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圆明园观后感1
圆明园——是英法等八国联军曾经罪孽的见证,它的毁灭让人心痛,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
曾经不止一次的游览圆明园,不止一次的解读那段让人心痛的历史,史书中记载的圆明园简直如人间仙境,她既见证了从康熙帝到同治帝奢侈的皇宫生活,也向世人宣告自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每次走进圆明园,赫然入目的却是断壁残垣,一块块残缺不全的石碑在向我们诉说当年的苦难,幸存的石狮子还有那一块块瓦砾和石头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八国联军的贪婪掠夺……
儿子所在的大兴区第x中学社会大课堂活动——“穿越圆明园”让我再一次走进圆明园,这次活动让我有了和以往不同的收获……
初二年级十五个班,七百多学生,在x校长x主任和每个年级班主任的带领下,坐上旅行社的大巴开往目的地——圆明园
和孩子们坐在一起,我觉得自己瞬间年轻了,好象回到了学生时代,看着青春活力十足的孩子,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盼着快点到达目的地,快点走进圆明园。
说到这里,我要为大兴x中的校长以及全体教职工点一个赞!就是因为她们的辛勤工作,才有了七百多学生的有序参加活动,虽然在半路上乘坐的大巴出现了一点故障,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分别坐上其他班级的车子,而且在车上,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教师和孩子们的素质——互相让座,在心里为孩子们点了赞!
顺利到达圆明园,在那里,有旅行社里面安排的工体大学的学生担当这次活动的教练,并且安排一个安全员协助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x校长和年级x主任一直在一边协助管理,各个年级的班主任也是寸步不离,而我们被学校邀请的学生家长们更是一路紧紧追随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不但协助教师管理,而且也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开始,所有的学生齐聚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由旅行社的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然后讲解圆明园历史,随后宣布活动开始,每个年级做风采展示,宣读自己的队名与口号,儿子所在的十四班,由于在路上所乘坐的车子出现故障,以至于同学们做的准备不太充分,风采展示上出现了一点小意外,但却没有影响同学们的斗志,他们一个个擦拳磨掌,跃跃欲试,班长分配任务,同学们积极响应。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在教练和安全员的带领下,15个年级开始比赛,答题、找残图、做游戏……班主任和我们两个家长一直跟在学生身边,看着他们团结作战,细心观察,投入游戏,主动出击……出色的完成一个个任务,我不禁的为孩子们高兴,也在心里由衷的感谢学校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
午饭时间到了,孩子们都自己带着午餐,在吃饭的时候,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和亲密无间,还有班主任x教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那一刻,我觉得大家真的就是一家人,一起分享,一起开心……
午饭后,活动继续,孩子们的热情不减,活力十足,在教练的带领下,顺利的完成了最后的任务,第一个到达集合点!
所有班级完成任务集合以后,我们的班级又做了一次风采展示,算是因为故障给我们的补偿。接下来就是紧张的评分……
在主持人喊出:“本次穿越圆明园社会大课堂活动第三名的班级是——十四班!孩子们沸腾了,班长甚至开心的忘了前去领奖,在同学的提醒下才上前领回了班级的集体荣誉———三等奖的奖杯和小礼品。
颁奖完毕,x校长做活动的总结讲话,她说:我们穿越历史,寻找历史,记住历史,牢牢记住历史留下的教训……我们学校不是死读书,我们要走出校门,我们要让孩子们的知识面更宽,见识面更广,我们培养的是智商情商兼备的有用人才!
活动结束,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有序的坐上自己班级的车子,而我有幸的和x校长x主任坐在一辆车子里,在路上,校长和主任不但给我们两位家长介绍学校以后将要组织的活动,而且向我们征求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并且耐心的听我们讲自己的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对我们的问题做出解答,既给我们出主意找方法,又感同身受的把自己作为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经验传授给我们……
车子在飞驰,孩子们静静的回味这次活动带给自己的感受,校长和主任语气轻柔的为我们解疑答惑,我知道,我的孩子真的是幸运的,因为进入大兴x中,因为x中的教学理念,因为x中真心育人的教师!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谁说游圆明园心中除了牢记国耻,就是心情沉重,这次我是开心的,你开心吗?
圆明园观后感2
她曾就是建筑、园林、生态、艺术的聚集地和栖息地;她曾像一幅绚丽的中国画,在历史的光阴中隐现,又在雄雄的烈火中挣扎;她不仅仅承载了一个帝国的兴衰,还满盈着一个家族的泪水与欢笑。而今,很少有人能够透过那些满目疮痍、断壁残垣的景象,联想起她以前拥有的恢弘壮阔。
如果说圆明园的建造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就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那么,她的毁灭就就是全人类的悲哀,更就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与耻辱。圆明园不仅仅就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更应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但记忆总该就是完整的,而不留残缺的。记忆在局促和焦灼的等待中迎来了大型史诗数字电影——圆明园,它采用电脑防真动画手段,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圆明园,重现了300年前圆明园的瑰丽辉煌,再现了150年前的屈辱时刻。穿越时空隧道,抹去层层尘埃,历史在这绚丽的洪流中更加的精艳,恢弘壮丽的“万园之园”也变得更加瑰丽!然而,它越就是瑰丽,就越会引起国人的哀叹与惋惜。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再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就是宫殿,就是神庙……”
在雨果美丽的描述中,我进入了三百多年前这片独一无二的土地,那个我们再也无法亲临的人间仙境——圆明园。这就是一次奇妙的旅行,也就是一次痛心的回首,当影片结束放映之时,我的心灵被耻辱啃咬着,被愤怒的烈火灼烧着,久久不能平静。
当时的大清帝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统治者们却以此自居,认为中国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目空一()切,多次拒绝同其他国家的互通有无。他们不会想到的就是,就在满清王朝闭关锁国、安于现状的同时,西方国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工业革命,正一步一步地赶超中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大清帝国注定要从瑰丽的天国中坠落,这样杯具性的惩罚注定就是无法逃脱的!这天的我们只能在满目疮痍、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份失落的完美。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在圆明园的陈设和各个宝库中,除了绘制精美的各种瓷器,天文地理仪器,还有来自西方国家作为礼品进贡的铜炮、舰船模型和军用望远镜等,可当政者却并未意识到其中的科技含量和军事价值。当影片中清朝官兵用自我的血肉之躯去迎战西方列强的大炮和火枪的时候,我感到的不仅仅仅就是震惊,更多的就是人民的愚昧与无知。中国人就是智慧的,但聪明不能反被聪明误;自信就是上天赋与的,可自大与自负却就是万万要不得的。隆隆的枪炮惊醒了沉浸在骄傲情绪中的国人,却无法挽回自高自大所付出的代价。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的两次大肆掠夺慰藉了他们饥渴的心灵,每一个战士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品。当我们看到圆明园中的瑰宝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拍卖之时,你就是否感觉到一种耻辱呢?
