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广州的秋天读后感汇编

2022-08-20 来源:百合文库

广州的秋天读后感汇编76条



广州烈士陵园的观后感 篇1
来到广州之后,便听说有这么个革命圣地,由于长辈中部分是受过教育的党员,对我国近现代革命者的敬意,是我从小就清楚的。所以在他们的熏陶下,我心中也充满了对革命烈士的莫大的崇拜和深深的敬意。于是尽管人生地不熟,还是约了朋友一同去参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而后受益颇深。
到了景点,便看到园外有很多人在门口,足以看出这个地方的知名度,当然,他们都和我一样是为了感受烈士的壮志情怀而来,于是我们大家纷纷
大踏步进入这庄严的圣地,毕竟石门框上“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几个朱砂大字和显旧的栅栏门已经让我们神往当时荡气回肠的时刻,并决定进一步领略。
步入陵园发现其建筑保留近现代风格,当中各种纪念亭和雕像仿佛将我们带到当时的故事里,到了烈士之墓圆形的封土前,人们不约而同驻足,就在这时,身边的一个老人牵着一个小孩,用教育的口吻说:“1927年12月11日,由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领导的,经过了3天英勇战斗后失败了。敌人在广州屠杀了起义军民5700余人,都埋于此。”听到这里,不禁让人扼腕叹
息,牺牲了如此多的人,他们是否也给家中寄了《与妻书》之类的遗言,但是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他们的家眷会为他们自豪,因为他们在为千万个家庭争取幸福和快乐。无意中在石壁上看到朱将军的题诗“红花岗上放红花,血迹未干映彩霞。夺得政权声势众,中原革命走龙蛇。”歌颂了本次革命豪情壮举和威武不屈,只为中原革命走龙蛇的烈士精神。来到孙中山先生的雕像面前,虽然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雕像纪念这个伟人,但我总觉得意义不同,价值也不同,这里是这些革命的发源地,这里才是孙中山先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自由的开始。陵园东
面,坐落着一个八角湖心亭,亭上悬挂着董必武题书的“血祭轩辕”。这是为纪念广州起义后被俘就义,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陈铁军、周文雍两位烈士而修建的纪念亭。先烈已经逝去,有的事迹我们可以通过文献知道并纪念,但是有的却是无名英雄,所以在此仅以最崇高的敬意对他们致敬——为中国人民牺牲过的每一位英雄!现在人们只能用各种石像来纪念他们,烈士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甘愿为新中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做奠基石,正如董必武先生所题“血祭轩辕”,足以看出当时先烈们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和胆略。

广州的秋天读后感汇编76条


虽然他们壮烈牺牲,但是他们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进
一步感受到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不断前进的精神风范,也激励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广州烈士陵园的观后感 篇2
4月24日下午,天气清爽,春风吹拂。在09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下,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怀着崇敬感恩的心情参加了“缅怀革命先烈,提高党员意识”的瞻仰活动。在那里,我们沉重缅怀了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壮烈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1点30分开始签到集合,浩浩荡荡的队伍乘坐公交来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黄花岗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烈士路,占地约163万平方米。暮园坐北朝南,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是革命纪念瞻仰的胜地,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史迹,也是参观游览的名胜景点。
这座陵园布局庄严雄伟,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具有埃及和西方古典建筑风格,这在中国是极罕见的。
陵园庄严肃穆,是为了纪念当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战役中牺牲的72位烈士而修建的。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将散落街头的72具烈士遗骸收殓,购买黄花岗一地安葬之。“黄花岗”一名来源于黄花,黄花即菊花,其熬霜节操,于秋天同赏,喻为英烈,十分恰当。
辛亥革命的历次起义中,“三二九”运动是最著名的一次,也是最壮烈最鼓舞人心的一次。这次起义极大地振奋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前奏。
下车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独特的大正门。正门为有三个拱门的仿凯旋门式建筑,门额以花岗岩镌刻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金色大字,苍穹有力,闪闪发光。书法正气飘逸,展现出一位革命先驱者应有的风范和气概。

