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细细品味这句话很有折理,作为汤河水库一名财务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凡的事,但是把这项工作作到上得领导认同,下至群众满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财务是一个综合业务部门,所从事的是整个公司经济核算。对主管单位要核算出考核支出和非考核支出的费用和成本;对税务部门核算出应交地方税务局的各项税金;对地方财政又要核算出财务的各项重要指标。对公司内部职工又要进行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的核算。平时最明显的是每周二给公司职工进行的报销业务。从这件看是简单容易的小事可以折射出每一个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人员本身的个人素质。从办理业务职工的反馈意见就可以了解到我们这项工作作得成功还是失败。
要想把这项工作作好,首先作为财务工作人员必须端正态度。具体来说财务工作也是一个服务行业,作为服务人员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办事人员感受到热情舒服。每周只有周二进行现金核算,这就要求财务工作人员作好细节准备。首先调查好各科室所需的"现金数额,然后在超出所需数额又不违背现金库存额的要求情况下,去银行取出现金。在进行业务授理时,按先后顺序给每一个办理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处理。遇到不合财务要求的凭证,财务工作人员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告之正确的方法,我想这样做起来即做好了自已的本职工作,又方便了公司的报销人员,即使得不到好评,我们也做得问心无愧。
总的来说,我在以前的工作中有时,有时的细节工作属实是忽略了,有时虽然注意到了细节但懒于去做,通过读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必须强迫自已去注意细节,强迫成规律,规律成自然,好的自然习惯便是成功的一半。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
与会计的读书笔记1
《跟妈妈学会计》一书,作者描述了一个只有中专毕业的女生跟妈妈学会计的亲身经历,引起了我的共鸣。本书的主人公有三个苏妮、高剑——苏妮将来的男友、苏妮妈妈,主要讲述了作为高级会计师的苏妮妈妈有效的结合了实践与理论,开了个家庭会计班,给苏妮和高剑辅导会计课程,让他们俩在老会计的指导下,轻轻松松跨入会计大门。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苏妮妈妈的教法与学校里老师的教法有所不同。学校里,我们是从最基础的开始学,就像走进一个房间,把屋里的物品都认识了,再了解整个房间;而苏妮妈妈是带他们进屋后先把整个房间巡视一番,再去逐个认识房间里的物品,这样一开始就知道物品在哪里,然后带有目的性的去了解其功能和用处,会更有兴趣,且对学习有帮助。
苏妮妈妈为了使女儿快速上岗,她不像会计教材那样按会计要素讲,而是直接实际业务流程讲,用她的话说“学完就能上岗”。她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把难懂的概念口语化,把零散的内容具体化,把理论的知识实践化,这“四化”深得人心。把会计处理的一些细节结合身边的例子讲解,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适应了初学者的口味和需要。如果你是会计的初学者;如果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你是想学会计的门外汉;那么就建议阅读此书了。因为我也“为之动容“了,真希望自己也能有这么个机会,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会计。
这本书所有的章节我都喜欢,对我而言,现在看这书是最适合不过了。因为去年会计从业资格
书里除了会计的一些理论知识外,它还印制了很多关于会计做帐的许多表,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簿、更改错帐的格式等等。它以实物照片代替了表格,更是别开生面。
书的最后,苏妮妈妈讲了一些应聘的问题,也让我学了不少的东西,将来我找工作的时候一定有用。首先,一定要有个好的心态,自信一点,最好要有点工作
看过这本书后,我觉得会计也不难啊,原来是这么回事!书也挺好玩的,真让我觉得学会计不如做会计,不过还得把理论知识学踏实了,才能理论结合实际,更高效。
与会计的读书笔记2
这次寒假我读的书是专业推荐书目里有提到的,由张先治教授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印制的第四版《财务分析》。
本书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共十五章节,被分类归在财务分析概论、会计分析、财务分析、综合分析四个大篇目里。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第一篇目财务分析概论主要论述了财务分析的理论、方法以及信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财务分析的定义,它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而财务分析的程序与步骤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十个步骤。财务分析信息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分析目的、不同的分析内容,所使用的财务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篇目会计分析主要介绍了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以及分配活动分析的内涵及使用。筹资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形成的资本规模和构成,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右方——权益项目上,从中可见债权人的权益,即负债和投资者权益即股东权益。投资活动全面分析包括资产规模与变动分析、资产结构与变动分析和资产结构优化分析等三个方面。利润分析是经营活动分析的核心,进行利润分析所需要的资料及基础信息包括利润表,如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利润表附表;利润表附注等。分配活动分析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利润分配表所解释的企业股利分配政策的分析,判断企业所处的生产发展阶段与股利分配政策的适应性,从而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以便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
第三篇目财务分析则主要讲解了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增长能力分析的内涵与运用。盈利能力通常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其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营业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要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主要可通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比得出,对比的指标包括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货币资金率、企业支付能力系数等。存在两种代表性的增长能力分析框架:其一是从增长能力形成角度分析增长率,即前后两期的股东权益、资产、营业收入、收益的对比情况;其二是从增长能力结果角度,分析经济增加值的增长,即分析企业股东价值增长情况。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最后一个篇目是综合分析,让我可以学到财务综合分析、财务综合评价、财务预测分析和企业价值评估的一些方法。财务综合分析可明确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及增长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指根据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法。财务评价以财务分析为基础,财务分析以财务评价为结论。运用综合经济指数法进行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时,应注意两点:
一、选择的各项经济指标在评价标准上应尽量保持方向的一致性;
二、综合经济指数高于或低于100%时的评价标准问题。我国企业经营效绩评价使用的是功效系数法和分析判断法。财务预测分析是根据反映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运用科学方法来预计和推测企业未来财务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可能性。它的方法实际上是指财务报表中各有关项目的预测方法,只要将财务报表中各有关项目的数据预测出来,财务报表的预测便会水到渠成。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价值,可表现为价格比与相关因素的乘积。
