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听校长讲课读后感摘录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听校长讲课读后感摘录90条



张桂梅校长观后感1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辽宁岫岩人,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心系山区,不忘教育初心。从2001年3月起,张桂梅一边在华坪县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
民族中学里不仅女生很少,有的还会时不时从课堂上“消失”,经过多次家访,她终于找到了女孩从课堂上“消失”的原因:“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很多女孩上到中学,就因为经济负担而辍学”,她们中的不少人早早被定下了婚姻,或是在家务农,或是外出务工。于是,张建梅萌生了“建一所免费的女子学校”的想法,于是她开始筹备为这些孩子建一所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的女子高中,让这些贫困家庭的女孩有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
心系女中,牢记教育使命。2008年,在张建梅的努力下,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建成。
办学12年来,张建梅走过长达11万公里的家访,翻过的大山更是不计其数,白天她是校长、晚上她是保安,长时间的高强度劳作,使得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肺气肿、小脑萎缩等/16种疾病纷纷缠上了她,可张桂梅依旧坚守岗位。在2019年的高考中,全校118名毕业生的一本上线率高达40.67%,位居丽江市所有高中排行榜的首位,在12年间先后让1600多名来自大山的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
没有家庭、无车无房、一身病痛……张桂梅用“蜡炬成灰泪始干”般的执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我们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岗位职责,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自觉在党的领导下埋头苦干实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桂梅校长观后感2
近期,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活动。
相信在教育系统内部,每位教师对“张桂梅”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对张桂梅的先进事迹都能说上一二。但是每一次对张桂梅先进事迹进行学习,我都发现自己对她又认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听校长讲课读后感摘录90条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张桂梅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扎根贫困地区全身投入教育事业,用生命点滴书写出来的人生故事彰显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一辈子。张桂梅同志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忠诚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
她响应党的号召,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华坪县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党员佩戴党徽上班的单位。张桂梅让党员在群众和师生面前“明身份”,促使党员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
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她牢记使命,为民奉献一辈子。40多年来,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张桂梅与孩子们之间有很多故事,每一个都是催人泪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
第二天,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看到已经守候了整整10个小时的张桂梅脸色苍白,神情憔悴,这位傈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
她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

听校长讲课读后感摘录90条


张桂梅校长观后感3
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
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2008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年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低进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运改写
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学生们报喜的短信把张桂梅的手机震得嗡嗡作响,但她却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这一届,华坪女高159名学生参加高考,150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94.3%,其中一本上线人数70余人。“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姑娘们能考得更好。”张桂梅心有不甘。其实,这个成绩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础差,甚至中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中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12年来,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
27岁的陈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年,家境贫寒的陈法羽中考分数没过线,自费读高中一年要好几千元。“当时我妹妹也在上学,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陈法羽说,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中,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在女高学习三年之后,陈法羽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丽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忆高中三年,陈法羽难忘校长的严厉与坚守。不管刮风下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听校长讲课读后感摘录90条


“没有张老师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我们的命运转变。”陈法羽说。
张桂梅校长观后感4
张桂梅,45岁,满族,中共党员,云南省丽江地区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华坪儿童之家院长.2000年以来,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被全国教育总工会、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十佳师德标兵”,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知识女性,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首届“兴滇人才奖”,被省妇联、省电视台评为“感动云南”十大母亲,被评为丽江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今年6月,在中共云南省委八届三次全会上,她当选为云南省出席党的十七大代表。
张桂梅同志深深扎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爱教育,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别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爱学校,不顾身患多种疾病,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经常超负荷地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她爱学生,拿出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一名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桂梅同志是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教师的榜样。张桂梅同志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张桂梅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张桂梅同志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张桂梅同志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

听校长讲课读后感摘录90条


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以后,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热爱本职,踏实工作,不追逐名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
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绝不得过且过和放任迁就学生,而要以又红又专的.高标准要求学生,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深入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
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进步与奉献。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一条。有人说,伟大的科学发现和重要的岗位,容易调动敬业精神;而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作,想敬业也敬不起来。
道理并非如此。教师们发扬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可感召成千上万人投身到教育事业建设中,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长期能爱岗敬业,创造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需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张桂梅校长观后感5
清晨5点15分,张桂梅和往常一样,从女生宿舍的钢架床上爬起,坐着宿管员的电摩来到教学楼,在学生到来前,把每层楼的灯一一打开。清晨5点15分,张桂梅和往常一样,从女生宿舍的钢架床上爬起,坐着宿管员的电摩来到教学楼,在学生到来前,把每层楼的灯一一打开。
10多年来,张桂梅每个上学日都坚持着这个颇具仪式感的习惯。“姑娘们怕黑,提前把灯打开让她们更安心。”她说。

听校长讲课读后感摘录90条


爱人早年病故,张桂梅膝下没有儿女,她把母爱奉献给了女高的孩子。
每逢假期,不管工作多忙,她都要抽出时间去学生家中挨个家访。10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超过10万公里。
有年寒假,张桂梅到华坪县荣将镇家访。在街头,张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学生山启燕正在路边卖甘蔗。“都要高考了,不好好在家看书,咋跑来卖甘蔗?”张桂梅生气地问。
了解到山启燕父亲患病、家庭困难,张桂梅经常偷偷给她塞生活费,直到她顺利考上大学。如今,大学毕业的山启燕已成为一名幼师。
张桂梅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她没有房、没有车,所有收入都用在了女高的学生们身上,自己一件衣服能穿10多年。
2018年初,张桂梅病危入院,华坪县县长到医院看望她。躺在病床上的张桂梅拉住县长的手说:“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我将无我,让信仰的力量传递
9月5日,华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场上,聆听入学后的第一堂“校课”。每周“校课”,小到学习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张桂梅都亲自授课。
如今,这堂课让张桂梅愈发感觉吃力。63岁的她站在教学楼前,身形有些佝偻,手指、胳膊、颈背上贴满了止痛膏药。“早上起床时,脚疼得不敢着地。有时我真想不干了,可看着你们,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张桂梅对学生说。
看到有学生抽泣,张桂梅连忙说:“不哭不哭,我答应你们,我会好好的,陪你们读完这三年……”话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张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丽江市专门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所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华坪女高发展、补助贫困学生。
让张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许多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投身艰苦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

