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猫眼看电影观后感摘录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猫眼看电影观后感摘录56句



《我是猫》,够得上日本的才子书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夏目漱石,一生才华横溢,只搞十年创作,却留下了一系列珍品。他的全部作品,大体反映了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一颗痛苦不安的灵魂,反映了他在东方思维和西方文明、在虚幻理想与残酷现实、在迂腐守旧与拜金大潮之间的艰辛求探与惨痛折磨。
《猫》所处的时代恰是明治维新以后。一方面,资本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学习西方,寻找个性,呼唤自由,自我意识和市场观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东方固有的价值观、文化观与风尚习俗,包容着陈腐与优异,在抗议中沉没,在沉没中挣扎……
主人公是猫。以猫的眼睛看世界,这在当时,在创作手法上有一定的突破。今天常有作品以外星人的视觉看地球人,同样反映了人间积习,没一副超越现实的视角就看不透彻。
猫公很富于哲理,精于辞辩,对人类的弱点讽喻得十分透骨。例如:“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样变化多端。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颠倒黑白也无妨,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和两头。只要抓住两头,对同一事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人类通权达变的拿手好戏。”他抨击社会,也见地非凡:“……说不定整个社会便是疯人的群体。疯人们聚在一起,互相残杀,互相争吵,互相叫骂,互相角逐。莫非所谓社会,便是全体疯子的集合体,像细胞之于生物一样沉沉浮浮、浮浮沉沉地过活下去?说不定其中有些人略辨是非,通情达理,反而成为障碍,才创造了疯人院,把那些人送了进去,不叫他们再见天日。如此说来,被幽禁在疯人院里的才是正常人,而留在疯人院墙外的倒是些疯子了。说不定当疯人孤立时,到处都把他们看成疯子;但是,当他们成为一个群体,有了力量之后,便成为健全的人了。
大疯子滥用金钱与权势,役使众多的小疯子,逞其淫威,还要被夸为杰出的人物,这种事是不鲜其例的,真是把人搞糊涂了。”
猫公博学多识,通晓天地古今,他引证或褒贬了荷马、毕达哥拉斯、笛卡儿、克莱尔、尼采、贝多芬、巴尔扎克、莎士比亚、孔子、老子、宋玉、韩愈、鲍照、晏殊、陶渊明,以及《诗经》《论语》《淮南子》《左传》《史记》等等数不清的中外名人名言。他还很有点自由平等观念。他说:“既不能零售空气,又不能割据苍天,那么,土地私有,岂不也是不合理吗?”猫公针砭时弊,道出了一串串永远耐人寻味的警句名言,诸如:“咱家不清楚使地球旋转的究竟是什么力量,但是知道使社会动转的确实是金钱……连太阳能够平安地从东方升起,又平安地落在西方,也完全托了实业家的福。”“官吏本是人民的公仆、代理人,为了办事方便,人民才给了他们一定的权力。但是,他们却摇身一变,认为那权力是自身固有而不容人民置喙。”猫公批评大和魂说:“因为是魂,才常常恍恍惚惚。

猫眼看电影观后感摘录56句


东乡大将有大和魂,鱼贩子阿银有大和魂,骗子、拐子、杀人犯也都有大和魂。‘大和魂!’日本人喊罢,像肺病患者似的咳嗽起来,百米之外,吭的一声。”猫公还敢于蔑视权贵,鼓励创新。他描画乌鸦在东乡元师的铜像上便溺,把伊藤博文的照片倒贴在墙上。他说:“不从胯下倒看莎士比亚,文学就会灭亡……”
猫公喜怒笑骂,皆成文章。悲痛幻化的笑声,最令人难耐。
猫公如此神通广大,才高识卓,又公正锐敏,当然是神猫、奇猫、圣猫了。以它的眼睛看世界,悲痛化为笑声,怎能不尖酸刻薄!当然,它同时又是个俗猫,蠢猫。他自作聪明,假冒圣贤君子,误了不少事,吃了不少苦头,甚至不知酒桶会淹死猫,终于丢了性命。
小说尽管以“猫眼看世界”,但写来写去,创作主体还是人类中的一个“我”,或是人类的邻居、地球上的另一个他(猫)。假如以全宇宙中的“我”或永恒中的“他”来观察人类,更不知将写出什么样的奇书了。
小说在结构上也有突破。它以猫的视觉为坐标轴,可长可短,忽东忽西.并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谈不上情节进展的逻辑,读来却也津津有味。如不是大家手笔,怎么会写得这么左右逢源、随心所欲?
在语言上,《猫》的格调既不豪放空灵,也不尽是简练凝重,更非柔润细腻。在这里,刚柔兼用,雅俗并举,变化多端,声色俱艳。而且,将江户文学的幽默与风趣、汉学的典实与铿锵,西方文学的酣畅与机智熔为一炉,以致在语言的海洋中任情游戈,出神入化。笔墨忽而精烁隽永,针针见血,富于哲理;忽而九曲十回,浩浩大波,长于思辩。暂且摘引两句景色和人物描写的妙句。例如挖苦苦沙弥平庸的脸说:“假如春风总是吹拂这么一张平滑的脸,料想那春风也太清闲了吧!”写景:“给红松林装点过二三朱红的枫叶已经凋零,宛如逝去的梦。”“这声音毫不留情地震撼着初春恬静的空气,把个风软树静的太平盛世彻底庸俗化了。”有的像讽刺诗,有的像写意画,各得其妙。总之,假如以一颗艺术的心灵去触摸或感受他的作品,自然会体味到语言的色彩、声韵,甚至字字都是鲜活的生命体。

