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金融市场概论读后感合计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金融市场概论读后感合计80条



从昨天看完程亮先生转贴的文章,我的头就肿得象粽子,单说文章里提到的哲学和科学方面的名人名字,要想理清他们的思想和看“一部分”他们的著作,我这辈子就没可能再做别的什么事了。要说
这是从大的方向上来说的哲学观和世界观(我所认同的),另一部分学者,选择了去解决不那么大的一些局部哲学问题,比如:极限问题、龟兔赛跑谬论、宇宙中心问题、政治演变、对奕结局……哲学问题只需要下一个台阶,就成了科学问题。在这种动力的驱动下,科学家可以用数学推演的方法建立起代数模型,并且以语义学的方法定义微积分,再使用代数模型和微积分从而推导出极限的解,这是牛顿、莱布尼兹和他的支持者所创立的数学流的思想,也就是本文中所述的“ 莱布尼兹在构想“推理算术”的时候,提出了两种推理原则:无矛盾原则与充足理由原则。他认为数学只需遵循无矛盾原则:包含矛盾的判断为假,相反,不包含矛盾的判断则为真。但对物理学,还需要加上充足理由原则:一个事实是真实存在的,则必须有一个其为何如此的充分理由。莱布尼兹认为,对于数学这类不需要寻找理由的纯推理性的真理,我们只要将复合的命题解析为由以构成的简单命题与观念即可证明其为真。
”形而下的思潮创造了辉煌的近现代科学和文明,并且这种形式还在越演越烈,现在形而下的过程继续发展,不但在科学层面,而且在技术层面,更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成了技术流派,技巧流派之论战。
其实大多数科学家和哲学家(思路尚在清晰状态的)对自己所持的观点布满了怀疑,也对别的对立的思想和派别的思想保留赞同的意见,于是辩驳发生,哲学于是在不断的辩驳和求伪求真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辩驳的过程从来都是纵贯古今,列举无穷多的实验和观察,推演无数的公式和语义。在这个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问题有可被实证的,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实验分析(后验分析)”,比如亚里士多德对物体下降速度与体积或是质量无关的定义;也有可顺向推演的,这就是“先验分析”,比如达尔文对进化论的贡献;还有牛顿被苹果砸到头继而联想和推论出万有引力定律那样的“后(经)验综合”;哲学求证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方法论的实验,在西方的哲学发展历史上,哲学思想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时而分,时而合,分分合合,这中间对哲学的本体位的争论从未间断,也从未明了,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

金融市场概论读后感合计80条


…我们仍将面对那个最可怕的奥秘,就是所谓实在(真理)”
在大多数的争论当中,我们都可以听到哲学家们一个清晰的思路,就是“我是同意你所说的观点的,但说句实话,我看不到你的观点在现实(或是逻辑)中有什么合理的地方”,一方面,哲学家们试图找到一种“先验”的方法来到达“必然真”,另一方面,当这样的方法体系能够证明已经被证明过的大多数问题并且在学术界和世界上广泛认同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怀疑这些方法,并且对这些推导出来的新的未被证明的事物或是原理表示怀疑。卡尔.波普尔在《猜想与反驳》中对处于哲学家和科学家大脑中的这种反反复复的批判和被批判作了深刻的分析,这算是对哲学本位之本位的思考。这个循环圈往复不断,推动着人类不断去思考那些黑暗的部分。由哲学体系这个思想链条上掉落下一些粉尘或是碎末来,又形成了对现实社会的无限联想,发展成为形式科学(数学和语言),或者是实验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
…),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抽丝剥茧地看,本文最后一段的立意明确,导向清楚,并且不失大家风范。“澄清先验性、分析性与必然性的本义,根据不同的理论建构,我们还会有其他的关联选择,存在康德的先验综合真理和后验分析真理,也可以存在克里普克的先验偶然真理和后验必然真理,甚至还可能存在分析偶然真理和综合必然真理。”,这便是典型的中国学者的思路“管它黑猫白猫,能为我所用的都是好猫……”。
以上说中国学者的话是戏说了,不过话说回来,在世界哲学史中,中国的哲学流派独树一帜,仿佛一面伟大的旗帜,却又找不到什么清楚的线索,好象每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都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目标来解释思想层面的东西,即使是在那些文学作品里面,刚刚可以看到一些可适用于更广大范围的民族、宗教、社会形态或是组织方法的东西,立刻就被一些终极的现实目标所淹没。一方面,中国的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方法都反映出中国人对形式化方法的最大造诣,另一方面,所有可看见的作品的价值判断标准,无论什么历史朝代或是思想形态,都指向最简单的为当时历史条件所限的实证主义,这和西方的“哲学”路子大相径庭。难怪罗素在写《西方哲学史》的过程中,韦尔斯在写《世界通史》和《世界简史》的过程中,李约瑟在写《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是唯一一本成体系的由西方人整理的中国科学史书籍)的过程中,都非常谨慎地处理中国哲学这一块的语言和说法,不知者不说,世界不了解中国,所以不说中国。

