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读后感汇集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读后感汇集90句



我收到《雅典学堂》绿卷,绿卷讲述的是雅典三圣贤故事,这三人是师徒的关系,苏格拉底是师爷、柏拉图师父、亚里士多德徒弟。
这是一层关系,如果光从学术或思想来说的,则是反方向递进的,一个比一个厉害,这也是他们生前所希望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虽说是写三人的故事,然而真正出场的只有两人,苏格拉底是由徒弟柏拉图回忆的形式而出现的。开篇两文怀念苏格拉底(上)、(下),由苏格拉底的.死,引出他的生前事项,引出他的思想,他的广场学堂,他的性格:宁死也决不流放。
就这点思想上来看,他们三人是一个比一个更加现实而睿智,柏拉图一生希望建立理想国度,不放过任何机会去改造国王,然而他遇到的却是险恶,亚里士多德从他师父的身上,看到了这种不能实现的理想国度,虽然他也没能推托国王的邀请,但他还是比他师父明智,他不涉及政治,只讲学,当有人对于他学说不理解不接受时,他果断地选择了逃离。这一点上,他比他的师爷及师父要明智得多。
然而他们三人的思想都有着共同点,就是相信教育,相信民主与自由,相信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社会,改变人民。这一点至现都倍受人们的认同。他们对于政治人物的理解,对于权力的解释,对财富的看法,在现代人看来,都是超凡的,都是睿智,他们的诸多哲学理论影响是深远,就像他们对于真理的追求一直传承至今。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往往发展得最好,足够的民主,反而经济不景气。这些都或在一一地应证着。
这么深奥的哲学理论,远古西方文明的结晶,作者竟用如此简单而明了的文字去说明,以两人或多人聊天或对话作出解释,就像自己在与圣人们谈心,这是我最感到佩服而惊讶的。用这些通俗的言语去写这么深奥的道理,给青少年看,真是妙极了。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
雨天用身体呼吸作文1
不知道,这是生命里,有记忆的第几个夏天?早晨帮家人收拾屋子,下午去父亲商店里帮忙,傍晚打篮球,晚上上网。而生活永远是单调和繁复的,在这种不忙碌,又每天墨守成规的日子里,时间就悄悄的滑过去了。有时候会认真的想一想,自己这辈子,到底能拥有几个完完整整的夏天,都是可以数清楚的,时间可贵,而你的梦想又在哪里?你又为什么努力着?怎样去努力?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读后感汇集90句


喜欢雨天,我说:“雨天是太阳给自己放了个假。”有位朋友很喜欢这句话,有一点灵犀,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有改变一下生活节奏的想法吧。雨天,好像是一个老者诉尽的衷肠,慢慢的从湿漉漉的地面讲到心里。“它”饱经了世事的沧桑,所以语调温婉而绵长。有时候少的是一个驻足、少的是心底的遥想。
雨声,有他的节奏,有他的高低,有他的强弱。当心声和雨声暗合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呀……
雨天,给了你一个晴天没有的角度,去重新审视生活;雨天,给了你一个晴天没有的假期,去继续休整内心:雨天,给了你一个晴天没有的清爽,去安然的用身体呼吸。当每一个毛孔,通过心灵,自然地感受着这雨后,天地灵动之气的时候,那是自然画出来的,完美的幸福。
关于雨天的记忆有很多,想来想去,好的占大多数吧,“灾一步,吉一步”,少不了磕磕绊绊,心灵飞出了不顺的境遇,猛然发现,对于大多数人,好事是生命的主流。我们老是犯一些相同的错误,忽略最简单的幸福,老是因为一件不好的事否定生命的整个过程。对于短短的生命过程,喜或悲是转瞬或长久的伤逝,对于别人(不是亲人),都是微不足道的。生命是个过程,所有幸福的感觉,都是“心理价值”。岁岁年年都有雨,雨下多了,下少了,都会出问题。我很好奇,我们遇到过一滴同样的雨么?那样一滴雨,有多少次真真的进入了我的生活,进入了我的内心深处?雨见证了人类将近两百万年的衍进,它的眼中人类又是什么样子?呵呵,以上几个问题纯属不合时宜的乱想了。太阳放假,云层值班,我的心也该信马由缰的“放放风”了。
心灵,牵动脚步,不知不觉的走到了家附近的那个公园了,除了身体的呼吸,好像还有大地呼吸的声音,没有平时的熙熙攘攘,很多自然地声响是很奇妙的。比如你看到的湖面的涟漪,你就知道雨滴在和那一轮湖水在对话;比如你听到了穿林打叶,是绿色的菩提,在用最淳朴的林音在为雨伴奏;比如你看到露珠摇曳,你知道那是一抹绿色最好的笑容。这个园子我接触了二十年了,我没出生前,它就已经存在了很久了,几代人的寄情与此。早晨锻炼,黄昏漫步,溜个小狗,搞个老年合唱啥的,少不了手风琴般的自由的游走。早晨,城市没醒,园子先醒了,夜晚,华灯初上,园子里也少不了热闹的安详。这么多年,园子里大大小小的变化,路的方向没有变。雨送走了人群,却欢欣鼓舞的迎来了我,走的也是湿漉漉的熟悉。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读后感汇集90句


