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用一首诗来抒发观后感汇聚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用一首诗来抒发观后感汇聚50句



诗词读后感1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熟悉而又苍老的声音将我惊醒,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望向身旁正扶着我身躯的那名面带悲伤的女子,不由轻轻叹了口气。
易安,原来是你!
我是易安幼时亲手栽下的一棵梅树,伴随着她成长,她的喜怒哀乐,都和我的生命浸润在一起。易安对我而言,已不仅仅是好友,更像是亲人。随着时光的流逝,易安啊,你又何时变成了如今这番沧桑的模样?曾经我眼中的你,并不是如此啊!
我眼中的易安,是可爱顽皮的女孩。记得你未出阁前,经常去溪旁的亭子里玩,而且一玩就是一整天,不知疲倦。喝醉酒后的你虽划船而迷了路,但却并不着急,居然还搞恶作剧,瞧!你不断用力地划桨,把满滩的水鸟都吓飞了。小姑娘家家的,不要太调皮哦!
我眼中的易安,是多愁善感的少女。还记得有天晚上下了场暴雨,你心绪如潮,借酒消愁。清晨,不顾身体的不适,你念念不忘园中的那些海棠。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你那喃喃的自语声:"经过那场大雨,海棠肯定是遭罪了,也不知花儿掉落了多少?"如此伤感的你让人忍不住想要去呵护。
我眼中的易安,是幸福美满的女子。犹记得那一年,你成亲了,那时的你光彩照人、幸福无比。你与你的夫君志趣相投,形影不离,生活得就像那蜜一样甜。每当丈夫出门在外,你总会写下满纸诗词寄托思念。我曾看到坐在窗前的你写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曾听你细读"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字字句句饱含了浓浓的思念,让人觉得甜蜜而又温馨。
我眼中的易安,是傲气的女中豪杰。当年你的丈夫身为知府却弃辖区的百姓于不顾,临阵脱逃。身怀大义的你为丈夫的行为深感羞耻,于是在乌江边吟诵下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这样有着铮铮铁骨的你,当发现张汝舟的真实面目时,哪怕采取的方式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惜代价也要揭开他的丑恶面目。这般倔强的你啊,又怎能不令人心疼!

用一首诗来抒发观后感汇聚50句


你一生寻寻觅觅,却落得个凄凄惨惨戚戚,明明满腹才华,却不能被当时社会所接纳。所受遭遇落差如此之大,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我除了陪伴,又能为你做些什么呢?我唯有吐一丝芬芳,为你的灵魂祝祷罢了!
易安,如若你没有生活在一个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想必一定会不同凡响吧!你是如此聪慧而又富有远大抱负的奇女子,若能生在当下,定能施展才华,有一番大作为。可惜啊,可惜了……
又是一年梅花开,梅树依旧在,人已化尘埃。
易安啊,你可知道,我有多想你,如今却只能默念那句:"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花开花落,百转千回,如今已是物是人非……
诗词读后感2
近日在与喜好诗词的友人聊起古诗词,感触颇深。古诗词意境深远,至情至性,让我由衷喜爱。
古诗词用词考究,寥寥几个字就勾画出一幅极美的画面。范仲淹的《苏幕遮》起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伊人独立花下,落英缤纷,一双春燕在细雨中飞翔。晏几道把相思都描绘得如此浪漫,真是佩服。古诗词很多很有意境,读着读着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只用二十八个字,寥寥数笔就勾画一幅悲绪四姨的游子思归图,成为“秋思之祖”,给人以震撼。
古诗词善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寄情于景,这是古代诗人的高明之处。杜甫的《春望》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景语皆是情语。在古诗词中留下了多少抒情名句,让人每每读起总是引起共鸣。或是柔情百结,或是潸然泪下,或是徒增惆怅。同样写思人的,有浓的化不开的相思,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也有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成为千古绝唱。
这些古诗词的名句,令我心驰神往,感性的我也常常流连在它们的字里行间,有时兴之所致,我也会偶尔写写诗,填填词,仿照秋思我写了首《天净沙春游女郎山》,写出了我那天兴之所致,到女郎山挖野菜时所感受到的春天女郎山的静谧散苦匆匆”的感觉触动了我,于是我也谢了收《浪淘沙把酒祝同窗》,呵呵,虽然写得不好,有些稚嫩,甚至拙劣,可我仍然会沉迷其中,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爱好吧。