圆明园的大火连烧了三天,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法国作家雨果以前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电影《圆明园》,给了每一个中国人去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与璀璨文化的机会,也使每一位华夏儿女在飞速发展的当代暂时驻足,思考历史。痛定思痛,我们能够嘲笑那些相信皇帝在天之灵能够保护他们的宫女和太监;能够瞧不起那些思量着凭借中国地大物博能够免过一劫的王宫大臣,但就是绝对不能忘记那个皇权至上、闭关锁国的年代给中国历史铸下的烙印!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在深刻反思历史的同时,更要勇敢地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为了不让悲壮的历史重演,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践行“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誓言,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出自我的一份力量!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牢记历史,毋忘国耻,强我中华,告慰英灵!
圆明园观后感3
人人皆知的中国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是东方文明中的奇迹,被誉为是“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从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近乎超凡的民族利用其想象力能够造出的全部东西都集中在那里。请你想象一种大家不知道是怎样的、而又无法形容的建筑物,就像月宫的一座建筑物,那就是圆明园”。我们今晚所看到影片里的‘圆明园’只是通过现代的科技制作的一种假象,但足以感受到昔日的圆明园有多么的美。
影片圆明园就是一场视觉大宴,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大量的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也可以欣赏到西方以及西北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我们还可以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我所感受到的有以下三点。
一、建造的规模和特色。
我信这是任何一个人看到这部影片后的第一个感慨。圆明园的建设经历了三代帝王的建设,这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离不开的。当时清王朝入关后,由于皇帝不适应北京紫禁城内炎热的气候,就在北京西郊的海淀建造了圆明园的前身畅春园,成为皇帝避暑的地方。后来逐渐扩建,到乾隆帝时,国库充盈,更是大兴土木。由此,圆明园的格局大体已形成,其面积也相当于现在600个足球场那么大,可以任由你想象其规模了。圆明园的建设汇集了当时江南的若干名园林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皇帝也将自己的诗情画意融入于千变万化的景象当中。不仅如此,还吸收了欧洲的建筑风格,把欧洲的园林建筑特色与东方的园林风格相结合,最著名的就有‘大水法’。园内的各种亭台楼阁、洲岛、桥堤、曲廊等建筑群的整体布局让人感觉到了和谐完美。
二、中国古代和谐美。
影片一开始就给我们再现了清王朝的宫廷画师所作的圆明园设计图,但这些几百年前的设计图纸在我们现代的人看来好像就是一幅山水与建筑现结合的国画。在这些‘设计图’上的建筑基本上符合当时圆明园的真实建筑物,也就是说古人就是依靠这些‘设计图’来建设圆明园。在设计图上可以看到这些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很协调,与环境相融合,这也就是古代人追求的一种‘和谐美’,可以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的古典主义美学在美的形态上就主张和谐美,这也与儒道两家思想密切相关,两家思想的融合为共同的和谐美的思想。三代帝王对圆明园进行规划时就特别注意和谐,圆明园在整体上本身也就是一个帝国版图的缩影,在园中的西北方向,有一座假山就喻为‘昆仑’,还有仿庐山景色的‘酗庐’等,建筑物再置身其中。在影片中也讲到这种和谐性直到乾隆帝时才慢慢消失。当然,古代的和谐美在文学上也有体现,苏东坡就曾说过;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么一句话。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也是和谐的一种表现。
三、东西文化的差异。
在影片中有这两个情节,西方传教士郎世宁来到东方这个文明古国后,想进入清朝皇家画院,就以西方绘画技法画了一幅小孩的肖像,以博得皇帝的欢心,结果失败了。原因很简单,就是皇帝不喜欢他的绘画技法。另一个就是皇帝想要建一个西方水法,而在当时就只有传教士郎世宁懂得西方的建筑,于是郎世宁成为了设计师。由于皇帝的极度关注,郎世宁的设计都要由皇帝过目后才能行。这位东方的主宰看到郎世宁的设计的水法后一度在改,他认为‘裸身的人’不能出现在他的‘视线’内。更进一步的看,这些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当时的东方审美追求的是‘神’,神似而形不似。西方审美追求的则是‘写实’,真实的写照。难怪皇帝会说小孩的脸上怎么能有阴影呢!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在清朝又达到了历史鼎盛时期,未出嫁的女子足不出户是当时所谓的道德规定,更别说会出现‘裸体的人’了。
而在西方人们的思想则是较开放的,他们更喜欢去追求为当时不知的一些东西。在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对待科学不同的态度,西方人对科学是执着的追求,而在当时的中国人眼里更本就没有科学这个概念,清朝的统治者也认为学习西方的技艺就是玩物丧志。我想文化也是影响一个民族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正是这些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火烧圆明园的悲剧。
如今是圆明园已是一片焦土废墟了,但它曾经的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不会被人们忘记,更不会被历史忘记。
圆明园观后感4
圆明园这个令国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名字,曾经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它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树木多达数万株。遗憾的是,经过法国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一直想去了解这段历史,可仅剩的断垣残壁却令我无法想象……记录片圆明园将这段历史清晰的展现在我面前!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影片的序以生动的口吻向观众们提出构建一个梦,一个由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构建的梦,以一副副生动的而真实繁荣水墨画为背景,将那个美丽的梦展现在观众的面前,音乐激昂而雄厚,深深的吸引观众,调动了我们的心弦。这是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圆明园
在地图中的广阔疆域上通过镜头的拉近让北京一点点成为画面的中心,随即切入一匹匹奔腾的战马,向我们讲述公元1644一个北方民族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清,这个圆明园的主宰!然而半个多世纪后的罗马传教士—朗士宁,在中国50年的经历,见证的圆明园的`兴衰变迁。只能故事他的一封封书信一点点记录给了我们回顾段历史的依据。本片便是以一个外国人的经历为主题进行讲述的,这种手法在观众的眼中真实生动而吸引我们,不仅仅了解圆明园,更了解的这段历史,这个帝国,以及这个帝国背后的故事!