猫眼看电影观后感摘录56句


《鸡毛信》电影观后感一
今天,我在学校看了抗日战争《鸡毛信》影片,它讲的是12岁的海娃突破层层困难送一封鸡毛信的故事。他那意志坚强的精神,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
《鸡毛信》的主要内容是:小小年纪的小八路——海娃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一边放羊一边放哨。有一天,他爸爸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送一封鸡毛信。爸爸嘱咐他:“你可千万别弄丢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要把它送到山王村指挥部,一定要亲自交给那里的张连长。”海娃坚定地说:“爸爸,你大可放心,我一定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于是他选了一条最安全的路,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正好是鬼子上山的路。这时候海娃马上想到鸡毛信:“呀!那可怎么办呀?”他心乱如麻,把信一会儿藏在石缝里,一会儿藏在裤袋里,最后,他灵机一动,撕下布条把鸡毛信捆在羊的尾巴下面,用力地赶着羊群勇往直前。
心狠手辣的日本鬼子看见了,说:“小孩,你的小八路,嘶拉嘶拉地。”海娃心惊胆战地说:“什么小八路,我不懂,反正我是放羊的。”日本鬼子没办法,可是想到要吃烤羊肉,便伸手去抓羊了。这时海娃想:“如果正好被抓到藏了鸡毛信的那只羊可怎么办呀!”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海娃一吹哨,羊群马上转身,跟着主人拼命地逃命。但海娃无论怎么跑最后还是被日本鬼子抓到,被迫在一个乱七八糟的草房过夜。海娃又冷又饿,筋疲力尽,多想睡一会儿,可是他想:“过了今晚,可就没有机会再逃跑了。”于是,他趁鬼子睡熟的时候,蹑手蹑脚地逃了出去,但是没想到又被日本鬼子抓了回来。最后,当海娃把鸡毛信送到的时候,他再也坚持不住了,昏了过去。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深深地被海娃的机智、勇敢的精神感动,他不怕危险,英勇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回顾以前革命烈士的事迹,领会他们的精神,再接再厉,为我们新时代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为社会增添一份快乐。
《鸡毛信》电影观后感二
昨天,我们班所有同学都观看了一部影片,名叫《鸡毛信》。片中的主人公海娃是一个小八路,他为了将鸡毛信安全地送到张连长手里,与鬼子做斗争,最后将信送到了张连长手里的故事,赞扬了海娃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猫眼看电影观后感摘录56句


在这个故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海娃手被鬼子的枪打中后,仍然坚持把信送给张连长的那一段。在这一段中海娃负了伤,我本以为海娃会流着眼泪逃走没想到他会忍痛爬上岩石去送信,这使人想到了,平日里我们受一点小伤,就哭个不停,一有小病就连学校都不来了。和海娃相比真是天上和地下。
那时候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搞得好多小孩都吃不上饭,上不了学,再看看我们,天天吃香的喝辣的,上学时,父母还给我们些零用钱,来到学校还可以坐在有暖气、有电视、又非常明亮的教室读书。就这样如果还不好好学习,就有些对不起那些抗日战争中死去的英雄了。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懂得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革命前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鸡毛信》电影观后感三
我非常喜欢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是《鸡毛信》故事,其中讲述的是:
认识了主人公——海娃。儿童团团长海娃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小英雄,他机智、勇敢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故事非常感人,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他一份功劳。海娃那年只有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他从8岁开始就给地主放羊,风里雨里,辛辛苦苦放了6年了。他特别痛恨地主,更恨日本鬼子。海娃每天到龙门山上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山顶上立着一棵树,一棵假树,海娃就在这棵树旁边放羊。原来,这棵树是“消息树”,如果鬼子来了,就把这树放倒,后山腰的狗娃跟桂妞,看见消息树倒了,就会把稻草人拉倒。村子里的人立刻就知道,鬼子要进山了。”这一天,海娃又赶着羊群来到“消息树”下,几十只羊都散开吃草去了。父亲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赶忙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了头羊的大尾巴下面。
鬼子们抢了海娃的羊,还逼迫他带路去龙门村。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敌人抓住。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至此,敌人才知中计,拔枪打伤海娃的手。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海娃完成送信任务后晕倒了,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了敌人的炮楼,并活捉了猫眼司令。当他醒来时已经躺在了软软的床上,乡亲们送来了糖果和饼干,但他并没有要,只是问到张连长有没有缴到枪,张连长说道: “缴到了,你问这干啥?”海娃笑着说: “我也想要一把枪,好保护咱们龙门村全体老百姓。