金融市场概论读后感合计80条


不过同时也得注意一下韦尔斯的一段话“到如今我们还一直没有提到过中国的早期历史,原因在于它至今还是漠然不明的。我们寄希望于正在复兴的新中国的探险家和人类学家们也能像最近几个世纪欧洲的学者们研究欧洲古代史那样彻底地梳理中国的古代史……”
我的第二个读后感就是,本文除了罗列了一大堆别人的思想,真正是不知所云。表面上看是集大成者,实际却看不出什么新的立意和观点。而在所有我们知道的西方哲学中,自己所持有的观点是一定需要明确的,要么左,要么右,要么分析,要么综合,不能合稀泥。我看了好几遍本文宏篇,历史人物线索清晰(但本文应该不是哲学史著作),哲学思想叙述大气而霸道(本文作者就象个哲学的上帝,全是下定义的说法),但在作者自己的思想方面,除了最后一段说了一大段亦可这样,还可那样的话(先验分析推出的必然真、先验综合必然真、经验分析必然真、经验综合必然真,这四种方法差不多可概述所有方法论的总集和),其它就没看得懂,或者说是被在这么短小的文章中却有这么繁杂的罗列弄得晕头转向,找不到作者除了把本文做为另一个更大的
罗素把哲学形容(罗素这么严谨的哲学家竟然只敢形容,而不敢定义)为介于科学和神学间一种“学问”,或者说是“玄学”,实在是有些道理。哲学家寻找的不是只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方法论),或者只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目标(价值观),亦或仅只是适用于某种政治形态或是特定自然条件下的事物发展趋势。所有的哲学家之所以处于清醒与混沌之间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都希望自己的理论或是思想能适用于所有的人类社会,所有的自然界,成为“普遍真理”,这就回到了我在开头提到的那个“最可怕的奥秘”。这其中有一些哲学家由于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局限性、人类所生活的这个宇宙自然空间的局限性、人类自身思想和感知的局限性,在自己的理论中划定了这样那样的“域”,于是他们就从真正的哲学家的队伍中游离开来,他们的思想也就随他们的消失而被定格,成为这样那样的主义,仿佛他们都是一些对某些“限定条件”偏执的狂人,哲学亦成为了一门罗列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狂热思想的人类思想精华之集大者,没有准确的定义,只有模糊的方向,伴随和推动着人类的文明史进步。

金融市场概论读后感合计80条


我不了解中国的学者们在干什么,也不了解他们何以可以每年出一篇论文,我只看到大量的如本文这般的文字游戏汗牛充栋。在我们的身边用一种大而全,看似精辟,实则莫名的框架把自己也一并骗过的学者遍地。我这样想的时候,也是大胆之极,但即为读后感,却不得不如实记录,以免大家看着这样一篇大论还以为只有自己独糊涂,别人都清醒,从而看不清那些实实在在的阅读和求知的路,成天做着所有男人十二点以后都有可能做的大课题和大学术之梦。
头实在是肿得象粽子,在头疼别人的繁杂的罗列的同时,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又是一大堆繁杂的罗列,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反正是应制读后感,就且请程亮先生谅解了。
传播学概论(一)
《传播学概论》这本书"集中探讨了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及其规律"。其中包括传播学。传播功能。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及传播效果的研究。包罗万象的,如果静下心来看这本书,基本上还是能读进去的。但是它并没有向书中所讲的那样,运用n多技巧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首先它的书皮儿就很烂,像80年代的出版物。其次,是它的印刷,就算做不到80克双铜板纸,也不好这样粗制滥造吧,跟卖药广告差不多。好吧,我就当是为我们学生省钱得了。下来它的瓤。
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传播模式以及传播控制研究这几处的抽象概念很多,比较不容易理解。相反的介绍传播的社会功能,信息,受传者的文章通俗易懂,可读性高。而且了解传播的作用及受传者的心里对学习新闻传播很有帮助。
书中的第六章向我们介绍了"把关与把关人"的概念。把关的实际含义是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当人们自以为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看到了生活的现状及发展时,其实只不过是看到了经过记者与编辑选择加工,层层把关之后所给出的现实画面。正如台湾传播学学者李金铨所言:"大众媒介中的大部分音讯从来源到目的地,都是经历沧桑,而失去本来面目的。任何一个大众传播组织,都没有办法守门人的干扰,所以,没有一家大众传播媒介,不管报道网如何普遍,设备如何完美,态度如何真诚有办法把世界的本来面目十分真确地表现出来。"