这个故事便丛他第一天冲忙的进宫开始了。这是以一个外国人口吻叙述开始的,画面与这种声音相协调一致,几个演员出现在荧幕里,那一切真实的出现了,仿佛就在昨天!通过外国人的口吻提出问题,随即切入旁白,对关于圆明园的问题进行回答,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围绕在我们心中的种种问题。郎士宁的经历是那么戏剧性,是许与圆明园无关,可是这却暗含明园内在的变迁,康熙的爱好天文,宠爱小孩,投其所好进入皇宫。康熙,一个独一无二的皇帝,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有极大的成就,他对科学的态度在古代帝王中绝无仅有。牡丹园主孙三带的相会,影响了清帝国一个多实际的历史。这个园林就和大清帝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雍正即位,对圆明园进行扩建,圆明园的设计既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总设计师雍正自己的理想和意志。圆明园的尽管来自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和在先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这些图纸在现在看来已经不能成为现实,而这样一个建筑世家创造了这样的奇迹,一个雷姓的家族。今天我门只能从这些图纸来想象当年皇家原来内的建筑盛况。雍正将圆明园建成了一个帝国的缩影,充满了帝国象征。每座宫殿都有他不同的含义,建造因为是独特,这些也反映出统治者的统治方式!一幅幅图象是圆明园真实的写照!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乾隆刚刚即位就下令扩建圆明园,扩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圆明园的东面,扩建工程持续了9年!灿若白玉的台阶依水而建,碧辉煌的宫阙凭水而立,乾隆将东海的龙宫移到圆明园,雍正时期宫殿的外观都比较朴素,而在乾隆心中,不管是人间还是仙境,所有的美丽和奇迹他都应该拥有,圆明园越来越豪华,圆明园追求的和谐境界正在丧失。圆明园中有一个小城,太监们扮演各种各样繁荣角色,集市上货物琳琅满目,丝绸,瓷器,古董。影片通过演员的表演将这一幕搬上了荧屏,一切真实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中国式在欧洲成了时尚的代表。在圆明园建造西洋建筑,用动物12生肖来代替西洋的人体喷泉。通过电脑特技将圆明园的景色重现,一切是那么真实,美丽!罗马式立柱,巴洛克式拱门,勒洛特式的植物造型,五彩斑斓的琉璃瓦,这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可以和欧洲任何一座园林媲美。
然而在乾隆时期,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使大清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巨大的忧患和灾难!只忙建筑园林的皇帝不知道,世界以及功能变了,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业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西方列强开始了依次有一次的侵入中国,大清帝国陷入风雨摇曳之中,有一个历史的口吻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
,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军是那么不堪一击,一面是大炮的狂轰猛炸,一面却是皇帝悠闲的沐浴,画面是多么另人辛酸,难受。清军的士兵在一个一个的到吓,这是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最后的挽歌,也是大清帝国最后的一道防线。英法联军的进攻随地图上红色的箭头一点一点的接近圆明园,当进入圆明园的那一刻,它的豪华另人震惊,再也找不到与之媲美的花园了。当英法联军走入花园内,那一个我们的心在滴雪,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无法形容。占领圆明园的第二天联军们变开始偷走圆明园中的东西,一件件珍宝就这样失去了,这样的场景惨不人睹,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有留下,拿不走的,毫不留情的毁掉。圆明园就这样消失了……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悲清帝国的腐朽无能,痛民族的冷漠和衰落,恨蛮夷的野蛮和无耻……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一处处的残岩断壁杂草丛生……
圆明园观后感5
赞可夫认为“阅读课的任务在于诉诸学生情绪、感情与激情,使他们学会思考,自己做出结论”。我们大家都知道教学活动是个情感的交流过程,需要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师生情感能和谐地得以沟通、交流,才能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因素在情感这一“主线”引导下,成为活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说得好:“激情、热情是人强烈地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是啊,“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情感对少年儿童学习过程影响的重要。执教老师用她炽热的感情,带领我们一起“进入角色”与作者和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们都知道在新课程实施下的今天,发展是学习的目的,教学是发展的手段。老师的教学就真正做到了情知交融和谐发展。在这节课上,我感受了主动进入角色的情感体验。我们和学生一起在她的情感伴学下,主动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朗读”、“讨论”、“练习”三大块上。如老师问“圆明园如何被毁灭?什么被毁灭?”时,我作为听课教师便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仿佛自己是位学生,和他们一起争论,一起研讨……身临其境,忘情学习。
在这节课上,我慨叹老师的以情导学,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体验。
这样一篇深沉的课文,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老师竟以趣入境:创设记忆情境——开头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经历,通过生活中的测量来说明圆明园的面积之大,通过“加一百米、二百米……”的依次顺序,产生情感体验,体验圆明园的大;设定模拟情境——为了加深学生对外来侵略的愤慨,老师放了一段录像,问学生“拿走的是什么?运走的是什么?毁坏的是什么?焚烧的又是什么?”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增强对八国联军的愤恨,从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语言想象情境——在老师形象化语言作用下,学生通过想象、记忆进入特定的语境。如:老师问学生:“来到圆明园废墟,你会想到什么?”(与书上图联系)学生在老师的手势、表情指导下,通过想象、兴趣的诱发,回答出令教师满意的回答。“落后就要挨打……”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老师教学注重情感的渗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并在大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充分发挥文章的感染作用中,引导学生从整体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将听课教师和学生带入学习场景。
在这节课上,我感受了老师的激情澎湃,以情激情,以情动情:
