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关于庄周梦蝶,与人类死亡与虚实的讨论。

2023-03-06哲学生死感悟 来源:百合文库
本篇文章是UP倾情奉发,前面是转载,后面是UP主对与生死的一个看法和相对大家,对世界想说的话,前面的文章希望大家能仔细观看,或者多少看一些。我希望大家能够多多转发一下此文章UP主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并惊醒!那么就让大家来进入到文章吧!
论点
庄子癫之一/圣神贤
化蝶寻欢,甚思感慨!鼓盆歌道,是此悠哉!
授乐传教,自然文采!离尘脱世,亘古奇才!
庄子癫之二/圣神贤
至道任性,难命王佐!天生意气,不羡君侯!
庄子无改,精神其采!能者千千,比如我癫?
“庄周梦蝶”是庄子借由其故事所提出的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其探讨的哲学课题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究竟能不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
详细阐释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庄子在用一个最简单的寓言来说明一个人类最沉重的疑问,即生死问题。
追寻实质
表面看,庄子永远活泼潇洒,然实质上从庄子认为生的痛苦中不难看出,其哲学的人生观前提是持“有待”的悲观态度的。虽说《庄子》极具自由精神,也追求自由“无待”的人生,但这并非意味着人生本是自由的,庄子也并不否定这点。因此即便是在最具自由精神的《逍遥游》中他仍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业也。此虽免乎行,犹有可待者也。”——何其悲哀!连飞跃南冥的鹏鸟与御风而行的列子都谈不上逍遥,处处受制,那么渺小若在榆枋树间跳跃的蓬间小雀般的人又将会是何样的可怜!在此,庄子自由人生理想终究同现实隔着一段距离,“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的藐姑射山神人只是种虚拟的存在,现实中比比皆是的却是支离疏、申徒嘉、子舆等受尽命运摆布与折磨的不幸者。
在“庄周梦蝶”之前,罔两与景的对话中,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明确表达出庄子认为人生有待的悲剧宿命观,这实际就是“庄周梦蝶”中也隐含了的对存在认识的人生观前提,其中不辨蝶梦庄梦,不识蝶与周的真幻,不正反映出庄子感觉个体渺小和类如“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无知而不自由的悲观吗?因此,庄子不禁感怀而呼:“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
在这种有待的悲观宿命论基础上,生的痛苦,人生的无常,不免在“庄周梦蝶”中隐约流露出“人生似幻化,终当归虚无”的对人生真实性的怀疑。庄周将人的存在问题设置于梦境中,其实也是借寓言影射“人生如梦”。庄子重生,珍视而执着人生,所以便觉人生的短暂与生命的易逝,短促的人生就显得难以把握和难以认清,因此便会产生虚幻的感觉。而且,当人被作为存在者对存在进行追问时确实是难以明辨的,郭象云:“今之不识胡蝶,无异于梦之不识周也,而各适一时之志,则无以明胡蝶之不梦为周矣。世有梦经百年者,则无以明今之百年非假寐之梦者也。”由于个体存在的偶然性与感性因素的存在,存在的真实性很容易迷失在现象世界中,人的自我意识也会迷失其中,难辩真伪。庄子极力追寻存在的真实,但《齐物论》中的相对主义却把他拖入认识与思辨的无限循环之中,结果由于脱离了某个具体的客观时空条件而造成“我意识我活着”的存在意识暂时中止,存在的真实感也因此而失去了——以之便有了“人生如梦”的感受。
对此,《庄子》中有两段文字与“庄周梦蝶”颇为相似,既可视为对寓言的敷演,也可看作对“人生如梦”的一种佐证: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 ——《齐物论》当庄子以“庄周梦蝶”的方式来思考存在时,当其在“人生如梦”的虚幻中迷失自我时,他便有了一种失落的哀愁。叶朗讲,“闻一多说,庄子的思想和著作,乃是眺望故乡,是客中思家的哀呼,是一种神圣的客愁。所以《庄子》是哲学,因为凡大哲学家都寻求人类的精神家园;《庄子》是诗,因为思念故乡是诗的情趣;《庄子》又是美,因为如康德所说,凡最高的美都使人惆怅,忽忽若有所失,如羁旅之思念家乡。”从“庄周梦蝶”中确能味出神圣的客愁与深深的惆怅,而且整部《庄子》似乎都有那种失落精神家园的“无家可归”:
