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心理学入门舒娅读后感聚集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心理学入门舒娅读后感聚集66条



心理学入门论文
[摘要]
人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经济学是以人的理性作为其分析问题的出发点的,而心理学在非理性领域的研究拓展了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探索人类行为之后的动机。“消费者对特定的感觉意象与衍生意义的权重,决定了他们购物的具体指向”,本文对消费者品牌选择进行心理解析。
[关键词]
品牌心理学
探求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基本原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类的需求并不是平行和同等重要的,而呈现一定的台阶,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较高的需求才会成为激励因素。品牌内涵的发展也正是沿着“功能性-象征性-体验性”的途径演进的,从关注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满足生理、安全上的需求,到追求情感、身份、尊重,然后把目光投入“通过品牌向他人展示自我”,获得一种心理上温馨美好的感受、遐想。
消费者是如何理解品牌的?
我们发现很多人在走进商场的时候,事先对购买什么牌子的商品是有一些考虑的。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另外消费者在购物时还存在着一种规律,即商品档次越高,购买的现象越普遍。从心理角度讲,名牌的心理效应就是反应在消费者认你的牌子,去买你的东西,达到这个效应,你的牌子就差不多成为名牌的行列了。
品牌选购过程的心理学分析
“来自心理学家的一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人们接受到外界信息中,83%的印象通过眼睛,11%借助听觉,3.5%依赖触摸,其余的源于味觉和嗅觉”。因此,在品牌的设计和传播上,要给顾客足够的刺激强度,形成“视觉冲击力”和“轰动效应”。
在品牌的认知上,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品牌的认知需要和谐,即有关同一品牌的信息应该是相近或相容的。”否则,就会出现费斯汀格(L·Festinger,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所称的“认知失调”(CognitiveDissonance),即当人们发现自己的信念与行为不一致时而感到焦虑的精神状态。“获得人们的认同是品牌真正的价值所在”,调整这种失调,可以采取改变“导致不协调因素的重要性;个人认为他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斯蒂芬·P·罗宾斯)。利用知名心理学家史金纳(B·F·Skinner)的强化理论,可以对厂商和经销商希望的行为给予外在的激励(或惩罚),使之形成购买习惯或惰性。

心理学入门舒娅读后感聚集66条


在品牌联想上,认知心理学中的`记忆网络模型认为,人的记忆就像一张网一样有许多联系着的节点(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记忆单元,是用来表达每一条信息的固定点的)。当人在2个节点之间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进行信息加工时,其之间的联系就建立起来了,之后,联系和节点之间就可以被激活(这里的节点可以是关于企业的信息)。品牌是串联起的故事集,动人、温馨、令人浮想联翩。同时利用心理学中的以点带面和迁移效应(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对陌生的事物总带有观望和不信任的心理)进行品牌的延伸,在产品(服务)之间互通、互感。
品牌体验需要“指消费者需要(消费产品)是为了追求感官上的愉快、体验上的多样化与在认知上的新奇刺激”。这成为现时和未来品牌建设的理论基点,约瑟夫·派恩II认为体验经济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经济形态。
关于品牌的态度和信念
“人的态度(Attitude)形成的基础是经验,其一般是在与对象的直接接触中形成的,从第一次接触开始,然后是随之而来的体验;态度形成的另一个信息来源是广告。”这说明态度是可以在后天的学习中形成或改变的,其途径为:“简单重复”(重复暴露的二因素理论模型;熟悉强化了态度);“经典的或工具的条件化学习”(刺激反映和体验);“观察的学习”(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人们倾向将“重要的他人”视为行为表率)以及“信息加工”(消费者对特定产品或劳务信息掌握得越多、信息可信度越大,便越可能对它产生更强烈的态度)。消费者信念(Belief),是“消费者持有的关于事物的属性及其利益的知识”。对同一事物顾客可能有不同的信念,从而影响顾客的态度。如认为名牌产品或服务设计精良、品质卓越。“有了这个信念,消费者就有了一种积极情感的体验,也就是相信这个品牌的东西能满足其需求”。
那么,如何影响信念呢?心理学同样认为信念和态度一样,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加以改变。这正是企业所希望的,也是努力加以利用或改变的。
如何提高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度呢?有一个途径就是广告的重复策略。现在一部分人认为重复越多越好。因为重复越多,知名度会越强。

