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读后感选录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读后感选录90句



电脑上,正在播放汪峰的《美丽世界的孤儿》:“别哭,亲爱的人,我们要坚强,我们要微笑,因为无论我们怎样,我们永远是这美丽世界的孤儿”。喜欢这首歌,旋律悲伤,却充满了力量。在被孤独劫持的时刻,这首歌带给我安慰。
是的呢,我们都像孤儿一样,急匆匆地来到世间,又急匆匆地离去。带不走任何人,带不走任何记忆。就像曹雪芹写的,只剩“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想到这里,忍不住有点伤感。
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父母、同学、朋友、恋人等。每一阶段,都有人陪我们走一程。但是,没有人可以从我们出生陪伴到离开。总有一些时刻,我们要独自面对。即使是无时无刻在一起,你还是你,别人还是别人。没有人能替你扛下所有的苦,你也不能替别人解所有的忧。
我们难免要长大,要接受这个世界的所有不如意。在面对困境的时候,甩甩头,装作无所谓。虽然有时也会附和别人,但心底有自己的原则。我还是我,特立独行,寂静,欢喜,孤单,执着。有时,也会被不期而遇的感动击败,泪流满面。
一个人,终究是孤独的。于是,我们茫茫然寻找,寻找爱。渴望在尘世间,能有个人和我们一起走下去,一起幸福。
但是,千千万万的人,为什么一定是他呢?其实,也不一定是他呀。如果你处在这个环境中,你遇到的是他,你们走到了一起。但假设你不在这个环境中,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你可能遇到的,也是另外的人了。所以,爱也不是唯一性的。只是,我们太孤单,急于需要一个伴侣而已。说到底,还是孤独惹的祸。
周国平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确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必然地离去。
但是,正是因为无依无靠,才会想着让自己变强大,变得坚不可摧。我们在无助中思考,在无助中学习。一点一点地,把自己培养成光芒四射的主角,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地表演。因为无依无靠,我们才强大到可以对流氓无视,直接过滤,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不再纠结于一些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缘起缘灭,随它去。

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读后感选录90句


身在喧闹的都市,繁忙的天空,繁忙的马路,像是一面不可逾越的墙,把我隔绝了。即使每天生活在这里,依然是和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再繁华,再高大上,似乎和我没半点关系。感觉自己就像无根的浮萍,一直在漂着,最终会漂到哪里,却不知道。
于是,当孤独袭来的时候,文字成了我的依靠。它懂我的欢乐和忧伤,也愿意耐心地陪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孤寂的夜晚。让我知道,虽然背井离乡,依然有我的乐趣。文字的殿堂,足以慰藉我脆弱敏感的心。
有时细想,孤儿的世界,也很美好呢。安静地思考,安静地发呆。可以自己把自己当女王,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有多孤独,就有多美好。
因为人人都是孤儿,所以,我们学会了看淡得失,让一切随缘随心,缘来不拒,缘尽不追。这何尝不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呢?
一本《培根随笔》,穿越了数十年的58篇短文,语言真实朴素,却完美的概括了“生活”二字,一切生命中的旅程,都会在书中得到答案,每一个字都在闪耀着智慧与理性的光芒,闪耀在人们心中。
文章短小,却是将冗长的文章精炼,提出精粹,在政治角度上,对生活中所能遇到的一切进行解剖,分析。而他谈论的,不仅仅是正面的,还有一些负面的,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需要我们自己去掌握、控制的东西。不过对于它们,我们应该去正视,而不是压抑在内心。培根是位伟大的学者,他用如此短小精悍的文章,就将一切完美诠释,所有文章几乎句句是金,都可以独立出来成为新的格言警句,无不体现出培根的风采。
在这些文章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谈友谊》。文章开头便将没有友谊的人视作孤独的野兽,是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我们将朋友当成是可以交换心声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当你收获了友谊时,你才真正远离了孤独。培根认为友谊的一个主要成效就是宣泄各种激情引起的心中的憋闷。非常直率的说法,没有一点花哨,但对于我们这些热血青年来说,我们都会和真正的朋友们一起同甘共苦。我们不一定有一样的地位,一样的生活;但我们可能会有相同的目标,相同的"兴趣使我们走到一起。可我们为何如此呵护这一份友谊呢?周国平曾经写到“人人都是孤儿”“我们偶然的来到这世上,有必然的离去。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孤独境遇,才有了爱的价值。”同样的,对于友谊,更是两个偶然的碰撞,就更值得我们去珍惜。所以找到一个知音朋友,才需小心谨慎。我们要将朋友当做明镜映照自己,如果能找到你自己有“衣冠不整”的地方,你就应该整理好。

