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80条



道德模范观后感【篇一】
10月16日晚8时,CCTV-1播出了“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市信访局通知干部职工在家自行收看,大家无不热泪盈眶、感受良多。
“ 百岁老兵”王福昌、“板凳妈妈”许月华、“氢弹之父”于敏、“最美孕妇”彭伟平、“最美女孩”周美玲……一连串平凡而响亮的名字震撼着每一个观众的心。颁奖典礼结束后,广大干部工纷纷把观后感传来,以下将广大干部职工的观后感归纳一二。
所感所思之一:在这个物欲横流、经济大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道德的力量带动了一批又一批人,并将代代相传,这种力量是势不可挡的。道德模范为什么能感动人?因为坚守道德这块阵地,是人心所向,是社会和时代所需。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信仰和诚信上的制高点,而法律则是一个底线。人们关注这个典礼,不光是关注典礼的本身,更是关注这个社会的道德制高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坚守住这块阵地。
所感所思之二:金汉路遇匪徒抢劫一对母女,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是我们想起曾亲眼看到身边的扒窃行为、偷盗行为,也曾遇到他人的紧急求助……但我们又是否曾犹豫不决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亦或担心自己因此遇到不必要的麻烦?其实,当我们在抱怨社会治安差时,抱怨生活的安全感逐渐缺失时,我们不应将责任一味地归咎于政府、归咎于公安、归咎于社会,匡扶正义、守护平安应该是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共同义务。只要你、我、他能齐心协力站出来,肆意的扒手、小偷休想猖狂作案?犯罪分子怎敢目无法纪?其实,守护他人的平安也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平安,帮助他人的一时之需也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善良之门。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弱小,但很多人的力量聚集到一起,将成为一股强大的正气洪流。
所感所思之三:弘扬时代主旋律,是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普通群众的眼里,世风日下和少数党员干部的诚信缺失和渎职腐败有很大关系。党员干部是这个社会正气的践行者与模范带头者,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只有党员干部行动起来了,走在了这个时代的前面,群众就会自觉的跟上来,社会风气就会好起来。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80条


所感所思之四:现阶段,我们要加大对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让我们的同龄人,更让我们的下一代牢记道德之光。道德模范让人们看到了良知的希望,点亮了人们追寻美德的灯塔。相信通过党的领导、政府的牵引,人民的努力,温暖会流进每个人的心田,火炬永远不会熄灭,传统美德代代相传,道德模范生生不息.
道德模范观后感【篇二】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学道德模范 颂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短片。
短片讲述了一位北京谢亮老爷爷义务指路6年,从未间断过,就连下雨天,他也照样撑伞为行人指路。有人为他做过统计,平均每天约为1500人义务指路,重大节假日每天连续不断地腰围三四千人指路,他还把北京所有的公交车站、大学、医院等4700多个站点分成三大类、72部类,自己编成了3本指路手册,他坚信自己的行为能带动更多的人助人为乐,为扭转社会风气做贡献。
在难忘的2010,作为国际道德模范、中国首善、中国低碳第一人的陈光标,面对西南焦渴的大地,第一时间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了1200万现金,随后又捐赠了5300吨价值1300万元的矿泉水。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像谢亮爷爷、陈光标叔叔这样的好人好事,为道德模范旗帜树立了新的标杆,让我们一起像他们学习,做一个有德之人。
道德模范观后感【篇三】
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个人品质的一种根本体现,一个且具有崇高品质的人,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道德和法律有相同之处,即都可以约束人。但道德对人的约束更多的取决于个人的品质。而法律对人的约束则是外在施加的,是一种强制性手段。因此,法律是制止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是一种治标的手段。而道德虽然不是制止不良风气的有效手段,但却是治本的手段。所以,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最终需要每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80条


