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克拉玛依油田发展史观后感总汇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克拉玛依油田发展史观后感总汇100条



为了庆祝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60周年,展示油城近年来发展变化与成就,书写克拉玛依人的"精神风貌,激发各族市民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为打造“世界石油城”做贡献,克拉玛依市文联、克拉玛依石油文联,克拉玛依市作家协会、克拉玛依石油作家协会决定举办“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60周年”文学作品征文比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范围:克拉玛依市市民,新疆油田公司员工。
二、具体要求:用文学叙述克拉玛依60年的发展变化,表现克拉玛依人的美好心灵,表达对克拉玛依的热爱。
三、征文体裁:散文、
四、截稿日期:2015年6月30日前。部分征文将在《新疆石油文学》杂志上刊出。
五、奖项设置: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
六、组织单位:
主办:克拉玛依市文联、克拉玛依石油文联。承办:克拉玛依市作家协会、克拉玛依石油作家协会,《新疆石油文学》编辑部。
七、投稿地址:克拉玛依市友谊路151号市文联《新疆石油文学》编辑部(电子邮箱:**********)。邮编834000。联系人:***。电话:(0990)*******。
《奠基者》是近几年中国石油工业题材中少有的优秀电视剧,也是这些年难见正视历史的电视剧,更是一部没有做作,令人信任和汗颜的电视剧。
从《创业》到《铁人》,我们都是在一种刻意下的光环中看见大庆人豪迈情结,看到王进喜无畏的工作作风的。虽然这些片子中都喊出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但相比《奠基者》就显得脆弱。片中的结尾是康世恩领命开发华北战场而结束,似乎让人意犹未尽。纵观全剧,感叹颇多。
一是人物刻画的细腻。从余秋里到康世恩,从王进喜到武刹把子,杨红旗、陆维夫、沈霖个个活龙鲜健。余秋里,独臂部署战区计划、与沈霖打赌谋划油层潜力;康世恩,请井队员工吃饺子,自己确夹起盆中剩下的两个饺子;杨红旗,来到井场与员工娴熟扛起水泥;王进喜与马厚生较劲打井;钻井工光着脊梁在漏雨的土屋内跳舞等等这些真实且细腻的镜头,让我们回到了大庆时期的艰苦岁月,相信老一代石油人革命加拼命的激情,所有人物的说话语言和场景刻画,无不使人感到片子的真实。

克拉玛依油田发展史观后感总汇100条


二是尊重历史发展观。以前反映大庆人会战的影片,基本都是王进喜一人,除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豪言壮语,就是“我不是你捏的,一碰就散”等光辉语录。《奠基者》中不仅反映了四川会战失败,面临困惑,大个子要脱离队伍等事实,同时客观反映了大庆五面红旗的由来,更是真实记录了杏24井的井喷,王大年的牺牲、武杀把子和马厚生、王进喜等一批人彪悍忘我的顽强作风。可以说,大庆会战是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换得了最后的胜利。与我军长期战术相似,就像余秋里所言,当初的设计,要牺牲4000人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总结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大庆油田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的奠基,才能有当今中石油的辉煌。我们面对历史,本着不回避、不牵强的原则来还原大庆会战,这,才是《奠基者》成功的又一奥妙所在。
三是创业者扎实的工作作风。我认识康世恩的侄子,他眼中的叔父是一位非常严厉的人,揉不得一个纳米颗粒,对党和事业的"忠诚且强硬的工作作风,使得多少年后,中石油各油田都能看到他慷慨激昂的影子。
中石油的成分,除了玉门、克拉玛依老矿区员工,就是石油三师的转业战士。一边是技术精湛的老石油工人,另一边是作风强悍,不惧任何困难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英勇将士。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的工作作风,在片中贯穿至终。陆维夫“恐惧”医院要求回大庆、“乳臭未干”的沈霖敢于石油部长叫板、杨红旗大声呵斥钻井队长等场景,都将中石油追求卓越、奉献能源的精神表现的潇洒自如。
四是影片的缺憾。既然已经反映了石油三师整体转业石油的故事,就不能不表现张文彬同志,毕竟他是一师之长。总指挥康世恩,是一位性格刚烈的人物,片中的康老到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在此提出异议。
【篇一】
“"扬灰路""水泥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地窝子、土坯房变成了林立的高楼,毛驴车变成了小汽车……新疆好!祖国好!!”10月7日晚上,第二师二十二团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次“弘扬兵团精神模范个人”的劳模周大红和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新疆礼赞》,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后勾起了对新疆60年发展变化的回忆。连日来,该团万余名群众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和新疆电视台转播的晚会,纷纷礼赞新疆。

