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读后感作文讲评课合计

2022-08-26 来源:百合文库

读后感作文讲评课合计86条



读后感作文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学习并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并写一篇有关《鹬蚌相争》的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板书:写读后感)
2、什么是读后感呢?
师述: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是
二、 学习写读后感。
下面我们按三个步骤来学习。
1、审清题意,明确内容。
学生默读,思考: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交流。
2、确定感点,选择材料。
①、明白“感点”:就是最让你受感动的那一点或方面,也可以说是观点(主题)。
②、给文章列感点。
学生浏览课文《鹬蚌相争命》,师生共同列出文章的感点。
③、师述:同样一篇文章,若让全班同学来写读后感,每位同学的感点不一定相同;同样一篇文章,若要你来列感点,你也许会列出许多个来,你则只需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感点来写。
3、按序写作,详写重点。
①、拟题。
直接拟题:读《……》
读《……》有感读《……》后想到的读《……》的感想读《……》后的感想读《……》后《……》读后感《……》读后我读《……》有感于《……》
以感点为正题,以“——读有感”等为副题:如:
——读《鹬蚌相争命》有感
②、读后感的写法。
开头:关键字:篇名感点
(用一两句话点明原文篇名,说明感点。)
中间:关键字:介议联
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侧重与感点有关的主要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
议(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内容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 联(具体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感受。)
结尾:关键字:照应总结(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点)

读后感作文讲评课合计86条


三、例文赏析。
四、列提纲、动笔写作。
师提示:写读后感三忌:一忌大段抄录原文,读后感变成了“读后抄”。
二忌大段写检查、作保证,读后感变成了检讨书。三忌感想脱离原文内容,感想与所读脱节、无关。
五、写读后感
好,刚才我讲了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你们回忆一下都是什么,下面你们试着写一篇读后感好吗?《鹬蚌相争》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了,我们就写一写这课的读后感吧。
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读后感作文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写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会写读后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最近你看过什么书?或者读过什么文章? 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
2、师述:如果我们读别人的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读,那还不算读。真正地读,是从文章中“读出自己”,好比看一场电影,看到动情处,你会流泪,这说明你不仅仅是在看电影,而是从电影中“看出了自己”;再如我每天带上随身听,徒步上班,对《老师的窗前》百听不厌,这同样是因为由此很自然地想起过去的校园生活,总之,我是把自己给摆进去了,也就是“读出了自己。”同样,我们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会为之浮想联翩,会为之感慨万千??我们说这也是“读出了自己”。今天我们把这种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感想给它一个科学的名字——读后感。
3、明确目标。
读后感可以是阅读时即兴写在书旁的一句话,可以是及时写下的一段话,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读后感可以是边读边做批注,可以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认真反思后写下的一篇文章。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读完一篇文章后掩卷而思,用几段话或一篇文章写下自己的感受。(板书:写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讲评课合计86条


二、确定感点。
1、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只有把文章读懂了,读通了,才有感受可言。
2、理解“感点”。感点就是读完了文章后最使你感动的那一点或方面,也叫“观点”或主题。
3、阅读《大仓老师》,说说你最感动的是什么?指导学生给这篇文章列感点。
三、畅谈感受。
1、推荐文章学生阅读。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全班交流。
四、学写读后感。
1、默读例文,看看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该怎样写读后感呢?
2、交流。 强调重在写自己的感受。
3、除了像例文这样写之外,读后感还可以怎么写?
五、学生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内容构思好后自主习作,教师对写作较差的同学个别辅导(如:整段、整段抄原文的,联系实际空洞的和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六、文后指导
1、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2、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3、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4、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5、修改作文。
6、誊写作文。
读后感作文课教学设计3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针对学生在写读后感时无从入手,不是照抄原文,就是漫无目的写些感受,总之没有章法,不得要领。因此特借本次作文的机会,向学生系统的介绍一些写读后感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读后感的写作要领,从而激发写作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题目分析:
1、内容
《读×××有感》习作要
2、 题目

