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读后感前面需要加书号吗汇合

2022-08-17 来源:百合文库

读后感前面需要加书号吗汇合60句



书名:《
作者:叶圣陶
出版社:中华书局
版次:2007年8月北京第1版 2010年12月北京第5次印刷 字数:124千字
读这本书的原因。这本书是我在濮阳市新华书店偶遇的,当时眼前一闪,是叶圣陶大师的《语文随笔》,随手翻看,该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语文知识,如国文学习法、语言使用、语法修辞等;第二部分是例谈,以一篇文章或其中的一部分为例,来分析、理解、体会;第三部分是评改,以一篇文章为例,进行评改。第一感觉是很实用,同时还伴着对大师的仰慕,就想追随大师的脚步前行,便买来细读。
自我感觉语文素养差,表现在有时候词不达意,用语言不能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对自己所写的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学生时代最怕上的就是语文课。已记不起小学时读的课文,印象最深的是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让我们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当时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是什么意思都是模糊的,抄了这些有什么用也不清楚,反正是老师让抄就抄,老师让写就写,总之是像家长经常嘱咐的那样"听老师的话".但小学还没有怕语文的感觉。
上了初中,语文老师有时提问说如何分段、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时候我对这几个词有了理解,但当时的感觉是:这么一段话、甚至是几段话,他说的什么不是写的清清楚楚吗,干嘛非得用一句话来说。如果可以用一句话来说,作者真是劳心费神做无用功。我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没有方法。只是老师提问时,我就使劲往下缩身体,恨不得有道地缝钻进去。还好,语文老师可能看出来我不会,记忆中没有让我回答过这类问题。中学最怕的还有
中学以前,除了课本,再没有其他书可读。一是生活在农村,交通闭塞,因为中考我才第一次去了趟县城。二是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课外读物。上了师范,遇到了我们博学健谈的几位文选老师,真是大开眼界,原来语文这么有趣,老师是什么脑袋,咋装着表达的自动装置?脱口而出、出口成章,文章分析得丝丝入扣,让我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那时的我只是听、欣赏、羡慕、敬仰,课堂上我是一位忠实的听众,一如既往的沉默着。不过,那时我们学校有了图书馆,我就开始在那里借书来读。首先需要在图书馆门口的小抽屉里一张一张卡片上查,然后再告诉图书管理员书号啥的,也就是要想看书,得知道自己想看书的名称,再去查。对于没有任何阅读基础的我来说,天晓得我想读什么书。不记得是什么原因,我跟同学成功借了几次书后,也没有再去。

读后感前面需要加书号吗汇合60句


上班的前几年单位仅有教材、教参,其他没有。随着孩子的降临,每次出差,总要到当地最大的书店转转,背回来最多的也是书。我是跟孩子一起开始阅读的,本着开卷有益,想弥补自己阅读的空白,我有些饥不择食,感觉自己需要读的书太多了。
在工作中越来越感到到语文的重要性,它关乎说话、表达、书写、演讲等等方面。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语气,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工作中、生活中的说话、书写困难,促使我常立志,要多读书、要开卷有益。读过一段时间以后,有感觉读书要有方法,我依然不能坦然面对各项学习心得、读书收获、
直到我偶遇《语文随笔》,才茅塞顿开,感觉在那个时间遇到这本书,就是我最大的幸运。如更早些,恐怕我还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需求还不够迫切;更晚恐怕我还在苦思冥想、不得终解。
读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好读,容易理解,叶老用平常的字词道出不了平常的道理,一点儿也不艰涩难懂。不像前段时间读的.一本书,所有的字词都认识,可一旦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一个句子、成一段话,我读不解其意。当时我还把不能理解归结为自己理解能力没有达到,可能就是闫学老师所说的"有坡度的阅读",我以为我是在"上坡".读了叶圣陶的这本书,才感觉,大师就是大师,平淡表达,就像生活中的凉白开,面对名目繁多的饮料,它最普通,甚至不能上超市货架,但就其功能而言,凉白开是任何花哨的饮料都不能比的。
如"语文程度不够高,大约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阅读。另一方面是写作""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语言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是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等等。
看后收获最大的一点是说话、写作都是为了交流,那么首要任务是说明白、写明白,让听者、读者不要煞费苦心去分析、揣测就知道你的意思。
其次是要惜字如金,能一句话说明白的,不能说成两句话;能一个词说明白的,不能说成一句话。但不能为了简约,丢了内容、说不明白。这很符合我的风格,简洁、明了。原来语文、数学有很多是相通的,比如这里的简约。
最后是学好语文要靠积累:多读、多写、多练、多修改。多读是我正在进行的,要坚持,从少玩手机多翻书做起,坚持每天读书20分钟以上。多写,是我所缺少的。我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现在正在努力。多练,凡读书,就写记录,读完要求自己必须写读书收获,每次练,长期坚持,会有进步与收获的。多修改,是我差的最多的一项。我总以没有时间为借口,匆匆写下的东西,没有修改,一气呵成,就直接上博客了。细想想,差得还多着呢。慢慢来,是又一个借口吗?的确,不能一口吃个胖子,齐头并进固然好,但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现在重点是开始写下去。努力实现:"不逼自己,就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读后感前面需要加书号吗汇合60句


