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李庆龄和她奶奶的观后感摘录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李庆龄和她奶奶的观后感摘录90条



这两天又看了一部电视剧《我和我的传奇奶奶》,这部剧让我一看就上瘾了,太精彩了,太有味道了。不像现在很多的剧目,一看就是矫情的,内容也是胡编乱造,没有逻辑性和真实感。尤其是演员,现在演员不像以前那样都是单一的典型人物,长着一张典型的脸,要么成熟,要么纯美,要么就是气质上魅力,现在演员什么样的都有,看得你眼花缭乱,有得吧,对你的口味还行,更多时候感觉那演员形象和演技实在倒你的胃口。80年代,那是我们80后的童年时代,那个时候的电视剧电影,即使有典型化,单一化的不足,可是真的很经典,人物形象和情节故事特别动人,尤其是导演和演员,都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一部《就西游记》,一部《红楼梦》那是多么的经典,无论拿到什么时候,这部剧都有一种让人百看不厌的感觉。可是现在,品目繁多,出色的剧目几乎没有,能达到《西游记》那样水平的恐怕是没有吧。
不过看这个《我和我的传奇奶奶》,即使不能和那些经典剧目抗衡,也已经很出色了。里面那个狗娃,真是又勇敢又聪明,能屈能伸,是个大丈夫,男子汉!无论到哪朝哪代我都觉得这样的人物才是最棒的。我喜欢的是他身上的那个味,年轻有活力,智勇双全,文武并驱,堪称顶天立地,但有时候又表现出孩子的.纯真可爱,对兄弟同胞仁至义尽,肝胆相照,狭义相助,对抚养他的“奶奶”滴滴回报恩情,生死相依,钟爱唯一。这样的人在世间还有吗?看着这样的电视剧,特别感觉到快意恩仇,让人心里畅快。
好的电视剧对观众有一种良好的引导,它抓住我们的心,让我们紧紧追随、认同真善美,这部电视剧的情节动人,很紧凑,一步一步,让观众的心不能放下,看了还想看。故事暂且不说,我尤其欣赏里面的主人公狗娃,他的演技特别好,感觉很真实,该高兴的时候真高兴,该难过的时候真难过,该笑该哭,那表情是真真的。人本来长得就很清秀,又演得是这么一个绝品的角色,演技又是那么纯熟,所以看过诸多电视剧的我也被打动了。好多电视剧欺骗一下新人也就罢了,老观众那是挑剔的很,火眼金星,好与不好一看就能辨别出来。《我与我的传奇奶奶》剧情上就揪着人的心,思想上也跟着狗娃升华到一定高度。
中国的演艺事业还要进步,希望能让剧情更真实化,或者是逻辑上真实化,只要能牵动人的心,看完了不觉得都是荒唐事,还有些收获,就很不错了。我们需要真实的感动,不是虚情假意,这个社会现状最大的特点就是虚情假意了吧,还有冷漠隔离,伴随着环境的恶化,让人越来越通不过气来。所以,特别期待美好,美好就是让人心柔软的东西,誓死捍卫的东西。思想的乱象横生之后,我们还是期望经典的回归吧?自由和个性的时代已经让人们疲倦了,使劲折腾自己,把浅薄、无知、鄙陋的东西都抖搂出来啦,该收一收了吧。传统的那些美德还需要重新捡拾起来,在人们的心中,英雄情结、儿女情结、个性情结结合在一起才是完美的典型。我觉得这个始终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就是《我和我的传奇奶奶》中那个狗娃的表现。

