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海洋垃圾纪录片观后感精选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海洋垃圾纪录片观后感精选86句



作为一部纪录片,《海洋》拥有着良好的口碑。
对于一个影迷而言,绝对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好时机大饱眼福。
或许有太多的人认为《海洋》单单只是一部纪录片,不值得花几十元泡在电影院观看。不过那只是限于那些没有领略过的《海洋》巨大魅力的人。
《海洋》的开场让人难以忘怀。它不像其他的电影一样开场就长篇大论的述说着,没有过多的话语而只是用壮观(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词能更准确地描绘大海的魅力)的大海场景一下子就抓住了你的视觉神经。不用多少浮华煽情的词语,惊骇的海浪,呼啸而过的海风就像天生的绘画家,为我们描述着这个占据了地球三分之二世界的地方所独有的魅力——
有温馨,有孤寂,有舒缓,有狂野,有静谧,有绚烂,有残酷,有可爱……
影片从一个小孩的疑问开始,由一只蜥蜴的视角去看待海洋,以及人们对海洋的影响,延伸到了整个世界和这个宇宙。而这个宇宙中唯一存有生命的地球,都是从海洋开始的。
大海孕育了生命,万物因水而生。
它是充满美感的,看那鱼群闪着耀眼的银光,变化莫测,肆意舞动着,好似一位舞蹈家在水中欢乐的荡漾。海豚越过水面,惊起了一群正在捕食的军舰鸟。
大海是狂野和绚烂的。深不可测的海底隐藏着无限的静谧与生机,只有一条小鱼在海底游荡。“呼”的一声,那可怜的小鱼就进了伪装在沙子中的灯笼鱼的肚子里了。龙虾、海蟹也逐渐活动起来,只是头上一条鲨鱼划过,四周便又寂静了起来。龙虾、海蟹都机灵地钻进了珊瑚里,小小的寄居蟹也藏进了贝壳之中。
大海看上去危机四伏。
我带着些许困意看完了这一段,但是困倦并非对影片内容的厌倦,而是一种心灵和大脑的松弛。
经过开场时的雄伟壮观,我们又跟随镜头漫步在海底的花样世界之中。海洋在生物的点缀下显得宁静、安详。
一只座头鲸唱了起来,将高山般壮阔的歌声传向远方。
顿时,一切都寂静了下来,仅有一两声的轻声慢语在水中漂洋。直到一张大网网尽了水中一切的自在游走的生灵。
这个场景时常荡漾在我的脑海中——
忘不了蓝鲸的挣扎,将欢乐的歌声网走,带来不尽的悲伤;

海洋垃圾纪录片观后感精选86句


忘不了海龟的呻吟,咬不断绳网,结局是死亡;
更忘不了大白鲨被切掉鱼翅后,棒槌一般扔进大海,而它的鲜血随海水而飘荡……
不管那只可恶的渔网网住了海洋中多少可爱的生命,人类的那颗心却永远不会不贪婪。
海洋表面描绘出了大海的兴盛和海洋的魅力,却更深刻地谴责着人类对海洋永不停止的破坏。
我相信,海洋不会因此而宁静,世界也不会因此而安宁。
【教师评语】思之深,才能感之切。只有对这部影片有过用心观看并且思索的孩子,才会有如此这般深刻的
昨天我在爸爸妈妈的建议下看了纪录片
-《海洋》,这是一部呼吁人们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影片。影片以一个小朋友所看到的场景为主线,向大家展示以前海洋里各种各样美丽的生物的生活状况,场面恢宏、扣人心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然而当屏幕上出现大量漂浮在海面上的垃圾时,我不由地为我们人类感到惋惜
-是我们人类的睿智,让海洋失去了往日的绚丽,让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当影片接近尾声时,我看到了从人造卫星上拍下的地球样子的对比图,仿佛看到了被我们糟蹋得惨不忍睹的“地球母亲”正在挣扎着。图上有明显的工厂污水排放的痕迹,在我看来都已经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了!
是人类滥捕滥杀,导致一些海里食物链断裂的情况发生,让一些动物缺少食物;是人类“疯狂”涉猎,让动物种类愈来愈贫乏,让它们不得安宁;是人类制造的环境污染,让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让它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
影片快结束时,我看到的许多已经灭绝以及濒临灭绝的动物们,它们似乎在向我倾诉人类所做过的破坏它们生存环境的错事,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
想起最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我真觉得痛心,这毕竟是难以挽回的过错呀!
唉!什么时候,人类才肯罢休啊!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不能让海洋再受伤害,不能让地球再受伤害,不能让动物们再受伤害。这也是为了我们人类!
晚上重温了法国导演的雅克贝汉今年推出的环保纪录片——《海洋》。《海洋》是雅克贝汉继《迁徙的鸟》之后,斥资7500万美元耗费4年完成的鸿篇巨制,拍摄的海洋生动多达100多种,从拇指大的海螺、寄居蟹,到抖一下尾巴便惊涛骇浪的鲸鱼。如果不是看这个纪录片,我们可能一生都没有机会看到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场景——几百只大西洋黑白海豚像冲锋的战士一样跃出水面,一群群数以万计的沙丁鱼在海洋踩着乐点一般的游行,海蛇扭动着黄黑色修长的身躯缎带一般翩翩起舞。