广州的秋天读后感汇编76条


宽阔的墓道两旁碑石林立,苍松翠柏长青,繁花并茂,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园内栽有各种开放黄花的草木和木本植物,四季黄花不断,象征烈士精神不朽。走过黄花卉,就到了石拱桥和默池。
经过知识抢答,我明白了石拱桥和默池的设计初衷。石拱桥和默池正处在主墓道,是瞻仰、拜祭先烈必经之道。游客走上拱桥,由于斜坡的作用,便会不由自主地把头低下,就像低头默念,使人肃然起敬,我真佩服设计者的独具匠心的才华。
默池中喷泉四射,象征着烈士们精神代代相传,无穷无尽,歌颂了烈士们的不屈精神。
宽阔墓道的尽头为七十二烈士陵墓。陵墓以麻石砌成正方形墓基,石砌围栏四周绕以铁链栏杆。墓中建一墓亭,亭内立有一墓碑,上书“七十二烈士之墓”。亭顶形如悬钟,寓争取自由警钟之意。亭前右侧碑亭内立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碑上刻有72位烈土的姓名。左侧立一碑,上补刻有至1932年审查所得的14位烈士的姓名,碑名“补书辛亥三月廿九广州革命烈士碑”。后面是一座纪功坊。纪功坊由前后各72块青石叠成崇山形,象征72烈士。这些麻石分别刻上当时国民海外各地支部名称和个人的名字,作为纪念他们捐款建设墓园有功的“献石”。纪功坊上的横额,是12个字的篆文:“缔结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由著名的革命党人 章炳麟书写。顶端伫立着一位高擎火炬的石雕女神像,表达了要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思想,象征烈士们为追求自由解放的献身精神,造型别具一格,颇为壮观。
坊后还立有详细纪录武装起义经过的石碑,字字重千钧。
两条3米多高的连州青石透雕龙柱,夹道相对,柱身为倒卷的青龙,柱底为鲤鱼跃龙门。这对龙柱,体现了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腾飞而奋斗的磅礴气势。墓寝右侧的松树是孙中山先生1912年亲手种植的,当年种有4棵,现在只剩下一棵,是黄花岗墓园繁多的`树木中最有历史意义的封植。
我们在陵墓前举行沉重悼念仪式向烈士致于最为沉重的敬意。所有的入党积极分子列阵在陵墓前听支部书记的朗诵黄花岗起义的事迹,然后集体默哀三分钟,这短短的三分钟犹如漫长的一生,眼前不断浮现烈士们不怕威胁,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场景。宣誓完毕接着就是向烈士献上鲜花,表达我们对烈士的无限缅怀。

广州的秋天读后感汇编76条


悼念结束后我们有30分钟的自由游园观赏时间。首先看到的是松树前面是潘达微先生墓。潘达微是广东番禺人,潘先生当年冒死收殓烈士遗骸受世人称道,潘先生死后,还葬于陵墓园内,朝夕与烈士们相伴并立碑“潘达微先生之墓”来纪念他。碑后是潘达微先生于1921年写的《自述》全文,追记了他收殓烈士遗骸的详细经过。
墓园的东北角一带,还立有不少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陵墓,其中包括“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之墓”,墓碑后刻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按少将阵亡抚恤冯如家属及将其事迹宣传国史馆的命令。
邓仲元墓园有墓道门楼、铜像、乐台、八角亭、墓冢和墓表。从墓碑上可知邓是辛亥革命的名将,积极参加讨袁及反对军阀的斗争,功绩卓著。当孙中山得知他遭陈炯明暗杀后,觉痛失良将,追赠邓仲元为陆军上将。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杨仙逸墓。杨仙逸是“中国空军之父”,在他的墓园门口上安装着一架制作精巧展翅欲飞的战斗机,似而他正驾驶着飞机在天堂翱翔 ,可见其对中国近代空军所起的奠基地位。
此外,园内还有叶少毅、王昌、梁国一、韦德、金国浩、翁飞龙及越南志士范鸣泰等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烈士的坟墓和史坚如祠。陵园内还拥有两千平方米绿化面积的园林式西餐厅和茶艺室,内设国际标准的网球场的紫罗兰网球角。
在陵园里周转,大大小小的陵墓伫立在四周,布局庄严宏伟,所有的墓道两旁排列着苍松柏树,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一股强烈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长眠在这里的人都是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就义牺牲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沉睡麻木的中国同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探索着中国前进的方向。他们参与和领导的“三二九”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中国的革命事业从此开始了新的篇章,中国人民从此看到了新的希望!
黄花岗精神,是大无畏的,牺牲自我,以解放、服务人民大众为己任的精神。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但那种精神是永不会腿色的,我们不应该抛弃它,而应该重拾它,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传播于人民大众的心中。