当一个个平凡的面孔,平凡的身影,走进我们的眼帘,他们用不平凡的勇敢,不平凡的坚韧感动了所有人,他们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勇于面对、敢于担当,他们用道德之光照亮了人们心中的爱,点燃了整个社会的激情。在我们集中观看学习了蒋煜、鞠新瓶、鲜小慧、甄雅、等同志的报告后,使我们灵魂又一次得到震撼,心灵又得到一次洗礼。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写一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今天闲来无事,与朋友一起去看了唐山大地震。之前看了很多宣传,但看网友给它的打分并不理想。今日一睹,才真正品尝到其中的滋味。酸中带甜,苦中又有着微妙的快乐。
它就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它来的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岂能一个痛字了得。整个地震的描述,缩小到了一个家庭,这样更能让关观众
在这个情感逐渐缺失的时代——爱情就像快速消费品,亲情犹如写了据条的支票,友情也变成了向上攀登中的一块垫脚石——突入其来的真情的呼唤,犹如沉睡已久的心灵忽然间业已发生了八级地震。
当心灵开始酸痛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整天围着我们身边的已经平淡的不能在平淡的感情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我很欣赏那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让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她真正的含义。是啊,没有人想自己去亲自实践这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她,而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过去里。好好的珍惜现在才是珍贵的。
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看过后只是流几行泪水,摸一把鼻涕,然后,哀叹一生:悲矣!将恐怕是对这部影片的糟蹋。
从这里,我更加体会到哈佛校长的那句话: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生命短暂而又脆弱,我们又岂忍心虚度年华啊。看到这里,请不要忘记,回到家给妻子一个温馨的吻,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拥抱,给父母一句温暖的问候,给朋友一个真诚的祝福!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80条


让每一天都绽放光彩!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
电影《唐山大地震》每看一次,心灵被洗礼一次。虽然只有两个小时,但留给我的却是对生命珍爱、对生活热爱的无尽思考。
闭目深思,《唐山大地震》中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告诉我们,要坚守精神上的高地,要在事业上不懈奋斗,更要懂得感恩和回报社会。
影片主人公元妮在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女儿生死下落不明,只留下了失去左臂的儿子方达。地震后,当她的婆婆千里迢迢来唐山,含泪要把她们母子俩接到山东时,元妮没有答应,因为她放不下被地震夺去生命的丈夫和下落不明的女儿,她要坚守着这块承载着她精神之魂的地方,哪怕面临着灾后生活的重重困难和精神上的创伤折磨;当她的儿子当上公司老总,有车有房有家有子,接她到杭州安度晚年时,她谢绝了儿子的"孝心"。
就连儿子在唐山给她买套楼房,她也没有同意。她对儿子说他的"爸爸"和"姐姐"还在唐山,要给亲人永远"留着门";当邻居中年男人向她表达情感时,她拒绝了。伴着挂在墙上的丈夫和女儿的遗像,她坚韧地生活着,就是在这种岁月漫长的锥心思念中,让我们看到了元妮身上那种精神上的执著坚守和亲情的忠诚捍卫。
经历了这场天崩地裂的大灾难,活着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在唐山新家园的恢复重建上,更体现在了人们对事业的顽强拼搏和不懈奋斗上。失去左胳膊的方达起初对生活有些悲观,但每当他回想起地震那天他和同胞胎的姐姐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母亲无奈地选择救他而放弃姐姐时,他都暗下决心不让妈妈失望。于是,他选择了到外地打工经商。从艰难地蹬骑三轮车接送车站旅客开始,一步一步奋斗,最后成为了一家药材公司的老总,可谓事业成功。而他死里逃生的姐姐方登在经历大学退学的挫折后,仍然对事业执著追求,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后移居加拿大,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灾难余生的姐弟俩,虽然人生历程不同,但都昭示和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只有拼搏奋斗才能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80条


