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美术类书籍个人读书笔记篇1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一书,由玛琳。嘉伯。林德曼(美国)著。那到手的时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论的教育丛书,而更像一本实用的教学手册。
此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美术课程的基础。
其中阐述了美术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详细记叙了各学段学生学习目标,美术特长学生教学计划等等。
二、美术的构成:
美术元素,构图原则以及艺术创作。这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分,因为其中涉及到线、形状、明暗、阴影、空间、设计原理、构图、构思等等几乎所有美术教学中的关键点,最有意思的是,每个关键点中,都有“学习动力小创意”这一部分,如“线”章节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铅笔,试着用一下别的工具,钢笔或者炭笔等等,如果用力压着这些工具来画,会发生什么?如果轻轻地画又会怎样?一边画一边扭动画笔呢?你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握笔方法,比如握着一边或者顶端?”又如“肖像画”章节中,作者为孩子们练习画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种方法:“当你悲伤、快乐、生气的时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吃饭、睡觉、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喷嚏时、表情又会有什么变化?情绪对面部表情有何影响?当你感冒的时候看上去是怎样的?
”“从三个角度观察模特头像,画三幅轮廓线画或动态素描,然后将三幅画叠加,让画面相互交叉”……
这让我想到了,一年级中《画自己》这一课,我着重对抓住自己五官特点这一方面,通过观察几个不同小朋友的脸,或者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等方法,来感受每个人五官的不同特点,但是,就算是同一个人,当他的表情不同时,五官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书中的内容深深启发了我,为何不来一个喜怒哀乐的表情对比呢?在课前可以收集一个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在课堂中,假如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在课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同学,并发现原来人的表情是这样有趣,画自画像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表情画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啊!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从作者的这些小创意看,美术作业仿佛如同游戏一般有趣、随性,结合书中插图来看,教学活动更在意着学生的感知能力、学习动力、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对作品加以成人的审美观来看待。
三、美术欣赏:
观赏美术作品并作出回应——历史、分析、审美。这里也包含了各时期,各派别美术作品的简介。其中从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当代美术直到现代美术作了简要的记叙,包括各个时期艺术家的简介和作品介绍。
这一章节中,作者还为老师们提供欣赏作品的方法,一幅画,怎样去欣赏?欣赏些什么?评判是否有标准?怎样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包括作品主题、视觉结构、历史意义、理解、美感等方方面面,比如:“作者是如何驾驭各种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的?注意观察作品的线条、图形、色彩、明暗、空间、图案和质感,以及它们与平衡、比例、主次、节奏、和谐、统一和对比的构图关系。这些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在作品中是如何安排的?”
我想,这些问题的思考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也会有借鉴作用。很多学生在到了高年级美术课堂上就仿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不会去思考而只是等着老师为他灌输知识,而我感到,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应该要能说、敢说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到了高年级,学生应该自己去思考探索,教师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学生从线条、图形、色彩、空间等方面去初步感受,谈出自己的想法,欣赏才有意义。
四、小学美术课程的建设:计划、评价组织、提问。
在全书中,作者还很贴心地设计了各种实用附录,供教学时使用,如:著名艺术家、博物馆及其他资源、静物画参考素材,肖像画比例等等。虽然是关于美国小学、美国式教学的书籍,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参考、学习价值。
美术类书籍个人读书笔记篇2
看过很多国内教育名家的专着,假期特别找了一本外国的教育书籍《德国美术教育》,书中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从我们的美术教育的角度看德国的艺术教育,它具有很强的个性,深受启发: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把常识、语文、美术等课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儿我
二、重视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给孩子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独立地用不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应首先注意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的。关于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指的是重新组织观念,而产生新的结果,并且在面对一个对象时,做出各种选择的假设。”在德国艺术教学大纲中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着重研究创造的行为过程。与自己的教学相比,我似乎更注重学生的作业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找到更好方法,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有好的作品出现。
三、师生之间提倡“帮助我,让我自己来做”,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使教师由权威变为顾问,创造平等对话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启发学生如何感受和发现,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本身美的潜在性,尊重学生对人和物的不同感受及表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对象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四、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新的知识。
对于色彩的基本知识,在德国的美术教学中表现为有序而轻松,色彩以心爱的事物为对象来认识;色环通过色板的游戏找色彩之间的关系;色调的联系通过一些故事描述等方法来出现。如:“一座房间夜里着火了”,(既形成色调,又认识暗与亮的关系);“公主希望城市变成红色”;“绿色宫殿里的红色巫师”等。表现有兴趣的内容促成知识掌握,不至于太理论化。
组织参观当地的一些博物馆和参加一些传统节日,结合这些活动来表现印象最深、最喜欢的事。如参观汽车博物馆,画出不同时期汽车的风格;汽车比赛的场景;星期天的登山活动;为狂欢节制作脸谱等。这些对学生来说,有生活体验,丰富了知识,又能生动地在画面中体现。