金融市场概论读后感合计80条


在网上,无数的在线信息网站及上千的小广播台和电视台都依赖google所提供的"新闻来获取信息,google对4600个出版物进行搜索,发现新闻,而且对这些新闻从高到低进行排位。专家担心google会成为信息的把关人,决定人们对信息的取舍。google担心那些有偏见和不正确的新闻会排在质量新闻之上,作为一种修补,google提出了项新闻技术的专利申请,即根据来源质量排列先后。
新闻网络topix的总裁ct有着不同看法,他认为google这样做是强调新闻来源和权威。网络杂志webpronews的作家dm则说"网络上不需要任何把关人,一切由计算机所产生的客观性来决定。"美国技术研究分析专家de也认为,现在搜索引擎成了把关人。确实,搜索引擎公司的"把关人"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具体潜在的控制大量在线活动的能力。
在我看来,要不要把关这是个问题,是不是客观这根本不是问题。我希望看到信息的本来面目,但我知道这不大可能,因为我与信息之间始终隔着那个该死的把关人。
大众传播与分众传播
在第八章"传播媒介与有关理论"中,主要介绍了大众传播与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出现于印刷媒介的诞生,准确的说是现代印刷媒介——书籍和报刊的先后问世。大众传播在人们生产活动中产生了日益巨大的影响。而现在除了大众传播外出现了另一种传播方式——分众传播,即从满足大众需求转向满足部分人、满足某方面需求的转变,也就是从“大众”向“分众”的转变。
比较而言,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信息传递一点到多点,体现的是集体的、社会的、国家的意志,分众传播的特点则是信息传递多点到多点,体现的是承认差异、尊重个体,从必须“求同”,到允许“存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出现的重大变化,这种转变是技术的进步,是文化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转变的主要动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转化,就是社会和媒体发展的第二次进步”。

金融市场概论读后感合计80条


最后还要说说我认为的生活中那些方面可以用到传播学的理论和知识。
这样说吧,,传播无处不在。
传播学概论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传播学的起源和传播过程的理论和模式。传播学是一门多科性边缘学科。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等各个相关学科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在传播学的形成过程中分别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传播效果研究。所谓“学以致用”,研究传播学的目的之一我想就是找到最正确的传播方法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而传播效果研究是与之匹配的。传播主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都对传播效果有影响。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都利用了这些,比如广告就是利用画面对视觉的冲击力,配之声音或者投消费者的喜好,用广告中的场景是消费者有接近心里或者趣味心理,因而对它所介绍的产品产生兴趣。而利用名人或权威人士来做广告也使广告的可信度大大增加,从而消费者愿意去购买商家所宣传的商品。
在新闻传播中也有这种情况。新闻工作者会对同一件事实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做多方面报道,以使受众引起对这件事实的关注和兴趣,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传播的效果并不是无穷的,而是有限的。譬如会有“休眠效果”。向家长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都会很不耐烦,对家长的教育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根本就不放在心上,这种传播显然是没有效果的。
我希望老师在今后的课上能更多的教一些如何更好地进行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应利用怎样的方式贺技巧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还有,在现代社会中那些活动是利用了传播学的知识来向人们传播思想或事物的。譬如政治选举时研究民众心理,进而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我觉得这些更能对我们今后有帮助,使我们更能看清一些东西。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三)
这是一本介绍传播学这门新兴的多科性的边缘学科的书,在理论上对传播学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传播学概论》主要介绍了传播学的历史、现状,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式,传播功能,对传播的控制、受传者及传播效果的研究,以及高新科技对传播的影响。