读后感作文讲评课合计86条


题目可以用“《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如“我与扬科比童年——《小音乐家扬科》读后感”。
3、 要求
写读后感或
二、 教学设计理念:
本设计努力体现《
1、重视学生准备读后感写作材料的过程。读好文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和关键。
2、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教师不能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更不要用范文来束缚学生。让学生自选内容,自读自悟,自主拟题,自由写作。 3紧密结合习作例文让学生体会学习写作方法,忌空洞的说教。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不写空话、大话、套话。
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音乐导入:听一首优美的乐曲,你们感觉舒服吗?其实如果你是个细心观察生活的人,你就会发现,一首动听的乐曲、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件事、一本书常常会引发出我们许多的感想,把自己的这些体会、感想记录下来就叫做读后感。
2、出示读后感的定义。在这些感想中有的是学到的知识,有的是弄懂的道理,有的是受到的启发教育??能够及时地写下这些所思所感,既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又能提高写作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那么怎样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
(二)问题讨论。
要想写好读后感,先要明白以下四个问题:
1、是否读过的每篇文章都能写读后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读的懂得文章能写读后感,而文章太深奥,读不懂就没有办法写读后感;文章读着有意思,激发了你的情感,是你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就能写读后感,而文章读着没有意思,就不能写读后感。
2、读后感的侧重点是“读”还是“感”?
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读后感应该侧重在“感”字上。如果侧重于“读”,那么读后感就成了“读后抄”了。
3、读后感中的“感”指什么?
引导学生用感来组词,明白读后感的“感”字是感受、感想、感动、感情、感悟,即获得的知识,明白的道理,情感的波动以及不同的见解等。

读后感作文讲评课合计86条


4、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是什么?
在讨论中让学生认识到:“读”是写读后感的前提和基础,是最关键的一环。要想写好读后感就得把原文读好。走马观花得都,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让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三)结合例文,学习写法。
1、分析例文《一本叫人大开眼界的书》,让学生仔细读例文,并画出文中作者的感受,指名分节朗读,回答作者有什么“感”?
2、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一是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感受得深刻一些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的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二是根据自己的感受,选取感受最深的点去写。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不要面面俱到,要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
3、通过分析例文,让学生初步学会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
(1)紧扣原作。
这是写读后感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读后感与原作品的主要内容相违背,别人读了以后将不知所云。
(2)抒发真情。
读后感要有感而发,只有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读后感才生动感人,要避免空话、大话。
(3)联系实际。
写读后感应该选择具体事例,联系我们自己或周围的一些人和事,这样写出的“感受和想法”,才让人信服。
(4)叙议结合。
包括先叙后议和夹叙夹议。不管是先叙后议,还是夹叙夹议,都要做到“叙得少,议得多”。
(四)选文读文,命题写作。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读后最有收获体会、受益最多的读物作为阅读对象。
2、读好原文,选择感受最深的点。
3、自由命题写作。
读后感作文教学反思1
要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读后感作文讲评课合计86条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写读后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一、“读”和“感”分离。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的随意而发的感慨。
第二、“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这也是不对的。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
第三、不会结合实际,。感想很空泛。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如下的指导:
1、精心细读课文。
首先要指导学生用心地“读”,理解地“读”,有情感地“读”。没有这样的“读”,不可能有“感”。
2、要选好“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
3、联系实际谈感受。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首先,是联系个人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迹观点,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言行,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读后感,这样的读后感才是真实感想。
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差异
教学中出现了几处与预设不同的情况:首先是学生对所选文章读的不够透彻,对文章整体把握有所欠缺,导致了叙述过程中的不尽如人意。其次是在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习作过程中,没有安排好,使得在讲评过程中没有出现某篇文章的完整读后感。
总之,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就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读后感作文教学反思2

