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求人不如求己读后感摘录

2022-08-26 来源:百合文库

求人不如求己读后感摘录80条



两周前,看网上一朋友说用《求医不如求自己》来学习中医减肥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女儿身上,竟然有效的除去了她闺女一直以来的小水桶腰。于是,决定亲自买本来看看。
本来是想去西单用的书卡去买,九折,碰巧看到当当网竟然才卖十几块,少要了10块呢~~,于是在当当买。网络购物,北京本地快递竟然也只算成两块(20起一单,顺便买了别的小玩具)。很是奇怪,正版的书,为什么可以打折到这么低,29-16,那么书店的利润是相当的可观了~~~更何况当当网不可能不赚钱吧,16之中还有利润,那么这书到底成本是多少呢在说快递,竟然因为在特价区选购了玩具(5块钱的1个玩具),竟然快递也给优惠到2块钱!!!送件员坐公共汽车的票钱。商品收到后,发现包装竟然是非常好的瓦楞纸箱,书和玩具都放里面还要大出很多,箱子我家猫非常喜欢,比它原来玩的牛奶盒子质量好很多。包装要多少钱呢
跑题了,原本是要说书的情况:
我买了《求医不如求自己》,最初只把他当作普通书那么看——速读,一般一本这么厚的书,我速读也就1天就OK了,但是这书在我速读了一半之后发现,后面的我看不懂了,必须从头再详细的看一边才能明白中医那些道理。于是用了两个星期,每天看1章,然后速读前面的看过的,到现在为止我看了1半。这书里的东西很不错,颠覆了我们的很多习惯概念,真的是开卷有益,对中医的认识也比以往那些神吹乱盖的强很多。比如其中关于健康就说到,我们其实都是生病了才想到要关注身体,平时对待自己的身体很不好。就如同你买了一辆车,你还记得要经常保养,时时注意他的状况,听见发动机声音稍有不对就会去找维修的看看,平时注意的好了,车况好,不会在外出的时候出现状况,不会有大修的情况。但是我们对我们的身体有这么自己吗?偶尔的肩膀痛,也就是活动下,不痛就好,为什么不经常活动,多多保养,避免大问题的出现呢?
身体生病,人们总是怪细菌,怪病毒,为什么不责怪下自己,如果把人的身体比成一潭水,病毒、细菌比做这水中的鱼,要是鱼想在水中安家并不是说是水皆可,是要有条件的:水温、水质、水里的微生物、水里是不是已经长了草,所以很多时候生病和人们自身的身体状况是有关系的,现在人长期都是亚健康,离不健康就那么一步之危了。所以要在还健康的时候就关注身体,保养身体,把水质清了,自然有鱼进来也活不了了,更别提繁衍生息了。

求人不如求己读后感摘录80条


书中提到日常生活里常用的拔罐、刮痧、按摩,由于是药三分毒,所以书里比较提倡用身体来调理身体本身,或者用饮食和一些简单的温性丸药而不是用药物。
说说我的体会吧,我妈妈是风湿,很多年了,犯病时全身关节都疼,而且有时候是侧重左边身体疼,最重的时候走路都是瘸的`。医院给的药,长期服用芬必得,说白了就是长期吃止疼片,疼到瘸的时候就打点滴,全身使用抗生素。这些都是最省事的方法,吃药片1分钟,点滴的时间长,但是1年也就打两次,也用不了多久。妈妈自己是西医里的化验师,从来对中医不屑一顾。我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曾经就使用拔火罐、膏药,按照穴位给妈妈治疗过,治疗周期长,需要半个月左右,也能治好妈妈的风湿疼,而且不用吃药。每天晚上1个钟头,涂抹按摩油,上罐或者按摩之后贴膏药。不用吃药是这种治疗方法最大的优势了,但是妈妈后来嫌麻烦放弃了这种治疗方法。不过她现在由于1次风湿严重了,引起高烧几天,触发了糖尿病,问题越来越多。看到这本书之后,其中对于这种慢性病的治疗方法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对于拔罐的是给予了相当的肯定,身体重在平衡,一定要调理为主,为了健康怎么可以嫌麻烦。
等我看完后一定让妈妈也看看这本书。
刮痧我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没有发言权。不过正考虑学习下,根据书上说,刮痧对于寒毒初侵比较有效果。
最后说说穴位按摩。从小就给妈妈揉肩膀,妈妈在生我的时候肩膀受风,疼了1辈子,所以我一直给她揉,但是就是揉痛的位置,揉了N多年也没有好。看了这本书,终于明白其实我那种揉就如同看电脑时间常了揉眼睛一样,只能达到暂时的舒缓,根本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治疗性的按摩要找穴位,要找经络,要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书学到现在,一直没有练手的机会,男朋友不相信我能凭借看看书就学会什么,他相信中医,他以前做过针灸减肥和调理,效果非常好。他觉得这本书对于中医穴位写的太简单了,肯定不行。昨天,他感冒了,扁桃体红肿溃烂,嗓子痛到连水都咽不下。吃了一天药,在家昏睡1下午,晚上只简单的喝了点粥,我决定用他来检验下我学习的成果。由于对穴位不熟,我一边看书照图,一边在他手臂上开始点穴。主要是右手臂上的几处对肺,咽喉,扁桃体的穴位,中共5个,每小时按1遍,每个穴位按揉60次。我按我的他睡他的,不过只要一按倒扁桃体的穴位他就疼得叫唤。到晚上11点以后,他觉得身上清爽很多了。今天早上又按了两次,他觉得舒服很多,嗓子还疼,但是没那么严重了,开始吃早餐,还吃了很多葡萄,开车出去办事了,也开始说话逗贫了。