大灾有大爱,大爱感天地。曾被地震严重创伤的人们不仅对生活无限热爱,而且更充盈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情怀。影片跨度到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后,弟弟方达第一时间组织公司员工成立医疗救助分队前往灾区救援,无偿提供急需药材。姐姐方登在加拿大得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当即从国外飞回祖国,参加救灾行动。姐弟俩都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的巨大灾难,亲眼目睹了灾难带给人们生死离别的人间悲伤,奋战灾区挽救生命是她们姐弟俩人生最高的追求,是她们精神上的一次战役,更是她们书写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至美画卷。懂得感恩,学会回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朽之魂。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大片,更是一部
《唐山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是地震灾难的强烈震撼,留给我们的是对精神的执著,对事业的奋斗,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德的弘扬。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场巨大的灾难在23秒之内将唐山变成一片废墟。今天,我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它给人们回放了34年前的那场惊心动魄的灾难。
这部电影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方大强和李元妮夫妇和他们的孩子方登、方达一家人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在地震来临时,方大成为救妻子献出了生命,而方登、方达姐弟俩被压在同一块预制板下,人们只能救出一个孩子,李元妮犹豫再三选择了弟弟方达,而这个决定也被姐姐听到了,她非常愤怒,弟弟得救了……姐姐没有死,她被一对军人夫妇收养了,在与军人夫妇生活的32年里,她再也没有去找过自己的妈妈,因为她恨她。后来方登对养父讲了她的故事和想法,养父说的话感化了她的心。恰巧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作为志愿者来到灾区,碰上了弟弟方达,于是两人一起回家,分离了32年的母女终于团聚了……
这部电影对我的触动很大,这是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啊!和灾难中的人们相比,我们又是多么幸运!我最敬佩的是那对军人夫妇,他们把爱无私地奉献给了一个和他们毫不相干的孩子,拥有这样高尚情怀的人是多么伟大啊!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80条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
寒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不仅是对往事的追忆,更表达了在灾难面前亲情的伟大,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电影首先展示了这样一幅场景:1976年7月28日,群蜻蜓飞过,蓝光压城,23秒的地震,建筑物坍塌,人奔逃、遭重压。在墙倒屋塌的呼号声中,人真的如草芥般无奈,像被猎杀的猎物一样,一个个倒下。看到孩子被困在石板下,无助地喊着妈妈,我的眼泪都流下来了。
电影中,男主人公推开了他的妻子,自己冲到前头救孩子,可惜被倒塌的楼砸死了。石板的两头,是两个孩子,“只能撬一头,救一个,一个是女儿,一个是儿子,你救哪个?”“哪个都得救啊!”母亲哭着说。“不行,再不决定就都没了!”这个叫决定吗?这叫挖心挖肝啊。“救弟弟”。听到这三个字,埋在废墟下的女儿哭了,恨、委屈、绝望,但偏偏没死,于是再也不想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己的妈妈。
妈妈带着缺了一只胳膊的儿子重新开始生活,懂事的儿子离开了学校一样成才。女儿被一对军人夫妇领养,决口不提以前的事情。儿子劝母亲再嫁,母亲绝不再嫁,她对她儿子说:谁能拿命来对我好?其实在这点上,她并不苦,一些人没有在身边,在心里活着足已,比一些人还活着,但在自己心里跟个死人无异的强。“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句话跟随了女主人公元妮32年,心灵的创伤用什么都无法修补啊。
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骗人。这个当初地震之前给儿子吃而没分给女儿的西红柿,整整压了母亲32年。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再次流下眼泪。
最后,女儿终于宽恕了妈妈,一叠连声的对不起背后,是两个人苦命的人32年的苦痛煎熬。那母亲对女儿的一跪、那迟到了32年的西红柿、那墓碑前的天安门字样的书包、那每年都和弟弟一样的课本……母爱的伟大,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
电影结束了,不光我们全家,全场的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入场时还是欢声笑语,出场时却是一片沉默。真情、大爱、人性、亲情、无不透视着母爱的伟大,这就是电影告诉我的。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80条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5
走进影院之前,就已经知道这是一部“催泪弹”式的电影。看到检票台上的纸巾时,我暗自揶揄道:冯小刚还来这一套呢!影片开幕前,我特地调整一下情绪,自我感觉“泪点”已经上升到比较安全的高度,没想到影片结束时,还是用掉了半包纸巾。
《唐山大地震》讲述的是1976年7月发生在唐山的大地震引发的故事,故事围绕丈夫方大强、妻子李元妮和他们的龙凤胎儿女姐姐方登、弟弟方达展开。地震来临的时候,丈夫推开妻子,自己冲进大楼救孩子时不幸遇难。李元妮痛失丈夫后,还要面临更加残忍的选择:两个孩子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端,只能救一个,她选择了方达。方登虽奇迹生还,但妈妈的选择成为她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宁愿被收养也不愿意回自己的家。地震以后,单身的李元妮、被收养的方登、残疾的方达,仍然要迎接扑面而来的日子,要面对生活、工作、学习、感情等一系列的问题……
影片没有花过多的笔墨去渲染地震场景,而把重点放在地震中、地震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中。导演分别以李元妮一家、方登养父母一家为主线推进故事的发展,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展示生活细节,让观众在这些细节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情,并为之动容。
夫妻情深
夫妻之情是影片感人至深的重要元素。生死瞬间,方大强把妻子李元妮推到了安全地带,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却永远留住了妻子的心,以后的日子里,元妮就守护着对丈夫的爱过日子。当观众看到荧幕上的元妮边烧纸钱边向丈夫唠叨着回家的路,当观众听到元妮既伤感又自豪地说出“有哪个男人能用命对我好啊?我这辈子就给他当媳妇儿,我一点都不亏!”的时候,有几个能够不动容?片中关于方登养父母感情的戏份不多,但是导演通过有限的几场戏、几句台词,渲染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令人感动。
母子、父女情真
亲情也是影片打动人心的重磅武器。方大强不幸遇难后,年迈的母亲从山东老家赶到唐山,字字句句透漏着母子情深,转而想把对儿子的爱寄托在孙子方达身上,把他带回山东抚养;而方达是地震后元妮唯一活着的家人,如果儿子再被带走,元妮生活中的希望将彻底破灭。这场戏将中国家庭中婆婆、媳妇、小姑子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达得干脆透彻,既符合中国家庭的伦理,又让人于心不忍,长途汽车载着方登离开时,荧幕上的元妮悲痛欲绝,电影院里有几个孩子大声哭起来……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80条


