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摘录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摘录80句



导语:
一、什么是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导写。
读后感是议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二、读后感的基本模式
第一步"引"

开头围绕感点,引出所读材料。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假如要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开头就用三五万字来叙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那么又应该用多少的篇幅来论证感点呢?所以,对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引用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一个规则。
第二步"议"。
引出材料后,围绕材料阐发读后感受的道理,即提出论点(即感点)。论点要正确鲜明,不要含糊其辞。阐发道理时,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评价;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议论;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引"与"议"的部分相当于一般议论文"引论"的部分。
第三步"联"。
由此及彼地联系生活中、历史上类似的现象、思想实际或相关的问题进行论述。这部分要注意比较分析说理,不要流于现象的罗列。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还可联系原文,即发表感想时要扣住原作的有关内容,克服只是在开头提一下原文,下面就丢弃原文作发挥的毛病。在语言表达上,可不时地把原文中的词句"点缀"在论述中,给读者以"开源见流"的良好印象。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摘录80句


第四步"结"。
归纳自己的看法,总结全文。既可以照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但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也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病文诊断]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①《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于1870年问世,至今已逾百年,但仍能以多种文字的版本风行世界。
②读了这本书,使我产生了很多联想。海底两万里,一路所见,无奇不有。有谁见过海底森林,海底珊瑚王国,海底煤矿,抑或养在贝壳里,价值连城的大珍珠?阿龙纳斯博士和他的朋友们都见到了。他们在印度洋的珍珠场和鲨鱼展开了搏斗,饱览无奇不有的海洋生物,尝试海底森林打猎,穿越地中海海底通道,参加海底珊瑚葬礼。此外,书中还描写了抺香鲸如残杀长须鲸,诺第留斯号又是如何杀死成群的抺香鲸,解救长须鲸。
③书里还有许多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海葬和南极遇险。
④在海葬这一节中,尼摩船长的一位水手不知为什么,脑部受到了很猛烈的攻击,快不行了,而一向很坚强的尼摩船长哭了。那次是阿龙纳斯博士第一次看到尼摩船长哭泣,而尼摩船长又不肯说水手的死因。
⑤尼摩船长伤心过后,又叫大家去海底玩。这时尼摩船长眼中的血丝更浓了,且满脸憔悴,声音更嘶哑了。大家进入了海底珊瑚世界,一直潜到了一千英尺深处,这里有很美丽的珊瑚森林。尼摩船长在这片空地上停下来,在这里挖了一个坑,几个水手抬着一个白布裹着的东西走近沙坑。
⑥这个水手的尸体被两个人慢慢放入坟坑里。尼摩船长用双手捧起一把沙土向坑中撒去,他在撒时还说:"他没有死,他会活过来的。"可见船长是多么地伤心。
⑦还有一节是南极遇险,阿龙纳斯博士他们到南极冒险,可是他们返回时由于冰山倒塌,把潜艇困在地基和表面的冰山下面,但是船长却很自信,他相信潜艇一定可以驶出去,不久艇就开始向前插进,但是潜艇又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又被困住了,这次比此前一次更为严重,这次潜艇动都不能动,但船长还是很自信。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摘录80句


⑧停了几小时后,船长又组织大家砸冰层,大家轮流地干,可只挖掉了3英尺的冰层,还没有足够的空气,大家都担心很难打通冰路后没了空气。船上的人都拼命干活,都想活着出去。
⑨最后一天时,连正常呼吸都有了问题,在最后的关头完全没有了空气,有很多人已晕倒,而船长果断下命令用船的重力来穿过剩下的3英尺冰层。尼摩船长成功了,诺第留斯号穿过了冰层了。他们终于挣脱束缚离开了南极。
⑩读完这本书后,有一个问题让我疑惑。诺第留斯号的船长尼摩船长,这个绝顶聪明,无限富有、温文尔雅,又享有绝对权威的主人公建造了诺第留斯号的天才工程师,不知为什么他竟要与人类断绝关系?那么地仇视人类社会?他为什么要漫游海底?何处是他旅途的终点?他为什么不让阿龙纳斯博士离开诺第留斯号?这些问题都让我印象深刻。
读《居里夫人》有感
当我合上《居里夫人》这本书时,心中依然荡漾着对居里夫人无比的赞美与感叹。
居里夫人有着屈辱的`童年,生在祖国却不能带有一丝国土的气息。她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十分突出,获得许多奖章。中学毕业后当了八年家教,筹足钱后到巴黎读大学。出于对学习的渴望,她学习到很晚,有时累倒了依然坚持着,后来她与居里皮埃尔认识并结为夫妻,两个对科学感兴趣的人,经过艰苦奋斗,提炼出镭而获得诺贝尔奖,在皮埃尔不幸去世后,居里夫人忍痛依然潜心于实验,不久后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她的指导下,她的女儿与女婿也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科学研究事业。
令我十分感动的事件之一是,在皮埃尔向居里夫人提出是否申请镭的专利时,居里夫人果断地说要将镭的提炼方法公之于众,镭是属于每个人的。当时,居里夫妇生活的环境十分凄苦,他们的实验室根本不是人能呆得住的地方,夏天热得如火炉,冬天冷得像冰窖,实验器材也十分简陋不全,如果申请专利,他们一定会得到一笔可观的钱来改善实验室与器材,可是,醉心科学奉献人类的品性不允许他们这样做。就这样,他们流失了一个改善自己环境的机会。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摘录80句