读完整本教材之后,发现里面的很多概念都与我们上学期刚学过的媒体财务课相类似,寒假看这教材就像在复习媒体财务课的知识点一样。对于课堂上部分没太搞懂的知识点,经过这一遍之后,我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里面设计的案例更是深入浅出,让我能够对重要的概念更为理解也记忆更深刻。
与会计的读书笔记3
本文介绍了笔者在读完由魏明海、龚凯颂主编的《会计理论》一书后对书中主要观点的总结及启发。透过会计理论发展的历史,研究会计理论面临的现状,提出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一些看法。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发展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是马克思关于认识论的经典论断。同样会计理论的发展也遵循这样的认识规律。尽管会计是因为它的实用性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它是建立在理论体系或者概念框架的基础之上的,即会计实务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理论和方法体系作为支撑。随着契约精神、组织设计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与逐步发展,会计实务也越来越复杂,以前的会计理论方法在指导崭新的会计实务上遇到越来越多的瓶颈。由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内在需要,会计信息提供者、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一次次的动态博弈中不断完善着会计理论,推动着会计理论向前发展。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但真实和公允是永远不变的核心。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又对会计实务的规范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会计准则就是其中最典型的杰作。
本文对由魏明海、龚凯颂主编的《会计理论》一书进行解剖,把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四大板块,总结各大板块主要内容。然后笔者结合会计实务中的现状阐述自己的启发。
一、对《会计理论》的解读
本书可分为四大板块,下面笔者进行总结。
1、会计理论概述和研究方法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分别是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近代会计就是从运用复试簿记开始的,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现代会计是20世纪50年代后,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这一阶段会计的工艺与现代电子计算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会计系统也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子系统。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阐述会计概念框架为中心议题,是以一套广泛适用的原则作为形式而进行的逻辑推理。它具有信息传递和经验总结功能、解释和评价功能、预见和实践功能。会计理论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的目标、与环境和主体有关的假设和其他理论概念、基本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四大内容。在会计漫长的发展史上,会计理论也得到长足发展。驱动会计理论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有效资本市场的发展、新的组织设计和组织契约重要性的凸显、会计准则市场的变化、相关理论和及时的发展等因素。
现代会计理论主要包括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所谓规范会计理论,就是试图从会计实务的规则来概括会计的理论概念,并试图用这些理论概念引导出“良好的”会计实务。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伦理法、归纳法、演绎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和事项法等。而实证会计理论则要以确凿的证据证明某些会计现象的存在,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并寻找这些会计现象发生的原因。在研究方法上,实证法要求先提出一定的假设,然后应用实际证据来验证或驳斥,只有实际存在的才被认为是合理的。实证法的基本命题是:管理当局、投资人、债权人、准则制定者和政府人士都是理性的,他们试图获得最大的效用,这些集团中的任何一个在选择会计政策和准则时,都是把可以互相替代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成本与效益的比较,以便能从所选择的方法程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2、会计准则及其制定
会计准则是会计规范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会计所采纳或宣称的一般法则,是行动的指针,是行为或实务的一个确立基础。其产生和发展都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早在19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纷纷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投资者对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要求便有所增强,企业也意识到应向股东和有关方面及时提供财务报表以取得他们的信任,但当时美国的会计实务处理呈现极度自由化局面,给报表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并很快引起会计执业界的注意,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但这只是内在要求和舆论上的准备。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才是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产生的直接原因。1933年和1934年美国国会分别通过《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并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上市证券的管理。
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三大阶段:
(1)研究形成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初到50年代末,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带头制定和发布准则,该协会把具体工作交给其所属的会计程序委员会(ARB),后来其陆续出版《会计研究公报》,美国会计准则初步形成。
(2)公认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会计师协会将研究的目的从解决会计实务中的特殊问题和专题,转移到试图建立基本会计理论和重要会计准则方面。1959年该协会成立了会计程序委员会(APB)。在其存在的14年间,其陆续发布了31号《意见书》和4号《说明》,但人们还是发现其不能履行缩小会计实务上的差别和不一致、改进新问题领域财务呈报等使命。最终被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所取代。
(3)完善与提高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到现在FASB已经发布了150多项会计准则,这些准则在美国上市公司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并对其他国家和国际化组织产生广泛的影响。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3、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理论
