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终南山隐士纪录片观后感精选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终南山隐士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0句



闲来没事,随手翻阅由张剑峰主编的《问道终南山—隐士之地》一书。如张剑峰所言,该书“致力于发现‘藏着’的中国”。全书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十余万字,总的看来,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读来似有一慈祥的老者盘膝坐在对面谈古说今,给人很随意、很自在的感觉,让人于内心波澜不惊中,却有一种淡淡的领悟和喜悦。
起初对该书产生阅读的兴致,大概在于网络新闻媒体间或曝出的某某终南山隐士之故事,以致在内心产生莫名的联想,或是好奇心使然,或是为释解心中的疑惑,于是“拣出”这本书,只为通过纸面的文字、图片记录,“瞥见”终南广袤的群山、松竹、岩穴、茅屋以及在松竹和岩穴之间或茅屋之内住着的高洁之士,看他们如何栉风沐雨、箪瓢而居,如何出作入息、耕读修身;看能否读懂他们的内心,进而对自身的心灵成长有所助益……
终南山是一座有着特殊情感的名山。山,在中国历来被视为离天最近之所在,而中国“敬天”的敬畏之心与传统让人们尤其是文人墨客以及恪守中华传统文化的人士对山更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因此,古代之隐者,多选择名山作为归隐之地,而名士与名山两者之间,究竟是谁助推了谁,却也不尽能说得清楚。但毫无疑问的是,在漫漫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终南山以其广袤、隐忍及历史名人的驻足与关注,终成“一群人”的心灵秘密家园,凝结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精神,如一层薄雾笼罩在终南山上空、行走于终南山山间,更增添终南山的神秘与传奇。
尤为可贵的是,终南山的山谷中,茅屋洞穴之间的炊烟从来未曾断绝。因此,终南山不仅是古代的,亦是现代人的。看古代的终南山,更多的是古代隐者书写在石头或树木上的文字以及人们对终南山所抱定的“名山”信仰。而从现代繁华都市返回终南山田园的一群现代人,把“留着长须、读着黄卷、嚼着菜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画面生动地留在了现代,让终南山的情感、精神更好地流传了下来,从而也让终南山的情感、精神有更加真实的存在感与新鲜的生动感。
从现代繁华都市返回终南山田园的现代人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在大部分现代人向着越来越拥挤的物质世界涌动的时候,守住了那一片诗意盎然的终南山野,守住了内心的那一份宁静与平和,让内心真实的精神诉求赢得了物质欲望的现实诱惑。他们是现代社会中能坦然面对权色、物质的诱惑不为所动并孜孜探求内心心灵深处呐喊的“一群人”;是现代社会中能遵从自身内心的心灵呐喊找到并坚守住自身心灵家园的“一群人”,他们抛弃的是物质,赢得的是精神与情感。这是尤为值得敬佩与称道的。

终南山隐士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0句


当然,终南山之情感、精神,并不因为终南山作为隐士之地,而显得消极出世。隐士之地,不仅仅是为“隐于世”,更多是为找寻心灵的秘密家园,隐士者当于归隐中找到情感、精神的寄托与力量。因此,多有身处终南山之岩穴或茅屋处,却心对外部的世界和内心的世界都有所寄托之人,他们不悔、不倦、不怠,在耕读修身中不失入世的情怀与勇气。这当是“隐”于现代社会的隐者积极的心态与作为,也是阅读该书的最大体会与收益,即是当有身处现代都市而能有心处终南山的平和与宁静,从而在喧嚣的现代都市及山影幽兰的终南山中,都能找到“家”的所在。
这大概即是所谓的“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但所谓的“大隐”、“中隐”、“小隐”在见识、气度上并不见高低,只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个性与方式,无关隐者的胸怀与勇气,更无关隐者的修行。唯如此,心灵秘密家园的那份宁静与平和,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更加饱满,也才能在现代社会更加无所不在。
《航拍中国》观后感1
今天,姚老师立了个规矩,以后周三上午只要全体拿出一百分的学习态度,下午第一节课就可以看电影。
上午我们表现不错,所以规定即日生效。姚老师特意选了一部纪录片《航拍中国》之陕西,不仅为了让我们了解祖国山河的大好风光,也让我们学一学如何描写风景。
整部纪录片叙述了整个陕西的风光,通过直升机的航拍完成。我们了解到秦岭是陕西的南北分界,秦岭的最高峰为终南山。终南山是道士的隐居地点,这里有百年的隐士文化,如今也被开发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人们可以选择坐缆车或者独自攀登到终南山的顶部。终南山的险不亚于黄山。
离终南山不远就是华山,想要寻求刺激的人,可以来到华山的悬崖栈道,那比张家界的玻璃栈道还险呢,只有半米宽,背靠岩石,脚下就是咫尺悬崖。
秦岭也是熊猫的圣地,这里拥有中国仅存的几只棕色熊猫,也是金丝猴的天堂。到了中午,金丝猴在树枝间上串下跳。因为拍摄时是冬天,没有食物,它们只能去投食点“就餐”,可到了夏天,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自然界里有丰富的瓜果在等着它们。
虽然纪录片只有40分钟的时间,却让我们在天空中遨游俯瞰美丽的祖国山河,我真得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终南山隐士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0句


