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诗人与少年的读后感集锦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诗人与少年的读后感集锦90条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
很幸运,前阵子在妈妈的陪伴下,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少年的笔记,那个少年,就是现在的.叶老先生。
《荷花》,是一篇详细、清晰又优美的作品,当我读到“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一身雪白的衣裳,透着清香。阳光照着我,我解开衣裳,敞开胸膛,舒坦极了。一阵风吹来,我就迎风歌唱,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呢。这不就像电影《天鹅湖》里许多天鹅一齐舞蹈的场面吗?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晚做的好梦。”我仿佛就在荷花池旁,闻着清香,欣赏美景。荷花的"姿势千姿百态,闻着清香就可以走神。这样的美景可真让我陶醉啊!
“有一天早上,在学校里看牵牛花,朵朵都有饭碗大,那紫色鲜明极了,镶上一道白边儿,更显得好看。我看得出了神,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条金鱼。”我疑惑不解,那牵牛花真有饭碗那么大?那花拥有怎样神奇的魔力可以让叶老入迷?我也真想见见这样的景色。
每当我再一次翻开一个少年的笔记,就会想起那个少年。因为,一颗少年的心,就是一颗诗人的心。愿你我伴随一颗诗心一同成长!
篇一:回想童年——读《白雪少年》有感
这是林清玄的散文中较短的一篇,但我读了,心里却有那么一种莫名的感动。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都有着纪念自己童年的“工具”,而作者的回忆竟包含在那一张小小的糖纸里。当作者从废弃的的书中找出它时,竟感受到一种温暖。这种泡泡糖现在已经没有了,在作者的童年时期很流行,但也很贵,为了享受嚼泡泡糖的喜悦,常常是咬紧牙根才买来一块,是嚼了又嚼,怎么也舍不得丢掉。因为缺钱,作者常常为了两毛钱而在地上打滚,一边打滚一边看母亲的脸色,直到母亲被搞烦了,拿到钱就直奔街上买糖。想到这儿,作者竟坐下来,慢慢品味当时的任性,心中少不了感动……

诗人与少年的读后感集锦90条


我年纪并不大,所有还未完全离去的童年留给我的印象还很深,不过还没到为一张小小的泡泡糖纸而感到感动。也许是因为年长了,或许是真的给他带来过欢乐与幸福,不然他是不会有那么深刻的印象吧?就像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样,我的童年也是建立在玩具王国上的,我也有火红绚丽的悠悠球,我也有风驰电掣的四驱车,我也有雄霸天下的变形金刚……像这样的小玩意儿更是不计其数,却终没有一个在我心中留下太多印象,因为他们只被我玩了两天就坏了,不是质量不好,也不是我心太狠,只是玩了两天,劲头就过了,自然也就无记忆了。
读了这篇散文,我在想,是否我也应该从现在起压缩我的童年进一样东西,让我以后能一看见它就有记忆呢?可我的哪样东西能会聚我童年的这些特点?作者因为时代的问题,所以一个小小的糖纸便可概括其所有,因为名字叫白雪公主泡泡糖,所以作者便也将自己的过去比作像雪一样纯朴的白雪少年。而现在,过了一天,另一天可能就会出现新潮的东西,自己的思想就在这一万件东西上毫无目的地乱飞。只知道童年所享受过的却遗憾自己的童年是否充实,是否快乐,这是我的一大遗憾。
我要尽力补足这遗憾,作者用小红花比喻糖纸,因为小红花而勾出了一大片草原,这是作者对回想往事的概述,红花可能凋落,而草原却成为一个大的背景。我也要像作者一样,把记忆埋在心底,当有一天,有一朵红花能勾起往事,我可以好好品味一下如蜜的童年了。
篇二:读林清玄《白雪少年》有感
夜里在接孩子的间隙,我打开车里的"灯,翻阅林清玄的散文集,看到《白雪少年》一篇时,禁不住为林清玄的恬淡和蕴藉所沉醉。他笔下的故事似乎可以放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平常的不能再平常,文章就是写成年以后翻阅少年时候的旧字典,从中看到一张泡泡糖的糖纸,以此而生发出的回忆和思索,而在思索的过程中,他把生命中的温暖和爱做为最温馨的底色,简笔勾勒出一幅童年往事的意趣,大笔写意出一幅恢弘人生的画卷。
文章确乎不需要定法,思维的逻辑虽可跳跃,但伏脉依旧是需要暗合的。写作的过程就宛如给一个陌生的人讲故事,有些事不能以为自己都懂了就不着一字,不能以为别人啥都不懂而啰里啰嗦。贵在一个恰到好处,贵在一个意蕴悠长。开头的一段文字是写重见天日的字典,把一个大的时空和事件的起始交代得很清楚,不用太多笔墨,但也不使主角的出现太感突兀。这种文字的铺垫,让读者自然地进入一种作者所营造的时空,为以下文字的展开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诗人与少年的读后感集锦90条