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和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等。其中财务报告目标是概念结构的起点,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连接财务报告目标与其他概念的桥梁;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是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手段。建立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具有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应用的作用,从而最终指导会计实务。那么指导会计实务首先要明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更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有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大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效益大于成本等,要满足这些要求不仅需要市场的竞争与淘汰机制、政府的良好引导、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还需要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良好的企业文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
明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后就需要在具体的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中将其落实以准确及时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目前全球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我国会计亦是在四大会计假设的前提下,运用适当的计量属性以准确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服务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
在财务报告中,企业要遵循充分披露原则,对外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文件,以便利益相关者做出经济决策。
4、管理会计与成本控制理论
管理会计是直接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主要是一种对内报告会计,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管理学与会计学的结合,目前主要将其分为两大部分:基础性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新领域。其方法论主要为系统理论和非平衡理论。具体而言有五种方法:
(1)成本性态分析法;
(2)本量利分析法;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3)边际分析法;
(4)成本效益分析法;
(5)折现的现金流量法。
其中本量利分析法中盈亏平衡点的计算与分析对企业预算和控制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成本控制就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各项成本活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其具有三层含义:一是对目标成本本身的控制,这与成本预测、决策、计划密切相关;二是对目标成本完成的控制和过程的监控,这与成本计算、分析密切相关;三是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着眼于未来,为今后的成本控制指明方向。具体控制方法有标准成本制度、生命周期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等。
二、读完《会计理论》后一些启发
1、关于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启发
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制定经历了以下程序:
(1)确定选题;
(2)成立专题小组;
(3)举行公开听证会;
(4)提出草案;
(5)进行投票表决;
(6)研究复审意见;
(7)对外发布。
以上每一步程序都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整个程序科学、严密、公开、谨慎,可以有效防止少数人操纵和垄断,保证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和社会性。
我国会计准则在制定程序上参考和借鉴了美国并立足自身国情,主要分为四大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发布阶段。尽管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尽量做到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争取更好地涵盖各方利益,提高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仍存在的缺陷:
(1)会计准则制定者的代表性不够广泛。尽管吸收了政府官员、高等院校教师、机关部门的实务工作者参与,国内外专家也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咨询,但从整体上看,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并未将代表大多数会计准则使用者、影响会计准则运用较多的广大会计工作者吸收进来。会计准则最终发布与否由财政部会计司决定。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2)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的时间不够稳定和明确会计准则制定时间不够充足,未给信息使用者及操作者充分的准备时间。
(3)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与相关法规协调不足。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制定内容都受到有关法律制度的影响,要使会计准则同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协调,就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既要从法律制度制约的角度入手,使会计准则适应现有法规的要求,又要从会计准则的角度考虑,修改和重新制定有关法律,以适应会计准则的要求。
(4)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框架尚未明确。建立会计准则能否做到结构合理、体系完整、实施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指导功能发挥得如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框架结构是对具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环境,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明确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依据。要制定出结构合理、体系完整、实施有效的会计准则,需要被广泛认可的有效理论来作为指导。程序公平理论和程序低成本理论可作为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依据。程序公平指的是程序层面上的公平,要兼顾各方利益,广泛倾听各方意见。程序低成本即指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通过程序公平理论功能指导,在会计准则制定中运用一套完整、严格、充分、稳定的程序,以最大限度接受社会监督,使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充分吸收、采纳各方意见,最后发布的会计准则得到相关各方支持的程度大大提高,实际上降低了会计准则制定的交易费用,体现了程序低成本原理指导功能。
(2)进一步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透明度。透明化使会计准则的制订能够充分吸取各方意见,从而不断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如完善会计司专门网站,将会计准则的研究成果和征求意见稿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在网上公布,这样才可能形成一种有效的交流平台,充分调动学术界和企业界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积极性,形成会计准则制定者与会计准则执行者互动的局面。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3)推行听证会制度和决策的投票机制。目前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和解释权都归属财政部,这样难免会因信息不对称产生时滞性的问题,或政府基于自身的利益而导致制定会计准则目标的偏离。因此只有适当增加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民主性、公开性,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才能使准则更具公认性与科学性,减少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障碍。
与会计的读书笔记4
最近读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经营与会计》,受益良多。
