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听物业讲师讲课读后感聚集

2022-08-21 来源:百合文库

听物业讲师讲课读后感聚集86句



最近拜读了稻盛和夫的《活法》,被一句话所感动:总是积极向前,有一颗感恩的心,乐观的接受,充满善意,有理想……
工作中总会经历大小挫折,我是个容易悲观的人,有时会有彷徨和迷茫,不知道现在所做的是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现在想想,积极的心态才是迈向成功的起点,若总是自怨自艾,工作也好,生活也罢,都将会是停滞不前。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应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工作上,感谢同事们在我们手无顿措的时候给我们施以援手,感谢领导们对我们的认可和学习环境的创造;生活中,感谢我们遇到过的或让我们心痛过或让我们开心过或帮助过我们或诋毁过我们的人,这一切让我们真正成长。
在《活法》中,我也体会到了一种简单,简单生活、简单工作,如果我们做事总要背负着一颗功利之心,就如同背着石头行路,累过也不一定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我们在工作中更多的是该拥有一份坦然,也是就俗话说的`那样:命里若有终需有,命中若无莫强求。人生在世,我们不会得到所有想要得到的东西,但努力过不也足够了吗?
工作中,我们应该端正态度,要有敬业精神。作为物业公司的一员,我们更应该把这种精神无限地放大化,敬业,就要求我们要有责任心,要细心,要小心,要热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去为我们的业主服务,我们最终也能从自己的岗位上收获自己的价值。
稻盛和夫的利他观点我很是赞同,在工作中,我们应多站在业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为他人考虑一些,我们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更大的利益。在工作中,这是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在生活中,这是一种处世哲学。
《活法》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更好地工作、生活的良书,是一种大智慧的浓缩,我做的只是用25年的经历来作为一个总结,但也是一个开端,它的影响将是伴随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教我如何做的更好。
起初对于这本书,我跟很多人一样带有抵触情绪,粗略翻看目录,以为是空洞、做作之谈,差点对其产生嗤之以鼻的态度。静坐阅读几篇才发现书中阐述的道理大多我们都有接触,只是作者从特殊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作者将苦难看做考验,看做机会,为之奋斗,将有限的人生绽放光彩,这个过程就叫做磨练。

听物业讲师讲课读后感聚集86句


感想自己毕业工作近三年,所经历的事情虽跟作者不好比拟,却也从中看到自己的努力、进步,从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会一项,再更多,争取今天比昨天做的好,明天又比今天做的好,从中不断提高自己。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公司提供了这么良性、优秀的工作氛围,从进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感受到身边的很多管理员都很优秀,特别有想法,久而久之对我来说行程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优秀,嫌自己成长地太慢,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我唯一想做的就是快速成长,让我自己变得更优秀,紧跟上那些我认为优秀的人。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一篇中有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说人生存必不可缺的动力之中,却含有陷人于不幸、甚至死亡的毒素。粗一看会以为是夸夸其词,仔细阅读发现他所阐述的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对各种事情做出判断,这时一瞬间的第一反应,往往出于本能,即我们常说的欲望,所以往往做的决定是不合理的。所以在做出结论之前,应先设置个“理性的缓冲器”,使判断不是基于单纯的欲望,而能更多的接近月理性。
这个论述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项目部一个保洁员的事例(**公寓项目部)。由于本项目当时接手近一个月,护卫队伍已组建完成,工程方面也有完善的运行方案,我们更多的精力以及难点是组建保洁队伍,提升服务品质。前前后后有试用过的保洁人员也一度达到高峰,其中一个人的流失让我至今觉得遗憾。这名保洁员姓王,东北人,性格非常直爽,安排任何工作都能利索完成,当然质量有待提高,不过从“德重于才”的角度来看,这个人的工作态度是好的,即“德”是完全达标的,至于“才”就是他的保洁技能,是可以通过不断培训加以提高的。
保洁人员进楼定岗一周后我和项目经理经过巡视,一致认为目前的保洁效果不能达到甲方的`要求,于是决定召集所有保洁人员,参观每个人的岗位,在岗位上再对他们详细传达各项目保洁标准,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其他团队成员跟自己对比有哪些做的好的地方,同时又存在哪些不足,取长补短,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在第二天上午下班前半个小时,实施了这项计划,仅仅是出于老王的岗位离办公室近这个私欲,我就选择了从这个区域开始点评,当然我事先心里完全清楚老王的保洁质量不高,自然他的工作成了我的反面教材,在点评还没结束时,老王向我提出了辞职,瞬间我提醒自己冷静处理这个事件,其他成员在看着呢,同时也意识到这个方案的不合理性。其实我们想让他们提高的思路是对的,但是方法不对,错在不应该在整个团队人员面前指出某一个队员做的有多么多么不好,我们应该在团队中挑选一名做的好的作为典型,形成一种良性引导。

