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浅谈人间失格,与相关作品

2023-03-06文学人间失格罪与罚eva 来源:百合文库

再见,绝望先生
一,作品简介:(来自百科对作品有所理解的可跳过)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
《人间失格》以“我”看到叶藏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开头,中间是叶藏的三篇手记,而三篇手记与照片对应,分别介绍了叶藏幼年、青年和壮年时代的经历,描述了叶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道路的。[1]
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该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杀身亡。[2]
二,作者简介:
太宰治(だざい おさむ),本名津岛修治(つしま しゅうじ),日本小说家。太宰治从学生时代起已希望成为作家,21岁时和银座咖啡馆女侍投海自杀未遂。1935年《晚年》一书中作品《逆行》列为第一届芥川奖的候选作品。结婚后,写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阳》等作品,成为当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时年39岁,留下了《人间失格》等作品。太宰治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贵族院议员,同时经营银行与铁路。母亲体弱多病,自小他由姑母及保姆照顾下长大。中学时期成绩优异,对芥川龙之介、泉镜花的文学十分倾倒。
青之文学
三,时代背景与日本文学流派
1.日本私小说
对于私小说的概念,日本文坛一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是:凡作者以 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故事的,均称为私小说。但人们多数倾向于 狭义的解释:凡是作者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的,称为私小说。按 久米正雄的说法,就是作者把自己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小说。
1945年 伊藤整和 平野谦又提出新的说法,认为私小说就是心境小说,并把广义的私小说分为调和型和破灭型两类。他们认为把人从“生活的不安和生存的危机”中拯救出来是私小说的特征。表达“生存的危机”感的,是破灭型;相反,要克服“生存的危机和破灭”,以调和自我作为努力的目标的,是调和型。日本的私小说多数属于后一种类型,但也有不属于这两种类型而仅写自己的私生活的。但太宰治的作品风格看无疑是后者,他无心也无法调和现实的痛苦抑郁,作品的主人公也大多数都通过酗酒,和自杀来麻痹自己,并一步步走向沉沦,我曾以为他们都握住过仅有的幸福,只是无力抓住“命运的稻草”,却忘记了他以失去为人的资格了。在维荣之妻的太宰治(或亦是战后颓废日本文人的缩影)才回说出“没人性有如何?我们只有活着就行了。”
2.无赖派
无赖派作家们企图如实地记叙当时虚无、颓废的混乱社会 ,以及置身于其中的人。在战后的开放气氛中 ,雄居文坛前沿 ,“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无赖派作家有着反抗权威的意识,对生活采取自嘲和自虐的态度,专写病态和阴郁的东西,具有颓废倾向。“无赖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坂口安吾的《白痴》,《在樱花盛开的树林下》;石川淳的《废墟中的上帝》,《黄金传说》;太宰治的《斜阳》,《人间失格》;田中光英的《野狐》等。无赖派最有影响的作家是太宰治。
四,太宰治的美学观念
在来谈谈日本的传统美学文化物哀,物哀两个字拆开,物是所观赏之客体,哀是审美情感。但是“哀”在这里又不单单指悲伤一种情感,它是多样的,根据本居宣长的观点,“凡高兴,有趣,愉快,可笑等”都可。日本的哀是个人的,并且悲观更淡,更轻薄一些,缺乏抗争和不满,而是一种对于人生无常,宿命必然的完全理解。而太宰治显然是继承了这种美学传统,
他的作品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淡淡的悲伤,是在无法面对世间一切的孤独的怪物的自述,却有如利刃抚摸肌肤般的真实,仿佛是在废墟中尸骨与血液滋生出极致之美的恶之花。
四,书与书,思想的交集
一直以来,我过着羞耻的生活。”
