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选择人生音乐剧观后感整理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选择人生音乐剧观后感整理66条



音乐剧《田梦儿》观后感1
课上得好好的,老师突然让我们下楼排队,还要带上凳子。什么回事?大广播里隐约传来“观看音乐剧”几个字。正疑惑着就到了指定场地,前方汽车舞台已经布置完毕。哇,天上果真掉了馅饼!演出很快开始,一群花枝招展的学生说啊、唱啊、跑啊、跳啊,渐渐把我带进一个洗涤心灵的故事里。
音乐剧《田梦儿》讲述了在城里上学的乡下学生田梦的喜怒哀乐。田梦是个路边弃儿,被好心的爷爷收养。因为爷爷是捡破烂的,同学们都瞧不起她。在一次班级捐款中,她捐出了一天的伙食费,同学们由此了解到她的困境。后来田梦去网吧捡瓶子帮爷爷分担生活压力,却被同学们误解为“不良少年”,真相大白后,大家纷纷道歉。爷爷失踪了,同学们和田梦一起寻找,可找到时爷爷已经失忆,是田梦用自己悲苦的身世唤醒了爷爷的记忆。爷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公开了姐姐的惊天秘密……
演员们演得棒极了。他们来自金坛县华罗庚艺术团。经过他们的表演,这个故事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瞧瞧同学的表现就知道它有多吸引人,多感动人了。先前,笑声一阵接一阵;后来整场鸦雀无声,很多人都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虽没有这么夸张,眼里也湿润了。田梦一家人的凄凉处境和高尚品德,让我油然生出无限的同情和敬佩。
田梦是好样的。她知恩图报,十分孝顺。她虽然家境贫困,却还能心系他人。她的姐姐是好样的。为了支教,回馈社会,她竟然付出了生命。她们的爷爷是好样的。靠捡破烂撑起了一个家,把两个捡来的女儿抚养大,可以说吃尽了千辛万苦。
我想起我们这个社会,如果更多些像他们这样富有爱心的人,世界就更美好了。我想起我们的班级,也有家庭比较困难但心地善良又求上进的同学,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音乐剧《田梦儿》观后感2
这是我第一次看儿童音乐剧,我觉得比电视、电影好看多了,很有教育意义。金坛县华罗庚艺术团不愧是专业团体,把田梦儿的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感人肺腑。
田梦儿姐妹无父无母,家庭特别困难,拾荒的爷爷靠勤劳的双手和省吃俭用养活她们,供她们上学。在学校里,田梦受尽了同学的白眼。但田梦没有嫌弃爷爷,反而更关心他。为了减少爷爷的生活负担,田梦去网吧拾瓶子,却遭到了同学们的误解。后来同学们知道了自己的不对,纷纷向田梦伸出援手,帮她找到失踪的爷爷……

选择人生音乐剧观后感整理66条


故事充满着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再加上演员们专心致志的表演,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师生。我看到身边的一些人已经泪湿衣襟。我读得懂那泪水,它们因田梦一家人的善良而流,因一班学生的友爱而流。
我最喜欢田梦这个人物。她个性顽强,不怕任何困难。面对同学的嘲笑,她没有退缩,更没有自卑。该怎么做还怎么做,一点不受影响。在校,她是个优秀的学生,为了捐款,她宁可饿肚子,也要捐出仅有的五块钱。在家,她非常懂事,知道爷爷为了这个家不容易,她就想帮一把,于是到网吧捡废品。爷爷失踪了,她满世界地寻找。爷爷失忆了,它想方设法将爷爷唤醒。她明白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爷爷对她的大恩大德。
我们小学生要学习她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精神,学习她孝顺长辈、为人着想的品质。我们也要做她这样懂事、聪明、美丽的好孩子!
音乐剧《田梦儿》观后感3
今天,《田梦儿》走进了我们的校园。《田梦儿》是一部儿童音乐剧,最适合我们小学生看了。下午,我们全校师生挤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了两节课,《田梦儿》显然没有让我们失望。
《田梦儿》表现的是校园题材。一个叫田梦的女生,在校总是被同学们嘲笑、欺负,因为她没有父母,爷爷还是个捡破烂的。田梦过得很烦恼,但她一直很努力。一次班级捐款,让同学们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在家里,她更是个好孩子,她舍不得自己的爷爷辛苦,于是偷偷地跑到网吧拾瓶子。爷爷失踪了,她发疯似地寻找。她的坚持,使爷爷恢复了记忆。最后,她对姐姐的误会也消解了。原来,她们俩都是爷爷拾回来的。姐姐一直没回家,不是忘恩负义,而是在支教过程中惨遭不幸。
这是一个让人流眼泪的故事。看表演时,确实有一些同学被感动得泪水如断线的珍珠。我的心灵也受到真情的洗礼。我们班上也有家庭困难的学生,这部儿童剧让我思考起他们不易的生活。
我们要关心他们,而不是取笑;我们要帮助他们,而不是加一层打击,像雪上加霜;我们要支持他们,使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鼓起勇气,活得乐观自信。