这些灵活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加以
除以上四大方面以外,德国艺术教育同时强调艺术教育的学科性,体系框架十分清晰,学科色彩很浓等等。总之,艺术教育始终是围绕最高教育目标,学生不仅是学会画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审美力、动手能力及个性的发展。努力使艺术教育与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相适应,把美术造型观念和能力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与一切领域的活动相联系。德国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及其观念,对我们的艺术教育深受启发,值得我们借鉴。
美术类书籍个人读书笔记篇3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要唤醒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艺术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在艺术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学校里,停留在固有的书本知识上。要大胆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通过观察、思考把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融入到美术作品中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到美处处存在。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发,使学生用真实的心灵去感受、描绘。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而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其它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新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课程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讲授理论,最多再辅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学,这样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总是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理论和实践是硬币的两面,联系不起来。学了理论在实际中用不上。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上课时引导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讲解手绘图像,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构图,了解近景、中景、远景的虚实关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人格的健全,素质的提高,并非光是技能技巧的掌握和赏心悦目的作业,即要学生在玩中有所学,更要让学生在玩中有所得,这里的“得”应是影响学生一生的良好品德和习惯等。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良好习惯;在收拾整理中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另外,以往和当前的美术教育,由于单一偏向绘画或工艺课的教学,还有许多方面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特别是还有许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因素存在:
1、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审美视野狭窄、远离儿童的生活
偏向于写生编成的“图画本”,主要从写生的角度、以成人的审美目光去考虑内容的编排,其缺点是审美视野狭窄,远离儿童的生活经验。偏向于想象编成的美术教材,展现了一定程度上儿童的生活世界,但仅以同龄儿童作品的呈现来启发儿童学习美术,也只能使儿童的审美水准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无论是偏向于写生构成的“图画本”,还是偏向于想象编成的美术教材,都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学生体验活动不足,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偏向于写生或想象的课堂教学,“纯写生教学法”强调学生以眼观察为主来对现实世界进行真实性地描绘,该教学法项目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概括,难度大、枯燥,不利于儿童美术兴趣的养成;“纯想象教学法”强调学生用脑思考来表现幻想状态的图式。该教学法偏向于低层次的思维诱导,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比较贫乏,对高层审美文化更是较少触及。
因此,这样的想象活动的根基是不扎实的,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发展。无论是“纯写生教学法”与“纯想象教学法”,从而割裂美术文化本有的多元形态,最终往往会因学生感官缺乏足够的参与,而致使学生因缺少相应的文化支撑而无法得到很好的建立,更谈不上什么实践能力的培养。
3、兴趣活动空间狭窄,作品的创造性存在明显的局限。
传统的美术教学受图画课、美术专业课的影响,许多教师对“美术”这个概念缺乏思考与理解,从而导致一部分教师在辅导之中只注重客观对象的描绘或脱离实际生活的想象绘画,致使学生从小就形成依葫芦画瓢或胡乱想象涂抹的不良学习习惯。
偶尔或许有几件令老师看了比较满意的作品,但由于创作时学生缺乏对生活主动的多元体验,作品中使人产生此画非童画的感觉,美术创作脱离了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长远看肯定是相当有害的。看来,如何从“纯写生教学法”与“纯想象教学法”的单一美术教育中走出来,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趣味学习美术的审美教育理论框架,并在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兴趣辅导上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操作途径,已成为当前美术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对此,近几年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积极引进启发式教育、愉快教育、情感教育、体验教学以及成功教学法等的相关原理,在某些领域里作了许多探索与尝试,并获得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成果,为美术教育的新发展注入了活力。但由于许多研究缺乏儿童美术学习方式的足够考虑,且深受“纯写生教学法”与“纯想象教学法”等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目前美术教学还未能找到一种较能体现现代小学美术学科特点,反映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我们认为小学美术“趣味教学法”对于弥补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以及吸收当前美术教育中的优秀成果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切入点,对于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术类书籍个人读书笔记篇4
我阅读的是《美术》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有许多有关美术教学的文章,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对有关欣赏课教学的文章进行了重点的阅读,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了美术欣赏教育的重要性和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一些方法。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比如有利于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态度。
