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小学生纪录片信念观后感合集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小学生纪录片信念观后感合集100条



【篇一】
说到生命,大家都会说生命只有一次,但是,这有个“天使”她有了第二次生命——她就是李智华老师。
李智华在年仅三个月的时候就遭遇了一场火灾,可怕的火灾将她烧的面目全非,当父亲要把她送往医院时,她的双臂居然就掉了下来,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更何况是对于一位年轻的父亲,可她的父亲没有放弃她,在医生说没有希望时,她的父亲相信自己的女儿还能活下来,奇迹的是,那伤口慢慢的愈合了,李智华拥有了第二次的生命。
但是,没有双臂使她无论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生存,都造成了巨大障碍和影响。就在这时,她的翅膀开始散发光芒,掩盖残缺的双臂,鼓舞她向更高更远更广的未来飞翔。蓝蓝的天空中依稀呈现出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画面:刚上初中的她踉踉跄跄地站立在破旧的床边,眼神中透出几丝无奈和酸楚,但双唇仍紧紧抿着,牙齿仍紧紧咬着。泪水充盈了她的眼眶,但她忍住了。不知是第几十次,她抬起了颤巍巍的一只脚伸向凌乱不堪的床被——她想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整理床铺!也许,对于现在同样是初中生的我们来说,叠被子已是小学生就该会的事,但对于失去双臂的她来说,那是个天大的难题。她想了种种办法:不盖被子,可是到了冬天却不得不盖,她在五点多起来,不希望每天麻烦舍友帮她叠被子,她自己努力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终于叠好了被子,直到现在,她已经可以自己叠一个整整齐齐的军被。
在现场,李智华老师为我们展示她写书法的,她用脚写了四个大字“自强不息”送给我们,这不就如同她的人生一样,没有她的自强不息,就不会有现在的她。
我们都是想飞的孩子,用青春编织梦想的翅膀。上帝一时头脑发热,关上你的一道门时,他也会悄悄地开启一扇窗,只要你心怀追求梦想的信念,并不断为之改变和进取,光明的翅膀便会带你飞向理想之海,畅游到梦想的彼岸!起航吧!展翅吧!随着她——李智华老师,一同感受生命的炽热和梦想的美真。
【篇二】
这几天,我看完了《生命的`力量》纪录片。其中,我最喜欢第五集——东非大裂谷。第五集的主要内容是:
这集讲的是东非大裂谷中的湖泊形成后丽鱼是如何繁殖后代并保护它们。丽鱼会将产下的卵放在嘴里孵化,但有时阴险狡诈的寄生鲇鱼会将卵产在丽鱼卵附近,让丽鱼误以为这些鱼卵也是自己的。丽鱼将自己的卵和寄生鲇鱼的卵一起吸入后,等寄生鱼卵孵化后,就把小丽鱼吃光,等丽鱼妈妈发现,为时已晚。这集还向我们展示了大猩猩如何专心地辅养后代的方法。大猩猩有点像人类,因为它们都会背着小猩猩走。

