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王阳明家教读后感汇聚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王阳明家教读后感汇聚76句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1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知”即良知,它与生俱来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人们可凭良知判断是非善恶;“行”即行为,是指人们的为人处事。“知行合一”就是凭内心的良知去做事。
这道理看似简单,要做到却太难太难。因为王阳明的“良知”所指,除了关于道德的善恶之心外,还有关于智慧的是非之心。既然这些已存在于我们的内心,遇到事情只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判断,并指导行为,便是知行合一了,但是难就难在我们真的能做到听从内心的声音吗?身外环境太多的干扰、太多的规则、太多的套路,早已遮掩了初心,遇到事情越左思右想权衡利弊,越难做到知行合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王阳明的伟大在于他始终能遵从自己的心,蔑视权威、淡泊名利、追求自由、崇尚独立人格。在立下不朽功勋后,由于他军功和思想的光芒过于耀眼,权臣嫉妒,皇帝忌惮,给了他极不公正的待遇,而面对这一切,王阳明毫不动心,因为他的初心就是为天下百姓谋幸福,为江山社稷谋安稳。他的良知始终澄澈透明,从未被外界所遮蔽,这正是王阳明超凡脱俗的圣人境界。
希望王阳明的心学能够得以光大,希望每个人都能不忘初心,听从自己心的指引,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2
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阳明
读了郦波老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仍是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看到度阴山写的这本《知行合一王阳明》,又有了再读王阳明的渴望。
再次纵览王阳明的一生,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在为之肃然起敬。悟道心学、南赣剿匪、平定宁王、广西戡乱,这每一件于他人而言已是辉煌的一生,对王阳明来说不过是人生的一段经历,王阳明用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都无法企及的人生。
再读王阳明,对心学又有了一些更深的感悟。
致良知:守住心中底线。

王阳明家教读后感汇聚76句


致良知就是用良知去为人处世,王阳明心学认为人心中有个能分是非善恶的良知。
王阳明的一生都是坚持按良知的指引去做,所以做到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拥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都有自己的是非善恶之心,但很多时候没有听从内心的声音。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可以遮挡我们的良知,功利之心、贪欲之念、纵情之求,我们忘记了要时时打扫自己的良知,让它清澈、明净、透明,反而被自己的欲望层层包裹起来,忘记了良知的存在。
习总书记说“不忘初心”,现在想来,也有不忘良知的意义。不论我们走到哪里,要做什么,一定不要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不要偏离了良知的道路,不要与自己的初心越走越远。
致良知更重要的还要持之以恒。
王阳明在生命弥留之际,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只说了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八个字像一道强光直抵我的内心,震憾、钦佩、叹服,仿佛一切的情绪都无法描述,我有了欲哭的冲动。一个人如果能光明一生,这是何等闪耀的人生,即便籍籍无闻,即便没有丰功伟绩,但这一生一定是无憾的是圆满是美好的。
王阳明认为人人皆圣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良知,但这个世上终有善恶之分,有美丑之别,就是很多人无法把良知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那些我们曾经坚持的、捍卫的、遵循的良知,在物欲横流中逐渐面目全非,逐渐不知所踪。
事上练:做到知行合一。
王阳明在军事上体现出来的雄才伟略,让人啧啧称赞,这就是心学表现出的力量。王阳明在各种战争中最后总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事上练。他是军事才能不是天生的,不是突然具备的,去了解他的一生,在他15岁时,他就曾单枪匹马私出居庸关,从小就喜欢排兵布阵,并在并在江西一次又一次的剿匪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事上练,才能以悬殊兵力平定宁王。
事上练就是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我们今天经常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是在实际中,我们常常做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们空有远大的理想,却无从实现;似有满腹的才华,却无从施展。我们常常抱怨没有机会、没有平台、没有运气,却不知事上练,其实事事皆可练。