选择人生音乐剧观后感整理66条


当然,他们自己也要自强,像剧中的田梦一样。因为家庭被人笑话,这件事首先要认识清楚。这根本不是丢脸的事。如果你认为丢脸了,你也不能老想着它,而让自己伤心,并对家庭产生嫌弃,对同学产生仇恨。你应该努力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让自己发光,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让家庭引以为豪。
音乐剧《田梦儿》观后感4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寥莪》中这样说。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带给我们欢乐,带给我们幸福,带给我们许多许多无私的爱。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金色的彼岸……”我仿佛听到了那首美丽的童谣,只不过,对于这首童谣,我已经不感到迷惑和费解。现在,我已明白了这首歌的深深含义……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一个真实事例:有一个非常关心儿子的母亲,什么事都不让儿子做。一天,她发了烧,想喝粥,可是自己不能下床,没有办法做,就让儿子做一些粥给母亲喝。儿子从小就娇生惯养,哪里会做什么粥啊!并且,还无情的说了一句:“你想喝粥,不会自己做吗?”
我真不知道,你在说那些话的时候于心何忍!爸爸、妈妈每天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不求任何回报,为的不就是想让我们一家人可以开开心心的。可是,这样无私的付出,却只能换来你一句冷冰冰的话语……
对于我们来说,什么东西都可以选择:同学、玩具、衣服……惟独父母不能选择。他们对我们那么好,呵护、关心我们。
虽然,有时候,他们会因为一点小事儿而大吼大叫,可是,爸爸、妈妈也是爱我们的呀!难道,你做错了事,与这事无关的过路人会批评你吗?
在很小的时候,我很羡慕别人的家长,他们的爸爸、妈妈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受人民尊敬的教师,还有的是救死扶伤“白衣天使”……而我的爸爸、妈妈呢?却是……我当时多么渴望有一个出色的爸爸、妈妈啊!
现在,我知道,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无知而又幼稚的。我的父母虽然只有平凡的事业,但是,对我们的爱却是伟大的!从小到大,如果没有了爸爸、妈妈,能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吗?我们自己的父母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最疼最爱我们的,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他们的!

