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寂寞圣哲八篇读后感汇合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寂寞圣哲八篇读后感汇合90句



名为寂寞圣哲,有些神秘感。寂寞,似乎原本就是圣人的处世哲学,投入寂寞得越深,那种由心灵养成的大彻大悟,浩然正气也就积蓄得越深。
这是一个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百家的不同视角。通过这本书,看到的是作者对先秦圣哲们的立体感知,是一种不失满腔热情,却如白描画细细勾勒的细腻感。
圣哲们自然是寂寞的。如果不寂寞,老子怎会出关而去,一去杳然?庄子怎会与同一时期的孟子擦肩而过?孔子又怎会在长年累月的游说中奔波?寂寞,他们却甘之如饴。没有寂寞,怎会有他们世纪性的哀叹,没有寂寞,他们怎会传下给千秋万代的警示?当数千年后的我们脑海中想象他们的形象时,出现的是一位位极具风骨的翩然智者。他们在自己的思想领域中构建自己的“存在”,在梦中寻找着自己的家园。用作者的话说,他们是一意孤行,这一意孤行中充满的却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寂寞,也许是偶然的心境,也许是一段时期的心态。然而圣哲们的寂寞耐人寻味。他们是因自己的思想而寂寞,也因自己的"思想而精神富有。他们的尊严带他们走上寂寞之旅,在漫漫人生路上寻求着自己所向往的哲学。“没有道德感的人是没有道德痛苦的,没有良好的文化熏陶的人往往也就没有文化负担。当然,受过文化熏陶的人中也有不少人更没有文化负担。”
他们有这种负担,像牢牢的人生枷锁一般。
老子背负着看透历史的痛。“在我走进血红的夕阳之前,我留下这五千言的零乱缄言,在世纪的废墟中如散落的弹子,愿你们仔细收捡。当一切都已堕落,一切都已不可为,你们就去玩弹子。”老子是哲学家,是在预言着人性倒退的路上前进。在这颠倒的世界与哲学里,孤独的他负担的是历史的痛楚。他走了,似乎是脱离世俗了,《道德经》作为他留给后人的精神寄托。
孔子背负着救世的责任感。“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痴人。痴人往往缺乏现实感。他的精神就常常脱逸出现实的背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追寻着万物逝去的方向。是的,他一生都在追寻,他周游列国,颠颠簸簸,既是在找人,找一个能实施他主张的人,更是在找过去的影子,找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孔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他的儒家思想传承到现在千百年,他的着作《春秋》万古流传。但他何尝不寂寞?十四年,他驾着马车,先后周游七个诸侯国,像是黑暗王国里的残烛,愿意将自己的最后一点光亮奉献出来。可是他找不到一个接受他思想的“明君”,火光最后跳跃了几下,融入黑暗。

寂寞圣哲八篇读后感汇合90句


《寂寞圣哲》读后感1
寒假里,我回到老家,乡音虽未改,但故友已不在,连本用来打发时间的手机也用不起来。百般无聊之下,只能取出这本名为《寂寞圣哲》的书来消磨这点滴时光。
书的封面为绿色,下面却是灰色,让人有种穿越古今、一望千年之感。心中的烦躁化为一种宁静。原本以为这种书肯定晦涩难懂,估计只能静读两章。可是细细一读后才发现,作者的语言朴实而又精彩,而且对书中人物进行了客观而又全面地分析,并没有像以前读的那些书一样,一味的赞叹或一味地批评某人。他带着我领略了老庄的风采,孔孟的儒道,墨子的兼爱非攻,以及才华横溢的屈原,让我这颗寂寞无聊的心和圣人来了一次远隔千年的呼应,让我在寂寞中充实自己,远离喧嚣,洗涤心灵。
下面来看看作者眼中的圣人。首先是老子,老子在一些动画中给人的印象就是“脑袋大,皱纹多”的一个看似仙风道骨的老头,所以作者在开头就唤醒了我们的记忆:"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智慧,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前一句我看懂了,老子肯定是个有智慧的人,但是后一句提起了我的神,一位圣人怎会有阴谋和陷阱?这使我对下面的内容来了兴趣。原来啊,老子是一位史官,他在那阴冷的书馆里读着一些令人心痛的文献,当他走出收藏室,他已洞穿了人生的厚壁,看看这现世人间,已经混乱无道,正如历史书中那么糟糕,于是他决定离我们而去,走之前便留下了传诵至今的《道德经》,一种看透红尘,无为而治的思想便跃然纸上。一些人对这种思想大骂不已,可是他们却可曾想过,一个已看透这颠倒的世界的人,能够想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已经不错,正如书中所说:
“与其批评老子提倡一种不健康的人生哲学,不如批判老子所描述的那种不健康的生存环境与文化传统。”
再说说大家更为熟悉的孔子。开篇作者又用孔子的头来打趣孔子:“生而迂顶”,让我不禁怀疑是否古今圣人的脑袋都异于常人。这当然是玩笑之语,但孔子的影响不可谓不深,我们的国家在他的儒道下前进了两千多年。虽然如此,但孔子在当时是很不得意的。他的时代,混乱不已;他的思想,君主们看看也只是笑笑不语;他虽然有众多学生,可最终走的走,散的散。但是他正是一个在寂寞中努力实现主张的痴人,一生舟车劳顿,为扞卫心中的礼义奔走在诸侯国之间,也正是如此,才区别了圣人和凡夫俗子。