王阳明家教读后感汇聚76句


从一分一秒的时间开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自己的内心练得无比强大,把自己的本领练得无比强大,一个强大的人必能找寻到自己的梦想。
王阳明的心学似乎总能给人一种力量,在冥冥之中能重新焕发出精神的光华,能催生出前行的动力,能让平淡的日子有了更多的力量,让平凡的生命有了更美的追求。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3
梁启超提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其中曾国藩被称作半个圣人。孔子自不必说,王阳明究竟是何方神圣,让后世的曾国藩、孙中山等都视为精神导师。在好奇心和对“知行合一”这一神秘内涵的驱动下,决定读读这本经典——《知行合一王阳明》。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
王阳明天资聪慧,四岁前就熟读诗书,立志做圣贤。可命途多舛,理想被残酷的现实频频打脸,经历了牢狱之灾后,被放逐到偏僻的龙场驿站,竟然淡然了许多,开始潜心悟道。由此可以看出人要有自己的"终身理想,不断的追问人生的价值,这是人生的驱动力。
老王这前半生虽然很想做圣贤,可是不知道从何做起。兜兜转转研究了好多思想,比如军事、修仙等等。对于当下推崇的程朱理学,所谓的格物致知,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只能自己钻研悟道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所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我们每个人身上既然都有圣贤的因子,那人人就是平等的,谁都没有权力支配谁。只有一个人有权力,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才能支配我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4
本次读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感觉这书里有种力量。或许有人会说又是本鸡汤。我负责的告诉你绝不是鸡汤。这种力量是与生俱来的。通过阅读本书,把藏在身体深处的力量挖掘出来。这种力量叫做“致良知”。

王阳明家教读后感汇聚76句


它类似于心理学。心理学会告诉我们很多原理。但很少教我们方法怎么运用。而阳明心学确能简单易懂的理解去践行,确实佩服这位古人留下来的智慧。
阳明先生说“致良知”是终极目标。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光明良知才能强大自己,持续不断的光明良知,才能成大事。看起来非常简单,实际却没那么简单,深挖隐晦的智慧才是不断探索的价值。
光明良知有两种简单的方法,第一静坐,第二事上练。
静坐并不是佛家的苦禅啥也不想。而是让自己静下来感受自己的良知。整理自己的思想。通过独立安静的思考把蒙蔽良知的东西清理出去。
关于“事上练”我们每天都可以实行。对待生活和工作,事事都可以从良知来判断是非,并管理好自己,时时刻刻的光明自己的良知。
理学讲存天理去人欲,阳明先生重新解读,人人平等,没有条条框框,良知与生俱来,良知也容易被私欲所蒙蔽。人只要没有私欲,自然能成为圣人或领袖。伟大主席“毛泽东”不就是这样的吗?至少我在电视剧里就是这样的。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电视节目《对白》。当代的华人神探李昌钰讲了他自己的故事。对我印象比较深的不是他,而是她的母亲。他的母亲真的很伟大,做到了知行合一。养育了一群子女,学历都非常的高,都非常的出色。李昌钰的成长和人生的道路基本也是他的母亲给他指明的。他的母亲就是一个良知光明的人,私欲极低的人,一个教会儿女“致良知”的人。真心的尊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母亲。
对于李昌钰本人,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每天工作16小时,吃饭都怕浪费时间。就是这种勤奋成就了他。他也能做到知行合一。他有自己的目标。他知道这个目标自己怎样做可以达到,并长期努力坚持付出。最终成了华人神探,现实生活中的福尔摩斯。
说到这里,我一直说别人的故事,我也来讲讲自己的体会和事上练。自从理解了良知的力量,简单的理解了阳明先生致良知。认为自己良知也被蒙上了一层较厚的灰尘和污渍。上至孝,中至信,下至公共社会。自己的私心太强。很多事情现在想想有些脸红,很多行为不够光明。

王阳明家教读后感汇聚76句


比如对父母的孝,一直觉得自己非常有孝心,但做的很少,知行不一。前几年觉得自己对朋友以真心相待,这几年反而没有了,利益心太重,还是私欲太重。自己也会学着占便宜了。社会公共事业的参与感没那么强,总觉得跟自己没啥关系,或者自己等着结果直接受益就好了,还笑别人费力不讨好。等等……。我的良知被社会的习气所蒙蔽了。
通过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我也初步了解“良知”的力量。一个人做到无私自然无畏。无私无畏不是说不作为。你做的事情只要符合良知,你的心中就没有任何恐惧。比如革命先烈,他们就是心中的无私所以伟大。比如我们看到美女会不好意思对视。说白了还是心理有私欲。比如我们看到我们的上司和老板,有时不敢面对也是心理的私欲在作祟。只有去除这些私意,坦然面对,才能真正发挥自己强大本身的力量。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5
1.初遇王阳明
第一次听说王阳明是在高中政治课上,讲他对人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课本上将他批判为典型的唯心主义——你看不看花,花都客观存在。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从此也把王阳明和唯心主义打入了深渊。
2.再遇王阳明
第二次遇见王阳明,是看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把王阳明列为明朝近300年历史上的第1人。作为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以洪武帝为代表,明朝的英雄好汉层出不穷,各领风骚数载,能在这个英雄榜上排第一,王阳明绝对不同凡响。书中的王阳明是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还有教育家。这几个头衔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名垂千古,没想到他短暂的一生就铸就了这么多辉煌。他的道德品格、政治操守、军事才能、哲学思想和教育情怀都让我觉得十分佩服。当年明月把明朝那些事儿最后的篇章留给徐霞客,我想也是和王阳明心学呼应。徐霞客就是心学最好的实践者,在一个200多年不断纷争的政治帝国面前,徐霞客和王阳明就像一股春风,耳目一新,敢于跳出程朱理学和科举桎梏,做到真正的自由自在。王阳明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的发端。