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读后感选录90句


没有朋友就是一种食人的生番。所以,把握好机会,找到自己!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后感1
生命本来没有意义,所谓的意义正是人们力证自己活过的一种表现。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很多,从小到大,小到考试的失利,大到失去自己的亲人,经历人世间的亲情,爱情,友情,总有一些事情,开始超出自己理解的范围,开始寻求不到答案的时候,我开始想去找一个依靠,一种精神上的支撑,所以我像大多数的人那样,开始努力学着包容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与事,也希望能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
我开始去敬畏这个世界,发现自己的渺小,却也从这本书中明白,于世界你可能微不足道,但世界于你亦然。那些事业的不如意,感情的失意,生活的窘困在这两者面前仿佛少了一些分量,是否会让你自己轻松一些呢?
我惊讶于作者把人的生命的内在本质剖析的如此透彻,书中不仅提到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也提到应该怎样面对生命、面对逆境和孤独。生命本来没有意义,是我们自己在创造意义,以此证明我们存在过,那所有喜怒哀乐的前提,都应该是善待生命的样子。
读了这本书,我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开始重新看待自己面临的种种问题,开始努力尝试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也慢慢的明白,如果说这是一种成长,我所应该做的绝不是去适应,而是一种选择性的接受与对它的改变。希望在繁杂的世界里找不到头绪的人,能在这本书中建立强大的内心世界。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后感2
周国平老师的这本《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是去年为了给儿子的书凑单才买回来的,所以一直闲放着而并没有阅读。临近开学了这段时间,想起学校的读书计划,想起了这本书,想起了阅读。
我虽然从小也很喜欢看书,但是确从来没有看过周国平老师的作品,这算是我第一次买他的书来阅读。记得我第一次听说周国平老师的大名及他的这本书是在同学的朋友圈里。《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就是这题目始终让我念念不忘。生命本来的样子是什么样?自己生命本来的样子又是什么样?

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读后感选录90句


当把这本书从头到尾当看完了后,真是感慨颇多。我惊讶于周国平老师把人生命的内在本质居然剖析的那么透彻,他提到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讲到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对待生死的态度,面对逆境和孤独的态度。又讲到关于父母教育孩子,学校老师教育学生等问题。
他通过自己对生命的体悟来用文字去唤醒更多人的觉醒,他告诉我们人生有三个基本的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关于生命的觉醒是让人保持单纯,不要过多的把外在的那些财富、物质、权利、地位、名声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不要把这些甚至当成了人生主要乃至唯一的目标,为之耗去全部精力,这样就是亵渎生命,不尊重生命。自我的觉醒就是要知道自己不但是一个生命,而且还是个独立特征的生命个体,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重复的。你必须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做你自己人生的主人,真正成为你自己。关于灵魂的觉醒,他说人是有灵魂的,一个有高尚灵魂的人才会有高贵的人格。人要有自己的信仰,才会有真正的灵魂。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重视精神生活,具有更高智慧的自我。
这本书可以为你我在生命暗淡无光,身处逆境,烦恼挫折时指明方向;可以在大家孤独无助时给于心灵的温暖,也可以帮助人在面对婚姻爱情出现危机时,给于明智的处理方法。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那么仅有一次的人生到底应该怎么度过?周国平说,每个个体要尊重生命本来的样子,当好自然之子。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后感3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我喜欢这本书的书名,也喜欢这本书的装订风格,就是一本书籍本来的样子。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家。整本书分为七个章节,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生命本来的样子。书中每一句话都透着深刻的哲学道理,能让人悟出很多东西,是一本特别佛系的读物。