心理学入门舒娅读后感聚集66条


从心理学的理论,这叫重复暴露的二因素理论模型。根据这个理论,假设你的广告不断地重复,每一次重复在心理上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积极因素和乏味因素。当你重复若干次时,积极因素的效果很快上去。然后,你继续重复,该效果开始减少,乏味因素开始出现,它的表现作用小,但是当重复到一定次数以后,效果便明显了。当这两个相互作用时,会出现一曲线,表明在一开始效果与重复的次数成正比,超过一定次数后再重复,就会适得其反,产生反面效果,这是心理学的一个理论。
品牌美誉度不是简单取决于产品那个实物的物理、化学的特性,还要考虑到人的价值观体系。我们做独特卖点的时候,不能仅限制在产品的物理、化学特性这些“理性”层面。而要考虑这个卖点和消费者心理的特点这两者是否一致,从感性即“非理性的”角度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所以,品牌美誉度必须要有一个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消费者有一种积极情感的体验,也就是相信这个品牌的东西能满足其需求。
心理学上的光环(晕轮)效应和选择性知觉对品牌的影响
情人眼里出西施,意乱情迷,光环萦绕。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对环境的性质的认识往往存在这种“光环(或称之为晕轮)效应”,根据第一印象或者某一方面的优缺点,铺陈开来,由点推面,形成整体上的认知。这对品牌的沟通有建设性的意义,注重“第一印象”、坚持高标准、形象统一、理念连贯,让顾客晕得长久、痴迷。
我们有这样的体会,茫茫人海中找人,并不会不知所措,而会选择性地分配眼球,有的放矢,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选择性知觉。网络的应用和普及,消费者选择渠道增多,什么是消费者选择的焦点呢?无疑强势品牌会秋波频频逼入眼睑,启示为制造品牌CIS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陈洪,品牌形象树立的消费心理因素[J].中国广告,2000,(06)
[2]卢利,商品品牌形象分析:心理学视角[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07)
[3]钟华,柳燕.浅析消费者的品牌偏好[J]财经界(下半月),2006,(01)

心理学入门舒娅读后感聚集66条


[4]樊春阳,葛新旗,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27)
[5]李庆春,论品牌个性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品牌营销策略[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07)
[6]焦璇、吕建红、陈毅文.品牌形象系统的因素结构[J],心理学报,2004,(03)
[7]丁家永,从心理学角度谈名牌价值与创建名牌战略[J],机电信息,2006,(02)
[8]许晓勇、吕建红、陈毅文,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04)
作者简介
尾形佳晃,心理学硕士,在日本广岛修道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科学研究的心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业(1999)。现任心理判定员,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从事社会福利工作。注册心理士,注册健康心理士。
内容节选
你有心理活动吗?你认为其他人有心理活动吗?猫呢?狗呢?还有老鼠、蚯蚓?也许会有许多答案,那么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答案是否正确呢?.
心理活动是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感兴趣的一种现象。然而,也许是因为心理活动模糊的特质,使得证明心理活动的存在及定义心理活动都比人们想象中要困难得多。人类用了很长时间,克服了种种困难,其后才诞生了心理学这门学问,因此心理学的发展比其他学科缓慢了很多。由于研究对象复杂,发展历史短暂,以及作为一门学问还不成熟等诸多原因,使得心理学尽管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在学校等教育场所却很少广泛涉及。..
现代社会再次提出了心理活动的重要性,写作本书的目的也是希望人们更多地了解心理学.本书不但介绍了心理学的历史,即心理学是如何将“心灵”作为分析对象的过程,基本的思考方法,还介绍了著名的心理学研究课题,现代心理疾病及其治疗方法等重要的心理学知识点.如果读者能从本书中感受到心理学及研究心理活动哪怕是些许的乐趣,我将感到不胜欣慰.
目录
第1章心理学究竟是什么?
对心理学的极大误解
心理测验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心理学入门舒娅读后感聚集66条


谁是心理咨询师?
能通过心理学读懂心灵吗?
心理学属于文科吗?
从“心理”到“行为”
心理的科学化
心理学的领域
心理学也是多种多样的
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
社会中的心理学
第2章心理学的构成
心理学的历史
心理学诞生之前
心理学的独立
弗洛伊德的功绩
“心理活动”真的不需要研究吗?
当今的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
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的实质
各种各样的心理测验
第3章心理学的基础领域
生理心理学
思考大脑与心理的关系
测谎仪的真相
梦魇是幽灵在作怪吗?
感觉·知觉心理学
“感觉”心理学
可怕的学生打工
感觉的误差
情绪和动机的心理学
“情感”的心理学
因哭泣而悲伤?
决定的时刻
学习·记忆心理学
“学习”的心理学
学习是“连续”的
这样就可以顺利通过
思维·认知心理学
认识“思维”
4张卡片的问题
头脑中的地图
第4章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发展心理学
关于“心理成长”的思考
早期教育的限度?
亲近母亲
……
第5章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第6章“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
第7章我们身边的心理学
第8章自已实践心理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