对于生活,我没什么目标。由于自小生长在东北的乡下,第一次看见火车,还是年岁较大之后的事了。我在火车站的天桥上上下下地,完全没注意到这是为了跨越铁轨所建的,只觉得车站内的构造宛如国外游乐场,复杂又有趣,以为它只是因为时髦而装设的,我还真的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么认为呢!对我而言,在天桥上跑上跑下,是在玩着相当时髦的游戏,我当初还一直觉得这是铁路局最上道的服务之一,后来当我发现这是用来让旅客们跨越铁道具实用性的楼梯时,突然间觉得索然无味。”太宰治的作品都充满了他对这个世间奇特的看法,这些细腻的思想通常反应在作品的人物的第一人称的视角或是藏匿在书信与对话中来展开自述,我就很喜欢在他作品中抽丝剥茧的了解他的心理,享受每次观看时心境不同就会有别样的理解的乐趣。这段短文可以看出他喜爱无用之美,就如《斜阳》中哪最后的贵妇人,虽然在这个社会体制下无法生存,却有一种超脱与事之美,是日本贵族最后的黄昏。
和子寻求卑贱的爱是否回得到成功,我不知道,但也是斜阳沐浴下和子的新生吧!这部作品也被誉为日本的《樱桃园》,与和子的新生不同契诃夫作品中的新生是“一场强有力的、清扫一切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工作和腐臭了的烦闷的暴风雪”,《樱桃园》强烈的歌咏新生活,并认为新生活将是美好的,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工作,整个是社会的新生。而《斜阳》中的新生则是个人的没有出路的为生存而新生。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这在我的脑海里闪过,我感到惊讶。假如那个陀思妥耶夫斯基先生不认为罪与罚是同义语,而是作为反语排列呢?罪与罚,是绝对不相通的,是水火不相容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把罪与罚作为反语来考虑,他的水藻、腐烂的池塘、乱麻深处的……哦,我明白了,不!还……我的头脑里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地旋转着。这里大庭叶藏为什么要提出罪的反义词是罚?谈谈我的理解,这里的罪指的是原罪,“整个人类因为第一个人或者堕落天使的罪恶而堕落到人间,如果有必要将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那么人是不可能拯救自己,他是罪恶的奴隶,本性上是罪人。”但罪恶是不可能代代相传的,应为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可以在上帝的恩赐下--对善的观念潜在与人的心灵中--来自由的选择善恶--罚的过程。《罪与罚》中拉斯科利尼科夫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不平凡的人,并坚定自己作为这种人犯罪是被认可的,是为了更好的未来,破坏现有的规则的理论,想要跨越自己与平凡的界限;
另一方面却又去祈求索尼娅同情的眼泪,沉浸在宗教中以求脱离痛苦。所以他在最后才说出“难道现在她的信仰不能成为我的信仰吗?”他可以逃脱世上的刑法,却逃脱不了上帝的惩罚,他在罚中找到了新生所以说罪与罚是同义词。而大团叶藏则恰恰相反失去了为人的资格,一方面反映为对基督教的“原罪”意识的诘问;一方面反映为对自身承受神之“罚”的必然性的怀疑。他通过虚伪可笑的表演来欺骗世人,对一切的恐惧与不理解使他认为自己是孤立的怪物,无法接受他人的爱与上帝的爱--罚。“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被幸福所伤害”他选择自杀是无法被基督所原谅的,这也是懦夫对自己无法被救赎的世界最大的反抗,所以说罪的反义词是罚。
在来谈谈对世人的理解,“我伪装成骗子,人们就说我是个骗子。我充阔,人人以为我是阔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说我是个无情的家伙。然而,当我真的痛苦万分,不由得呻吟时,人人却认为我在无病呻吟。我想和那些不愿受人尊敬的人同行。不过,那么好的人可不愿与我为伍。”--《斜阳》
“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 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人间失格》
“世间。我开始隐隐约约明白了世间的真相,它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争斗,而且是即时即地的斗争。人需要在那种争斗中当场取胜。人是绝不可能服从他人的。即使是当奴隶,也会以奴隶的方式进行卑屈的反击。所以,人除了当场一决胜负之外,不可能有别的生存方式。虽然人们提倡大义名分,但努力的目标毕竟是属于个人的。超越了个人之后依旧还是个人。世间的不可思议其实也就是个人的不可思议。所谓的大盗,实际上并不是世间,而是个人。”--《人间失格》
eva
我认为对于人无法于他人理解,人与人病态的关系相同的论调已不稀奇,但正在给人以真实恐惧的却不多,如太宰治,卡夫卡等。我要说的是一部动漫作品《eva》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末世人类反抗外来侵略的血与泪的时事,但他的本质上是一部探讨人与人的关系,少年少女懵懂的性与爱渴望与探寻与内心的成长,对梦的理解。动漫充斥着许多方面的象征手法,蒙太奇的手法,意识流,弗洛伊德的心灵分析学,宗教背景等。与《人间失格》一样我们不能因为作品形式上的晦涩难懂就不去读他,作品本身的传达内核才是我们应该看到的。
据说是最好的一版

猜你喜欢