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关于抗日的书的读后感结尾选录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关于抗日的书的读后感结尾选录70句



通过阅读《抗日战争》这篇文章,我知道沦陷区就有26个省,500余县市,面积有600余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从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我还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
在《抗日战争》这本书中,我了解了许多著名的英雄人物,如:左权、杨靖宇、张自忠……他们有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视死如归,保家卫国,是战斗模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在《抗日战争》中,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建设祖国,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重读抗战家书》的读后感1
“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也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也有过如花似玉的青春,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有着不俗的文人气质,为了国家的安危,民族的灾难她毅然投身革命。在革命的大家庭,她找到了幸福的婚姻,有了志同道合的爱人,有了心爱的儿子。她的爱人是弼时妻子,陈琮英的哥哥陈达邦。
赵一曼为了革命,离夫弃儿,把儿子宁儿寄养在陈达邦大哥家,投生到抗日的洪流中。1935年11月15日,赵一曼和团长王惠同,带领50多名战士在哈尔滨铁北左撇子沟附近被日军包围。赵一曼带着腿伤昏倒被俘,敌人对她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折磨。她被剥得赤身裸体,手脚相缚,电流从她最私密的部位进入,用马鞭子抽打她左腕的伤口,又用鞭杆狠戳她腿部伤处。

关于抗日的书的读后感结尾选录70句


赵一曼疼得死去活来,只有信念时刻保持着清晰。为了祖国,她献出了女人的尊严,女人的名誉,母亲的仁慈,那受难的耶稣之痛也不及她的万分之一。她用坚强的信念和意志战胜了敌人的残酷折磨,淡然面对生死,让信念之花在东北大地血一样盛开。她是我心中坚强的自由女神。
牢记“抗战精神”多一些“家国情怀”,就是要少一些个人的卑琐与私利,多一些崇高和大气。位卑未敢忘忧国,人微未敢忘忧党。封建士大夫尚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情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则更要牢记“抗战精神”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爱民爱同胞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以家国为重个人私利为轻,常念同胞之冷暖,常思国之兴衰,常想党之安危。
牢记“抗战精神”多一些“家国情怀”,让“抗战精神”与“家国情怀”心手相牵,乃国之幸运、党之利益、民之福泽,也是民之责任、党之遵循、国之精神。
《重读抗战家书》的读后感2
那天,在完成了一场讲解任务之后,我在科室的书柜中翻阅着书籍,不经意间发现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出版的《重读抗战家书》,全书前后仅140页。
于是,晚上我沉下心来,通读了这本书。这一封封家书集合了无数英雄的血和泪,可以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中“英雄史诗”的一页。这本书中记载了32位爱国志士、抗战将士的32篇个人简介及抗战家书,每封家书背后都埋藏着许许多多的生离死别。这些家书,展现了革命英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他们当中,有高唱《红旗歌》,从容就义的“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为了国家,她舍弃家中未满三岁的儿子,毅然前往东北抗日,从此音讯全无,仅在临死前为儿子写下了一封满怀思念的绝笔家书。
他们中,有愤然离漳,高呼“救国才能有家,国亡家安在?”的金融事业奠基人高捷成;有将家书镌刻在灯柜上从容赴死的川军将士傅常;有不畏艰苦,奔赴华北坚持游击抗战的抗日名将左权……
“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慷慨赴难的少将旅长蔡炳炎如是说。

关于抗日的书的读后感结尾选录70句


阅读着这一篇篇诀别家书,给我的内心带来了极大震撼,使我不禁落下泪来。覆巢之下无完卵,在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有多少革命志士为了国家兴亡而抛家弃子、英勇就义,有些甚至连只言片语都没有留下。
阅读抗战家书更为珍惜现在。一封封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我们当下幸福的和平生活,是多少革命先辈忘我忘家,用鲜血、用生命铸就而来的。读后感·我们又怎么能怨天尤人,不珍惜当下呢?是他们的大爱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生活,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
《重读抗战家书》的读后感3
家书,是一种永远值得铭记的精神财富。当第一次看中央电视台的《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震撼。一封封家书是对家庭、父母、妻儿的深情,是对家国的忠肝义胆,是对日军对中国的罪行的悲愤。抗日英烈留给家人及中华儿女的家书,是我们珍贵的财富。
在此与大家分享左权将军的家书,与大家一同走进烽火连天家国情的铮铮岁月。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烽火连天不休,家书珍抵万金。报道中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深情的念着一封父亲左权将军在牺牲前三天写的家书:
"志兰: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苦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的事情更多了。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见,念,念,念,念。"