李庆龄和她奶奶的观后感摘录90条


先作评论:
影片叙事结构很好地与主题相契,因为是回忆思念纪念亲爱的奶奶,所以采用倒叙。虽然倒叙手法也常能在其它电影文学作品里看到,但往往故弄玄虚,用于设置悬念。用在这里,感觉很自然,也很精妙。电影前面大概https://simgs.baihewenku.com/upload/3/4都是在倒叙,一个小事件接着一个小事件,而且是层层嵌套。有人觉得这里结构紊乱,其实细想下,我们平时回忆的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吗?从一件事某点又想到另一件事,想了一会儿就忘了自己怎么会想到这么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不过整整3/4时间都在层层嵌套的小回忆中,而且没有很清晰的线索脉络,虽然作者每一次都会加入信纸上的旁白来过渡,但依旧感觉脑力无法承受,因为的确,如果没有看到后面就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从这件事想到那件事。
后来,我觉得有一个比喻很恰当,前面3/4,我们只看到导演在一颗一颗穿珍珠,我们只看到一颗一颗美丽的珍珠,猜到大概也有根丝线,只是因为丝线是透明的,若隐若现,看得不是很清楚;最后1/4时间,导演把手一抖,线一拉,我们就看到了整串珍珠项链,因此我们也得以看到那根线。
这让我想到了一部日本动画短片——《回忆积木小屋》(荣获2009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关于爱情亲情,也是回忆性质的倒叙。不过动画片可以表达的方式毕竟更丰富。
然后,我很喜欢电影中的一些小细节。
1:14时,对立体电影的另类诠释,很幽默,也很有想象力。有谁想过电影里的人直接从里面跑出来呢?
1:18时,电影中海报上的头像用艺术的方式涂鸦成阿达爸爸的头像。就是在原有油画头像上涂抹后就成了阿达爸爸的头像。给人一种很新鲜好玩的感觉,也很艺术的感觉。
1:43时,当阿达说他女朋友怀孕了,问妈妈和奶奶,他可不可以当爸爸。最后全家陷入了沉默。而每个人身边都坐着一个爸爸,阿达身边坐着两个爸爸。全片没有为了特效而特效。没有卖弄特效。而是恰到好处的那么一点就够了。而且,很精致,天衣无缝,完全不像“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通天塔那么做作,一看从画面上就知道是电脑特效了。我想,每个人伤心难过时,肯定都会有个“他”或“她”在身边陪伴、支撑自己。这大概就是影片想要表达的吧。现在很多影片都打着3D大片好莱坞特效的噱头招摇过市,好像多砸点钱多搞些花哨的特效才能有东西宣传,才能有个票房保障。纯粹的商业思维!此刻,特效,因为影片表达的需要,而作为一项技术服务于影片。

李庆龄和她奶奶的观后感摘录90条


我还很喜欢影片中的很多特写镜头。例如,奶奶被骗后生气地样子,阿达为奶奶抹乳液的时候,阿达在小阁楼偷吃蛋卷的`时候。
影片基调是温情脉脉,还夹杂着很多小幽默,和小感动。
画面也很美。我想这位导了这么多偶像剧的导演之所以没有选帅哥美女的脸蛋来撑画面的美感(男女主角反而是一些群众演员和跑龙套的好看,有木有~),大概是考虑到希望拍一个朴实的片子,更平凡更接地气。尽管如此,影片也拍得很美。例如,阿达童年时水漫家中的画面。还有很多画面都会给人一种小清新的感觉。
亲爱的奶奶一直默默地坚强地保护着阿达,直到有一天,阿达深深地懂得,也开始学会承担。
亲爱的奶奶永远在阿达的生命中。
也许,我们从未好好体味过亲人对我们那种细碎而深深的爱。每一幕都可以来个特写。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
是我近期看过的最好看的一片了!
我一般不会轻易给五星的啊!!!可能好久没有遇到好片了吧~
《奶奶一年级》
奶奶一直觉得自己是文盲,所以一直没有勇气拆开儿子寄来的每一封信,知道她终于鼓起勇气去读一年级,认识了一些字,才敢拆开儿子寄来的信。
信里全是照片,没有只字半语。这时的奶奶才惊觉原来儿子一直都知道她不识得字,所以一直寄来相片。这时才理解儿子对她的爱,才理解儿子的心声。
因为理解儿子的想法,开始接纳包容儿子收养的女儿。
因为知道摆脱文盲的重要,出于对儿子的理解,对孙女的爱,奶奶坚决将儿子的赔偿金转入孙女的账户,坚持让朴律师要让孙女读大学。
世上的恨往往源于彼此的误解;世上的温情世上的包容也往往源于彼此间的理解与爱。
此理应该是各个国度彼此相通的。
《奶奶一年级》观后感(二):这世界不是因为懂得多而看得更清
不记得上一次好好看完一部电影是什么时候,现在大多数时间沉迷在各种电视剧中。单休的周日下午,没有闲逛的心情,只躲在被窝中,随手点了这部电影开始看。
开始的情节有点慢,本想不看的,却越来越期待。看温情韩剧每次都是哭肿的双眼吧,眼泪刷刷掉,顺着脸颊流到脖子,然后脑袋里竟然还在想着,人类为什么难过了要掉眼泪,看似漫无止境的眼泪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越想着,眼泪越止不住,在电影的最后,看着三个人上学的背影,配着奶奶的画外音,哭着笑。