成年的方登回家跟母亲团圆的片段,蕴含着浓浓的母女情。元妮在盆里泡了几个西红柿等着女儿回来吃,终于实现了32年前“明天买给你吃”的那个承诺;这个内心强大的女人,用整整32年的回忆和一个下跪,来弥补自己的愧疚,让人萧然泪下。方登的养父在与她失去联系多年后再见面时,一句“怕我担心?我日日夜夜都担心!”一个苍老的大手拍打沙发扶手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了父亲对于女儿的爱和情。
手足情浓
手足之情也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感人要素。少年的方达在街上被人欺负后,姐姐方登虽然明显打不过对方,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为弟弟出气,然后一起奔逃,眼里一直看着弟弟,手里始终紧抱着电风扇。多年以后,在汶川地震救灾现场,他与弟弟不期而遇,后来见到她对母亲时说,“我从看到方达的第一眼,就开始后悔!他是我的弟弟啊,他活着,多好啊!”,这时的方登已经意识到,如果姐弟俩遇到危险,她一定会舍身去救弟弟,而母亲不过是没经过她的同意,做了一个她也会做出的选择。正是因为对弟弟的爱,才让方登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残忍”,最终找回32年前那种对母亲的感情。
影片大团圆式的结局,让几度落泪的观众们得到一丝安慰。人间处处有真情,尤其是在地震那样的特殊背景下,除了影片中的几种情,更多的还有军民鱼水情、同胞互助情等等,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汶川地震救灾现场的一位子弟兵说的话“求求你让我去吧,我还能救一个”……
特别佩服徐帆,用精湛的演技诠释了一个女人生命中的多样真情。正是人世间的这种种真情,温暖着我们每个人,凝聚着我们的力量,激励着我们的民族互帮互助、勇敢前行。写到这里,泪水再次濡湿了双眼。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
暑假的一个晚上,我在看电视,突然看见有关《唐山大地震》的新闻,电视上,主持人说得慷慨激扬,并说它是“最感动的电影”。我不禁有些半信半疑,它真的像主持人说得那么感人吗?我按捺自己不住好奇心,用自己压岁钱的一部分买了唐山大地震的影票。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80条