寂寞圣哲八篇读后感汇合90句


看完了令人生畏的老子,一生壮志难酬的孔子,不如再聊聊作者笔下豪情四溢,虽勇猛却常怀仁慈的游侠墨子。看过《秦时明月诸子百家》的人都见识过墨家的机关术的厉害,墨子好似一位独行侠,腰中怀短剑,眼中充满坚毅。作者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剑侠,而且是最伟大的剑侠。你可曾想过,一个精通机械,武艺高强的人会拿起手中的武器,为黎民而战,不,也不是战,仅是防守;你可曾想过,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会徒步行走几天,为的只是心中的爱。墨家有儒家的`仁,却拥有儒家没有的勇;他有堪比法家的武器,但法家的武器是指向人民,而墨家的武器是保卫人民。真可谓仁勇兼有。即便如此,墨家也只是红遍一时,这又是为何呢?因为他们一味强调守,却没发现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古代的圣人,他们所倡导的思想,有其先进的锋芒,也有黯淡的阴影,我们应该从其身上学习到优点,也要完善自身的不足,人生乃是一场寂寞的修炼,我们应该在寂寞中充实自我,寂寞使人美丽,圣人在寂寞中成圣。从以上的圣人的经历来看,作者所倡导的乃是一种寂寞宁静的心境,一棵树、一个月的高尚心境,在喧嚣中变得宁静,在寂寞中寻找精彩。
《寂寞圣哲》读后感2
寂寞,对于今日的我们来说并不是一种陌生的感受。我们绝大多数人注定要过庸常的生活,庸常的我们也总会有庸常的寂寞。寂寞的时间让人无所适从,而寂寞的心绪简直能够置我们于死地。但在一定程度上,寂寞却是一种情怀。真正的“寂寞”只能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是跳出红尘烦扰一瞬间的妙悟。
寂寞,是一片丰腴的土地,能使静穆的种子开出令人醉心的奇葩。
圣哲,无疑是站在平凡人心灵无法触及的感度。而这些能够被称为“圣哲”的大思想家们,隔着千年的历史尘埃,跨着浩荡的中华文明,都距离我们太过遥远了,不免显得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但老庄孔孟、儒道法墨、想来我们并不陌生。书本课堂里、电视报刊上,甚至是传承至今的国学民俗与民族之魂中,都有他们和它们深深的烙印。无论是至人、神人,抑或是圣人,都与我们有共通之初,都是真实存在与尘世之间的人。古来圣贤皆寂寞。圣哲,能于生前得志者,更是寥寥无几。思想家们往往是不与时代同步的。他们或超于时代,人啊先现世所缺,提出未来之蓝图,荀子如是;或落后于时代,发现现世所失,留恋过去之生活,孔子如是。不与时代同步,也就不易被世人所接受,更不免为现实所迫而心灰意冷。只是在极度失望与失落中,携着孤单的寂寞,带着高贵的灵魂与高尚的理想,或出尘,隐于深山老林;