书中说,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回想起以前上过的欣赏课,不正是缺少对美术欣赏课的重视和单一的教学方法才使欣赏课变得索然无味。
根据书中的教学理论方法,在本学期,我设计了《奇特的视觉图形》欣赏课,书中说到,没有足够的准备工作,往往很难上好欣赏课,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灌输,学生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学生的吸收率都将是很低的。于是在本节课中,课前我引导学生收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资料,为学生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有备而“赏”,通过收集资料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课堂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看课件,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身边丰富的形形色色的世界中,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画面中的色彩、造型中细细的体味,学生兴趣浓厚。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书中说,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立体化,全方位的揣摩、体验作品,它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增强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全方位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融合。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欣赏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议,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让学生动手用图形卡片拼一拼的环节,来进一步感受色彩和造型。
只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地调动其相应的感觉经验,情绪记忆,并使他们的感觉、想象、情绪相互协调发展,才能表现出对美的主动追求,发现和创造。在本节课中通过看、说、拼、论等环节,让本节欣赏课生动起来,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读书也让我认识到了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吸收新信息,取长补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1
我阅读的是《美术》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有许多有关美术教学的文章,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对有关欣赏课教学的文章进行了重点的阅读,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了美术欣赏教育的重要性和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一些方法。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比如有利于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态度。
书中说,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回想起以前上过的欣赏课,不正是缺少对美术欣赏课的重视和单一的教学方法才使欣赏课变得索然无味。
根据书中的教学理论方法,在本学期,我设计了《奇特的视觉图形》欣赏课,书中说到,没有足够的准备工作,往往很难上好欣赏课,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灌输,学生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学生的吸收率都将是很低的。于是在本节课中,课前我引导学生收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资料,为学生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有备而“赏”,通过收集资料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课堂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看课件,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身边丰富的形形色色的世界中,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画面中的色彩、造型中细细的体味,学生兴趣浓厚。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书中说,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立体化,全方位的揣摩、体验作品,它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欣赏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议,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让学生动手用图形卡片拼一拼的环节,来进一步感受色彩和造型。
只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地调动其相应的感觉经验,情绪记忆,并使他们的感觉、想象、情绪相互协调发展,才能表现出对美的主动追求,发现和创造。在本节课中通过看、说、拼、论等环节,让本节欣赏课生动起来,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读书也让我认识到了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吸收新信息,取长补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2
有幸在暑假中读到了屠美如老师撰写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都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画。原始人所描绘的野牛、野马、野猪、麋鹿等动物,有的在追逐奔跑,有的则带伤挣扎。在欣赏这些壁画之前,教师曾与儿童简单讨论有关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问题,如原始人生活的时代、原始人的样子、原始人的生活情形等,既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也为儿童理解壁画打下了基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各种姿态和作品生动有力的线条,讨论画面及画面以外的种种问题。如在欣赏“拉斯科洞穴的马头”时,孩子们提出了不少疑问:“马头上有一根根像刺一样的线条,这是动物的鬃毛还是射中它的利箭?原始人为什么用弯曲的线条画了一匹行将倒地的马?为什么只刻画动物而不太画别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在幽深黑暗的洞穴里画画?”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现的魔力就越大。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象力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任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为突出。