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不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似是日徂。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田子方》个体的人被偶然地抛入世界(“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却在这偶然的现象世界中“沉沦”(“效物而动,日夜不隙,而不知其所终”)了。仔细咀嚼,“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是一种无缘的失落,庄子于蝶我表象中迷失自我也正是主体本真的失落。同时,这里还存有认识本身的矛盾问题。“庄周梦蝶”中的迷失也就带有了一种浓厚的哲理意味——“看到人类的盲目和可悲,仰望着全宇宙的沉默,人类被遗弃给自己一个人而没有任何光明,就像是迷失在宇宙的一角,而不知道是谁把他安置在这里的,他是来做什么的,死后他又会变成什么,他也不可能有任何知识。”[7]人类整体的存在与追求似乎失去根本性的意义与价值依据,这是悲剧性的,反映在“庄周梦蝶”中便是追寻精神与失落情绪的并存。
而且认识的局限也就造成人的“有待”和限制了人行动的自由。尽管“庄周梦蝶”充满了悲剧意识,但庄子没有走向《列子》中“吾与汝亦幻也”的悲观主义或虚无主义,毕竟“人活着可以接受荒诞,但人不能生活在荒诞之中。”他仍承认“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庄子》具备了中国哲学那种乐观和超越的精神,它要由有限达至无限,所以他要“齐物我,一生死”以至“物化”之境。另外,“庄周梦蝶”的超越反映到生死方面,也体现出中国哲学的乐观主义,或者说是“知天乐命”“安时处顺”,它毕竟只要达到哲学上的超越,而不求现实中积极的抗争: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 ——《大宗师》由此,庄子“以悲剧情绪透入人生,以幽默情绪超脱人生”他从悲剧性宿命观转到了传统的“乐命知天”的乐观主义精神境界,这倒是与儒家的“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其前。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的礼乐精神颇为相通,其原因是与中国农业文明产生的巫史乐感文化的“和”的观念及“天人合一”思维模式分不开的——“对现世的执意追求,是儒道两家的共同愿望。就精神意向而言,这种愿望体现为把现世生命的快乐感受作为精神世界在世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人的人生观永远是乐观的。于次,便又由乐感文化的审美超越及“天人和一”思维模式牵涉出了另一个问题。综上所述,“庄周梦蝶”以感性人生为出发点,以对个体存在的追问得出了人生的悲剧认识,而且庄子的醒意识也让他更显出一种遗世的悲哀。但具有浪漫主义自由气质的庄子却不沉沦其中,反要在现实感性生活中超越有限的悲剧人生,“以美启真”,把握存在的本真状态,追求一种自由的理想境界——人的诗意栖居。
换句话说:人首先必须存在,然后才有思想。存在是现实的,思想在现实中产生,但思想本身是虚幻的。人只有现实的存在需求得到满足、存在得到保证以后,才会产生虚幻的思想。因此,当庄周提出它与蝴蝶之间谁梦见谁的问题时,他存在的需求一定得到了满足,他现实的存在一定是有了保证,才会提出这个虚幻的问题和思想。但是:庄周所提出的虚幻问题或思想本身,即“我是不是存在”?其实是一个只有在现实中才能得到证明的问题。而“庄周梦蝶”的问题之所以至今无解、之所以成为雅谈,就是因为人们并没有到现实中去寻找证明,而是试图在虚幻的思想中追求答案,最后只能是沦为空想或雅谈。庄周当然是一个思想家,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讶异。但人生最大的讶异和思考,也许应该是:人为什么要活着?并且总是要吃饭而永无止境?因此,“庄周梦蝶”的问题也许可以这样回答:
无论是庄周还是蝴蝶的存在,都必须满足作为一个生物存在(庄周对此并没有怀疑)的首要条件:一定要吃东西或者说摄取营养。那么,我们就可以对庄周说,如果你会饿并且想吃东西的话,那么你一定存在!庄周会说,我当然想吃东西,但是蝴蝶也想吃东西呀,我又怎么知道我是蝴蝶还是庄周的存在呢?那么,就看你究竟想吃的是什么东西,并且吃了以后确实能解决你的饥饿,并产生存在的感觉了!比方如果你吃的是花粉,并且能不饿且快乐地飞飞,那么你就是蝴蝶无疑了!如果你还是想吃人吃的食品,并且你不吃的话就感到饿得慌,那么你就别装酷了,庄周你其实还是一个名叫庄周的人。
相关观点
公元1641年,西方著名哲学家笛卡尔在《形而上学的沉思》或作《第一哲学沉思集》(Méditations sur la philosophie première; en: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中阐述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人通过意识感知世界,世界万物都是间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这一论点是怀疑论的重要前提。其原文如下:“直到现在,凡是我当作最真实、最可靠而接受过来的东西,我都是从感官或通过感官得来的。不过,我有时觉得这些感官是骗人的;为了小心谨慎起见,对于一经骗过我们的东西就决不完全加以信任。可是,虽然感官有时在不明显和离得很远的东西上骗过我们,但是也许有很多别的东西,虽然我们通过感官认识它们,却没有理由怀疑它们:比如我在这里,坐在炉火旁边,穿着室内长袍,两只手上拿着这张纸,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