猫眼看电影观后感摘录56句


看了故事后我真的很佩服海娃的机智勇敢、随机应变。我要向海娃学习,遇到困难沉着冷静,不害怕,不退缩,勇敢、坚强的想办法克服。
战争年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不用打仗,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全是这些无数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哪有我们今天这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回报祖国!
《燃点》观后感 篇1
月初和校友一起去看了电影《燃点》,并且有幸见到主创团队,有理想的导演萧屺楠和帅气的师弟余曦。《燃点》是一部纪录片,拍摄者自20xx年开始,历时几年记录了包括锤子科技的罗永浩、APP陌陌的创始人、小黄车的戴威、猎豹移动的傅盛、新氧医美的金星以及曾燃起短视频风潮,被标签为“20xx年第一网红”的papi酱姜逸磊,马薇薇、安传东等人的创业历程,以及经纬创投的张颖从投资人角度对创业者们所进行的考量。
在20xx年看到这些被封装的片段非常感慨,因为有的企业已经黯然离场,在它最负盛名的时候,鲜艳的黄色曾经和桔色一起占据了街角巷尾的每个角落,创始人和他的“北大五虎”意气风发,而最后的最后,戴威独自骑着小黄车徘徊的背影已经稍许镀上岁月的沧桑。其实他们依然非常年轻,多年以后回首,这一次失败带给他们的,除了伤心和难堪,那些经验教训的积淀,很有可能就是将来触底反弹的原动力。
优秀的创始人是企业的灵魂,这一点也在《燃点》中有深刻的体现,创始人对市场的判断和对梦想的坚持是企业走下去的根本保证。梦想的定义很多,罗永浩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到位,大意是“如果你创业的目标就是为了挣钱,那我建议你再想想,毕竟成功不止这一条路;但是如果你觉得这是你的梦想,你下半辈子就想做成这件事情,那就没什么好犹豫的”。
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有自己心底的梦想,并且为了它勇往直前,无论是没有大学学历却能在新东方讲英语后来却执着要做一个技术产品的罗永浩、还是北大毕业、年青气盛的戴威,或者接替雷军为企业重新塑造定位的傅盛……都是敢为天下先的人,他们冒险离开原来的舒适区,在未知和不断的改变中摸索着走向未来。影片展示了企业经营的部分日常,主要是创业者面对市场时的反映和应对、决策,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人物各自独特的处事风格。和他们一样,律师这个职业也充满了未知和变数,故此本所年度辩论大赛首场辩题就是梦想与现实的取舍,而演讲大赛的topic则注目于“改变”,几乎每一位参赛者都提到自己那截然不同的过往,以及在逆境中痛思改变的经历和今日的希望。“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太多的相似性以及对创业企业种种磨难的了解使得我对创业者的痛和快乐感同身受,不管是在质疑中拼打的金星,还是草根出身、屡败屡战的安传东,都忍不住为他们的勇气喝彩。

猫眼看电影观后感摘录56句


都说这部片子是企业家和员工关系的粘合剂。社会分工如此精细,独行侠越来越少,如果说创始人是梦想的起点,那么合伙人便是实现这个梦想的同行人,合适的合伙人恰如美好可心的伴侣,可遇难求。也许是因为年底压力太大的缘故,最近周围好多朋友在讨论婚姻问题,焦点集中在如下两点:第一,选择伴侣的时候是更看重“感情”,还是更看重“适合”?第二,当激情退去,如何确保长治久安?这两个问题恰好正是合伙的基本问题,哈哈。单纯看影片片段的表现,个人比较喜欢傅盛,内心波澜万端,脸上始终和煦温柔;寻找目标时快而准确,同时又很坚定。这样的.人,作他的合伙人或者下属应该都是畅快的事情。Papi 与马薇薇也是很棒的管理者,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理性相结合,使得他们能够冷静合理的促进团队协作。在我们国家,创业公司三年内阵亡的概率非常高,合伙人分裂就是原因之一。
常常一边准备公司纠纷的起诉书,一边听同事处理离婚诉讼,不得不感慨二者高度的相似性。好的时候你侬我侬,一旦闹掰就兵戈相向,其实不管什么结果都是两败俱伤。如果在合作前对权利义务有个约定,界限清楚,不但能增加好好相处的可能性,也能在万一分歧发生时有章可依。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祝福每一对有情人和每一个创业企业都能顺利度过起步期,成功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难题,到达那心中的彼岸。
《燃点》观后感 篇2
昨天下午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了《燃点》这部创业纪录片。上周跟芳哥一起看装修的时候,瞎逛经过电影院,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海报,1 月 11 号上映。当时就被海报上偌大的罗永浩的头像所吸引,心想这位著名相声表演企业家啥时候转行跨界演电影去了作为多年老罗的忠实粉丝,是必然要支持的。
看一看猫眼上面的排片,就知道这部电影再怎么着也是火不起来了。非常稀少的排片,整个长沙的院线,仅有三四个影院在播放,并且每天才三场左右。
果不其然,晚上去的影院,本身就只能容得下几十位观众,还只有稀稀拉拉五六个人。
《燃点》是一部记录创业者的片子,算是比较真实反映创业者生活的,有罗永浩、戴威、papi 酱、马薇薇、傅盛等创业者的生活,也有张颖、徐小平、唐岩等投资人的介绍。