这部电影一出来就打动人心,它讲述了一家五口在唐山大地震前后发生的故事。在地震中,大地一片凌乱,碎瓦、钢板散落了一地。在这其中父亲身亡,两个孩子分别被压在水泥钢板下,只有母亲一个人在上面。只要救出一个孩子,另一个就会被压死。可怜的母亲面临着如此艰难的抉择,到底是救女儿方登呢,还是救弟弟方达。那个可怜的母亲犹豫了半晌,最后还是救了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姐姐方登在水泥板的另一侧亲眼目睹了这一且,最终她奇迹般活了下来,被解放军收养了。而母亲惦记着女儿,认为自己对女儿亏欠太多太多。可是女儿方登却一直没有原谅母亲,她怨恨母亲当年抛弃她,甚至不想理她的这个生她养她的母亲。直到汶川大地震,她被废墟上的母亲救获。她深深地感到母亲还是爱她的,那时救弟弟而不救自己是实在迫不得已。看完这部电影,我眼睛湿润了,心弦颤动…

这部电影最让人催人泪下的场景,是奶奶无情地留下媳妇在唐山生活,硬要带余震后仅有一个胳膊的孙子走。当老太太在车上,看见小孙子哭哭啼啼要妈妈时,当老太太看见媳妇失去儿子痛不欲生时,她的心软了,把孙子留在了媳妇身边。看见母子相拥相泣的场面时,我留下了心酸的眼泪……观众还没从刚才的感动中回味过来,就又陷入了另一场感动之中。当母亲扑通地跪在地上向女儿道歉时,我的心紧紧揪在一起,眼泪随之流下。这是多么浓厚的亲情啊!
母女久别重逢的一幕,母爱的伟大再次激荡我的心头。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爱我们的。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我听爸爸说,妈妈生完姐姐后,想生个男孩,没想到,刚刚出世的我又是个女孩。当时妈妈要把我扔了,结果是爸爸好说歹说才劝下来的。因此,我从小就沉默寡言,认为我是一个被人抛弃的孩子。之后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那是在我7岁那一年,我和小伙伴一起放学回家,放学时,我们经过车库顶上,(那是我们放学的必经之路),旁边没有栏杆,我一不小心,就栽下了水库。后来,等我醒来的时候,看的是医院的白墙和疲惫不堪的妈妈。后来,别人告诉我,妈妈为了我,三天三夜没合眼。后来,我改到福州的大医院去治疗。妈妈竟然把年仅9岁的姐姐托给远在明溪的小姨,带我到福州治疗。啊,多么伟大的母爱。从此,我不再沉默,开始努力读书。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80条


就在今年我还获得了
是啊,不论在什么时候,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永远不会减少的,动物都有情,人还会无情吗?想到这里,我又不禁泪如雨下……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7
世事繁杂,人情浮躁,已经很少有人会有意识去细细对生命的意义做一番思考,甚至有的人已近开始漠视生命的存在,终日怨天尤人,感叹人生苦短却又依旧虚度年华。真情、大爱、人性在这个价值观有些扭曲的当下变得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仿佛这些原本至真至纯的情感也已经被世人埋藏,或是裹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在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之上构成了挥之不去的疑云阴霾。缘何于此,着实令人费解不堪,于是,有的人开始了寻找生命钥匙的"旅程。
23秒32年,《唐山大地震》讲述了这样一个山崩地裂的瞬间带给唐山人一辈子心灵余震的故事,同时它也激起了国人对生命和存在意义的重新思考。影片主人公在23秒大地震与32年心灵余震中的命运,划出了一道因灾难而改变的人生轨迹,也让无与伦比的震撼与感动在台下观众的泪水中久久弥漫。抑或是山崩地裂、生灵涂炭的悲惨画面,抑或是母亲在为一双断砖瓦砾间残喘待救的儿女做出无奈取舍的瞬间,抑或是32年分离与埋怨终在墓碑前以一连串的“对不起”和泣不成声消融了彼此间久久不化的冰冻隔膜,这一切无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是啊,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脆弱,就像一只只无法逃脱厄运的猎物,任由宰割。但是,生命却又何等坚强,小女孩在被无奈放弃过后竟从死人堆里奇迹般地站了起来,相信这一定是求生的欲望唤醒了她。
故事没有因波澜壮阔场景的不再而就此停歇,而后生活的继续述说了更多关于爱的故事。小女孩心灵的创伤因为有了两位军人夫妇细心的照顾慢慢得到了抚慰,重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当年那个幸存下来的断臂男孩因为母亲的“三生”之恩,奋发图强,终是挑起了家里的大梁。只有母亲,因为对丈夫的感激而一辈子忠贞不渝;因为对女儿的愧疚而一辈子活在自责中;因为怕丈夫和女儿的亡魂找不到回家的路而一辈子蜗居在那寸土之间。事实上,母亲并没有罪过,怪只怪天无情,地不悯。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80条


