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景区环境垃圾观后感汇编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景区环境垃圾观后感汇编96句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
垃圾观后感1
看了《垃圾分类》纪实片,我深深地被里面的情节打动了,一个个情节映入我眼帘。
先是一个大的垃圾吊钩,只见里面的垃圾堆积如山,而且一吊就是九吨,而不是零点五吨。两个装垃圾的坑都快装满了。杭州每天都要生产几亿垃圾,你想一想,这是多大的产量啊!我觉得我们得少制造点垃圾。
接着有两个人体验给垃圾分类。我看见里面的阿姨很辛苦,一天都不能休息,我觉得我们就得垃圾分类,这样可以让阿姨们轻松一点。
然后我看见一个垃圾过滤员在给四个人倒水喝。我很疑惑,为什么要给他们四个人倒水喝呢?后来我才知道,这瓶水是垃圾过滤而来的。我这次可算是长见识了,原来垃圾还能变成纯净的水啊!不过,如果没有证据,我也不会相信的。
最后,有两个人在体验倒垃圾。有个人很好奇,上去看了看到底在倒什么垃圾,结果呢,是一箱剩余的饭菜。这些饭菜都是从我们剩余的一口两口开始的,你在做这些事情时,背后就会有人为你付出,我觉得我们就应该从我做起,做一个粒粒皆辛苦的好孩子。
垃圾观后感2
当看完《垃圾围城》我的心真的被深深震撼了。原来我们每天产生的大量垃圾都需要靠一群可怜的人儿人工分拣,他们在臭气中,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的保障下与垃圾为邻,以此为生;原来在我们所不知的也不愿知道的城市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垃圾以简单的方式填满在地下,影响着土壤,影响着大气,影响着水体,影响我们的生活,以另一种形式回到我们的生活;原来那一个个大坑在几年内就会被填满然后我们的垃圾就需要另辟蹊径,几年后,几十年后,我们的垃圾又要怎样处理,我们的生活又将怎样,难以想象;原来我们的首都北京,由于大量的垃圾产生,由于简单的填埋处理,它已经在被周边三百多个垃圾填埋场包围,俨然成了“垃圾围城”,有些人戏称北京七环,但远不止的是,全国约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围城。
但是,就是面对这么残酷的`局势,我们还在肆意妄为着,忽略着,漠视着。这里有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北京每天产生垃圾1.83万吨,每年增长8%,而北京市的垃圾处理能力,目前仅为1.041万吨,缺口高达8000吨,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再过四、五年,北京市将无地可埋垃圾。我们又怎曾想过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中的中国,背后有着这么不为人知的一面。那个已经被垃圾包围的北京,那个面临着严峻资源问题的发展中的中国,是否应该早日觉醒。

景区环境垃圾观后感汇编96句


为什么会造成垃圾围城?我更想把主要原因归结在:
一、城市管理跟不上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体现在垃圾处理机制的滞后,垃圾处理手段的落后;
二、公民环保意识落后;
三、执法环境差,惩处不力。
现在的中国填埋仍然是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渠道,垃圾处理行业整体仍处于无害化处理的初级阶段。进行集中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的比例分别为77%、18%和5%;在日本,焚烧处理量占垃圾总产生量的75%以上,直接填埋的生活垃圾不足总产生量的3%;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可回收物质约占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20%~50%。
从2000年开始全国多个大城市开始垃圾分类试点,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还在搞试点,垃圾分类的效果始终不那么明显,分类垃圾桶形同摆设。因此,公民的环保意识,垃圾意识应该进一步提升,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是对垃圾处置的重要环节,把有用的物资,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其余的垃圾也可以根据其不同性质进行相应的处理,不仅减少垃圾的处置量,还可以给我们带来一定的能源。
在中国对于环境问题,执法力度是“温柔”的。大型企业对于环境污染的处罚往往对于他们是微不足道的,让他们意识不到加强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公民,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只是那些所谓的“义务”。而在那些对 环境问题重视的国家,公民对于环境是由责任的。他们的惩罚严厉,监管到位,甚至设有环境警察。这也让他们的公民做到了垃圾分类,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并且早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
其实,对于垃圾分类这个步骤,我认为对象的选取很重要。以全国的高校,中小学,事业单位,企业作为试点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些地方的学习、工作的人们,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人物。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在2000年我们从孩子们抓起,今天的他们也已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遍布于社会的各个岗位,也许我们的生活早已经不相同。有什么比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更加重要呢。在欧洲一些国家,学龄前的儿童就已经接受了有关垃圾分类的教育,从小就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其次,在事业单位及企业实行垃圾分类是可行的,在企业、机关,人们的受约束性强,责任心强,接受速度也更快。那些高危的工业垃圾得到妥善处理的同时,员工在工作时间也对办公垃圾,厨余垃圾等处理方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将其带入生活中。当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有了相应的行动,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周边人群,使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增强。