选择人生音乐剧观后感整理66条


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深,让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我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的!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
《舞动人生》观后感1
这是一个,十一岁男孩的成长片段。这段成长诉说了他与舞蹈的故事。
你曾否为了某样事物深深着迷?是的,这个男孩比利,发现自己是多么热爱舞蹈。他从音乐的节奏中找到了肢体的语言、韵律的美。在他随着那大大小小、忽高忽低的旋律波动时,他为心灵里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那里,他舒展情感、他创造自信。
但是,他的家庭,一个世代有着拳击运动传承的家庭,或许对于他的兴趣只是一道锁,封起了一个年轻的梦,而那把钥匙更是难以搜寻,再加上现实社会的冷酷,饭碗不保,这样的生存压力下,充分地呼应了家庭变形、冰冷的原因。
本片成功之处,绝大部分来自于情感的表达与寄寓。比利以期盼来求得父亲对于舞蹈的认同,很幸运的,父亲最后终于答应,且比利也不负期望地成为舞蹈学院的出色学员。在这一连串的转折当中,不难想象里头的感触多深。这是很使人感动的。
在每个画面中,也包含了许多打破世俗认定的感情。从麦可的同性恋表达,嘲讽无情世界给予他们的排斥,从比利思索母亲的举动,烘托出失去亲情的不幸,以此代表社会中的阴凉角落;从比利家人的互动,看不到一个“爱”字,爱却是如此含蓄、内敛地无处不在。这都是一种与我们一般人看世界的角度、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省思。
对比利来说,舞蹈是一个梦、一份情,更是一股热流和自我。从一种对舞蹈的热爱,引发了人与人之间的流动。有梦、有努力、有情感,就会有结果。祝福各位:人生有梦,筑梦踏实。
《舞动人生》观后感2
舞动人生是一部关于一名天真的小男孩追逐梦想,实践做一名芭蕾舞者的电影。
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窗外的风景依旧一如往常,却有一位特别的小男孩在偶然的机会下,遇见了一位正在教芭蕾舞的老师,原本只是练完拳击,正要还钥匙的他,看见了正练舞的小女孩们,就是这样的巧合加上原本就热爱舞蹈的个性,开启了他的“舞动人生”。

选择人生音乐剧观后感整理66条


在习“舞”的过程中,他觉得自己轻快的像只鸟,热情如火,又像一道电流,消逝在这个世界。过程中的波折接二连三,快要使他陷入黑暗深渊,但他仅存对舞蹈的一丝丝热情火花,却也燃起一点明亮,照亮自己亦也照亮别人,最后进入了皇家芭蕾学院,实现了一生的梦想,也打破了芭蕾舞只有女生才能跳的观念。
舞动人生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他最后的公演,向上起跃的那一瞬间。看完全片,相信每一个观赏的人都能被他的决心感动,他的舞似乎融合了芭蕾的轻柔和踢踏舞的轻快活泼,结合两种舞的他,能够成为公演的主角,完美的演出他的一生。
《舞动人生》观后感3
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但我们常常不会,或不敢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舞动人生”的男主角比利生长在一个穷困的矿工家庭,他最大的希望便是有一天能站上舞台,伴随着音乐起舞。在那个思想保守封闭的年代,多数人认为拳击才是男孩子应该学习的,而芭蕾则是属于上流,女孩该接触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比利的梦想看似遥 不可及。
传统的冲击,家人的不谅解却无法阻拦比利的愿望。“跳舞”,是他宣泄情绪的管道;“跳舞”是他肯定自我的方式,“跳舞”更使他的我执消逝了。芭蕾使他平息愤怒,芭蕾使他雀跃不已,芭蕾更使他每一天都如沐春风。当家人终于理解他的想法后,他却再度面临另一个关卡──钱。为了筹足比利的学费,爸爸决定加入 复工。在当时,矿工们想要争取更好的待遇而实行罢工。每天都有上千名矿工走上街头,用尽各种手段阻挠“工贼”复工,表达他们的心声,而其中,比利的爸爸及哥哥的立场尤其鲜明。爸爸忍下心中的气愤,坐上巴士,成了他一向怨恨的工贼。车子行经愤怒的人群间,喊叫声、吶喊声不绝于耳。人们向巴士投掷鸡蛋、酒瓶,比利的父亲这才感受到巴士里的人那股彷徨不安。而这也是本片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它仔细地描绘了人类情感。包括父亲忍辱为比利筹学费的父子之情,哥哥对比利真诚再见的手足之情,甚至触碰到被视为禁忌的同性恋。
它们虽然都是“爱”,但有些含蓄内敛,有些则直接而大胆。比利的家庭并不擅长表达自己的爱,可 是这些爱却如冬日的暖流,夏日的清泉,不可或缺。它们在默默的`付出中流露出来,在无形的关怀中倾泄而出。