老师从教材实际出发,发掘到教材中的情知结合点,抓住精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她指引学生“曲径通幽”,设问抓关键,有思考性、情趣性,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求索,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趣味无穷。如在教“英法联军如何毁灭圆明园”时,老师强调“拿走的…拿不动的…实在运不走的”句式,接着让同学层层剥笋,联系课文仔细推敲,理解“八国联军”拿走、运走、毁坏、焚烧的各是什么?这样做,会导致怎样的后果?由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带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说实在的这些离不开老师自身对课文的反复揣摩,离不开她自身先“入境”,然后“入得深切,出得活脱”钻研。课上,通过表情、手势、目光等体现出来,以感染学生。正是老师运用自己备课中的情来激发学生文字理解中得情,才达到了“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其中”的效果:
你看老师吟诵中激情:通过语句的长短,声调的高低、缓急、顿挫的变化让我们感到情感的脉搏在流淌,引起内心的共鸣。她让学生朗读第五小节时,抓住“凡是、任意、实在、统统、三千多”等词,通过“生读、生自我评价、师范读、师生齐读”等方式,让自身的胸中之情,流淌到学生心中,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仿佛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读出感情来。
你听老师悟理中析情:老师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感性的上升到理性,让情感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从情到理的一种“升华”,达到情与理的统一。让学生分析过园林、建筑、文物之后,她让学生想“来到废墟,想到什么”,最后总结发言,得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让惨痛的悲剧重演,不让屈辱的历史重现”,情理综合,意犹未尽。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在这节课上,我体验了老师创设的和谐民主教学气氛: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情感的交融,气氛的和谐。老师特别强调信息的反馈,入情入境的效果。反馈信息越及时越好。课堂上她注意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如:“第一排同学答不上”,老师及时调动第二排学生,使生“会文明理”,达到双方情感的交融。因此,在教学中应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来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而加深对科文的理解,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能力,发展情感。
老师在教学中以“呈现情境——激活兴趣——组织教学——总结评价”,优化教学过程。然后通过对情感的点拨,使学生逐渐“感知表象——发现规律——讨论问题——巩固练习”,含蓄蕴藉。整个语文课犹如一支动人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缭绕。因而,可以说:情知统一,融溶一体,难有泾渭之分,美哉美哉!
圆明园观后感6
上了半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感觉受益颇深。吴原元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上课内容,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电影与《凤凰大视野》的节目视频,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般地目睹了那一段段历史的血汗与眼泪,那一股股为国的热情以及遭拒与失败的无奈。我通过其知道了许多以前中学历史课上没有提及的历史内情,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之间的牵连与瓜葛,真正认识了那一位位在历史中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硬汉,还有那些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能人异士,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笔笔点睛之处。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最初放给我们看的《圆明园》史诗电影。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没有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没有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更不可能亲身游历那座精妙绝伦的“万园之园”。原来,圆明园的历史并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圆明园”这个名字已然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的名字了,它代表着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让国人最具民族自豪感的“园中之最”,更是让其后千千代代的国人为之神往、抱憾和缅怀的绝代佳作。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圆明园》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它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尤其是清晰而又不卑不亢的旁白描述,此起彼伏的视觉冲击,不快不慢的拍摄节奏,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中国屈辱历史的爱国教材,更是中华璀璨文化的爱国教育蓝本。
在圆明园宏伟壮观的建筑背后,我看到了雍正的艺术情操和治国的雄心壮志,乾隆的狂妄自大和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与描绘,都难在那满目苍夷、断壁残垣中,寻找到其300年前的模样,而这部史诗帮我们再现了这场举世瑰造的绚烂多姿,历史也在这滔滔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与迷人。
圆明园因清王朝的繁盛而横空出世,颇有一种俯瞰世界的姿态,却也随着清朝的腐败趋向消亡。这种消逝好像秋天的落叶,灿烂了一个夏天,终究还是随着夏天一起走了,走得那样义无反顾。我觉得它的毁灭应该是一种必然。它确实不属于我们,它只属于那个逝去了的大清王朝。它注定和阿房宫一样不属于后世的我们。它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倩影,任凭我们猜测臆想,让圆明园的“一生”多了一丝凄美,让人心生怜爱。圆明园这个华丽的梦,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这其中就包括雍正和乾隆。当梦醒时,也许只有那个时候的咸丰和那个时代的人才真正明白自己身处的世界,直到这个梦变得支离破碎,才看清这个世界。但是即便如此,即便这个梦已经醒了,结束了,还是有人不愿从中醒来,期望着梦的延续。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列强不断入侵与吞占中国的时候,大清皇帝还是从努尔哈赤一直走到了溥仪,这才真正从本质与形式上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圆明园在清朝灭亡前被毁,也许预示着什么,但是遗憾的是,清朝的皇帝也好,官员也罢都没能做出改变,也无法改变什么,预示终于变成了现实,船到江心,悔之晚矣。