《航拍中国》观后感2
今天,我看了老师推荐的《航拍中国》之新,看过以后,我觉得太震撼了!我们的祖国竟然这么美!我们的祖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
新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南面有昆仑山,北有阿尔泰山,中部有天山。今天我就乘坐着“飞机”从天山开始旅行。天山上有近万条冰川,有美丽无比的山峰,飞行到天山中部,一个美丽的大草原呈现在眼前,蜿蜒的河流在太阳的映射下,神奇地出现了九个太阳。
我又“乘坐着飞机”来到了乌鲁木齐市,这里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离冰川最近的城市。9月,是石河子的棉花采摘的季节,采摘下来的棉花要九千量卡车才能装完。新的番茄、辣椒,让我看到了一个火红的新。
再向西飞行,来到了安集海大峡谷,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4月,伊犁河谷的杏花,漫山遍野,有白色的,有粉色的,加上草木的绿色,形成了彩色的杏花谷!6月,薰衣草盛开了,我又看到了紫色的新。穿过气势雄伟的果子沟大桥,来到了赛里木湖,新之旅就结束了。
我迫不及待地想进行下一个航空旅行,妈妈说今天太晚了,明天再继续旅行吧!
《航拍中国》观后感3
《航拍中国》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在空中俯瞰我们的大好河山,欣赏我们的美好家园,用众多网友的话说就是:每一帧都可以用来当桌面。确实,美到让人窒息。黑龙江篇以冰雪世界的家园引入,这怎能不勾起我对那份洁白天地的热爱的呢?那晶莹剔透的雾凇奇观,还有700多万公顷的大、小兴安岭,是东北虎、梅花鹿等动物的广阔家园,也是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聚集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牡丹江双峰林场雪乡,镜泊湖,伊春嘉荫恐龙博物馆,大庆和牡丹江冬泳,大庆连环湖,大庆石油,齐齐哈尔扎龙湿地,五大连池,漠河……
世界的创造,让我们和这大自然奇迹相遇,这是恩赐,亦是缘分。雪花飞飞扬扬,飞扬到北方的衣兜,我双手合十,祝福着一个又一个心中思念的人。或许这些记忆只是生命中的过客,但是我年老时,在某个有着点点暖阳的午后或是星光熠熠的夜晚,坐在花香四溢的乡村小院,摇着摇椅微笑着静静回忆,有风微微的拂过,所有的记忆是甜的。
好吧,美丽的黑龙江,我等到什么时候一定再来看看你。

终南山隐士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0句


《航拍中国》观后感4
近几年,含有“中国元素”的自然纪录片在国外电视台里频繁出现,宣传中国。于是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终于筹划了一档专注于介绍中国美丽自然风光的纪录片《航拍中国》纪录片。从上映开始,这部纪录片就大获好评,从文案到配乐都美到极致。成为即《舌尖上的中国》后有一档,口碑收视双好评的纪录片。
《航拍中国》纪录片采用航拍技术以高空视角俯瞰整个中国。每一集片中都会有几百个美景镜头。画面之精美,气势之宏大。航拍最能体现,雄伟河山的广大和人文之美。纪录片的第一季共播出了6集,包括了我国海南、陕西、黑龙江等地区。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冬夏风情浓厚的黑龙江。
片中,北国雪境的气质一览无遗。在库尔滨,雾凇不仅美得晶莹剔透,更拥有长达四个月的漫长“花期”。亚布力滑雪场上的人群在欢乐滑雪中体验风的速度。松花江上,冰面被切割成一块块重达500公斤以上的巨大冰块,远看像一颗颗甜蜜的冰糖。就是这些大冰糖,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变成冰雪派对的现场,搭建出哈尔滨每年一度的冬日盛典。
通过《航拍中国》纪录片了解到了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高山熔岩堰塞湖,水流和崖壁凝为一体,形成了冰瀑奇观。悬崖之下,是60米深的黑龙潭,水底的温度却常年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老人纵身一跃,人与自然合二为一。黑龙江这集除了片中秀美风景之外,更值得一提的还有当地人与景的故事结合。
《航拍中国》观后感5
继去年看过的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之后,今年又看到了《航拍中国》,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好看的纪录片了。
从前我从江北机场飞往南京,那天天气特别好,飞机飞得似乎也不高,从窗户里望下去,一大片混浊的绿,公路纵横交错,可以看到白色的和谐号动车穿行。那种清晰的俯瞰,印象深刻。我看到的那一大片土地,怀疑是湖北省,当然,是我猜的。
幅员辽阔的960万土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美轮美奂,极尽想象力。祖国母亲的绝色天姿并没有因为雾霾而失色多少。如果今生的足迹不能够踏遍这片土地,该是一种多么醉人的遗憾。
因为我的家乡江苏省差不多一马平川,整个省份的气候自然条件也相近,所以总是惊叹于云南一省之内,往西北的德钦雪山绵延,气温寒冷,而南方西双版纳却是一派夏日风景。同一省份气候相差之大,再大也没有新疆的火焰山和帕米尔高原之间的差异更大了吧,内陆深部腹地的这个省份,有塞上江南,也有不毛之地的沙漠……那种原始的还没有完全被工业文明侵蚀的风姿一定会激励着你:再贫瘠的土地上也有你不曾探索到的.风景。