小学生纪录片信念观后感合集100条


我感觉很奇怪,为什么同样是丽鱼,一些丽鱼会捕食其它丽鱼,为什么都是同样的祖先,但是长相和生活习性差距那么大:一些吃海苔,一些是吃其它鱼的鱼卵。
大猩猩是非常称职的母亲,她对孩子的关照无微不至。大猩猩也像人类一样,有着森严等级的制度,这说明它们是古代人类的近亲,是很类似的生物。
所有生物都为了生存而不断进化,一种生物进化后,其它一些生物也会跟着进化。就像我们人类一样,现代科技发展这么快,如果我们没有及时“进化”,就会被淘汰。
这六集的纪录片非常好看,只是时间久了点,但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帮助很大。
<篇一: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
今天,我看了非常精彩的开学第一课。
董卿、撒贝宁和何炅是班主任,开学第一课请来了许多当年参加抗日战争中的人,他们年龄都很大了,他们和更多的革命前辈经历多少困难,才建立了今天的新中国!
我最关注班主任讲的长征,让我惊讶的是有支部队踏过了两座雪山、两片草地后,只剩下五名战士了。说到这个,大家可能都明白了,革命年代是多么的残酷。当年的抗战老兵,一位会发电报的老爷爷也来了,他今年99岁了,他是12岁就去参军,当时,他还没有一把步枪高呢,八路军不要他,他也一直跟着八路军,八路军后来让他去学电报,电报是多么复杂啊,可是他还是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还有一名战士,他在战争中右手中了弹。怎么办?现在的人可能会说,去医院呗,把子弹取出来呀。可那个时代,哪里有高级的医疗设备!医院都转移了,怎么办?只能给那个士兵嘴里塞上一块布,拿了村民的一把锯,用了2小时才把胳膊给锯下来。这可是抗战时期呀!还有一位官兵,他参加过各种各样的战役,比如智取金沙江。现在我终于感受到,那时咱们飞机坦克什么都没有,而敌人装备精良。
战争年代的英雄们,牺牲了多少人啊。还有一名官兵,缴获第一门大炮,当时大家轰动得无法形容了。瞧瞧吧,我们的前辈,为了新中国,付出了多少代价。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如果没有他们,可能现在的马路牙子上站的都是日本鬼子,咱们只能躲在家里,那是多么的耻辱啊。
当时,我们的前辈们,他们天不怕地不怕,顶天立地,就像愚公移山里面的,愚公立下目标移山,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把这座山移走,永不放弃,最后终于达成了愿望。

小学生纪录片信念观后感合集100条


所以,咱们要感谢前辈们,时刻纪念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战士!更要努力学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做贡献,实现咱们的`中国梦!
篇二: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这两句话是那么刚强有力,是那么震撼人心呀!我的梦,中国梦。是属于我自己的中国梦,是一个全中国13亿人口共同的目标。
开学的一课:第一课
第一课的老师是李连杰叔叔。李连杰叔叔从小练习武术直到十一岁的一次比赛时他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对话让我更加佩服他。
尼克松:你武术那么好那来给我做保镖吧!
李连杰:不。我不要保护你一个人,我要保护我的13亿中国人。
李连杰叔叔说:“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梦想。”他曾有过电影梦、还有公益梦,这些他都实现了,他的梦想把太极推向全世界,现在他想两手托起中国梦。
开学第一课:第二节
第二节课的老师是阿里巴巴的创造者马云叔叔,他请了一位残疾人杨孟衡哥哥,他7岁时不慎被电击到,导致截肢,。他有一天,喜欢上了游泳,就决心要像菲尔普斯一样当世界冠军,可他的梦想最终没有实现,但是他没有放弃,他又站起来重新生活。马云叔叔说:“小时候有很多梦想,但他现在希望帮助人们完成梦想。”
开学第一课:三、四节
这两节分别请了试飞英雄李中华和影视明星章子怡,他们虽然从事着不同的事业,但是他们的心是向着祖国的,就像试飞英雄李中华叔叔说:“我的梦与祖国一起翱翔。”
我的梦,中国梦,那么我的是中国心。我们会不断造福祖国,就如八达岭的万里长城延绵不断。
篇三: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
我们《开学第一课》共上了四堂课,首先是第一堂课“爱国”,在这一堂课当中我一次听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来历,是由秦怡奶奶给我们讲述的,其中有一句“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当时战争时发生的真实情景,敌人炸开古北长城一个缺口,眼看有机会冲破我们的防线,但我们的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缺口,抵御炮火,获得胜利!在主持人的讲解下我还知道了女英雄赵一曼,听到了英勇牺牲的军事家左权女儿左奶奶讲述11封家属的感人事迹……