李庆龄和她奶奶的观后感摘录90条


文盲对于现代人应该越来越少听到了吧,有提起不过是一句戏虐好友的玩笑话,但对于老一辈,这应该是再普通不过了。我的女性长辈中不识字的是大多数,最亲近的应该是家母了。外婆家中有七个孩子,外公年轻时身体不好,很早就病逝了,那时候母亲也才十六岁,最小的阿姨不过十岁。舅舅们是男孩,幸运地都上过学,最小的舅舅一直念到了大学,现在也身居要职,而妈妈还有大姨就没有这么好命,是家里的大姐姐,从小就分担家务农活,没有上过一次学。说起上学这件事,妈妈总是会提起那年开始报名,她跟着外婆后面哭着,到最后外婆也没有同意,没能进到学校里,却要在学校门口卖着自家制的蛋烘糕。妈妈说过太多次,以致于每次想起这件事都会有这样一个画面,就像电影中小冬跟着奶奶去了学校,最后离开时候恋恋不舍地望着。
剧中的奶奶要是没有看到儿子的遗物,应该一辈子也不会再去学习识字吧,但是不识字的痛苦应该一直都缠绕着,让她走不出大山。为了看懂儿子的
不想从这部电影中引申出更多的情感,就像我们含蓄的文化,很多东西放在心里不用说,但是不要忘记做。这世界不是因为懂得多而看得更清,不论字还是世界,都要用自己的身体阅读。
《奶奶一年级》观后感(三):一如既往的温情依旧撼动人心
什么是爱,也许爱就是为了读懂儿子遗留下的书信,年近七旬也仍然不辞劳苦跟着一群小娃娃学习读书写字;亦或者是奶奶做手术,医生问谁是监护人,小姑娘擦干眼泪大声说,我是!也许爱就是,就让她去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爱其实是在一起,在一起,就这样!不想从这部电影中引申出更多的情感,就像我们含蓄的文化,很多东西放在心里不用说,但是不要忘记做。这世界不是因为懂得多而看得更清,不论字还是世界,都要用自己的身体阅读。
韩国的温情电影总是让我感动得无以复加,没有生离死别,只有平淡的生活,尽管如此,也能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凭良心说,韩国电影总是能拍到一些震动人心的东西,不像很多国产电影赤裸裸的拜金主义,看完后情感没有任何波动,思想没有任何启发;一部深刻的电影需要导演有深厚的生活阅历,丰富的感情,深沉的思想,如果没有这些,是很难拍出真正撼动观众心灵的电影的。

李庆龄和她奶奶的观后感摘录90条


《奶奶一年级》观后感(四):一盘午餐肉
其实我从头到尾都没弄明白这个小女孩和老太太那死去的儿子是什么关系,类似于收养?两个同时失去至亲的人在一起,他们有共同的悲伤点,所以最后生死相依并不出乎意料。所以这种电影你说看点在哪里?如果把人物关系换一下,丧子的和丧夫的婆媳估计也成立,但是媳妇早晚是要改嫁的,婆婆还不是要一个人孤独终老,因此,这种孤儿寡奶的情节最是让人疼痛的绝望。
我相信世界上疼痛的尽头大约是带着欢乐的,因为没有爱过,就不会痛。就像这电影一般,百分之70的情节都是温暖人心的,用了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的痛苦来衬托这温馨有多温馨。
记得看这片子那晚我躲在被子里流眼泪,流啊流。日韩电影真的是走了一条独特的路,心酸,痛苦,但不绝望。
奶奶最后终于背起孙女的小书包去上学了,在学校吃午餐的时候,奶奶夹起一块午餐肉问隔壁的“小明”这是什么?“小明”说这是午餐肉。放了学奶奶就去超市买了午餐肉做给孙女吃。不出意料的孙女很高兴。
电影在结尾肯定会有一个生离死别的场景,这貌似是电影业的行规。导演揪着你的心说我要把孩子送走啦!但是最后还是会告诉你,我骗人的啦!孩子最后又回到了老奶奶身边。终于让不相信爱的我们维护了心中的最后一丝温暖。
也许爱就是奶奶做手术,医生问谁是监护人,小姑娘擦干眼泪大声说,我是!也许爱就是,就让她去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爱其实是在一起,在一起,就这样!当然,如果再有一盘午餐肉就更好啦!
《奶奶一年级》观后感(五):其实有你在就足够了
喜欢日韩电影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亚洲的文化是有一定的共通性的。有些含蓄表达的东西,我们可以理解。
初看电影标题的时候,我就在知道,这部电影走的又是韩国电影的温情路线,不会难看,但是不知道会不会出彩。
金贞久算得上是韩国的.老戏骨了,她演的很多苦情角色我仍旧记忆犹新,其实她的脸应该长得就很悲情了。演技绝对是有保障的。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看下去,倒是整部电影没有一点是我要有快进的冲动【啊,其实我是不快进会死星人好不好】