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读后感选录90句


一、生命本没有意义
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这可能是很多哲学家探讨的问题,大概与我们凡人无关,我们既来之,就则安之,从没考虑过我们在这个世上到底为什么存在,也不会去考虑每一个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既然赋予我生命,我就应该好好享受她,感恩她,在世间所有一切的存在都有他的必然性,我们的生命也一样。
“智慧是逼出来的,知道困境不可改变,只好坦然接受,这就叫智慧。”特别喜欢这句话,我们生于世,与其他生物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有足够的智慧,我们想探究我们存在的意义,我们面对苦难要寻求解决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存活的意义。
我们需要知道自己要什么,要什么样的人生,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的心态决定一切,能拥有好的心态,凡是也就能够超脱。
二、当好自然之子
我们是大自然的孩子,就应该顺应自然,回归自然。我们拥有的智慧应该让我们拥有良好的心态,凡是不较劲,不和自己较劲,不和他人较劲,不和老天较劲。看开,放下,才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智慧。相同,我们的孩子也是大自然的孩子,并不应该依从我们的教育观来成长。我们对孩子负责,并不是要干涉孩子,只要教会做人,培养美好品德,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其他的就要让孩子自己发展。做父母的只要做好监护人即可安心。
三、恰到好处的爱
爱,是永远谈不完的话题,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对爱的定义。男女之间因为爱而结合,可因为对爱的理解不同,对爱的追求不同,对爱的驾驭不同,往往因爱神伤。
“爱情仅是感情的事,婚姻却是感情、理智、意志三方面同理合作的结果。理想的夫妻关系是情人、朋友、伴侣三者合一的关系。”此章对于婚姻的解读让我懂了很多,爱很简单,但是婚姻并没有那么简单。所有章节中,这一章的文章数量是最多的。可见,每个人都渴望爱,都希望拥有美满的婚姻,哲学家也不例外。而对于婚姻的见解也让我对婚姻有了新的感悟。
其中一篇文章《宽容偶然的出轨行为》,更是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忍受。其实婚姻没有胜负,绝对符合定义的完美的爱情只存在于童话中,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不免有这样那样的遗憾。

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读后感选录90句


四、信仰是生命的归宿
信仰是人们心中对一种东西的坚信,不一定是一种宗教,所有你认为对的可能都会成为心中的信仰。信仰是内心的光,照亮了人生的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走路,而信仰则能撑起我们的灵魂,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使我们走得有力量。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我们每一个人活在世上都需要精神的支撑,不能仅凭肉体存活于是,那样跟行尸走肉没有什么区别。而信仰就是我们的精神所在。
五、灵魂只能独行
这章中提到了一个概念:人人都是孤儿。我们为什么会渴望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孤儿。我们的诞生只是偶然,这颗星球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但孤独又是有价值的。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做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能力。”我赞同这样的说法,可能因为我和作者一样都是性格内向且不善交往的人。当独自一个人时会与自己的灵魂碰撞,会发现自己真实的内心。
六、思考死,最有意义的徒劳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没有人愿意面对它。但如果把死亡看得普通一点,看得顺应自然一点,看得像家常便饭一点,也许就不会那么的痛苦。死亡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吗?不会。而是会给生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死亡会在何时到来,但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死亡,让死亡变得没那么可怕,欣然接受,把每一天都当做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也许那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我们对于家人才会更友善,我们的爱才会毫无保留地给与他人。当死亡变得没那么可怕时,我们才会活得更好。
七、成为你自己
认识自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往往被身边其他的事务所困扰,被身边其他的人所改变,从而好像丢了自己。我们很难认识自己,认识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对待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事会变成不一样的自己。就如书中所举的例子,“我走在街上,一路朝熟人点头微笑;我举起酒杯,听着应酬话,用笑容答谢;我坐在一群妙语连珠的朋友中,自己也说这俏皮话,赞赏或得意大笑……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心中会突然想起一个声音,这不是我!”好像,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时候,可能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候,因为我们丢失了自我。所以独处,用来找回自我。