克拉玛依油田发展史观后感总汇100条


该团驻八连的师市访惠聚工作组和连队班子组织了全连100余名居民集体收看了节目,工作组干部向江霞告诉笔者:“通过观看,我们对访惠聚工作有了更深的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发展更加快速,我也通过种地和农机入股发家致富,现在住上了新楼房、开上了小汽车” 该团八连职工李新华在目睹今天新疆各族人民火热的生活时感同身受,“感谢新疆的好政策。”
看到新时期新阶段新疆的巨变和成就,该团一连副连长李锋深情地说:“我是一名湖南大学生,扎根新疆已经20年了,新疆是个好地方,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连从昔日的盐碱滩变成了如今的生态文明小康连队,我为自己是新疆人自豪”该团六连职工刘艳丽边看电视边感概地说,“老一辈建设新疆不容易,作为兵团第三代,我们更要学习好生产技能和军事技能,为新疆美好的明天努力。”
【篇二】
9月30日21时,装修一新的新疆人民会堂里,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新疆礼赞》盛大上演。六十年沧桑巨变,一甲子春华秋实。新疆人的幸福与骄傲,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各民族兄弟姐妹情深,都浓缩在了这台精彩的晚会里。
歌曲《光荣的使命》讲述一代代屯垦戍边的兵团人建设新疆的故事。歌舞表演《戈壁滩上盖花园》,则讲述了如何从风沙漫天的戈壁滩上,拔地而起一座花园式的城市——克拉玛依。
这两个节目都勾起了刘健老人长长的回忆。1965年,20岁出头的刘健从天津调来新疆工作。那时的刘健正值妙龄,如今整整50年过去了,70多岁的她已是花白了头发。
“当年为了开发建设新疆,我们从天津来到新疆。就像节目中演的一样,修路、架桥、种树,从戈壁滩上建起一座座城市。再看看今天的新疆,高楼大厦林立,交通四通八达,现代化的城市令人眼花
 以自治区“访惠聚”活动为背景创作的音乐剧《连心桥》,讲述住村工作组给村里修建一座“连心桥”的感人故事。“过去木桥常常断,今天大桥立眼前”,村里的群众赞誉住村工作组:“讲解政策,解决困难,家家人心暖;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咱的贴心人;解决民生,百姓受惠,致富道路宽。你们就像远方飞来的幸福鸟,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咱心间。”

克拉玛依油田发展史观后感总汇100条


新疆师范大学大一学生娜菲莎汗•阿丽马斯是一位来自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姑娘。音乐剧《连心桥》深深打动了她,一边看节目一边偷偷抹眼泪。她说:“访惠聚工作组在南疆书写了许许多多暖心感人的故事。剧中工作组为了不惊扰村民,起了大早准备离开,没想到村民们早早就等候在村口为他们送行了,一位老妈妈和孙女还送来热腾腾的
由100多名小学生用维汉双语表演唱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赢得阵阵掌声。这个反映新疆双语教育成果的节目获得众多观众的点赞。
“我也是一名舞蹈演员,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孩子们表演的相当棒,双语说的也棒极了。我们在媒体上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全疆接受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双语班学生已超过200万人,我们的双语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好双语,非常重要。”观众穆拉丁为这个节目竖起了大拇指。
 音诗画《援疆纪事》邀请了援疆干部用
 一个个感人的援疆故事让帕提古丽•吾甫尔为之动容。直到整台晚会结束,帕提古丽•吾甫尔还是不能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她手捂着胸口,告诉记者说:“我很激动,很感动,心里有千言万语,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我是新疆人,看到那么多省市的兄弟姐妹来援助新疆,来建设新疆,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
唱起来,舞起来,共圆祖国梦想。晚会结束,观众以持久的掌声报以倾情演出的每一名演员,报以为新疆稳定发展无私奉献的每一分子。
走出新疆人民会堂,打出租车回家。一上车,司机师傅问:“是来看60周年大庆文艺晚会的吧?我在广播里听了一些,晚会很精彩,明天我要看重播。”
车窗外,张灯结彩的乌鲁木齐,人们三三俩俩地在路灯下散步……
1.
2.
3.
4.
5.
6.
7.
8.
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