李庆龄和她奶奶的观后感摘录90条


情节不拖拉,感情很饱满,文化可认同。
——监护人,你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么?
——就是保护你的人。没生病的时候就守护着,生病的时候照顾着。
就是这么一句话,小冬,不动里面蕴藏着什么样的力量,用一个孩子的童真,果断的说出来了。
后来奶奶进了医院,她哭得稀里哗啦的站出来举手说自己是监护人的时候,我哭了。
你有没有想过,孤单一人的你,哪天进了医院,有个人,即使是个孩子,这么坚定的,在恐惧中举手说——我是!!!
——奶奶不认识字,所以活得很郁闷,也没走出过这座山,一身作为文盲,但这世界并不因为懂得多就看得更清,不论是字还是世界,都要用自己的身体去阅读。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奶奶眼中的那批文化人,但是我知道,有很多东西,越来越看不清了,对的错的,真的假的,戴着面具生活的自己,戴着面具生活的别人。
我读不懂这个世界,不是因为我认识字,而是因为,我没有用心去读,也不敢用心去读。
送走小冬的时候,奶奶把有儿子全部补偿金的存折交给朴记者。
奶奶说:“转告他们,一定要送她上大学。”
瞬间泪崩。
其实,前几天才看了今年的大学生就业率,据说83%的应届生没有找到工作。曾经,念书真的是贫穷子弟改变命运的一条康庄大道。但是现在这世界上留给贫穷的年轻一代的希望,就这样渐渐地消失了。
但是,在很多地区,父母仍旧倾其所有的供孩子读书,希望他们以后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这样的事情,在整个亚洲文化圈子里频繁的发生着,这里演出来,你懂,我懂,所以感动。
韩国的父母,日本的父母,中国的父母,当然有穷有富,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应该不是属于富裕的。
他们穷,他们苦,他们没有文化,他们过得艰辛,但他们善良,他们能忍耐,他们为子女付出一生,他们才是整个亚洲文化发展的根基。
想要知道真实的日本韩国社会真实情况的,日本的话建议看看NHK的纪录片,真的很写实。
最后,用那个上了一年级的奶奶生疏而稚嫩的信作为结尾:
给我金子般的宝贝孙女小冬:
你要漂亮健康的好好活着。

李庆龄和她奶奶的观后感摘录90条


还有努力学习,一定要考上大学。
那样才能像你爸爸成为电视台的记者。
最后,看着小冬背着粉红色的小书包,抱着熊娃娃奔跑回奶奶的怀抱的时候,觉得自己整个被治愈了。
其实,有你在就足够了。
不是么?
——在昨天看了《小时代》那部奇葩的不能再奇葩的电影之后,看了这样一部电影,我真的感动CRY了……
韩国电影,以及日本电影,凭良心说还是能拍到一些震动人心的东西。很多国产电影赤裸裸的拜金主义要我恶心。现在看来,中国的电影真是没救了,诸如,小屎袋这样的电影,只有面瘫的美女帅哥和华而不实的画面堆积起来的音乐录影带,这样的电影票房的丰收只能在中国的影史上留下鲜明的巴掌印。中国的电影,真的不能灌输那种很贱的价值观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