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读后感选录90句


我们应该用平凡的心态过着我们平静的生活,珍惜我们平凡的幸福。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后感4
人这一生,总有某些时刻是在认真地思考生命的意义: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追求的是什么?我在这个世上,可以实现什么价值?我能坦然地面对死亡吗?
这些属于价值观的貌似很玄乎的东西,实则是每个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内核,善于与自己灵魂对话的人,会更了解自己,更懂得爱自己,也更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
作为一个典型的巨蟹女青年,我的心思属于敏感细腻型,特别爱自我反思,希望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也因此,我的脑子里总会堆满了各式各类的想法以及从外界吸收的观点,使得我在分析问题时脑袋里仿佛有好多小人在打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自己却没办法对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有个清晰的.定位。
说白了,就是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从看到《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这本书到下单,我只花了不超过10秒。那时,我既不了解书本内容,也不知道周国平教授,只是单纯的“标题党”,被这书名深深吸引,无法自拔。多么朴实无华而又触动人心的一句话。
仔细研读书本里面的观点,我更是被深深地震撼了。这几年开始流行鸡汤文,很多伪劣的文章是以一种假大空的华丽语言形式去喧嚣某个站不稳脚跟的观点,而这本书,却“像一股清流”,用平实的语言去讲诉作者对生命意义、死亡的思考等价值观的看法。
每一段文字如缓缓流淌的小溪般,娓娓道来,有理有据,并时常让我醍醐灌顶,不禁为作者的观点叫绝。
原来,“人在爱时都太容易在乎被爱,视为权利,在被爱时又太容易看轻被爱,受之当然。如果反过来,有爱心而不求回报,对被爱知珍惜却不计较,人就爱得有尊严、活得有器度了。”
原来,“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原来,“我们每个人岂不都是患着一种必死但不会很快就死的病吗?生命本身岂不就是这种病吗?”

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读后感选录90句


句句在理,引人深思。其实道理不难,我们都懂,却因为太忙,忙着刷朋友圈,忙着玩游戏,忙着追剧,抽不出时间和自己对话,没能形成系统的价值观,以至于容易被物质化的事物牵制。
而周国平教授,触碰了我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一部分。
我从小就是性格特别单纯的人,直到高中,我还认为这个世界是没有坏人的。很傻,对吧?然而我那时就是这样,活在爸妈的保护伞下,固执地给自己建了一个童话般的城堡,对这个世界有着充满善意的期待。直到大学、工作,面对一次又一次现实的打击,我才明白,当初父母是有多么不易,而自己,又是多么无知。
即使磕磕绊绊;即使我慢慢开始懂得不再软弱,懂得去为自己争取,懂得拒绝,懂得一点点培养自己的气场,有时候还会有点凶;即使未来有一天,说不定我会变得有点势利,变得开始区别对待,我依然希望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片净土,像书中所说: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是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
做一个历经风雨,依然温柔而纯真的人。
前两天生日的白胡子老爷爷——宫崎骏,他的一生,他的作品,完美诠释了书中所希望传达给读者的生命的本真。
从大肚子胖胖软软乐于助人的龙猫,到勇敢果敢热爱生命和自然的娜乌西卡,再到面对被魔法变成老太太却坦然接受的苏菲,宫崎骏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温暖人心的角色。而他几十年如一日一笔一划绘制出来的电影场景,亦实亦梦,搭配老友久石让的配乐,如冬日里细细品尝的一杯热茶,那股暖流从舌尖蔓延至全身,幸福充盈了整片心灵。
第一次看《龙猫》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宫崎骏这位大师。电影以妈妈生病了开篇,根据我多年看韩剧的经验,我以为,会出现生死离别的场景,这样才能调动观众情绪……然而看过《龙猫》的都知道,电影结束时,妈妈病情好转,龙猫陪着两个小女孩坐在树梢上,笑的很快乐。
我曾以为,能创作出如此温暖的作品的人,他的过往,一定很幸福,才给予了他贴近生活的灵感。