在欣赏复原后的圆明园何其雄伟壮观、幽静深邃的同时,我的心中不止一次地发出叹息。这个当年大清王朝为自己筑的梦,一个令今人不止幻想过一次的梦被毁,谁之过失?难道真如维克多·雨果所说那样,这座只有在《一千零一夜》中才会出现的仙境是毁于格兰特将军及其士兵之手?如果引燃炸药的是这些面目可憎的侵略者,那么我想,埋藏导火线的必定是是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个帝国。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哪怕是内火战乱、外敌入侵,就算是在最为孱弱的宋朝,中国的国力依然排名第一。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曾经极度繁荣的帝国在最后倒在了西方的火器之下?我的回答是:落后的科技、僵化的思想。正因为这样,我们拿着弓箭与大刀的士兵们才会在列强的大炮与火枪面前宛如手无缚鸡之力。我仿佛可以听到可恶的老外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后来中国在“天朝大国”的美号中迷失了自己,封闭了自己,也断送了自己的未来,终将一代圆明园断送在敌人的炮灰之中。“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先人给予我们的血的教训。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因此,我才不支持重建圆明园,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这一块代表着中国那段屈辱历史的疤痕,就屹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这么的触目惊心,只有这样,才能时不时地提醒与督促着当今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一国不进则退,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教训,国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同人民一起一心一意谋发展,谨记这为了忘却的纪念——圆明园。
圆明园观后感7
曾经去过圆明园,满目所及只有一片废墟,残缺的大水法孤独地伫立在那里,依稀想提醒人们它的旧日辉煌。的确,从1709年初建时,历经康雍乾三朝盛世,圆明园是中国最为繁华旖旎的存在。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
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绸缎,注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境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这是维克多·雨果1861年写下的,也是电影《圆明园》开头的篇章。整部电影从开头到结尾,贯穿其中的是惊叹与愤怒,惊叹于圆明园的巧夺天工,愤怒于英法联军的残暴,将这样珍贵的人类文明毁之一炬。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而愤怒之后,更多的是思考。我们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财富,我们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曾经也应该一直是世界上最聪慧的民族,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建造汇集人类智慧的圆明园。但当我们站到制高点时,我们开始固步自封,陶醉于既得的一切,丰饶富足,衣食无缺。我们的耳朵开始听不见声音,我们的眼睛看不见改变,我们的心,再也容不下外部世界的一丁点缓慢却一直持续的进步。而或许这,正是当英法联军的大火焚烧圆明园时,我们无力阻止的原因。
而造就这一民族性的或许更多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缔造了第一个统一帝国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也随之建立。朝代几经更迭,这一制度却从未改变,并不断加强。所谓物极必反,封建制度在经过不断的发展之后,到明清达到顶峰,也开始了它的衰弱。
“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她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影片中这样评价大清帝国的覆灭。我们无可否认,帝国的命运都掌握在皇帝的手里,而一旦帝王没有足够的眼光与才华驾驭这个帝国,面对列强的侵略,我们唯有叹息。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废丞相制度,直接管辖三省六部,曾经对皇帝最有制约力的相权至此消失。而清雍正帝又设军机处,将军事权力进一步收归至皇帝,并随后扩大了军机处的职能范围,各个领域的事务都由皇帝及其亲信大臣处理,标志着封建皇权达到顶峰,而这带来的后果是皇帝权力极度膨胀,无所制约。
圆明园的毁灭固然令人叹息,但遥想它的建立,难道不是封建皇权肆意使用的象征?封建皇帝力图作为封建文人的审美情趣,搜罗全国的奇珍异宝,珍贵字画,囊括全国建筑园林形式,穷全国之力图一己之私欲,它的繁华背后早已预示着当日之殇。倘若投入圆明园中的金钱人力用于发展军事力量和科技,或许就不会有当日的悲剧。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除却皇权的极度膨胀,强大而腐朽的封建制度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
我们无可否认,封建制度在中国成立之初在巩固统一,促进发展的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渐发展,小农经济占比的逐渐下降,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已然发生改变,这时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更多的不是促进作用,而是阻碍。
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但不可忽略的是其也是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1640年的权利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也是在鼓励科技创新的背景下,纺织工具的创新拉开了一系列工具创新的序幕,使得英国在经历两次工业革命后,在1840年的六月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而当时的中国,在封建制度的主导下,仍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小规模的农业经济在技术上难以有所突破,技术创新得以产生并发展的商品经济又遭到抑制。同时天朝上国的思想深深地印在各个皇帝脑海里,乾隆就曾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的中国,也因此错过了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在随后的百年间遭受外辱。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法抹去的伤痛,那里曾经猎猎生长着我们的骄傲与光荣,那里也永远埋葬了我们的荣耀和自大,那里永远提醒着我们不能忘怀的屈辱和愤怒。如果我们不能正视所有的伤痛和屈辱,我们就不能真正地崛起,如果我们只喜欢那繁华盛世而避开战乱流离,那么圆明园的冤魂将仍得不到安息,她用她炫美的生命所付出的一切,将仍得不到我们的痛惜。
因而我们,更应铭记伤痛,奋力前行。
一个伟大民族,必有卓越梦想;一个宏伟国度,需要钢铁脊梁。32集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以缜密的思维,精准的叙事,宏大的视野,翔实的史料,纵揽中国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倾力刻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倾情展示人民群众建设新中国的投入与激情,倾心绘制全国各族人民走上筑梦大道的自信与憧憬。对一个人,95年很长;对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正值青春年华。正是这个生机勃勃的政党,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潮流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无畏坚挺的脊梁,背负中华民族的希望,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满腔赤诚、一身肝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寻梦、筑梦、圆梦。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一、革命年代每场较量,都事关生死存亡,崇高信仰的力量,引领先辈血沃中华、追寻梦想。
