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纳兰性德读后感蝶恋花总汇

2022-06-20 来源:百合文库

纳兰性德读后感蝶恋花总汇76句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词作的上片是说自己要爱惜天上的月,实际上是以月喻人,表现了对爱妻卢氏的爱。词作开始写道:“辛苦最怜天上月。”首先,从语法来说,这是一个倒装句,当然,在诗词中,倒装句也许是出于表达的需要,形成陌生化的语言,或者诗音律的需要而形成的。比如,杜甫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即是也。这一句的常式句就是“最怜天上辛苦月”。意思是说,(我)最怜爱天上那轮辛苦的月亮。怎么说“辛苦月”?为什么要怜惜呢?接着词人写道:“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昔”即“夕”,泛指夜晚、晚上。苏轼《水调歌头》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句子,其中“夕”也就是夜晚。“环”是一种圆形的玉器。“珏”是一种半环形的玉器,这里用来分别比喻“满月”和“缺月”两种不同的形状。“昔昔”叠词,即天天之意。
这两句是说:在一个月中,月亮圆缺变幻,周而复始,只有一天里才是浑圆无缺的,而其余的日子都是不圆满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说“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里,月的辛苦是周而复始的变化,(我的)怜惜是因为月亮难以圆满。所以,纳兰写道:“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月轮”泛指月亮。“皎洁”形容月光明亮洁白。“若似”即如果像、假如像。前一句的意思是说,如果天上的月亮长久像这样明亮洁白。那么,你又怎样?因而词人写道:“不辞冰雪为卿热。”“不辞”即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卿”古代夫妻互称。后一句意出《世说新语》中《惑溺》里的典故。这个故事这样的:“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意思是说,荀奉倩(荀粲)和妻子的感情很深,冬天妻子发高烧,荀奉倩就到院子里把自己冻冷,然后回到屋子,用自己的身体贴着妻子的身体,给她退烧。

纳兰性德读后感蝶恋花总汇76句


妻子去世后,荀奉倩没过多久也死了,因此受到世人的嘲笑。这个典故后世之人常用来表现夫妻恩爱,或者不离不弃之情。其中,一个“卿”字,不但将月拟人化,赋予月以深情,而且暗示了情感抒发的对象。
希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处境却总是残酷的。即使“不辞冰雪为卿热”,也无法挽回分离的现实。所以,词人在下片情感更进了一层。首先写道:“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尘缘”即尘世的情缘。“说”即指燕子细语。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无可奈何,尘世姻缘已断,而燕子依然踩在帘钩上,喃喃说着什么。词人睹物思人,此时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代晏殊《浣溪沙》)的伤感,更有“物是人非事事休”(宋代李清照《武陵春》)的"怅惘。为此,词人最后写道:“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唱罢秋坟”化用了李贺《秋来》的意蕴。《秋来》是这样的:“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可以说,这里表现了对自己所爱的人所具有的一片痴心。
在纳兰词中,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你(指妻子卢氏)的坟前,即使唱完了挽歌,也无法消除对你无尽的情感,我甚至想与你的亡魂双双化为蝴蝶,在美好的花丛中翩翩双飞。从情感上说,词人把情感由“不辞冰雪为卿热”推进到“唱罢秋坟”,最终推进到“双栖蝶”。这种手法,在中国的文学比比皆是。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表现的是一种忠贞不渝的爱情。李白在《长干行》中也写道:“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表现的是对爱人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的结尾,不但表现出词人对妻子的情思难断,而且更加强调了词人悲痛与伤感。
在艺术上,首先,意象的选择。词作中,“明月”、“燕子”、“蝴蝶”、“坟”等意象,很有其情感意蕴,是常用来表现悲情的审美意象。“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南朝的谢眺《和主薄季哲怨情》)“……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其次,典故的运用。典故不但增强含蓄美,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而且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提高了词作的审美意境。