小学生纪录片信念观后感合集100条


第二堂课是“勇敢”,这堂课我再次对《放牛郎王二小》的故事有了进一步深刻了解(暑假参加社区活动时听过一次),王二小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报纸和电台,保护了上千名村民!这一份勇敢难能可贵,这份勇敢我铭记于心!
一阵警报声把我带进了第三堂课“团结”,这堂课无疑最令人痛苦,因为我看到了短片中一个叫多多的孩子坐在烧焦的土地上孤独无望的哭泣,我看到了日本人对中国人残忍杀戮的一幕幕,当我看到雕塑家吴为山大师作品中那位母亲在临死前将生命中最后一滴奶水喂给自己的孩子,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无奈,这就是二战史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馆长说,在那次灾难中丧生的人数共计30多万,他们的名字三天三夜都不完,他们手拉手排开有180度公里啊!多么庞大的数字,多么残忍的数字!妈妈回头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学习,要不断努力进步,因为落后就要挨打!不要忘记我们民族的耻辱!我眼含泪水,紧握双手,暗自下决心,要好好努力!
最后一堂课“自强”,在欣赏了一段小小八路军的纪录片后,TFboys三人带领同学们共同朗诵“少年自强宣言”:诚实,善良;勇敢,自信;自立,自强!了解祖国曾经经历的苦难,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伟大祖国的接班人!
《一个都不能少》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由导演张艺谋拍摄。该片使用一班非专业演员制作一出像纪录片的电影,故事主题是关于农村、贫穷及文盲的问题,一起来看看
一个都不能少影片的观后感1
听影片名感觉挺有趣的。但是,在学校只放了一点,因为还 要上语文课的缘故,就停止了。回家,对这部影片念念不完。最让我忘不掉的就是魏老师找张慧科的那一段。
魏老师看起来还 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却担任了水泉小学的代课老师,并且做好“一个都不能少”的职责。
魏老师千方百计的凑钱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坐上车了,但是中途被人发现,被别人赶了下来,其实我想:明明就可以往回走,挣好钱在买票坐车去城里的。但是她没有,而是走路到了城里。到城里他找到了带张慧科去打工的人,得知张慧科走丢了,我想这时她心里肯定很难过吧!他没有放弃,而是抱着我偏要找到张慧科的心态。

小学生纪录片信念观后感合集100条


魏老师,他为了张慧科想出了很多办法:去火车站播广播,看到大街上张贴寻人启事她也去买笔和墨写寻人启事,最后得到一个人的指点来到了电台。
因为他没有证件,没有推荐信,没有保障,也找不到台长,因此活生生的被赶了出来。但是,魏老师不仅没有放弃,在电台门口等了一天半,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个都不能少。
从电台里走出一个戴眼镜的,魏老师问道:“你是台长吗?”这个台长心地很好,不仅让他上电视,还 使富有的人捐了许多粉笔,钱,学习用品等。他和张慧科一起开开心心的回到了水泉小学。
最后一幕,在讲台上摆了好多粉笔,还 是水彩的,张慧科问:“我能多写几个字吗?”魏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张慧科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魏老师。
现在的我们,与他们完全不同,我们条件比他们的好多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学习机会。魏老师对学生的关心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我们应该多尊重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影片的观后感2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课室里,用电脑上课,可是在偏僻的贫困山区,跟我们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这次老师给我们看的电影正是讲述一个在贫困山区的代课老师的故事。
13岁,正是和我们差不多的年龄,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代课老师竟然可以是13岁,魏敏之就是这个代课老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面对那么多调皮的小孩子,魏敏之虽然管不住,可她坚持一个信念,孩子们一个也不能少。当张惠科因为家庭贫困,到城里打工时,魏敏之步行到城里三天三夜,到处寻找张惠科,她终于感动了电视台台长,最后找到了张惠科。期间,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结果当她知道自己做的纯属徒劳时,她仍然坚持了下来。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阻挠时,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中,还 有个情节触动了我。
粉笔在课室里甚至可以说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学习委员是个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笔,她印象中的高老师,连一个捏都捏不住的粉笔头都不肯丢弃,能多写一个字也是好的,因此当魏敏之教训调皮捣蛋的学生张惠科时,把本已摔断的粉笔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后,让张惠科道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小学生纪录片信念观后感合集100条


看到这儿,我十分惭愧,因为我有时也背着老师,偷偷用粉笔砸人,如果说电影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爱惜公共财物的人,我就象个品德低下、没公德心、不珍惜财物的人,因此我决定以后一定要爱惜粉笔,爱惜一要教学用品。
相比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是幸运的,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一个都不能少影片的观后感3
今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课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课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