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泪珠与珍珠琦君读后感汇编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泪珠与珍珠琦君读后感汇编86条



那是我人生低谷,客居他乡,独自哺育七个月大的儿子,安静等待法院离婚判决的日子。一日,突然接到上公开课的通知,课题为《泪珠与珍珠》。捧起琦君的文章,感触她笔端的泪珠:有“知君穿不得的双泪珠”,有“还乡断肠”的老泪纵横,有母亲眼中的怜子泪,观音的慈悲泪……她告诉我,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合上书本,沉默,不知不觉泪湿衣襟,置身于人生的低点,放眼四周,思前想后,感慨万千。泪为何而淌?是思念远方的亲人,是怜爱怀中稚子,是感激身边的朋友,抑或悲悯自身?情感象脱缰的野马肆意冲击着脆弱的心门。
我在满面泪痕中咀嚼着泪珠与珍珠的关系。“珠”在字典的解释:一是珍珠,二是小的球形的东西。文章中写道,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形成了一粒圆润的珍珠。这一粒珍珠,又未尝不是牡蛎的泪珠呢!可见生命的奋斗历程,是多么艰苦。原来只有经历磨砺才能沙粒成珠,破茧成蝶,可见泪水廉价,而泪珠却是情感的凝聚,是无价的。突然感悟琦君的意图,她希望世人能坚强、勇敢、善良的生活,为自己也为芸芸众生。
只有抗击风暴的人才能领略彩虹的绚丽;只有踏平艰险的"人才能感受登顶的畅快;只有经历坎坷的人才能品味人生的甘甜。当你柔弱无助时,哭泣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当你面临悲痛时,坚强定会替代泪水;当你嚎啕痛哭时,伤痛其实已开始远离。我用泪将伤痛彻底湮灭,伤口痊愈了,心愈益温厚。
当你象爱惜珍珠一样爱惜泪珠时:明天将又是新的一天。当心房填满乐观时,世界也将向你展开温暖的怀抱。我积极的生活,快乐的工作,日子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顺利的从围城冲了出来,回到家乡,回到阔别已久的棠外。在集体温暖的怀抱里,我充满了信心,洋溢着幸福。
风轻云淡,想人生,思荣辱,明是非,经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心温厚了,苦难就轻了。
一日,在饭桌前和父母谈起那段经历,我笑着说:“那时的我太脆弱,动不动就眼泪哗哗的淌,哭的像个泪人似的。”这时,已三岁的儿子正津津有味的在桌旁搭积木,听我提到“哭”字,他突然歪歪头,用乌溜溜的眼睛望着我,问道:“妈妈,你为什么要哭呢?”看着他若有所思的可爱样,忍不住逗他说:“妈妈想宝宝就会流泪啊!”他用坚定的眼神望着我,严肃的说:“妈妈,你要当男子汉!我也是男子汉,以后我们都不哭了!”向来用男子汉勉励他,没曾想他已经学会迁移运用了,心一阵酸楚。我带他来这人世间,只希望能帮他勇敢快乐的走一遭。我冲他点点头,他满意的笑了,埋头继续建幸福的城堡。我在心里暗暗的对他承诺:“妈妈再哭的时候,定是喜极而泣!”

泪珠与珍珠琦君读后感汇编86条


读过琦君先生的《泪珠与珍珠》之后,我认为应该有写点东西的必要了。
还记得其中“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的境界吧!人们在涕泪交夹时,总是满怀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少年人的感情是奔放的,眼泪是滂沱的,而中年人呢,感情是蕴藉的,泪水则是清明的。少年时许多赏心乐事,到中年回忆起来,也许会笑,也许会哭,可无论哭或笑,都比亲身经历过要美。
然而,度过了十八个春秋,我自然是哭过,也笑过。可是我生来不怕看见泪,自己的热泪也好,别人的呜咽也罢,但是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有时甚至连呼吸都不敢大声……
人生在世,哭笑本是人之常情,笑是快乐的表示,泪是痛苦的表现。可是透过笑我看到了生的悲苦,笑的悲剧情调;透过泪我看到了生的快乐,泪的阳光意味。
当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绕,正要向别人诉说,那时我们平常敬爱的人却用各极无聊的"理由来解释我们这穿过心灵的悲哀,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除开无聊赖的破涕为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总之,青春是易逝的一段,为了要活着用尽苦心来延长这生命,却又不觉得活到底有何意义,自己并没有享受生活过,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吃吃的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莎士比亚的妙句“对着悲哀微笑”便说尽了其中的苦况,传出了笑的悲剧的情调。
泪珠与珍珠(台湾)琦君
①我高一时念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文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语言本身的美。
②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一句,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喜欢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又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泪珠与珍珠琦君读后感汇编86条


③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的脸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纵横的悲伤呢?”
④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老师的话言犹在耳。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忧患备尝,天各一方的亲朋,能得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人生至此,才能体会杜老“眼枯即见骨”的哀痛。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⑤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却也得在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⑥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而掉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眼里,要用泪水冲出来。”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⑦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⑧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像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裹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何尝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⑨最后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一直流着泪。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⑩ 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是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
1.作者在第②段中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并说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其实,这句话在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上更有妙处。请你针对这一点作简要说明。(不超过 30个字)

泪珠与珍珠琦君读后感汇编86条


2.第④段中说“探亲文学中”“有那么多的泪水”,这反映出人们怎样的感情?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第一问不超过35个字;第二问摘录原句作答)
3.通观⑤—⑦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泪水”的?(不超过25个字)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笔下的泪水所蕴含的意义。(不要用原文,不超过40个字)
A.体味忧患与苦痛的价值,探询亲情与人生的真谛。
B.七十老妪仍具少女情怀,足见泪珠可以使人永葆青春。
C.珍珠是牡蛎的泪珠——动人的联想,升华了文章的情思。
D.宕开一笔写观音流泪、耶稣滴血,旨在增添文章的神秘感。
E.珍珠贵重亦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答案:
1、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用抽象的良心比喻具体的青山,别出心裁。(意思对即可)
2、人们因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能得骨肉团聚,感慨不已,悲喜交加;作者意在说明“人生至此,才能体会杜老‘眼枯即见骨’的哀痛”
3、⑴作者是从对亲人的体恤、爱怜这一角度来写“泪水”的。⑵答案不是唯一的,但不能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相背谬(本文写泪水,意在探询亲情的真谛,评判人生的境界)。
4、BD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