关于抗日的书的读后感结尾选录70句


1942年5月25日,也就是写完这封信的第三天,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那一年,他的女儿小太北,只有两岁。
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在她42岁时,母亲将保存的11封家书寄给了她。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途,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
左太北说:"我就觉得我其实很幸福,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我想传递的就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大家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富强。"
抗战的烽火岁月中,他写给亲人的"一封封家信,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女儿左太北说,父亲在家书上写了很多,包括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他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左权将军的家书,还记载了八路军面临的困境,但将士为国抗争之心,却未曾有分毫的动摇。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
重读这些家书,在我们大家的心中,写信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铁骨铮铮的男儿也有柔情的时刻,他在信中述说对妻子的思念,对女儿的惦念。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这十一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我们后人的精神财富。
我也不由得想起我的小时候,经常会听爷爷奶奶说起当时日本鬼子侵略时,曾经所经历的艰难的岁月,每天夜晚只能点个小小的蜡烛,一听防空警报响起就四处逃避,经常为吃穿忧愁,遇到家里断粮,面对七八个孩子挨饿的痛苦,怎样通过日本人的关卡,如何将粮食从关卡外带进来,怎样乔装孕妇将粮食藏在肚子上……奶奶也会经常说以前是吃不饱穿不暖,也节约惯了,现在我们多幸福,什么都有,要珍惜,不要去浪费。每每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和我讲的这些,现在想来都是一次真真实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先辈们的正义和无畏,捍卫了国才有今天我们温暖的家。

关于抗日的书的读后感结尾选录70句


重读沉甸甸的抗战家书,一封封家书中视死如归感天动地的悲壮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凌然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们取之不尽的精神之"钙",读家书也让我回忆了祖辈,使我的心灵得到洗涤和震撼教育。让我们知道现在的和平盛世,现在的丰衣足食都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繁荣。曾经多少人渴望的和平自由,必须由我们一代代去维护、开拓和创新,不去虚度每一个光阴,做最好的自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重读抗战家书》的读后感4
中华书局出版的《重读抗战家书》,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思想的极好形式,值得每一个年轻人拜读,更值得每一个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的人拜读。
在敌寇的铁蹄面前,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之下,多少热血中华儿女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走向前线,把一腔热血洒在了祖国的土地上。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英雄的伟绩。如今的我们,离枪林炮火太远太远,但重读英雄们的一封封家书,会感受到离英雄满腔的爱国热血很近很近。谁没有父母子女,谁没有身边挚爱。能够为了一个民族的解放而舍小家为大家,铸成的是中华巍巍千年不绝的国魂。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1936年8月2日,赵一曼牺牲前给儿子留下的最后一封也是唯一一封家书。我们也可能说,赵一曼不仅仅是为了国家而牺牲的,更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和她孩子一样的孩子而牺牲的,她给了后代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曾经有一群人,为了我们的生活以忘我忘家的精神,抛头颅洒热血。战争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何敢忘去英雄们不屈的英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于抗日的书的读后感结尾选录70句


《重读抗战家书》的读后感5
每一种牺牲都值得去缅怀。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中宣部宣教局组织编辑了《重读抗战家书》。《重读抗战家书》收录了吉鸿昌、赵一曼、左权、张自忠、戴安澜、彭雪枫等32位抗战英烈的家书,我有幸获赠一本。
重读抗战家书,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中国有个成语叫居安思危,想想今天幸福的日子,不都是先烈们流血打下来的吗?
当年国力羸弱,中国受尽侵略者的压迫,苦难的人民无不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但乱世总会有那么些人,有那么些精神在激励与引导民众前行,不畏强敌,不畏强权,不畏牺牲,把满腔热血与无悔的青春熔铸成巍峨的丰碑。
戴安澜将军就是其中一位。1942年,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戴安澜将军率第200师赴缅参战,保卫同古、收复棠吉,立下了赫赫战功。1942年5月18日,他在突围战中身负重伤,后壮烈殉国。
困境中他留了这样一份家书给妻子: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望勿以我为念。
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是的,悲壮总是崇高的另一种诠释。我们从这份家书中分明看到一个赤子在战火纷飞年代的心灵独白。以生命去报答国家养育之情,中华男儿的殷殷家国情怀,已跃然纸上。
大英雄,亦有着细腻的小情感。面临牺牲,戴将军也割舍不掉对妻儿的挂念之情,忧虑他们将来的生活,这也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感受到他血浓于亲的柔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也是戴将军最最真实的写照。
每一种牺牲都是值得去缅怀的。在缅怀的同时,我们应该从这些抗战家书中去感受最质朴的爱,最纯粹的情,然后对照审视自己,在今天这个物质时代,以他们为榜样,幻化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因为只有触动自己灵魂,只有让自己感同身受,才会在意识深处和先烈那种精神去耦合,然后学会爱国主义担当,无论卑微与否、无论何种岗位,都应该努力去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这是我重读抗战家书的一点体会。