终南山隐士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0句


《航拍中国·陕西篇》,可以看到陕西的雾霾,熙攘的人群都隐没在雾霾中。西安的古城墙上适合自行车骑行游。汉中,是诸葛亮出川伐魏的地方。惊叹于,南郑到今天还存在这个地方……
《航拍中国》观后感6
作为《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坦言,直到看到网上观众评价,他才松口气。毕竟,这是一个以80后为主体的新鲜团队,能够给观众带来多大的惊喜,还是取决于团队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语言,与观众是否保持了平等沟通的姿态,并且最终节目本身是否呈现出了该有的质量。
6集纪录片中,最令人关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贯穿其中,也成为一大看点。在“新疆篇”中,绿洲文明的特色,驼队、登山队、转场的牧民、城市的繁华都成为一部纪录片中令人惊艳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须要关注。如果只拍风景,没有人类参加,就太孤单太冷艳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新疆,自古人类逐水而居,绿洲文明是我们看新疆的总体方向。而且,新疆位于内陆腹地,亚洲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多个文明在历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新疆这种独特的人文特点,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全世界介绍新疆。”余乐说。
拍人文纪录片并不容易,更何况,还是一个50分钟航拍的片子,要让观众有耐心地看,并心生喜欢,更加不易。毕竟,社会发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划分到不同空间,要从空中看,无法施展手脚,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还是以农业文明为主。
“所以在新疆,我们尽量以农牧业文明来展示人文环境。比如哈萨克牧民的转场,非常适合于航拍,他们经历了很长的路线,每个路段又有不同,整体拍摄下来,壮观震撼。”他说。
而对于王连明,更大的感受是遗憾:“没拍够,还是有很多镜头没有呈现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应该加入一些更有生机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体现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说,“新疆篇”只是一次预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电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来。
《航拍中国》观后感7
《航拍中国》是一部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整体风貌,立体化展示中国自然地理风貌、人文历史景观以及城市改革变化的纪录片。纪录片以“一集一个地方”的进度,逐步呈现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整体风貌,全集计划在5年内播完。

终南山隐士纪录片观后感精选50句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烧钱”的拍摄过程。节目组要求,为了尽可能完美地达到拍摄效果,画面全部使用载人机和无人机拍摄,且将高空与低空之间相互补充。不管是飞行器还是摄影器材,团队都要使用最高规格的设备。
看过纪录片的人都被航拍角度下的中国大地深深震撼。而“新疆篇”,其独特的异域风貌,广袤而野性十足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层次的人文元素,更是令人惊叹折服。
新疆是第一季中,最先确定下来的拍摄地。余乐说,2016年3月,《航拍中国》纪录片立项时,就设定要做六集,当时,确定通过东西南北中大的方位选择,来体现祖国不同地域的地理和人文风貌,而新疆作为中国西部最具代表性的省份,首先作为第一季里重要的内容,正式立项了。
“因为是第一季,我们也希望把最精彩的内容放在里面,新疆的地理特点很明显,面积很大,从空中看地貌看山川看河流,都特别合适,拍摄新疆是一个总体的考量。”他说。
新疆地域广阔,地貌复杂,制作团队对此早有准备。节目组也因此为新疆制定了较其他拍摄省份更高的预算。
240天的拍摄过程中,前后共计派出5个无人机组,50多人参与拍摄,仅在新疆本地,就租用了9辆车,加上节目组自带车辆,共计十余辆车,在新疆浩浩荡荡的大地上,往返前行。
正是这样庞大的摄制团队和预算,支撑了“新疆篇”几近完美的全方位呈现。连绵不断的库木塔格沙漠沙丘,壮观的福海捕鱼,开阔的哈萨克牧民转场,在航拍视角下,熟悉又新鲜的图景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完美契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