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读后感选录90句


后来,我才知道,童年时期的宫崎骏,也经历过母亲生病的痛苦,而和电影不一样的是,他的妈妈,最终离他而去;生于战乱年代,他经历过动荡,更经历过亲人的利欲熏心;甚至在动漫生涯的早期,他也遭受过不被认同的失落。
历经如此苦难的人,却选择了用善意去化解那一幅幅以自身经历为背景的战乱、悲伤、艰难的场景,而作品中对生活本真的探索和追求,对自然的热爱,是即使再老,我也愿意一遍又一遍反复回味的。
我想,宫崎骏是喜欢并懂得生命本来的样子的。
一次又一次的退休宣告,却阻止不了他为生命创作的脚步。他又开始画画了,是真的爱吧。
1月5日,是他老人家77岁生日。他说,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或许,于他,最幸福地离去方式,是在画画途中,趴在他用了一辈子的案台上,带着他标志性的白胡子微笑。
虽然是孤独的,但他并不孤单。
因为蕴含了他的思想的作品,具有超时代的意义,会一直一直,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鼓励大家在面对苦难时,依然保护自己内心最初的那份纯真。
读这本书,仿佛看到了宫崎骏的作品,里面的一字一句,温暖而有力量,引人深思。再过一年,两年,三年,每一次回读,我相信自己都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吧。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后感5
从前的自己对哲学没有任何兴趣,感觉就是神神叨叨的说些废话,随着年龄的见长,遇到了很多困惑,这个时候,省视自己的人生和境遇变得尤为迫切,曾经不屑一顾的心灵成长之书,变成了救命稻草。
不过话说回来,很多所谓的灵魂启发之书我还是看不下去。但这本线装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从开篇就让我听到高山流水之音,仿佛遇见知音,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全都跃然纸上。周末两天一有空就读,合上书本,内心波澜而浩瀚平静,好似内心的想法又理顺了一遍,内心的困惑都更明晰一般。面对苦难,面对挫折,身为父母,夫妻之爱,社交财富,灵魂信仰,作者一一探讨,越看越坚定,越读越平和。

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读后感选录90句


我们身在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我们可以为别人而活,也可以尊崇内心而活。是做喧嚣而浮躁的社交达人,还是孤独的思考者?是攥紧指尖,让控制欲发挥最大,还是给予信任和宽容?是埋怨命运的不公,还是欣然接受,重新创造人生之路?在书中,都能得到解答。
独立而自由的灵魂,是人这一生存在于世的证明;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我心灵永恒的追求。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读后感6
大家都知道,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有人问我们,长大后想成为怎样的人?
我想我们都会说一些伟大的令我们崇拜的人名。比如,长大后我想成为马云那样的富商。我想成为孙俪那样的明星。我想成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
但是,如果让我们身体和灵魂整个儿都变成想成为的那个人,我们会愿意吗?
也就是说整个儿变成他/她,那不就不是我们自己了吗?
我想,我是不愿意的。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仅仅一次,我为何要完全做别人,而不做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呢?
无论怎样,最宝贵的当属自己。要想对自己人生负责,那就好好做自己。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曾说:“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
如果你依然迷茫,依然不知道何为自我,不妨读读《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这本书。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是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哲学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深入研究尼采及其哲学、美学理论,发表译著、专论多部;曾写若干哲理散文。
其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同样是一本集哲理与散文为一体的书。充满智慧灵性的文字,时时给人思考也给人力量。
整本书周国平用七个部分层层递进地展示了生命本来的样子。这是一本唤醒生命觉醒的书籍。