思想伟力让精神站立。为了灵魂深处最纯粹、最纯洁的信仰之火,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汇聚在党的火红旗帜下,为了颠扑不破理想,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就要流血牺牲,他们面对寒光闪耀的刀锋,面对撼天动地的炮火,“引颈成一快,不惜少年头”,剑履俱奋、为国效命。信真理、求真知、做真人,革命先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硬过钢铁、胜过刀枪,化为无敌的力量。张学良曾经总结,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是因为红军有信仰,为了信仰,不惜命、不畏死。我们党只所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是因为具有坚如磐石的信仰,有一个永远不倒的信念,有一批批永远不怕倒的人。因为信仰永恒,所以胜利时能越战越勇,遇挫时不离不弃。革命前辈对信仰的坚守,不是挂在嘴上,而是深入到骨子里、落实到行动上。和平时期,能不能坚守信仰,面临更加复杂的考验,有时面临生死抉择,有时面对利益诱惑,一旦信仰缺失,必然精神萎靡、走上邪路。
捍卫信仰就是守护生命,信仰之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根本性斗争。正如习主席指出的“只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了,对党忠诚才能有牢靠的基础”,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把信仰深植内心,把忠诚举过头顶,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党的形象和威望,维护党的尊严和威信,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让信仰之火熊熊燃烧,让红色基因永久传承。
二、历史关口每次抉择,都决定事业兴衰,敢于担当的勇气,彰显领袖非凡智慧、英明决断。
伟大的政党孕育伟大的领袖,伟大的领袖领导伟大的政党。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再到复兴宏业,95载岁月春秋,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每一次重大转折,都是历史的拐点,胜与败只在一瞬;每一个紧要关头,都是命运的抉择,进与退全在一念。历史从来跌宕,革命难免低潮,在党的事业迷茫徘徊、踌躇不前时,总有领袖勇立潮头、振臂高呼,用一人之肩,担起万民之盼;为万民之心,献出一生之力,在黑暗中引导光明,在失败中引向新生,在转折中引领方向,他们的功绩灿若星辰、彪炳史册。江山代有伟人出,革命自有后来人。从三湾改编、井冈星火、万里长征,到浴血抗战、解放全中国,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是毛主席高瞻远瞩、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开天辟地让中国 “站起来”。一场浩劫,元气大伤,国家民族命运、革命建设事业何去何从,考验全党,更考验领袖智慧。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华夏大地演绎着一幕幕春天的故事,是小平同志深谋远虑、拨乱反正,还民族以希望,改天换地让中国“富起来”。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铁腕治党,四个全面、一带一路,我们从未如此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习主席心怀魄力、胸有乾坤,给国家以梦想,经天纬地让中国“强起来”。回顾我党带领人民筑梦中华的伟大征程,正是有一代代心忧家国、兼济天下的领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事开太平,才使我们从苦难深重的昨天走向灿烂辉煌的明天。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创造了历史;人民选择了他们,他们造福于人民。伟人也是凡人,只因成就了不凡;领袖不是天生,只因扛起了千钧。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更是我们追随的方向,每名共产党人都应像领袖那样,在风雨中磨练、在困难中摔打、在挫折中成长,成为勇于担当的铁骨脊梁。
三、人民群众每个期盼,都考验执政根基,无私为民的本色,昭示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一支军队的胜败荣辱,最终取决于为谁而战。老百姓的心,共产党的根。我党自登上历史舞台那天起,就把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唯一宗旨和最高追求。从“打土豪,分田地”到“搞开放,奔小康”,从“人民万岁”到“人民必胜”,从打江山到坐江山,党始终与人民水乳相融、肝胆相照、生死相依。正如美国记者斯诺所盛赞的,共产党是“兴国之光”;也如华侨领袖陈嘉庚所判断的,“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历史反复印证一条铁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淮海战役如海的民工、如林的担架、如流的推车,西柏坡百姓“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牺牲精神,彰显民心指向,更蕴藏无敌力量。从根本上讲,共产党夺取政权,国民党丧失政权,是“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
共产党因执政为民,最终被人民选择;国民党因背弃人民,最终被人民抛弃。历史不容忘记,历史昭示未来。习主席强调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以坚定决心,惩治腐败、革故鼎新,先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个根本目的,就是防止昨天的优势沦为劣势、昨天的立足点变成失足地。作为军队党员干部,要时刻铭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为了谁”,以感恩组织、感恩战友、感恩父老乡亲的心态,保持本色、恪守本真、不忘本心,想群众之所忧,帮群众之所困,解群众之所盼,确保军民一家亲、将士一条心,让生命线永葆生命力。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四、复兴路上每回挑战,都左右前途命运,家国天下的情怀,呼唤军人以身许国、不畏强敌。
毛主席讲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实现民族的独立、大国崛起,是国人追逐的美梦,却是敌人心头的噩梦。思想的交锋、制度的碰撞、力量的对决,势必会残酷激烈、你死我活。没有谈出来的天下,只有打出来的江山。越是筑梦路上、崛起之刻,越离不开军队保驾护航。光辉战史足以证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堪当重任、值得托付的民之重宝、国之利器。面对日军入侵、美军压境、越军挑衅,我们敢于刺刀见红、血战到底,把敌人打到谈判桌前,赶出了国门;面对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垄断,我们以“东风一定要压倒西风”的志气,咬紧牙关冲刺,勒紧腰带钻研,最终造出两弹一星。一次次血与火的较量证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只要我们比他硬气,练实底气,就能打败他的霸气。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军队作为国家的铜墙铁壁,越是和平时期,越需厉兵秣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痛击来犯之敌。
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公民,人人渴望和平,但作为军人,我们绝不畏惧战争。只有不怕死,才能远离死亡;视死如归,往往能凯旋而归。改革强军战鼓催征,改出精气神、改出战斗力,必须眼中有强敌、胸中有战场,唤醒血性、培育虎气,以“打败一切敌人、而不被一切敌人打败”的志气、“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勇气,敢于亮剑、敢打必胜,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状态,时刻绷紧打仗这根弦、扛起打赢这座山、等待出征这道令,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培养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主战尖兵。
2017榜样