景区环境垃圾观后感汇编96句


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我们为何不利用高科技来宣传我们相应的政策。在广场液晶屏、在电视上我们都可以播放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片,告诉我们现在面对的“垃圾围城”的现状,不要怕引起社会的恐慌,只有真正的意识到了压迫、威胁,才更有利于责任感的生成。对于垃圾分类的具体知识,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教给大众。而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的设施的建设也应该同步进行,并不是有两个垃圾分类垃圾桶就可以了,适当的醒目的标牌也是极其重要的。在开始阶段,更是可以召集志愿者,接受培训,在公共场合的垃圾箱旁帮助他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小区进行宣讲,我想至少作为环保专业的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很乐意去做的,我们比其他人更加想看到人们对于环境保护越发的重视,看到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
《大败笔:中国风景黑皮书》通过叙述一系列中国著名旅游景区景点由盛转衰的经过,详细地剖析了中国相关部门对中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严重的保护不足所导致的现状,让后人有所警悟,有所启发,并能进一步采取有效而科学的措施,保护祖国独一无二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全书分十五个板块叙述分析,分别是周庄:20年,从“古之幽情”到“空前繁荣”、张家界:拆不去的天梯、平遥:坍塌的古城墙、泰山:是什么“压倒泰山”?、桂林:过把瘾就死的悲情开发、秦始皇兵马俑:跑溜溜的陵顶、大明湖的倒影:高楼还有那个大厦、敦煌莫高窟:致命的呼吸、黄山:没有更差,只有最差、丽江:空壳之城、新三峡游:不该去的去了,不该来的来了、苏州园林:诗意沦陷、武当山:三星级复真观、曲阜:愈沉重愈边缘、圆明园:漏水的20xx,把每个风景点的遭遇都分析得入木三分,严肃认真之余,又不乏幽默偕趣的笔调,似乎让人们都感到羞愧。
看完这本书,可谓感触良多,受益匪浅。走过那些未老先衰的景区,我们发现其一切辉煌都已过去,现在很多做法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所有令人迷失的景色都是脆弱和易逝的。因为过度的商业开发,带来的是景区气质上的沦落。于是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摩梭族人在致富的同时抛掉了千年的传统,据说,现在真正保留了古老走婚习俗的摩梭人不足30%,这种旖旎的习俗更多的是逐渐在铜臭的浸泡中被人利用,一家挨一家的装潢诡异的酒吧、风情园、烧烤店、小商铺、旅店布满了泸沽湖边,那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已经在当地人过度的商业开发中被打破;于是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风雅的古镇周庄变成了一个庸俗的大卖场,全民皆商的现状已经使整个古镇早已失去了那种恬淡的水乡风味,古街两旁全是外来店铺、酒吧、宾馆,逐渐形成了古镇肌体上的疮疤,让它开始显得不再亲切。

