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感动中国谢延信读后感锦集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感动中国谢延信读后感锦集96条



陈晓兰,上海一家地段医院曾经的医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坚守医德;既然救死扶伤,良知远比医技重要。近十年时间里,她毅然揭露多达二十种假劣医疗器械及背后的种种伤天害理之举,历经磨难和打击而不悔。
谢延信,河南焦作一名普通矿工,他以三十三年的忠贞与孝心侍奉亡妻家人,铸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撼地的“上门女婿”。犹如一匹老马,他虽无缘驰骋千里,却一步步攀上了善良的峰顶。
胡鸿烈和钟期荣,一对均已八十九岁高龄的夫妇,聚财有道,本可锦衣玉食,有感于许多年轻人无钱上大学,遂兼济天下,散尽一生家财,创办香港树仁大学,培养人才数以万计。胡鸿烈夫妇在投身教育事业的同时令自身成为教育界的楷模。
还有罗映珍、李剑英、李丽、孟祥斌……感动我们,因而感动中国的,是他们或朴实无华,或艰难执着,或惊天动地,或自强自爱的生命历程;是他们对孝道、对爱情、对诚信的朴素诠释;是他们因人而异,却共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他们身上所散发的无穷人格魅力。
在他们身上,国人又一次
这些年里,尤其是近两年间,“感动中国”开始由国家层面走向地方层面,从“感动中国”到“感动山东”、“感动浙江”,再到感动某市、某县乃至某镇,“年度感动人物”评选表彰正成为各地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道德教化的`一个载体。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为各地评选出的“年度感动人物”所感动的国人,若以年龄作划分,则更多系四十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就是在这个群体中,有些人之所以被感动,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感动”重新触动了他们的“怀旧情怀”。也就是说,他们为“年度感动人物”所感动,更多属于为感动而感动——一种作为看客的感动,而不是缘自于亲历亲为创造感动的一份自我激励。
“感动中国”的颁奖现场,观众一次次泪流满面;我们相信,收看电视播的观众中,也一定有无数人热泪盈眶。愿“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能触动更多国人的情感,震撼更多国人的心灵,唤起更多国人做“感动”的参与者。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迫切需要修复和耕耘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2月14日 ,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播出,来自郑州的王宽,荣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谢延信读后感锦集96条


“父母”为6名孤儿去“卖唱”
73岁的王宽曾是豫剧名角,在河南乃至全国,对于豫剧粉丝而言,早已经家喻户晓。
在他的家里,墙上挂满了一家人的合影。照片上,王宽和老伴的身边聚着他们的孩子。那是他们收养的6名孤儿。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并反哺这个大家庭。
说起参加“感动中国”的颁奖仪式,王宽告诉记者,“很激动,我先上台然后我老伴上台,接着孩子们都上台了!”白岩松还邀请他现场唱了一段豫剧。
1991年,王宽和老伴遇到了名叫袁前良的孤儿,从那时起,王宽家的成员开始不断壮大了。丧父的汪海波、父母双亡的汪文胜等6个孩子,先后被王宽收养。加上王宽患有“渐冻症”的外孙王海龙,王家的“常住人口”达9人之多。
王宽担任过河南豫剧团的业务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而这个获得过众多荣誉的国家一级演员,却曾为养活自己收养的孤儿,和老伴走进茶楼,开始“卖唱”生涯。王宽的老伴王淑荣说,有时在茶楼候场一整晚,没有一桌客人点唱,王宽这个国家一级演员也被“剃光头”,而他放弃一个艺术家坚守几十年的清高和尊严,只是为了他和他收养的6个孩子的生活。
“我负责挣钱,老伴负责照顾家。”王宽告诉记者,在自己的“卖唱”生涯中,只要没有去外地演出,他就风雨无阻地去茶楼唱戏。
“儿女”们反哺报恩的最美家庭
“凡事就怕认真和坚持”。“曾经有人不止一次地劝我放弃,但我从没有放弃的念头。”王宽说。
在王宽家里,如今摆放着“中华慈善奖”“最美家庭”“中国好人榜”等很多奖杯与奖状。“感动中国”这项国内最高级别的“大爱”荣誉,被他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王宽从未想过自己会获得什么荣誉,就像多年前,他收养这些孤儿时,从没想过自己未来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他说,从收养第一个孩子起,自己就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
“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们这种爱心,不是一天两天积成的,也不是一件事两件事积成的。王宽的父母都已经去世,我家里也没什么人了。但我们家乡观念特别强,还是想着要经常回去看看乡里乡亲、亲戚邻居。”王淑荣说。
他们收养的孤儿如今都已成家立业,但每逢周末、假日都会回来。2014年6月,王宽的外孙王海龙和5名孤儿一起登上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他们的梦想是为王宽二老办一场金婚典礼。最终,梦想助理团全票通过,朱时茂更是当场落泪,而王宽夫妇也第一次穿上婚纱礼服。