雨下久了,也会怀念晴朗和艳阳,这个水龙年,雨确实跟我们很“亲密”。至于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身体呼吸。好像雨天的呼吸更特别一点。至于我,好像在雨天,每一个毛孔都是自由的。
雨天用身体呼吸作文2
珍珠玛瑙《红楼梦》(
重庆网友丁大华在一篇文章里指出:"一百多年来的《红楼梦》研究,还在原地打圈圈。"草民有同感。记得西方圣哲有句
《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本人认为它是写女人,为女人的命运而呐喊的书。书中集中了各种典型的女性,展现他们的才智,展现他们的情感,展现他们自由平等的梦想。具体一点说,贾宝玉和一群女人隐喻的是皇帝与宫娥彩女"七十二嫔妃"。因此又可以说《红楼梦》是写后宫的,是写女性这个弱势群体的书。中国文学史上是仅此一部吧。外国文学史上有没有呢?单就这一点说,《红楼梦》当然是名著。何况它还是文学著作的极品。
有人说《红楼梦》不好翻译成外文,仅这书名就找不到对应的词。我想,若把书名变成"红墙院内女人的梦",能不能翻译?
中国从秦至清二千多年,妇女始终处于社会底层,是受苦受难最沉重的群体。即使是后宫嫔妃,衣食不愁,而那种牢狱似的精神生活也是度日如年啦。男人事业上的失败要女人承担罪名。女人是祸水,女人不能参政,女人与小人难养等等。《红楼梦》反其道,举出十二又十二个女人回应这些怪论。
《红楼梦》全本写了一系列大事:秦可卿大出殡,元妃省亲,查抄大观园驱逐晴雯,探春治家,刘老老两进荣国府,鸳鸯拒嫁,尤三姐殉情,最后的压轴戏是宝玉宝钗联姻。这些事像一串念珠穿在一起,表达一个主题:自由在哪?平等在哪?穿这一串珠子的"线"可以说是贾宝玉。
《论知识创新》是北大哲学系胡军教授的新作,也是我新年阅读的第一本书。这本书一改哲学大师以往深奥、高深、艰涩的写作风格,以平实、清新的文风把观点娓娓道来,仿佛在和你面对面谈话。书中的观点十分新颖、独特,令我在不知不觉中一口气读完了它。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读后感汇集90句