《榜样》中的他们是典型,亦是榜样,更是指引我们在新长征路上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榜样》专题节目独具匠心地用“按手印”的形式来记录各位党员的故事,拿锄头的手、攥粉笔的手、握焊枪的手、擎党旗的手、把方向的手、开拓创新的手、撑起平安的手……就是这样一双双不同的手,握住了奉献,又攥住了信念,书写着平凡中的非凡。节目中,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一个初心,每一道掌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信念的手印——罗官章
他是探索高山致富新路子的“退休县官”、引领村民致富的老支书,他用信念诉说着“壮志未酬誓不休”。罗官章是一名基层老党员,退休后做了普通的农民,回乡扎根深山老林19年,用辛勤和汗水带领和帮助乡亲们发家致富。他在牛庄大山里进行的天麻有性繁殖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在付出鲜血和伤痛的代价后,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第一批跟着他种天麻的10多个贫困户,每户增收超过10万元,成为轰动土家山寨的特大新闻。“对党的事业我负了责任,没有辜负党对我的信任”,罗官章不完整的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老茧”,但是正是这双长满老茧的手,帮助乡亲们走出贫困、发家致富,实实在在展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
奉献的手印——支月英
她是一名山村教师,在偏远山村扎根了36年,为山里孩子守望一生,用“舍小我、成大我”的奉献,展现出“不愧苍天不负民”的先进本色。有人说她是傻子,她说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学生说“老师对我们来说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女儿说“你是一个好老师,但你不是我的好妈妈”;她说“我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了才有希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坚守,看到山里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学有所成。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支奶奶”,36年的风风雨雨,支月英已经习惯了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到家、习惯了留守孩子们把她当姐姐、当妈妈一样聊天、撒娇。36载,一茬又一茬的孩子毕业了;36载,支月英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36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已经沉淀为大山深处精神的沃土,让希望的种子在霜林尽染处发芽,托起大山村里充满生机的未来。
坚守的手印——李万君
他是一个普通的电焊工,用焊枪诠释着“工匠精神”,同时他也是一个能提速中国梦的工人院士。他说焊接工作不仅是一门技术,更像是一门艺术,一门功夫,焊接工作又苦又累,他用20多年时间,用手上的焊枪证明了自己的坚守。多年的勤学苦练下来,李万君把焊枪使得出神入化,两根直径仅有3。2毫米的不锈钢焊条,可以被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而不留一丝痕迹;在20米外之处,只要听到焊接声,李万君就能精准地判断出电流地大小、电压的高低。在传授技能这件事情上,李万君也毫不含糊,他希望徒弟技能不断提高,在生产中不断创新,都能成为大工匠。有一次,一位国外企业的老板开出了比现在高10倍的价钱挖他去国外工作,被他拒绝了,他说“做人要知恩图报,我的技能和荣誉是企业、是党给的,尤其我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干出个样来”,这就是独具匠心的大国工匠的坚守,就是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作为的手印——苗振水
“让流动党员有个温暖的“家”,给流动党员过政治生日,给特困党员组织捐款,使流动的党旗撑起一面旗帜,给农民工撑起一片精神的家园”——这是面对这个新岗位,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的苗振水做出的。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在农民工这一新的社会群体中建立和完善党组织,通过发挥党组织的功能加强对农民工的服务、教育和管理,对于维护首都的和谐稳定,对于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流动党员党建工作中来,使固始县在京农民工党支部从第一批的8个发展到现在的29个,充分发挥了教育管理党员、凝聚服务群众的作用。
担当的手印——李贝
她是匡扶正义,奋战在公安实战第一线的巾帼英雄,她用“救过人、卧过底、毙过匪”这九个字诠释着她的担当。“李干部,你是我在这个城市最恨的人,但也是唯一值得我信赖的人。交给你,我放心”,这是一个死刑犯临刑前的遗言,她将所有的身后事全部委托给了李贝。李贝没有想到,第一次给她交待遗言的,不是她的亲人,也不是她的朋友,而是一名被她抓回的犯人。面对生死和压力,对亲人亏欠很多,这份职业异常忙碌,但她说要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李贝,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公安事业,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真诚为民的公仆本色,在最平凡的"岗位上静静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创新的手印——王恩东
他是在垄断领域不断为国家开疆僻壤的先驱者,他“累了睡一会、醒了继续做”的忘我精神、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引领着新时代的新风尚。王恩东及他率领的研发团队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台关键应用主机天梭K1系统,并成功实现产业化,使我国成为美、日之后第三个掌握最新32路紧耦合服务器系统的国家,为我国IT基础设施安全可靠、自主可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国家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研制之初,很多专家认为研发32路关键应用主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方面西方国家将主机相关技术作为国防战略技术,禁止对我国出口,难以获得相关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关键应用主机的技术复杂度远高于一般的PC和服务器,耗资大,风险大。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王恩东带领400多位研发人员经过4年多的技术攻关,在体系结构、处理器高速互联、高可靠硬件系统、容错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从无到有建立了我国高端服务器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责任的手印——“琼沙3号”党支部
“琼沙3号”船是连接着海南和西沙的一条脐带,人们称为“生命之船”,承担着给岛上军民补给淡水和生活物资以及人员上下岛的重任。长年行驶在大海中的“琼沙3号”党员们,风里来浪里行,需要的不仅是过硬的技术,更需要过硬的思想作风。从文昌清澜港至三沙永兴岛正常航路为180海里,航时需要15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完成一次出航,前后准备和航行时间需要5—6天。尽管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轮政委、党支部书记刘学军自“琼沙3号”下水以来,他没有请过一次假;轮大副、党支部纪检委员林明昌妻子怀有身孕,但他每次航行都是坚守岗位,从不提出请假陪妻子,“船上的工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影响工作,而且妻子也理解我,她知道我这工作的特殊性,也明白我对这条船的感情”林明昌说。正是在党员的带头作用下,许多船员也自愿放弃休息,积极参与到增航中来,船上的6名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船员们挑起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2017榜样观后感2000字篇二