我很欣赏那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让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她真正的含义。是啊,没有人想过去亲自实践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却已经失去了,而存活的人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过去里。所以说在你没有失去之前好好珍惜现在、珍惜彼此才是最重要、最难得的。
在电影之外,现实当中,又有多少人懂得珍惜,知晓感恩呢?如果说看一场感人的电影,换来一阵酸楚,两行热泪,而后依旧故我,那这样的电影绝算不得精神食粮,充其量也就是一场视觉盛宴。
有的时候,我总在想,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也许这本身就是个无解的难题吧。但每个人却又都有着自己给出的答案,所以才有了世间百态,才有了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的人活着为了追名逐利满足私欲;有的人活着为了普度众生牺牲小我;也有的人……而这个不大不小的世界,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变得有滋有味,精彩纷呈。亲情、友情、爱情也一并生成,同时正是这些真情实意人间大爱演绎着诸多生命的华章。我们因生命的繁衍走到一起组成了家庭;我们因对知识的渴求走到一起成为了师生学友;我们因生存的需要走到一起结为同事抑或伴侣。既然有缘相遇,我们就该好好珍惜,既然从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死是最终的归宿,那我们就更应珍爱生命善待彼此,不是吗?所以,我不再刻意找寻生命的正解,我想只要把生命中的每一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把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来真诚相待,这才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人生并不苦短,当你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该珍惜的时候,生命就有了意义。
此时你的心灵是否也感受到了一阵的酸楚一丝的感动,那请回回首,看时光匆匆,在尘封的岁月里还有多少泪可以流,多少遗失的美好可以重拾。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8
今天看了《唐山大地震》,很早就想看了,一直没腾出空,还真不错,比那些虚无缥缈、鬼话连篇的电影好的多。就比如“让子弹飞”吧!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80条


不知道他在想说明什么想表达什么,让人看不懂啊!而这部影片不一样,他在告诉人们亲情是多么重要!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有多重要。影片给人带来的心灵的震撼是空前的。原来对地震比较模糊和遥远,这次看完之后对地震给人带来的伤害有了比较深的认识。知道现在的地震为什么要有心里医生的介入,那种眼睁睁看着亲人离去的悲痛是剧烈的,内心的伤痛是永久的。别人是体会不到的。
父母对孩子的是最无私的,也是不要求任何回报的,他们是父母的希望和寄托,即使是养父母都那么无私的爱着他们养育的孩子。父母也是孩子温暖的家。是一个归宿、寄托和没有风浪的港湾。有父母的孩子应该庆幸自己,庆幸有一双疼你、爱你,为你牵肠挂肚的父母。也应该珍惜自己的父母。
一但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好好珍惜已经拥有的吧!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学!给看到这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9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我边看边流泪,这部电影带给我极大的震撼!
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方登、方达姐弟俩正在家里睡觉,这时,地震发生了,山崩地裂,一幢幢楼房被夷为平地。爸爸为了冲进去救孩子们被坍塌的楼房压死了,而姐弟两被一块水泥板压在了底下,当救援人员来的时候,发现只能救一个,妈妈在绝望中选择了救方达,一声“救弟弟”使姐姐方登彻底的失望了。
可是最后被救出来的方登没有死,她被一户军人家庭收养了。然后,妈妈却因为这个决定深深地负疚,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方登,而方登却因为记恨妈妈而不愿寻亲。直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参加救援的姐弟两相逢,方达把姐姐带回了家。一家人相逢,弟弟带着大家搬开当初为姐姐立的墓板,里面放着她小时候的书包和课本,弟弟说:“从小学到高中,妈妈每次都买两份课本,有我一份,就有你一份。”方登终于明白了妈妈的心,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的向妈妈说“对不起”。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80条