而后的六段文字,把孩童时期关于泡泡糖的故事描写得既生动活泼,又充满时代的风情,儿童的天真,父母的慈爱,家庭的贫苦和欢愉,都随着故事的展开让读者产生深深的嵌入感,仿佛自己就是当时的作者,而作者就是当时的自己。
在收起对往事的回忆之后,作者用一种发散式的思维考虑关于糖纸这个具体而微的事物,考虑所有的童年回忆的碎片,似乎都可以承载那遥远的回忆,而回忆里莫不有母亲的爱在其中。在写这个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一个很妙的比喻,他把具体的东西比作红花,而把历史的背景比作草原。这本身就是极贴切和美丽的,然而更妙的是作者以后的笔触发散开来,再把这个比喻扩大化,成为一个意象群。让读者的视野陡然开阔起来,更容易睹物思人,由此及彼地想到自己的童年往事,这往往能产生巨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林清玄的文笔恬淡冲和,是那种洗尽铅华呈素姿的美,是那种历尽沧桑终不改的纯。读他的文字,并不感到他在向你宣扬什么,也感觉不到他在向你讲经布道。他,只是讲着自己的故事,说着自己内心的爱与希冀。你听或者不听,他都在风中低吟浅唱,默默独行。
白雪少年,是贫苦孩子的一个小萝卜花的清梦。白雪少年,是一个爱与爱交融的家庭的一段往事。或许作为读者的你我也会有夹在书里的小纸片,或者也会有放在盒子里的小飞机。但是那又是由谁保管着呢?我记得母亲对我说,我小时候的小衣服她还存着一些,许多年来一直觉得母亲或许是老了,或许是怀旧。但当我深深体味林清玄先生的《白雪少年》时,母亲的爱漫过了我感情的堤岸,让我不禁泪淙淙了。
白雪少年,白雪少年,我们都曾经纯真过,我们都曾经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但愿在这污浊的尘世间,我们依旧能秉持我们的纯真,我们依旧能够生发我们的温情。虔诚的爱,不是低下高贵的头颅,而是放开愚钝的我慢。
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女儿在她的小床上睡着了,满屋子的画报,书籍。她,懂得珍藏吗?
篇三:《白雪少年》读后感
“真如白雪一样无暇的少年时光,因为它那样白那样纯净,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融涵。”

诗人与少年的读后感集锦90条


和席慕容作为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有所不同,林清玄的文笔流畅清新,有一种醇香浪漫的情感,平凡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既有女性清新浪漫的情结,又包含男性刚正威严的一面,读来千回百转,韵味无穷。正如这一篇《白雪少年》,便是用泡泡糖的故事写出了年少时光,写出了母亲的爱,写出了人生荏苒。
我们谁儿时没吃过泡泡堂?五颜六色的包装纸,甜滋滋的口感,都让我们一群小屁孩儿想方设法吃到嘴里。“赖在地上打滚,然后一边打滚一偷看母亲的脸色。”妈妈怕我蛀牙,也总不让我吃糖。林清玄短短的一句话,就勾出我心中无数的回忆,记得我也曾这般和妈妈耍赖。是啊,那些岁月虽然在我们的流年中消逝,但借着非常非常微小的事物,往往一勾就是一大片。林清玄用白雪形容的该是怎样纯情的少年时啊。
我正走过作者无线缅怀的时光,我对林清玄那些刻在心底的记忆感同身受,倒不是泡泡糖的种种珍贵,而是这白雪一般的少年时光——
功课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沉,竞争越来越大。这是个快餐时代,我们行色匆匆,无暇顾及其它碎琐的事。一张保存完整的糖纸,能让我们顿住脚步,坐下来顶认真地回忆过去的种种。我那时候,在盛夏炎热的午后总不肯午睡,和几个小伙伴买几块泡泡糖,是那种包装纸可以撕下来粘在墙上,再扯下来时便在墙上印好了一幅贴画。单元楼门口整整齐齐贴了足有上百个,原来总和小伙伴们无比自豪地指点着这几个是我的,那几个是你的。可到了现在,背着书包脚步匆匆低着头背着单词快步经过却再也不会抬头看一眼。原来想起来,我也曾有那样天真烂漫的时候呢。
哦,白雪少年,那白雪般的少年时……
《唐诗宋词》读后感1
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禁会有人想到唐诗宋词,都会以唐诗宋词为傲。但真正的作品是需要读者的共鸣,需要读者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这时我想到了老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审美的享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从而领会到文学作品的意义。