用一首诗来抒发观后感汇聚50句


诗词读后感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承载的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受家庭的教育熏陶,我自幼爱读诗,尽管儿时只是张嘴背诵而不知其意,随着年龄渐渐变大,很多诗词再次细细读来、听来,却总能感受到诗词中所蕴含的那份情感。
每逢空闲之时,我都会躲在自己的书房里诵读,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位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感。我最喜欢的"古诗是那首儿时就朗朗上口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每次读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也会像我一样,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耕种,给禾苗锄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都忘记了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有时随长辈们外出饭馆吃饭,却常常能看到刚离去的人们在餐桌上剩下大量的饭菜,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如何节约。我真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诗词读后感4
在最近的这些天里,我学习了许多古诗词,其中有婉转动人的《洛神赋》,也有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然而,其中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屈原的《离骚》了。在一千多字的长篇史诗中,屈原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受尽屈辱,流离失所,却依彭咸之遗则,为了使国君醒悟,屈原不顾谗言咒骂,毅然站在了皇帝的面前。
在充满变诈与残酷的仕途生涯中,屈原坚决不同流合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为了国家存亡,虽身处高位,却不畏生死,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怀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崇高思想,坚持到了最后。

用一首诗来抒发观后感汇聚50句


《离骚》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屈原对国家的热爱,也写出了屈原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体现出了屈原深深的人格魅力。同时《离骚》也是中国诗词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然而,《离骚》只是屈原诗词中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类似《天问》,《九歌》都是诗中经典,这不仅是对诗词巧妙的体现,更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
诗词不但是对个人修养的体现,同时也能陶冶人的情操,所以,我们应该多读古诗词,细细品味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诗词读后感5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在这一个特别的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的书叫做《唐诗三百首》。其中,深深吸引我的是那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的“乌江亭”指: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楚汉战争时,项羽逃到乌江自刎。“期”指:预料。“包羞忍耻”指:能忍受失败、受挫折等羞辱。“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整首诗的意思是:战争胜败军事家不好预料,能忍受挫折才是真正君子。江东子弟有很多人才俊杰,重振旗鼓取得胜利也可未知。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这是一首永怀古迹的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赞成项羽兵败后自杀的错误做法,认为敢于正视失败才是男子汉。作者表明了面对失败绝不能气馁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叔叔阿姨们,因为失业而一步一步地向死亡走去;在成年人们的世界里,因为失恋而要去死的大哥哥大姐姐简直是不能屈指可数。其实这都是因为这些人受不了失败,他们只适合活在成功的世界里。
人如果不受一点挫折,那他一定不是人个人,不是有句话吗,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失败几次没什么,重要的是看你怎么从失败走向胜利的!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古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用一首诗来抒发观后感汇聚50句


古诗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陆游的一首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是:我知道当我死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心痛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来祭祀我,千万别忘记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这首诗是陆游在八十九岁,重病在床时写给儿子的决笔诗。人死之后,本应无牵无挂了,但他偏偏“但悲不见九州同”。自己将离开人世,他不悲;将与家人永别,他也不悲;祖国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才是他心中唯一悲伤的事情。这其中既充满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对屈辱求和的南宋王朝的不满和谴责。这种爱国之心,爱民之情,感天动地,令人振奋。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朝。他感受到的都是祖国分裂、女真入侵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因此,他念念不忘的就是祖国统一。他的一生写了九千多首诗,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成了他的诗歌最显着的特色。
读着陆游的诗,我不禁想到了杜甫、辛弃疾、吉鸿昌,想到了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想到了用笔奋斗的鲁迅,想到了为祖国的自由而战斗的黄继光,想到了为香港回归做出巨大贡献的邓小平爷爷……正是这千千万万爱国人士,用他们深沉而热烈的爱国激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的颂歌。
这首《示儿》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它激励着每一个人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奋斗……
古诗读后感2
古诗,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诗歌形式,作者们用押韵的字或词表达当时的心情,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清代作家郑燮写的《竹石》,表达了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难、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在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充分的表明了作者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接着让我们,来阅读诗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诗人但是听到消息以后的欣喜和作者的爱国情怀,在诗句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充分的表达作者听说后的激动心情。

