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雍正王朝34集观后感汇总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雍正王朝34集观后感汇总96句



我这辈子啃过的部头最大的系列小说,不是普鲁斯特躺在河底的《追忆似水年华》,我自己一天到晚的胡思乱想就够多的了,完全不必进入别人的意识流;也不是梁羽生写的那些动不动就“参见拙作XXX”的十几本天山群侠传,虽然我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武侠小说迷,但我对多数时候有正无奇的天山武林世界没有窥得全貌的兴致。正确的答案是二月河所写的“康雍乾”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洋洋五百万字。
那是十年前,我有大把的时间看小说。四部“康熙”、两部“雍正”、六部“乾隆”,在冗长中明白了什么叫津津有味。小说看了没多久,央视就以1999年开年大戏的规格推出根据《雍正皇帝》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在《雍正王朝》之前,刚刚火势冲天地流行过首席疯癫派清宫剧《还珠格格》。在《雍正王朝》之后,还要有经典戏说派历史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风风火火闯江湖。冷面雍正不可能像小燕子一样挤眉弄眼,也不像纪大烟袋一样貌似正经、实则胡闹,他是张嘴朝廷闭嘴民生的正剧的主人公。从收视率来说,《雍正王朝》难敌《还珠格格》动辄40%的成绩,可是20%已经是央视一套黄金档电视剧的最高纪录了。
检验一部作品是否经典就看它能否经得起一看再看。时至今日,《雍正王朝》除了经常在各电视台重播之外,其影碟也通过各种渠道保持着不俗的销售量。我有个经商的朋友,把《雍正王朝》的一套DVD看烂了又买了一套,品味不休。在官员群体中,它和《走向共和》是不成文的必修课。为什么会有这般魔力?有人说这是世纪末的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人们渴望出现一个强悍的威权人物做灯塔,《雍正王朝》踏上了点儿。有人说这是奴性思想大发作,以正史的面目行歪史之实,美化过后的封建帝王迷惑人心,流毒无穷。我以为,这种高屋建瓴的总结,深文周纳的忧虑,不能说全无道理,但多数是文人墨客强做解人以及高来高走的杞人忧天,观众爱看《雍正王朝》,主要是它有紧张激烈、悬念重重的剧情,它把人琢磨透了,集了中国式权谋之术的大成,在感官刺激和人性思索方面都能满足观众,观众既没有明确的意识呼唤威权人物,也没有那么下愚因一部电视剧而惑乱历史。

雍正王朝34集观后感汇总96句


问题挖得越深,往往离真相越远。这里只从实打实的地方说起。
(一)权谋教科书
《雍正王朝》里有四大弄权高手,康熙,邬思道,张廷玉和八王,他们驱使或者牵扯着其他棋子进退绞杀,全剧中的惊风密雨,几乎全是他们搞出来的。从来没有一部影视作品如此深入而全面地展示过宫廷争斗和朝局角力,从来没有一部文艺作品能如此酣畅淋漓地运用中国式的兵法奇谋。当我看到《投名状》力不从心地布下权谋疑阵的时候,我觉得那是小孩儿过家家。
1、做孤臣。
康熙按照顺治“永不加赋”的嘱托,一直对臣下和民间实施宽仁政策,加之晚年倦勤,百官变得恣肆不法起来。一个重要的弊政就是各级官员纷纷向国库借钱,挥霍浪费不思归还,以致国库空虚,无力办大事。逢有灾年或者边患,财政就会捉襟见肘。康熙有意派人追讨欠银,无奈无人领命去办这个得罪人的差事。这时候,其四子胤祯勇敢地站了出来,表决心说:“儿臣大不了做个孤臣!”康熙“圣心甚慰”。所谓“做孤臣”是与“结朋党”相对的,也就是处处以朝廷大局为重,勇于任事,披坚执锐,不考虑个人进退,不怕得罪同僚,哪怕落得个独来独往,没人理睬,也再所不惜。古来臣下取悦君王,有两条正路,一则是做忠臣,一则是做能臣,而这个“孤臣”的最高境界是既忠且能。问题是,这样的人纵讨得皇上一时的欢心,往往没有好下场。中国是人情社会,撕破脸皮做官,时移事异就可能获罪,无人同气连枝,只能付出代价,就算是皇上也未必能保你一辈子。
这方面,汉景帝时的晁错就是前车之鉴。胤祯和康熙当然明白其中道理,因此上这个保证一下,父子之间心意相通,帝座的天平也向老四发生了重要的倾斜。
01
我觉得想要看中国古代最经典的政治斗争就要看雍正王朝。我不喜欢看甄嬛传以及步步惊心,因为我认为权术以及政治从来都不是后宫女人的东西,或者说女人大多数都不懂政治。与雍正王朝相比,步步惊心简直就是过家家了。在没看过雍正王朝之前,我认为康熙王朝算是是非常好看了。但是看了雍正王朝的书以后,才觉得康熙王朝的内涵浅显,政治斗争缺乏手段。
雍正王朝中饰演了许多特色鲜明的人物,手段高明的雍正,义薄云天的十三爷,亦正亦邪的八爷,骄功恃傲的年羹尧等等,这些娴熟的演技和完美紧凑的剧情成就了这部剧。