10月26日晚8点,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观看后学到更多。
榜样,常指一种理想人格。而在现实生活中,榜样就是有高风峻节,能起表率效用的人,这其中就不乏优秀的党员干部。俗话说:品德是为政之本,也是做人之要。《榜样》播出后,4位党员嘉宾和7位“两优一先”典型各自的讲述,引起了观众不同的感触,这里面既有县处级退休干部,又有普通党员代表,一个个鲜活的感人事例,触动着每一个党员群众的心坎,有网友观看之后曾发出:“这样的奉献和信仰,在这个时代太少见了”的感慨。确实,在这个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更需要一批榜样的力量来激扬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一主题贯穿在《榜样》的始终。节目中邀请了11位今年受到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通过老党员现场讲述、典型访谈、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平凡而感人的事迹。节目中有个特别的环节,在现场准备了心形的印模,通过这样的方式留下在场每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手印,“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每一道掌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围绕这些手掌背后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无私奉献、执着坚守、有所作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和承担责任的高尚品格,向我们传递了“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的时代感召。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罗官章是基层老党员,退休后做了普通的农民,回乡扎根深山老林19年,发扬“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带领和帮助乡亲们发家致富。他决定在牛庄大山里进行天麻有性繁殖试验。经过无数次失败,在付出鲜血和伤痛代价后,终于换来了沉甸甸的成果。罗官章收获了人工有性繁殖的第一粒种子,之后他将这粒天麻种子播在密环菌材上,通过密环菌提供营养,生长出42颗栽培种。后来罗官章将试验田扩大到46平方米,收获的天麻卖了5万多元。第一批跟着他种天麻的10多个贫困户,每户增收超过10万元,成为轰动土家山寨的特大新闻。他说“对党的事业我负了责任,没有辜负党对我的信任”。罗老的手布满了“老茧”,但是正是这双长满老茧的手,帮助乡亲们发家致富,展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
支月英一位山村教师,在偏远山村一呆就是36年。有人说她是傻子,她说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学生说“老师对我们来说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女儿说“你是一个好老师,但你不是我的好妈妈。”在现场采访她时,主持人问是什么原因让她选择了36年仍然坚守在这个岗位,她说“我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了才有希望”,多么朴实却又富有哲理的话。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坚守,看到山里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学有所成。“36年里面我做到了一个人民教师、一个党员应该做好的事,姑娘的抱怨是对的,因为对他们我实在亏欠的太多太多了,但是女儿在行动上还是支持了我。这36年的坚守离不开我女儿和家人的支持。我决定不退休了,一直一直教下去,教到自己教不动的时候为止”。支老师的手是握粉笔的手,也是因为这双手,撑起了山里人整整两代人求知的天空,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
李万君一位焊接师,创造奇迹的大国工匠。他说焊接工作“不仅是一门技术,更像是一门艺术,一门功夫。”焊接工作又苦又累,20多年间,用焊枪证明了自己。看到高铁,他说不出的自豪,最想做的就是把这种光荣和精神传承给更多的人。隔着20多米就能知道电流的大小。他希望徒弟技能不断提高,在生产中不断创新,都能成为大工匠。有一次一位新加坡的老板开出了比现在高10倍的价钱挖他去那边工作,被他拒绝了,他说“做人要知恩图报,我的技能和荣誉是企业、是党给的,尤其我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干出个样来。”这就是独具匠心的大国工匠,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执着坚守。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优秀党员是一面旗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但是,一提起“优秀党员”,不少人又觉得渴望而不可及。实际上,优秀共产党员之所以能称之为“优秀”,就在于他们处理问题、面临选择时,自觉超脱个人情感,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落实到他们平常的工作和点滴的生活中。
没有追求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没有奉献的生命,是黯淡无光的生命。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从政榜样有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时刻“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孔繁森“视名称安危淡似狮泉河水,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四有”书记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知之愈深,行之愈坚,党员干部只有自觉向榜样看齐,向标杆校正,才能更好地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
向合格党员看齐,习总书记曾有“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的论述。榜样同样如此,见贤思齐焉,纵观历史和古今中外,领导干部带头以身作则都是最好的带动力、贯彻力、效仿力和执行力,要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必须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树立标杆意识,并着重在“率”字上下功夫。领导干部通过自身行动影响并带动身边人,这同样也是榜样的力量在传递。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同样是在警示我们,人的一生只有“直叙”,没有“插叙”,更不会有“倒叙”,所以更要“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党员干部生活中要自觉向榜样看齐,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充足的干劲和更加顽强的毅力投身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当中,通过层层传递“榜样”的力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入心。
通过观看《榜样》,给我们提供了可以直接学习的标杆,既让我们受榜样的激励而努力向他们看齐,同时只要我们借鉴他们的做法,传承和发扬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样也可以成为优秀共产党员。让我们大家一起向《榜样》学习,传递更多社会正能量。

档案馆观后感2000字选录80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