感动中国谢延信读后感锦集96条


曾经的孤儿们,也从小得到了王宽的“真传”,每人都会一种乐器。王宽说,团聚之时,他们围在一起唱上一曲,成了自己和老伴最幸福的事。
“王宽家”成了传递温暖的火种
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不仅是因为王宽将6名孤儿养大,更重要的是,一份坚持的爱如今已经在孩子们的身上延续了下来。
在此次“感动中国”颁奖过程中,王宽还遇到了同样获奖的郎平等人。“他们身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像郎平、阎肃,他们为国家付出了那么多,那种大爱奉献值得我们一家学习。”王宽说,现在自己年龄大了,如何让这个小家的温暖传递下去,是他接下来要做的。
“谁都要挣钱,而挣钱看你怎么花。”王淑荣告诉记者,2014年王海龙从《中国梦想秀》得到了25万元捐助,在第三天他就捐给了西安的一位病人。2013年年底,得知“河南好人刘东兴”患白血病无钱医治,王宽带着孤儿们在紫荆山公园义演,将得到的16000多元全部捐了出去。
相比被邀请演出,更多的人是去“求助”王宽演出。“有人因患病没钱治疗,来请我去义演帮他们筹款。”王宽说,面对这种请求,他从不会拒绝,而这种帮助正是这个“家”的延续。感动中国”
永远不缺河南腔调
河南“王宽家”此次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后,这已是河南人连续三年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
2014年,98岁的胡佩兰获得“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胡佩兰退休后一直坚持坐诊,经常给病人垫付医药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这位来自郑州的老奶奶,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医”,而“医者仁心”四个字,更是在她身上得到了诠释。
2015年,郑州陇海大院二十多老老少少登上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的舞台。39年前,这个大院出生长大的高新海高位截瘫,从那儿以后,一批又一批的邻居,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就开始默默承担起照顾他的任务。39年的不离不弃,陇海大院,也成为当代中国邻里情感的最好代名词。主持人白岩松发出感慨:“这是一个叫陇海大院的大院,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生活的那个大院。这是河南的一个大院,也是中国的一个大院。”
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14年来,向全国观众推荐了100多位感动人物。其中,来自河南的任长霞、洪战辉、魏青刚、王百姓、李剑英、谢延信、李隆、武文斌、李灵、胡佩兰、刘洋等人物和团体,先后13次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如今“王宽家”更是将温情延续,用“小家”感动“大家”。

感动中国谢延信读后感锦集96条


再一次被“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所感动。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及颁奖盛典,总有无数国人被一次次的感动。
2007年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中,有不少的人做出了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情:
陈晓兰,上海一家地段医院曾经的医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坚守医德;既然救死扶伤,良知远比医技重要。近十年时间里,她毅然揭露多达二十种假劣医疗器械及背后的种种伤天害理之举,历经磨难和打击而不悔。
谢延信,河南焦作一名普通矿工,他以三十三年的`忠贞与孝心侍奉亡妻家人,铸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撼地的“上门女婿”。犹如一匹老马,他虽无缘驰骋千里,却一步步攀上了善良的峰顶。
胡鸿烈和钟期荣,一对均已八十九岁高龄的夫妇,聚财有道,本可锦衣玉食,有感于许多年轻人无钱上大学,遂兼济天下,散尽一生家财,创办香港树仁大学,培养人才数以万计。贤者伉俪胡鸿烈夫妇在投身教育事业的同时令自身成为教育界的楷模。
还有罗映珍、李剑英、李丽、孟祥斌……
感动我们,因而感动中国的,是他们或朴实无华,或艰难执著,或惊天动地,或自强自爱的生命历程;是他们对孝道、对爱情、对诚信的朴素诠释;是他们因人而异,却共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他们身上所散发的无穷人格魅力。
在他们身上,国人又一次
“感动中国”的颁奖现场,观众一次次泪流满面;我们相信,收看电视转播的观众中,也一定有无数人热泪盈眶。愿“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能触动更多国人的情感,震撼更多国人的心灵,唤起更多国人做“感动”的参与者。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迫切需要修复和耕耘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