我怎么能否认这两只手和这个身体是属于我的呢,除非也许是我和那些疯子相比?那些疯子的大脑让胆汁的黑气扰乱和遮蔽得那么厉害,以致他们尽管很穷却经常以为自己是国王;尽管是一丝不挂,却经常以为自己穿红戴金;或者他们幻想自己是盆子、罐子,或者他们的身子是玻璃的。但是,怎么啦,那是一些疯子,如果我也和他们相比,那么我的荒诞程度也将不会小于他们了。虽然如此,我在这里必须考虑到我是人,因而我有睡觉和在梦里出现跟疯子们醒着的时候所做的一模一样、有时甚至更加荒唐的事情的习惯。有多少次我夜里梦见我在这个地方,穿着衣服,在炉火旁边,虽然我是一丝不挂地躺在我的被窝里!我确实以为我并不是用睡着的眼睛看这张纸,我摇晃着的这个脑袋也并没有发昏,我故意地、自觉地伸出这只手,我感觉到了这只手,而出现在梦里的情况好像并不这么清楚,也不这么明白。
但是,仔细想想,我就想起来我时常在睡梦中受过这样的一些假象的欺骗。想到这里,我就明显地看到没有什么确定不移的标记,也没有什么相当可靠的迹象使人能够从这上面清清楚楚地分辨出清醒和睡梦来,这不禁使我大吃一惊,吃惊到几乎能够让我相信我是在睡觉的程度。”(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 第一个沉思》)
相关形式
1641年,笛卡尔在《形而上学的沉思》(en: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中阐述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人通过意识感知世界,世界万物都是间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这一论点是怀疑论的重要前提。
如期而至UP主,要在这篇文章讨论、谈论up主之前提到的关于人类生死虚实的文章。
呼……话题很沉重,不知如何说起……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家是否会会胡思乱想,来考虑哲学。好好的想想我们的源头。——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为何而来?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要干些什么?我们要去往哪里?死亡是我们的尽头,但是死亡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向来是人类千百亿年存在而未能解决的终极问题,也是源头问题。也从古代开始,人类的个个璀璨文明就诞生了无数伟大的哲学。其中,在我看来最伟大的哲学便是追寻人类存在的真谛,本源。其中最让我钦佩的,也是最让我感触颇深,引起共鸣的伟大哲学家便是庄周,庄子。他本人的观点以及所阐述的内容便在文中,这也是今天UP主要与大家讨论的。
现在就谈谈UP主本人的自我觉醒,到了解庄子的一些思想理论的过程吧。
在我13岁那年以后也就是上了初一以后,我时常到了晚间时,躺在床上独自一个人开始思考感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以及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时,我就感到特别可怕。
从一开始的思考人生下来是干什么么的?我们为什么生下来?是谁创造了我?经过我同意了吗?还是说我没有同不同意得的资格?啊!对啊我们太渺小了。渺小的很可怕,渺小的不可理喻。我感觉我们背后一定有一位大能缔造了我们,开启了文明。可是是谁呢?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呢?浑浑噩噩如芸芸众生搬的生活着,——————活在死中不知死。这很可怕。我想的这个阶段时还是不知道,没弄清,没悟懂我们存在的意义。但是我很愤怒,非常非常的愤怒!——我们存在了。却不知道为何而存在;存在是为了干嘛。然后过完我们的一生然后死了。这这这好可怕!简直不可理喻!更可怕的是……更可怕的是我们当中绝大多数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关键的点——为何而生——为何而活——何为归宿。这是很可怕的,啊!其实就算是意识到了,比如说是我,我这个人现在意识到了。