纳兰性德读后感蝶恋花总汇76句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为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品。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纳兰词既凄婉又清丽的风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了浅谈纳兰性德及其《蝶恋花》,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浅谈纳兰性德及其《蝶恋花》
摘要:纳兰性德被晚清词家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其创作风格既不同于崇尚豪放的阳羡词派,也不同于崇尚婉约的浙西词派。他的词兼有陈维崧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丽,并且率真自然。“纳兰词”以爱情词见长,创作大量的悼亡词祭奠亡妻,以真挚的情感注入其中,读之使人潸然泪下。本文在对纳兰性德进行生平及词作风格特点等作简要介绍后,将就纳兰悼亡词中的名篇《蝶恋花》做词作本身及翻译的剖析。
关键词:纳兰性德;蝶恋花;翻译
1.文献综述
纳兰词研究是新时期清词研究成果最丰硕的领域。从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通志堂集》算起,到2002年为止,目前已出版有关纳兰性德诗词文献整理和研究著作有10余种。这一时期的研究论文更是数以百计,首都师范大学“国学网站”还专门辟有“纳兰性德研究”的专栏,介绍纳兰性德的研究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1985年7月河北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还成功地举办过“纳兰性德学术研讨会”,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再次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研究是这一时期清词研究最热门的研究领域。
2.纳兰生平
纳兰性德,字容若,自幼聪颖好学。他的《通志堂集》有诗四卷,词四卷,文五卷。性德将夫妻之情看作对自身至关重要的情感,其妻卢氏亡故后,性德创作大量悼亡词表达思念之情。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纳兰的悼亡词不仅拓开了容量,更主要的是赤诚醇厚,情真意挚,几乎将一颗哀恸追怀、无尽依恋的心活泼泼地吐露到了纸上。所以是继苏轼之后在词的领域内这一题材作品最称卓特的一家。”
3.词作特色——情真
纳兰词作最大特色即为情真。

纳兰性德读后感蝶恋花总汇76句


纳兰词,抒写真情实意,语言优美流畅。唐圭璋认为纳兰性德“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虽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者,亦以其词真也。”刘大杰说纳兰性德“他没有做作,没有虚伪,只是实实在在的吐露出自己的声音。这才是真实的诗……,纳兰性德词的价值全部在这地方。”
纳兰词作“真”,但他并不是平白的直述,他认为词作要重比兴、有寄托。就是感情的抒发应借用比兴,寄托自己的"追求。
4.《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作为一个倒装句,“辛苦最怜天上月”的意思是天上月亮的辛苦惹人怜惜。月亮为何辛苦的惹人怜惜?因为它“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
“环”和“珏”分别比作满月和缺月。这句是说:在一个月中,月亮圆缺变幻,总归不是圆满的。一月三十日,只有一日见团圆,这等恨事,让人如何消得!
“不辞冰雪为卿热”是《世说新语》里的一个典故,是说荀奉倩和妻子的感情极笃。荀奉倩在寒冬腊月脱去衣服,为发烧的妻子降温。虽然妻子还是死了,却由此成就了一段佳话。
燕子不曾改变,一万年前和今天是一样的。对于燕子来说,性德的忧伤于它们是不存在的。于是,“无那尘缘容易绝”是“我”,“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是“物”,以“我”之短暂相对于“物”之永恒,以“我”之悲伤相对于“物”之冷漠,对比之下更显悲情。
来自李贺诗“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的这句“唱罢秋坟愁未歇”抒发了性德心中难以排解的悲愤之情。“我”是“唱罢秋坟愁未歇”,下一句“春丛认取双栖蝶”是“物”,再一次由“我”到“物”的转换,再一次悲伤之情的加深。
所以,“春丛认取双栖蝶”这一句,用明媚欢快的景象反衬了性德的悲伤情怀。
5.译本赏析
Piteous the Moon
(To the Tune of Dielianhua)