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象能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如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儿童在欣赏时创造习惯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说:“这幅画说的是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和创作“变形的脸”,他们对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进行了夸张和变形,变成了正方形、月牙形、五角星形、螺旋形、爱心、水滴、花、火箭、葫芦、蝴蝶、字母和各种水果的形状,有的还把五官移位或改变其距离。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这种变形、挂帐联系充分调动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儿童来说,这几种对话是互相交织的。一方面,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儿童发出信息,儿童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争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并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
四、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
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带来的。如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他们能大胆发问,并积极尝试解决和回答;他们会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常用的句式有:“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种感觉……”“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孩子们积极的情感态度。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3
看过很多国内教育名家的专着,假期特别找了一本外国的教育书籍《德国美术教育》,书中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从我们的美术教育的角度看德国的艺术教育,它具有很强的个性,深受启发: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把常识、语文、美术等课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儿我
二、重视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给孩子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独立地用不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应首先注意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的。关于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指的是重新组织观念,而产生新的结果,并且在面对一个对象时,做出各种选择的假设。”在德国艺术教学大纲中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着重研究创造的行为过程。与自己的教学相比,我似乎更注重学生的作业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找到更好方法,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有好的作品出现。
三、师生之间提倡“帮助我,让我自己来做”,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使教师由权威变为顾问,创造平等对话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启发学生如何感受和发现,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本身美的潜在性,尊重学生对人和物的不同感受及表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对象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四、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新的知识。
对于色彩的基本知识,在德国的美术教学中表现为有序而轻松,色彩以心爱的事物为对象来认识;色环通过色板的游戏找色彩之间的关系;色调的联系通过一些故事描述等方法来出现。如:“一座房间夜里着火了”,(既形成色调,又认识暗与亮的关系);“公主希望城市变成红色”;“绿色宫殿里的红色巫师”等。表现有兴趣的内容促成知识掌握,不至于太理论化。
组织参观当地的一些博物馆和参加一些传统节日,结合这些活动来表现印象最深、最喜欢的事。如参观汽车博物馆,画出不同时期汽车的风格;汽车比赛的场景;星期天的登山活动;为狂欢节制作脸谱等。这些对学生来说,有生活体验,丰富了知识,又能生动地在画面中体现。
这些灵活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加以
除以上四大方面以外,德国艺术教育同时强调艺术教育的学科性,体系框架十分清晰,学科色彩很浓等等。总之,艺术教育始终是围绕最高教育目标,学生不仅是学会画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审美力、动手能力及个性的发展。努力使艺术教育与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相适应,把美术造型观念和能力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与一切领域的活动相联系。德国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及其观念,对我们的艺术教育深受启发,值得我们借鉴。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4
听说此书写得不错,值得去看一看。
《美术学科教育学》读书笔记。我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因为印象中诸如教科书之类大多枯燥乏味,难有激发人的读书欲,何况此书“貌不惊人”。学习归来,顺手把书往书架上一放,时间长了,也就渐渐淡忘了……
直到在备课查找资料时发现了这本《美术学科教育学》。所谓“用到书时方恨少”,因为需要,所以看得格外认真细致。先是整体刘览一遍,感觉挺好,再逐章逐节地看。慢慢地,我被吸引了。他以严谨的逻辑层次、准确的概念界定、融合时代性的教育观、艺术观,系统而又全面地阐述了美术学科教育学。无论是学科教育的本质、特点、功能、目的,还是学科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等,作者都一一展开探讨,逐层分析,层层深入。同时运用大量的实例图片,相关数据加以说明,做到图文并茂。使读者“观之有肉,食之有味”。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如果问:书中哪些地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我觉得对美术教育功能目的的阐述和美术教学方法的分析,感触是最深的。因为前者使我全面认识和了解了美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后者使我明了灵活多变、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拿美术教育的功能目的来说,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表层阶段。认为教学中只要落实美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便可,对其潜在的“附加值”往往忽视或者不善挖掘。常先生在书中特别强调指出:美术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它可以拓展学生的学识视野,丰富其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人格优秀特征的个性发展。此外,美术教学应确立体现素质教育,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任何单项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不能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可见,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作为美术教师对自己执教的学科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是多么重要!