寂寞圣哲八篇读后感汇合90句


或人世,隐于市集朝野。千百年后的我们,仅一瞥,就为之惊艳,随即便是沉迷。入眼,字里行间充斥着对时代的叩问和嘲讽。是圣哲被时代所抛弃,还是他们抛弃了世人?是寂寞成就了圣哲,使他们有了对世间冷暖更深的体会和更多的思想沉淀,还是因为身为圣哲,不被他人理解而难觅知音,所以才寂寞?
老子背负着看透历史的痛。历史的黑暗、现实的邪恶,人性的泯灭?在这颠倒的世界与哲学里,一套老子的的处事哲学孕育而生。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是在预言着人性的倒退的路上前行。一切把戏他都已经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当悲伤逆流成河,就是到了该离去的那一天。柔弱胜刚强。沉默有时是对现实最强烈的反抗。在血色残阳中,行至关外。他去了,一去杳然。孔子背负着救世主的责任感。
从入朝为官到施展宏图,从心灰意冷到授业解惑。十四年周游列国,颠沛流离。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他始终守着最初的信念。《中国文化史》中有云:“弟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孔子洒泪而尽,带着他的雄心远去。只留下一个孤寂的背影,一声沉重的叹息。然后,也就是那一刻,他照亮了浩荡的中华历史,灿烂了千年的华夏文明。
庄子背负着永远的乡愁。化而为鲲,畅游海底;化而为鹏,翱翔天际。独与天地精华往来。在后人钦羡的眼光中,他悠悠然于濮水垂钓。不为功名利禄所累,汪洋恣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美丽。庄子陷入了自己布下的哲学困境,画地为牢。世事庄周蝴蝶梦。午夜,梦回,化作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展现一种不可企及的抚媚。掀开神秘的面纱,沉痛的历史背后余下的是化不开的凄美与哀绝,是渴望光明的向阳花。圣哲的寂寞是对现实的哀叹,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是文在心扉刺痛的甜美。一切的一切,他们甘之如饴。
寂寞,让他们如此美丽。
《张海迪》读后感1
岁月无声地在身旁穿梭,时光不停地在身边流走,人生在世,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突然降临到头上。但只要保持乐观心态,顽强奋斗的精神,就可以迎难而上,实现人生最高价值。张海迪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寂寞圣哲八篇读后感汇合90句


当我们在朦胧的月色下,看见迎面走来的残疾人时,会想到什么?他如何被人救助、照料?还是他那一片黑暗的前程?张海迪虽然高位截瘫,没有进过学校。她童年时就开始自学,当健康的同龄孩子在玩耍、嬉戏,度过最天真,最快乐的时光时,她就坐在窗前,对着厚厚的泛黄的书页,埋头努力……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还自学了许多门外语,获得哲学硕士学位……这也许是许多人苦苦奋斗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吧?
张海迪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海伦凯勒。一个因疾病而失明失聪的人。她永远看不见美丽的月光,连天边若隐若现的星星也难以窥探;她永远听不到美妙的声音,连动人的音乐也无法享受。但她却靠着惊人的毅力,学完了一个又一个的字,读完一本又一本书。还出版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名著。
我想,在灰暗的夜空里,最亮最亮的星就是她们吧!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嫩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没错,她们借助苦难,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苦难对她们来说,不再是痛苦,不再是绊脚石,而是她们展现惊人毅力、磨炼自我的舞台,是奋飞的垫脚石!她们之所以能克服如此巨大的苦难,是因为她们面对世界带给她们的枷锁——苦难,她们不怨天尤人,她们坚强不屈!奋斗不息!拼搏不息!
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让我们每一个人以张海迪为榜样,面对大风大浪的考验,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乐观,以顽强的精神迎难而上,奋斗不息,从而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张海迪》读后感2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张海迪》这篇课文只要讲:张海迪的生活非常艰难,她从小就瘫痪了,什么都不能控制。可是你别看她双腿瘫痪了就学不到东西,她从小依靠自学学完中、小学的全部课程。她不但学到这些,还学会了很多东西呢!她已经学会了什么外国的的国语几十种,还学会了医学和描写、画画等。她还有一个最大的希望:将来奋勇前进的文学作品。

