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观看我们大合唱的观后感收集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观看我们大合唱的观后感收集76句



《黄河大合唱》观后感1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句歌词想必老一辈革命者一定不陌生吧?没错,它就是著名的红色歌曲—黄河大合唱中的一句经典话语。当我还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革命红色歌曲,但是当我慢慢长大了,我知道了。
我们现在的美好家园是这群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打拼下的;我们的红领巾是他们用鲜血染红的;我们的种种幸福生活也是他们……
这首歌曲的作者是光未然与冼星海,光未然在随军从事革命事业过程中创作的,当他看到黄河的气势磅礴,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他被震撼了,他决定以黄河为题目写一首长诗,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当他见到冼星海时,冼星海同样被诗所感染了,决定为诗谱曲,让更多的革命者激发起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有了这个信念,冼星海创造了奇迹,仅仅用了六天时间,他就谱出了八篇乐章。
而后又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从此,这首革命歌曲传遍了全中国,激发了全国革命人保卫中华民族的坚定意志。现在,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历史给予了我们教育,给予了我们启示,也给予了我们思索事业发展之道的灵感。从历史中,我们窥到了我们的发展轨迹,坚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从先辈们如火的革命热情中,我们的灵魂得到了洗涤,我们的追求得到升华。
《黄河大合唱》观后感2
在近期的音乐赏析课上,我们听了《黄河大合唱》,听后我深有感触,回味无穷!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黄河大合唱》,用雄壮,用呐喊,用号召震撼了我,歌颂刚强不屈的华夏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她有着伟大的人民。这是高昂,这是沉厚,这是凄婉,这是悲壮。听《黄河大合唱》的心情,是气势磅礴,是阵阵荡耳,是心境复杂的。很多人知道《黄河大合唱》。它如黄河奔流,波涛汹涌,九曲连环;如雪山崩颓,烟飘云散,一了百了。

观看我们大合唱的观后感收集76句


它用自己的整个生命与激情谱写了这曲感人肺腑的乐章,诗一般的语言,与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种和谐与坚定,就像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是乐观无畏,是坚强伟大,是不可战胜的。
《黄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因为它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唤醒了人民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常常这样认为:过去的老歌都不好听了,都那么土,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流行歌曲才是主流。
但我想《黄河大合唱》是始终不会落伍的。因为它所表现的那种精神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该有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肩负着建设祖国重任的青年人更应该具备。
所以,朋友,倘若你现在正在每天浪费时间、碌碌无为,倘若你已忘记如何做一个龙的传人的话,那么就去听听《黄河大合唱》吧!相信从中你会重新找回龙的尊严。
《黄河大合唱》观后感3
《黄河大合唱》是诞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型声乐作品,是一首极其激动人心的抗日战歌。它用象征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民族“巨人”的典型形象——黄河,既有中华民族的气魄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的精湛技巧,都可称为我国音乐作品中当之无愧的楷模,是我国音乐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引为自豪的艺术明珠。
1938年秋,24岁的诗人光未然满怀抗日的热情,来到黄河的壶口,亲眼看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丽景象。黄河的力量给了诗人以启示,他决心要“写一首讴歌黄河的诗”。
后来,诗人又经历了吕梁山的战斗,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更加激发了诗人的情绪。在永和关,诗人曾从黄河船夫与恶浪搏斗的豪迈气概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诗的意境又一次升华。他再也抑制不住讴歌黄河的创作欲望了,就在1939年3月初,他带着伤病,只用了5天时间,就写成了震撼人心的.歌词《黄河大合唱》。
歌词对黄河作了全面生动的描绘,并赋予它以巨人般的坚强性格,不仅使我们看到了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河之雄伟,也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黄河的屈辱、黄河的觉醒、黄河的力量。
在延安窑洞里,当时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听了光未然满怀激情的朗诵后,一把从诗人手中拿过诗稿,动情地说:“我要把《黄河大合唱》写成具有中国气派的大合唱!我有把握把曲子谱写好!”冼星海就是以这样炽热的情感写好了《黄河大合唱》的总谱和合唱,总共只用了6天的时间。