景区环境垃圾观后感汇编96句


中国景区存在十大弊病:
(一)在景区内大量增设现代人文景观、假古董,有些风景不论新建景观项目是否与当地协调,也不管这里历史上有没有人文景观遗存,就大量地建人文景观,这不但是败笔,而且这样的假古董还贬低了真的山水,真的文物价值;
(二)在景区大兴土木,搞城市化、商业化、园林化,危及自然遗产的真实性,在景区周围开发房地产项目和修建各种培训中心、宾馆,招待所等;
(三)急急忙忙要将景区旧貌换新颜,这种做法主要体现在把城市里的花园、广场都修到景区里来,把景区搞成了一般的城镇;
(四)旅游设施过多过滥,破坏了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把整个景区的价值贬低了,把亿万年形成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搞得面目全非;
(五)不少景区所在的城市、村镇建设与风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十分不协调,城市的建设都是现代化的建筑,与真山真水、悠久的历史风貌风马牛不相及;
(六)开山采石,截留发电,将景区变成能源和原材料基地,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这样的低级开发,毁灭了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这就像拿自家祖先留下来的名画古董当柴火烧一样;
(七)超容量接待游客,使景观和植被受损,同时大量的游客涌进景区,超过了景区的环境容量,是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增加的重要原因;
(八)工业“三废”对旅游的严重污染,这些年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都对风景名胜区文物建设造成损害严重地影响了游人观山赏水的心情;
(九)旅游区内生活污水、垃圾及燃煤污染日益加重,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景区内的饭店、宾馆等生活设施也随之巨增,随即带来了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值也随之贬低;
(十)旅游区内资源和景观的破坏与日俱增,许多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随意砍树、采石、偷盗国家保护的野生生物、修建违章建筑、设置过多的旅馆饭店、辟地摆摊设点、任意开辟索道、随地抛弃垃圾和果皮等现象,这都破坏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自然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
我们想,景区的本质是什么?它其实是一种符号,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象征,因为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文化的积淀都是在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当中得到体现的,人文精神不是空话,它需要依托在具体的、能够体现民族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甚至是民族尊严的某些载体之上,而景区就是这样的载体。中国一些地方在世界遗产保护上的痛心疾首经历,却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警告。毫无计划性地开发旅游资源,虽然在短期内有些经济利益,可却给一些最为有价值的遗产地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旅游业所需的一些对当地来说不合适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全破坏了这些地区的原貌,当地土著居民的外迁,过度的毫无节制的滥开滥发,都对文化和自然资源造成了破坏,而且这种情况还在越演越烈。在展示传统文化价值时,如用不恰当的展示方法,不顾及该文化价值的重要性,就会被轻而易举地毁坏,失去他原有的价值。

景区环境垃圾观后感汇编96句


这种文化一旦开始被歪曲,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不仅失去了他原有的价值,同时也失去了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全国范围内的当地社区、遗产保护单位和个人,旅游业的同行们都应该非常明确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这种为了各自狭隘利益所驱使的结果是——使旅游业各部门的发展合作受到了桎梏。现在是我们在这些利益者之间,力图达成共识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紧急时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双重尊重基础上,来使经济得以长足发展。
我们没有办法来阻止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但是这些宝贵的遗产资源,是应该得到重视并加以管理的。因为我们都非常明白这些无价的遗产资源,一旦被践踏,或被过度利用和滥用都是无法用别的东西来代替的。为了旅游业的日益发展,我们必须对文化资源的保护进行大力投资,以便使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和旅游业的发展得以可持续发展。随着高科技的广泛使用,我们既能用高科技来破坏我们的文化遗产,也能用来更好地保护好文化遗产,进而把我们现有的这些名胜古迹世代流传给我们的后代。把明天变得是好是坏,选择权就在我们的手里!
读完《让垃圾入箱 让地面洁净》这篇文章时,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
这件让我自豪的事是这样的,在我家一个小小的房间里,里面装满了硬纸板、食品包装箱等废纸,有一次,房间里的废纸实在太多了,我就请爷爷用三轮车载着我去废品收购站卖废纸。一路上,我看到村上许多人在看着我指指点点,我觉得这没什么丢脸的,因为这是我把家里的垃圾分类管理,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的,去卖废纸也是一种废物再利用,而且我还可以用卖废纸的钱买学习用品,去图书馆借书看,这样既合理利用资源,又可以为我的`学习添砖加瓦,何乐而不为呢?我又征得妈妈的允许,每当到了双休日,我总会腾出两小时的时间去村里捡废纸垃圾。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在捡垃圾的时候就有人在一旁嘲笑,“丁一,是不是你爸爸妈妈养不起你了,你到我家来,我来养你。”有的甚至更直接,“丁一,你改行当捡垃圾的了!”村上的人在一起打麻将时还常常边打边谈论我捡垃圾的事,我知道他们的意思,看不起我,笑我没出息。
但我始终觉得我这样做是正确的,我不在乎别人用异样的眼神看我,我只希望在我的生活环境中,可以少一些垃圾,少一些异味,让空气变得清新一点。但我觉得,说这几个字简单,做好这几个字好难。

景区环境垃圾观后感汇编96句


如果有一天,人人都能做到见到垃圾废纸主动捡起来,放进分类垃圾筒,那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