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刑天舞干戚读后感六百字汇聚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刑天舞干戚读后感六百字汇聚50句



星期六中午,我看了一个神话传说,名叫《刑天舞干戚》,旁边还画了一幅插图:一个人(也可以说是神)穿着原始人的草裙,竟然没有脑袋,更奇怪的是,他竟然把两乳当做眼睛,把肚脐当做嘴巴,两手挥舞着干和戚(指盾牌和斧子),我很好奇,往文章看去,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这人名叫刑天,是炎帝的手下,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落败,刑天不服,便去找黄帝厮杀。黄帝刚刚午睡,突然他听到门外有人在叫嚣,说要与自己决斗,他便抄起宝剑,出门与刑天厮打起来,他瞅准空子,一剑砍掉刑天的脑袋,并把它踢进山谷中,随着一声巨响,刑天明白,他永远不能使用自己的头颅了,他反抗的怒火越烧越旺,他把两乳当做眼睛,把肚脐当做嘴巴,又手持干戚,永远地挥舞着。
读到这里,我觉得刑天非常坚强,连晋代大诗人都为他写下这样的诗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篇二:读《刑天舞干戚》有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刑天舞干戚》这篇文章,被故事里的主人公--刑天那种顽强不屈、奋斗不懈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
这篇文章主要讲在太阳神炎帝执掌天下的时候,曾造福于人类。炎帝有一位忠实的臣子,名叫刑天。但是,新崛起的黄帝打败了炎帝,把炎帝赶到南方,自己做了中央天帝。刑天很愤怒,离开南方去和黄帝挑战。两个人打的天昏地暗。最后,刑天战败了,黄帝把刑天的头颅砍下,并把刑天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面。刑天没有了头,就用胸口的双乳当做眼睛,用腹部的肚脐当作嘴巴,继续和黄帝拼杀,可是黄帝因为得了手,已经跑回天庭了。刑天虽然战败了,但他的英雄气概万古流芳。后来,人们就用“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来赞美刑天。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深有感触。刑天虽然被砍下头颅,但他没有放弃,继续和黄帝战斗,被后人传为千古佳话。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我们都应该向刑天那样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篇三:读《刑天舞干戚》有感800字
中国人给人的印象总是一副谦逊中庸的形象。
然而,反观残存的中国上古神话,不难看出那是的人其实并没有如此拘束,他们更多的是有一股狂傲之气。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诗句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此所谓狂傲之气。
神话可以算的上是每一个民族根源性的文化,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追求自我,追求英雄之气因而西方文化显得要自我一些。

刑天舞干戚读后感六百字汇聚50句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英雄人物狂傲磅
刑天虽败于帝手,断头,却即使以乳为目以脐为口也要操干戚而舞,为自己的命运而斗争,他的不屈是如此令人动容。夸父定要与日逐走,纵然渴死在路上却仍要留下桃林鼓励后继者,身灭而其神永存。女娃葬身沧海,却化为精卫,衔微木以填沧海,当身形娇小的鸟儿投身在风浪中,盘旋在一望无
中国上古神话中其实是鼓励人们抗争,在困境之中不放弃,坚持自己。它们灌输给我们的是狂傲之气。无奈,后世教化规范太多,为了社会的统一不得不极力让人们思想统一,人民要甘心沉默,甘心压迫,偌大的华夏大地才能统一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狂傲之气是不需要的,是多余的,人们只需要中庸和顺从,要充分懂得什么是不能为,于是不符合要求的上古神话便散佚或被改编,成了如今保存下来的,中尊卑,明等级的道佛神话。这让人不得不感到心痛。
如今,中国人视野开阔,看多了别人,也开始提倡追求自我,寻求本身的存在。我们崇拜阿喀琉斯,我们歌颂普罗米修斯,我们看好希绪弗斯,但是,我想说,别忘了,我们中国其实在很早很早,早到还是沧海桑田的时候便有了追求自我和反抗的精神。
一个民族的神话是一个精神源头,上古神话中蕴含的那些不屈和狂傲我想仍然留在我们骨子里,只不过要从骨子里浮出表皮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罢了。当我们终有一日能够做到“猛志固常在”,我想,那华夏人民那远古真理一般存在的精神才算是继承了下来。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笔记1
最近,我读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它是鲁迅先生散文合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回忆了童年时期与保姆阿长相处的情感经历。读过之后,我感慨万千。
童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对保姆阿长由最初的“不大佩服”,讨厌她的“切切察察”和规矩繁杂,到因知道她谋害隐鼠而对她“敬意”全无,再到阿长出人意料地将《山海经》送给如饥似渴的鲁迅时,使他“发生新的敬意”。最后,成年后的鲁迅先生怀念辞世多年的长妈妈,愿她魂灵永安。
在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情感变化历程中,很显然获得阿长赠与的《山海经》成为了转折点。文中鲁迅先生童年时对《山海经》处于“念念不忘”的痴迷状态,激发了我对这本书极大好奇。二年级时,我和妈妈一起读过《古希腊神话》,里面有至高无上的宙斯,有敢于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使我初次接触了西方神话。最近在学习小古文《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刑天舞干戚》等文章时,频繁接触到《山海经》这部中国古典神话,又开启了我对中国传统神话的好奇和求知。也许,在这一点上我与童年时的鲁迅先生形成了共鸣。