再想想自己的行为显得多么渺小。我总是会因为自己的方便,而忽视别人的感受。每次上课,老师总会请人举手回答问题。有许多时候,我心里明明知道答案,却总是不想举手,有时是怕自己回答错误,但更多的时候,我认为总是会有人举手的,多我一个或少我一个无所谓,反正最后是会有答案产生的,这种心理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流失的不仅是回答问题锻炼自己的机会,更是让自己失去了举手的勇气。当我看到居里夫人为了更多人的利益而没有申请镭的专利时,不禁想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可笑。居里夫人是无私奉献,毫无私欲,而我却总是为了自己着想。本以为会方便自己,到头来我失去的其实更多。
还有一个事件也让我感触很深。那就是在居里先生去世后,竟有人传言居里夫妇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靠居里先生一个人得来的,而居里夫人只是沾丈夫的光而已。面对八卦记者到家的"拜访",不知情人士的取笑,居里夫人表现得十分镇定,从容。她对这些人并不予以理睬,也回绝了一切采访。她并没有急着与人争辩,澄清事实,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终于,她独自研究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时,很少有人说讽刺她的话了,人们对她满怀景仰、敬佩之情。
很难想像一个人在极度伤心的情况下面对众人嘲笑时的那种心情。而当居里夫人在失去丈夫又被谣言中伤之下却能依然冷静从容,很难想象心灵要强大到何种程度才能够做到这样。换作是我,真不知会有怎样的后果。记得那次数学考试,我考得很好,但心情却因早上和妈妈吵了一架而显得低落,而这时偏又听到有个同学对别人说我考得好是因为看了旁边人的卷子。我当时十分气愤与烦躁,我马上与这个同学理论起来,说我并没有抄别人的。但她硬说我抄了的,这样我与她吵了半天,关系闹得很僵。我当时一点也没有想到要冷静下来,当作没听见。
我确定自己的成绩是真实的,但我却没想到要用事实去证明自己,却用了一种不冷静的方式。
《居里夫人》这本书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我。居里夫人的精神如此伟大,从她的身上,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与鼓舞。我希望我的同龄人都能读读这本好书。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摘录80句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本著名小说,它的作者是加拿大原露西·蒙哥马利。它讲述的是孤儿安妮到玛丽拉家生活时发生的各种事情。安妮是一个纯洁正直、喜欢说话,具有丰富的想像力的一个女孩。虽然她古灵精怪,但还是给许多人带来欢乐。
安妮她的性格倔强,在别人讽刺她长得不好看时,她并没有低下头听别人的训斥,而是昂着头与别人据理力争,虽然最后赢了,但因为不尊重长辈,而被罚去与长辈道歉。倔强的她还是去道了歉,但她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为了她的救命恩人――马修。
但让我更为敬佩的是安妮对朋友那样的真诚。安妮有一个好朋友,名叫黛安娜。
要点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如果是走马观花地读,囫囵吞枣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摘录80句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1]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主标题,下一行是读《xxx》有感,为副标题。也可直接写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摘录80句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2~3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否则作文会显得空虚。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注意不要写成流水账。
写作方法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的观点服务。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摘录80句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的前面。
注意事项
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
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摘录80句


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写作要点
要弄懂原作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摘录80句


要抓住重点
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要写出真情实感
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就所读作品而言,“读”是“即”—对所读内容和感发点作必要的`交代;“感”是“离”—根据感发点进行联想,谈感受。“感”是“读”互相作用,不可脱节。
“读”和“感”的结合,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
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一、研读原文。
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和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摘录80句


二、确立感发点。感发点是读后感的中心论点,又是文章的“入手处”。
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点或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所读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三、述读与发感。
述读,指对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作者、感发点等方面的交代,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
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联想和引申的材料。
四、读后感的结尾
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采用什么形式结尾,要根据读后感的类型而定。
写读后感常见的毛病
1、述读原文多,无“感”或“感”少,喧宾夺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主体部分完全是复述原文的情节,或加进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述。这些都违反读后的最基本要求。
2、评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这类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学最易犯的一个毛病。
3、空洞抽象,缺乏联想,没有引人入胜的新鲜想法。这类文章的主体部分往往展不开,主要是没有打有思路。

写作读后感的技巧摘录80句


4、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这类文章主要症结是没有把握原文的精神或主旨,没有确立好感发点的要点。
以上只举了最常见的四种毛病,在写作实际中可能不止这些。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