金融市场概论读后感合计80条


我认为第九章《受传者研究》为重要章节。受传者是信息传播的对象,是传播过程的要素之一,是传播活动存在的前提,是传播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对受传者的研究是传播学的重要研究范畴,如果没有受传者,传播学的存在就毫无意义!传播的宗旨就是为受传者服务。对受众的构成、影响手中信息接受行为及受众、媒介、效果三者之间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将会对传播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高新科技对传播的影响》。()21世纪的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数字化时代。信息革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广播—黑白电视—彩电—等离子纯屏电视以及各种高配置的电脑,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它一点一点融入人们的生活直至密不可分。当然,信息的传播也受到高科技的冲击。报纸—广播—电势—网络,数字化在传播中日益明显。网络的产生是人们真正感受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随着“信息高速路”建设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不只局限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网络已成为时代的宠儿。人么可以通过电脑网上冲浪,还可以使用手机上网,随时随地接收新信息,从而促使传播者提高新闻时效性。不仅如此,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传统传播媒介带来一定压力,促使其改进自身的工作、谋求自身的发展。
通过《传播学概论》,我初步了解了传播学。但书上的知识是基础的、理论的,要向更好掌握,就必须不断实践。理论结合实际才能理解传播学的真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1
马克思是一个很伟大的思想家,他在年轻的时候确立了远大的理想与解放全人类的事业。他与恩格斯一道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们提供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在我看来真的是如同金子一般可贵和闪亮。这是一个伟大思想家观察社会,并进行社会实践所得出的重大理论。
他预见了很多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后来历史确实印证了他的思想伟大之处,比如资本主义的巨头垄断以及经济大萧条。当然,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金融市场概论读后感合计80条


马克思出生在二百年前的德国,长期分裂的状态呼唤国家统一,相较于工业化程度高,工业革命进行彻底的英法等国,德国不得不抓紧了追赶他们的步伐。
中国与当时的马克思的生活环境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并且中国革命是在工业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进行的,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革命会在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但是它并没有。以农奴制为基础的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苏联政府。所以我认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没有什么人的话永远是真理,真理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现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我认为正是通过实践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循环过程。
正是在结合基本国情的条件下,我们伟大的毛主席通过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在中国共产党寻求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伟大论断。我们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遭受了巨大损失,南昌起义让我们意识到,十月革命不能在中国复制。如果说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华盛顿,那么邓小平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的林肯。两位伟人,为现在的中国打下了基础。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他提出,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正是他引导的国内的思想讨论,让我们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马克思主义,在我看来,就是一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是一件利器。矛盾法分析社会以及辩证性的思想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确实是一门科学,确实是值得每个人去捧读的,但是书本上的思想也是人类想出来的,我们必须对它进行纳新除旧,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它才有现实意义,才能真正的让它为人民服务。并且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并不一定是知识分子才能了解的理论,也可以是每个共和国公民都了解的著作。科学的化繁为简,这是一门艺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2

金融市场概论读后感合计80条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一、理论概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二、个人见解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显得尤为重要。想问题、办事情只有从这一原则出发,方能做成功想做、要做的事情。回眸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历代帝王建立基业,还是近代革命先烈为美好社会的不懈奋斗,抑或是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无不考虑现实状况和社会环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也正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才造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当然了,人非圣贤,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个人意志的薄弱也会影响人们处理问题应坚持的原则。如学业的不顺利、就业屡次受挫、恋爱的不成功、人际关系的破裂等等。因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和主观意识的影响,懂得变通,学会适应,从而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同时对立统一规律还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激烈而残酷的竞争,竞争的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和立脚点,不能正确处理彼此竞争间的关系就会影响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社会就业。矛盾分析法,是处理我们现实生活矛盾的好方法。它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竞争对手强势、残酷的一面,同时也应当了解到自己与众不同及彼此竞争相互促进的一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自己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机会。

金融市场概论读后感合计80条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当做真理,有的人把时尚达人的言语认作社会的价值所在,有的人执迷于个人浅薄认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不能成为真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实际行动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刻苦专研,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
(二)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生旅途的指向标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理想和奋斗目标。
第二,运用马克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繁杂的问题和事物,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切实成为一名唯物主义者。
第三,努力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社会实践技能,为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想,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性认识,才使我们越来越重视这门科学。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理论不仅仅应该是理论,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无限的社会实践中去,这就是我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最深体会。

金融市场概论读后感合计80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