诗人与少年的读后感集锦90条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跨,永远受制于人,受人宰割;而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打自垮,自甘受制于人,自愿受人宰割。”中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教授杨叔子如是说。古人留给我们的财产要积极地继承和发扬,没有民族精神的国家是不可能有长足发展的,所以说朱熹的那段话真不为过“须是先将诗来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
唐宋名诗词中既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么美的景色描写,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千古壮观的绝句,还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感叹。这么具有魅力的诗句在课堂上的教授有时总会死气沉沉,老师的讲解总是在分析诗句,让这么美的东西变得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策略,让民主进课堂,采取平等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自由的质疑问难,大胆发言。激起学生的热情后,让他们读——感悟——再读,让读者和作者的心境有相通感,那样的教学才是出彩的,学生才会受益。
当然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继承性的发扬,并在我们的实际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文化,才会让文化之路走得更远,才会让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唐诗宋词》读后感2
不知是第几次拿起这本稍大的书,但还是情不自禁地像往常一样,深深的,深深的读下去,淡黄的灯光下,岑参、杜甫、苏轼、易安……向我扑面而来,那油墨香气之中的悠悠难诉之情像一株株青草,悄悄地生长起来。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你迎风昂首,凌厉的边塞狂风让你的衣襟猎猎飞舞,你自岿然不动,暗色的双眸苍鹰般盯紧了那被朝晖涂抹的地平线,然而,那“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担,都护铁衣冷难着”的严寒并不能冷却你的心,“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的豪情壮志填满你炙热的爱国胸襟,纵然你在无数次的征战中离去,你那执笔昂然,豪情满怀的身影已铭刻在边疆的朝阳里。

诗人与少年的读后感集锦90条


范仲淹:山映斜阳接天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却不断遭到当权者的阻扰,革新雄图猛然迎来一盆冷水,这怎能不令人愁肠满怀?“黯乡魂,追旅思”的苦恼向谁倾诉?眼见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你却只能“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那爱国之情汹涌于胸间却不能实现,祖国的沦陷使你“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泪眼中,我仿佛看见了深深的无奈。
苏轼: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你独自坐于江心,叶舟随波摇曳,江中之月已映入你的酒中,两岸漆黑,但你有双明亮的眼眸,波涛汹涌,比不上你豪爽的胸襟,即使多次被贬,你依然有着“把酒问青天”的豪情,那杯中日月藏于你的腹中,也藏于你的笔尖,有这样宽广的胸襟,还要介怀什么呢?于是,你那永不熄灭的热情仿佛熔化了所有怨事,让我想与你一起“左牵黄,右擎苍”,领略那“西北望,射天狼。”的不眠之夜。
《唐诗宋词》读后感3
许多中国人,都是在唐诗宋词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绿水,娇莺戏蝶”的意境中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荡,或是春风飞扬,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阳晚钟,又或许是田园林泉和诗酒流连。
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你应该会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看到碧波上泊着的乌蓬船。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在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到了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秀丽的余韵。“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几句诗,不正是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吗?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这一个个字中。

诗人与少年的读后感集锦90条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它们也许是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又或许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诗人任思想在伏案挥毫中狂舞,任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在纸上挥洒,留与后世的一代又一代爱国儿女久久瞻仰。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拥有如此丰富、瑰丽的文化感到骄傲,我们现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诗之精华,学词之涵韵,在这些令人浩气长舒的诗句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诗宋词》读后感4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清明小说。而唐诗、宋词,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唐宋词赏析》浓缩了唐诗宋词的精华,让我们从中了解了许多名诗名词。
其中,我映象最深的便是《爵江月和》这首词的赏析。这首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英雄文天祥所写。整首诗是这样的:“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 正是应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向江山回首。一线高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这首词的赏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的告诉读者这首异乎寻常的词是文天祥在五坡岭被叛徒所害而被俘与同时被压北行的同乡好友邓光荐临别时写下并送给邓光荐的。这首词对国族的不幸,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是我们对文天祥的壮举表示热忱的赞慕。这首词用了苏东坡赤壁怀古的词韵。这不是一般的唱和之作,而是赤心报国的强者之歌。既有巨大的政治鼓动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便是李颀的《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诗人与少年的读后感集锦90条


这首诗的赏析点明了此诗是作者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并具体的展现了当时边疆景象的肃穆和凄凉,告诉人们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帝王的霸道。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 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并巧妙的运用了音节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义。
这本是其实还有许多像此类值得大家去品读去欣赏的诗词。它们不仅在文字上有着特殊的含义,就连它们的标点符号上都有着非凡的魅力。它们不仅传达着是人在不同年代对生活产生的不同感想,也是我们对进一步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是文学上不可缺的部分。本书清楚的讲述了大约六百多首唐诗宋词,并进行了详细的赏析,是我们学习语文必读的一本好书。
历史,是一座用之不竭的宝山,只要你去发掘它,就会收获无限的知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