听校长讲课读后感摘录90条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从小穷苦的她,以前愿望是“走出大山、赚大钱”,但女高改变了她的想法。2015年大学毕业后,周云丽考取了宁蒗县城的中学教师岗位。听说女高缺数学老师后,她毫不犹豫放弃了县城工作、放弃了正式编制,来到女高做代课老师,一年后才转正。
“老师老了,我们长大了。”周云丽说,“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刘可钦校长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如果我找了一百种方法也不能改变这个孩子,那我会去寻找第一百零一种,读懂孩子-中关村三小、四小刘可钦校长讲座
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不能用好与坏来评判孩子,不能给孩子贴上“特殊”的标签。他们的一切只不过是儿童所呈现出的"特性。作为老师,无权选择孩子,只能选择方法。
如何对待孩子:
1.不要告诉他什么不能做。换种说法:你如果能这样做就更好了。
2.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3.一次只提一个要求并坚持一段。
4.家长要有和孩子独处的时间,观后感《读懂孩子-中关村三小、四小刘可钦校长讲座观后感》。
5.要给孩子选择的空间。如:你是做三道题还是五道题?
6.鼓励孩子经过努力取得的进步,表扬具体的事件。
7.给予孩子成长的帮助与引导。如:某某在公众场合表现很好,你想不想像他那样?如果是,需要我们提供什么帮助?
8.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的亲子关系。如:活动之前与孩子先商讨。
9.家长应鼓励孩子有问题直接与老师沟通,而不应该由家长代替沟通。
《校长一生的必修课》读后感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项苦差事,但我们每个人又离不开学习。学生时代要学习,工作之后要学习,学习永不止步。
最近在读《校长一生的必修课》一书“学习篇”,深深被几位校长学习精神所打动。任勇校长认为“在信息时代,终身学习将成为整个生活的重要内容和律令,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教师职业又注定在这方面的要求高于一般人。”王生校长不懈的求学之路促使他事业不断走向成功。李金池校长博采众长,即使工作繁忙,仍然纵览群书,手不释卷。三位校长成功并越走越远的成功秘诀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已经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习惯。在他们心里,学习永远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人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

听校长讲课读后感摘录90条


现代社会诱惑太多,大多数人已经把时间用在了休闲娱乐上,一提学习就说没时间。在我的周围一些年龄大点的同事也是认为自己年龄大了,也没什么发展了,还学习干什么?其实学习也是一种休闲,学习没有年龄要求,只要把学习当成乐趣就会挤时间学习,就会离不开学习。
现代社会知识不断更新,就更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社会需要。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不但要给学生一桶水,更要给学生长流水。这句话就意味着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需要。
高尔基说“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尽管你已学有所成,尽管你已功成名就,但学习永不止步,学习会让你越走越远。尽管我已年过半百,但学习不应止步,要像前面的三位校长那样,把学习当成乐趣,把学习当成精神食粮,充实自己,营养自己,提高自己,以丰厚扎实的知识底蕴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校长一生的必修课》读后感2
忙碌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回到家中,静静地倚在沙发上,慢慢地品读郭其俊先生《校长一生的必修课》一书,收获颇丰。其中【智慧篇】《用智慧统帅行动》和【卓越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吸引我,让我反复阅读数次。
就像书中所说“现代学校需要智慧型校长,智慧的校长应该具有教育智慧、领导智慧和管理智慧。教育智慧是方向,规定着学校未来的面貌,而领导智慧则是校长智慧的核心之所在。校长的.智慧源于自身的真善美。教育是求真、求善、求美的事业,而这份事业具体到学校,是由校长带领教师进行求真、求善、求美的活动。我们的校长要有求真的学风和品质。”
我认为:智慧型校长更要勤于思考。古人说,智者不惑,宁静致远。习得一定知识后关键是要学会思考,而思考正是智慧形成的核心。所谓“宁静致远”,就是当一个人沉静下来认真思考的时候,他的思想才能更高更远,他的眼光和境界才能有更大的提升。所谓“智者不惑”,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才会保持清醒头脑,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智慧型校长的`关键所在。

听校长讲课读后感摘录90条


叶校长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学校应该有一种精神:民主、人道、创造;应该有一种文化:以科学理性、美的情怀为价值;应该有一种风采:高贵高雅、磅礴大气。”因此叶校长“思想解放、行为规范”的办学追求使得学校不断前进,推动着学校的现代转型。
我校将“团结、创新、勤奋、求实”作为校训,这是学校师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根据学校体育特色打造了“曲棍球体育特色廊壁文化”,根据校本国学课的经典诵读打造学校有一文化特色“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国学廊壁文化,墙壁上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修德作为全校师生的根本要求。崇尚师德,以德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更要以培养德形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己任。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学习,我将把自己的收获融入到我今后的工作之中,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