大概是她就善于演这类人物的缘故。可能我这样说会被很多戏迷指责,郭明霞的《三娘教子》一直被当作不可超越的经典,她的弟子也没有很好的继承她的艺术精髓,有的是小旦的嗓子,根本就不适合这个角色,有的身段瘦弱没有舞台形象而不能成为经典的王春鹅,所以本以为郭明霞之后《三娘教子》就绝后了。谁曾想就在民间,有着这么一位活三娘。杜晓琴只是一个县剧团的演员,她没有郭明霞那么好的条件,没有华丽的舞台让她展示,没有耀眼的灯光,也没有震撼的伴奏。
就在几把板胡的伴奏下,她把王春鹅演义得令人叫绝。
随后又看了她的《杀庙》。和别人不同的是她的杀庙是做工戏,两跳一闪,大段的水袖,没有十分的功力是不行的。她不会象陕西研究员的演员一样把水袖增到七尺和九尺长,她玩的是真工夫,不靠包装。从网上了解到,陇西剧团的戏能够连年占领天水,宝鸡一带的市场,就是因为有杜晓琴,张卫军这样的实力派演员。
看完杜晓琴的戏,我想起了80年代武山县剧团的王彩霞,那个当地有名的“王大嘴”。那时候我还很小,王彩霞的《窦鹅冤》迷倒了邻近多少个县的人。那时候马友仙来过天水演出,人们不买票去看那些名家的戏,就看王彩霞在土台子上演窦鹅。原来真正的艺术家永远无名,他们都在民间默默无闻的唱戏。他们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他们淡薄名利,所以才心中装的是戏。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职称评定,不为了评国家级别而斗得你死我活。他们拿着足够生活的工资却唱着人们心悦诚服的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