用一首诗来抒发观后感汇聚50句


后来我们接着阅读了,清代作家龚自珍写的《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在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强烈愿望。
接着我们欣赏了,宋代诗人苏轼写的《浣溪沙》描述了清泉寺的环境,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词中的下阕可以看出作者老当益壮的精神面貌。
最后我们阅读了宋代诗人王观写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本诗表达了诗人对送别好友时的情感,从诗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中充分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读古诗可以增加内涵,所已从现在开始我会了解更多古代诗人的情操,希望大家不要把古诗忘却。
古诗读后感3
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顾振彪主编的《唐诗三百首》是教育部语文课标准编写,青少年必读的100部中外名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作为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总集,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的缩影和见证。唐诗取材丰富,体式多样,格调高雅,所以我很喜欢读唐诗。
《唐诗三百首》有几首诗令我念念不忘。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说“慈母用干枯的手拿着针线,颤抖地为将远行的儿子缝补着冬衣。母亲一针一线仔细地缝补着,心想着孩儿这次远行将迟迟不会回来。正像小草难以报答阳光一样,儿子又怎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游子吟》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诗中真切地赞美了伟大的母爱。诗篇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不舍之情。虽无言语,虽无泪水,却表现出浓浓的母子情深,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内心对母爱的感激。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用一首诗来抒发观后感汇聚50句


其外,讽喻诗《古从军行》、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田园风光诗《过故人庄》也是我爱读的诗篇。
《唐诗三百首》真是一本好书。
古诗读后感4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尝到九泉”宋代诗人高翥的一首《清明》诗,给我们绘画出一副鲜活的“清明上坟图”在这里,人们不仅感慨滴血泣泪的那份真实情感,更震撼于日落后笑于等前的儿女。两者的极大反差,令人肝肠寸断,嘘唏不已。
这首诗极富人生哲理,他揭示了生命的真谛。诗人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活好今天,享受人生,否则死后,即使有再孝的儿女,身在九泉之下,又何偿能喝到一滴酒呢?人生短暂,死生无常。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转顺百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语)古人常将人生比梦,感叹光阴流转,岁月荏苒。其间多少功名利禄,多少喜怒哀乐,生死离别,得失聚散,富贵云烟,到头来不过梦幻一场。正如网络所言“神马都是浮云”。君不见,在我们身边,今天还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明天却随着一缕青烟离我们而去。这就是人生,我们无法预测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不求完美,不求轰轰烈烈,不求惊天动地,不去刻意追求什么,那样太苦太累。人只要活得快乐开心,随心所愿,就不枉此生。
许三多说:“人活着就是有意义,有意义就是活着。"这话对,我信。
古诗读后感5
我读了《赤壁》这古诗很有感触,很是欣赏杜牧的才华,但同时我也很同情杜牧那生不逢时,空有一身的本领,却没被重用的悲惨遭遇。
前两句说的是诗人在外面捡到了一把已经生锈的折戟,洗干净以后发现这是前朝赤壁大战时期留下的古物,于是,诗人感慨万千。
后两句说赤壁之战中,周瑜借强劲的东风,火烧赤壁,战胜了曹操的百万大军,要是东风却助曹操一臂之力,那么,大乔和小乔便关进了铜雀台。诗人借助东风与战争的胜负,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伤和愁苦心情。