听物业讲师讲课读后感聚集86句


之前有听到的一个银行培训识别假钞的事例,在培训新员工时只让他们接触真钞,当他们在岗位上遇到假钞时会一时间反应出这和我之前接触的真钞手感不一样,反之判断就是假钞。这个方法用在保洁团队运行上也是可行的,我不断地向其他成员推崇典型队员的工作方法、效果,久而久之就成了其他人的工作标准,努力方向。还有一个很经典的木桶原理,决定木桶容量的从来不是最长的那根木头,取决了最短的,在我们项目的保洁团队里各种各种的人都有,但是我可以很自信地讲优秀的人过半,让这些优秀的人每天通过自己的工作一点点地良性引导其他员工,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服务品质。
《活法》的精髓是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简单,我所写的
拜读了《华为的冬天》后,感受颇深。通策的发展虽然没有华为厚实,但走的也是这条路。当然,整个社会环境在变化、发展,整体经济水平在提高,必然会有这些迅速发展的主流企业。
99年毕业来通策工作的时候,我身边的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人听说过这个企业,两年后,通策为许多人所认识。员工也从当初的二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二、三百人,发展速度可想而知。
《华为的冬天》告诉我,华为把问题暴露得很深,而且正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通策有没有这种精神?我知道吕总有,因为他是老板,其他人有吗?应该说部分人是有的,但,有多深?我无法估计,可是,有一点很明显,我们在管理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解决不好会极大影响通策的发展。不能说我们的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但是明天呢?万一冬天来了,我们打工的可以一走了之吗?通策呢?难道就在这样的冬天给冻死?
物业公司员工一直对自己讲的一句话:要对得起这份工资。所以我们有责任一起为通策想想,多解决些问题。
工作才两年,对问题想得肯定不会很深刻,但我还是想说说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只是为了一份责任。
一、组织机构易变,关系不够顺畅:
通策的组织机构图变了又变,频率很快,这样很容易造成关系的混乱和不顺畅,每一个公司的组织机构图都具有纲领性的作用,所以ISO9002标准首先要定这个,然后才能定其它的,再说公司的员工接受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听物业讲师讲课读后感聚集86句


合理的变化是正常的,但这不是改头换面而是部分的改进,况且任何组织机构都需要一定时间的验证。组织机构的框架搭得太大不好,会导致人浮于事;搭得太小也不好,限制公司的发展,所以拥有适宜、有效、可变的组织机构很重要。
二、管理的多头性,不科学性:
在通策,我总觉得领导太多,有时象夹在中间。就拿我自己来讲,我的领导是胡总,我只对他负责,其他人都不是我的直接领导,我可以在请示胡总后执行他们的意思,但如果胡总和他们的意见不一致呢?
问题就出现了。胡总也一直和我们说,管理上,对直接领导要绝对服从,就算领导错了,也要服从,因为你是他的执行者,当然更不允许越级汇报。对于非直接下属,在我和办公室这里只允许投诉的接待,其它一概退回。
并不是我们清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级管理者的权威,才能有利于工作的开展,相反,混乱在所难免。
三、学习、培训不到位、不及时:
我们的培训没有一个计划,所以不够连续和完整。ISO9002标准基本上要求每月都有培训,而且培训方式与内容都很丰富,有内在的办公室培训,也有外送培训,有岗位职责和操作方法的培训,也有与员工整体素质相关的培训。
而我们通策也很想做到,但方法单一,总是有始无终,导致学习、培训不到位、不及时。培训不仅仅是员工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更始我们公司知识结构改变和整体能力的提高,员工是变化的,有走的,有来的,但公司要发展必须有这个能力,有抵抗员工变动带来的任何影响的能力,否则,公司的发展会深受其害。做到这一点,培训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可追溯性就显得极其重要。
四、没有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
以顾客为中心并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做很多事情,许多通策人都没做到。我认为做得最好的是物业公司和销售部,因为我们知道大家的收入是靠顾客提供的,那其它部门呢?
记得有位业主这样和我说:有一天打电话去通策问土地证的事,接电话的人告诉他打错了,他以为真打错了,又打了一遍,结果还是那个人接的电话,并告诉他不管这个事的,这时业主非常生气,通策怎么会有这样的员工?

听物业讲师讲课读后感聚集86句


我想每个通策人都有义务把这个事情衔接到相关部门部门和人员,为什么没这么做呢?因为他不知道顾客是上帝,不知道通策的钱是哪儿来的。
记得吕总在天巢花苑一期交付是提出过:除了享用,一切由我们来做。物业公司的经营方针也是:以人为中心,服务为主体,业主满意为目标。我想这些都不是空话,是要落实到实处的。
五、团队精神不够:
通策团队精神有多少?协同作战能力有多少?大家都知道。我想关键是大家对团队精神认识不够,甚至有的人有其它不该有的想法,这是素质问题。我觉得人力资源部好好安排一下这方面的培训,它很重要。
六、考核业绩正确吗:
每个岗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考核办法也应该不同。若用同一个标准是错误的,会影响大家的积极性,处理不好会在类别划分、等级划分和强制分配方面产生消极影响。
另外,考核也欠全面,比如说有哪一点是考核工作连续性的?万一某个人走了,他工作的一块会受影响吗?如果影响不大,则说明公司各个岗位的厚度和可追溯性很高,否则工作还是没做到位。
说了这么多,没别的意思,也无意否定通策这些年的发展和壮大,同时也无意对通策的管理指手画脚。我是觉得在目前管理和经营上不断改进的基础上更应该注意某些方面,从而促进通策更大的发展和提高,并成为浙江知名的优秀企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