王阳明家教读后感汇聚76句


3.知行合一王阳明
所以,接下来就看了这本《知行合一王阳明》,从他的生平事迹中探寻他心学的真谛。对于我来说,读心学的感受就是从心所欲,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被外在的欲望、物质、言语所左右,真正的去修炼自己的心,知道什么是善恶,能够去恶从善,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最后就是回到自己本真的状态,也就是直觉。通过知行合一,不断充实自己的身心感受。这让我想到了《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所说的,人有两个系统:
(1)系统1是直觉情感的直观感受系统;
(2)系统2是逻辑,理性的间接系统。
王阳明所做的就是让我们找回那系统1,并且通过系统2不断的修炼,让系统1不断锐化,变得更为理智,生命也会变得更加从容和睿智,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而坚守。
正如王阳明所说,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能分辨好坏,但在漫长的学习与社会的磨砺中,模糊了善恶之间的距离,正如韩寒所言:“成人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利弊。”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迷失自我,失去力量,慢慢都被磨平了,变成了无趣的’社畜‘。
4.阳明与三毛
王阳明的心学让我想起了三毛,她就是心学最好的诠释。三毛从小数学不行,性格又古怪,感觉自己融入不到成人世界中。但她喜欢画画,读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偏偏在人人避之不及的撒哈拉沙漠,找到了自己的故乡,心归属的地方,也找到了自己爱情。这才有了那么短暂却美好的撒哈拉故事。心之所向,素履所往,这就是心的力量。
5.坚持初心
王阳明的心学,有点唯心也有点禅修的意味,但不同的是,他不是出世的修行,而是儒家入世的实践,不断通过实践来磨练自己的内心,来坚守自己的初心。这也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我曾通过冥想企图断绝一切外部的声音,但心学却要顺其自然,让这些外部声音内化成内心更强大的自己,更加坚定自己内心的声音,坚定自己的梦想,做自己的主人。

王阳明家教读后感汇聚76句


王阳明《教约》
最初看王阳明的时候,先是欣赏这个人,立德立功立言,真正的三不朽也,盛名之下,再去追逐他的功绩,才发现他用兵如神,军功显赫,再慢慢领悟他的心学思想的过程中,我喜欢上了博大精深的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所谓“心”,当是哲学上一种本源的概念,跟我们所熟知的黄老思想中的“道”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在一切事物中,一切事物中皆蕴含着道,“心”也是如此,所谓“吾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吾来看此花时,此花之颜色则一时明亮起来。”心与物同在,心即是物,物即是心。这样的说法像是禅理,却是“心学”这种唯心主义思想的极致。心学是让我们去掌控自己的心灵,能够被心看见,把握的,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良知,一个起初看起来晦涩的词,慢慢琢磨之后,才明白,王阳明的“良知”,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就是“圣人之道”,而他在龙场悟道之后,忽然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一切都已经存在,我们只是需要去发现而已。而这个发现的过程,就是修行,就是“致良知”,这是个很精妙的说法。手段无非有二,一是向内求索,就是内省,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冥想自问,曾国藩日日静坐深思,修为已臻化境,终于也成了“三不朽”的完人;二是向外求索,要多做“事上磨练”,从行事中去打磨自己,践行自己的“良知”,使自己的行事和自己的认识协调和谐,在世俗生活中不断修行,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有能力去掌控命运,掌控这个世界,从而成就梦想,绚烂人生。
阳明心学是很多人的心灵导师,如今也是我的人生指引,我希望它的力量也可以让我面对这个浮躁的社会,强大自己,让我有勇气和能力面对,去获得去改变去创造去拥有去珍惜……
王阳明《教约》读后感【篇二】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馀姚人。因晚年爱越城东南二十里之会稽山阳明洞,筑室以居,自号阳明子,学者乃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家教读后感汇聚76句