稻盛和夫27岁创立了京瓷,从零开始学习企业经营与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一个重要的关键,会计将成为现代经营的中枢,因为经营者必须正确的掌握企业活动的真实状态,才可能带领企业长期有效的发展。
稻盛和夫的会计学基本思维模式是追求事务的本质,以“作为人,何为正确”为基础对事物进行判断,判断的同时必须追寻到事情的本质同时要以做人的基本道德和良心为基础,这个是最重要的部分。在经营的重要领域---会计学领域,我们不能盲目的去凑合会计学的常识习惯,而是要追溯到事物的本质。在这种经营哲学的基础上稻盛先生创立了会计七原则:
1、现金流经营原则:会计为企业经营服务,最重要的是关注现金流,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要知道“赚的钱在哪里,已什么样的形式存在”。
2、一一对应原则:规范了企业及其员工们的行为,在实现玻璃般透明的经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看,企业及员工都不能有舞弊的行为。
3、彻底的实行筋肉坚实的经营:这是稻盛和夫会计学的精髓,不受欲望的驱使,不追求表面的繁花,要塑造一个本质上强壮的企业。
4、完美主义原则:企业各级领导认真贯彻完美主义,让完美主义渗透到整个公司,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5、双重确认原则:注意到人性脆弱的一面,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创造一个珍惜人的职场环境,营造出一个具有紧张感,而又生机勃勃的职场氛围。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6、提高核算效益原则。销售额最大化,经费最小化原则是单位时间核算制的基础,经营的根本就是在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必须防止浪费、消减开支,通过全员参与,关注细节,开源节流的方式实现企业经营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7、实行透明经营原则:经营过程注重“以心为本”与员工在互信的基础上开展经营。
与会计的读书笔记5
寒假期间,我完成了对索科洛夫的《会计发展史》的阅读,该书包括前言、经济核算与复式会计的产生、核算成为科学、改革前俄国核算的产生与发展、俄国的会计科学思想、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等九个部分。
索科洛夫在这本书中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以会计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会计观念、技术和方法的演进过程以及有关会计学派的特点,特别是通过结合不同学者对会计科学发展贡献的理论概括与观点介绍,注重从史学展的角度来研究会计科学思想的演变规律,从而体现出该书与其他西方类似著作所缺乏的一个基本特征。该书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大的部分,及主要观点如下:
一、会计核算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索科洛夫在研究会计核算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时,区分了经济核算、会计核算、复式会计、会计学与会计科学等概念,认为复式会计是会计核算发展的结果,而会计核算只有在摆脱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约束并确定科学的原则之后才能转变为科学,会计核算科学是会计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十月革命前俄国会计核算体系的形成与变化
受列宁的有关会计核算阶级本质思想的影响,或许国的史料更为翔实,所以索科洛夫对改革前后的俄国会计核算进行了专门研究。
三、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思想
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出现了变化,美国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到20世纪中叶,英美的会计理论开始活跃起来。所以索科洛夫在研究资本主义国家会计核算思想的发展时,不仅介绍了德国学派、法国学派,还重点研究了英美学派。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实践
索科洛夫出生于前苏联,也许前苏联是最早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许前苏联是当时的“老大哥”,所以作者在介绍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时,将主要部分放在了前苏联,仔细研究了前苏联建国初到20世纪80年代的整个会计发展历史,而对当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发展则采取了概略研究的方式,简单地研究了当时社会主义各国取得的主要会计核算理论与成果,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协作实现了会计核算的同步发展。
与会计的读书笔记6
在索科洛夫的《会计发展史》一书中,他把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管理生产的客观需要。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要进行物质的生产,生产的行为同时也是生产的消费行为。生产的消费,除了自然资源耗费外,都可归结为劳动的耗费。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总是力求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多的物质财富。为了达到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人们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加强对生产经营管理,力求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将耗费与成果加以比较和分析,借以掌握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在我国,“会”、“计”二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周礼》中。
根据考证,在此之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共五千多字,均未发现此字样。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头脑记忆即可。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会计也随之有较快的发展。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够,于是产生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等记录和计算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但它只是生产活动的附带工作。随着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文字的产生,会计由“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逐渐发展为独立的记账、算账等管理活动。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据我国历史记载,我国西周王朝已设立了“司会”这一专职官吏来掌管国家和地方的“百物财用”。《周礼.天官》中记载:“司会主天下之大计,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当时,就设有专门的官员记载和管理王室的钱粮赋税,并设有官厅会计部门,主管官员称为“司会”,“司会”在总揽国家政大权的天宫大宰的领导下,组织年度的总合核算.“司会”下面又设有掌管王朝全部会计账薄的“司书。唐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高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从而使会计核算的方法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唐代出现“账簿”一词,到宋朝会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四柱清册”。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分别相当于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并归纳出了四柱之间的平衡关系:旧管 新收=开除 实在。
