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耳朵的秘密》读后感合计

2022-08-14 来源:百合文库

《耳朵的秘密》读后感合计100条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出现了用硬物掏耳朵的现象,这样不科学,更是不安全。因此我们设计本活动让幼儿认识耳朵的简单结构,并认识一些保护耳朵的常识。
活动目标
1,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
2,知道怎样保护耳朵。
教学重点、难点
在活动中认识耳朵并知道怎样保护耳朵。
活动准备
易拉罐做成的各种响罐(里面装的物体不同)
活动过程
过程一:导入
1,教师出示响罐,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3,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是用耳朵听出拉罐里装的是沙子的。
过程二:认识耳朵。
1, 教师引导,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敏,你们知道自己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吗?幼儿多数回答:耳朵像“3”。
2, 教师请幼儿看看教材上耳朵的解剖图,教师给幼儿讲解耳朵的结构。(耳朵结构分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3, 教师示范并给幼儿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过程三:游戏——声音的传递。
1, 教师按4个幼儿为一组分别扮演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4个幼儿每隔1米站一个排成一排。
2, 教师说一个词语给扮演外耳的幼儿,扮演外耳的幼儿依次传给扮演中耳的幼儿,再依次传给扮演内耳的幼儿,最后传给扮演大脑的幼儿。由最后一个幼儿说出教师说的"词语,看那组“耳朵”传声音最准确。
过程四:保护耳朵
1, 教师:你们有掏耳朵的习惯吗?当耳朵痒痒的时候你们怎么办?幼儿根据自己的习惯自由回答。
2, 教师提示,耳朵是不能掏的!耳垢对耳朵具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细菌的滋生和繁殖,并阻挡灰尘的进入。
3, 耳疼或不舒服的时候应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及时去医院检查。
拓展活动
教师扮演医生给幼儿讲述保护耳朵的卫生知识。加强对不掏耳朵等习惯的引导。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幼儿还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课后,很多的幼儿都给我说,再也不用手去掏耳朵了,并且保证会保护好自己的耳朵,不要让耳朵受到伤害。照这样看,本次活动的基本目的还是达到了。但在活动过程中,很多不足之处也体现出来了。像对耳朵基本结构的展示还不够形象,不能引起幼儿很大的兴趣,以后组织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理解力,接受能力。

《耳朵的秘密》读后感合计100条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耳朵的外形特点和构造。
2、让幼儿在比较、讨论中了解耳朵的三大作用以及在生活中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
3、发展幼儿的听觉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人耳朵的外形特点、构造以及作用。
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的准备是易拉罐做成的各种响罐(里面装的物体不同)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教师出示制作好的装有沙子和弹珠的易拉罐两只,晃动罐子,请幼儿倾听,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罐子中装的是什么。让幼儿对本活动产生兴趣,增加趣味性。
(二)了解耳朵的构造。
1.引导幼儿用镜子观察耳朵,为后面准确区分各部位做准备。
2.结合教材上的耳朵解剖图请幼儿看多媒体课件(耳朵的结构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与多渠道参与法,让幼儿在观察后说,在看后了解在参与后掌握耳朵的各部位名称。
(三)了解耳朵的作用
1.了解耳朵听音的功能(采用体验法,让幼儿感受到耳朵的重要性)。
2.了解耳朵的听觉功能——采用感知体验法。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和判别事物的特性。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和在活动中探究的兴趣,加强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印象。
3.了解声音的传递——(采用了游戏法)。请四个幼儿扮演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每隔1米站一排,幼儿边游戏教师边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让幼儿直观形象了解声音在耳朵的传递过程。
(四)讨论如何保护耳朵——本环节幼儿与教师要产生共鸣,在感受耳朵的重要性的同时学会保护耳朵的"基本方法。
(五)活动延伸:拓展训练,知识延伸。
教师扮演医生给幼儿讲述保护耳朵的卫生知识,加强对不掏耳朵等习惯的引导。
教学反思
1、本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适合幼儿生活经历,所以课堂上幼儿兴趣浓、积极性强。
2、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准备了丰富的可操作的各种响罐,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对实现三大活动目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耳朵的秘密》读后感合计100条


3、在教学环过程中,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主动、自愿、积极参与;老师适时参与、指导、启发、调整,使幼儿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状态,幼儿玩中学,学中玩。
4、由于本班幼儿年龄差异大到2岁,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异样反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需要课后个体指导;另外在讨论如何耳朵进由于幼儿生活经历不多,能说出正确保护方法的较少,这也为老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一个机会,也是考验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本报讯 3月4日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爱耳日,我有幸来到了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探索耳朵的秘密,使我大开眼界。在惊叹耳朵对人体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不禁对这些救死扶伤的医生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来到第一人民医院,潘医生接待了我们,并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正常听觉传导通路”,也就是声音传播的过程,使我们对耳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她又用一系列数字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全球每年有六亿人群失去听力。中国则每年有2057万人耳聋,3万新生儿刚刚降临这个世界,就双耳失聪,老年人也有949万人丧失听力。”我在心中叹了口气,这些新生儿是多么的不幸啊!才刚刚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就被残忍的夺取了听觉。想想吧,如果终其一生都听不到任何声音,耳边始终都是一片寂静,该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啊!最后,潘医生对我们说:“耳朵是我们身体里十分重要的器官。那么,对于耳朵我们应该怎样保健呢?”同学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潘医生对同学们的发言总结出了几点:1.避噪音。2.饮食清淡。3.忌掏耳。4.多补肾。5.常按摩。接下来,一位赵医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小公鸡借耳朵》,使我们知道了动物的.
耳朵对动物本身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兔子的耳朵可以散热,大象的耳朵能阻挡噪音等。
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在此次活动中,不仅使我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还意识到了耳朵——这个貌似普通的器官是多么重要!如果听不到潺潺的流水声,清脆的鸟鸣声,动听的音乐声,该是多么令人沮丧的一件事啊!我们应当加强对保护听力的社会宣传,普及耳聋预防,让人人都能重视耳朵,爱护耳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