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读后感选录90句


生而为人,需要面对很多选择和决定,也会遭到疑惑、困难、挫折等事情。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都需要力量的支持,而觉醒内在最重要的力量。
周国平在自序里首先抛出人身上有三个最本质的东西需要觉醒。
“首先,你是一个生命,你因此才会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才会有你的种种人生经历;第二,你不但是一个生命,而且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并且能够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你是一个自我;第三,和宇宙万物不同,人是精神性的存在,你还是一个灵魂。”
所以,人生的觉醒就是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和灵魂的觉醒。
生命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词,具体到你经历的点点滴滴,都慢慢渗进你的生命里。
既然如此,那生命对我们而言,也就简单了。
正如加缪所说:“每当我似乎感受到世界的深刻意义时,正是它的简单令我震惊。”
生命也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就看我们是否在人生路上,好好地经营,好好的享受生命。
谈起享受生命,我们总还是要遵循生命本来的样子。
那么,生命本来的样子是什么呢?
生命本来的样子就是我们内心的样子。不需要矫揉造作,不需要口心不一。
生命本就如湖池水,如果喜爱,就静静地坐在湖边,看一阵阵风儿过后,湖面的波纹。
生命本就如一本喜爱的书,如果要看,就一页一页耐心地读。不要觉得无味,恰恰相反,在读的过程中就是你享受生命的过程。
生命本就如你喜欢的一件事,一个爱好,一份坚持。比如你爱跑步,那就跑吧。在用脚步丈量距离的时候,你的体魄也健壮了。
生命本身也是一种追求,常常是青春时期,执着地追求。追求不丢,相信青春也永驻。
生命无声,却胜似有声。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如何把每一天过的让自己觉得有意义。
生命是需要智慧的,尤其在面对苦难,在面对不可控的灾难。
很喜欢周国平这句话:“在掌握的范围内,做命运的主人,在不能掌握的范围内,做命运的朋友。”

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读后感选录90句


是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掌握命运,掌握一切,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过好每一天。
可是,人生是喜乐与痛苦并存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我们人人都懂的道理。
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做命运的朋友,有时需要与命运和解,合二为一,才能更好地与生命相处。
人这一辈子,要有不较劲的智慧。
至于为什么要有不较劲的智慧,作家周国平给我们给了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不和自己较劲,对自己要随和。你要认清自己的禀赋和性情,在人世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不和别人攀比;
第二,不和他人较劲,对他人要随缘。你要明白人与人之间有没有缘和缘的深浅是最基本确定了的,在每个具体情况中做到大致心中有数,不对任何人强求;
第三,不和老天较劲,对老天要随命。你要记住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但可支配自己对命运的态度,平静地承受落在自己头上的必不可免的遭遇。
学会不较劲是一辈子的智慧,不但尊重生命,也让自己在生命中不再盲目争斗,做一些无畏的举动。
在这个物流横流,快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走着走着,便丢了自己。甚至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很多时候变的口心不一,很多时候变的虚荣自私。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西方考察队到神秘的原始森林探险考察,请了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做向导。在疾行三天后,土著向导要求队伍停下来休息一天,问其原因时,他说:“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来,需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 ”
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多的意义在于告诉人们身体和灵魂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自己,也才能更好地做自己。
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如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
于是,真正的人生需要你自己面对,需要你自己承担。那么,何不真实地做自己,用心过好你的每一天呢?

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读后感选录90句


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灵魂,能独立地思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热爱什么?在生活的激流中,不失去自我,不失去温度,闪闪发光地活着。
毕竟,仅此一次的人生,怎舍得辜负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