“四柱清册”将一定时期内财物收付的记录,通过“旧管 新收=开除 实在”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以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以可分类汇总日常会计记录,使我国传统的单式收付簿记记账法提高到较为科学的层次。可以看出,在四柱中,每一柱都反映着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各柱相互衔接,形成整体,不但彼此具有相互核对的作用,而且可以总括表现某一特定会计核算内容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四柱清册”的创建和运用,是我国会计史上的一大成就,为我国通行多年的收付记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明末清初我国的商业和手工业出现空前的繁荣,反映了我国封建经济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于是到了明末,出现了比“四柱清册”更加完备的“龙门账”核算方法。“龙门账”是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所谓“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全部资产(包括债权);“该”指全部负债(包括业主投资)。“进”、“缴”、“存”、“该”四柱之间的结算关系可用下面会计方程式表示:进-缴=存-该或进 该=存 缴年终结算,按照上式,从两方面计算盈亏:进-缴=盈亏;存-该=盈亏。两式计算结束相符,称为“合龙门”。“四柱清册”只能应用不计盈亏的政府(官厅)会计,而“龙门账”则能满足商业上核算盈亏的需要。在“龙门账”的基础上,我国会计工作者又创造了“四脚账”,这种账主要应用在民间商业界。“四脚账”对企业发生的日常经济事项无论现金出纳、商业购销、内外往来等,均在账簿上记录两笔账,即要登记某一账项的来龙和去脉。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可见我国会计工作者早在明末清初就为近代会计中的“复式记账”原理作出过极为重大的贡献。在封建社会,由于我国历来实行闭关自给经济政策,社会生产力逐渐落后。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会计发展的步伐一停滞不前。中华人民共利国成立以后,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了与之相适应的前苏联会计模式,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引入是对旧中国会计制度和方法的变更,我国会计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加强经济管理,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我国于1985年出台了第一部《会计法》。1993年和1999年根据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分别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新《《会计发展史》
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会计方法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从不系统到比较系统的发展过程。今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计算技术的进步,会计的方法必将继续发展和改进。
篇一:会计读书笔记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 会计的概念和起源:
会计的概念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 会计的作用:
1、 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2、 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3、 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一、 会计主体:
1、 概念: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2、 掌握三个方面
(1)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2)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
(3)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3、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我国,会计年度是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止。
四、 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即:
一、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一贯性原则;
3、 相关性原则;
4、 及时性原则;
5、 明晰性原则
二、 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1、 权责发生制原则;
2、 配比原则;
3、 历史成本原则;
4、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三、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1、 谨慎性原则;
2、 重要性原则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第四节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一、 资产
1、 含义: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 特征:
(1) 资产是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 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3) 资产必须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二、 负债
1、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效益流出企业。
2、 特征:
(1)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三、 所有者权益
1、 含义: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 特征
(1) 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 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3) 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四、 收入
1、 含义: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2、 特征:
(1)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2)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3) 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五、 费用
1、 含义: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 特征:
(1)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 费用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3) 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六、利润
:含义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涧。
2、 财务会计——投资
投资(Investment):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投资通常有广义投资和狭义投资之分。广义的投资是指企业对资源的投向及运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方面。而狭义的投资则专指企业的对外权益性投资(如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和债权性投资(如购买国库券或其他公司的债券)。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形成后,根据投资方的投资占被投资方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比例以及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控制性股权投资
共同控制性投资
重大影响性投资