刑天舞干戚读后感六百字汇聚50句


文中,阿长对童年时的鲁迅管教严格。在他顽皮时,阿长要向鲁迅的母亲“告状”,还要教鲁迅懂得许多规矩和道理,使他十分不耐烦。其实,这些严格的教诲对鲁迅先生的成长有很大益处,在他成年后有了深刻的领悟。这也让我想到了我和妈妈之间的相处。有时,妈妈在生活中教我一些繁文缛节或因为我的拖沓和懒惰批评我时,我心里十分厌烦,甚至和妈妈对抗、顶嘴。但当我遇到困难时,妈妈总是成为我坚强的后盾,为我出谋划策,和我一起度过难关。我
这篇文章对母爱的描写,是通过生活中琐事表达出来的。在生活中,父母的管教也许令我们很厌烦,但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它,因为那是一种爱的表达。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笔记2
我非常的敬佩鲁迅先生。或许是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起,鲁迅先生高大的形象便在我心中建立起来。
我并没有对鲁迅先生长大后的生活多么多么的感兴趣,我知道那可能是乏味的,充满战争的。小孩子都不喜欢战争。我非常喜欢鲁迅先生儿时的趣事。
于是便也喜欢上了保姆阿长。
我从这本书中感受到,阿长是个奇怪的人。
她是粗俗的。晚上睡觉时的大字,还有隐鼠的事情。小孩子都是讨厌这些的。
然而她也是人让人佩服的。
虽然她有的时候会喜欢切切察察 ,十分啰嗦,睡相不好,之前我们都认为她是一个粗俗的人,没有文化。后来,她竟然送给了鲁迅4本他最喜欢的绘图的《山海经》,其实她也是一个爱孩子的人吧,心地善良,希望能给儿时的鲁迅先生带来快乐。她还懂得许多规矩呢,虽然有些确实是稀奇古怪,比如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不难看出,鲁迅先生对她有着深深的怀念与尊敬。阿长辞世三十多年,却不知道她的姓名与经历,长大后的鲁迅先生有一种淡淡的愧疚。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鲁迅先生对他的保姆阿长深深地祝福之情。这时的阿长,不再粗俗,不再可笑,激荡在我们心中的只有深深的怀念。
阿长在社会上的地位其实很卑微呢。但她却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保姆,一个很好很好的人。
其实现在像阿长的人非常的少,但尊敬他们的人却少之又少。
长妈妈这样一个形象,独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鲁迅先生饱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
长妈妈,我们都尊敬的人。

刑天舞干戚读后感六百字汇聚50句


虽然没给这个世界留下姓名,却因为鲁迅先生笔下的回忆录留下最闪亮的光辉。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笔记3
作者在文中先写阿长的名字,然后才把生活中的点滴铺陈开来。阿长啰嗦的管教,阿长可怕的大字型睡姿,阿长麻烦的礼节,阿长关于长毛的恐怖故事,阿长制造的隐鼠事件及阿长送的《山海经》。作者这一片一段的记忆将阿长的形象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让读者在其叙述中感受到这个粗枝大叶的女人对小鲁迅细腻的爱。
长妈妈有些习惯招人烦:唠唠叨叨,“大”字形睡姿,种种古怪礼节……全文并没有介绍阿长怎么怎么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真真实实活在现实的阿长。慢慢地,她开始让我又恨又爱。她相信许愿,相信梦想,带着一颗纯真的心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生活。
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她买《山海经》那段了,作者没有写这样一个不识字的人是怎么买这本书的——识字的人都很难买到的书的,谁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她竟然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她是怎样向别人打听这本书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长妈妈。这个长妈妈有很多缺点,像个小孩子,但这都无关紧要,因为她有一颗到死都善良的心。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像“阿长”这样的人,她把自己知道的规矩像教给自己的孩子一样,毫无保留的教给了鲁迅,当鲁迅憎恨她时,她却毫不在意,照样对鲁迅好,甚至在得知鲁迅想要《山海经》时,不惜牺牲过节时间,跑了半个城市给鲁迅买了这部书。这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人,却是一个善良、可爱的人,她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她的善良、朴实、可爱却让人印象深刻,让人不能忘记。
“阿长”的美好品德让我想到很多人,如:老师把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军人把自己的生命用在了保卫祖国,工人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建设努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并不起眼,没有明星的耀眼光芒,但他们的贡献却是极大的,是不可取代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