求人不如求己读后感摘录80条


由此,我信心大振,决定继续研究这本书,并且抽空背背穴位图。中医呀,毕竟那么悠久的历史了,深重到现在人根本研究不透的地步,所以一再被现在医学所摒弃。《求医不如求自己》的优点就在于浅显易懂,方便快学快用了,其实把吃速食面的习惯用在中医上也还是不错了。
在赏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
这是一本健康手册,挺实用的。这不最近胃痛,它就用上了,有同感的可以好好看下去啦!
爱吃,能吃,还能消化,这是有“口福”,是身体健康的`指证;有的人,能吃,但不能消化,长一身肥肉肉;有的人,勉强吃点,就胃痛,不舒服,怕酸,怕辣怕硬。胃一有病,整个身体虚弱,心情好不起来,“胃不和则寝难安”。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土穴,是长寿第一要穴,常刺激可降血糖,治疗胃下垂,肌肉萎缩通风等,统治一切与肠胃有关的疾病,配合中脘和脾经的公孙穴,可迅速缓解胃痛。刺激胃经的丰隆穴,可以消痰,让喉咙立马清爽。
慢性胃病,可以在足三里刺血拔罐,效果更加显著。足三里穴是消气穴,消肠胃的三浊,消化不好,胃胀,胃痛,三高等,要常常按揉此穴。为什么呢?因为胃经是人体的第二能量来源,有以下几大要点:一,足三里是强壮穴,能增强体质,对一切疾病都有效。二,足三里是胃经的合土穴,通治一切与肠胃有关的病症。三,中老年人艾灸足三里,疗效往往更加显著。
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也是我们后天获得营养的主干道。它上行头面,下行膝足,激活这条能量线,能让我们时时保持充足旺盛,精力无穷。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1
《劝学》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顾名思义,劝学,即劝勉、鼓励学习。这篇写于两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
一提到“学”这个字,就不禁令人想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激人奋进的千古名句,以及“凿壁偷光”、“画灰练字”、“头悬梁,锥刺股”的动人场面。古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之众人乎?

求人不如求己读后感摘录80条


学习,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正如荀子如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的确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然落到实处,有的人浅尝辄止,远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惜哉!有的人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光阴搭上去,知识未获得,岂不冤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过分沉湎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忽视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得的是芝麻,岂不悲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要想达到胜利的彼岸,贵在持之以恒。对待学习,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稍遇挫折就颓唐不振,持这种态度的人是无法成大器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未能钻研到底,结果与新元素失之交臂;已年过半百的谈迁在27年心血一夜间化为乌有后,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以超人的毅力重振旗鼓,历经艰辛11载,完成了巨著《国榷》。
粗的铁棒能磨成纤小的绣花针,靠的是一股坚韧不拔的气概;涓涓细流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倘若你有了这坚持不懈的毅力,再用以专一的态度,就如虎添翼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你若今天立志做画家,明天发愤当诗人,后天又刻苦练钢琴,鸿鹄之志倒是有了,但这朝三暮四,不专心致志的态度,到头来怕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专一”并不值得肯定。当今社会,一日千里,瞬息万变,不仅要求人们精通数理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对于时事动态,乃至琴棋书画,足球、电脑也不可忽视,这就需要我们在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学习,全方位地获取能量。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度过的。同样是忙碌的一世,结果有的人收获甚微,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却硕果累累,功成名就。这些都和学习态度密不可分。前者或如不能一跃十步的骐骥,或如六跪二螯的螃蟹;后者则似十驾的驽马,似一心一意的蚯蚓。究其原因,如是而已。