关于抗日的书的读后感结尾选录70句


《重读抗战家书》的读后感6
家书是家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是写信之人内心世界的反映,里面包含了在外亲人对家深深的思念和担忧,以及写信之人向家中介绍自己在外的种种情况,这是人们表达自己内心的方式。抗战家书,顾名思义,是在战场上杀敌抗战的英雄们写给家人的书信。抗战英烈家书中所记述的,既有高级将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亦有普通士兵朴素的爱国热忱,生动鲜活地展现了革命英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那些抗战英烈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了战场上。他们从自己的小家中走出,融入到国之大家当中去,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了无数人,鼓舞着后世千百万如同他们一样在战场上拼命的战士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保卫国家,保护人民。
读了《重读抗战家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我们应该去学习并传承他们的精神。读到每一封家书,想到他们有家却不能回家,只能为家战死在沙场上,我的鼻子就陡然一酸。
“夫今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这是1934年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的几个小时,写给其妻的遗书。写完信后,他从容地走上刑场,慷慨陈词:“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坐在椅子上,他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一句“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表达出了吉鸿昌将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的情怀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谁听到这句振奋人心的话会不觉热血沸腾?
抗战英烈们把他们的热血都洒在了战场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建起了抵御敌人的城墙,也在人民的心里,筑起了不朽的长城。更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渲染了那灿烂鲜艳的五星红旗!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通过抗战英烈的家书,来了解那段艰辛的历史。并深深的铭记: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哪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一封封抗战家书摆在眼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关于抗日的书的读后感结尾选录70句


我们要努力!我们要珍惜!我们要拼搏!我们要勇往直前!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见证自己的努力,从而传承革命先烈们自始至终贯彻全身的爱国情怀和更多更好的品质!
《重读抗战家书》的读后感7
“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便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这是1937年10月10日在忻口会战前线,郝梦龄将军写给妻子的信中的一段话。
这封家书写成后的第六天,郝梦龄亲自到前线督战,官兵们再三劝阻其注意安全,郝梦龄只是说:“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结果在距离日寇只有二百米的地方不幸中弹牺牲,成为抗战殉国的第一位军长。
这封短短的家书,字字铿锵,荡气回肠,铮铮誓言,感天动地,彰显了中华儿女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革命豪情。毛泽东同志称赞郝梦龄等是中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证明“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
这封家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成功不必在我”。
成功不必在我,首先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念。只要抱定誓死抗战、视死如归的坚强决心,就一定能“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虽然我可能等不到最后胜利的时刻。
成功不必在我,也表达了“有之,请自嗣同始”般的英雄气概。“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不有死者,无有招后起,那么“我先牺牲”!郝梦龄在壮烈殉国前四天的日记里写道:“往日见伤兵多爱惜,此次专为国牺牲,乃应当之事。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成功不必在我,更表达了一种人生的崇高境界。它追求的是抗战胜利的成果,而并不在意自己能否享受成果。在这封家书中,郝梦龄还深情写道:“我即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他懂得革命者的鲜血不会白流,一定会换来国家民族的繁荣与昌盛、子孙后代的安宁与幸福。
郝梦龄将军的“成功不必在我”,使我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提出的“功成不必在我”。所谓“功成不必在我”,就是说每个人要为革命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但革命事业的成功未必就在我手中、在我任期、在我有生之年看到实现。

关于抗日的书的读后感结尾选录70句


“功成不必在我”不仅仅是领导者所需具备的执政理念,我们每一个普通劳动者都应该努力追求这样的人生境界,一个人只有达到为事业而忘我、为“大我”而舍弃“小我”时,才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战争年代需要有“成功不必在我”的牺牲精神,和平年代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
以前,在学校上学的时候,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里陈列着无数受害百姓和抗日将士的名单和照片,看了这本书,我的感触更深了。为什么那时的国人遭受那么大的苦难?为什么我们抗战的历程那么艰辛而又漫长?我想,那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并不强大,并不富裕,才会遭受外人对我们的欺辱。也让我们看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残忍事实。更让我们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很多代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昭示我们:中国人民既然能以艰苦卓绝的努力,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新的振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日寇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历史。还要把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的后世子孙,勿忘国耻。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终于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响起了日军侵华战争的第一声炮声。然后他们肆无忌惮地在这片土地上烧杀抢夺。残忍地实行"三光"政策。1937年12月,在南京日军的刀枪下,他们视中国人为玩物,肆意宰杀、取乐。居然还有日本军官在这里展开"杀人"比赛。南京城顷刻间横尸遍地。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正式向中国投降。终究我们还是胜利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曲折坎坷,来得刻骨铭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抗战史,复苏了我们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为民族的崛起和复兴注入了强劲的精力。这些对当今现代的我们依然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70年后的今天,历史的警示仍在,日本右翼势力却屡次公然践踏国际秩序,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从参拜神社,到解禁集体防卫权;到妄图拿走我国的岛……

关于抗日的书的读后感结尾选录70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国歌奏响,我心中不禁心中澎湃,正是因为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才会拥有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一个充满和平的中国!望着高高悬挂着的五星红旗,我感到了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今年是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重温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化耻辱为悲愤,化悲愤为自尊,进而确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