用一首诗来抒发观后感汇聚50句


我觉得诗人那个时代太黑暗了,如果诗人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话,那肯定大有作为,会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从诗人想到自己。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有这么好的条件,平等的竞争机会,可是我却不好读书,只知道玩乐,韩愈曾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说的就是我这类人吧。但杜牧不同,他满腹经纶却得不到重用,就好比一块上好的木料,没有好的木匠师傅来雕刻,那也只一块普通的木头。如果来雕刻的是一位很好的木匠师傅,那这一件雕刻品将会成为一件价值连城的上好艺术品,所以我为诗人的遭遇感到同情。
读了这一片课文以后,我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万分庆幸!如果我不努力读书,那真是浪费了身边巨大的资源,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短暂的青春,那将追悔莫及;如果不把自己变成一块好木料,那就对不住了辛勤付出的师傅们!
所以,我要好好读书,不能让自己留下任何的"遗憾。
古诗读后感6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相信大家对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都非常熟悉吧。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杨万里早晨于净慈寺送朋友林子方时所看到的西湖景色。读过之后让人不由得对西湖的夏季美景浮想联翩……
六月西湖的景色与其它季节不同。看,荷叶一望无际,与天相连,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碧绿。仔细一瞧,有的荷叶上面还有几颗晶莹的小水珠在滚动呢。象满天星似的荷花点缀在荷叶间竞相开放,红色的花看起来是那么的艳,白色的花看起来又是那么的清雅,它们互相映衬着,像仙境一样。一阵微风吹来,荷花姑娘们跳起了优美的芭蕾舞,有的弯着腰,还有的还在旋转呢,真是多姿多彩。
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虽然说西湖的四季风光各有特色,但这碧绿的荷叶,红艳艳的荷花,诗人仅用一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便能够突出地体现了荷叶的多,荷花的美。这句诗可谓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这说明了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景色中更加显得与众不同的原因。直让读者与诗人一样按捺不住内心的惊喜与赞叹。

用一首诗来抒发观后感汇聚50句


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其独特的手法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红碧交错、惊采艳绝的画面:翠绿的莲叶,蔓延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一幅画,一个梦,接天无际的荷叶,却道不完那无尽的碧色。阳光倾斜在荷花上,那亭亭仙子便顷刻散发出动人的艳红——轻轻地,揉进了西湖的碧波,揉进我的心中……
这首诗写出了西湖的韵味,西湖的美丽,真是让我心有感触,如同身临其境。
古诗的读后感800字1
手持宝剑,身披银甲,骑着骏马,在沙场上的英姿飒爽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项羽!在垓下兵败时,吟诵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项羽!垓下兵败,单枪匹马地斩了数百人,并突围来到乌江边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项羽!
你一生英勇无比,身经七十余战,从未败过。公元前203年,你去镇压义军,上将宋义徇私,你便毫不犹豫地一刀砍了他,自封为上将,带领将士们,“破釜沉舟”九战九捷,大胜义军,一时间威慑秦楚二地。就算是垓下兵败,你也奋勇杀敌。当时汉中王刘邦派了近千人包围你们,你却能带领部下逃出重围,要知道,当时你和你的部下,一共就二十八人!你的一生,是那么地完美,就连拔剑自刎于乌江边的姿势,也是世人所不可比拟的。可是,唯一遗憾的是:你没能听进船夫的话,东山再起。或许那样,称帝的,就不是刘邦,而是你了!你说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我知道,你讲义气,可是,我想江东人氏是不会怪你的。那随你战亡的三千子弟啊,他们都死得英勇啊,相信你若回江东,一定会有更多人追随!一定得以东山再起!
你的战绩永垂青史——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没有成功,而最先起来成功推翻秦朝暴政的,那便是你啊!你的起义,使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们得到幸福。虽然最后秦朝是向汉中王刘邦投降的,虽然在长打五年的楚汉之争中你最后败了,可是,若没有你的起义,哪来的汉中王刘邦呢?要知道,当初刘邦是因为追随你,才能得到“汉中王”此称号的呀!你那不败的战绩,永受世人歌颂。