阳明的一生,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二十八岁以前,是他憧憬圣学,追求做天下第一等人第一等事的萌芽时期,他本著自己对社会,对政治上的热血和执著,以及凭著他那股自傲和自我扩张的理想,他坚持要做对国家及社会人民有所帮助的建树。思想上,这还是他的摸索阶段。
二、二十八岁举进士以後到四十四岁,期中经过贬谪至龙场,这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阳明极端困厄,思想上抑塞沉郁,这则是印证的时期,也是他事业和学说成功的开始。
三、四十五岁到五十七岁病逝军中,是他建立事功和学术成熟时期,也是他讲学立教的极盛时期。这是第三阶段。
十二岁时,阳明正式就学塾师;十三岁,母亲郑氏卒,幼年失母,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十五岁便与祖父出游居庸关,那时已有经略四方之志。二十一岁 参加乡试,中了之后赴京师,他遍求朱熹遗书以读之,读著读著,便兴起一个念头:何不实验一下?於是他便真的“格”起竹子来,格了七天,道理没领悟出来,反 而生了一场病。於是他从此转为研究辞章之学。他的思想起了一次变迁。
二十二岁时参加会试失败,这是他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到了第二次会试依然落榜,这对自信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挫败,但他坦然面对,从此他的个性和向上之促成他伟大的成就和事功。
二十六岁的他开始学习兵法。他对於政府只得射骑抟击之士,而不能收韬略统驭之才感到可惜,所以他开始留意武事,尽读兵家的秘书。这对於日後他往绥靖南赣,平定宸濠,以及敉平匪乱,有相当深远的影响。阳明二十八岁在京师举进士,观政工部,这是他进入仕宦之途的开始。
但自从他担任官职开始,他的职务便都是低琐的、小而繁琐的工作。在这样抑郁不得志的状况下,他寄情於山水之中。
三十五岁时,武宗新登基,大家都对新皇帝新政绩怀抱著新希望,但是刘瑾等宦官乱政,以狗马鹰犬歌舞角觝以娱武宗,武宗便镇日沉迷於酒色,废弃万机,害得 众忠臣被奸臣所害,当然包括王阳明。王阳明因上疏替戴铣求情,又痛陈刘瑾等罪行,这让刘瑾非常生气,於是想办法将阳明贬至贵州龙场,作龙场驿的驿臣。那是 个蛮荒偏远的地方,他凭著自己的意志力在那种蛇虺蚊蚋,充满瘴疠之气的地方生存下来,并且他教育那儿的蛮人,开导他们,教他们架木开棘以居。在这种环境 下,阳明反而悟出了「心即理」之说,後来的致良知也是由此发出。从种种蔽障陷溺中超脱以後,他的心境慢慢转坦。

王阳明家教读后感汇聚76句


三十八岁则在贵阳主讲贵阳书院,从这一年他才开始论知行合一之学。由是贵州学风大盛,至今若到贵州仍随处可见「阳明洞」、「阳明祠」。这三年的谪居,使他超脱了一切障碍,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之论都是此时确立的。
到了四十五岁,也就是正德十一年,王阳明便开始一路升迁,替国家立下不少功劳。
第一,他巡抚南赣〈江西〉汀、漳〈今福建之长汀、龙溪〉等地〈四十五到四十七岁〉,剿平了四省边境多年扰民的顽寇。
第二,他平定了叛藩宸壕之变〈四十八岁〉,使东南半壁免於涂炭。
第三,他征服思田〈广西〉土酋〈五十六到五十七岁〉、开拓南疆,绥靖了边陲。
他在这期间仍不停地上疏谏皇帝,以及请求返家,经过多次终於得到世宗的首肯,在阳明五十岁到五十五岁这个六年家居的生活,他在家讲学,这段时间是他思想的成熟期,多方求学问的人也愈来愈多。
五十六岁又再度奉政府之命到两广以及江西、湖广地区征讨,而这次的征讨,是因为政府在无计可施的状况下又再度想起立下许多汗马功劳的王阳明。但这对他来说当然是一个艰巨的担子和任务,它却成功地征服了。
嘉靖十一月二十九日〈西历一五二八〉卒於回程的舟上。家人问遗言,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从此长眠。
王阳明从自己思想的确立过程,深刻地体验到“立志”的重要。
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1
一、良知的力量-如何摒弃诱惑,坚守本心。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良知是心之本体,知行的本体。
任何人都是有良知的,即使是盗贼、匪寇,内心也有“良知”。人生在世,应该不断地发现良知,实践良知。
世界纷繁芜杂,诱惑众多,在生命过程中,如何摒弃诱惑,坚守本心,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见识了太多人性中赤裸裸的“恶”,如果没有一颗良知之心,是极容易堕落的。在利益与诱惑面前,我也曾动摇过、纠结过。通过学习阳明心学,使自己坚定了一个信念: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别人,然后自己所期望的那些美好都会向自己飞奔而来。