观看我们大合唱的观后感收集76句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大学礼堂首次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周恩来曾为冼星海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人民谱出呼声”,这也是全中国人民对《黄河大合唱》的高度评价。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每章开始均有配乐朗诵。
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描绘船夫们与黄河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
②《黄河颂》(男声独唱),唱黄河的雄姿,赞五千年的文化,颂民族精神的发扬;
③《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英雄;
④《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控诉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⑤《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叙述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人民的斗争决心;
⑥《黄河怨》(女高音独唱),唱出了被压迫、被污辱妇女的痛苦哀怨;
⑦《保卫黄河》(轮唱),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
⑧《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象征东方巨人为抗战最后胜利而发出的呐喊。
《黄河大合唱》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鼓舞群众奋起抗战的战斗号角;今天,它仍然激励着我们永远向着胜利前进!
6月1日那天,我们学校为五月的海洋文化节召开闭幕仪式暨“我爱蓝海”合唱比赛。
早上八点我们浩浩荡荡地搬着自己的椅子到大操场,我们既是参赛的选手,也是观众。
首先由三(1)班的表演拉开了序幕,也许是因为我们自己也要上台演出,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轮到我们了,朱老师提醒我们到后台排队啦。
我突然觉得好紧张,万一忘记歌词了怎么办,动作跟不上节奏怎么办?心里一下子慌乱起来。这时,朱老师告诉大家:“太激动的同学,深呼吸三次,你行的,别紧张。”我照着方法做了,感觉还真有效果。轮到我们上了,我心里想着:“不要紧张,就当是练习。”
音乐响起来了,我们也随着音乐唱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咦?不对,唱快了,这下死定了。还好当第二段音乐响起时,我们找回节奏,正确的合着拍子。汗,咋又快了。看来大家都激动了。第三段音乐结束的那一刻,我们坐在台上摆造型的同学马上起来,可周璇没等我们排进队伍,她就喊了一声:“敬礼”。哈哈!她也太兴奋了。就这样在我们不完美的演出中,我们班的表演结束了。