用一首诗来抒发观后感汇聚50句


纵然坑杀二十万秦兵,尽失民心,可这亦是为了兄弟情谊;纵然在战场上,他永远不会停下杀戮的脚步,看似冷血无情,可他对于虞姬的感情,却始终热烈激荡,矢志不渝,纵然鸿门宴上妇人之仁放走刘邦,错失江山,可这亦是为了为人的信义,纵然项羽有着万般过错,千般不是,可他依旧是那个堪比为神的举世英豪。因为他战无不胜,有爱有恨,有信有仁。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只是一生浮梦。当历史的章节已经翻过了这一页,闭目沉思,放肆得问,英雄谁是,诚然,西楚霸王,一代天骄,堪比为神!
就是你,我心目中的项羽!
古诗的读后感800字2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假期里,老师要求我们对古诗文进行详细地解读和赏析。
我选择的是《古诗文诵读》这本书。读了这本书,我对古诗文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最动人的是《长歌行》这首诗。诗中这样写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啊,如果我们现在不知道珍惜时间,不努力学习,长大了只有空叹息,就会后悔莫及。
我国元朝著名画家、学者、诗人和纂刻家王冕出身贫寒,家中无力供他上学,他只得到一个姓秦的人家放牛。就在这种情况下,王冕还时刻想着学习。每次去放牛,他都借本书带在身上,有时骑在牛背上读书;牛吃草时,他就坐在树下读书。而且他每晚都借佛殿长明灯夜读。就是靠着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他学习了很多知识,终成一代名画家。
不仅我国的古人如此,外国的一些名人,像高尔基、安徒生等,也是通过珍惜时光努力奋斗,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与宴会,他曾经这样讽刺社交活动与宴会:“这是把时间喂给了动物园。”他集中精力进行科学研究,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宴会上。为了躲避自己五十岁生日的庆祝活动,他在生日前几天,就跑到柏林近郊的一个花匠的农舍里隐居起来。有一次,几个物理学家想请爱因斯坦去看一出新戏,爱因斯坦这时正在书房里写科学论文,便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并语重心长地说:“等你们活到60岁,就感到时间的珍贵了。”爱因斯坦不论是在年轻时还是晚年都十分珍惜时间。

用一首诗来抒发观后感汇聚50句


我把这首《长歌行》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贴在了自己的书桌前。当我忍不住想玩游戏时,我就会读读这首诗;当我写作业磨磨蹭蹭时,我就会读读这首诗;当我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时,我也会读读这首诗,每次它都会告诉提醒我,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通过对古诗文的诵读,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还坚定了我的人生信念。我以后要多阅读古诗文,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写作水平。
古诗的读后感800字3
今天上了文学院开设的第一节《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原本认为艰涩的课程,在吴浩军教授的精心备课和个人实例讲述下被上得妙趣横生,学生心底也激情澎湃,对中国古典文献及其保存、保护有了更为崇高的理解和体会。
课后,为完成考察作业而拜读了葛兆光先生为《古诗文要籍叙录》写的再版序言。还未读过的舍友问起来:“你读完有没有千思万想汹涌出来的感觉?”我的回答是“没有”,因为我的感受就是沉淀后的娓娓道来,而不再那般顶礼膜拜。
葛先生的这篇序言可一分为三。第一部分,提起中华书局重印旧着的事,十七八年后再版写序,自然回想起了当年的种种艰辛。为了给导师金开诚先生编写教材而接下撰写《古代文学要籍介绍》(后定书名为《古诗文要籍叙录》)的"任务,当年还心高气傲的葛兆光先生决心抛开讲义,彻底推陈出新,这必然要面临巨大的考验。严寒酷暑、精力与时间的投入,除了这些都还烙印在葛先生的记忆中外,还有的,就是从故纸堆里发现资料的喜悦感。
第二部分,葛先生开始介绍《古诗文要籍叙录》,其体例有三:一是梳理文献的成书、刊刻和流传;二是考察内容的缺佚和真伪;三是讨论选本和注本的优劣。葛先生在考察古籍成书、对比校勘、注释讨论的过程中,收获颇丰——不可人云亦云,要“在不疑处有疑”。
第三部分,也是要细读的一部分——文献学的意义。葛先生认为,他与导师金开诚先生的这次合作,是他后来做学问的基础,有了这些打底夯实,才有了后来的巨大造诣。目录学让人迅速查找资料,校勘学使人发现新知,“小学”用以判断学术,于是,葛先生重提了古典文献的意义。