然而意识到了又能如何呢?我能解决吗?就靠瞎几把悟?(说难听了就是瞎几把猜)这根本毫无头绪,毫无切入点,毫无……——我简直要崩溃了。为了世人的木讷与无为而崩溃,感到可怕。然而然而更可怕的是残酷到变态的现实——就算知道了又如何?你能干嘛?拯救世界?启示世界?这其中的难度已经难道变态了。难道让人无法反抗,无法无法抵挡。因为无从下手,无从思考……甚至绝望到一种地步——傻人有傻福,只要像傻子一样活下去,就算你哪一天觉悟了,也要懂装不懂。因为你无能为力。绝望吗?我也很绝望。绝望到什么地步?我来告诉你,每当我思考,感悟到这一切的一切是如此的不解,我们就好像一个被抛弃的孤儿,生了下来后就甩手不管,任你如何。然后直至死掉,呵呵——哼哼。我就想说这TM的是什么鬼啊?我次奥,难道说我们想诞生想有意识就要意识吗?然后没有任何启示,知道死亡吗!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存在?啊!为什么?人活着就是为了死吗?我们就好像机器人或是人工智能一样被造出来就不管了直至死亡。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存在?为什么还要被造出来?!为什么?为了死吗?王者荣耀里面韩信有句台词说的非常棒,非常平淡的一句话却点破迷津成为了醒世真言——“人,总得有个活着的理由。”对,没错。完全没错,每个人都应该有个活着的理由。没有这个活着的理由存在的话——“那我还不如不存在的好。”“那我还不如不存在的好。”
啊——啊我说了什么?我说了了什么?_?——“那我还不如不存在的好。”
我的思想好可怕,也许可怕到了极端。————或者说让我认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我没有被造出来哪里来的意识来思考感悟这一切?我有什么资格……我……如果我不存在的话对我来说什么都是虚无其实连虚无都没有。我没有任何意识,世界……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没有了,我没有了对外界感知,连我自己也没有了。没有了。好可怕,好可怕。我是有信仰的,我信仰伊斯兰教。我知道我现在所说的话几乎违背教义,我还是要说,我可能看起来思想有点可怕。我……不……我这是在写文章吗?……啊!对我是在写文章
还有一点对我来说非常可怕以至于我现在每天都尽力让自己过得充实,变得非常忙,尽力让自己融入到这个世界中,忙碌到想不起这些事情就已经昏昏欲睡。因为每当我开始思考感悟这些事情的时候,思考到——人活着的意义的时候这便到了我永恒的瓶颈期。我的感悟到此就戛然而止。思维陷入到漩涡当中——“人类存在没有意义,你我他都是虚幻的,没有意义没有理由存在于世,没有任何意义”呃————我便会窒息,你没看错是窒息,也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种经历与感受。感悟生死感悟到最后发现我们好像没有任何活着的意义。没有意义……全都没有……都没有……那我为什么还活着还要活着?我窒息了。我甚至出现了幻觉——我如果再加一把劲,我就可以触摸到人存在的奥义、真谛可是我的感悟与思想被什么东西给阻止了,它她他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将我窒息来阻止我的感悟、冥想,也许更多的只是我自己机体给我的一种保护意识又或者是…
…我也说不清楚
但是——
——我认为怀着感悟人的起源死去,和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死去终究是有不同的,知道的人到底是知道的人,不知道的死都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解决不了,那么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是也就是感到窒息的我此时在大海捞针搬得思考方向中有了一条明路,呵呵哼哼依然是一条看似好像不能的路。——长生不老,获得不死的能力!在获得不死的能力后,我,我们,咱们就可以我穷无尽的思考、感悟、冥想、坐忘等等等等。想的慢想不通,资质愚钝那又如何?只要时间不限再愚钝的人也可以悟透,脑子不够时间来凑嘛~我是永远不会放弃对悟懂人类意义的追求的,还有对永生的追求!记住,我为了永生而追求永生而是为了悟道人类存在源头而去追求永生的。
但是我要感谢这个世界,感谢这个时代,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真的是太美好了尤其是我们这一代,还有下一代。都有获得永生的机会,科学家们已经都在为了永生事业疯狂的努力着,我们还有什么不努力的呢?不要灰心不要放弃。坚持我们信念!为了新时代新纪元而觉醒感悟吧!人们!为了人类的新纪元而做这努力的先行者吧!让我们接过庄子等古代伟大哲学家的思想和遗愿而继续前行吧!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多多转载让更多的人觉悟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再浑浑噩噩的度日,而我相信今后的芸芸众生将不再是以前的芸芸众生而是开创整个人类新纪元的伟大先行者!我们的努力不会被历史所遗忘!我的存在绝对会是独一无二的光芒!大家行动起来吧!为了永生为了人类而奋斗起来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