选择人生音乐剧观后感整理66条


比利勇敢地追求梦想,最终摘到那最大最明亮的星星。试问自己,是否愿意为了梦想而付出?相信你也能以自己的方式舞出动人的诗篇。
《舞动人生》观后感4
比利为了他的梦想,可以在女生面前穿上舞蹈鞋,可以在大街上放肆的练习步伐,可以对他的父亲大骂混蛋,可以在考官面前忘我的表述自己舞蹈时的感受,太多的可以可以,都只是为了他的梦想,电影最后一个镜头,那个曾经稚嫩的傻小子,已经惊艳了世界。
比利是幸运的,他的父亲是底层的矿工,但是却坚持让他学习拳击,去开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或许只是一厢情愿自己喜欢。
比利是幸运的,他的奶奶慈祥可爱,还是一个半职业舞者,奶奶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认为芭蕾并不是梦,或许是为了帮奶奶去圆梦。
比利是幸运的,他有永远爱她的母亲,并且,母亲的那封信,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梦想,或许他只是早在的打开了信。
比利是幸运的,他没有泯然众人,他可以自由的选择人生,没有名利的牵绊,只有喜不喜欢。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个飘渺的梦想,做一名科学家,宇航员,教室,大老板,和自己班里最漂亮的女孩子结婚,太多太多,而如今我们还有梦吗,可能现在有的只是目标,一个被名利所牵绊,被现实所挤压出来的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梦想真的是梦中所想的吗,我认为应该是吧,因为在梦中我们不用负责任,不用考虑现实的局限。长大了,梦想更多的只是一种回忆,回忆我们曾经是那么的会想象。
比利追逐他的梦想,他成功了,因为他付出了努力,得到了支持。
那些还有梦想的我们,能不能在最青春的时候去享受那种追梦的感受一下呢,即使不会成功,就当做我们最后一次任性,大学四年已经已然过去了一半多,大四来了,我们会穿上正装,踩着光亮的皮鞋,踏入职场,还有很多苦坐教室为考研奋斗,或许更多的是为了逃避现实埋头不去面对。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老男孩一句歌词点到了我们这些已经被现实所累得老男孩们,应不应该放弃呢,答案当然是不,我们不应该放弃去回忆我们的梦想,累了的时候想想我们曾经还有梦,虽然我们是老男孩,但是也还是男孩。只因,我们有过梦想,或许真的我们看透了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会像比利一样,去追寻我们的梦想,可是那个时候,我们,就真的老了,老的只记得梦想。

选择人生音乐剧观后感整理66条


《舞动人生》观后感5
今天打算找一部
片子的情节很简单,讲的是一个十一岁的小男孩学习芭蕾舞的背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小男孩叫比利,家境很一般,住在英国一个偏远地区的矿场所属的小镇上。他从小学习拳击,但他不喜欢,他父亲觉得男人就应该学这个。恰好他学习拳击的场馆很大,有个叫菲莫斯的微胖阿姨在教授女孩们芭蕾舞。 比利一个人在打拳击的时候就会偷看芭蕾舞的训练,随着音乐的节拍,他就会跟着起舞。慢慢他发现自己爱上了芭蕾舞,他就开始跟着菲莫斯女士学习,但他父亲不同意。在他父亲的再三威逼下,他暂时的放弃了。但菲莫斯女士答应他可以偷偷的教他,于是他们开始偷偷的练习,但纸里包不住火,终于还是被父亲发现了,比利就跟父亲抗争。实在是无话可说了,比利在父亲面前跳了一段他最喜欢的芭蕾舞。父亲被他的精神所打动,于是在家境不好打情况下,父亲借了很多钱,让比利去伦敦参加伦敦皇家芭蕾舞学院的面试,比利面试成功了,老父亲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奔走相告。
最后一个镜头显示长大的比利在剧院开始芭蕾舞的演绎,他的父亲和哥哥在观众席非常自豪的观看着。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这是每个人的权力。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力,别人无权干涉。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你想,你就可以改变,就可以做自己。虽然生活中琐事无数,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并付诸努力去实现它。当我们年老的时候,至少回忆起来会觉得非常甜蜜。当我们回忆起来为了某件事情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最后成功的实现了,我们会把自己感动的流泪。为了这种感动的流泪和美好的回忆,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应该拼一把,不能把一辈子的生活过的跟每天一样的。来到这个世界,其实最多的是体验,钱挣再多带不走,但体验是无可替代的。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粉身碎骨,也要执着,坚韧,勇敢的走下去。目标是必须的,实现是必须的。奋斗的人生才无悔。
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程何
关于告别,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正如董卿所说,有些时候,告别是主动的选择,有些时候告别是被动的承受,她说,那我们如何面对告别呢?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选择人生音乐剧观后感整理66条