多么感人的一幕!方登从起初不认“坏妈妈”到最后声声的道歉,伟大的母爱在妈妈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任何人看了都会流泪。我想,每一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就像我的爸爸妈妈,虽然他们有时候会严厉的批评我,但是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好。
这部电影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看了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导语:大家观看了道德模范之后有什么感受?怎么写道德模范的
道德模范观后感范文篇一:
我观看了10月1日晚上播出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晚会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环节。每个章节采用播放电视短片,现场访谈、歌曲舞蹈、朗诵颁奖礼致辞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诠释了震撼心灵的道德之美,让我们走进了感人事迹后的他们。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用行动诠释了“真爱与无私“;高淑珍用单薄而坚强的肩膀挑起了“炕头小课堂”;天使何玥捐献器官延续了三个人的生命??他们有着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但平凡的背后,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那是不平凡的坚持,那不平凡的勇毅。让我们认识到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相互支持的,道德的力量是可以传递的.是他们的爱与付出让奉献与感动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让道德的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人间。
曾无数次被感动的落泪。特别是杨小玲老师的`事迹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做为一名普通残疾人舞蹈教师,却培养了那么多全国顶尖残疾人艺术人才。而且留下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杨小玲老师从教22年,先后荣获“全国爱心奖”、“全国特教园丁奖”、“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和“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等称号。并且开创了一套用鼓声、气息传递节奏的教学法。
在义务指路的老爷爷身上我明白了人要热心,也知道了为人民服务是快乐的事。在刘子元身上我学会了看见别人有困难就帮助,如果不帮那就太对不起自己了。我还明白了只要别人有需要就要伸出援助的手;在赵国强生身上我明白了看见有让自己打抱不平的事时,就要拔刀相助,因为自己不是自己的,而是全世界的,我们都应该有帮助别人的一颗心。

救断臂男孩先进模范观后感精练80条


愿在他们的带动下,每个人都能够高举“道德”这面精神大旗,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践行,让道德的力量去温暖每一个人。
道德模范观后感范文篇二:
几个月前,当镇领导说要评选镇道德模范时,我觉着好迂阔,认为在现在社会里,这很可笑。现在,我却改变这一想法。
现代社会是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忙于追求自己的物质生活,往往忽视一些更宝贵的东西,或者说被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蒙蔽了双眼,扭曲了人生观、价值观。
可是,对和谐美好的社会的向往是人类恒久的梦想!而再丰富的物质社会如果没有美好道德的流动,那社会就是一座冰冷的孤城!有时我想,让整个城市的人都消失,只
留我一人,那会是什么样子?让满城的人都对你冷脸相对,一言不发,又会如何?想一想简直不可思议!所以,世界需要温情、亲情、友情、爱情,需要各种各样的感情,需要责任和担当,需要规范和约束,需要自律和反省。
道德人物的背后故事是他们用自己的人生书写的。也许他们很平凡,但是任何有生活经历的人都能理解他们的伟大所在。有一些很小的事我们从没做过、从没想过、从不屑做,这折射出了我们的势力、市侩、浮躁。
我想伟大的人是不是也应该有一颗朴实的心、平凡的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这样的名人轶事我可是见了听了不少,都可算是美谈了。作为读过几年书的人,教育他人的人,不更应该把人做的更朴实、真诚一些吗?
叶鹏教授在任校长时图书馆草地图案是:要把人字写端正。后来他退了新领导上任,草地图案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听起来意味深长,但都不错!不过根据现在的时政来看,“做人”追求的是精神文明,“发展”好像更物质化一些。
我很崇敬那些具有批判精神的,不随波逐流媚俗的人!比如屈原、鲁迅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