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小学写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汇聚

2022-08-14 来源:百合文库

小学写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汇聚96句



“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何人何文,有何感发点;“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受。 写读后感,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中学生优秀作文评选》(后简称《中评》)一书中所选四篇读后感,《〈珍惜今天〉读后感》,采用的是边述读边发感的形式,其余三篇均采用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 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第一,要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例《中评》一书中《读〈高尚的白杨树〉有感》一文,作者正是研读了《高尚的白杨树》这篇文章才抓住和理解了“文中阐明了为什么每行排头和排尾的白杨树比中间靠紧排列的白杨树都矮一些的道理”,进而悟出了“处在同样环境和同样条件里,必须加强竞争意识,积极奋进,努力向上,才能取得超越同类的成绩和收获”的感发点,这就为写好这篇读后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确立感发点。既是文章的理论基础或中心论点,又是写文章的“入手处”,千万马虎不得。选好了这一“入手处”,文章写起来就会象打开闸门的水,一泻而出,使文章一气呵成,前后贯通。不仅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读后感《小学生怎样写读后感作文》。否则,会在文章一开头就给自己人为地设立障碍,使文章不能顺畅表达。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点、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例《中评》一书中《不忘国耻,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奋斗…

小学写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汇聚96句


…电影〈七.七卢沟桥事变〉观后感》这篇文章,我军将士“奋起反击,与敌人展开殊 死搏斗”的精神,就是从人物上所确立的感发点。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中评》一书中《主旋律----读高尔基一段话的中心作为感发点的。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第三,述读与发感。 述读,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文章内容和总体感受,也可提出明确的感发点,也有开头交代一下所读作品写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中评》一书所选的四篇读(观)后感,在这点上处理的很好。而《主旋律-----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在这一点处理的很好。而《主旋律----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一文,尽管文章的主体部分阐述的道理很深刻,但开头没有必要的述读,是一点缺陷。 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
第四、读后感的结尾,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读后感可采用不同的结尾形式。
第五、写读后感常见的毛病。
1、述读原文多,“无感或感少”,喧宾夺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主体部分完全是复述原文的情节,或加进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述。这些都违反读后的最基本要求。
2、平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这类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学最易犯的一个毛病。
一、读后感写什么
1、可以写看一则故事后的感想
如:昨天在图书馆看了一则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狮群的互相争斗》,让我记忆犹新。

小学写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汇聚96句


2、可以写看一本书后的感想
如:今天,我终于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保尔·柯察金的故事使我受益匪浅。
3、可以通过名人故事进行感想
如:高尔基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从小就饱受痛苦的煎熬。
二、读后感怎么写
1、写好开头
开门见山:读了《平凡的世界》之后,我明白了自己要向孙少平学习,即使生活再艰苦,也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要时刻充实自己的内心。
巧妙引用: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读了《热爱生命》这本书,我更加体会到时间的宝贵。
2、写好结尾
总结概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用海伦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珍惜当下,感恩生活。
愿望表达:我一定要像文中的鲁班一样,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3、安排结构
总—分—总式
开头直接表明读了《热爱生命》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中间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及给“我”触动的地方;结尾总结“我”要向主人公学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等。
倒叙式
开篇先写“我”读了《爱莲说》之后,体会到了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要学习它的这种精神。接着详写读《爱莲说》的想法和感受。
三、读后感写精彩
1、写作方法
抓住原文中心:写有关读后感的作文时,只有把故事或者原文的内容认真地阅读理解,才会有接下来“感”的条件。如:原文的标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有关英雄人物的.还是哲理故事的?可能读者并不熟知原文,所以只有通过作者的角度叙述出来才能让读者有个初步的了解。
根据重点有感而发:一本好书或者一篇好文章,可能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很多,但是要着重其中的一点进行描写,否则会形成“流水账”,没有主次。如:这篇文章我喜欢四个人物形象,那就要抓住其中一个人物进行描写,主要写这个人物所做的事给自己什么印象,通过这个人物自己学到了什么。

小学写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汇聚96句


2、格式和写法
写读后感要注意文章的格式和写法,要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详略得当:文中该简明扼要的地方不要冗长,比如原文的内容叙述方面,该详细描写的地方不要一语带过,比如自己的后期感受描写。
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对于这类作文而言,那就是要处理好议论、叙述和抒情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密切联系实际,才能写好自己的感受。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第三,要抓住重点。 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小学写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汇聚96句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最后要真实自然
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 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