“教有法又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向活动的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比较注重教法的选择与设计,对学生的“学法”往往考虑得不多。通过阅读“教学方法”这一章节,加深了我对学生“学法”的认识。比如演示法,对学生的学法要求如下:
1、按讲授思路注意观看演示;
2、模仿、记忆地看;
3、理解、审美地看;
4、观摩汲取地看。
简要的几句话,道出了“看”的契机,解决了授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看、怎么样看的难题。可见,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是互为一体的。教师的教法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与学生的学法契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才能学有所得。
“美术学科教育的关键是美术老师”。在本书的最后,作者从业务文化素质、教师能力、心理品质三方面提出要求。呼唤所有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博采众长,“一专多能”。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成为社会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教育者。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5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一书,由玛琳。嘉伯。林德曼(美国)著。那到手的时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论的教育丛书,而更像一本实用的教学手册。
此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美术课程的基础。
其中阐述了美术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详细记叙了各学段学生学习目标,美术特长学生教学计划等等。
二、美术的构成:
美术元素,构图原则以及艺术创作。这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分,因为其中涉及到线、形状、明暗、阴影、空间、设计原理、构图、构思等等几乎所有美术教学中的关键点,最有意思的是,每个关键点中,都有“学习动力小创意”这一部分,如“线”章节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铅笔,试着用一下别的工具,钢笔或者炭笔等等,如果用力压着这些工具来画,会发生什么?如果轻轻地画又会怎样?一边画一边扭动画笔呢?你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握笔方法,比如握着一边或者顶端?”又如“肖像画”章节中,作者为孩子们练习画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种方法:“当你悲伤、快乐、生气的时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吃饭、睡觉、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喷嚏时、表情又会有什么变化?情绪对面部表情有何影响?当你感冒的时候看上去是怎样的?
”“从三个角度观察模特头像,画三幅轮廓线画或动态素描,然后将三幅画叠加,让画面相互交叉”……
这让我想到了,一年级中《画自己》这一课,我着重对抓住自己五官特点这一方面,通过观察几个不同小朋友的脸,或者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等方法,来感受每个人五官的不同特点,但是,就算是同一个人,当他的表情不同时,五官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书中的内容深深启发了我,为何不来一个喜怒哀乐的表情对比呢?在课前可以收集一个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在课堂中,假如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在课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同学,并发现原来人的表情是这样有趣,画自画像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表情画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啊!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从作者的这些小创意看,美术作业仿佛如同游戏一般有趣、随性,结合书中插图来看,教学活动更在意着学生的感知能力、学习动力、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对作品加以成人的审美观来看待。
三、美术欣赏:
观赏美术作品并作出回应——历史、分析、审美。这里也包含了各时期,各派别美术作品的简介。其中从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当代美术直到现代美术作了简要的记叙,包括各个时期艺术家的简介和作品介绍。
这一章节中,作者还为老师们提供欣赏作品的方法,一幅画,怎样去欣赏?欣赏些什么?评判是否有标准?怎样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包括作品主题、视觉结构、历史意义、理解、美感等方方面面,比如:“作者是如何驾驭各种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的?注意观察作品的线条、图形、色彩、明暗、空间、图案和质感,以及它们与平衡、比例、主次、节奏、和谐、统一和对比的构图关系。这些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在作品中是如何安排的?”
我想,这些问题的思考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也会有借鉴作用。很多学生在到了高年级美术课堂上就仿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不会去思考而只是等着老师为他灌输知识,而我感到,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应该要能说、敢说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到了高年级,学生应该自己去思考探索,教师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学生从线条、图形、色彩、空间等方面去初步感受,谈出自己的想法,欣赏才有意义。
四、小学美术课程的建设:计划、评价组织、提问。
在全书中,作者还很贴心地设计了各种实用附录,供教学时使用,如:著名艺术家、博物馆及其他资源、静物画参考素材,肖像画比例等等。虽然是关于美国小学、美国式教学的书籍,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参考、学习价值。
《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读后感1
暑期我看了《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这本书。这本书是辽宁省特级教师,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徐世贵所著。接近30万字,共13章。从开展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开始讲起,涉及到从如何选题,如何写方案,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反思,成果搜集到如何组织和评价等内容。语言通俗易懂,并且结合实例,对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为了留下深刻印象,我细致揣摩每段的内容,对照学习每个案例,边品味边细读,同时做好读书笔记和自己的随想,就像徐世贵老师在我眼前亲自做培训。我每天坚持读一章,大约三小时。读完整本书后,无比畅快!原来读书不是只需要囫囵吞枣,精雕细琢的品味的确收获颇丰。
当看到“小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于是觉得我们的课题似乎从中可以借鉴一下,并且进行适合我们学校现状的创新。就主题学习实验而言,目前的瓶颈可能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我想,大家分组进行一个领域的子课题研究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操作方法。
当看到“怎样撰写教学模式”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又想到了我们的课题研究。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又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应是开放的,发展的,进化的,他需要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否也需要这样?