求人不如求己读后感摘录80条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2
《劝学》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开篇。是战国时期杰出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它告诫世人要将学习作为人生的罗盘、灯塔。
做一个刻苦学习的人,善于学习的人,要像思想家那样去行动,像实干家那样去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带着目的、带着思想、带着问题去学习,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读书还贵在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努力学习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学习前人的智慧,思考自己进步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心得,用行动来实践。
荀子所云“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学习的态度需要达到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实处。有的人还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惜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而忽视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得到的是芝麻,岂不惜哉!
《劝学》让我读懂了“粗实的铁棒能磨成纤小的绣花针,凭的是一股坚韧不拔的气概,,涓涓细流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正如: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3
荀子的这篇《劝学篇》,流传了千年,而至今仍然被我们视为经典。探究原因,少不了审慎严密的逻辑说理和有亲和力的语言、修辞,我总结了一下就是:循循善诱,谆谆劝诲。
首先从文章的题目上来看,“劝学”,要注意这个“劝”字。我们可以想象,教师是对学生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才会用“劝”呢?不是毫无感情的强硬命令,也不是宠溺无度的哀求,而是苦口婆心的劝诫,条分缕析地讲道理,以正确的学习观来引导学生,使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充满了人情味儿,使学生更愿意接受。
《劝学篇》中出现了大量的比喻论证,这也是荀子循循善诱、谆谆劝诲的一大表现。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4
荀子的《劝学篇》是关于学习的传世名篇,文中反复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目的、态度和方法,强调学习是人们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其中“学不可以己”、“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等等都是此文开宗明义的核心观点,它告诫世人都要将学习作为人生的罗盘、灯塔,做一个刻苦学习、善于学习的人。

求人不如求己读后感摘录80条


古人云:“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意思是讲,从学习中产生管理国家的学问,管理国家的学问是学习的实施。管理国家的人不学习,就无法度可以遵循奉守。领导干部素质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拥有的知识。领导干部掌握的知识越多,并善于应用,其思想就越解放,眼界就越宽广,胸襟就越开阔,品德就越高洁,这样才会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才会使自己更加完美,更加富有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5
读了荀子的《劝学》,我不仅被文中优美的语言和生动而深刻的比喻而深深吸引,更重新思索了“学”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就像文章开篇所谈到的:“学不可以已”,无数句古语在鞭策着我们去学习——“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个漫长而终身需肩负的使命,又需要点点滴滴积累的坚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付出努力与汗水的人,即使拥有方仲永一样的天资,也终将一事无成,而许多天资平平却在后天悬梁刺股、坚韧不拔地奋斗、学习的人,也获得了他们的努力应得的成就。
古人劝学的例子数不胜数。 "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只为孟子能有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至此专心致志不受干扰:断织劝学,只为儿子明白“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道理:乐羊子妻,引刀趁机,只为证明学习与织布一样,需日积月累,“遂成丈匹”。无数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需要坚持不懈,需要脚踏实地,需要付出艰辛,需要矢志不渝。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6
《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然而学习又得先有目标。应该“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这种圣贤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区别就是“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劝学》这篇最重要的就是讲到了明心见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德才能明道。但德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谓之性德。然而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为众生的.性德被无明给蒙蔽了,无法显示其光明清净的妙用,反而显示出污浊的身心世界,令众生枉受轮转六道的痛苦。

求人不如求己读后感摘录80条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净光明显示出来。修德就是积善,积善即是明道的资粮。善法有世出世间的不同。这种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强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并不是局限世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儒家之道行之极处也是可以出世的。当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为高超圆满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绝非凡夫之境界。众生本来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会变成愚昧,实在是性德被障碍的缘故。因为修德而显出性德,神明不过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晓其是自得,非从外来。“圣心备焉”,圣心即是真心,“备”者恢复也,去妄显真。荀子所在的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但绝不可说中国即无悟道者,佛经亦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7
今天,一时兴趣起,拿起《读点经典》便读起来,当读到劝学篇时,不禁思绪万千。平常的我总是抱怨没有时间学习,抱怨自己技不如人,抱怨自己的遇事缺乏机智,不能妥善处理。当学完《荀子劝学篇》时,才有所悟,这一切的抱怨都是徒劳,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我就是典型的,不学习,不知道天高地厚。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当我们遇事时,要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学习别人的长处,增长自己的见识,丰富大脑,结合实际加以运用,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要善于动脑,换一个角度思考,正所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地学习积累,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我不是天才,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永不放弃,自身的能力会与时俱增。

求人不如求己读后感摘录80条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点也不假,一篇文章能打开我多年的心结,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学习,完善自我将是我奋斗的一大目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只有长期的努力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弥补自身的缺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