告别意味着新的开始,有了告别,我们才知道人生是值得珍贵的。
这期正好处于清明期间,让人不由得会想念逝去的亲人们,而好几个朗读者也正是送给他们死去的亲人们。
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剧中文版,像《音乐之声》《猫》《妈妈咪呀》,几乎全部都是经由她之手翻译而来的。程何是一位年轻的译者。而她翻译的对象,是近些年逐渐被大家熟悉并喜爱的艺术形式——音乐剧。她被保送清华生物学博士,却放弃了这条道路。她告别安逸,选择冒险:音乐剧这条路看不到结局,但“要为心而工作,而不是为生活”。
朗读者程何:音乐剧路上的追梦人
4月2日央视《朗读者》的舞台上出现了这样一位嘉宾,她身上贴着这些标签:90后、保送清华、理科学霸、书香门第,然而她却在21岁的时候,放弃了清华推研直博的机会,选择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
她是程何,全国唯一一个职业音乐剧译配。
程何,七幕人生音乐剧剧本总监。还没过27岁生日的她曾主导或参与过许多经典音乐剧的汉化翻译工作:《我,堂吉诃德》《音乐之声》《狮子王》《妈妈咪呀!》《猫》……几乎囊括了国内市场上所有引进音乐剧的中文版。
程何的部分译配作品
音乐剧在国内是个小众爱好,很多种观众对“中文版”都抱有偏见。程何却认为优秀的本土化作品不仅不会折损原作者的意思,还会把原文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以更贴近国人知识结构的方式传达出来。
程何朗读的《不会成真的梦》,就是她的译配作品《我,堂吉诃德》中的主题曲。她说在日本、韩国甚至以色列,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本土化音乐剧上演。看到音乐剧在中国遍地开花,就是她“不会成真的梦”。
伴随着《我,堂吉诃德》男主角刘阳的演唱,程何的朗读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高中时期获得了全国信息学奥赛一等奖的程何被保送到了清华生物系,作为音乐剧爱好者的她尝试翻译了人生中第一首音乐剧歌曲,发到网上后的第二天,一位网友翻唱了她的译本,程何惊喜地意识到自己写的歌词居然可以唱,而且唱出来还很好听。