海洋垃圾纪录片观后感精选86句


看这个记录片,你会发自内心地爱上那些可爱的海洋生物。
海豹像肉球一样在沙滩上慵懒地翻滚,向顽皮的孩子一样浑身沾满了沙子,一只小海豹大概是晒太阳晒乏了,眨了眨滴溜溜的小眼睛,打了个哈欠,甚至还伴着懒懒的可爱的叫声。乖乖的样子,我好想上去摸摸她的小脸说“可爱い ”。
那只犯贱的小螃蟹,非要去招惹忙着清理搬运家中沙子的.无名虾。一场激战后,一只螯被对手咔嘣一声撕掉了... 螃蟹失去了平衡瘫倒在地,那茫然无助的眼神哦,真是惹人同情惹人怜。
披着红色羽衣的章鱼,好美啊~~~ 我宁愿想象她是一个披着红斗篷闲庭信步的妙龄女,也不愿想起市场上一排排摆在冰块上的陈尸...
还有很多完全叫上不名字的可爱生物,比如一只长得像小象的白色生物,在海底悠闲地吃着草...比如直立在海底沙滩中的白色小鱼,一会儿伸出脑袋,一会儿又缩进去,像是充满生机的禾苗...
画面上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美好哦。生物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属于它们的世界——壮美辽阔的蓝色海洋,过着它们的快乐和喜悲。影片旁白说:“每到季节更换都会有大规模的迁徙,那么多动物,在大海上自由自在地游着,无拘无束,想游去哪儿就游去哪”...
然而... 人类能够涉足的地方,不会有那么完美的“乌托邦”。很早很早以前,人类就学会了从海洋中寻找食物。那时候,人类只停留在手工作业,钓鱼、打渔、晒网,对海洋不过是九牛一毛的索取。而现在,现代化的机械捕鱼作业成了海洋的噩梦,“你能想象得出一艘 140米长的大船拖着渔网掠过海地么?这么大的渔网的覆盖面积足足有4个足球场那么大。”人类对于海洋,不再是单纯的索取,而变成了抄家式的掠夺。
当影片中不再是纯粹的大自然,人类的捕鱼网出现在画面上时,我下意识地感到喘不过气的压迫感。我看到一只孤独的剑鱼停在网壁前,眼神呆滞。刚才还在画面上踏着交响乐舞蹈的千百只沙丁鱼在巨大的网中一圈圈地打转。海龟的四肢被渔网纠缠住,它只能做着徒劳无功的挣扎。
接着便是最残忍最血腥的画面——锯鲨鱼翅。捕捞船将鲨鱼捕捞上来,直接在在甲板上用电锯活生生地把鲨鱼的背鳍、两个胸鳍和一部分尾鳍割掉,然后将全身流血不止的鲨鱼扔回海中,因为鲨鱼肉几乎没有经济价值。