读后感作文讲评课合计86条


教师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为是立足于自己言传口述的工作实践中,有感受,有体验,不是在教学之外搞“空对空导弹”,追求那种徒有其表的“火光”与“声音”,而是留意观察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设法“定点清除”有碍收益的问题。而问题就是课题、
思看成了一种公共性的、社会性的活动,它强调了教师反思的社会意义。反思绝非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心理活动,它应该是面向其他教师的、面向公众的,也完全有理由在一种民主、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得到互动和交流。
怎么进行反思呢,书中介绍了5种途径,一是要撰写教育日志,把自己在教学中随时出现的、记忆最深刻的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二是撰写教育案例,把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学生展示典型思想、行为、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撰写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把自己从事教学中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记录心灵成长的轨迹,道出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感,既利于理解,又能给学生带来想象的空间;四是通过教后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扬长避短,不断改进,就使教师有了很多收获;五是进行网络学习,跨区域共享集体智慧,促进研究深入,既方便快捷,又实现了交流的互动。在反思中要反思态度、反思内容、反思效果。
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阶梯,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见证了我们洒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们坚实的脚步。让我们一起来善待反思,全方位地反思,进行有效地反思吧!
读后感作文教学反思3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批阅完了读后感,有点吐血的感觉。 写作前几周就布置学生要多读几本好书,作文写了,我伤心了。全班的作文放到一起,能称得上是“读后感”的,不足10篇,10篇里头也就5篇上下,还算有质量。剩下的,都算不得读后感。归纳一下问题有这几种:第一种,是无感而做。这是主要问题。很多学生的读后感,其实没有感想,只是因为老师布置了作文,不得不写上一篇。至于感想,这个真没有!也就是把书里头的内容概括一下,然后无病呻吟,空谈感受,喊几句口号。第二种,没有感想。第一情况下,学生还知道要加点“感想”。这种的,就是重复书本内容,甚至于把《序》里的话摘录编纂一番,字数勉强够了,就成了。第三种情况,就是莫名其妙了,书本的内容和自己的议论互不相关,也不知道放在一起做什么。好像也是为了填我给的作文框架而硬凑到一起的。

读后感作文讲评课合计86条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失败的习作。相比较而言,学生写的一篇电影
这样的习作是令我震惊的。它说明,学生并不是写不了读后感,而是我的引导出问题了。带着学生去看电影的班主任老师跟我说,电影过老师跟学生进行了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了影片的意义。这样看来,学生的读后感写不好,主要责任在我。
反思一下,原因可能就是:缺乏对书本的阅读引导。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以任何一本书为例,带领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我只是“散养式”让学生自己随意看,看完了就写“感想”。因为思想方面、情感方面都没有给予适当的提点。学生是真的没有感受。作文时,硬要学生写“感想”,他们只能干巴巴凑些句子给我。所以,我想,我应该重新尝试一下让学生再写一篇读后感。
月初,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继续“啃”管建刚老师的书。有了前两本书——《我的
可以说,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之前一直疑惑的一些问题,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一、怎样写好人物的说话
目前,正在教三年级,三年级的习作中经常要写故事,故事少不了人物,更少不了人物的说话。可是,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一写起来无非就是用“××说”的句式,大不了在前面加上一些修饰词,例如:高兴地说、生气地说。如果一篇习作中,从物对话比较多,从头到尾读下来真像喝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管老师把这种情况叫“‘说’病”。
“说”病怎样治?注意提示语。通过对学生习作的讲评,管老师总结出一些不用“说”字,写提示语的方法:1、对“声音”、“话”的描述,作提示语。2、用人物的心情写提示语。3、用人物的动作、目光写提示语。真正好的对话,精彩在提示语,那些一天到晚“我说”“他说”的对话是不精彩的。
提示语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可以放前,可以放后,也可以放中间。至于什么时候放什么位置,不仅需要学生做个有心人,多看书、多琢磨,还需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多发现、多鼓励。
二、如何培养读者意识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写的过程中要多想想什么样的文章读者爱看。什么要是读者意识?引用管老师的话:“写作,你要有一种感觉,我这样写,读的人会笑,会感兴趣。这就是读者意识。”最近,王老师跟我们分享的统编教材培训,就特别指出三年级的习作教学要加强读者意识。统编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写好后和同学交流,询问同学的看法,并修改自己的习作。怎样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在管老师的作文讲评课中,前面都会有欣赏的环节:课件出示学生习作中写出的`佳句,针对这些佳句进行点评。最欣赏管老师在讲评中说的一段话:“能够让你在阅读中有情绪起落,起落之后发出会心一笑,那就是美妙。写好作文后,一定要回过头来读一读,有没有这样美妙的句子。没有,要念,要修改,要打磨。”

读后感作文讲评课合计86条


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老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多发现并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亮点,通过作文讲评课,让学生知道哪些句子读者爱看,在不断的鼓励中,让学生有写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的读者意识。
看完管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例,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同时也感到压力山大,因为上好讲评课并不简单,需要老师具备三大能力:第一,要能欣赏学生作文的“好”。第二,要能切实地发现学生作文中的语病。第三,要上好讲评课,教师肚子里必须有一个训练系统。真是越读书,越觉得自己知识浅薄,学习的道路还很长啊,为自己加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