选择人生音乐剧观后感整理66条


大学期间程何认识了自己的搭档,同为音乐剧爱好者的贾懿,她们共同翻译了音乐剧《吉屋出租》,并和网上认识的其他爱好者在一个逼仄的小剧场组织了两场剧本朗读会。
为了能获得更多渠道和资源,程何和贾懿写了企划书,冲破保安的阻拦要把它塞进时任华纳唱片音乐总监的宋柯手里。
一方是真正意义上的草台班子,一方是行业内的前辈巨擘,怎么看都像是痴人说梦。可是没有什么能阻挡追梦人的脚步,朗读会结束后剧场的管理人员甚至给她们免去了一部分场租。
《吉屋出租》音乐剧的合影
这件凭着一腔热血,在外人看来无甚意义的事情,意外地给程何和贾懿带来了音乐剧《妈妈咪呀!》的翻译邀约。不同于《吉屋出租》的小打小闹,《妈妈咪呀!》是一部大规模商业演出的音乐剧。
得到认可自然是好事,伴随而来的却是几乎不可能的挑战。当时只有大三的程何一边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里解剖小白鼠,一边争分夺秒地进行翻译。最终,《妈妈咪呀!》的22首歌曲中有19首署上了她的名字。
被同学拍下在实验室一边解剖小白鼠
一边翻译《妈妈咪呀》的样子
大四那年她拒绝了清华的推研名额,没有和家人商量、没有Plan B,加入了一家叫“七幕人生”的音乐剧公司,成为了这家公司的第三名成员。在七幕,程何主导了《Q大道》《一步登天》《我,堂吉诃德》《音乐之声》的汉化工作。成为公司剧本总监的时候,她刚满23岁。
《我,堂吉诃德》是七幕引进的第一部音乐剧,英文版在北京演出了50场。那时候,程何什么工作都做,卖票、宣传、设计海报、管理微博......然而最牵动她的心的,还是这部音乐剧的译配工作。
音乐剧译配和一般翻译不同,它是要在舞台上唱出来的。在兼顾语义、语音的同时,必须完全尊重原作者的意思。
《我,堂吉诃德》取材自名著《堂吉诃德》,剧中的“堂吉诃德”读了太多骑士小说,觉得自己也是一个骑士,而别人都觉得他是个疯子。
对西方人来说,骑士小说司空见惯。对于中国人来说,一个人读骑士小说读疯了是什么概念?经过长时间的纠结,程何灵光乍现找到了一个对照。如果堂吉诃德是个中国人,这感觉可能类似于“读武侠小说读疯了”。

选择人生音乐剧观后感整理66条


“武侠小说”这个概念就很“中国”,即使没读过武侠小说,中国观众也能一下子就明白作者想表达的状态。
《我,堂吉诃德》中刘阳饰演的堂吉诃德
和卞佳平饰演的桑丘
《我,堂吉诃德》的剧本译配前后耗时三年。2015年底,这部戏在上海迎来了中文版首演。演出异常顺利,《我,堂吉诃德》一炮而红,甚至在第二年把年轻的团队带进了北京保利剧院。
每场演出程何都会坐在观众席最后一排,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下剧本中可以改进提高的地方。有的观众看完戏,得知这部剧是翻译过来的时候会显得非常惊讶“居然是翻译的?我一点儿也没感觉出来。”
这种褒奖对程何来说,比“翻译得美”要高得多。
程何手写《不会成真的梦》歌词
如果说《我,堂吉诃德》还只是在爱好者中有名,那七幕的另一部音乐剧《音乐之声》就可谓是家喻户晓了。电影版、王刚成方圆版音乐剧珠玉在前,程何对《音乐之声》的译配可谓是慎之又慎。她不仅对比了之前的各种译本,甚至还专门买来《第三帝国的兴亡》进行研究。
剧中最著名的歌曲之一《哆来咪》,女主角玛利亚用谐音的方法教孩子们认识音符“Doe, a deer, a female deer”。因为doe在英语中本来就有“母鹿”的意思,所以在之前的译本中被直译成“Doe,是一只小母鹿。”然而在中文的语境下,Doe和母鹿实际上是毫无关系的。
程何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要把原作者的意思原封不动地保留,而且她还要改变观众心中的既定印象,最终她交出了这样的答卷:
Do(都)——是都来一起唱
Re(蕊)——是花蕊有花香
Mi(咪)——是猫儿咪咪叫
Fa(发)——是头发黑又长
So(锁)——要锁在大门上
La(拉)——起手儿多欢畅
Si(溪)——水潺潺清又亮
带着我们回到 - Do!
2016年7月,《音乐之声》中文版在北京保利连演四场,场场爆满。演出结束后,全场起立鼓掌,有观众兴奋地大喊“Bravo!Bravo!”。新版《音乐之声》的歌词获得了一致认可,《哆来咪》甚至还登上了央视《我要上春晚》的舞台。直到这时,程何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选择人生音乐剧观后感整理66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