就多修改来看这篇读后感,自己感觉头重脚轻,前面自己的经历太多了,不过,也是读书后自我成长历程的反思,逐步认识语文重要的过程;后面读后的感悟少了些。好书不厌百回读,有了百回读,就会有更丰富的感悟,就能有多修改的能力。同一本书,自己认为是有益的,过一段时间再回头翻看,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还希望自己能经常读书回头看一看。
这是一个加拿大作家写的,里面有一段写作者理想的文字:“小时,我并不认为自己聪明伶俐,倒是非常担心是个笨伯(笨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我想可能是笨的意思)、懦夫,将来会使认得我的人感到失望。我如饥似渴地读了很多书、、、曾记得十四岁那年,我们按老师出的题写过一篇谈人生理想的
作者的想法是好的,至少在我看来。因为他喜欢的是悲剧结尾,所以他给他的人生定义了悲剧的末端。然而,书中也提到“英雄人物要从悲剧的顶点跌下来,他首先得攀登上成就的顶峰”。
我不得不承认,书中的某些情结给了我共鸣。例如,在谈朋友、恋人这一段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前一个是受害者,后一个是施予者and受害者。
故事并没有结束,因为作者过了他的三十岁,而现实呢,他没有死去。也没有成为伟大的诗人。
我没有理想,至少我的理想不明确,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悲哀。我没有想要报复,没有复仇。因此我小时候的作文都是骗人的,包括那时写的理想。时间会见证一切。
《西奥,加油》是法国作家克罗蒂娜·勒·古伊克——普雷耶多所着的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少年励志小说。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年仅12岁的西奥,是一个坐轮椅的残疾男孩,他住在一个专门的残疾人中心里,日常生活都得靠工作人员来照顾。他在轮椅上已经有10年了,突然间他厌倦了不停地对别人说“谢谢”和“请”,他受够了这种日子,不想再依赖别人了。
由此,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西奥认识了体育老师帕特里斯、同学卡里姆和皮埃尔;西奥不仅学会了自己盛菜、自己起床、穿衣、洗澡,学会了打理自己的生活,而且还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最后西奥的爸爸还专门买了一套残疾人专用的房子,西奥从此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后,我非常佩服西奥。一个双脚瘫痪、左手残废的小男孩,一个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依靠别人的小男孩,到最后却变成了一个自己可以打理自己生活的小小男子汉。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读后感前面需要加书号吗汇合60句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西奥说:“是的,但对我来说,这不一样!很简单,我自己一个人什么也干不了。”爸爸惊讶的说:“你太夸张了,而且你知道,几个月前,你自己一个人都不能起床,也不能穿衣服,也不能自己盛菜。你甚至都没有想象过自己有一天能够做到这些!我敢肯定你第一次成功的坐到轮椅里的时候,你肯定比任何一个冠军都要骄傲!”。
读了这段话,我明白,西奥对自己的"先天缺陷感到很恼怒、感到自卑。由此,我想到了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像西奥这样的人,我们不能小看、鄙视他们。我们应该伸出我们的友谊之手,帮助他们走出阴影,走出困境,让他们重新获得信心、勇气和快乐,让他们不再因自己的身体而感到自卑。
读了这段话,我也懂得,一个残疾人都能做到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我们健康的人是不是更应该做到自己能想到的事呢?看看西奥,想自己回到轮椅上是那多么坚难,可他在失败了几次后,硬是自己回到了轮椅上。我们呢?都想着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都想着做好每一件事,可是一旦在路途中遇到点困难就想放弃它,就想绕过它,想想多不应该啊!我们应该学习西奥的精神,不怕困难,努力再努力,好好地去学习,认真地做完成每一件事!
失败乃成功之母,付出就有回报。西奥,加油!同学们,加油!为了我们的理想,让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向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