海洋垃圾纪录片观后感精选86句


这一幕,我在观看《海洋》之前,就在校内好友分享上看到了片断。也正是为了找出这一幕的出处,我知道了这部纪录片。那只被切除了所有鳍的鲨鱼被抛回了大海,流出的血融化在海水中...它还活着,嘴巴不断地蠕动着,丝毫动弹不得,就像一只飘零的叶子,慢慢地坠落坠落,直至海底... 在黑暗中,等待死亡的万劫不复...
在古代酷刑中,我认为最残忍的便是吕后发明的人彘——把人的四肢剁掉,挖出眼睛,铜注入耳朵,削平鼻子,扒光头发,割去耳朵,割去舌头,然后止血扔进厕所里,三天后才能死亡。没有一种死法会比这个来的痛苦和漫长...
人类又对鲨鱼做了什么... 高等生物就有权力"虐杀"低等生物吗?
我已经没有勇气再看一遍这个血腥的画面,快进。但那令人心痛到不能言语的画面,已经像噩梦一样刻在脑海里。朋友们知道我曾经有多爱吃鱼翅... 三个月前看到那个片断时,我就决心不再吃鱼翅,再也不吃!
过滥的人类活动正在对海洋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和破坏。
自1970年起,过度捕捞导致金枪鱼大幅减少。今年3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会议,摩纳哥提出“将蓝鳍金枪鱼列入世界濒危物种保护名单”的提案。但由于日本大力游说,该提案未能通过。日本每年消费全球金枪鱼捕获量的80%。蓝鳍金枪鱼和所有金枪鱼种群都是海洋极限的生动象征。它们的衰退是个警告,我们可能在破坏最后的野生食物源。
奥斯卡获奖纪录片《海豚湾》 揭露的日本“太地町”于20xx年10月12日再次展开猎杀海豚活动,仅两头海豚被出售,6头幼崽被放生,其余均被屠杀。
11月5日在我国厦门召开的国际海洋周开幕式上,瑞典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科学委员会主席表示,证据表明,海洋带地区和大部分海洋区域环境,面临生态环境退化,鱼类迁徙和枯竭等各类海洋资源过度使用的巨大压力。有关专家指出,世界海洋存量已经开发了一大半,35%的资源在急剧下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曾警告,全球52%的渔业储量已经被完全开发。
本片导演雅克·贝汉曾是一位获得过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的出色演员,不过近年来他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拍摄生态学纪录片上。《海洋》中,他亲自操刀法语旁白,优雅沉稳的男声通过影片,似乎在于全人类进行对话——

海洋垃圾纪录片观后感精选86句


“它们花了几百万年进化,却仅仅在几十年间就灭绝了。一共有多少物种灭绝了呢?现在又有多少处于濒临灭绝的...灭绝还会不断地继续下去吗?正是因为人类的漠不关心,才造成了物种的灭绝,现在我们有义务去保护它们...”
将来我们所能看到的生物,只存在于动物园的栅栏里,还有水族馆的水槽中吧,那时候怎么办?美丽富饶的自然将成为一个永久的梦。”
醒悟吧,现在还来得及!在百万间大自然历经磨难,坚定地相信吧!大自然的力量!”
海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见过海洋的人都会被海的美所折服。无论是风平浪静时,海的柔情,抑或是惊涛骇浪时,海的激昂。甚至在夜晚,黑暗也无法掩盖海洋的美丽,而更显出一番深邃的意境。每一种姿态的美都如此震撼,文字是难以言尽的。除非亲眼所见,否则难以想象。
其实海洋的美丽远不止于此,人们很难全方位观赏到海洋之美。而在《海洋》播放的一百分钟里,我却被轻而易举地带进了海洋的世界,海的唯美、海的灵动、海的柔软、海的深沉。各种姿态,穿过屏幕,透过眼球,传达至我的脑海,竟迟迟难以忘怀。然而《海洋》带给我的,除了超美的视觉震撼,更多的则是对人类残忍行为深深的反思。
《海洋》由法国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执导,花费巨资耗时五年拍摄完成。片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唯美细致,堪称完美。影片由一个第一次见到大海的小男孩提问而展开:这就是大海?大海是什么?我想,如果是我,我也无法回答。海洋的浩淼无穷,确实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甚至当你以不一样的心情去观赏时,海洋所表现的姿态,也是截然不同的。
《海洋》的前半部分,以展示海洋生命的多彩绚丽为主,譬如那巨大的沙丁鱼群,在鲨鱼的追赶下,疏密有致的排列组合,迅速地变幻出各种状态的美;又如那成千上万的海鸟,如箭雨般扎进海水中捕食的健硕之美;再如那成群结队的海狮,被鲨鱼追赶捕食而后为同伴的阵亡而闭目哀歌的悲凉之美……这一切,看在我们的眼中,不过是一个个震撼的画面,而对于海洋生命来说,它们是有着喜怒哀乐的。它们也处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动物们的.捕食虽然残忍,但这是它们的生物链,自然之规则不可逆转。我们且悲且叹之,但它们的世界,我们是无权干扰的。正如小海龟与秃鹰的故事一样,游客不忍秃鹰吞食打探敌情的小海龟而出手相助,最后导致一大群小海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而惨遭鹰群吞食。动物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人类若任性伸出援助之手,终将违背初衷。即便如此,好心做错事犹可饶恕,而有些人类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对海洋生物痛下杀手。