雍正王朝34集观后感汇总96句


我认为这部剧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前半部分—九子夺嫡,最终以四爷登上皇位而结束,这当然还要感谢邬思道这个军师,他告诫用雍正不争是争,在我看来雍正的厚黑学手段还是非常高明的,为了夺得皇位他让八爷和太子争得两败俱伤,让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最终登上皇位。在我看来,凡是中国古代的开国皇帝或者圣明君主无一例外都是有极高的厚黑学手段的,好人做不了好皇帝。
02
最近偶然点开《雍正王朝》,发现居然是这么好看的一部剧。
通观全剧,印象最深的,竟然是八王爷允祀。前半段九子夺嫡的剧情里,允祀像是一个心里只有权谋没有苍生的负面角色,但剧情推进到后半,年羹尧在西北带兵打仗期间,允祀尽心尽力地为其筹措军饷粮草,还斥退了怂恿他暗中对年使坏的允禟和允珴,说自己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他不能坐视不管。此刻八爷的形象瞬间光辉起来,原来他和那些酒囊饭袋之辈截然不同,重大关头完全可以放下心中芥蒂,一心一意地协助那个他并不完全服气的皇上四哥打赢西北这一仗。筹措粮饷期间,国力本就羸弱,但允祀还是有办法从各省的税银中挤出上千万两运往西北。这也说明他的能力无愧于“总理王大臣”的职位。
后来年羹尧被赐死,西北诸军击退了劫营的敌军,却被烧了过冬的粮草。西北将领将此事按“小胜”奏报朝廷,又请求朝廷支援一万石粮草。雍正听后勃然大怒,认为西北将领欺君瞒报,要将其治罪。此时允祀建言,驻边将领素有讳败为胜的积习,何况能驻防西北荒无人烟之地多年已实属不易;此时若再治罪,会寒了边境弟兄们的心;皇上对此事最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对其稍加嘉奖,再在密折中点明,则其定会感恩戴德奋勇杀敌。怪不得八爷被称为“八贤王”,有这样的情商和手段,又如何不贤?
看到这里不由觉得,八爷这个人物真是剧中最立体丰满的。八爷的家被抄之后,他在满地狼藉的书房里对弘时自嘲道,八贤王(冷笑),八贤王,就是这个“贤”字毁了你八叔的一生啊。他的贤在攀附他的人眼里,是正确站队望风梯荣的符号;在他父皇康熙眼里,是结党营私功高盖主的忌讳;在和他竞争储君之位的"兄弟眼里,是虚情假意图谋不轨的手段。但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与生俱来的对人情世故的敏感和争强好胜的心性带给他的贤名,是如何成就他又毁掉他的。

雍正王朝34集观后感汇总96句


此前的朝会逼宫一幕中,雍正曾厉声问他:允祀,你想自绝于列祖列宗吗?!允祀答道:是否自绝于列祖列宗,黄泉路上,自有印证!看来他已经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朝堂逼宫那一场戏的确好看,堪称经典(窃以为《甄嬛传》里滴血验亲的一场戏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看似朝堂上的言辞较量,实际上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之争。当奄奄一息的十三爷允祥被抬进朝堂,宣告夺回兵权的时候,允祀知道自己失败了。他大笑道,皇上四哥,我输了,可你并没有赢!满朝文武,除了你曾为他掌过灯的王文昭,除了这两个高官厚禄的军机大臣,哦(看向允祥),还有这个废了的老十三,还有谁是站在你这边的?啊?皇上(冷笑)?皇上(大笑)?!言下之意,我允祀虽不是皇帝,却已掌控朝野人心;你雍正虽登大位,但只是孤家寡人。他显然至死都不甘心,不甘心以他天纵的才干屈从于一个不通人情又人心尽失的皇帝四哥。
这部剧里允祀生前最后一场戏是他在家产被抄后,拿出缝在衣服里的一摞银票遣散妻子家奴。这一幕颇耐人寻味。抄家前私藏财产说明他深险?几十年积下数目堪比国库的一千万两银子,说明他并不清廉?这些钱并没被他挥霍而是分给妻子和奴仆,说明他本质上还有一颗仁厚之心?一个王爷的虚伪与贤德,此刻交织呈现。
03
一部伟大历史正剧的诞生。1999年故玫执导的《雍正王朝》,一经播出便火爆全国,好评不断。
一部成功的电视剧,关键是在于塑造人物本身,在《雍正王朝》当中,我们能看到英明老道的晚年康熙,焦晃老师饰演的晚年康熙,每个动作及眼神便显露出帝王之气。再由唐国强老师饰演的雍正,身为皇子王爷时,对外尽职当差,对兄弟百般关心,内心有着当上帝王治理天下之雄心。
对于一部成功的历史电视剧,成功的要在于对历史的考究。《雍正王朝》将当时清朝重大的历史事件从原因到结果完整地展现了出来,从黄河大泛滥,河南科场舞弊案,平定西部叛乱,等等…给我们呈现了一场场重大的历史事件。
这部成功的历史电视剧《雍正王朝》,成功在历史的把握,人物的塑造,细节的考究,来源于导演的功底,同时显露出演员的实力。
04
雍正皇帝,我对他的了解,来自于小说、野传、影视作品,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继位有问题,本应传位十四皇子,被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不过经不起推敲,这么重要的诏书不太可能这样做假,不可能不写人名,而清朝是满族,就算用汉字也不可能只用汉字而不用他们的文字。而且说实话,康熙皇帝作为一代圣君,对于他的儿子们的争斗不是不明白,更不可能不在继位上仔细安排,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