当看到学生自主教师导学六步教学法的时候,我又想到了我们的精读课。
找准我们课题的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炼,再提炼后实践,我想这是我们未来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向。
去伪存真,扎实研究,做研究型教师。在研究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我想这才是课题研究的真正意义。
《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读后感2
如何做课题,这是困扰了我这个教师非常久的问题,离开大学校园已经比较久远,而且在大学殿堂也真的没有接触和了触过如何做小课题。当今教育的发展又要求一线的教师能做、会做课题研究。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师要自学成才,自我我修练,这对我还真是有点难度啊。
当前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很多课题就是匆匆开题、迅速结题,没有过程。学校有课题,教师也有课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忙于事务,忙于应付,末了写一个报告什么的算是课题的小结或者成果,这种只注重形式,忽视过程的`研究对老师的帮助是意义不大。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做课题研究要选好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那么课题从哪里来?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新意——对象新、视角新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应用价值。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
选题要注意哪些事项呢?首先要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同时不要贪大求全。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另外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里因素地影响?等等。要多思考,多积累。
做课题还要做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是:课题名称、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保障、成果预测、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经费预算、资料附录等。
课题的阶段要求
准备阶段包括:理论准备、方案设计和课题论证。实践阶段包括:
1、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进行扎实的实践。
2、记录、收集实验的原始材料。
3、发挥团队作用,群策群力。总结阶段包括: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对相关数据做理性分析,做好结题准备,以及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另外,做课题还要尽可能得到教研员、科研专家等专业人员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
《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这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语言通俗,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通过阅读《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这本书,让我对课题研究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以后研究课题的道路将会更清晰。
《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读后感3
我们学校要求老师们做小课题转眼就过了1年,从无奈的选择到教学的常规工作,小课题从陌生到熟悉,但真正让我自己来说怎样做小课题好像又不知从何说起。寒假学校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读徐世贵、刘恒贺所著的《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高效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并写读后感。
1。我们为什么要做研究
从教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处于被要求研究,如为了职称晋级、评优而去申报课题,并不是真心去做研究,其实这个想法在今天看来真是大错特错,首先研究是一个积累过程,其次有专业成长目标必需要进行研究,有了研究才有成长,有了成长将才会获得快乐,人生应该追求快乐才会幸福才会更有意义。
2。对大小课题的区别有了初步了解
如果现在有人再问我,我就能说出一点道道来,大小课题的实质区别就在选题和成果形式两个方面,小课题选题不用想的那么神秘那么高不可攀,它只是身边的,是实实在在可以研究的、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课题成果上交形式小课题要宽泛些,要求相对低一些,其它方面按照大课题研究也是可以的。
3。感悟到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效路、可行路、容易走的路
只要教师留心周围事物,注意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乐于动脑,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在这种反复的思考和实践研究,教学能力会快速提高,也会更热爱学习,眼中更能看到问题,脑中思路更多了。我现在也发现自己会有很多思考和想法,如近段时间我关注学习方式变革——翻转课堂、云计算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互动式电子教材的开发与使用、移动学习、泛在学习、CSCL领域教学研究,还关注如何编制调查问卷、如何使听评课走向专业化等。

让我自己来的读后感选录86句


4。有了初步选题方法和策略
小课题研究就要找身边实实在在的问题,可以为自己教学提供参考价值的,而不是搞又洋又空又大,只是给人看的,其实是没有生命力的研究。在选题的来源上看,我特别有感受就是在公开课、教研活动的听评课以及专家报告等方面会获得很多研究想法和思路,每次外出学习我都有学习收获,只是以前研究的意识不强,白白浪费了学习机会,近一年来,这方面的意识在慢慢的掘起,并能养成习惯主动思考研究课题,还将自己的想法在博客中道出。选题角度对我研究自己专业很有启发和帮助。
5。更懂得加强学习和撰写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有学习,才有好的选题,才有研究的思路,才能开阔视野;只有学习,研究才能深入,研究才有成果,才能得到快乐;只有撰写反思,才有本质的草根研究,才有研究的意义。
马上新学期就要到来了,小课题研究又将开始,在六年级的下学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心观察,勤于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会用想象方法,真正让学生读懂——记住——用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引导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并进行过程性资料的留存,为小课题的研究保存资料,那也是自己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