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蝶恋花晏殊读后感200字汇编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蝶恋花晏殊读后感200字汇编100条



晏殊蝶恋花有感【一】
晏殊这个人是我除李白外最崇拜的一位诗人。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十四岁就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他还是北宋婉约词宗师。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河悠闲情致。
在晏殊的代表作中,我尤爱《蝶恋花》。此词分为上片和下片。上片采用移情于情的手法。通过一些意象,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还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秋菊在寒烟的笼罩中似含忧愁,兰草上沾着寒露,似在饮泣。意象喻女主人公的品格,注入主人公的感情,描写出主人公哀愁、凄婉的情感。通过燕子的双飞,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与下片的“独”字相对应。下片写登楼远望抒发悲寂的情感。“凋”字体现了自然的显著变化给作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尽”字以空间的形式,写狭小院庭的忧愁转向了广阔的天际。
全词情致婉约又辽阔高远,两种情致更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词中意象都体现主人公忧愁悲凉的情感,一一对应。晏殊《蝶恋花》真是一首千古佳词。值得细细去品味,读其诗,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晏殊蝶恋花有感【二】
蝶恋花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
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蝶恋花晏殊读后感200字汇编100条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
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
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析晏殊的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是离别之愁。古今写离愁的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的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如果说词的上片对愁的刻画是内倾的幽深的,那么词的下片对愁的展现则是外向的"悲壮的,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词的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的诗词。

蝶恋花晏殊读后感200字汇编100条


词的上片,作者寄愁于景,通过槛菊、兰花、月光等意象渲染离愁之苦,这种情感呈现方式是含蓄的,幽微的,非常的真切。“槛菊愁烟兰泣露”,传神在“愁”、“泣”二字,用拟人化手法隐约透露主人公内心情感。试着将这二字改成“绕”和“滴”,就韵味全无。“燕子双飞去”、“月光穿朱户”,这些景象触动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隐秘处,使其内心愁绪弥漫扩散,彻夜难眠。
内心之愁实在无法装盛,那就只好设法排解,于是很自然地有下片“独上高楼”的举动和“欲寄彩笺兼尺素”的愿望。“望尽天涯路”似乎为情感宣泄找到一个突破口,但天涯路的尽头是什么呢?除虚空还是虚空,这使主人公内心之愁更深更浓。欲寄书信,却又是山长水阔,无处可达,更使内心之愁带上一点悲凉甚至悲壮的色彩。
“曲尽幽微,富于变化,境界宏阔,格调高远”是晏殊这首《蝶恋花》的过人之处。
附词话三则:
1、词人须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2、诗词鸣不平。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之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王国维《人间词话》
3、大家诗词脱口而出。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初期婉约词的重要作家。七岁能写文章,十五岁时,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逝世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世称晏元献。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风格与形式同南唐冯延巳相近。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炼,意境清新。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也能诗,诗意活泼轻快,但多已散佚。《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一卷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蝶恋花晏殊读后感200字汇编100条


②槛:栏杆;罗幕:丝罗的帷幕;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恨相思之苦旳词作。
上阕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槛菊愁烟兰泣露。”清晨栏杆外旳菊花,笼罩着一层惨淡旳烟雾,兰花沾有晨露,似乎是饮泣旳泪珠。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暮秋清晨,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也因忍受不住这秋天旳寒意,双双向南方飞去。
“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词人一夜辗转难眠,皎洁旳月亮不明白离别相思之苦,银辉洒向人间,一直到了拂晓,还斜照着红红旳门户。
下阕登楼望远,更是情不能自已:
“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夜西风冽冽,凋零了绿树。秋风萧瑟,落叶飘飘。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独自登上高楼,骋目远眺,山阔水长,天涯漫漫,人世间旳一切已如浮云过世。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情也悠悠、恨也悠悠。见不到心爱旳人,也只有寄书传情了,可是天遥地远,万水千山,又不知道我心爱旳人她在何处,这封情意绵绵旳书信又将送到那里去呢?
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疏澹旳笔墨、温婉旳格调、谨严旳章法,传达出了词人旳暮秋怀人旳深厚感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语言洗练凝重,气象峥嵘,立志高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这三句与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旳词句一起比作治学旳三种境界中之第一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