雍正王朝34集观后感汇总96句


2、诛杀忠臣年大将军。古来功高震主的将领多有这样的结局,也不算稀奇。
3、残害自己的兄弟。古来帝王家都是这样,反过来说,如果是别的皇子继位,四皇子估计也一样被残害,毕竟他们都曾经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谁也不会放过谁。
4、大兴文字狱,最终被“文字狱”受害者吕留良孙女吕四娘杀死并斩首。“文字狱”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在深宫禁院被人杀死,并且带走头颅,这个比较想不通,怎么可能做得到?
其实,雍正皇帝所作所为,跟大多数帝王并无太多不同,为了筑固自己的政权,各种手段都会用,但,何以会被后人如此诟病?被贬得无一优点?据史实记,他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改革,做了很多实事,充盈了国库,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仔细想想,精明如康熙帝,不可能选一个庸才当继位之君,特别是在他有那么多有能力的儿子的基础上,而且雍正的儿子乾隆也非常出色,有那样的圣君父亲,又有出色的儿子,雍正皇帝肯定不是只会杀人那么简单。当然,对于传说中他创建的“血滴子”,还真是让人惊悚的。
《雍正王朝》是作家二月河所写的清朝宫廷小说,与康熙和乾隆构成一个系列。但是其中最精彩的同时最引人深思的大概要算是《雍正王朝》。我以本书中的社会为整体思考的背景,写下一些看法。
众所周知,清朝鼎盛便是康雍乾三朝盛世,康熙与乾隆都是久坐皇位的,只雍正做了短命皇帝。这之间的种种关系需要做一个简单描述。康熙是治乱的皇帝,天资聪颖,宽厚爱人,早年平内廷,撤三藩,收台湾,民政上为民生做出不小贡献;其后平西边准葛尔叛乱。但晚年精力不济,吏治腐败,政令不行也都是有的。雍正是治平皇帝,在康熙晚年就被称为“冷面王”,为人“苛刻”、“刻薄”,与康熙帝比起来,看似竟全无仁慈可言。但是,雍正皇帝上台接手的是一个国库空虚,吏治腐败,党争严重的朝局,他的苛刻与刻薄,带来的是吏治的刷新,国库的充盈,政治的改革,刚直不屈,果敢无畏,为之后的乾隆皇帝创下了盛世的的基础。
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为什么康熙精力不及时国家就出现了危机,吏治、经济、民生全现颓势?因为康熙老了,他的老为什么对朝政影响如此之大呢?因为制度,或者说是封建社会,我们可以理解到在古代国家兴亡全在皇帝身上,只有勤政并有能力的皇帝才能治出盛世王朝、中兴天下或力挽狂澜挽救家国天下。雍正就是这样的`皇帝,他面临兄弟竞争皇位、西边叛臣有虎狼之心。吏治严重腐败、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等严峻的问题。因为众多危机,他勤政的程度几乎任何一位皇帝都不能企及,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每天工作到凌晨,早上六点便又起身,所有奏折一一细览,动辄便是数千字的朱批,一个一个的接见县官进行考核,可以讲事无巨细。正是这番努力,才成就了他刷新吏治的理想。

雍正王朝34集观后感汇总96句


从个人来看,勤勉是极其重要的!事实上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团队、国家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其次就是个人的宽厚和刻薄,这些都是相对的,存善心而误错就不会罚,甚至要表扬鼓励,若要存有邪念,即使成功也要罚。这些对于我们来讲应当作为自省的话。用在王道上是一种巩固势力,保护能臣贤臣的做法。
从全局讲,要说的是吏治。即便是今天,吏治也是极其重要的。在现在的制度环境,比起当时要强上百倍千倍,可钻的漏洞也少许多许多,但是,仍然有漏洞会被人所钻,这就是所说的犯罪。现如今国家所讲的正是吏治,结合近些年所见媒体报道的事件,事实上问题出现在法令政令不能施上。因为往往势、利纠缠不清,一件事就可能会牵连一大批的社会名流,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影响国家发展,所以往往法制为人视而不见,虽欲治而不能,会留下更大后患。所以,吏治一定要痛下决心,此时此刻,国家应当刚正无畏,破除阻碍,由此而兴中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