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性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成本的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成本,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不包括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发生的评估、审计、咨询等费用。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成本,应按以下情况分别确定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企业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应收债权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如果涉及补价,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应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成本法(CostMethod),是指以长期股票投资的实际成本作为登记“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依据,投资金额不受被投资单位权益变动的影响,即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通常仅反映投资的初始成本。在投资发生重大持久性不可逆转的贬值时,才对“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作减值处理,并确认投资损失。当被投资单位宣布分发的现金股利时,投资方做投资收益处理。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一般指占有被投资单位表决
权资本20%以下的情形,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要点如下:
投资发生时,按实际投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投资入账后,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
股权持有期内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清算股利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在投资当年,投资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和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清算股利金额),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①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每股盈余×投资企业所持股份×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或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每股盈余×投资企业所持股份×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
②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投资年度以后,投资企业所确认的投资收益和清算股利,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①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清算股利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的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投资成本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
由于长期投资的股票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投资可收回的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为准确反映当期损益,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并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用以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EquityMethod),是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金额要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而相应地进行调整的方法。在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无论是因为盈亏引起的变动,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变动,投资企业都要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账面金额,调整的目的在于完整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的实际权益。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一般指占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资本20%以上的情形,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权益法的核算要点如下:
投资发生的核算:投资发生的核算在权益法下,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购入股票时,需要在“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账户下设“投资成本”三级明细账,用于反映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如果初始投资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不一致,其差额在“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账户下设“股权投资差额”三级明细账反映。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这里的所有者权益是指属于有表决权资本所享有的部分。股权投资差额一般可按以下公式计算:股权投资差额=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持股比例 长期股票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若高于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差额记入“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股权投资差额)”账户的借方;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差额记入“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股权投资差额)”账户的贷方。
投资损益的核算:权益法下,投资损益不反映实际收到的股利,而是记录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当期损益中所拥有的份额,即投资后,投资方应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由于利润的变动)的变动而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其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2)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分担的份额,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一般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为限,超过投资账面价值的亏损分担额做账外记录。如果以后各期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投资企业应在计算的收益分享额超过未记录的亏损分担额以后,按超过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的金额,恢复投资的账面价值。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计算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时,应以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不包括在内。
(3)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的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视为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利益的返还,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分派的股票股利,投资企业不做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以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