广州的秋天读后感汇编76条


经过10几分钟的知识问答与签字活动后我们不得不将要离开。这时一阵微风吹过,耸立的苍松翠柏“沙沙”作响,好像在向我们挥手道别似的,我对这些烈士们的敬佩之情再次油然而生。我们尊敬勇敢的烈士们,你们安息吧。
浩气黄花,终于可以告慰了一代英魂!
篇一、《坐上秋天的火车》
“呜,呜,呜。小火车,轰隆隆,我们去向南北西东,跨过雄伟高山,越过春夏秋冬。”听着《小火车》,捧起散文集《坐上秋天的火车》,我坐上“秋天的小火车”出发了!
这列“秋天的火车”,六节“车厢”眨着大大的眼睛,徐徐开动。读着主驾驶安武林的序言,有些感动。“我们阅读散文,便是阅读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如何被感动,如何被惊艳,这些文字如何给我们启示,这个过程便是我们认识和体验提升的过程。”序言《像星星一样灿烂》里的这段文字,朴实地叙述着散文之美和读散文的乐趣所在。
这列秋天的火车上乘客很多,车头上坐着张抗抗的《向日葵》。一片读来震憾的向日葵,它们背对着太阳生长,叛逆得叫人赞赏感叹。“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群体”作者一直在发问、疑惑,最终肯定。一个群体,群体的力量在这片葵园中彰显,天山脚下的葵园。如安朵蓝点评中所说“观察细致,思考深邃,是一篇具有大美、大情怀的佳作。”我在车头上久久伫立,享受大家之作带来的广阔。
“向着明亮那方”,这节车厢果然明亮。在这节车厢遇到了简平的《花楸树》。看到题目,怀疑打错了,不是“花椒树”?不是,读完简短又有余味的文字,品品“这会是一次从容的观赏体验,让我建立起与所有的生命都有种可以感知的默契;我将平心静气地等待姗姗而来的春日、夏夜和秋时,并希望它能相应地切入我的人生。”好厉害的作者,把一棵树带来的感悟写得深远。如果我写,可能又是一篇描述花楸树成长的工笔画了,画完只看到一棵树,而他画的是生活。
慢慢在车里行走,被“蝉鸣声声在枝头”这节车厢的《秃鹫》吸引。辩证的哲思叫人沉思,看似粗线条的刻画,却画出了力度,不得不佩服周晓枫的才情。相对于这个“大”,钟治德的《笋溪竹鸡》很小很小,文里的那个小游戏,作者用尽笔墨着力刻画,看完你便也想找一群人玩上一次,过过瘾。游戏里所渴望的,文字里所表达的,都在轻声呼唤一种热爱的觉醒,对大自然热爱的觉醒。老臣的《牛的现实》扎实的"文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大白的月色里,牛的目光温和纯净,坦白无遮,饱含难于超越的平静!”平静的通达胜过万语千言。