纳兰性德读后感蝶恋花总汇76句


So piteous the moon seems:a full circle keeps waning,Waning into half a circle,and then,all over again,night after night.If only you could recover likewise,from the half to the full,your body,cold as ice,as snow,would be brought to life by the warmth of mine.Irrecoverably ,you left me.The swallows twitter lovingly,as before,on the soft valance hooks.
It does not alleviate my agony to sing through the "Autumn Elegies."Oh that we could be a pair of butterflies flying amidst the spring flowers, in the next life.
译者并未直接使用Dielianhua作为这首词的题目,而是巧妙借取第一句“辛苦最怜天上月”分解出“Piteous the Moon”作为题目的翻译,“piteous”有“哀怨的,可怜的”之意,与“moon”组合在一起,使月亮这一意象有了丰富的情感内涵,月亮怎么会是哀怨、可怜的?这一题目为整首词奠定好苍凉、凄清的情感基调。 “A full circle…after night.”这句是本人非常喜欢的一处翻译。这句翻译读来,着实让人感觉“纠结”,
“circle”和“waning”两词的重复使用,本来是“a full circle”,经过“waning”,又变成“half a circle”,再加上 “all over again,night after night"的强调,那种月亮周而复始的多缺少缺的可怜状态生动的呈现在眼前,也清晰的透出一种总归不圆满的无奈之情。这一句巧妙而真切的解释了“piteous moon”原因,正是因为“waning” “all over again”“night after night”等的出现,才能使读者抓住那种感伤月亮不圆满的无奈情绪。

纳兰性德读后感蝶恋花总汇76句


接下来的“If only…the warmth of mine.”可以说是对“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的直译。悲痛在于月亮虽总不是圆满的,但好歹有那么一天它是完完全全圆满的,于是有了“if only…”这样荒唐而又感人的假设,如果你可以像月亮一样,那我愿意用我的体温换回你的生命!
“Irrecoverably ,you left me.”是本人觉得略微暗淡的一处翻译,其气势远远不敌“无那尘缘容易绝”。这一句包含了性德多少的辛酸泪和无奈苦,岂是简单一句“you left me”可以替代的?此处,本人斗胆加一句自己的理解翻译,即“Irrecoverably ,destiny dooms, you left me.”正是因为命运判决你要离开我,所以才会惹得“我”这般伤心。一种无奈“尘缘容易绝”的心情也由此出现了。
“The swallows…hooks.”以及“It does not…Autumn Elegies.”都是直译,在这里不作具体赏析了。而最后一句的翻译“Oh that we…in the next life.”却有较大变化。原词只是把“孤坟”和“双碟”用来作对比,体现出“物美满”而“人孤单”的凄凉意境,而这一句译者明显译出寄托美好祝愿的意味,翻译出“让我们来世做一对在花丛中流连的蝴蝶吧”的意思。在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里,悲伤的结局总是有美好的祝福存在,像“化蝶”和“孔雀东南飞”,都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外化,所以本人认为这一句的翻译从这一层面来说还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很有必要的。
6.小结
经过网络和图书馆的查找,只找到三首纳兰词的翻译。虽然近几十年对于他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就,可是其词作的翻译却实在少得可怜。着实让人觉得可惜。因为纳兰性德是性情中人,无论对待友情抑或是爱情,都用一个“真”字表现,也算是中国典籍中的一块宝玉。这篇小小的论文只是个人对《蝶恋花》翻译的个人见解,难成什么理论,所以还是很期待在将来,能看到整本的纳兰词翻译的出版。