观看我们大合唱的观后感收集76句


我们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因为主持人很快就要报分数啦!“四(1)班9.38分。”听到这个高分我们激动的欢呼起来,这是我们目前听到的最高分,我们的幸苦努力有了回报。正当我们春风得意时,四(4)班的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肯定比我们分高,看的出他们练习了更长的时间。最后我们得了全校第四名。虽然不是第一,但是在我们班同学的心理这胜似第一,因为这是我们一起努力争取的荣誉。这为期一个月的海洋文化节也在这闭幕式中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东西,有友谊、努力、团结。感谢这次圆满的活动,使我收获丰厚。
即使是一片树叶,也能倾倒一个季节,而无数片树叶伴着优美的旋律漫天飞舞的时候,将倾倒整个世界。合唱作为一门艺术,它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音乐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合唱团团员,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一路走来,有不少的收获,我想这些都将成为我大学生活中难得的宝贵财富,不断指导着我前进。
对于没有接触过合唱的我来说,初学合唱时,总以为经常在卡拉ok里练嗓子,唱歌应该是一件驾轻就熟的事,合唱也无非就是很多人一起唱着同一首歌,而真正投入到合唱的训练当中,才逐渐理解唱好合唱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在成为合唱团的一员的一年里,首先学到了合唱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发声方法、呼吸技巧、识谱等等。作为女高音,发声要充实、圆润,不能太白,并且女高音的特点是要明朗、轻柔、柔和。呼吸换气的时候,要做到和全体合唱人员同时呼、同时吸、同时换气,数十人如一人。其次,学会了要用耳听、用心听。唱不准,唱不好,人们往往只会怪“嘴巴”——“喉咙不好”。其实,错不在嘴巴,首先错在耳朵,耳朵不准,声音就不准。节奏要靠耳朵听,气息、感情的强弱起伏、自然流畅也要靠耳朵听,合唱中各声部的默契配合、歌声与伴奏的默契配合更是离不开耳朵听。老师也经常强调要多听听别人是怎么唱的,要把自己的声音跟他们的声音融合,不要一个人弄得声音很突出。可以说,不会用耳朵的人就不会唱歌——至少唱不好歌。而我们平时学习中,往往犯这样一种错误:只想唱,不想听。
这恰恰是音乐学习中的大忌。钟情于歌唱,这无可厚非,但不重视“听”,就不是真正的爱歌唱。钢琴弹,不听;老师讲,不听;别人唱,也不听。老师示范时,要求还没听清楚,还没听到“心”里去,就自以为懂了,急急忙忙跟着唱,一错再错,反反复复,结果却是“巩固了错误”,离目标越来越远。还有,须知听老师分析别人的得失,对自己的提高极有好处,不听,不但是自己的大损失,也干扰了他人的学习。老师个别指导别的声部时,要认真倾听,其他声部训练时低声跟着合一合。学会倾听,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高,更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观看我们大合唱的观后感收集76句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是一项全身的工作,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每一位合唱团员都必须做到心到。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只有当全身心的投入,一直到每个细胞都充满着音乐感时,歌声才能产生作用。其次,合唱是集体性的声乐艺术,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要求,经过长时间的合唱训练,也培养了我们的团结精神和合作精神。合唱要求音准、节奏准,要求各个声部不仅要唱准自己的声部,还要倾听其他声部。每个声部的合唱队员都必须有奉献精神,为了合唱的“合”,要根据声部的要求压住自己洪亮、过瘾的演唱,服从整体的声音,也就是做到心安。最后,合唱队全体成员要齐心合力,通过科学的发声,将优美的音符,用激情“串”起来,使声音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引起听众心灵上的共鸣。
而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近一年的时间里,每一位合唱队员都放弃了大量的个人休息、娱乐时间,不但每周要进行训练,甚至周末都要进行辛苦地练唱,一练就是近三四个小时。嗓子哑了,就含一粒清凉糖,仔细地聆听,低声地跟唱。学业繁忙,漏了一次训练,就自己看着歌谱自己哼唱。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正是这样的积极参与,认真排练,唱出了激情和精神,才能铸就合唱团的成功。
合唱活动真正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态度决定一切”。从开始的不协调、不动听到现在的和谐优美的歌声,我想这是和我们每个合唱团团员端正的态度分不开的,从思想上重视了某件事情,并能持之以恒,这是我们达到既定目标的首要条件,我想我们做到了。
也就在此时,才能让人感受到艰辛付出之后不但有着成功的`喜悦,更有着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合唱作为音乐活动中“凝聚力”最有效的手段,不仅发展了人的"灵魂、精神,也发展了民族性的教育,这是任何其它课程不能代替的。在合唱中我们不仅训练的是艺术鉴赏能力,音乐表现力,同时还培养着我们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合唱活动,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使歌声优美动听那么简单,更是对我们意志力的一种磨练。如若能够长期坚持,一定会让我们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强,使我们在精神境界得以锻炼提升。

观看我们大合唱的观后感收集76句


合唱的魅力不单是让我们体会到合唱中的忘我投入所创造的和谐之美,更为重要的是使平时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极为“鲜活”。比如说“成败的关键在于细节”,一首合唱曲目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几个音符是否到位,取胜就在这些细节音符的准确把握上,而最终打动听众心灵的也是这几个音符。比如说“团队精神”,合唱是一种群体艺术,需要具备很强的团队精神与责任心。“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参加合唱队之前真的没有这样的体会。但当我们的歌声回荡在学校上空,带给听众强烈震撼力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优美合声的背后是合唱队员们非常默契的配合,是团队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人们常说: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强盛,必须要有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支撑。同样,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要发展、要提高,也必须要有一种团队精神作为支撑。合唱的魅力就在于让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都在歌声中自由翱翔,体会着音乐带来的欢乐,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提升了个人的素质,让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产生了共鸣,用共同的责任心铸就起团队精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