广州的秋天读后感汇编76条


走了几节车厢,好奇地走近陈巧莉的《外婆桥》。文字平淡却极真挚地叙述了自己和弟弟小时候把家乡的那座小桥,称为“外婆桥”的故事,小小的桥上承载的是外婆奋不顾身的爱。再走走,走到张怀存的《坐上秋天的火车》,用做列车名字的题目,读着特亲切。文中温和流畅地诉说着小女儿的渴望,坐火车的渴望。由此你可以感到一个小孩的愿望是多么简单啊,实现起来却是起起伏伏,总不那么容易达到。细节,散文的细节之美一一展现在细致入微的文字里,铺陈在深厚的不需言说却能感知的情感中。
随意地走着,软卧、硬卧、硬座,每个车厢瞅瞅看看,像那个特想坐火车的小女孩那样好奇,认真地读着每一位看到的乘客。走到一节“心房之外,处处都是风景”的车厢,发现这节车厢里坐着旅行的见闻。
《白鸟江畔》里叶萍说“我们像行走着的一串文字,而白鸟江就是这串文字的源头”,多美的感悟,多美的白鸟江;凡夫讲“林芝归来不看云”,在《云中漫步》里,他把一幅巨大的形态各异的云图铺展开,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只角,向天空》,看到题目想起扎朝天揪的孩子,“甪”字头上的小角,独具个性,“我站在那只独角兽的身后,望着它一只角向天空的背影 。突然,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让我浑身发抖。也许,是这只独角兽在福佑着甪直的所有生灵。”甪直,在安武林眼里这么独特。
这列“秋天的火车”上,有看不尽的风景,听不够的故事,说不完的人情。一棵茶树从茶籽油到茶苞、茶耳,丰富的故事来自谭旭日的《茶花儿白,茶苞儿黄》;仪修文则以一个简单的故事《赤脚云赶集》,走出一片暖融融的关爱与呵护,使人难忘 ;《一枚钉子》周东坡的这枚钉子是那么尖锐。“一枚钉子,出现在正确的地方,一件木质家具就这样做出来了,一枚钉子,出现在了错误的地方,一个生命就此消逝了。”安朵蓝的点评格深刻到位。
《我们能不能活得像孩子一样》,小山呼唤童真“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活得和孩子一个样,这个世界的未来是有福的。”而在这列火车上,无论是王立春的《小屋》,还是安宁的《原木之爱》,都把童年拉上了人生的列车。在这列秋天的火车上,坐着的都是活得像孩子一样的人,大家用至真至纯的文字抒发心中的渴望,记录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是一列充满阳光的列车,一列秋天的火车,满载着收获和希望。

广州的秋天读后感汇编76条


坐在这列秋天的火车上,我是最小最小的乘客,跑遍所有的车厢,读取如星的光芒。
“呜,呜,呜。小火车,轰隆隆,我们去向南北西东,跨过雄伟高山,越过春夏秋冬。”
篇二、《坐上秋天的火车》读后感
已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就再也没有坐火车了。读小学的时候跟着母亲走亲戚坐火车,读大学的时候,更是与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个寒暑假,是在火车鸣笛声中开始和结束的。工作了,几乎是赶着回家,赶着工作,常常跟时间赛跑,所以,选择了飞机,在昂贵的飞机上飞来飞去,于是,火车从我的记忆里渐渐远去。
今次,全家外出,前往烟台拜访书法界的老前辈西冷印社的刘云鹤老师,原来一家子商量乘火车前往,尤其是十岁的女儿小贤子,更是嚷嚷着要坐火车,经过一翻周折,我们还是定了广州飞往烟台的机票,小贤子的失望是不言而喻的,而我内心深处也一丝不安,因为,在此之前,我是答应了女儿坐火车的。小贤子从出世到现在,已随着我们夫妇飞遍世界各地,可就是从来没有坐过火车,于是,坐火车成为她心中唯一最美丽的心愿。
烟台访友的日子很快结束,就如烟台秋天的风儿,吹得很快也很轻。我们于是又策划着预定从烟台到北京的火车票,正值国庆假日期间,火车票比较紧张,先生为了确保能定到火车票,还跟着刘老师亲自前往火车站定票,为此小贤子着实欢呼跳跃了一阵子,当我们在老师家的客厅里静静等侯时,先生的电话到了,女儿抢过电话,不等爸爸发话,就直着嗓门喊:“爸爸,卖到火车票了吗?”从女儿失望的声音里我感觉到,先生一定又是定了飞机票,果然,北京的几位朋友听说先生前往北京,早早就预定了晚宴,说是有要事商量,于是先生的火车票变成了飞机票,小贤子的失望又是不用言语了。
热热闹闹的北京行接近尾声,为了能坐上火车,小贤子变得极乖,跑上跑下,不是替我拿报纸,就是替爸爸拿烟灰缸。终于决定要走了,我坚定的对先生说: “这一回无论如何都要坐火车!”我看见小贤子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亮光。