用一首诗来抒发观后感汇聚50句


读过葛先生的再版序言之后,似乎原本崇高而不可捉摸的文献与文献学,变得亲切了许多。对我们个人来说,背负着巨大的民族责任去学习文献学,虽是动力,却也是束缚。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说的,对这一学问的学习,不像百米赛跑般激动人心,而更像马拉松——后半程见功力,学习文献学时所下的苦功夫、笨功夫,是积累,也将是本钱。
意义,在于个人的追寻,而不在于他人的灌输。用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来说服自己,“为什么”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我们一定要做下去!
古诗的读后感800字4
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方式来赞美和歌颂母爱。尤其是我国的古诗中,这样的诗句更是不胜枚举。我最喜欢唐代诗人孟郊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每每读起它,都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在心中涌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在我刚回说话时,妈妈就教我读,一遍又一遍,次数多了,虽然不解其意,但也可以背下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它的理解也日益深刻,心里更是多了一份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飞针走线,为儿子缝制远行的衣裳。想一想,缝制一件衣服,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还不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吗?甚至可以去大商场里任意挑选称心的名牌衣物。但在那个古老的年代里,没有缝纫机,只能靠一针一线缝制出来。那一针一线里,包含了多少母爱啊!想到这儿,我多想深情地对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临别的时候,老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得细密均匀,担心游子归来迟晚,缝制不牢破绽难勘。作为子女,我想:在我远行的时候,身上穿着母亲细细缝制的衣服,不管风吃雨打,霜寒露重,自己心里仍然暖暖的,依然感觉母亲一直在我身边;不论大雪纷飞还是寒风呼啸,心里总会有一份温馨和感激。此时此刻,我多想再一次深情地对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才是这首诗的精髓之处。细微的小草,如何报答春天的阳光给予它的温暖?作为儿女,怎能报答的了母亲的生养哺育之恩呢?细微的小草,如果没有春雨的滋润,阳光的呵护,就不会在漫漫寒冬之后破土而出,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如果没有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我们又从何而来?如果没有母亲那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我们怎么充饥?怎样成长?没有母亲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如何走出失败的阴影,勇往直前?让我们对母亲充满感激,充满爱,去报答母亲的生养之恩,哺育之情,尽管这份情,这份爱永远也回报不完,亦或说根本就无法回报。但我仍然要大声对母亲说:“妈妈,辛苦了!妈妈,我爱您!”

用一首诗来抒发观后感汇聚50句


古诗的读后感800字5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继承了于丹一贯的风格,语言清新洒脱中蕴含着哲理和诗意,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如同一股清泉,涤荡心灵的尘污,帮我们找寻到那迷失已久的栖居之所。作者在“田园林泉”这个章节中写到,我们现代人往往会觉得田园是一种
不管我们多么匆忙,不管我们如何壮志凌云,不失去田园的人,才有充电的地方。有归属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次出发,走得更远。此刻,我们就不再觉得田园是一种虚无的、无法抵达的地方,原来它是那样触手可及。的确是这样,也许现实生活的压力让我们很难拥有诗意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聆听、阅读让诗意扎根于心,外化于行。心中有了诗意,便有了爱、有了美、有了博大的胸怀,面对现实生活便多了份从容、淡定、坚韧。我想,这才是诗词里的各种意象拂过心灵所留下的真正意味吧。
诚如作者在书中所说,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与其说于丹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于丹用诗一样的语言诠释着千古名句,无时无刻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在这浮华喧闹的城市里,读这样的书如同品一壶飘着淡淡清香的茉莉花茶,怡情怡心的同时,又让我们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