纳兰性德读后感蝶恋花总汇76句


参考文献:
[1]苏缨,纳兰词典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苏缨、毛晓雯、夏如意,纳兰容若词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3]纳兰性德著,陈如江、汪政编注.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4]陈水云、蔡静玲,近25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4)
[5]张朋月,浅谈纳兰性德及纳兰词【J】,文学界,2011(2
蝶恋花
【清】纳兰性德
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去去丁零①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
若道客愁容易辍。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一纸乡书和泪折,红闺此夜团圝月②。
【注】①丁零:古代民族名。汉时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②团圝(luán)月:圆月。
注释译文
①尽日三句:此系描写天山之景。惊风,狂风。嵯峨(cuō é),山势高大之貌。天山,在新疆境内。纳兰从未到过新疆,故此处是以天山代指塞外之山。这三句是说在这尽日狂风呼啸,极目望去,天山脚下木叶脱光,积雪盈丈,一片皑皑白色。
②去去:一步一步地远行,越走越远。丁零,古代民族名。汉时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史记·匈奴列传》:“后北服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张守义正义:“已上五国在匈奴北。”司马贞索隐引《魏略》:“丁零在康居北,去匈奴庭接习水七千里。”此处是借指塞外极边之地。唐李涉《六叹》:“汉臣一没丁零塞,牧羊两过阴沙外,”
③若道三句:意思是行人的客愁若能停止,那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像春花一样地凋萎,现在朱颜憔悴,春华销歇,又当如何呢?
④一纸二句:摺,同“折”。团圞(luán)月,圆月。这三句为设想之语,意思是写好书信,含着眼泪折起,而此时的友人(或说闺中的人)不也正孤独地对着团圞明月,怀念着我这远在天山的人么!
创作背景
由《瑶华集》题作“十月望日与经岩叔别”,由此推知这首词大约作于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十月十五日,时作者奉命“觇梭龙”。《与经生夜话》 率意元无咎,经心始自疑。昔人犹有恨,今我竟何期。客与齐书帙,人来问画师。若无心赏在,愁绝更从谁。公元1680年(康熙十九年)十二月下旬,清圣祖玄烨在郊游路上天色已晚,又正逢雨雪,一行人马趋至龙泉寺中,受到方丈等热情接待,并展纸求字,玄烨题“石鼓传声”墨宝,后刻在观石山,此事被记述在《昌平外志》中。性德为经纶 (字岩叔)题扇,以笔言情,作《龙泉寺书经岩叔扇》诗: “雨歇香台散晚霞,玉轮轻碾一泓沙。来春合向龙泉寺,方便风前检较花。”

纳兰性德读后感蝶恋花总汇76句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代词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
【简析】
上片前三句描写边塞之景,这里整日狂风呼啸,木叶尽脱,极目望去,天山山势高峻,积雪盈丈,一片皑皑白色。上片后两句讲作者一步一步地远行,越走越远,都过了远在极边之地的丁零部落,离愁渐浓。下片前三句讲客愁若能停止,那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像春花一样地凋谢。现在朱颜憔悴,春华“销歇”,说明羁旅之愁无法消除。最后三句为设想之语,意思是写好书信,含着眼泪折起,而此时闺中的人正孤独地对着明月,怀念着“我”这远在天山的人。全词描写了一幅天涯羁旅、游子落拓的凄凉悲伤的景象。
赏析:
作为贵公子,又是皇帝的身边侍卫,可说是极尽荣耀,极其风光了,但是从作者笔下流露出来的情景看却与他的身份极不相称。这里所表现的.是一幅天涯羁旅、游子落拓的凄凉悲伤的意绪和景象。也有人认为《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是一首怀念妻子的情词,这从篇末的描写看,也是可以吻合的。不过赠别也好,情词也好,率露之语,温柔蕴藉,是其突出的特色。
纳兰落拓不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 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纳兰性德是个绝代的翩翩佳公子,才华横溢便不消说了,最为可贵的是他的至情至性。乾隆读了《红楼梦》,竟笑道为纳兰家事,足见其家的权势。不过纳兰和宝玉还是有所不同的,宝玉在脂粉堆中长大,行事都带着几分脂粉气,而纳兰却“工小令,精骑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贵族子弟。纳兰学习汉族文化,于诗词创作之外、旁及琴、棋、书、画。他曾师从禹尚基、经岩叔等人学画,又结交了严绳孙、张纯修等画家为友,但由于其英年早逝,绘画技法不是十分娴熟,仍处于临摹阶段。

纳兰性德读后感蝶恋花总汇76句


世人常以纳兰容若多愁,而以为他是个消极颓废的词人。现在那些所谓的后现代、思想前卫、欣赏品位超前的文人常给他冠以小资之名,其实文字的最高境界便是感染人,世人对美好的感情追求是千古一意的,感染人的也正是这美好的感情。
对于纳兰,我一直欣赏,不是因为他的才华,而是他的性情,他来到这世间有如“惊鸿掠水过,波荡了无声”,而他的对爱的执著、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动着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