猫眼看电影观后感摘录56句


以前自己觉得凡是有点想法的人都应该出来创业才对,后面慢慢就改变了。其实,创业也只是相对于正常上班的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根本没有孰对孰错。想创业,没错;想工作,也是没问题的。自己能逻辑自洽就行。
创业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光鲜。3 年内的创业公司的死亡率为 97%,时刻要担心竞争对手的攻击,担心资金链的断裂,尤其是在方向不明确的时候,还得扛着一切往前冲的茫然。
影片中的老罗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创业者。从他开始做 T1 的时候就开始支持,支持了三四部手机了,公司同事也有不少锤子的粉丝。奈何屡屡传出破产的负面新闻,不过 18 年底应该是再一次碰到了大问题,也衷心希望老罗能够突围成功。
看完《燃点》,总结三点感想:
一如既往希望老罗能成;
影片很真实,不夸张,创业生活基本就是那样;
如有机会,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创业一次,尤其是赶在了现在这么好的时代。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愿所有创业者都能够顺势而为,剑指天下!
《燃点》观后感 篇3
三年来第一次去看电影,一直以来对娱乐圈近乎屏蔽的状态,看的书越多,见识的牛人越多,越觉得大多数影视肤浅没有任何深度,而这部电影,也是在朋友强烈推荐下去看的。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纪录片,非常真实的展现了十几位创业者的生活状态。印象最深的,不是罗永浩、不是papi,不是戴维,而是从农村到一线城市创业的安传东。
从投资人那里可以看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创业了,之所以投他,也是因为被他的坚持所打动,我不知道跨界美食家究竟是干嘛的,能给别人提供什么价值,他又打算怎么盈利,就连基本的商业模式都没想好,都不知道拿来的勇气……至少从电影中,基本没干什么实事,除了跟合伙人讨论还是讨论,一度看得我想直接走人,只讨论不干事能带来营收吗?
不说投资人,自己连商业模式都没搞清楚,怎么可能拿到大笔投资呢?这些是在创业之初就要确定的,后来卖会员卡、帮助商家拍视频,就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偷懒。

猫眼看电影观后感摘录56句


从投资人那里看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创业了,之前做什么项目,虽然没有展现在荧屏前面,结局也猜得到,大概也草草收场。也许短短2小时,能接收到的信息很片面,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屡战屡败、仍不放弃的精神值得学习,可是过去的那么多项目里面,失败都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没有总结和复盘,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失败,除了打击人的信心、浪费财力精力还有什么意义?影片中没有呈现出任何他思考之后的结果,重复失败,多次掉坑,最后的镜头,他创立了席读校招的镜头,看起来自信满满,真是暗自为他捏一把汗。
记得有一个细节,他回家去在橱柜找出一本《易经》,说出一句让我难以置信的话,大意也许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安排。看到他说出这样的话,我非常能理解跌入低谷的低落情绪,可怎么能信命呢?
记得吴军《见识》里面有提到命运,即使这样,也是在触碰自己边界,知道自己有所不能之后的事情。30而知天命,最老的90后现在就认命,未免太早了。
记得有一个片段,看的无比心酸,返乡时落下的眼泪、老父亲帮忙给员工发工资……我觉得很落寞,但不至于流泪,路是自己选的,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有些懵,从他小叔对话中隐约感觉,安传东追求的究竟是衣锦还乡?是财富?还是仅仅为了创业而创业、连自己想要的东西都没想清楚,失败是一定的,成功也只是投机。创造财富有很多种方式,何必要选择创业这样一条路?你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可为什么要把自己亲人拖下水?如果连独立生存都是问题,还谈什么理想?
这世界很公平,眼泪换不来金钱!做一件事情之前考虑到最差的结果,如果你能接受就放手一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