寂寞圣哲八篇读后感汇合90句


这篇课文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从中使我懂得了我也要向她这样好好地学习,光靠老师讲也没有什么用的,我也要靠自学学会课文。以后在上什么课都好,都要认认真真地听课。
读完《张海迪》这篇文章也使我想起了遗言件很愧疚的事情。有一次我的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几道题做,可是,我回到家里做了一点点还有一点不会做,我就放下笔到邻居里去玩了。到了深夜,我才想起有一道题还没有做,我就想明天老师应该不会检查吧,便无精打采地去看电视去。
到了明天,糟糕老师正在说检查,这下我恍然大悟地拿出来给老师检查,老师说不完成作业的请跟我到办公室来。我的天啊!又要到办公室去啊!老师便审问我们为什么不做作业?我只好说,不会做。这时候老师严厉地批评我:“不会做不会问的呀!”我没有回答,便把头低下来。
啊!通过数学老师那次的教育,使我深深地在脑海里刻着。
《张海迪》读后感3
张海迪是我认识的人当中最乐观的人,我几乎被她周围洋溢着的快乐所感染,她始终是灿烂地微笑,而又时时都会有开心的大笑从她的胸膛深处传来。
和张海迪相似的人是海伦凯勒,她是一位残障教育家,年幼的一场大病多去了海伦的听力和视力,八岁时,海伦的父母找到了沙莉文小姐,在沙莉文和她父母的帮助下,她先后进入帕金斯教育学院和剑桥女子学校学习,并在考入哈佛大学尝试写作,面对残酷的现实,海伦勇敢的接受了挑战。他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还将自己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勉励后世。
她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诫他人:健康的心里是人类成功的.最基本的条件,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纵然是身体残废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怜悯,她和张海迪都会凭借着自我坚强的毅力到大理想的彼岸。
张海迪阿姨,她小时候双脚就已经残废,但是她并没有向挫折屈服,而是以积极、乐观、自信的态度去挑战挫折。她天天把词语贴在床头、墙壁上、厨房……经过张海迪阿姨的不懈努力,她终于战胜了挫折,而且还获得了荣誉,为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寂寞圣哲八篇读后感汇合90句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自信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是啊!当我们碰到厄运和不幸时,与其埋怨命运的不公,还不如鼓起勇气,振作精神,以刚毅的态度与厄运抗争。
歌德说:“你若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现在我们努力起来,把永不言弃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吧!
《张海迪》读后感4
可能有些人比较怜悯残疾人,觉得他们比自己痛苦。可,未必是这样的。
张海迪,她是一个残疾人,但她是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而这些成就背后,痛苦我们可想而知。
在《张海迪的快乐》这篇文章里,我们好像丝毫没有看出悲伤的气氛,一整个故事没有太多的悲催,只透着一股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气魄。
文中的小女孩一开始和妈妈要东西,但是看了残疾人支撑着腿的竟是木棍,幼小的心灵可以说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我们根本想不到,一个前脚哭着闹着的小女孩,看了震撼人心的画面之后,竟变得懂事。可想而知,小女孩心里可能有些内疚,也有可能有些敬佩。
同样的,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说孙长亭,可能大家还很陌生于这个名字。其实他也是一个残疾人。他在1984年失去了他的左腿,但他没有气馁,没有变得颓废,而是刻苦训练,被人们成为“战斗英雄”,这样的美誉,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荣耀啊!然而,他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1992年9月的一天,26岁的孙长亭,走进西班牙巴塞罗那奥林匹克体育场,作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他将代表中国队,参加男子标枪项目。我们可以想到,一个失去左腿的人,是经过多少日日夜夜反反复复的练习才有了这样运动能力。最终他以49米02打破了48米48的世界纪录。这下可把孙长亭美死了。同样嘲笑他的人也在默默为他点赞。
所以,我们正常人是不应该取笑残疾人的。更多的,我们应该去帮助他们,帮他们从痛苦中走出来,从煎熬中走出来,我想,这才是我们对待残疾人的态度。

寂寞圣哲八篇读后感汇合90句


我们应该知道,当一个人知道他已经残疾了的时候,他有多么崩溃。我曾经看过关于霍金的一个影片,讲述了霍金在上楼梯是突然慢慢失去的活动的能力,只能在地上慢慢地蠕动,他不想让他的朋友看到,因为他自己根本接受不了这样的事。但是,人是会变化的,现在的霍金变得坚强,记得之前还参加了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呢!因为他说过: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爱和爱我的亲人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没错,身残,志不残。
《张海迪》读后感5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每次哼起这首曲子,我脑海中就浮现出张海迪那坚强的“背影”。
张海迪是一个身残志坚、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女孩子。她在5岁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成为了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士,可她却没有因此消沉,而是迎着疾风骤雨,微笑着面对生活。
她靠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她努力从事文学创作,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还积极参加残疾人活动,并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xx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她的人生是风风雨雨充满艰辛的,可是在她的心中却始终有着一抹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她不断奋进,穿过层层黑暗。
我曾读过一篇张海迪的文章《口哨》。讲述她从小就被疾病夺去了健康,她幼小脆弱的心灵自卑过、怨恨过、愤怒过、失望过。当海迪终日孤独无可奈何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她从妈妈那学会了吹口哨,那带着一缕缕淡淡的忧伤和怅惘的口哨声使她忘记了痛苦,她用那美妙的口哨声和小鸟一起唱歌,在孤独中找到了童年的快乐。那悠扬的口哨声成了张海迪精神的寄托,也成了她心中的一缕绚丽的阳光。多么不容易啊!这股心中的阳光支撑着她度过每一个艰难的岁月。
与张海迪比较,我的人生要顺利优越得多。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还有一个幸福的家,生活中我不缺乏物质的享受,也不缺乏亲人朋友的关爱,但偶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却容易退缩,遭受挫折时容易放弃,是的,我缺乏的正是张海迪心中的那抹阳光。

寂寞圣哲八篇读后感汇合90句


我心中的阳光应该是张海迪,是她那坚韧不拔的性格;是她那乐观向上的品质;是她那勇于面对生活艰辛和对生活执着追求不放弃的精神。想到海迪身残志坚,笑迎人生风雨,就如同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心扉,鼓舞我奋发向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