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觅渡觅渡读后感200字总汇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觅渡觅渡读后感200字总汇66条



那时,我还在初三,中考前最紧张的时刻。
那篇文章正如长夜中的闪电,一下就劈进了我的心灵,从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随着梁先生让每一字都能入木三分的文笔,我仿佛看见了辛弃疾痛痛快快打过几次仗杀过几次人的场景;看见辛弃疾厉兵秣马,整饬政务军务的场景;看见辛弃疾空负一腔热血报国无门,只能对古秦淮河痛拍栏杆的场景。在我看了梁先生的文集之后,又多了李清照带着前半生所藏的金石四处漂泊如浮萍的场景,岳飞笔走龙蛇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场景,毛泽东在窑洞里挑着油灯着文的场景,周恩来的骨灰默默洒向大海的场景……当我在脑海中幻化这些画面时,即使我是被辛弃疾痛拍的那条栏杆,是随李清照流亡的婢女,是毛泽东窑洞里为他着文而照明的油灯,即使岳飞饱蘸的浓墨在写前后《出师表》时甩我一身,我也愿意,只为跟随着梁先生梦回那些如金子般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岁月。
季羡林在序中评梁衡为“经营派”。从季老的字里行间看得出他对梁先生的提携。季老说:“一般都认为,写人物能写到形似,已属不易,而能写到神似者则不啻为上乘。可是梁衡却不以神似为满足,他追求一种更高的水平。”我想,能得到季老像这样的评价确实很不容易,也许这样永远追求更高水平的经营就是梁先生的文字震撼我的原因。这是松散派的文章所不能及的境界。这也是梁先生异常执着的追求的"境界。我更喜欢的是梁先生后期的文章。如梁先生自己所说,他后期的散文“侧重写理性,写政治历史、人生社会,重在挖掘人物的思想和人格。”他挖掘的太好了,每一笔都像一把铲子,能够准确的铲在存放历史文化的无价宝藏的洞口。我们不仅身临其境,还能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毕竟文字的真正作用不是显示自己的美丽,而是去结合思想的魅力。思想是它们的闪光点,优美言辞锦上添花,这才是我心中的好文章应有的样子。
阅读向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找回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的沉重感,那是无数先人用生命一点一点的积攒的文化底蕴,自然沉重。读梁先生的文章,让我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这灵魂的重量。有时,我会有要落泪的冲动。梁先生所写的人物大多具有悲剧色彩,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是为什么我在读史实时不泫然欲泣呢?多少有赖于梁先生“经营派”的特性。季老说,经营派讲究“谋篇布局,炼字铸句”。就像钢铁必须经炼铸才能成为举世无双的宝剑一样,梁先生炼过的字、铸过的句子,就化成了一把剑,直指灵魂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美,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或是笔墨中的一种优雅,又或是自然的一种恬淡。
诗经中的美是一种纯洁无邪的美。

觅渡觅渡读后感200字总汇66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字一句,四句一顿,悠扬的琴声与吟诵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悠扬动听,旋律的美妙不绝于耳。“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音调的上扬与下降构成了一篇美丽的乐谱,它不是现代人追求的摇滚与古典音乐,它的韵律似唱非唱,似通非通,给人绵长之感,大自然的空阔。它没有上下的起伏,只有人以宁静的心来觅渡,来得以发现这朴素绵长的韵律之美。
一位女子站在河的对面,追求她的.君子正倚靠在河的这岸,目不转睛盯着她,眼中满是爱意。这样诗情画意的情节在诗经并不少见,情节的美感无不流露在一字一句中。杨柳的摇摆,芦苇的摆动,在君子的眼中,无不是美丽的最好写照与衬托。每一句的描写,每一处的刻画,都得以让人觅渡到内容意境之美。
诗经朴实无华却动人的语言正是它美丽的主要源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于于归,宜其室家。”一幅幅和谐美丽的场景在语言的描述下更加亲切动人,对仗句的整齐,上平下仄的音调无不是语言美丽的最好情节。
我们读过很多古代的诗词,了解过很多古代人物的生平简介,也探究过其中的美。的确,美存在于古代,但也潜伏在我们身边,潜伏在每一件小事,每一个过程,只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觅渡……
一个柔弱之身的白衣书生,一个慷慨就义的革命英雄,他,就是瞿秋白。
秋白的文才折服了一代人。黄埔军校,上海大学的讲台上都有他的身影。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大眼睛与坐无缺席的讲堂,无不衬托出他那熠熠闪光的才华。秋白热爱文学,喜爱探索知识带给他的欢乐。他一生可以浸泡在书斋里,伴着书香气息,创作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学。把文字间的美丽带给后人,成为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并完全远离世俗,脱离战火硝烟,兵荒马乱,不参与一切革命纷争。
尽管如此,尽管文学高于一切,尽管他会在腥风血雨的斗争中受尽煎熬与困苦,瞿秋白仍然选择了革命。在寻觅前方路途的岔路口,将小舟驶向崎岖蜿蜒的道路。
瞿秋白以职业革命家自许。“八七会议”,他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发出毅然决然的吼声。可随即,被党的“左倾”狠狠地遏制住了喉,等着敌人的屠刀来砍。秋白被捕入狱。他虽为柔弱之躯,却内心纵横交错,有坦荡如砥。秋白明了了生死大义,锋利的刀架在了脖子上,寒冷刺骨也全然不惧。他已获得了最大的坚强,从容。
秋白一生在觅渡,一生也没有泊在好码头。他在无尽的探寻,寻找生命的归宿,探究自己内心的本真。
觅渡,觅渡,渡何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