王阳明家教读后感汇聚76句


二、专注的力量-如何随时掌控自己的心境。
阳明心学,顾名思义,一门修炼自己强大内心的学问。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他之所以在困难面前游刃有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关键在于他在面对各种难题时,首先做到“心静”。心静了,做事情时全神贯注,内心的潜力便会被激发出来,外界的环境便无法影响他,问题随之迎刃而解。
我在年轻时,经常处于一种浮躁、茫然的状态,做事情时经常感觉心烦意乱,缺乏耐心,工作效率低下。通过学习阳明心学,我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心不静,心境自然不会摆脱各种偏颇情绪的干扰,做事情不专注,自然导致效率低下。现在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都及时提醒自己静下心来。当心灵清澈、明净,不受任何现象拖滞时,反而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各种看似棘手的问题。
三、信念的力量-如何克服畏难情绪。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做其他事情,务必要有一个必定成功的`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困难和问题纷至沓来,成为横亘在我与目标之间的拦路虎。人生是一场考验勇气与毅力的竞赛,在这过程中,如何克服畏难情绪,知难而进?通过学习阳明心学,我相信:坚定的信念是克服畏难情绪的良方。因为我充分意识到:我们做任何事,如果信念不坚定,内心的力量会匮乏,便无法做到全力以赴,事情自然不会成功。
四、行动的力量-如何立足于行,在事上磨炼自己。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至成。
只有把问题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得到最终的答案,即“立足于行”,在事上磨炼自己。
我们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也一样。在生命过程中也曾遭遇当时看似无解的难题,痛苦、绝望如影随形,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怎么办?我一遍遍的拷问自己。生活还要继续,问题必须解决。阳明心学像一束光,照亮我陷入困厄的心。它使我明白:生活把这苦难赐予你,是来磨炼你的意志,考验你的能力的。通过不断的解决生命中的难题,我的意志力愈发坚定,内心愈发强大。

王阳明家教读后感汇聚76句


我心光明,一切皆光明。
学习阳明心学心得体会2
接触阳明心学已有大半年,今天重新梳理阳明先生的龙场悟道的四个词: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感悟有所不同。
立志:先前的理解认为就是我们要确定一个人生的目标,比如我要创业、我要成为老板、要升职、要赚钱等等,但是通过学习,渐渐感悟到,原来自己以前所谓的目标其实已经偏离了圣人之道。圣人之道的志向是,无我利他,一定是要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要抛弃心中的小我,成就心中的大我,不是每个人都要可以成为圣人,但是我们必须要有圣人的志向,朝着这个方向去走,去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因此我重新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他人友善、对工作认真、对家人关爱。
勤学:先前认为勤学无非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对知识技能的掌握。通过学习渐渐发觉,所有认为的知识其实都是术,这些东西只有在道的引导下才能发挥作用。术是可以学的,而道不是靠学的,是要靠我们一点点去感悟体会的。心-道-德-事业,要想成就我们的事业,我们首先要在心上面下功夫,在道上面下功夫。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蕴藏着巨大的宝藏,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而挖掘的唯一途径就是时刻磨练自己的心,提高自己的心灵品质。有了高尚纯净的心灵品质,才能有无穷的智慧和激情去保持学习的热情,去为社会做贡献。
改过:先前认为,改过就是犯错后的改正。但是通过学习,我慢慢领悟到,改过其是一个磨练内心的过程,没有之前认为的那么简单和肤浅。责己其实很难,是要真正敢于在内心深处捅刀子,要敢于去剖析自己所犯的错误。绝对不是轻描淡且就草草了事的。没有感受到心痛的责己是没有用的。也是不能彻底算改过。改过的前提就是要深刻的剖析自己。无论多大的错误哪怕是盗匪,只要知道错,知道悔改,只要反省深刻都是可以改过的,都是可以恢复良知的,也都是可以重新走上正道的。因为人人心中都有良知。
责善:先前很纠结,很怕说别人不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因此很少去指出他人的不好。学习了阳明心学后,我感悟到,责善朋友之道也,这事朋友之间相处应该具备的品质。只要是发自内心没有恶意的责善,再加之正确委婉的方式,所有的责善都是帮助朋友进步。理解了这一点,自己对于别人的责善,也开始从开始的抗拒,怨恨转变了心态去接受,去反思,去诸己。

王阳明家教读后感汇聚76句


立志、勤学、立志、责善,这四个词我认为不同阶段我一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牢记这几个词,不断的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含义,用这四个词去鞭策自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