这本书以“知识引领现代社会”开篇,从工业、农业、文化、艺术、体育、政治等方面分别论述,展现了知识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强调“知识已经是现代社会中最难获得或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特别指出,知识具有无边际的延伸性和时空的无限性,它是最民主的权力之源。虽说一般意义上讲,武力和财富是强者和富人的特征,但只要具备了相应的理性思考能力,弱者和穷人也可以掌握先进的知识理论系统,以知识创新引领世界。
第二部分“什么是知识”最为有趣,列举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并与中国的孔子进行比较。西方哲学家认为:“知识是得到了论证的真的信念”,强调思想论证的过程。一部《柏拉图对话集》,生动展现了师生之间热烈的讨论。苏格拉底将自己定位为“精神助产士”,在与学生讨论问题时,从不主动提供确定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先就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质疑、诘难、思考,提出新的看法,如此反复,最后对新的结论进行完善和补充。他们看重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求出答案的系统详尽的论证和讨论过程。正是因为老师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积极思考空间,为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创造了无限机会,才使学生获得了后来居上、不断进步的巨大动力。
这种精神是不断传承、历久弥新的。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同样允许自己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要求对观点必须有系统的论证。著名画家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生动描述了手指天空的老师柏拉图与手指大地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师生之情,而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更让我们懂得,平等自由的讨论是知识创新的源头。
与之相反,我国《论语》中的对话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方式:学生永远只是站在提问的一方,老师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直接给出极为简洁的答案,双方没有详尽的论证和讨论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所谓的“师道尊严”传统压制了学术的自由讨论,不能不说是种遗憾。虽然这种东西方比较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但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读后感汇集90句


由此,我想起关于教育的一段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效激发对方主动思考的能力,促进其精神力量的健康成长。
如果说书中的"第二部分强调了严密详细的逻辑论证,那么最后一部分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加辽阔高远的新境界——直觉驱动知识创新。书中强调,逻辑分析方法是哲学的手段或工具,而不是哲学的真正目的,哲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最高的精神境界。要进入这一境界,必须要有“觉解”——“解”是一种类似概念的逻辑分析,而“觉”则不必依赖于概念,而更多地依赖于直觉和领悟。倘若纯粹依赖于概念分析,我们不可能进入高远的精神境界,相反,还会改变哲学的价值,使世界及其生命失去绚丽多姿的色彩。
正如老子所说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凡是能够用语言表达的东西都不是永恒的或形而上的,永恒的或形而上的东西都不在语言之内。所谓“不道之道”、“不言之辩”、“不言之教”或许只能意会,在静默中领略其中的奥妙。如此回想,前面提到的《论语》惜字如金也是有道理的——不是压制学术自由,而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试想,如果没有概念逻辑分析行不行呢?同样不行。缺乏了必要的进入哲学顶点的学术性预备功夫,依然不可能进入较高的精神境界。正如朱熹所说的那样,必须经过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积累,才能由量变引起质变,最终达到“豁然贯通”的境地。
由此联想到经典阅读。一个优秀的读者,首先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能力。但是,在阅读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并不是完全放在咬文嚼字上,而是在不经意间或无意识地进入了作品试图描述的景象之中,进而与之融为一体、形成共鸣。
各个专业领域莫不如此。比如对一名优秀的黄金投资者来说,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大量的技术分析演练都是必修课和基本功,是前进道路上的基石和铺垫,没有这些作为基础,一切都是空谈,偶有获利,只是幸运。然而,仅有这些也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站得更高、走得更远,还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提高洞察力和综合判断力,从总体上把握事物内在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达到融会贯通、出神入化的地步。要常怀敬畏之心,像敬畏科学一样敬畏市场,认真地对待每一笔交易,安不忘危、乐不忘忧。要锤炼良好的心态和品格,戒贪,戒恐,戒沉不住气,戒优柔寡断,得意的时候,须谨慎;失意的时候,不气馁;关键的时候,抗得住;动摇的时候,稳得住;该放手的时候,当机立断、义无反顾。不仅要运用基础知识的力量,更要以直觉和悟性驱动知识创新,逐步构建健康的盈利模式和高远的思想境界。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读后感汇集90句


哲学是对智慧的追求,而智慧是精神的自觉,是自觉地追求无限和超越的境界。那就让我们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用学习和思考武装头脑、丰富思想,综合运用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探索知识创新的新天地,寻找人生更美的风景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