广州的秋天读后感汇编76条


“我们要坐火车啦!”小贤子手里拿着象扑克牌一样的火车票,高兴得在房间里蹦来蹦去,她说:“妈妈,火车票长得比飞机票小一点呢。”看她那高兴的样子,我和先生都乐。多年来,为了工作,为了家,为了文字,我们奔波在世界各地,都是在空中飞来飞去,与可爱的火车几乎绝缘,今次,要跟着小贤子要登上秋天的火车,那股子心境可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们整整提前三个小时到达北京火车站。无数次来北京,却是第一次踏进北京火车站,远远望着古色古香的火车站大楼,内心充满激动。
不知道啥时候下起了小雨,秋天的风夹着小雨,心情格外的爽,我们一家三口可是街头的一道风景,背心、短袖、短裙,跟大街上围巾、毛衣、西装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跟着长长的人流往火车站的检票处移动,终于到了安检大厅,小贤子很认真的把身上的小包包、手机等小玩意一古脑儿就放在检查机的皮带上,旅客和警察姐姐都笑咪咪地看着她,瞧她那认真样子,我忍不住轻轻喊了声:“傻孩子,这不是坐飞机,不要那么认真。”“呵,火车上这么多人,更要严格检查才对呀!”小贤子扑闪着黑白分明的眼睛对我说。“是呀,是呀,小朋友讲得对,火车上人多,更要严格检查。”站在检验机旁的几位警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附和着小贤子。旅客们也在一片笑声中把自己的行李放在了黑色的过机带上。
走进候车室,小贤子看到人头赞动的场面,惊奇地问我:“妈妈,这么多人都是来坐火车的吗?平时你为什么不带我来坐火车呀!”等不及我回答,她又大声说:“哇,这么多人喜欢火车,坐火车一定很舒服。”周围的人都被小贤子的兴奋感染了,旅客们纷纷回头报以温馨友好的微笑。我的小贤子就象一个快乐的小天使飞进了美丽的大花园,一切对她来说是那么的新奇,一直就听见她在嚷嚷:“妈妈,你说火车长得跟地铁一样,可是地铁站里没有这么多人呀。”“妈妈,火车上的床跟家里的床一样大吗?”她的问题太多,我无法回答,只是笑咪咪的看着她。

广州的秋天读后感汇编76条


跟着人流走进站台,那股熟悉的味道—————煤烟味道轻轻深深穿过了我的胸膛,直袭心扉,一阵阵眩晕的感动,十五年了,整整十五年没有坐过火车了。十五年前上火车下火车,每年都有好几次,原来,我的爱恋,我那童年的笑声一直就遗留在长长的道轨上。“妈妈,是什么味道呀,刺鼻呢!”小贤子紧追着我,打断了我的思绪。“是煤的味道,开火车用的。”“呀!火车是烧煤的吗?”小贤子感觉更惊奇了,我说:“是的。”我不知道现在的火车是不是烧煤,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火车一直就是烧煤的,也许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火车早就不用烧煤了,不管那么多了,以后再慢慢解释给小贤子听吧。先生英辉也显得很激动,温柔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蹦蹦跳跳的女儿。他一言不发地拉着行李箱走在人群里,静静地享受着女儿和妻子带给他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欢乐和真正的甜,我从他的眼神里就能读出来。
8号车厢5号房17、19床下铺。
上了火车,小贤子一步并做两步跳进了5号房,“妈妈,今天这间小屋子就是我们的家了!”她左看看右摸摸,嘴巴、小手没有停过一刻,“这么小的床,只能让我一个人睡呀。”小贤子不管三七二十一脱了鞋子就跳上了小床,先生慢悠悠地给她讲一些关于火车上的小常识,什么火车行驶的时候不能在床上喝水呀,什么从上铺下来时要注意踩好踏板,抓稳床杆等等,小贤子根本就没有听她爸爸讲什么,只是一个劲的自摸自看自乐。我一一把背包里吃的东西拿出来,放在桌子上,我们的旅行就此开始。
火车启动了,小贤子兴奋地喊:“爸爸,火车在跳舞呢,小床不稳呀。”我们都被逗笑了,“傻丫头,火车在铁轨上跑,床当然会发抖。”上了火车我们一家仨可是乐坏了。先生一会带小贤子去硬座车厢走走,教女儿看看坐火车的另一种景象;一会又带着小贤子到火车的餐厅里,要上一杯咖啡,一壶热茶,美美的喝着,父女两的节目一直在火车摇摇晃晃中进行着。透过车窗,窗外一片灯火通明,不知又到哪个城市了,这时手机的信息铃声轻轻响起,打开手机一看,是来自河北保定的信息,不用说,窗外那座城市一定是保定市了。而这时我们已坐上秋天的火车离开了北京。