可见,投资方在期末按照投资比例和被投资单位的盈亏状况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之后,“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初始投资成本;二是根据对方损益而调整的数额。为了将两者加以区分,“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下需要分别设置“股票投资(投资成本)”、“股票投资(损益调整)”三级明细账。对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一方面作为“应收股利”入账,同时减少“股票投资(损益调整)”明细账的账面价值。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变动的核算:在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应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而变动。这些变动中除上述盈亏变动外,还包括以下情况:
(1)因被投资单位资产评估、接受捐赠资产等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2)因被投资单位外币资本折算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这些权益项目变动的调整,遵循同一个原则:按所持股权比例
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股票投资”或“其他股权投资”明细账下设“股权投资准备”三级明细账反映),同时作为资本公积增加处理(与被投资单位增加的权益项目相同)。
篇二:《会计》读书笔记
一、应收票据的特点及其分类
我国的应收票据即指商业汇票,一般不对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超过承兑期收不回的应收票据应转作应收账款,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二、带息应收票据
企业应于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规定计算票据利息,并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同时,冲减财务费用。
票据期限按月表示时,应以到期月份中与出票日相同的那一天为到期日,月末签发的票据,不论月份大小,以到期月份的月末那一天为到期日。
票据期限按日表示时,应从出票日起按实际经历天数计算。通常出票日和到期日,只能计算其中的一天,即“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利率换成日利率(年利率/360)
三、应收票据转让
背书人对票据的到期付款负连带责任。
第三节 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
会计上所指的应收账款有其特定的范围:
首先,收账款是指因销售活动形成的债权,不包括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的利息等其他应收款;
其次,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不包括长期的债权,如购买的长期债券等;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第三、应收账款是指本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
应收账款应于收入实现时予以确认。
二、应收账款的计价
(一)商业折扣
商业折扣指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在商品标价上给的扣除。
在存在商业折扣的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入账金额应按扣除商业折扣以后的实际售价确认。
(二)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通常发生在以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的交易中。一般用符号“折扣/付款期限”表示。
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入账金额的确认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总价法,另一种是净价法。
总价法:将未减去现金折扣前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记作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现金折扣只有客户在折扣期内支付货款时,才予以确认。在这种方法下,销售方把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视为融资的理财费用,会计上作为财务费用处理。我国会计实务中通常采用些方法。
净价法:将扣减现金折扣以后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据以确认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这种方法将折扣视为提供信贷获得的收入。
三、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一)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没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按应收的全部金额入账。
(二)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入账。
(三)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采用总价法入账,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四、坏账及坏账损失
(一)坏账损失的确认
一般来讲,企业的应收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
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除有确凿确凿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下列情况不能全额提取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二)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1.直接转销法
直接转销法是指实际发生坏账时,确认坏账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注销该笔应收款项。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允许企业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坏账损失。
2.备抵法
(1)余额百分比法
根据会计期末应收款项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即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据此提取坏账准备。
第一,已确认并已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应及时借记和贷记该项应收账款等科目,而不应直接从银行存款科目转入坏账准备科目。
第二,收回的已作为坏账核销的应收账款等,应贷记“坏账准备”科目,而不直接冲减“管理费用”。
(2)账龄分析法
根据应收款项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会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后,剩余的应收账款,不应该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
(3)赊销百分比法
就是根据当期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会计书读后感500字合计90条


(4)个别认定法
就是根据每一应收款项的情况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等方法的同时,能否采用个别认定法,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某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与其他各项应收账款存在明显的差别,导致该项应收账款如果按照与其他各项应收账款同样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将无法真实地反映其可收回金额的,可对该项应收账款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不得多提或少提,否则应视为滥用会计估计,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运用个别认定法的应收账款应从其他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中剔除。
五、预付账款的会计处理
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也可以将预付的货款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