海洋垃圾纪录片观后感精选86句


在《海洋》的后半部分中,导演镜头一转,唯美和谐的海洋生态不复存在。随着人类的入侵,海洋垃圾一再的驱赶着海水中的居民。不仅如此,围猎、杀戮、剖尸、解体……似乎要等那深蓝的海水被染得鲜红,人类才能停下那充满血腥的双手。这将是怎样一种悲哀?导演在影片前段部分缔造的如梦如幻的奇妙世界,在人类狠心地将猎捕的鲨鱼去鳍切尾,然后扔回海底苟延残喘的那一瞬间,支离破碎了。那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啊,人类怎能对它如此残忍!在这强烈的对比下,导演唤醒了人类心底的良知,是的,这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心灵的震撼之外,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反思。
影片最后提出了疑问:难道有一天,真正的自然风光会消失么?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围绕我们身边的将是代替活生生的动物们的标本,被保存在动物园或巨大水槽中的人工的世界,而那样的世界,仅仅是永远失去的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缩影而已。
雅克·贝汉说:“我拍摄的这些自然纪录片,本质上和政治片其实没什么不同,它没有说教,也没有对白,只是通过展现自然之美,让观众自己感受到教育。”当然,我们不用仅靠几部纪录片就来完成教育,就像人不能靠不吃饭、不生产来保持低碳一样。同样也不能让那些杀害海洋生命的人消失,人类能做的,只是用这些震撼人心的画面来教育他们,感化他们。
海洋是人类的母亲,她孕育了我们,也孕育了其他的海洋生物。假如人类还是如此不顾一切的破坏海洋生态,在海洋母亲的眼中,这无异于看着孩子们在互相残杀啊,这是多么地残忍。人类应该反思的,就是不让这样的杀戮悲剧继续在海洋中上演,这应该也是拍摄者和观影者共同的心愿吧。是的,地球不仅仅属于人类,那是所有生物共存的地方。
如果说天空是小鸟的家,那么,大海就是数之不尽水生物的家,蓝色的海洋有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
上周我校组织观看了《海洋》纪录片,片中介绍了美丽的水母群、姿态万千的海蛇、身穿黑色礼服的小企鹅……在镜头前展示它们独有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那些身着“纱裙”的水母群,它们如从天而降,如梦如幻,宛如舞者在水中轻盈地跳着芭蕾,它们曼妙的身姿为大海增添了一份亮丽的风景线;还有缩头缩脑的寄居蟹瞪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四处张望,仿佛随时都在准备着一场性命攸关的大战。面对海洋中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我由衷赞叹海洋母亲孕育了这么多姿多彩的水生物。

海洋垃圾纪录片观后感精选86句


但是,接下来我又看到了不忍目睹的镜头:人们随手遗弃在海里的垃圾袋成为鱼儿们的地牢;一条条鲨鱼被活生生割下鱼翅后抛入大海无法游动,因为它们失去了自己的“船桨”,任凭鱼儿嬉戏却无力反击,默默无助等待猎食者与死神的到来,那充满悲伤与痛恨的眼神,仿佛在说:“为什么这样对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难道我们的生命就不珍贵吗? ”看到这些画面,愤怒之情在我心头燃烧,为什么人类不可以和动物和谐相处?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大都是人们一手造成的。动物也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所有的生命都有它们生存的权利,不要因为自己的贪婪剥夺它们的生命,也不要为自己的利益让其他的生物灭绝。
蓝色的海洋是博大的,它能为人类带来无尽的宝藏。大海是无私的,它在默默为人类奉献着。让我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地球才能越来越美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