广州的秋天读后感汇编76条


秋天的火车带着他长长的使命孤独的行走着,旅途中即便摇摇晃晃,也依旧无怨无悔的前行。坐上秋天的火车必然有很多同行者,祝大家旅途都愉快!网站还有很多读后感经典范文,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第一份工作》这篇文章是围绕台湾名人余湘小姐的事例来讲述的,余湘小姐由一名不起眼的总机小姐,变身为广告界传奇人物,百度里更揭示她的身价超过二十亿元,被誉为“广告教母”。
其实,像余湘小姐这样的案例可能太多太多了,很多时候很多人们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媒体在人家成名以后过分的炒作,或者根本就是一种商业手段。但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会少么?或许,不会像这些人物一样引起这样大的轰动,但,他们也同样在一个小小的范围内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公司的很多伙伴现在就是做着她们的第一份工作,不少伙伴从十八岁中学毕业应聘进公司,随着工作的扩大,两三年的时间,她们也逐渐由店里的小收银员晋升到行办,然后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越做越好。
很羡慕她们能够在一个岗位上坚持那么久,也同样成为了她们这个年龄段里职场中的“佼佼者”。我的第一份工作虽然没有坚持到现在,但却为我自己铺了一块很好很稳的基石。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清远,一家制鞋工厂,当时的岗位很简单,从仓管做起,现在看来很简单的工作,但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做到很好却很难。经常因为我的一些小失误连累到同部门的同事,也甚至被处罚过。现在想想,还是有些小怀念,也感谢他们对我的包容。
但台企的文化氛围都不错,工厂的活动很丰富,经常组织义工、义教等活动,还有内部晋升培训,几乎每次机会我都想尽一切办法把握。每个月都会发给员工一本月刊杂志。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很偶然,因为当时没有电脑,我用手写稿誊抄了文章,小心翼翼的包好,悄悄塞进工厂的投稿箱里,当时还不敢用真名,给自己取一个“笔名”。没想到居然一投就中了,接下来,副刊板块里经常有我的文章,每月能拿到一些稿费,晚上我就经常坐很远的巴士过清远北江,去大洋书城(清远市最大的"书城),买很多书,经常末班车里就我一个人,回宿舍,然后洗澡睡觉。生活简单,却也有意义。

广州的秋天读后感汇编76条


同宿舍一个大我几岁的女孩子,一直坚持学英语,洗手台、墙壁、门后都被她用便签贴满了单词,我就跟着她一起背。有一次站在阳台她问我,几年后你希望你的工资是多少呢,那时的我回答了一个干脆的数字:3千。然后我解释了一大串,我会拿出绝大一部分来,给我父母给我姐姐,等等。她说好啊,有梦想你就该走出去自己实现。想想当时单纯的自己,觉得天真而好玩,那段日子,定是我走入职场最纯真的一段。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我一直称呼她“吴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总觉得挂着甜甜的笑容,像个大女孩子,后来我才知道她的身份。有次她的助理,打电话到仓库找我,要我到吴经理办公室面试一下。我是问路找到她办公室的,见到她的时候居然没有任何的紧张。她问我为什么要申请做义工去教小孩子《论语》,我说我的普通话好,而且文言文学的好,她让我现场背了一段,我就照做了。接下来我就有机会时常跟她一起了。集训结束时,夹在教材里,她送我一张写满祝福和鼓励的卡片,内容还依稀记得吧。
当时在我还不知道人力资源部是做哪些事情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人力资源部经理”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以后,我也想做她所做的这一切有意义的事情。
2009年秋天,我最亲近的人离开了。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日子,我暴瘦了10几斤,大病一场,脱去婴儿肥,反而由内而外的长大了。我决定报考中大,读人力资源,代价就是我一个人离开家人到广州。于是我真的这么做了,第一份工作也就到此结束了。
我很少跟人讲述自己的过往,但知道的人都觉得我过的很“大胆”,我就是那样一个兴致来了就去做,做了就一定逼自己做到最好的人。没有阻碍,荒诞无忌,却也精彩真实。
以上,浅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